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2011年新课标语文卷答案

2011年新课标语文卷答案

发布时间:2021-02-17 11:32:39

① 谁有2011年新课标高考语文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 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 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 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蒙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高&考%资(源#网

答案:A

解析: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答案:C

解析: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

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

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答案:B

解析: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躲藏。Ks5u.com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穿透。

答案:C

解析:敛,退缩,收缩。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 【】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答案:D

解析:①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②是有时;④是奏章的内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 往事 契丹丈量 都 惊恐起拜。

B、何灌泞谙西北 边事,受到微宗赞许。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 运粮任务 ,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 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 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 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答案:D

解析:何灌没有阻止溃退,而是望风溃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10分)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答案: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解析:注意“整弓、中、诵叹、劳之”的翻译和整句句意。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答案: 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解析:注意“乞入见、控守、西隅”的翻译,补充出“不许”的省略和整句句意。

参考译文: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何灌因为武选登第,做河东路从事。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您是个奇才,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今天的座位。”后来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的军职,辽国人经常越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划定边界,不允许他们越境过来取水,辽国人愤怒地带领兵马犯境。何灌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大约过了三十年,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遇,说起了过去的事,历数道何巡检好箭法。何灌说:“那就是我啊。”萧太师肃然起敬忙向何灌行礼。何灌随后做河东将,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侵彻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张康国把何灌向徽宗推荐,徽宗召见了他回话,询问起西北边境的敌我态势,何灌用笏板在御榻画图,指着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皇帝讲解)。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后来何灌官升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因为治理城鄣有功,转任引进使。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马车八千乘,工作量太大。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奏了上去,朝廷应允了。过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知岷州(熙河路),凿引邈川水灌溉了数千顷偏僻的田地,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后来平调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加“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地不受到旱灾的损害,那么百姓就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不用半年,就改善了耕地质量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七千四百青壮弓箭手,是当时西北几路最成功的。一次,何灌陪辽使在玉津园射箭,一发命中箭靶,再次发射就没有射中。客人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于礼节让让你。” 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随后升侍卫步军都虞候。金兵南下,朝廷让所有的禁兵都出来京城交付给梁方平守卫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驻扎在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亦望风溃败。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能抵御敌人,金师于是直接攻打京城。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何灌背靠城池抗拒,总共和敌人作战了三天,受到创伤,死在阵地上,当时六十二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 “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 (《论语·述而》)

(2)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 。(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1)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2)可以横绝峨眉颠 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3)云归而岩穴暝 山间之朝暮也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史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Ks5u.com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答案: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解析:A项彭先生的爱情故事是悲喜剧,不是生动曲折,张医师让彭先生讲故事是为了劝大家验血型。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外省人彭先生与台湾小姐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对话风趣而又细腻。B、“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错,秀鸾说过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的话,但没有这样做,也没有牺牲亲情



(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解析:本题考查细节的作用,应考虑细节本身的内容,细节与上下文的关系,细节与主题的关系。

(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答案: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 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

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 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 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阻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答案: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解析:A、黄宾虹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是沪上流行的画风。B、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不是“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D、应是鉴赏、鉴别真伪的大行家罗振玉。E、本文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

(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

解析:从第一段中分层归纳,即可得到答案。

(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解析:抓住上下文中的关键语句“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可总结出答案。

(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

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①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踊跃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

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

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

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

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答案:D

解析: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1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答案:A

解析:B并列词语搭配不当,应为“提供快乐的人性化服务”;C介词错误,“经过”改为“通过”;主谓搭配不当,在“80%”后加“的患者”;D、结构混乱,改为“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宾至如归的感觉”或者“让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解析:⑤起领起作用,应位于开头;②⑥由“因此”连接;③①④是具体措施,先有机制,在执法,之后是淘汰、震慑,是后文“这样”指代的对象,应在最后。

16.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答: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解析:抓住句子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句中的定语或状语。注意使用“润滑剂”——介词、副词和关联词。长句变短句要抓住最难于理解的成分,使变后的文段语序合理,意思明了,前后通顺。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答案:略。

解析:要内容合理,比喻贴切,句式相同。具体做法:①看清题干列出的几点要求,化仿写为填空。②分析仿写句:包括分析仿写句的句式特点、思想内容、修辞手法等。展开联想和想象,搜索仿写材料。③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做到内容符合要求,尽量写得新颖,有深意,带文采。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总之,句式仿写要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

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

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 谁能给套2011届先知月考卷(新课标)语文试题[一]的答案

语文(二):现代文阅读《中国,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心》:BDD文言文《萧.....》CCB
二选一:《守望峡谷》:DE《为野生的中国立传》CE
语言文字运用CCB

③ 新课程语文报答案2010-2011年期末总复习答案

第五课 童趣

(一)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张( )目对( )日 明( )察秋毫( )

项( )为之强( ) 徐( )喷以( )烟

2.翻译下列句子。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3.解释下列句中 “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 )趣 (2)昂首观之( )(3)为之( )怡然称快

4.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二)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②私拟作群鹤舞空( )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④怡然称快( )⑤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 ⑥鞭数十,驱之别院( )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私 拟 作 群 鹤 舞 空

②昂 首 观 之,项 为 之 强

3.翻译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4.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6.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

1.写出作者体会到“物外之趣”的句子。

2.试概括第一段的意思。

3.第二段中,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请用横线画出来。

4.作者观察事物细致而有耐心,试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夏蚊成雷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4)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5.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拔山倒树”中的“山”实际上是指: 。“树”是指: 。

(2)“见二虫斗草间”,这“虫”在作者眼中是: 。

(3)“庞然大物"实为: 。

6.找出文中写作者心情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

7.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第十课 《论语》十则

(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2.填空: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

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 )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 )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

4.原文填空:

⑴ ,不亦说乎? ⑵ ,可以为师矣。

⑶学而不思则罔, 。⑷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

5.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⑴学而时习之( ) ⑵人不知而不愠( )⑶温故而知新( )

⑷学而不思则罔( )⑸敏而好学( ) ⑹学而不厌(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 )

9.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⑴学而不厌 古义: 今义: ⑵是以谓之“文”也 古义: 今义:

10.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1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12.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13.《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

14.第一则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15.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

16.“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17.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是哪则?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_________________

19.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二)

1.指出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

⑴学而时习之( )⑵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⑶默而识之( )

2.下列语句中表示使学习方法的有( )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思而不学则殆 E.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F.择其善者而从之

(三)

1.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论语》, 这本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与《 》、《 》、《 》合称“四书”。2.从语录中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_____ _________。

3.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

4.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 ___ ____________;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___ ____ ____。

5.以上四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二十课 山市

1.《山市》选自 作者 ,字留仙,世称“ ”, 代文学家。本文描写了变幻莫测的 ,作者行文以“忽见、 、 忽、 、 、倏忽”等表时间性的词语来贯穿全文,使文章层次显得很清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青冥( ) 飞甍( ) 高垣( ) 禅院( )

逾时( ) 连亘( ) 倏忽( ) 窗扉(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然数年恒不一见( )

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 )

往来屑屑 ( )

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 )( )

连亘六七里 ( )

或凭或立,不一状 ( )( )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 )

见山上人烟市肆( )

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 )

4.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见宫殿数十所 B、 层层指数

然数年恒不一见 数至入层

C、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D、或凭或立不以状

又闻有早行者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按音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数年恒/不一见。

B.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C.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D.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7.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山市》是以 为顺序,描绘了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请填写出山市变化的几个阶段:(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

“山市”的形成阶段:

“山市”的发展阶段:

“山市”的高潮阶段:

“山市”的消失阶段:

8.找出文中表现时间的词语。

9.文中描述的蜃景若以“风起”为界,前后的蜃景变化各有怎样的特点?

10.文中将“山市”称为“鬼市”,对此,你怎样认识?

11.本文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山市的生成和消失的全过程,极富有想象力。请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开启你智慧的大门,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想一想:孤塔的低部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事物?城上有楼吗?城中街道怎样?危楼上有多少人?都在干什么?……

根据上述提示,以课文的描写为基础,展开合理的想想,用白话文扩写山市变化的任何一个阶段。(只选一个)字数不少于200字。

《世说新语》二则

(一)

1.《世说新语》是 集,主要记述了 。刘义庆是 宋文学家。

2.写出下列字的读音:

歆( ) 辄( ) 携( ) 拯(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过中不至(过: )

⑵去后乃至(乃: 去: )

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

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

⑸元方入门不顾(顾: )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6.“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

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9.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10.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

11. “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

12.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

(二)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 , (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相委而去( )

④下车引之( )

⑤尊君( )

⑥家君(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学必好问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使之冲烟而飞鸣

D.故时有物外之趣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三)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 )

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 今义:

4.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 。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5. 文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五课《童趣》答案:

(一)1.张开 对着,向着 清楚 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羽毛 脖子 同“僵”,僵硬 慢慢 用 2.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3.(1)的 (2)它 (3)此,这 4.略。(二)1 ①看清 ②私下③同“僵”,僵硬 ④喜悦的样子 ⑤固定用法,把……当作 ⑥用鞭子打 2 、①私 拟 作/ 群 鹤 舞 空 ②昂 首 /观 之,项/ 为 之 强 3、①心里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②时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齐,定睛仔细地看。4、第一段总述物外之趣,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5、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6、庞然大物、明察秋毫、怡然自得7、反映了作者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8、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三)1.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呜,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 以丛革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 2、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喜欢细致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 3.私拟作……果然鹤也。 4、(1)生动地写出蚊群嗡嗡的声音。 (2)表明作者“神游其中”观察的仔细而时间又长。 (3)表达了作者“作青云自鹤观”目的达到,效果理想而收到的惊喜。 (4)极写癞虾蟆声势之大。 5、(1)土砾凸者草(2)兽(3)癞虾蟆 6、表心情的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呀然一惊。作用:突出情趣。7.作者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有正义感的人。

第十课《<论语>十则》答案:

(一)1、略 2.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春秋、思想家、教育家 3.⑴通“悦”,愉快⑵怨恨,心里不满⑶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⑷迷惑;危险或疑惑⑸凭什么⑹记住⑺采纳,听从 4-7.略 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表顺接 9.略 10.略 1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12.略 13、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14、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 1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16、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1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 (二)1.⑴代所学知识⑵代孔文子⑶代学习所得 2.AB。 (三)1.孟子 大学 中庸 2.不断学习、复习 3.温故知新 经常学习的人 不会矛盾 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 4.学习他优点 自己也有的就反省自己。5.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6.略。

第二十课《山市》答案:

《聊斋志异》 蒲松龄 聊斋先生 清 山市蜃楼 无何 未几 既而 逾时(略)2、mīng méng yuán chán yú gèn shū pìnì 3、经常 青天、天空 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匆匆 同“无” 高 连绵不断 有的人 靠着 同“才” 突然 于是 店铺 广大 隐隐约约 4、D 5、看见几十座宫殿,青绿色的屋顶,高高的屋脊好像要飞起来的样子;城中有像楼一样的、像厅堂一样的、像街巷一样的,景象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楼上的人来来往往、忙忙碌碌,有的人倚靠着、有的人站立着,形状各不一样;突然间变得像拳头、像豆粒,于是什么都看不见了。6、D 7、时间 “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遂不可见。” 8、无何 未几 既而 逾时9.前者孤塔耸立,少顷换一幅图景,这时蜃景的物象是逐步增加的;后者五座楼的情景,逐渐变化,依次消失,这时蜃景的物象是逐步减小的。10.作者在他那个时代,还不会理解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线折射形成的现象,所以在文中将此幻象称为“鬼市”是可以理解的。(允许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1、略

第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二则》答案:

(一)1.古代笔记小说、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南朝 2.略 3.⑴超过⑵才;离开⑶丢下,抛弃⑷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⑸回头看4、略。5略。6略。7.元方,语言和行为 8.守信用、讲礼貌。 9.“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10.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1.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12.略。(二)1.《世说新语笺疏》 刘义庆 南朝宋 2.①约定 ②通“否” ③丢下、丢弃 ④拉 ⑤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C 4.做人要重礼守信 5.略。 (三)1.C 2.D 3.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4.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后一句好,因为比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有意蕴。“柳絮”一喻好就好在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不仅限此答案,只要有道理即可)。5. 融洽、欢快、轻松等家庭氛围。(答出一两点即可)“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

④ 2011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卷语文数学答案,, 自己做的也行

语文,B C D C D C D C C,数学,C B B A B剩下的我没记完,卷子收了,你要是有卷子,我可以给你做下,数学选择我很确定

⑤ 求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语文小说阅读血的故事答案,多谢!

网络上已经有了

⑥ 2011新课标高考答案语文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卷答案

1.A 2.B 3.B 4 .C 5D 6.D.

7.(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耙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2)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8.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高

10.(1)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2)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云归而岩穴暝 山间之朝暮也

11.(1) CD 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2)答: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3) 答: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

(4)答: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 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12.(1)CD 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2)答: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

(3)答: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4)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

①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的时尚意趣

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勇于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

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13.D 14.A 15.C

16.答: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17.略

18.参看作文评分标准

阅读全文

与2011年新课标语文卷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