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2010南京盐城一模语文试卷

2010南京盐城一模语文试卷

发布时间:2021-02-14 11:54:48

『壹』 2010年各市中考语文试题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和冼星海见面抄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更多来自:京翰初中语文辅导网。上面有去年各地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及答案的汇总

『贰』 求2009年盐城的一模试卷一份。

到网络搜

『叁』 2009南京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苏教版

2009南京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创伤/重创敌军 投奔/奔走相告 蒙骗/蒙混过关

B.别扭/别开生面 旋风/旋转乾坤 专横/横行霸道

C. 谙熟/黯然失色 缜密/半嗔半笑 炮烙/刨根问底

D.渲染/煊赫一时 罢黜/相形见绌 辑录/缉拿归案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俗话说,隔层肚皮隔条心,在婆婆面前,我是一个谨慎的媳妇,这么多年来与婆婆相敬如宾,从没有红过脸。

B.那次在南宁,突然发现站在面前的是当年和我同在一个村插队的老朋友,虽然二十多年没见,我们仍一见如故。

C. 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已开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D.商家重利本无可厚非,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一古训依然值得那些翻云覆雨的金融巨头们深思啊!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解释“应急科普”的含义,不超过35个字。(4分)

去年5月12日,当地震波来临之际,桑枣中学的老师大声喊道:“所有人趴在桌子下I”随即打开,教室的前后门。

地震第一波刚过,趴在桌下的学生们立即快速有序地冲出了教室。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全部集中到操场上,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仅1分36秒。

如此迅速的撤离,离不开平时的演练。为了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的能力,桑枣中学每周二都结合实际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每天晚上教师对学生宿舍床位进行两次安全检查,每学期开展一次逃生演练活动。

中国科普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说:“桑枣中学之所以在危险时刻能作出这么迅速的反应,是 因为应急科普显示了巨大作用。”

答:应急科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话的方式有直言和婉言。参照示例,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5分)

示例:

[公园入口处标语牌]

直言:请勿扎扔果皮纸屑!

婉言:不要让别人说,朋友,你没来之前,这儿的地面还是洁净的。

(1)[某快餐店店堂告示]

直言:衣衫不整,谢绝入内!

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出版社有意请杨绛出席其作品研讨会,她谢绝了]

婉言: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直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5--B题.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

裴(土自)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幸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自然帑①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扣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土自),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注]①帑:收藏钱财的府库。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尤:责怪

B.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勖:勉励

C.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约定

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尸事果寝 寝:搁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 )

A.①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 ②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

B.①藩性忠荩,事无不盲 ②日又暮,何暇别作奏!

c.①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②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D.①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 ②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所以力谏皇上减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C.河东节度使王锝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批准, 但李藩认为不可,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

D.裴(土自)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土自),但和裴(土自)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入傲慢苛刻。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3分)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4分)

(3)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3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⑧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4分)

(2)“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躬自悼矣。(《诗经·氓》)

(2) _________,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 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6) _________,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苏轼《赤壁赋》)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8)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l—14题。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跟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于,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干雪的记忆也就退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5分)

12.清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6分)

1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1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8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康德是西方的孔子? 陈乐民

最近,听一位久居美国的朋友说,他在美国读哲学时听某教授把康德称作西方的孔子,联系到有人称伏尔泰是西方的“孔门大弟子”,同样都是使我长见识的趣闻。

康德究竟了解多少孔夫子,未详察过。只知道,康德有过一份“口授记录”,估计是他在大学讲课时记录下来的。据说他在讲授自然地理时曾经讲到过中国,涉及中国的地理条件、民族习 性、仗食衣着、语言刑律、家庭婚姻、物产、宗教等等。那个时期欧洲人对中国的,解都来自各种各样的传教士的口耳之传,接触到某位传教士,这位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就成了资料来源。康德一生足迹不出乡里,他对中国的知识只能来源于此。凭这份“口授记录”,康德对中国的了解水平超不过一般传教士的水准。其中不乏好奇的谈助性质的描述,如说:“中国人无论什么都吃,甚至狗、猫、蛇等等。”讲到孔子,只有一句:“中国人崇拜孔子,他是中国的苏格拉底。”

拿康德同孔子来比,根本没有可比性。从他们在各自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比,很难说康德是西方的孔子;从各自哲学思想的内涵比,在深层空灵默契处有相通点,同是哲学的深层通感,但说康德是西方的孔子,则断无可解。

至于说伏尔泰是孔门大弟予,论者的根据是伏尔泰读过《论语》等等,言之凿凿,信其有征。然而,那个时候的理解翻译水平是可想而知的,利玛窦和龙华民的理解就很不一样。伏尔泰确实是对中国有一种好感,一是因为他接触的传教士是康熙宫廷里的“亲华派”,二是因为他在法国 处于受压的地位,把康熙当作“开明天子”,把这一切揉在一起,伏尔泰便成“亲华派”了。同是启蒙时期的孟德斯鸠就不同,看过他《论法的精神》的,都知道那是十分尖刻和入木三分的。就是康德的口授记录中在描述中国人的民族习俗和性格时也有这类话:“中国人报复心强,但他们总可以忍耐到适当的时机才发作;他们非常贪玩,可胆小怕事;他们抱着传统习俗死死不放,对未来生活却漠不关心……”

可是,为什么时常会听到18世纪的欧洲如何之掀起“中国热”之类的话呢?我想,外国人这样说,一方面是出自对中国的好感或好奇;同时也衣明他们根本不懂得孔夫于是怎么一回事。中国人喜欢这样说,甚至引用外国人的话以为助力,是因为可以满足一些自己的民族虚荣心。那潜台词是:看!连外国人都说我们的孔夫子如何如何了!所以只要是海外的一声赞誉,便通常会受到国人所享受不到的“青睐”云。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康德是西方的孔子,称伏尔泰是西方的“孔门大弟子”,都很有趣味性,又使人长见识。

B.康德与孔子哲学思想的内涵有相通处,但从各自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看,康德根本就难以比得上孔子。

c.不同的传教士对欧洲知识分子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因此,欧洲知识分子对中国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

D.文章引用康德的“口授记录”,旨在证明康德不仅不了解孔子,而且还对中国抱有很深的偏见。

16.“康德究竟了解多少孔子,未详察过”,这句话隐含着一个什么观点?结合文章第二段看,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有哪些?(6分)

17.联系全文,对待外国人说“康德是西方的孔子”之类的话,我们应抱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跳出地球看地球 ——记中国探月‘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周玉明

欧阳自远,中国月球探测‘程首席科学家。

当我好奇地询问他名字的来历时,他爽朗地笑答:‘我出生时,舅父在旁边念书,刚好念到‘有朋自远方来’。所以就取名‘自远’。现在我搞地球科学,这是天意吧!”

1952年9月,欧阳自远跨进了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从事核子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后到中国科技大学进修了一年核物理,再到中科院的加速器室进修了半年,在多学科交叉的路径上广泛学习,才使他具有今天洞察风云的能力。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地球卫星。欧阳自远敏锐地意识到人类的“太空时代”即将来临,他想“跳”出地球,站在宇宙空间看清地球,在更大时空尺度里整体性地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他向侯德封院士提出,想研究天体,开拓这片处女地。这听上去有点离经叛道。可是侯先生不但同意了,还鼓励他自学天文学、物理学、空间科学等有关知识,着手准备,打好基础,同时把研究的触角伸向“天外来客”——陨石。

1976年是欧阳自远科研经历的幸运年。无数人一辈子也难遇的陨石雨,这一年里他却遇到了三次。此后的十余年中,欧阳自远发表了100余篇研究论文,并被国内外的教科书、专著、大网络全书等引用。

从1964年到70年代末,欧阳自远两次参与地下核爆炸实验,很少回家。好几年春节,都在戈壁滩度过。令人心酸的是,他偶尔回家,儿子不认识父亲,跟他妈说,家里来了位不认识的叔叔。

1978年,美国特使送给中国领导人一件最新科技成果的猎物——“阿波罗”宇航员从月球上取回来的只有1克重的岩石样品。这块岩石来自哪里?领导人问中科院:“你们有谁能搞清楚这块石头?”

于是这块珍贵的月球岩石样品交到欧阳自远手中,不久,国内8个研究单位的几名科学家集聚到欧阳自远麾下,对这块月球岩石进行了多项研究,发表了14篇论文,确认这块岩石样品是由“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采集的样品,而且确认了岩石的采集地点。

1991年,欧阳自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56岁的他雄心勃勃,心里默念着,总有一天,中国要启动自己的探月、登月工程!

近年来,“重返月球”的热潮席卷而来,月球将是继南极之后的又一个争夺热点。欧阳自远坚 持奔走,呼吁我国应抓住机遇,迅速组织力量开展对月球的探索,深化关于地球、太阳系起源与演变的认识,并及时、系统地整理7月球研究的资料,主编《月质学研究进展》,为将来我国的月球研究计划作7必要的理论和资料准备。

1994年欧阳自远提出探月构想,十几年来,他一直不辞辛劳地奔走呼吁,从没想过放弃。

2007年我国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一年。72岁的他动情地说:“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实现再次探月。”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自远”名字的来历,表明欧阳自远的生命属于探月,他早有宏图大志。

B.欧阳自远学过地质,又学过核物理,所以曾负责两次地下核爆炸的实验研究。

C.作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已经实现了首次探月的夙愿。

D.对岩石样品进行综合研究之后,欧阳自远以多篇论文确证了岩石采集地点。

16.欧阳自远为什么要“跳出地球看地球”?请简要说明原因。(6分)

17.从欧阳自远的经历看,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请概括回答。(6分)

七、作文(70分)

18.作文。

“出格”,意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又可解为越出常规,做得过分。

请以“出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0翅。(10分)

柳屯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苏子瞻学际天人,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姑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 价自减半矣。

(选自李清照《词论》)

1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20.柳屯田、苏子瞻分别指_______、________,(2分)

21.李清照在上文中提出了哪一个著名的词学观点?(2分)

答: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凤凰涅梁》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诅咒和鞭挞丁黑暗的旧中国,呼唤并礼赞自由、解放、光明与中国的新生。

B,《三国演义》中的“巧授连环计”写的是徐庶向曹操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C.《边城》,细致地描绘了湘西边地的风情:元宵放烟火,端午赛龙舟、抓鸭子,中秋赏月,以及青年男女月下对歌等,营造了一个田园诗般的环境。

D.鲁迅小说多取材于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是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在《呐喊》中塑造了闰土、孔乙已,祥林嫂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E.巴金写《家》,深刻地揭露了封建专制及封建礼教的蛮横与粗暴,他在《家》的代序中写道:“我要向这个垂死的制度交出“我的J~accuse(我控诉)”。

23.简答题(10分)

(1)下面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分别出自名著中哪些人物之口?(5分)

①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②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③我们先前一一比你闻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④你是萍,—一—凭,——一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⑤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向我交账!

①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 ________ ⑤ ________

(2)决心为父复仇并要“重控乾坤”的哈姆雷特,为什么要装疯?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归纳要点,分析问题。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宏大的“缶阵”引起轰动,其创意和效果都非同凡响。“缶阵”之缶,据说是依据曹侯乙墓之青铜鉴缶仿制。鉴和缶都是先秦礼器。此鉴缶由内外两件组成,外面为方鉴,方缶置于鉴内,鉴击组合后,之间的空隙正好用来盛冰。其功能类似现代冰箱而不是乐器,主要是在丧礼场合保证祭祀用酒的醇正。

先秦时期乐器的定型有漫长的过程。只有在新石器时代后期,才有可能出现陶缶一类打击乐器。击缶而歌的目的是节奏,而不在于缶音。随着钟、鼓的出现,音响、音质始终有问题的缶就不可能像丝竹、金石类乐器那样成为主流乐器,进入中原的礼乐序列。陶器本为生活用品的大路货,饭饱酒酣之余击缶而歌多是率性而为。因此,先秦时期的缶只是偶然作为乐器,不用于礼乐场合。再者,先秦的乐器分类是按照乐器的质地,即所谓金、石、土、革、丝、竹等八音。以“蒙皮发音的“缶阵”之缶,是革一类之鼓,而不是土一类之缶。

将缶阵之缶称为传统之缶,显然是—种误读。准确地说,或可称之为“鉴缶状电子发光鼓”。

然而无知无畏。知识、文献、专家或权威在文化创新上往往是桎梏。一般而言,在无现代文化干预的情况下,传统文化的创新和突变很难发生,而误读却很容易造成文化的传承出现差异性和多元化,这是对文化发展的很好补充。试问,有哪一种方式介绍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比这种误读更有力?又有哪一种方式比误读给传统文化带来如此新的活力呢。

24.作者说:“将缶阵之缶称为传统之缶,显然是一种误读。”依据有哪些?(9分)

25.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缶阵”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有哪些启示?(6分)

『肆』 2008南京市初三语文一模卷(白下区)

南京市鼓楼区2007年初三语文模拟测试(一)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古诗拾萃】 (10分)

1、根据原诗内容填空。

(1) ,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2) ,悠然见南山。(《饮酒》)

(3)、黑云压城城欲摧, 。(《雁门太守行》)

(4)、老夫聊发少年狂, , 。(《江城子·密州出猎》)

(5)、古诗文中的情境、意趣,常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 ”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有视野开阔、志存高远之意境。

郦道元的“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 ”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笔下江水之急,何其相似。

范仲淹笔下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悲凉奇异让人联想到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名句“ , ”。

无论是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还是岑参的“ ,雪上空留马行处”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送行人的无限惆怅。

李白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和李煜的 “ , ,是离愁”都表达了挥之不去的忧闷愁苦之情。

(6)、“流水无情,落花有意”,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花落大地,总是充满着深情意韵,比如陆游笔下的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请你也写一句与“落花”有关的诗句: 。

【文化热点】

2、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27日下午在首都博物馆正式发布,奖牌正面采用国际奥委会规定的胜利女神图案,背面如下图所示。此设计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

北京2008奥运奖牌,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金镶玉”。它的哪些设计凸显了中国特色,请你结合奖牌具体的图案和外形进行介绍(可以参考下面的〔材料连接〕中的内容答题)。 (2分)




〖材料链接〗 玉,出于自然,外表温和圆润,本质却至坚至刚,其纹缜( )密,其声清越,是需要经过漫长的shāi xuǎn( )、精细的琢磨才能成就的“石之美者”,它的美由内而外渗透折射,柔和含蓄,魅力无穷。我国先民认为它是非常神秘的石头,集天地之灵气,是意义非凡的象征之物,便将其作为礼器使用。春秋战国后,玉器与中国人礼仪德行联系在了一起,《礼记》里就有 “君子以玉比德焉”的说法。玉的视觉、声音、温润的手感、刚烈的属性,都与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精髓( )有相通之处,因此,玉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mián yán( )不断,产生了许多和玉紧密关联的神话与传说,炼造出了许多有关玉的美妙成语及词句,我国人民至今仍保存有佩戴玉石的习惯。

3、以上是玉石的有关介绍,请填写相应的汉字和拼音。 (4分)

【经典重温】

4、百乐无如读书。初中三年,你一定读了不少名著精品,重温文学经典,再次走近那些曾经打动过你的人物,阅读他们的人生轨迹,震撼提升自己的心灵。

请在课本推荐的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如:鲁宾逊、简·爱、鲁智深、保尔等,说说他以怎样的气质品格吸引了你,并简单介绍他打动过你的故事。(3分)

示例:我选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我喜欢他的神通广大,嫉恶如仇,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孙悟空挥起如意金箍棒,威风凛凛打闹天宫的故事特别精彩,非常吸引我。

我选择 。

【趣味探究】

5、同学们在开展“南京地名文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从“莫愁湖”、“成贤街”等地名看到了南京这个名城都会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从“典雅居”、“碧树园”等新地名中切身体会到南京这个新型城市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变化和充满希冀的美好前景。

第(1)题与第(2)题任选一题(2分)

(1).你能指出下面唐诗中的南京地名吗?

A.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韦庄: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

B.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2)仔细观察下面对联,你会发现南京地名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如:

上联:如意里 下联:吉祥村 (吉祥类)

上联:打靶场 下联:过兵桥 (军事类)

下列对联中的地名是按什么来归类的?(2分)

A. 上联:羊皮巷 下联:牛首山

上联:养虎巷 下联:钓鱼台 ( 类)

B. 上联:三元巷 下联:八卦洲

上联:九儿巷 下联:百子亭 ( 类)

(3)请你动手对对联:(划横线处皆地名) (2分)

示例:上联:安乐里 永乐里 如沐 春风里

下联:梅园村 桃园村 皆为 绿化村

根据上面的例子,将下面的地名,填写到空格处,连成一副对联。

上海路,丁家园,长乐路,郭家园,淮海路,宁海路,胡家园,寿星园

上联: , , ,尽是

下联: , , ,□□

(4)如果你也参加了这一活动,你又会从哪些角度进行南京地名文化的研究学习?(除了“南京地名对对联”、“南京地名与唐诗”)(1分)

研究角度: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1 题。 (17分)

【古诗阅读】

6、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我们从首联中的一个“足”字就能读出农家人的 。(2分)

(2)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是情、景、理的有机融合。请你说说颔联蕴含了什么哲理?(2分)

【古文阅读】

(甲文)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敌人。 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热火:点火。⑧星列:象星一样布满。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7、 面句中加点的词 ( 2分)

A.公将鼓之 ( ) B、望其旗靡 ( )

C.会匈奴大入塞 ( ) D、范兵不敌 ( )

8、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公问其故 故事虏人过五千

B.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

C.不敢复向云中 不复出焉

D.下视其辙 其如土石何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⑵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译文:

10、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 之时,第二次是在 (用原文填空2分)。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请你说说廉范在作战中采用了哪些妙招?(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1、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 ,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 (1分)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2---16题 (14分)

埃菲尔铁塔为谁而熄灯

①2007年2月1日晚,“灯火之都”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上的2万盏灯全部熄灭,与埃菲尔铁塔同时熄灯的还有举世闻名的欧洲标志性建筑,意大利罗马圆形剧场遗址和希腊雅典议会大厦等。这些著名建筑为何熄灯?这是国际环境组织在对世人的警示:全球变暖,地球将遭厄运。

②随着全球范围变暖和海平面的大面积上升,使人口多数集中在沿海或河岸下游地区的亚洲国家,如中国的黄河及长江三角洲,以及地势低的非洲、孟加拉都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对中国来说,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仅上海就有1/3的面积被海水淹没。气温持续升高,将使西部高原的冰川融化,大旱和洪涝轮次发生。

③专家发现,长期的全球变暖趋势已经致使东非干旱和北极圈冰壳融化,而这种趋势正伴随着灾害性天气而逐年加剧。06年的元旦英国人在罕见暴风雪中度过,西班牙由于高温引发严重的森林火灾,我国受台风影响,洪涝连连。专家预言:2007年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将更为频繁,东亚的朝鲜、韩国、日本和南亚的印度可能要与暴雨洪水斗争,许多地方将陷入一片汪洋。同时,2007年又将成为历史上全球气温最高的一年。天到底会有多热呢?专家是这样描述的:2007年的夏天,空调在欧美将会脱销,而空调数量增多会进一步恶化“温室效应”。发达国家因使用空调降温,城市会大范围断电,将有数以万计的人在这场热浪中丧生。由于气温居高不下,居住在北极圈附近的因纽特人也不得不借助空调防暑降温。

④专家还预言,到2030年,印尼全国1.8万个岛屿中的2000个将因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被淹没,非洲热带地区将因为干旱而受到严重打击,暴风雨将在南亚地区肆虐,北极的冰层将融化,而亚马孙热带雨林将逐渐变成大草原。如果说这一预言还属于比较“遥远的未来”,那么沙尘暴、飓风的频发,南亚地区的热灾,就是“近在眼前的灾祸”或者正在进行中的灾难了。

⑤气候变暖,也影响到了动物。由于北极冰盖逐年北缩,北极熊失去大片赖以捕猎的浮冰,不得不冒险“南下”捕食;海豹也开始改变习性,由于失去稳定的冰面,许多母海豹不得不爬上陆地来产崽。在我国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都兰县境内,住在海拔4000米以上雪线附近的“雪峰隐士”雪豹,现在也不得不改变习性,经常下山寻找食物。

⑥随着气温的上升,春秋两季变得更加温暖,这两季节的持续时间也在延长,动物的活动范围在不断向两极延伸,迁徙和繁殖的时间也在提前。分布在中欧地区的黑顶林莺现在越来越多地飞往英国越冬,而不是去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卫半岛。北美一些地区蚊子的基因也发生了变化,其幼虫在水中开始休眠越冬的时间已经推迟。

⑦导致气候变暖的两大主要原因:一是森林等植被大面积毁坏,还有就是温室气体排放逐日增加,越来越明显的“温室效应”就是最鲜明的标志。

⑧此次“埃菲尔铁塔熄灯”希望能够引起世人的警戒,亡羊补牢。如果人类依然我行我素,那么,未来付出的代价绝比面对5分钟黑暗要沉痛的多。给地球降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只有自觉地把多使用一张纸巾、多踩一脚油门与“温室效应”紧密联系,并真正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阻止环境继续恶化,才能有效避免我们共同生存的这个星球进一步变暖。

12、全球变暖会给地球带来哪些危害?阅读选文,指出下面的选项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全球变暖,海平面大面积上升,将导致沿海或河岸下游地区的一些国家面临淹没的危险。

B. 全球变暖,大旱和洪涝将会轮次发生;对动物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C. 全球变暖,带来了沙尘暴、飓风频发,热灾、高温将导致人们在热浪中丧生。

D.全球变暖,会使地球没有冬天。

13、如果删去第③节划线句子,会影响文章的表达吗?为什么? (3分)

14、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说明地球变暖对动物带来的影响? ( 2分)

15、第6节中连用三个“不得不”,好在哪里?(3分)

16、地球降温要从点滴做起。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告诫人们要少使用一张纸巾、少踩一脚油门,这与地球降温有什么关系呢?(3分)

(三)、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7----21题 (15分)

窗 花

安黎

①我怀念窑洞和窑洞里的生活。而尤其不能令我忘怀的,是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窗花源于剪纸,而剪纸据说是一种民间艺术,但朴实的村姑从未把它当做艺术看待,也从未有过艺术的荣耀与自豪。

②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全部在冬天灿烂。这当然与农闲有关,但农闲不是根本的原因。冬是无花的季节。冬季的花如雪莲、腊梅等,在渭北的土塬上根本看不到;唯一的自然之花,就是时时飘舞的雪花。那时环境还未遭受污染,雪下得特别频繁,动不动就是漫山遍野银妆素裹。夏天少雨,而冬天多雪。窗花渲染着冬雪,可以驱走人们心灵上的干旱,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希冀,给寒冷的乡民带来生命的暖意,给寂寞单调的生活带来色彩和趣味。

③窑洞的窗子一般都制成木格状,上面粘一层白纸。狂风一吹,纸就瑟瑟颤栗,发出蚊蝇鸣叫的声音。久而久之,纸就扯开一个口子,口子越扯越大,进而纸就变得褴褛不堪。因此,对于大多村民来说,往窗格上贴纸只是冬天的事,其余的季节,窗格都空空洞洞的。冬天一到,寒流席卷来,这时就会看到,家家户户所做的首要事情就是从供销社花五分钱,买回一张洁白的大纸,然后和了面浆,再然后就是粘窗纸。而少女和少妇们是最忙碌的,她们摊开五颜六色的纸片,手持中小剪刀,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张土炕上,开始剪窗花。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谁窗花剪得好,村人都会跑来观赏,并会得到无休止的赞扬;而谁的窗花剪得差,人们会看不起她,她心不灵手不巧,严重点儿,她嫁人都有些困难。许多媒人说媒,怀里就揣着姑娘剪的窗花,到了男方家里,就把窗花拿出来。

④每个冬季来临的时候,村子里都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的剪窗花比赛。没有组织者,没有加助威的锣鼓,但并不影响比赛的认真和严肃。于是在村子里走一圈,就会看到所有的窗子都五彩缤纷,生机盎然。黄土是单调的,而窗花却在这单调之中,注入了另外的灵魂。

⑤窗花的内容概括起来就不外乎两种:一是植物,一是动物。人自然归属于动物之列。在无花日子里,花朵却在窗格上恣肆。如古人描绘它,会用“花闹窗棂”几个字。的确,束束花朵不但神韵俱备,而且形态上都挺夸张。牡丹有点胖,菊花有点瘦,玫瑰妻妾成群,郁金香携儿带女……意味深长的是,窗花更多的与吃有关,映现着农民们对食物的渴望。麦穗特别肥大,玉米棒籽粒圆满,苹果鲜红耀眼,桃子鲜嫩欲滴。也许人们太需要这些东西了。

⑥但现实生活中他们难以得到,于是只有把梦想编织在窗纸上。的确,我曾亲眼目睹过有的幼儿想吃窗纸上的苹果而不能时哇哇啼哭的景象;我也看到过邻家大爷饿得卧床不起凝望窗花时木呆的眼神。窗花,显示着村姑的手艺,也在诠释着庄稼人的梦想。

17、为什么窗花几乎全部在冬天灿烂? (3分)

18、你如何理解第④节划线句的含义? (3分)

“黄土是单调的,而窗花却在这单调之中,注入了另外的灵魂。”

19、作者在第⑤节给我们着力描绘了神韵具备的窗花,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描绘窗花的神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20、文章的第⑤节作者只描绘了植物窗花而没有描绘动物窗花,请把下面提供给你的动物窗花描绘出来,并揭示它的含义。(任选一幅) (3分)

21、阅读探究(3分)

过年过节,越来越多的人家喜欢在门窗上贴上各式各样的“福”字剪纸。

今年春节,南京剪纸大王陈耀在南京的市民学堂给市民传授剪纸技艺。前来学习的市民人数超出主办方想象,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而最大的学习者是九十岁高龄的老奶奶。

请结合你对这篇散文的理解,谈一谈为什么人们会如此喜爱剪纸艺术?

三、作文(50分)

关注生活,学会感悟。请以《生活的馈赠》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书写要认真,卷面要整洁。

该文章转自[中学语文在线]:http://www.ywzx8.com/zk/fxst/200705/11750.html

『伍』 2011盐城一模语文答案

看标题 速度 麻烦复制过来 用手机一下就搜到了 搜索关键词 2011 盐城 一调

『陆』 2010年3月29号南京市高三英语一模答案(急)

南京市2010届高三模拟考试英语参考答案

1— ACCBA 6—10 ACBAC1 11—15 BCABC 16—20 BACBB

21—25 CBCBC 26—30 DAADC 31—35 DBACD

36—40 CDABD 41—45 CBABD 46—50 DAACB 51—55 CDABC

56—58 BAC 59—61 ACD 62—65 DCBC 66—70 ADBAB

71. Burial / Burying 72. Nationality 73. experiences / stories 74. attempts

75. purchasing / buying 76. indirectly 77. Political 78. served

79. create / establish / found 80. Honor

One possible version:

Looking around us, we may surprisingly find that some people are not ordinary as we thought.

On the afternoon of the first day of the Spring Festival, a female cleaner leaned against the wall, taking off her water-soaked socks. They were the third pair that she and ever changed. In order to clear the road of snow to make sure of pedestrians’ safety, she and worked for a whole day.

Every night always witnesses a grey-haired cleaner seated in the doorway of a shop. She is reading attentively by the light of the shop, lost to bitter cold and the noisy world. It is obvious that she wants to equip herself with knowledge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two photos of average cleaners have moved China. How great Chinese cleaners are! They worked hard and never complain, though they do tough jobs; they are thirsty for knowledge and have a noble mental world.

The two photos also have touched my heart. I will regard devotion as my goal in life, having more diligence and fewer complains. Meanwhile, I appeal to the whole society to respect cleaners’ labor, and to the government to improve their working and living conditions.

『柒』 高三数学题,南京盐城2015高三一模试题

『捌』 2009南京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苏教版 急求答案!!谢谢

2009南京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创伤/重创敌军 投奔/奔走相告 蒙骗/蒙混过关

B.别扭/别开生面 旋风/旋转乾坤 专横/横行霸道

C. 谙熟/黯然失色 缜密/半嗔半笑 炮烙/刨根问底

D.渲染/煊赫一时 罢黜/相形见绌 辑录/缉拿归案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俗话说,隔层肚皮隔条心,在婆婆面前,我是一个谨慎的媳妇,这么多年来与婆婆相敬如宾,从没有红过脸。

B.那次在南宁,突然发现站在面前的是当年和我同在一个村插队的老朋友,虽然二十多年没见,我们仍一见如故。

C. 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已开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D.商家重利本无可厚非,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一古训依然值得那些翻云覆雨的金融巨头们深思啊!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解释“应急科普”的含义,不超过35个字。(4分)

去年5月12日,当地震波来临之际,桑枣中学的老师大声喊道:“所有人趴在桌子下I”随即打开,教室的前后门。

地震第一波刚过,趴在桌下的学生们立即快速有序地冲出了教室。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全部集中到操场上,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仅1分36秒。

如此迅速的撤离,离不开平时的演练。为了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的能力,桑枣中学每周二都结合实际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每天晚上教师对学生宿舍床位进行两次安全检查,每学期开展一次逃生演练活动。

中国科普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说:“桑枣中学之所以在危险时刻能作出这么迅速的反应,是 因为应急科普显示了巨大作用。”

答:应急科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话的方式有直言和婉言。参照示例,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5分)

示例:

[公园入口处标语牌]

直言:请勿扎扔果皮纸屑!

婉言:不要让别人说,朋友,你没来之前,这儿的地面还是洁净的。

(1)[某快餐店店堂告示]

直言:衣衫不整,谢绝入内!

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出版社有意请杨绛出席其作品研讨会,她谢绝了]

婉言: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直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5--B题.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

裴(土自)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幸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自然帑①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扣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土自),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注]①帑:收藏钱财的府库。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尤:责怪

B.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勖:勉励

C.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约定

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尸事果寝 寝:搁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 )

A.①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 ②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

B.①藩性忠荩,事无不盲 ②日又暮,何暇别作奏!

c.①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②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D.①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 ②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所以力谏皇上减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C.河东节度使王锝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批准, 但李藩认为不可,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

D.裴(土自)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土自),但和裴(土自)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入傲慢苛刻。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3分)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4分)

(3)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3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⑧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4分)

(2)“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躬自悼矣。(《诗经·氓》)

(2) _________,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 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6) _________,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苏轼《赤壁赋》)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8)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l—14题。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跟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于,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干雪的记忆也就退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5分)

12.清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6分)

1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1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8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康德是西方的孔子? 陈乐民

最近,听一位久居美国的朋友说,他在美国读哲学时听某教授把康德称作西方的孔子,联系到有人称伏尔泰是西方的“孔门大弟子”,同样都是使我长见识的趣闻。

康德究竟了解多少孔夫子,未详察过。只知道,康德有过一份“口授记录”,估计是他在大学讲课时记录下来的。据说他在讲授自然地理时曾经讲到过中国,涉及中国的地理条件、民族习 性、仗食衣着、语言刑律、家庭婚姻、物产、宗教等等。那个时期欧洲人对中国的,解都来自各种各样的传教士的口耳之传,接触到某位传教士,这位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就成了资料来源。康德一生足迹不出乡里,他对中国的知识只能来源于此。凭这份“口授记录”,康德对中国的了解水平超不过一般传教士的水准。其中不乏好奇的谈助性质的描述,如说:“中国人无论什么都吃,甚至狗、猫、蛇等等。”讲到孔子,只有一句:“中国人崇拜孔子,他是中国的苏格拉底。”

拿康德同孔子来比,根本没有可比性。从他们在各自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比,很难说康德是西方的孔子;从各自哲学思想的内涵比,在深层空灵默契处有相通点,同是哲学的深层通感,但说康德是西方的孔子,则断无可解。

至于说伏尔泰是孔门大弟予,论者的根据是伏尔泰读过《论语》等等,言之凿凿,信其有征。然而,那个时候的理解翻译水平是可想而知的,利玛窦和龙华民的理解就很不一样。伏尔泰确实是对中国有一种好感,一是因为他接触的传教士是康熙宫廷里的“亲华派”,二是因为他在法国 处于受压的地位,把康熙当作“开明天子”,把这一切揉在一起,伏尔泰便成“亲华派”了。同是启蒙时期的孟德斯鸠就不同,看过他《论法的精神》的,都知道那是十分尖刻和入木三分的。就是康德的口授记录中在描述中国人的民族习俗和性格时也有这类话:“中国人报复心强,但他们总可以忍耐到适当的时机才发作;他们非常贪玩,可胆小怕事;他们抱着传统习俗死死不放,对未来生活却漠不关心……”

可是,为什么时常会听到18世纪的欧洲如何之掀起“中国热”之类的话呢?我想,外国人这样说,一方面是出自对中国的好感或好奇;同时也衣明他们根本不懂得孔夫于是怎么一回事。中国人喜欢这样说,甚至引用外国人的话以为助力,是因为可以满足一些自己的民族虚荣心。那潜台词是:看!连外国人都说我们的孔夫子如何如何了!所以只要是海外的一声赞誉,便通常会受到国人所享受不到的“青睐”云。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康德是西方的孔子,称伏尔泰是西方的“孔门大弟子”,都很有趣味性,又使人长见识。

B.康德与孔子哲学思想的内涵有相通处,但从各自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看,康德根本就难以比得上孔子。

c.不同的传教士对欧洲知识分子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因此,欧洲知识分子对中国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

D.文章引用康德的“口授记录”,旨在证明康德不仅不了解孔子,而且还对中国抱有很深的偏见。

16.“康德究竟了解多少孔子,未详察过”,这句话隐含着一个什么观点?结合文章第二段看,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有哪些?(6分)

17.联系全文,对待外国人说“康德是西方的孔子”之类的话,我们应抱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跳出地球看地球 ——记中国探月‘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周玉明

欧阳自远,中国月球探测‘程首席科学家。

当我好奇地询问他名字的来历时,他爽朗地笑答:‘我出生时,舅父在旁边念书,刚好念到‘有朋自远方来’。所以就取名‘自远’。现在我搞地球科学,这是天意吧!”

1952年9月,欧阳自远跨进了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从事核子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后到中国科技大学进修了一年核物理,再到中科院的加速器室进修了半年,在多学科交叉的路径上广泛学习,才使他具有今天洞察风云的能力。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地球卫星。欧阳自远敏锐地意识到人类的“太空时代”即将来临,他想“跳”出地球,站在宇宙空间看清地球,在更大时空尺度里整体性地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他向侯德封院士提出,想研究天体,开拓这片处女地。这听上去有点离经叛道。可是侯先生不但同意了,还鼓励他自学天文学、物理学、空间科学等有关知识,着手准备,打好基础,同时把研究的触角伸向“天外来客”——陨石。

1976年是欧阳自远科研经历的幸运年。无数人一辈子也难遇的陨石雨,这一年里他却遇到了三次。此后的十余年中,欧阳自远发表了100余篇研究论文,并被国内外的教科书、专著、大网络全书等引用。

从1964年到70年代末,欧阳自远两次参与地下核爆炸实验,很少回家。好几年春节,都在戈壁滩度过。令人心酸的是,他偶尔回家,儿子不认识父亲,跟他妈说,家里来了位不认识的叔叔。

1978年,美国特使送给中国领导人一件最新科技成果的猎物——“阿波罗”宇航员从月球上取回来的只有1克重的岩石样品。这块岩石来自哪里?领导人问中科院:“你们有谁能搞清楚这块石头?”

于是这块珍贵的月球岩石样品交到欧阳自远手中,不久,国内8个研究单位的几名科学家集聚到欧阳自远麾下,对这块月球岩石进行了多项研究,发表了14篇论文,确认这块岩石样品是由“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采集的样品,而且确认了岩石的采集地点。

1991年,欧阳自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56岁的他雄心勃勃,心里默念着,总有一天,中国要启动自己的探月、登月工程!

近年来,“重返月球”的热潮席卷而来,月球将是继南极之后的又一个争夺热点。欧阳自远坚 持奔走,呼吁我国应抓住机遇,迅速组织力量开展对月球的探索,深化关于地球、太阳系起源与演变的认识,并及时、系统地整理7月球研究的资料,主编《月质学研究进展》,为将来我国的月球研究计划作7必要的理论和资料准备。

1994年欧阳自远提出探月构想,十几年来,他一直不辞辛劳地奔走呼吁,从没想过放弃。

2007年我国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一年。72岁的他动情地说:“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实现再次探月。”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自远”名字的来历,表明欧阳自远的生命属于探月,他早有宏图大志。

B.欧阳自远学过地质,又学过核物理,所以曾负责两次地下核爆炸的实验研究。

C.作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已经实现了首次探月的夙愿。

D.对岩石样品进行综合研究之后,欧阳自远以多篇论文确证了岩石采集地点。

16.欧阳自远为什么要“跳出地球看地球”?请简要说明原因。(6分)

17.从欧阳自远的经历看,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请概括回答。(6分)

七、作文(70分)

18.作文。

“出格”,意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又可解为越出常规,做得过分。

请以“出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0翅。(10分)

柳屯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苏子瞻学际天人,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姑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 价自减半矣。

(选自李清照《词论》)

1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20.柳屯田、苏子瞻分别指_______、________,(2分)

21.李清照在上文中提出了哪一个著名的词学观点?(2分)

答: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凤凰涅梁》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诅咒和鞭挞丁黑暗的旧中国,呼唤并礼赞自由、解放、光明与中国的新生。

B,《三国演义》中的“巧授连环计”写的是徐庶向曹操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C.《边城》,细致地描绘了湘西边地的风情:元宵放烟火,端午赛龙舟、抓鸭子,中秋赏月,以及青年男女月下对歌等,营造了一个田园诗般的环境。

D.鲁迅小说多取材于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是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在《呐喊》中塑造了闰土、孔乙已,祥林嫂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E.巴金写《家》,深刻地揭露了封建专制及封建礼教的蛮横与粗暴,他在《家》的代序中写道:“我要向这个垂死的制度交出“我的J~accuse(我控诉)”。

23.简答题(10分)

(1)下面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分别出自名著中哪些人物之口?(5分)

①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②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③我们先前一一比你闻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④你是萍,—一—凭,——一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⑤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向我交账!

①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 ________ ⑤ ________

(2)决心为父复仇并要“重控乾坤”的哈姆雷特,为什么要装疯?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归纳要点,分析问题。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宏大的“缶阵”引起轰动,其创意和效果都非同凡响。“缶阵”之缶,据说是依据曹侯乙墓之青铜鉴缶仿制。鉴和缶都是先秦礼器。此鉴缶由内外两件组成,外面为方鉴,方缶置于鉴内,鉴击组合后,之间的空隙正好用来盛冰。其功能类似现代冰箱而不是乐器,主要是在丧礼场合保证祭祀用酒的醇正。

先秦时期乐器的定型有漫长的过程。只有在新石器时代后期,才有可能出现陶缶一类打击乐器。击缶而歌的目的是节奏,而不在于缶音。随着钟、鼓的出现,音响、音质始终有问题的缶就不可能像丝竹、金石类乐器那样成为主流乐器,进入中原的礼乐序列。陶器本为生活用品的大路货,饭饱酒酣之余击缶而歌多是率性而为。因此,先秦时期的缶只是偶然作为乐器,不用于礼乐场合。再者,先秦的乐器分类是按照乐器的质地,即所谓金、石、土、革、丝、竹等八音。以“蒙皮发音的“缶阵”之缶,是革一类之鼓,而不是土一类之缶。

将缶阵之缶称为传统之缶,显然是—种误读。准确地说,或可称之为“鉴缶状电子发光鼓”。

然而无知无畏。知识、文献、专家或权威在文化创新上往往是桎梏。一般而言,在无现代文化干预的情况下,传统文化的创新和突变很难发生,而误读却很容易造成文化的传承出现差异性和多元化,这是对文化发展的很好补充。试问,有哪一种方式介绍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比这种误读更有力?又有哪一种方式比误读给传统文化带来如此新的活力呢。

24.作者说:“将缶阵之缶称为传统之缶,显然是一种误读。”依据有哪些?(9分)

25.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缶阵”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有哪些启示?(6分)

阅读全文

与2010南京盐城一模语文试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