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文科语文答案全国1

文科语文答案全国1

发布时间:2021-02-16 15:21:41

1. 2010高考全国文科语文1与理科语文试题是否相同

相同。

高考中,文理科语文英语试题相同;数学有一定差异。

2. 文科爱好者语文答案(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翻译
京城里有一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正赶上(有人)大摆酒席请客,在大厅的东北角,设置(安放)了八尺宽的屏风,口技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所有宾客围绕而坐。一会儿,只听到屏风里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幽深的巷子里有狗叫声,(接着)便(听见)有个妇女被惊醒,打哈欠,伸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不久,小孩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拍着小孩子给他喂奶,小孩子含着乳头仍然啼哭,妇人一边拍着一边轻声哼唱哄小孩入睡。又有一个大一点的孩子醒了,唠唠叨叨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女用手拍着小孩子的声音,嘴里哼唱哄小孩子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的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发出,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这口技艺人的表演)真是妙极了。 不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约约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倾斜翻倒的声音,妇人在睡梦中咳嗽的声音。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地把身子坐端正了。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失火啦”,丈夫起来大叫,妇人也起来大叫。两个小孩子一起哭起来。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个孩子大哭,成百上千条狗狂叫。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火焰燃烧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起响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的求救声,(众人)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种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这里所有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里有上百个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打着哆嗦,几乎都想争先恐后的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所有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往里一看,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断句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字词注释
1、京:京城。 2、善:擅长,善于。 3、者:……的人 4、口技:杂技的一种。用口腔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5、会:适逢,正赶上。 6、宴:举行宴会。 7、厅事:大厅,客厅。 8、施:设置,安放。 9、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隔断视线的东西。 10、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11、而已:罢了。 12、团坐:围绕而坐。团,围绕。 13、少顷:一会儿。 14、但:只。 15、闻:听见。 16、下:拍。 17、寂然:安静的样子。 18、哗:喧哗。 19、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 20、寂然:静悄悄的样子。 21、深巷:很长的巷子。 22、深:很长的意思。 23、犬吠:狗叫(声) 24、遥:远远地。 25、惊觉:惊醒后 26、欠伸: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27、呓语:说梦话 28、既而:不久。 29、啼:大哭。 30、抚:拍。 31、乳:喂奶。 32、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33、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34、当是时:在这个时候。 35、初:刚,刚开始。 36、叱:大声呵斥。 37、一时:同一时候 38、齐发:一齐出现。 39、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全、都。备:具备。 40、无不:没有一个不,否定加否定表示肯定。 41、伸颈:伸长脖子。 42、侧目:斜眼旁视。伸颈、侧目都是形容听得入神的样子。 43、默叹:默默地赞叹。 44、以为:认为。 45、妙绝:奇妙极了,好极了。绝:到了极点。 46、未几:不多久。 47、齁(hōu):打鼾(hān),打呼噜。 48、微闻:隐约地听到。 49、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拟声词) 50、盆器:指盆一类的盛物的器皿。 51、倾侧:翻倒倾斜。 52、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53、稍稍:时间副词,据《词源》释为“随即”,这里是渐渐。 54、正坐:端正坐的姿势。 55、忽:忽然,突然。 56、火起:起火,失火。 57、齐:一齐。 58、俄而:霎时间。 59、中间(jiàn):其中夹杂着。 60、间:夹杂。 61、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 62、力拉:拟声词。 63、火爆声: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 64、齐作:一齐发作。 65、曳(yè)屋许许(hǔhǔ)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呼喊声。 66、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全都有了。 67、虽:即使。 68、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形容口技模拟的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交织成一片,使人不能一一辨识。一端: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 69、名:说出。 70、于:在。 71、是:这。 72、变色:变了脸色。 73、离席:离开座位。 74、奋袖出臂:扬起袖子,露出手臂 出:露出。 75、股:大腿。 76、战战:哆嗦的样子 77、几(jī):几乎,差点儿 78、先走:抢先逃跑。 79、群响毕绝:各种声音全都消失了。 80、毕绝:都消失了 81、撤屏:撤去屏风。
一词多义
1、坐:众宾团坐(坐下) 满坐寂然(通“座”,座位) 2、乳: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 3、而:既而儿醒(表时间副词的词尾,不译) 妇拍而呜之(连词,表并列) 4、妙:众妙毕备(妙处) 以为妙绝(好) 5、指: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明) 6、绝: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停止) 7、备:众妙毕备(具备) 8、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发出)
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句意:全场静悄悄的。)
古今异义
1、会,古义:适逢 今义:会议 2、但,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稍稍正坐) 4、间,古义:夹杂 今义:事物两端之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股,古义:大腿 今义:指机关团体中的组织单位;或作量词;或称集合资金中的一份;或指臀部 6、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几欲先走) 7、是,古义:这,那 今义:判断动词(当是时) 8、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虽人有百手) 9、善,古义:擅长 今义:善良(京中有善口技者) 10、闻,古义:听见 今义:嗅到 语音(微闻有鼠) 11、名,古义:说出 今义:名字,或作量词 12、微,古义:隐隐约约 今义:小,微小
复杂字词注音
1、呓(yì)语 2、吠(fèi) 3、叱(chì) 4、齁(hōu) 5、中间(jiàn) 6、力拉崩倒(dǎo)之声 7、曳(yè)屋许许(hǔ)声 8、几(jī)欲先走
词类活用
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句意: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 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句意: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 3、会宾客大宴(宴:名词活用为动词,举行宴会。句意: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 4、遥闻深巷中犬吠(遥:形容词活用为状语,远远地。) 5、妇抚儿乳(乳: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 6、妇手拍儿声(手:名词活用为状语,用手。) 7、众妙毕备(妙: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妙处)
特殊句式
1、倒装句:会宾客大宴。(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 翻译:正碰上有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翻译:凡是(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全都有了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翻译: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
时间量词
1、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未几 6、表示过了较长时间才发生:逾时
表示时间的词语
1、少顷 2、既而 3、是时 4、一时 5、未几 6、忽 7、俄而 8、忽然
课文理解
第一部分 (1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文章以“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介绍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总说,即全文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艺之“善”擅长。“会宾客大宴”,点明口技表演者献技的时间和事由:这场口技表演是在一次“宾客大宴”之时;因是“大宴”,故有此盛举。“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指明表演的地点和简单设施,说明这是一个临时演出场所,地方不大。再根据这次表演内容的特点,指出口技表演者是在幕后表演。又将简单的道具一一列出,指明仅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以示别无他物,口技艺人的表演主要凭的是他的“口”。最后以“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点染表演即将开始时全场肃穆紧张的气氛。这部分除一个“善”字外,对口技表演者不加任何赞词,却处处为其高超技艺张本,造成很强的悬念,使读者料想必有一场精彩的表演。 第二部分 (2-4)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第一层(2),写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以及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 口技表演由远远听到从深巷中传来的犬吠声开始。然后以一个四口之家作为想像中的“舞台”,使听众的注意力由外景转入内景。先写“妇人惊觉欠伸”,听到犬吠声而醒来,这就拉开了一家人深夜被惊醒的帷幕。再写“其夫呓语”,画面逐渐清晰。又由于“欠伸”“呓语”惊动了幼儿,幼儿“大啼”。至此帷幕大开,相继出现许多声响:丈夫被吵醒,大儿也被吵醒,于是“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打破深夜的静谧,使口技表演达到第一个高潮。 第二层(3),写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 先写丈夫的“声”,并伴以妇人的拍儿声,“渐拍渐止”,给人以时间缓慢推移而声音渐弱的感觉。接着以老鼠跑动偷食、“盆器倾侧”的声音,妇人梦中的咳嗽声,表示夜静更深,全家人又入睡了。这一层,表现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由前一个高潮落入低潮,并为下一个高潮蓄势。 第三层(4),写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 开始用类似画外音的手法,以“一人大呼‘火起’”,突然加快节奏。接着写这个四口之家突然遭到意外变故的情形:“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气氛骤然变化。然后内景转为外景,以“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表现人们的惊恐万状,再以“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表现火势的猛烈和火场的纷乱,又以“凡所应有……不能名其一处也”极言声音之杂乱、逼真。至此,口技表演达到了第二个高潮,即最高潮。 第三部分 (5-5)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刚才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作者笔下的这场口技表演距今已三百多年,今天仍能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口技艺人技艺高超和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林嗣环
林嗣环画像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编辑本段蒲松龄古文
原文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内外动息俱冥。至夜许,忽闻帘声。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又曰:“腊梅从九姑耶?”似一婢答云:“来矣。”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曰:“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阿姑行且缓。”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以为宜得芪,四姑以为宜得术。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笔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 昔王心逸尝言:“在都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亦口技之苗裔也。
译文
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青年女子,她的年纪大约二十四五岁。她带着一只药箱,在村中给人看病。有一个来看病的人,那女子自己不能开药方,要等到天黑以后向神灵请教。人们耐心地等待着夜晚的降临。到了傍晚,她把一间小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将自己关在里面。村里的人围绕在门窗外面,侧耳倾听。只有个别人在窃窃私语,没有人敢咳嗽,小房子里外都听不到响动声息。到了夜里左右,人们忽然听见小房子里有掀帘子的声音。女子在里边问:“是九姑来了吗?”只听另一个女子回答说:“来了!”又问:“腊梅跟从九姑一起来的吗?”一个身份像女仆的说:“来了。”然后,这三个女人叽叽喳喳,说个没完。一会儿,外面的人又听见小房子里有帘钩子声响,青年女子说了声:“六姑来了。”她旁边的人说:“春梅也抱着小公子来了哎。”一个女子说:“犟脾气的公子哥!哄他他也不睡,非要跟着六姑来。他的身体像有千斤重,背着他真累死人!”接着,就听到青年女子道谢声,九姑问候声,六姑的客套话,两个女仆彼此慰劳声,小孩的嬉笑声,众口纷坛,吵吵嚷嚷。那青年女子带着笑声说:“小公子也太喜欢玩了,这么远还抱着猫来。”这时,里面的声音慢慢变小了,帘子又响动起来,小房子里又是一片喧哗。有人问:“四姑怎么来得这么晚?”有一个少女细声细语地说:“有一千多里路哩,和阿姑两人走了好长时间,阿姑走得太慢。”于是,又是一番问候寒暄声,移动座位声,叫添凳椅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满屋喧闹,过了好一阵子才安定下来。直到这时,小房子外面的人才听到青年女子向神仙请教治病的药方。九姑认为应该用人参,六姑认为应该用黄芪,四姑说是该用白术,她们思考了片刻。然后,听见九姑叫拿笔墨来,不一会,纸折得吱吱响,拔笔,笔头套丢到桌上叮叮作响,磨墨之声十分清晰。写好药方之后,九姑把笔扔到桌子上,抓药包装,发出苏苏声。不一会儿,青年女子掀开帘子,叫村里的病人拿药和药方,随即转身回到房里,接着,就听到三姑告别,三个女仆告别,小孩咿咿呀呀声,小猫喵喵叫喊声,一时并起。九姑的声音清脆响亮,六姑的声音缓慢苍老,四姑的声音娇柔婉转,那三个女仆的声音也各有特色,外面的人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村子里的人听了这场“神仙会”,认为她们真的都是神仙,惊讶不已。患病的人拿回青年女子从“神仙”那里讨教的药方和草药,赶紧煎熬饮用,但药吃完了,病却未见好转。后来村子里的人才明白,那青年女子表演的是口技,其实并没有什么神仙。她只不过是借助口技来推销自己的草药罢了。 从前,王心逸曾经说过:在京城偶然经过市中一处,听到演奏歌唱的声音,看的人围的像墙一样。到近处一看,原来是一个少年正在用声音演奏乐曲。他并没有使用乐器,只是用一只手指按在面颊上,一边按着脸颊一边唱歌,发出的声音十分清晰有力,与乐器演奏出来的没什么不同。这也是口技表演的后代啊。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年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世称“聊斋先生”.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人写鬼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编辑本段课后练习
一、熟读课文,根据提示,画出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 设题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课文的主体部分,体会文中声响描写的精妙,对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获得丰富的感性印象。我们让学生根据提示填写描摹声响的语句,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口技艺人的艺术构思,从而真正进入口技艺人所设计的“规定情景”之中,所以填空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心体会各种声音所表现的情景,并合理地补充一些细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求学生在完成这道题和熟悉首尾两段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1.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①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遥闻深巷中犬吠……众妙毕备。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夫声起……妇梦中咳嗽。 2.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况。 就这样了,没太多时间打!

3. 文科语文

一叶障目

4. 考大学时文科的语文试卷同理科的语文试卷一样吗

各省自主出题
上海卷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数学,分文理。

5. 急需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1卷(文科数学)语文 文宗 答案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1卷(英语)

6. 2010高考文科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www.ks5u.com,将条形号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w.ww.ks5u.com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级号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皎洁/打搅 业绩/污渍 纤维/纤大
B.效仿/发酵 空旷/粗犷 盛开/盛饭
C.隐瞒/蛮横 挑衅/抚恤 埋伏/埋怨
D.市侩/反馈 濒临/频繁 辟谣/精辟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他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品的独创性亦陈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______________。作品的独特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______。
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材料,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同的表达特征
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
作者的作品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他本身不是作品。
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达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同时代人的互相影响
A. ②①⑤④③ B. ②④③①⑤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④②⑤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 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举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 谢黄《后登陆》卷下,有删改)
【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语诸侯曰… 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 放置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标志
D.噫!我固无姜 祸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今俞瑱得之 乃令吴玉守之 B.利为彼有 宜为报仇
C. 降家皆为上所杀 儿为所误
D.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 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3分)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值襟喉 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
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孟子 告子上》)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
(3) , 。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不可无“我”
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掉了“我”,抽去了个人 的思想感情,就不成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 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 ,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 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 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任务来,要反映客观现实,不是无所谓的,不是为张三李四而写 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他是有目的的,她是为感染人、打动人儿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 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旦仍要不 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 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 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 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决不可无“我。
⑤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样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 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被完全丢掉自己。 他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⑥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 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 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是叫你望去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 。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⑥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有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语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
⑦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先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能;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都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向上的思想感情,他不是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不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总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既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
(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B.对作家来说,作品以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也是在艺术世界中表现“我”。
C.在艺术创作中,要在“非我”中表现“我”,就是要体现出作者的爱憎感情与思想态度。
D.在艺术欣赏中,对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是非爱憎,表示绝对的顺从,就是在建立“我”。
E.在艺术欣赏中,表示出你的独立思考和爱憎感情,就是从“非我”世界中找回了“我”。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演好孙悟空,演员需要事先观察并模仿猴子的动作与神态,这是在创作前体验“非我”。
B.清代一女子迷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最终抑郁成疾而死,这是她在欣赏活动中迷失了“我”。
C.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欣赏者在“非我”中迷失了“我”。
D.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叙写琵琶女的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创作者在“非我”中表现了“我”。
14.从艺术活动中“我”与“非我”关系的角度,分析第五段画线部分的内容。(4份)
15.艺术活动中为什么“不可无‘我’”?请从创作和欣赏两方面回答。(4份)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份。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面包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到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这是老了。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他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推动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大概没什么事。”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还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我不能再去瞧那个盘子。“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槽常常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个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是有风,”他说,“已经刮了一整夜了。”当她睡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夜的风。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里。大概就是檐槽吧。”他说着话,仿佛已沉入半睡中。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晚安。”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啊。”
随后就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了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③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摔跟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多吃吧,吃吧!”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译)
[注]①活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说《面包》写的是一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16.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17. 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5分)
18.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2006年1月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
——摘自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11月7日在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的致辞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相对于越用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之不竭。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门立法来保护它的开发呢?原来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其实它们受着许多的束缚,满肚子委屈。阳光不远万里来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绿几棵树,它还能发电、供热,能让汽车跑,能让电灯亮。科学家说,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平方米就蕴藏着1千瓦时左右的能量。风儿在地球上飘荡,也不只是为了来一点凉爽、送几片白帆,它还有更大的力量,却无用武之地,所以就恼怒、狂躁。你看那台风、飓风、龙卷风是怎样地拍胸怒吼。地球上除人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问,花自飘零水自流,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
阳光、风、水、生物、地热、海洋有这么多的本事,为什么不使出来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的认识所限,有眼不识金镶玉,轻慢了它们,它们当然就不出力。这好办,随着科学的进步,观念的转变,会纠正的。二是人们的固执,明知可用就是不用,甚至不许别人用。原来能源一族也和人类社会一样,新旧之间会明争暗斗,抢位置、争高低,先来的见不得后到的,强势者挤兑着弱小的。新能源的开发当然要投资,旧能源说,何苦呢,照旧用我不更省事?新能源的开发要成本投入,旧能源说,你看,得不偿失!房顶上装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供热系统,可以供全楼的照明、热水。建筑商说还得改图纸,施工队说太麻烦,物业说不美观。山坡上竖一个风力发电塔就可送电到万家,但是先要征地,又要修路、进设备、培训技术人员。主持者一想,算了吧,还是到热电厂买电去。玉米的传统用途是食用或者当饲料,现在发现可以造酒精,这酒精还能开汽车,玉米秆可以发电。但是将这些理论变为现实有许多风险,谁第一个吃螃蟹?总之,新事头绪多,旧轨最好循。至于新事物的前景,一般人管不了那么多。一般人管不了,谁来管?国家来管。用什么办法来管?用法律。只有法律才能平等地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于是就有了《可再生能源法》。
1831年,当整个欧洲还在靠油灯、蜡烛照明,煤炭取暖时,法拉第把一块磁铁投入线圈,电流计上的指针轻轻摆动了一下。他给人表演时,有绅士问,“这有什么用?”法拉第说:“先生,不用多久,它就会给您交税的。”现在全世界靠电力生产的财富和税收早已多得难以统计。为推广新能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现在阳光、风、生物等新能源才崭露头角,就像当年法拉第手中的磁铁和线圈,亟盼世人理解,盼社会支持,盼法律保护。打个比方,《可再生能源法》就像《未成年人保护法》一样,它是专门保护弱者、保护未来、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的。
千百年来我们都将阳光当作人类自由的象征,现在突然发现,我们并没有给阳光自由,发现我们亟须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当年有人问恩格斯说,你和马克思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恩格斯回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类就在为自己争自由,为社会秩序立法,现在我们又懂得为自然争自由,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人类的自由发展应该成为自然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之,自然的自由发展也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条件。当阳光、风、各种生物、还有地热、海洋都自由地迸发它们所有的能量时,人类自己也就获得了最大的自由。
(选自《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有删改)
19. 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20. 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21. 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个方面来论述的?(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近代西方社会发展史表明,数学活动的中心(数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突出成就)在地理上总是与当时政治、文化、经济发达的中心大致吻合。请根据一下图表所示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处空白放缺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语意连贯。

从15世纪开始,数学活动的中心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又返移欧洲,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中心的转移而在欧洲不同国家之间转移。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等人在天文计算的成就标志着数学活动中心转移到了意大利;这个活动中心 ;
A
数学活动中心 。
B

23. 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演出的节目单:
晚会节目单
1. 《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演出:高一(2)班
2. 《雷雨》(原作曹禺《雷雨》) 演出:高二(5)班
(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在节目之间加上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 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7. 高考文理科的语文英语卷子一样吗

高考文理科的语文英语卷子除江苏外是一样的,江苏省的语文试卷文理科不同,文科加考40分加试题,具体情况如下:

全国大部分省市区采用“3+X”的高考模式,“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简称文综,分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简称理综,分为物理、化学、生物)2个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作为考试科目;

该方案是到2019年全国应用最广,最成熟的高考方案。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分);

海南省采用“3+3“的模式,海南省高考考试共6科目,语文、数学、英语为公共科目,文科生单独考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生单独考物理、化学、生物;

上海市方案: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科150分,其中英语一年两考,取最高分;

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选3门,每科70分,按照A+、A……比例给分,总分660分;

浙江省方案: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科150分;

选考科目: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学生要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3+1+2”方案:应用地区: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

“3+1+2”模式指:语文、数学、外语是3门必考科目,物理、历史选择1科作为必考,但两门只能选择一门,然后从政治、地理、生物、化学四门任意选择2门来学习;

江苏省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3”指语文、数学、外语,语文160分(文科加考40分加试题)、数学160分(理科加考40分加试题)、外语120分,满分480分;

因此从上面的各省市区的高考模式来看,高考文理科的语文英语卷子除江苏省外都是一样的,江苏省的语文科目,文理科试卷不同,文课加考四十分加试题。

(7)文科语文答案全国1扩展阅读:

高考的考试时间:

1979年-2002年时间固定在每年7月7、8、9日;

从2003年起,高考时间改为每年6月7、8、9日;

2020年,高考时间推迟为7月7日-8日,部分新高考省份为7月7日-10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8. 我想知道2017年全国高考冲刺压轴卷1文科综合答案

高考全国卷是教育部为未能自主命题的省份命题的高考试卷。分为新课标Ⅰ卷和新课标Ⅱ卷。主要区别:新课标Ⅰ卷的难度稍比新课标Ⅱ卷难度大些。一、使用省份范围不同:(1)Ⅰ卷目前使用省份: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语文及综合)、湖北(综合)、江西(综合)、湖南(综合)、江西(语文数学英语)、山东(英语)(2)Ⅱ卷目前使用省份:贵州、甘肃、广西、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辽宁(综合)、海南(语文数学英语)、辽宁(语文数学英语)、重庆、四川(语文文综)二、考试难度:全国一和全国二是分不同地区考的,偏西的地区和东的地区,分别用不同卷子这两份卷子必然不能一样。全国高考的试卷分为全国卷和各省市的单独命题试卷,因为我们国家大,地区之间的教育水平也存在着差别,再加上正在有一些课程改革实验区。所以,现在全国高考的试卷较多,就全国卷来说,最多时2005年出过四套卷,2006年出了三套卷,2007年出了两套卷,全国卷侧重不同的地区,试卷一适用在我国东部和中部的部分省份;试卷二适用在我国西部的部分省份。两套卷的难度基本差不多,总体算二卷的难度略低于一卷的难度。三、个别科目的难度:语文,全国卷一和全国卷二,的难度基本没有区别。数学,二者全国卷一和全国卷二的客观题都是属于送分题,虽然题目不同但是难度大致相等。英语,二者区别很明显,从听力的难度就可以看出来,全国卷一比较难。理综,全国卷一的物理是十分难的,一般考生也只能答到70分左右,想要及格答到72都不容易,但是全国卷二则可以轻松的答题。

阅读全文

与文科语文答案全国1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