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备课为什么要备学生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发生这深刻地变化。体现在课堂教学设计上,除了有传统的教案外,还出现了学案、导学案、助学稿等,最近甚至还出现了课案。不过教案也好,学案也罢,教师要备好学生总是备好课的关键,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习惯等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据本人抽样了解,尽管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中明确提出“备课要备学生,备教材,备练习”等,尽管教师的工作总结中也写着诸如“备课认真,既备教材,也备学生”之类的话,但真正的在备课中认真备学生的教师恐怕不会到20%,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教学设计的无的放矢,从而必将导致“第三种负担”(一种由学习方式不当所导致的学习负担)的产生,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一个重要环节的缺位?大概有三种情况。一是有些老师压根就不知有“备学生”这样一回事,在他们心中,备课一直以来就是抄资料或抄教材;二是有些老师也知道要备学生,但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件基础工程来做,所以即使有,也是“毛估估,大约摸”,几乎等同于没有;三是知道备学生的重要性,但不知道怎样备学生,所以免不了不得要领,甚至南辕北辙,看起来到位,实际上缺位。
那怎么进行学情分析呢?我认为有两个层次的要求。第一是宏观的要求。接手一个班级,必须对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家庭背景、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学习态度、思维习惯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方法上可采用家访、谈话、平时观察等方法,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然而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第二是微观的要求,即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即先前经验)、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即自发动机)、学生能知道什么(即教学目标)、学生如何知道什么(即教学过程),特别是要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实际。奥苏伯尔也曾经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一点许多老师是非常重视的,但能做到怎么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上海闸北第八中学原来是一所薄弱初中,刘京海校长进行了“成功教育”的实验,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学科教学模式,在确定学科教学起点时,老师先要理清知识网络倒向结构,然后编制预测性检查试题,根据检查结果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起点组织教学。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先总整理出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准备知识,即有理数的运算,分数的有关知识,等式、方程的有关知识,符号、括号的有关知识,求代数式的值,整式加减运算,解应用题的有关知识等,然后编制与包含内容的一元一次方程预测性检查试题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的确存在一些教师认为学生肯定应该懂的内容学生确实不懂的情况。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起点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精细化的备课,要想没有针对性也难。当然也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谈话、作业等途径。
总之,磨刀不误砍柴工,备课先要备学生,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该做的事情还是应该扎扎实实的做好。
⑵ 如何看待教师备课的意义
教师备课的意义就是讲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专法。结合学生学属习的实际情况,准备怎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好,学生都能参与活动,都能爱学你这科,学会,会做这节课的内容。只有老师备好课,课堂上才能有好的效果。你老师课都没备好,怎么去教学生?学生又怎能学好?所以要想更好的传道授惑解业,老师要备好课。
⑶ 教师在备课时主要备哪些方面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要想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应该提高教案的质量。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师永远都是“新教师”。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做到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备课中,应该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思想性与时政性。 一、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课标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于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备好教材。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如何理解教材呢?第一步初读文本,掌握全貌,;第二步逐节细读,理解内容,;第三步统观全文,弄清观点原理,;第四步结合实际,确定重难点和双基。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新中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不拘泥于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启迪思维。例如:初二法律常识开篇课——前言,让学生弄清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道理。我以书本第3页漫画“视而不见”作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视而不见”,反思“视而可见”,并提出问题:如此危险,此人是知险而行,还是不知其险呢?“视而不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反思:“视而可见”情境是怎样的?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强了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关心生存环境,关注社会焦点,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备好学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就要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表面,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偏离主题较远,需要及时拨转方向;哪些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认识分歧处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话,激发创新的火花。总之,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 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 第二、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细心观察,并充分估计。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1.设计课堂教学分层。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备课时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课堂的提问,新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讲解等方面,都要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了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了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提高。2.设计课堂练习分层。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技能转化为熟练活动的过程,是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练习。教师可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三个层次练习,即: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通过分层练习,使各类学生学有收获,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3.设计作业分层。布置作业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作业的布置不应整齐划一,在掌握各层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后,可分层设计。将作业分为A、B、C三组。A组为基础,B组为中等,C组为最佳。通过分层作业设计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落实新知,充满对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志趣的基础上备课,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案,才能备好课,进而上好课,达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境界,为培养当今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四、备好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如:你足智多谋,可以以“理”服人;你活泼好动,风趣幽默,可以玩中教,乐中学。总之,你是学生生命乐章中跳动的音符,你如何谱写,就将有怎样的乐章。 五、备好教学方案。实录式教案设计称为“详案”,多表现为师生问答式,这种形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削弱了师生交流的质量,降低了教师随机应变和灵活调控的能力。应该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也称预案。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理清整体思路框架,整体把握教学进程。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 六、备时政。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全校评比。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政治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备课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更加切合新课程的要求。
⑷ 教师在备课时主要备哪些方面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要想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应该提高教案的质量。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师永远都是“新教师”。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做到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备课中,应该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思想性与时政性。 一、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课标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于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备好教材。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如何理解教材呢?第一步初读文本,掌握全貌,;第二步逐节细读,理解内容,;第三步统观全文,弄清观点原理,;第四步结合实际,确定重难点和双基。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新中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不拘泥于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启迪思维。例如:初二法律常识开篇课--前言,让学生弄清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道理。我以书本第3页漫画“视而不见”作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视而不见”,反思“视而可见”,并提出问题:如此危险,此人是知险而行,还是不知其险呢?“视而不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反思:“视而可见”情境是怎样的?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强了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关心生存环境,关注社会焦点,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备好学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就要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表面,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偏离主题较远,需要及时拨转方向;哪些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认识分歧处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话,激发创新的火花。总之,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 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 第二、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细心观察,并充分估计。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1.设计课堂教学分层。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备课时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课堂的提问,新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讲解等方面,都要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了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了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提高。2.设计课堂练习分层。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技能转化为熟练活动的过程,是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练习。教师可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三个层次练习,即: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通过分层练习,使各类学生学有收获,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3.设计作业分层。布置作业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作业的布置不应整齐划一,在掌握各层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后,可分层设计。将作业分为A、B、C三组。A组为基础,B组为中等,C组为最佳。通过分层作业设计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落实新知,充满对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志趣的基础上备课,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案,才能备好课,进而上好课,达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境界,为培养当今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四、备好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如:你足智多谋,可以以“理”服人;你活泼好动,风趣幽默,可以玩中教,乐中学。总之,你是学生生命乐章中跳动的音符,你如何谱写,就将有怎样的乐章。 五、备好教学方案。实录式教案设计称为“详案”,多表现为师生问答式,这种形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削弱了师生交流的质量,降低了教师随机应变和灵活调控的能力。应该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也称预案。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理清整体思路框架,整体把握教学进程。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 六、备时政。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全校评比。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政治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备课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更加切合新课程的要求。
⑸ 备课中怎样备学生
要想“教“成功,必需“备”先行。“备”,字面理解为“准备”,教学活动中的备回课包括备教答材、备教法、备学生,其中备学生可视为对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分析与研究。教师历来都很重视备教材和备教法,都能够较好地把握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并能理解教材的要点及内在联系。但长期以来,备学生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使素质教育的目标难以落到实处。现结合本人的教学体会,谈一下。
一、了解学生的甚本情况
一个班级是由许多学生个体组成的,教师要对全班每个学生的性趣,爱好,身体状况,心理素质,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教育环境等有所了解,真正做到情感与心灵沟通,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业”。应多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与学生一起游戏,真诚地以大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交往。这样,“学校里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进行心灵接触"(苏霍姆林斯基)。
⑹ 浅谈备课中如何备学生
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高质量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而备课是教师取得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所谓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做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备学生是核心环节,备学生的工作效果对于备课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现实状况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备课活动中,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知识现状、生活背景、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征等内容展开的。 1.研究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 学生原有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他进一步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备课要根据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学生认知活动能力,注重从知识的整体入手。例如,在高中的开始阶段,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认知基础上进入高中数学的学习,认知特点可概括为“具体——抽象——概括”,我们在备课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 2.研究学生的知识现状 要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现状,这对备课具 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起始阶段,即新生的入学阶段,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在数学方面的知识基础差异很大,对各部分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同,这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重要影响。教师应把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对每位学生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个综合研究,然后仔细分析,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设计打下基础。在平时的每次单元检查后,也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普遍问题要重点指导,个别问题要个别辅导。 在具体备课时,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状况,例如在学习向量部分的内容时,物理学科中的力、位移速度等概念就是向量的具体化和应用,我们可以从这样具体的知识背景入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新概念。 3.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 学生的生活背景包括学生的经历、经验,思想和生活状况,每位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经历都会不同,进而形成的对社会、对学习的观点和态度也会很大不同,这些背景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学习要讲背景,讲应用。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总有它的现实或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因此,新概念的引入中都应特别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的背景和数学发展历史上的背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另外,数学思维方式的背景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个人能不能“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主要是由他所具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的背景决定,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原有的数学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深度。 4.研究学生的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征 教育的对象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人,而且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更广,社会交往更频繁,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速。思维能力更加成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但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认识问题不准确、不深刻,有时带有片面性。教师要采用多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情感的和心理上的。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要充分尊重他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心理疏导,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高中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逻辑思维的严谨和美感都在对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求真务实的品质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的人文价值在培养创新人格,进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更为重要,充分发挥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5、备课中怎样获取学生信息 备好一节课,不仅需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 程等几个环节,更要以人为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表现在备课中就是必须更多地研究学生。 1).从研究学生的实际状态中获取信息,作为教学的起点 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我们就必须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为此,在备课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寻找学生的起点: 第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者部分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 第二,那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教师应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应该进行重点辅导,哪些可以忽略不讲,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从学生的个别差异中获取信息,进而设计不同的要求 在倡导个性化、尊重多元化的当今时代,我们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细心观察并充分估计,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 第一,设计课堂教学分层。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备课时,教师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掌握了方法,能力较差的学生产生了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第二, 设计课堂练习分层。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即基 本练习、变式练习、引申练习。通过分层练习,各类学生学有收获,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三, 设计作业分层。布置作业时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 作业可分为 A、B、C 三个层次。A 组为基础,B 组为中等,C组为提高。通过分层作业,全体学生可不同程度的落实新知识,充满对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3).预测学生学习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有备无患 在备课中,获取学生信息的渠道非常多,不仅与学科特征有关,而且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连。预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备课的重要内容。 第一, 学生难懂的内容。教师备课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时刻把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和 接受水平。教材上的知识内容有些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智力水平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可能就把学生难住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换位思考,想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由难到易的转化。 第二, 学生易错的问题。在指导学生实验、批阅作业、批阅试卷和下班辅导时,我们经常发现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为 了不让学生再出现错误,在备课时教师可以特意准备一些学生易错的实验和习题,上课时故意错给学生看,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 第三,学生易忘的内容。在备课中,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提前预料到学生用到这部分知识时可能会遗忘什么,从而有意地提前让学生温故知新。不仅如此,有经验的教师常常预先把这部分内容提炼升华,甚至编成口诀,让学生轻松地记忆,为学生的应用扫清障碍。 综上所述,教师的备课不只是备教材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学生可能出现的各方面问题。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志趣的基础上备课,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案,才能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的高质量。
⑺ 教师备课应备学生哪些方面
摘要 教师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和备学生三方面内容,备教材固回然重要,而备学答生则更是关键环节。本文拟就教师应在备课中关注学生知识基础、个性特征、行为习惯、家庭背景及发展变化等方面,作浅要分析。(剩余2425字)
⑻ 在备课活动中,教师要备学生的哪些方面
在备课活动中,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备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展开的。
(一) 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 学生原有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他进一步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学生认知活动能力,注重从知识的整体入手。对物理教学中一些重要概念和规律的揭示,注意遵从适应知识内在的矛盾关系,并有意识地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和有丰富物理内涵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物理
(二)备学生的知识基础 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 每名学生在来到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带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观点、看法。这种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
(四)学生的能力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六种能力,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所教年级制定出应达到的目标,合理地进行备课。
(五)备学生的情感因素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六种能力,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所教年级制定出应达到的目标,合理地进行备课。
(六)备学生的身心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总之,好的课堂教学,既要联系教学内容的实际,更要联系学生实际,注重研究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