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语文一模卷答案2015

语文一模卷答案2015

发布时间:2021-02-13 21:25:32

㈠ 求2015届闸北区语文一模答案,谢谢

一、阅读
80


(一)
(18

)

1


2
分)独立

真诚(或纯真)

创造(或独创)
(对一处
1
分)

2


3
分)神闲气定,不拘一格(或摈弃杂念,气定神凝)
(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扣
1
分)

3


4
分)运用了排比、比喻的辞格,

1
分)从名、利、权三个角度全面地诠释了艺术丧失

独立品格的原因和世俗之态。
(1

)
用比喻,形象生动;

1
分)用排比,内容集中,剖析
全面,且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1
分)

4

D

2
分)

5

C

3
分)

6


4
分)提示:
(1)
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避免了议论文体说理性过强、形象性不足,

有可读性;
(2)
简洁含蓄,生动形象;
(3)
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择取一点即可;例子
1
分,
分析
2
分,表达
1
分)

(二)

19
分)

7

(4

)
作用有二:其一,承上启下,用“画外音”式的阐述凸现更紧张的氛围。
(2

)

其二,突出人与狼的生死对峙,强调“耐心”所起的决定作用。
(2

)
8

(3

)4
硬灌”有两层含意:一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的被动行为;二是非常难受。

1
分)

速表明狼血流入“他”的体内并非有意为之,而是自然结果。尽管恶心与不适,由于虚弱
无力却无法抗拒。
(1

)
这两个字,表现了“他”在特定环境中韵特有状态与感受。内涵丰
富,精确传神。
(1

)
9


2
分)
这是因为发现者距离较远,
更由于
“他”

“挪动”
(
已经无法使儿辨别出是
“人”
)

所以被误以为是“东西”
,是某种动物。

1
分)将“他”改称“它”既展现了被发现的真实
情形,更呈现出“他”当时的“非人”状态。

1
分)

10


2
分)
B

11


4
分)示例:第②段中“他的指头弯得像鹰爪一样,可是抓了个空”
,是一处细节描写。
“抓”字精准;这是“他”的反击方式。由于无力,
“他”无法用拳或其他更有效的方式;
由于虚弱,没有“抓”到!生死关头却“抓了个空”
!令人窒息,令人心惊胆战。
(实例
1
分;分析
2
分;文字
1
分)

12.

4
分)提示:

1
)热爱生命要有坚定的求生信念。

2
)热爱生命要善用智慧,善于同艰
险环境作斗争,不丧气,不放弃。

3
)热爱生命要有顽强的毅力,百折不饶,战斗到生命的
最后一刻(答对
2
点即可;观点
2
分,阐述
2
分)

13.

6
分)

1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
)镜中衰鬓已先斑


3
)其意常在沛公


4
)哀吾生之须臾


5
)克终者盖寡


6
)水无常形


7
)收之桑榆


8
)则孤陋而寡闻

(四)
8


14.

2
分)○
2
清新淡雅(或明丽生趣、天朗气清)

15.

2
分)
D
16.

4
分)本句是词的画龙点睛之笔(
1
分)

“殷勤”是拟人化的手法;天公有情义,昨夜
下了一场好雨,使人度过了凉爽的一天。

1
分)但细细品味,这个“凉”字,却含有自嘲
的辛酸,隐藏着作者的人生感慨。

2
分)

(五)
17


17.

4
分)

1
)顾及,考虑


2
)只,仅


3
)罪(或案件)


4
)平时

18.

2
分)
C

7

19.

5
分)


1
)你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
..
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
...
叹息。


2

(如果
..

我要寻求拯救理由最终不行的话,
那么
..
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
...

(在
意思对的前提下,加点的部分为得分点,
1

1
分)

20.

2
分)

1
)夫常求其生(
2
)犹失之死


3
)而世常求其死也(对一处
1
分)

21.

4
分)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可概括为两个字:宽、简;其核心是“为民”


2
分)队
百姓不放纵,更不“苛急”
---
谓之宽;处理政事不废驰,更不“繁碎”—谓之简。

1
分)
宽简有度,张弛适宜,治国安民,实为明智之举。

1
分,意思对即可)

(六)
12


22


2
分)
B
23


3
分)
B
24.

2
分)治之有道,行之有序(超过字数扣
1
分)

25.

3
分)数词运用较多的是第○
2
段。有的是实数,如“曳以两牛,翼以十夫”
;有的是概
数,如“三卧三起、成者十九”


1
分)实数表述准确,概数具体可感。

1
分)这些数词的
使用,均有助于说明“移树”的经过,为下文说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
分)

26.

3
分)相同点:均为奖掖后学的临别赠言;同属议论文文体。不同点:
《移树说》
采用了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行文灵活、自然;
《师说》是典型的议论文,提出
问题、分析论证,逻辑清晰、缜密。
(意思对即可;异同各
1
分,文字
1
分)

㈡ 2015年松北区一模语文卷答案

而且你连题目都不发谁能跟你答案呀做作业还是需要靠自己。多问问老师和同学,问答案是不好的习惯。做作业是要自己做的,这样才能有成绩感,这样成绩才能提高

㈢ 哈三中2015年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的答案

三中2015年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1.C(原文中表述的是装饰的主要目的是美化自己) 2.C(强加因果,原文中两句话是递进关系,前者并不是后者的原因) 3.B(A项张冠李戴,原文中描述用羽毛等装饰不够表现主宰者的气魄;C项原文中人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向自然环境示威;D项过于绝对,夸大了装饰的作用。) 4.B(领:领受,接受) 5.A 6.C(朝廷是考虑到于敏中在朝为官很久,为官清廉于文无据。) 7.(1)大学士刘统勋认为这不是施政要领(政治上重要的事),想要暂时搁置他的提议。于敏中认为朱筠的奏议很好,和刘统勋全力(尽力、极力)争论,于是(朝廷)任命于敏中作为正总裁,主管这件事。(采分点:政要,古今异义词,翻译出施政要领等意思1分;寝,搁置1分;善,意动用法,认为„„好1分;主,主管,主持1分;句意1分) (2)现在大事将要完成,于敏中竟然有这样的事情,这是你福泽有限,不能接受我的深厚的恩情,他难道不自己感到痛苦羞愧后悔吗?(采分点:垂,将要,接近1分;乃,竟然1分;是,这或翻译出判断句式1分;宁,难道1分;句意1分)8. 嗟为嗟叹之意,一叹惜别离,因同知己离别而惆怅;二为故人被贬、宦海沉浮而感伤;三是抒发因病不能亲自送别友人的遗憾之情。四是在愤懑不平友人遭遇中寄托抚慰与希望。(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两种情感给四分,三种情感给5分) 9. 宋诗用典抒情(1分),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2分) 陈诗借景抒情(1分),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滔滔江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表现时间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2分) 10.(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1)答D给3分,答 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A项目的概括不全面,塑造人物以及表现战争的复杂残酷也是小说创作的目的。B项开篇没有细节描写。C项小说主人公形象有不同侧面,不是发展变化,而且“抗日英雄”是对人物形象的过分拔高。) (2)①遵守职业道德。剃头张有高超的技艺,却为了给同行留口饭,不肯使用“八音刀”。②朴素的爱国精神。拒绝成为中村专用理发师,为了保护游击队大义灭亲。(每个观点1分,结合材料分析2分) (3)①小说介绍小剃头张人活络,朋友广,这是给地下党传递情报的条件。②在父亲拒绝为中村剃头时,主动承担这个工作,为获得情报提供可能性。③敌人扫荡游击队据点,游击队提前得到消息的情节,暗示了小剃头张为游击队提供了情报。 (4)示例一:①“剃头张”②“剃头张”是小说主人公。③小说情节全都围绕“剃头张”展开④“剃头张”身上表现出的朴素的爱国情怀是小说的主旨。 示例二:①“绝杀”②小说主人公剃头张用送终的刀工“绝杀”了自己的独生子。③暗示抗日军民对日本侵略者“绝杀”。④以“绝杀”为题,一语双关,更具匠心。 12.(1)答B给2分,答 D给3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A项“梅汝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深深地失望”表述不准确,原文说到了“虔诚地学习俄语,试图不被形势甩下”。C项“梅汝璈没有遭遇身体上的痛苦和物质生活的匮乏”表述有误,原文是“他没有受太大的罪”。E项“孤军奋战”不准确,有一些法官支持梅的做法。) (2)①这段回忆表现了梅汝璈对自己年轻岁月的追忆,对自己坚持法理信念的追思。②通过梅小璈的回忆和评价,引出了梅汝璈所处的处境孤寂。③儿子的回忆,使传主的事迹更加真实可信。描写具体鲜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①强烈的爱国精神。严惩战犯以慰同胞,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②崇尚法理的精神。主张法治时代,先审后斩;依据收集证据审判;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头上。③坚持正义的精神。面对其他法官无罪的意见,梅汝璈据理力争,对罪大恶极的甲级战犯给予了相应的审判。 (4)①“法袍”是梅汝璈法理信念的象征,“孤寂”表明坚守这种信念的困境。②东京审判中,他力排众议,以事实为依据,依法理为准绳,使战犯得到应有的判决。③新中国的学科建制使梅汝璈的学科没有了,学术没有了,梅汝璈的法理信念只能成为一种追忆。④在法理信念失落的“孤寂”中,梅汝璈没有放弃对这种信念的向往,才会更加孤寂。 13.D(出类拔萃:形容某人的水平超出同类;与众不同:表示和大家都不一样;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 14.C(A项承让是承蒙对方相让的意思,使用错误,不能说感谢对方承让;B项杂糅,原因或所致去掉一个;D项语序问题,将不仅和甚至的内容调换。) 15.B 16.例 《墙头马上》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白朴的代表作,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部当时就大获成功的爱情喜剧,反应了当时那个时代的精神。塑造了富有斗争精神的新女性形象。(至少拆分出3重意思,各1分。句意表达2分) 17.略(考虑要点:观点鲜明,以评论为主,表达得体,字数) 18.略你有数学文科的答案么哈三中2015年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的答案

㈣ 上海普陀区高三2015一模语文答案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阅读 80分 一、1.A 2.手舞足蹈、诗以言志 3.该句将‚诗‛比喻为‚一缕不灭的曙光‛,以看似微弱却能破除黑暗的‚一缕曙光‛来体现诗对文明的启蒙,以曙光的‚不灭‛来强调诗贯穿整个中国文化史的意义,化抽象为形象,用物象鲜明而又意味崇高的喻体展现出作者对诗歌价值的推崇。 4.(1)帮助人类释放焦虑,摆脱蒙昧 (2)帮助诗人宣泄情绪,超越世俗 (3)面对脆弱的个体自我 5.D 6.C 7.对画线句的理解1分,调动积累1分,具体分析2分。 8.(1)陶渊明 (2)A (3)角度选择1分,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2分,评价1分。 二、9.名画本该为公众欣赏,《向日葵》却归为私人所藏,令人遗憾。 10.C 11.答案示例:作者从形态、色调、布局、位臵等多方面入手,描摹生动,尤重神韵。文中反复突现画面的主色调,即明亮的黄色,写向日葵时用比喻表现其‚耀人眼目‛,之后一再强调明亮的黄花又‚衬在一片明亮亮的黄色阳光里‛,色调之浓烈跃然纸上。此外,作者还反复描述自己对画面的主观感受,将向日葵‚孤零零‛的形态臵于‚空荡荡‛的背景中,渲染出‚凄凉‛、‚孤清‛的意境。 12.梵•高沉醉于色彩世界,因而以浓烈明亮的金黄来传达艺术探索的欢欣;他的艺术追求无人理会,因而画面孤清,令人望之心沉、寂寞。 13.女儿的可爱言行表现出旧时家庭的欢欣,与劳改生涯的凄苦形成鲜明的对比;农家孩子的欢笑喧哗再次引出对女儿此刻生活和心理的联想、想象,孩童天真的欢乐、女儿单纯的憧憬与残酷现实之间的距离更令作者感到痛苦、孤凄。 14.B 15.答案示例:作者托物言志,以‚向日葵‛为线索,将不同阶段的人生感悟联系起来。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写购得《向日葵》的过程和对这幅名画的鉴赏感受,后半部分着重写十年动乱被迫劳改时的体验感受,‚向日葵‛从作者的审美对象发展成为与作者的生活、生命息息相关的精神寄托对象,寄寓了对生活难以泯灭的热爱。(角度:总体构想、各部分的组织、写作顺序及理由等) 三、16.(1)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 玉垒浮云变古今 (4) 澄江一道月分明 (5)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6)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 水至清则无鱼 (8) 宁可枝头抱香死 9 www.1smart.org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四、17.(1)拜访;(2)同‚固‛,本来 ;(3)担当,承担;(4)警觉省悟的样子 18.D 19.D 20.(1)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他)能够遵循天道、爱护百姓呀。 (2)不正当地处以死刑,是严重残害百姓的行为啊。 21.答案示例:应归入‚辩通‛。齐伤槐女为了救父,大胆陈辞齐相晏婴。她并不直接为父申辩求情,而是针对晏子的心理,站在治国之道的高度进行游说。先引用宋景公的爱民事迹,今昔对比,突出景公‚伤槐者死‛的君令不恤百姓、有害明君之义;再进一步指出刑杀不正的本质为爱物贱人,这将会在邻国产生恶劣后果。论述逻辑严谨、层次清晰,深刻透辟的一番分析最终为父避去杀身之祸,可谓能言善辩。 五、22.有才而贤明的人本不屑为官,因为君王诚恳急切地求访方才入朝。 23.B 24.D 25.本文深刻地揭露后世择官不贤,官吏苛政扰民、侵害百姓的现象及危害,表现出强烈的批判之意和痛心、愤怒之情。 26.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将古今君民关系、择吏数量和标准及其结果进行对比,突出后世吏道的黑暗;将盗贼的下场、危害程度与害民之吏进行对比,尖锐地谴责了后者祸害之大。 写作 70分 27.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得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得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得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 (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美观整洁,酌情加1—2分。 《齐伤槐女》译文: 齐国有一个伤槐女,是那个伤害槐树者衍的女儿,名字叫婧。齐国国君景公非常喜欢一棵槐树,不但派人守护,而且在树旁立有木桩,上面写道:"犯槐者刑,伤槐者死。"伤槐女的父亲叫衍,因喝醉了酒,撞伤槐树。齐景公听说此事后,说:‚这是他先触犯我的禁令。‛便让官吏拘捕起衍,将要治罪。婧很为父亲的性命担忧,便跑到晏婴的家门口曰:"我不能忍受那种欲望,希望能够在晏相家里充个数。"晏子听说这件事后,笑着说:‚我晏婴难道有沉迷美色的名声吗?为什么老了还有女人来投奔我?大概是有人传说我喜欢女色到极点了吧。‛婧进了门,晏子看见她后自言自语说:‚奇怪呀,她看起来好象有深深的忧愁!‛进而问她有什么事情。婧回答说:‚我的父亲叫衍,有幸能够在这个城邑做国君的臣民,他见阴阳不协调,风雨不应时,五谷不生长,便到著名的大山上和灵水旁祭祀,因不胜酒力,冒犯国君的禁令在先,醉酒而弄到这样的地步,论罪该死。不过,我听说明智的君主统治国家,其成功之道在于不减少俸禄,不增加刑罚,也不因为私怨损害国法,不因为六畜伤害百姓,不因为野草伤害禾苗。从前宋景公执政时,曾经大旱三年不下雨,就召来太卜卜算,太卜说:‘应该用人祭祀天神。’宋景 10 www.1smart.org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公于是到殿堂面朝北叩头至地说:‘我求雨的原因,是为百姓着想,现在如果一定要用人来祭祀天神的话,那我就请求用我自己的身体承担吧。’话未说完,方圆千里就下起了大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作为一国之君能够遵循天道爱护百姓呀。如今我们的国君培养槐树,明令触犯的人当死。打算因为撞伤槐树的缘故处死我的父亲,使我失去父亲,我恐怕这样会有损执政的法度而玷污了贤明君主的‚义‛呀。邻国听到这样的事情,都会认为国君爱惜树却贱视百姓,这样好吗!‛晏子警觉省悟。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对景公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情,使百姓缺乏财物叫做‚暴‛; .沉迷于玩赏与爱好而制定严厉的刑法叫做‚逆‛;刑罚杀戮不恰当,叫做‚贼‛。这三种情形,是治理国家的最大祸害。如今君王使百姓缺乏财物,来使自己饭菜丰盛鲜美,广罗歌舞音乐,追求宫殿的宏伟美观,这实际上是在做最残暴的事情啊。沉迷于玩赏与爱好而制定严厉的刑法,这是违背民心的举动啊。冒犯槐树的人受刑,伤损槐树的人处死。刑罚杀戮不恰当,是残害百姓最狠毒的举动啊。‛景公说:‚我听你的。‛晏子出去后,景公立刻命令撤走看守槐树的人,拔掉立在树旁边的木桩,废止伤槐的法令,放出冒犯槐树的囚徒。 《吏道》参考译文: 与君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朝廷内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县令,其次是佐、史、胥徒。像这样的人,(虽然)地位尊卑不同,(但)都属于官吏。 古时候君主与百姓之间相安无事,固然不能够没有官吏,但是人员不多。陶唐氏、虞氏(曾经)设臵官职,这(是)可以考查的,(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选拔有才学而且品行高尚的贤士(做官),然而贤士又不愿意。因此,上古时的贤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国君的使者来求访他们,诚恳相待唯恐他们不肯出来做官。所以为官的人常因无可奈何(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泽。 后世(之所以)让危害百姓的人治理百姓,(是)因为害怕(百姓)作乱,防范不得不严密,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然后大小官吏遍布天下。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如今一名官员,大到封邑数万户,小到即使没有采邑的奉养,却也能相互依附勾结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数十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们,致使不正派的人和游手好闲的人混入官吏的行列。带领虎狼来放牧猪羊,却希望猪羊滋生繁衍,怎么能够实现呢?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哪能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担忧安乐而渴望危难呢?(这样一来)似乎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如果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那么百姓)不得不愤怒;(如果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那么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力。然而宣称要治理百姓的人,(却)耗尽了百姓的气力因而使他们处于危难之中,夺取了百姓的食物因而使他们作乱。二帝三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 上天生养的这些子民,(虽然过去)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如今为人民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盗贼戕害百姓,随时发生,随时(因为百姓的反抗而)败灭,(因此盗贼的祸患)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是(盗贼)有所回避与顾忌的缘故。官吏(却)没有回避和顾忌,日夜肆意横行,使天下的百姓敢怨恨却不敢说出来,敢发怒却不敢诛杀他们。难道是上天不仁义,助长贪婪奸邪的人,使他们与虎狼蛇虺一起成为百姓的祸害吗? 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办呢?(有人)说:找到有才学且高尚的人并任用他们;如果(一时)还办不到,废除专司,罢去县令,听任天下人自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不是还要好一些吗?

阅读全文

与语文一模卷答案2015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