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351语文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黄冈小状元作业本六年级语文下册)详细答案一、1.蒸融游丝2.插秧基业3.幸而狂风暴雨4.赤裸裸转化二、俊(英俊)措(措施)碗(碗碟)极(积极)骏(骏马)错(错误)婉(婉转)级(年级)竣(竣工)惜(珍惜)腕(手腕)汲(汲水)三、1.②③2.①②3.②③四、睛悦暇应接不暇赏心悦目目不转睛五、1.A2.B3.A六、1.千门万户徘徊匆匆2.比较经得起生活得考验一颗独立自主的心3.团结一致一个拳头八、1.种德者必养其心2.一鼓作气3.明日复明日九、1.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2.划去:挽、惋划去:怜怜、冷冷3.拟人4.洗手时从水盆里过去;吃饭时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从双眼前过去;从遮挽的手边过去;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过去。5.B十、1.C2.因为他总是在还没有做好手头的事情就急着去做别的事,结果是哪件都没有做好。3.C4.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每一件事都认真对待,全力以赴,做好眼前的事,就能不断获得成功。十一、请你主动地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小东总有一天会离开您温暖的怀抱,请让他自己动手照顾自己,逐渐形成自主生活的能力。这样他就能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独立生活。第三单元检测(黄冈小状元作业本六年级语文下册)详细答案一、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12上下Ddǐng钟鸣鼎食三足鼎立三、陈设简单语言简洁生活简朴睡眼蒙眬形象模糊月色朦胧四、CB五、1.强烈2.剧烈3.激烈4.猛烈六、C七、1.①只要……就……②如果……就……2.总理站起来对我说,他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他还要参加活动,叫我也回去睡觉。3.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勇于献身的精神怎能不令人敬佩呢?4.外面传来沉重的皮鞋声。八、1.司马迁一死泰山鸿毛泰山还重法西斯卖力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鸿毛还轻。2.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新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九、1.√2.ⅹ3.ⅹ4.√5.ⅹ十、1.缩小机构,精简人员2.(1)层层递进(2)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3.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4.《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张思德十一、1.(1)shuānjiù(2)qiào(3)qiāo2.(1)B(2)C(3)B3.比喻敏捷灵活4.保尔偷德军中尉的手枪;表现了保尔勇敢机智的品质。十二、示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先从小事做起,锻炼出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才有实力去追寻自己的理想。期末检测(一)一、惊心动魄迎难而上狂风暴雨百炼成钢肃然起敬风华正茂重于泰山二、4三、准雅唯锥稚难四、1.鼓舞舞动2.严肃严厉3.成绩成功4.强烈热烈五、1.因为这样2.谁你3.比喻心的纯洁六、1.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哪里见过电灯呢?2.不得不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七、1.宁死不屈视死如归2.争奇斗艳万紫千红3.人山人海水泄不通4.振奋不已迫不及待5.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张冠李戴有条不紊八、1.居里夫人2.孔子3.李大钊4.张思德九、1.未来两天,早上有雾,请慢行;5月3日起,或有小到中雨,雨大路滑,请小心驾驶!2.爸爸妈妈,5月3日起,有寒潮来袭,请带好厚一点的衣服,防止着凉感冒。十、1.名誉美名名利2.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3.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4.(1)生命(2)青春(3)信念十一、1.实际是指新的领域、尚未凝固的地方、无人涉足的地方。2.文中最后一句话。3.他想告诉爱因斯坦,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有创新和开拓意识,要敢于打破常规,敢想敢做。4.D期末检测(二)附听力材料:奇妙的植物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植物。植物能吃虫子,没听说过吧?夏天,在沼泽地带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就是会捕捉飞虫的毛毡苔。毛毡苔的叶子上有200多根小绒毛,这些小绒毛能分泌出一种粘性很强的液体;这种粘液还含有一种很甜的味道和香气,小虫子一闻到这种气味,飞落到上面,就会被牢牢地粘住。经过1——2小时,小虫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植物还会听音乐呢!一位印度的科学家,常常喜欢在花园里拉拉小提琴,放几张交响乐唱片,日子久了,竟然发现他那园中的花木,长得格外茂盛。于是他就开始正式试验。在一块一亩大的稻田里,每天播送25分钟的交响乐。一个月以后,发现这块田里的水稻比另一块没有听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茁壮,平均株高要超过30厘米。世界上还有许多奇妙的植物,有能预报地震的山芋藤,有能净化水体的水葫芦,还有会“咬人”的漆树。只要你仔细去观察这个庞大而复杂的植物世界,一定也会发现许多奇妙的植物。一、1.V2.X3.V二1.玫瑰辛勤语重心长教诲狂风暴雨勃勃生机奋发图强2.bǐngcíbǔcángbǐngxīng3.(1)骋(聘)(2)资(咨)(3)想(响)(4)座(坐)(5)侯(候)(6)使(驶)4.③②5.(1)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声情并茂如痴如醉锦上添花(2)如梦如幻6.C7.A8.(1)V(2)X(3)X(4)V9.(1)苹果树果树植物(2)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3)拉车的感激地说,他家离这儿不远,可以支持着回去。(4)“推。”改为“推,”“吗!”改为“吗?”“漫无边际”改为“漫不经心”“没措”改为“没错”“严格”改为“严肃”“可不能没有”改为“可不能有”(5)闹钟时间2.(1)人非生而知之者(2)总把新桃换旧符(3)操千曲而后晓声(4)日中如探汤近者热而远者凉乎(5)每逢佳节倍思亲明月何时照我还行人临行又开封月是故乡明3.③②⑥①⑤⑦④4.(1)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2)DCBA四、老师感谢您,我亲爱的老师,感谢您对我的培养,我将牢记您的教导,力争上游,永不言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五、(一)1.一去不复返稍纵即逝2.八千多个日子从我手中溜去,一去不复返时间匆匆,一天又过去了。3.用词准确,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时间有人的灵性,动作的迅速,使人感觉时间之快,不可挽留,来去匆匆,使文章生动,富有感染力。4.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个日子比喻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示例:像指间的沙粒一样,我的岁月从指缝中一点点地溜走。(二)1.她死去的三个儿子2.在战争中,一位母亲因为失去三个儿子而变疯,她的丈夫在上前线之前把她送往疯人院。3.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老妇人的遭遇引起了人们的共鸣。4.厌恶战争,渴望和平。(三)1.划去:决心沉没lóngshěng2.顿时立刻3.白费工夫4.我答应父亲的事情因为看电影而耽误了。5.已经打电话给加油站问过是否出了什么问题,而加油站人员告诉父亲我一直没有过去取车决定步行18英里回去,并进行自我反省。让“我”从父亲的行为中也能有所触动,好好进行自我反省6.父亲要以每小时大约5英里的时速走18英里的路回家我没有对父亲说实话,让父亲很伤心。7.因为文中的“我”对父亲说谎了以后,父亲用这种特殊的自责方式来给我敲警钟。这种方式比开口责骂我更能让我意识到我的错误的严重性。所以父亲给我上的这一课是成功的。期末复习(三)词语一、练(炼)解(懈)立(力)导(异)新(心)书(抒)齿(耻)返(反)二、1.革故鼎新求同存异2.十全十美精兵简政3.千方百计七嘴八舌4.鸡犬不宁万马奔腾三、长春贵阳济南西宁开封上海四、1.眼疾手快前仰后合手足无措2.滔滔不绝娓娓动听侃侃而谈3.心悦诚服兴高采烈肃然起敬五、蜂益蔼游精益求精和蔼可亲蜂拥而至游手好闲六、1.惊慌2.瘦弱3.动摇4.假恶丑5.喧闹七、1.虽然但是2.与其不如3.不是而是4.只要就八、1.①2.BFH3.②③①九、1.日久天长堆积如山2.依依不舍情不自禁3.赞不绝口十、②③⑤①④十一、馈赠望眼欲穿呱呱坠地春风化雨善待期末复习(四)句子一、1.B2.A3.D4.C二、A三、1.C2.A3.B4.D5.E四、1.我看到了脸。2.萤火虫打着灯笼在夜空飞来飞去。五、1.不能不说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2.难道我们播下的种子不是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吗?3.那本书被郝副营长点燃了。4.虽然……但是……六、1.把“神机妙算”换成“阴谋诡计”。期末复习(五)阅读一、246513二、1.②⑦⑩2.④⑨113.①⑤⑧4.③⑥12三、1.北京的春节老舍2.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多(或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3.气氛;氛围;环境
❷ 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09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答案哪里有!急求!!!!
2009年东北三省三校一模语文参考答案
1.A(B结—节 C杖—仗 D消—销 )
2.B(A项不合语境。“背道而驰”指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彼此方向、目标完全相反;应改为“南辕北辙”,指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人的行动和目的相反。C“流露”强调自然而然地,无意识地显露,应改为“表露”。D“夸大其词”意为夸大某种言辞,不能受“我的”修饰,应去掉“的”或把“夸大其词”改为“夸大之辞”)
3.C(A项成分残缺,介词结构淹没主语,“才使我”改为“我才”,B“这”指代不明;D项不合逻辑,“许多年轻人”和“所有同龄人”互换)
4.B(由⑤③确定B项)
5.A(过去的十年中,三氟化氮一直被当成是碳氟化合物的替代品。现在它作为活性氟原子源)
6.C(A对空气进行取样分析后,第一次证实;B大部分的气体排放都在北半球;D普瑞瑟尔说,他没有参加雷• 威斯团队的研究)
7.B(A两篇报告提供机会,利用机会行业人士可以规范他们的生产;C三氟化氮并不属于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D无中生有)
8.B(白:陈述,引申为禀告)
9.A(④是为了便于考核官吏的措施,⑤是邝野为君王着想,⑥是表明自己不能因病而不随军)
10.C(“后来为保护皇帝主动随驾出征”错,原文“振怒,令与户部尚书王佐皆随大营”)
参考译文:
邝野(Kuàng Yě),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被授予监察御史。明成祖在北京,有人上奏说南京金融制度被一些豪民破坏,明成祖派邝野前往查访。大家认为将要大兴牢狱捕获人犯,而邝野只是抓获几个豪民就回来了。上奏皇帝道:“南京百姓听到皇帝的命令非常震惊害怕,金融制度畅通了。”南京金融制度被破坏一事得到了整治。倭寇进犯辽东,有一百多个戍守海防的人失职,按照法律都应该被处死。皇帝命令邝野追究查办,邝野向皇帝陈说可以同情之处,皇帝为此宽恕了这些人。营造北京时,服劳役的有数万人,皇帝命邝野监查管理,那些生病之人大多保住了性命。
永乐十六年有人说秦地百姓聚在一起图谋不轨,提拔邝野任陕西按察副使,皇帝授予他权力见机行事调兵剿灭。邝野向皇帝禀告了诬陷之事,皇帝下诏书诛杀了诬告之人。宣德四年赈济关中遭受饥荒的百姓。在陕西任职较久,执行刑律、主持政事清明简约。父亲去世守孝结束,朝廷提拔他任应天府尹。减免了当地百姓的苛捐杂税,征取的田税全都参考几种意见定出可行的办法。
正统十年晋升为尚书。旧制筑城设卫的地方,自百户以下当替换的人,一定要到京城去考试,由于路远而自己不能筹足路费的,一辈子不能得到替换。邝野向朝廷请示这些人到各自的都司处考试,让每个人都得到便利。瓦剌也先势力强大,邝野向朝廷请示做好防备,又和朝廷大臣商议防备方略,请求增加大同的驻军,挑选有智谋的大臣巡视西北边务。不久又请求免除驻守京城的士兵修筑京城的劳役,使他们得到休养来准备事情急迫时可以及时调用,当时朝廷没能采用。
也先进犯,宦官王振主张皇帝亲征,不与朝廷大臣商议可否。诏书下达,邝野上疏道:“也先进犯,派一个边将足够控制局面。陛下是国家的主人,为什么不重视自己。”皇帝没有听从。随从帝王的车驾出关之后,力请皇帝回朝。王振十分愤怒,命令他与户部尚书王佐一同随皇帝大营出行。邝野在行军途中掉下马来几乎摔死,有人劝他留在怀来城就医。邝野道:“皇帝亲自出征,怎么能借口生病按自己意思行动呢?”车马驻扎在宣府,朱勇战死。邝野请求快速起驾入关,派出重兵作为殿后。没有得到回复。再一次到皇帝处上奏请求班师。王振大怒道:“腐儒怎么知道行军用兵之事,再讲处以死罪!”邝野道:“我替社稷百姓出言,何惧死罪?”王振命令身边的侍卫将他扶出大帐。邝野与佐相对在帐中哭泣。第二天,明军战败,邝野被杀死,时年六十五岁。
邝野为人勤劳廉洁正直谨慎,非常孝顺。他的父亲邝子辅做句容教官,教育邝野甚严格。邝野在陕西做官时间很长,想见一见自己的父亲,于是想请父亲任乡试的考官。父亲很愤怒:“儿子做宪司(提点刑狱司),而父亲做考官,怎么可以防闲?”急忙寄去书信责备他。邝野曾经寄给父亲一件衣服,父亲又回信责备道:“你掌管法律,应当洗雪冤案、解决长期积压的案件,而不要有愧于你的官职,从哪里得到这件衣服,竟然用它来玷污我。”封好之后交还给他。邝野拿着书信跪着诵读,哭泣接受父亲的教诲。景泰初年,朝廷赠与邝野少保一职,让他的儿子邝仪为主事。成化初年,朝廷赐予谥号为忠肃。
11、(1)不久又请求免除驻守京城的士兵修筑京城的劳役,使他们得到休养来准备事情急迫时可以及时调用, 当时朝廷没能采用。(“寻”“休息”“缓急”各1分,句意2分)
(2)你掌管法律,应当洗雪冤案、解决长期积压的案件,而不要有愧于你的官职,从哪里得到这件衣服,竟然用它来玷污我。(“洗冤释滞”“何以”“乃”各1分,句意2分)
12.答案:
(1)以月写人,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到“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相思之苦。(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
(2)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
13.(1)乐琴书以消忧 将有事于西畴 既窈窕以寻壑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2)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正梳妆 惟有泪千行 短松冈
14.文章开头用海边的牡蛎、蚬子、香海螺等美味与海菜对比,引起下文。突出海菜不仅鲜美,而且价廉,把下锅烂与平民紧紧栓系在一起。
15.①“冻过劲就好了”的精神就是坚忍不拔的精神,作者赞美渔村人正是用这种精神战胜了严寒、饥饿等天灾人祸。②作者感受到,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代里,家人、国人生活艰难,下锅烂的自然鲜味不复存在,而是被生活的艰难困苦所替代。
16.比喻、拟人(比拟)、排比。
比喻句:“海菜,却像绿色的绸缎”,形象地写出了在隆冬季节,万物死气沉沉,下锅烂如绿色的绸缎出现在冰雪覆盖的沙滩上,给人以希望;“海菜是海边人的命根子”,形象地指出海边人需要依靠海菜度日活命,点破了人与菜之间生死相依的密切关系。
拟人句:“下锅烂通人性,它知道人们挨饿,需要它,就使劲地长,把营养献给人们”,赋予下锅烂以人的情感,它不遗余力地向人们提供营养,进一步点出下锅烂的可贵。
排比句:“下锅烂有营养呀,人吃了长劲,猪吃了长膘,鸡鸭吃了下大个儿的蛋”,语势强烈,突出了下锅烂营养丰富,帮助困难时期的人与饥饿作斗争。
17.特点:鲜美、价廉、易煮、耐寒。寓意:下锅烂是渔村人战饥饿、斗严寒的不屈精神的象征,本文通过对下锅烂的咏叹,歌颂了人的巨大生命力与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折射了社会的风貌、历史的变化。
18.掰:两边手,要分开,双手一分就此掰。
苗:下良田,上嫩草,草生沃田育成苗。
明:左朝阳,右晓月,日月同辉天地明。
(解释字形1分,呼应字义1分,诗意化的语言风格1分。两句话,共6分)
19.答案示例:
无战日:不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战争,都会剥夺很多人的生命,让一切陷在战争中的人们,在无战日感受和平的美好。
口号:让美丽的和平使者敲开每一个人的心扉。
20.答案示例:
(1)简单而又意味深远,朗朗上口,发自内心的感受脱口而出,正是其经典之所在。
(2)经典的广告语总是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语句的结合体,戴比尔斯钻石的这句广告语,不仅道出了钻石的真正价值,而且也从另一个层面把爱情的价值提升到足够的高度,使人们很容易把钻石与爱情联系起来,这的确是最美妙的感觉。
(3)“渴望”语意双关,既表明它可满足口渴时的需求,又体现它能满足年轻人热切的追求。语言简洁,表意清晰。
(能从语言内涵、语句表达两方面分析得2分,语言表达连贯鲜明得2分)
21.见200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❸ 2011年自考语文教学研究29782的试题及答案
答案是没有啦,其实自己可以在教材上找答案,主观题,在网上搜一搜可能有答案
2011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9782语文教学研究总分题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1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 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完成本课程的基本专业,必须修满必修课的( )
A. 10学分 B.12学分 C.18学分 D.24学分
2.阅读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和综合性,阅读的一般规律是( )
A.感受——理解——表达——获得精神自由
B.获得精神自由——感受——理解——表达
C.感受——获得精神自由——理解——表达
D.理解——感受——表达——获得精神自由
3.“我把想清楚了的问题交给课堂,把能够想清楚的问题交给研究,把想不清楚的问题交给散文……想不清楚就动笔为文并不是不负责,而是肯定苦闷、彷徨、混沌、生涩、矛盾的精神地位和审美价值。”持这种散文观的是( )
A.郁达夫 B.余秋雨 C.汪曾祺 D.朱自清
4.写作要注意各段落、各层次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谋篇布局时要特别注意( )
A.首尾呼应 B.过渡自然 C.剪裁合理 D.跌宕起伏
5.善于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宏旨,视野开阔,高屋建瓴,教学中始终着眼于整体目标。这种艺术风格属于( )
A.细腻型 B.朴实型 C.严谨型 D.旷达型
6.树立“重视发展”的质量评价观,其内涵正确的是( )
A.注重评价功能的转化、运用综合性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B.强调质性评价、强调关注结果、运用综合性评价方式
C.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
D.强调关注结果、注重评价功能的转化、强调质性评价
7.不属于语文课程总目标的一项是( )
A.积累·整合 B.表达·交流 C.感受·鉴赏 D.思考·领悟
8.“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该教学建议主要指向( )
A.应用文文本教学 B.论述类文本教学 C.文学类文本教学 D.科幻类文本教学
9.在题材上大多反映有关宇宙的创造、人类的起源、自然界的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重要的哲学、史学问题的文学体裁是( )
A.寓言 B.童话 C.神话 D.史诗
10.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 B.何以知之 C.自古及今,未知尝闻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1.反映事物或现象的具体形态、状况,即回答“怎么样”的问题的一种语言表达技能是 ( )
A.叙述 B.说明 C.描写 D.抒情
12.主张写作要“看多,做多,商量多”的古代语文教育家是( )
A.韩愈 B.欧阳修 C.朱熹 D.柳宗元
13.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正式的课程标准产生于( )
A. 1903年 B.1912年 C.1923年 D.1929年
14.建国后我国中小学教材制度改革由“国定制”到“审定制”的变革始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15.在语文教育界,20世纪80年代初系统提出“大语文教育”整体改革方案的是( )
A.洪宗礼 B.钱梦龙 C.魏书生 D.张孝纯
16.对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B.汉字中的象形文字占大部分
C.汉字有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D.汉字存在大量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现象
17.行为动词属于对知识的“了解”水平的一组是( )
A.辨认、列举、描述 B.回忆、举例、归纳 C.识别、判断、区别 D.复述、描述、评价
18.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形态和性质,属于语言性教学方法的一组是( )
A.讲授法与讨论法 B.讲授法与谈话法 C.讨论法与问答法 D.问答法与探究法
19.义务教育新课程语文教材(苏教版)单元组合的特点是( )
A.按文体组元 B.按知识点组元 C.按能力点组元 D.按主题或情境组元
20. 20世纪初期,我国语文学科的性质观主要是( )
A.实用性 B.工具性 C.人文性 D.思想性
21.总结美国“八年研究”经验,撰写《课程与教学的原理》的人是( )
A.泰勒 B.布鲁纳 C.多尔 D.杜威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2.根据语言学习和综合发展的一般规律,儿童掌握新语言的过程大致由三个环节构成,即“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
23.在语文美育中,审美感知力是最重要的审美基本能力,而审美______________力则是美 育的“制高点”和“落脚点”,苏霍姆林斯基称之为“美育中的精灵”。
24.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主要因信息加工方式_______________、社会性需求、环境和情绪的需求等方面的差异而呈现多种类型。
25.语文教学过程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这一过程具有一定的整体性、________________、有规律的动态性等方面。26.教师的德行由教师善、教师公正、__________________ 三方面构成。27.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本的学习方法。28.1978年,《人民日报》发表了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______________先生的文章《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由此引发建国后语文教学的第二次大讨论。
29. 20世纪80年代中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和“掌握学习”策略在我国语文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0.语文新课程要实现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语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31.语文学科审美性特点表现在审美内容的丰富性,审美实践的_______________和对人格影 响的持久性和深刻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32.语文课程标准
33.涵泳法
34.教师专业发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5.简述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总体特点。
36.简述拟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
37.简述语文学科美育的任务。
38.作文批改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9.阅读的分类和阅读能力由哪几方面构成?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面对学生的“多元解读”,教师该如何正确处理呢?阅读以下两个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一]
一位教师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问学生:唐僧、孙悟空、白骨精,你最欣赏谁?有个小朋友站起来说:“我最欣赏白骨精,她聪明多变,挺有本事,不怕失败。”老师称赞这位学生见解与众不同,有创新精神。
[案例二]
《啄木鸟和大树》这篇课文赞扬了啄木鸟的治病救人,批评了大树的讳痰忌医。可是教学中一位小朋友却提出:“我觉得啄木鸟不太好,没有爱心,为大树治病只去了一次就不去了,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大树死去吗?如果啄木鸟多去几次,大树病重了会接受治疗的。”老师觉得言之有理,于是因势利导:“这故事本来是有啄木鸟第二次、第三次去为大树啄虫的情节,因为太长了,课文没有编进去,现在让我们自己来当‘小作家,,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好吗?”
40.案例一中,教师对学生“欣赏白骨精”的看法给予了肯定,认为“有创新精神”。你是否赞随这位教师的做法,为什么?
答题要点:
(1)这位老师处理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的方法有失偏颇。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学会创造,提倡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这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永恒的追求。但是不能忽略文本的教育意义。白骨精“屡败屡战”是为了杀人吃人,让母亲一起来干丧尽天良的事决不是孝道。人文学科应当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个性化的理解与认同,但是要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的要意和“向善”的教育价值取向,多元理解而不离文本,个性飞扬而不随心所欲,思维驰骋而不胡思乱想。不能为尊重而尊重,为鼓励而鼓励。
(2)如果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应该肯定这位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的做法;接着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就这个新生成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已有的价值判断能力进行互相观点的交流与辨析;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采取层层深入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悟出其中的善恶与是非,从而达成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一致和提升。
有创新思维对于孩子是可贵的,但这种创新应该建立在最基本的是非道德观基础上。现代孩子身上某些畸形的“标新立异”大多是社会污染的产物,对此,文化工作者应该予以反省。对于文化产品,经济效益、轰动效应都应该排在社会效益之后。为了孩子,他们应该尽快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41.案例二中,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临场作了“因势利导”的处理。这样处理效果好吗?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效果好。显然这样处理会更符合儿童生活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的思维方式。虽然这是老师的美丽编造,但不仅无伤大雅,而且融合了拓展课文、强化主旨和读写一体的多种功能,当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案例中的教师,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有异于文本解析的看法,并抓住其中具有生成意义的情感与思想火花,引导他们由此出发进行拓展性的延续思考,让他们在淋漓尽致地展现内心世界过程中得到新的领悟与发展,让学生舒展灵性,畅所欲言。
学习过程中往往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人们都想避开而又常常难以避免的。其实,“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是通向成功的阶梯,从错误中获得启示,往往可以变失败为成功。
42.结合上述案例,按照新课程的理念,阐述你对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的理解。
❹ 语文抄答案,怎么开导学生
以我的经验来看,语文抄答案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至少在我的初中高中回是这样的。答作业多的情况下,如果对语文没有特殊的兴趣爱好,那么大多数人会选择抄答案,这是应试教育的诟病,而且学生也只是抄一些简答题的答案,选择之类的是不会去抄的。临近中考,更多的人希望拿出时间来复习需要背诵的科目,语文自己做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毕竟在初中阶段语文分数拉不开多大差距。或许也是政治“八股文”教育思想的影响吧。
现在我国教育制度存在很大问题,教育改革越来越乱,这和官僚腐败,盲目追求政绩有很大关系,不是你我能左右的了的。如果不能改变它,就只有接受它。
❺ 语文成绩好是不是就当不了作家看到有诟病中国教育的人这么说。
语文好分两种,一种单纯是学习成绩考试分数高,但是很多知识常识缺乏。第二种是成绩好分数好,知识丰富常识具备。这种好就有希望成作家。如果是对比第一种语文成绩好,还是可以作为作家的。
❻ 语文学科是怎样沦为弱势科目的
北京市教委日前发布《我市拟就中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高考考试与命题方面”在“语文学科”的具体体现是:语文学科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意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这个“征求意见稿”说明了三个问题:
第一、北京市教委正视语文学科沦为高中弱势科目的现状,表达出改变这一现状的决心愿望。这令人鼓舞;
第二、北京市教委试图以高考为导引改变这一现状,这是实事求是的选择,体现出勇毅气概。这值得肯定。
第三、北京市教委对高考语文学科的改革包括内容形式两个方面,为征求意见提供明确方向。这引发思考。
的确,立足现实教育机制和社会心态谈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不能无视高考,不能无视高考对社会人心的强大吸引力,不能无视高考几乎成为中学生学习唯一动力的严峻现实。唯一实事求是的抉择就是,将对高考语文的思考与对素质教育的思考结合起来,认识高考语文的内在规律,优化高考语文命题、阅卷和备考等各项工作,使高考语文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我坚信,这是每一位负责任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二抉择。北京市教委提出的具体措施包含两个方面。
考查内容方面,五点:
①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
②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
③注意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
④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⑤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考查形式方面,一点: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考查内容”所强调的五点,正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语文学科的规律。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执行“课标”已经四年,现在再次提出,看来落实不尽如人意,有必要加以强调。
“考查形式”只一条,却分外引人关注:分值提高30分。提升高考语文学科在各科目中的分值权重,很有点“扶贫”的意味。只是,如果不解决根本问题,这种分值的倾斜能见效吗?“考查内容”所强调的各点能落实吗?
我们更需要正视的是,语文这样一个深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在中学教育中渊源悠久的学科,是何以沦落为弱势科目的?语文学科的沦落,当然有更深层的原因,这原因是综合性的;但是,既然市教委准备由高考入手,力图改进,这里就只谈高考。高考承担双重使命: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人才,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北京市高考自2002年开始独立命题,独立阅卷,而语文学科教育每况愈下,以致沦落到需要提高分值权重加以扶植的地步。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耻辱和羞愧;而北京市的高考语文学科的命题和阅卷工作,也难辞其咎。
多年来,北京市高考语文命题和阅卷就是一笔糊涂账,命题和阅卷中的错误,层出不穷。作文题目是考生写作的唯一依据,理应清晰;而北京卷的作文题目非常模糊,多次出现“不命题”的状况,以至于阅卷领导小组争论数日,难以取得共识。面对这样一种作文题目,阅卷领导小组一再做出错误解释,拟定违背题意的评分细则,提供违背评分标准的样板作文,事先规定指标,掩饰语文教学现状。面对批评建议,不做反思,不求纠正,极大地桎梏着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对高中作文教学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阅读类题目连年错误丛生,有些题目,根本就没有答案。命题给出的“参考答案”,有的答非所问,有的荒谬无理。往往既无清晰思路,也无合理依据。面对这样的题目和“参考答案”,阅卷领导小组在拟定评分细则和评分标准时,又往往不能依据题目正确对待,作出必要的修订,而是敷衍模糊地处置。面对批评建议,同样不做反思,不求纠正,既干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无助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高中阅读教学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就上述状况,我多次向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反映具体意见,提出具体建议。我认为,出现失误,可能在所难免,重要的是正视和纠正。但始终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有关负责人的基本态度取向是“严格保密”。
在,市教委认识到高考是教学的导引,那么,也应能充分明了正是这种违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违背语文学科规律、考试规律,违背职业操守、职业良知的命题与阅卷现状,使语文沦为需要“扶贫”,需要用分数刺激的弱势科目的。关键在治本。为推行并落实方案在考查内容方面的五点要求,希望市教委就高考命题和阅卷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在语文界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一道题目一道题目地谈清楚。使北京市语文高考的命题人和阅卷负责人能够懂得写作,懂得阅读,懂得语文;树立职业良知,职业责任,职业操守。这才是具有根本价值的“扶持”,比提高30分要重要得多。
❼ 求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C答案
上海市( )
一、(共38 分)A 组:(一)(15分)1 . ( 1 )一(4 )略(5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 4 分)2 .少3 .经得住,能承受(三)( 7 分)4 . ( 2 分)曹判论战5 . ( 2 分)略6 . ( 3 分)何以战远谋鄙B 组:(一)(15分)1 . ( I )一(4 )略(5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 4 分)2 .变换3 .奇特的,与众不同的(三)归分)4 . ( 2 分)曹刿论战5 . ( 2 分)略6 . ( 3 分)何以战远谋鄙C 组:(一)( 15 分)1 . ( l )一(4 )略( 5 )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二今(4 分)2 .回头看3 .提拔,推举、举荐(三)( 7 分)4 . ( 2 分)曹刿论战5 . ( 2 分)略6 . ( 3 分)何以战远谋鄙(四)( 12 分)7 . ( 4 分)( l )年幼(2 )擅长8 . ( 2 分)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弹出美妙的曲调呢1 9 . ( 3 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0 . ( 3 分)要点: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自得其乐
二、(共48 分)(一)( 18 分)1 1 . ( 2 分)D 12 . ( 2 分)释13 . ( 6 分。前空2 分;后空4 分,其中举例1 分)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举例如:解出一道难题、完成一项任务、家中做了一项家务等。理解:可围绕“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的一种趣味”作简要论证14 . ( 8 分。前空2 分,后两空各3 分)责任第④ 段:圣贤、豪杰日日尽重大责任,日日得苦中真乐第⑤ 段:人生本来就有责任,是不能躲避的(如果要躲避责任,那就是自投苦海)(二)( 30 分)15 一(2 分)自望形影,怜惜身世,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意到即可)16 . ( 2 分)自卑和忧伤(自己的不美丽和家庭里的不太和谐)17 . ( 2 分)普通话监考的王老师教导“我”要把头抬起来18 . ( 8 分。第2 空3 分,其余各1 分)比喻写出了王老师给了“我”自信的力量和做人的方向严厉慈爱挑剔关爱学生(或:鼓励,怜爱)19 . ( 3 分)B 20 . ( 5 分)抬头挺胸,是一个正常的人应有的生活姿势;是人的一种自信,更是一种人格精神的独立和平等的显示21 . ( 8 分)写出小说(或:电影、电视剧)篇名,理由充足,文字通顺,得7 一8 分;写出小说(或:电影、电视剧)篇名,有理由,60 字以上,得5 一6 分;写出小说(或:电影、电视剧)篇名,稍能说点理由,40 一59 字,得3 一4 分;写出小说(或:电影、电视剧)篇名,稍能说点理由,40 字以下,得2 分;只写出小说(或:电影、电视剧)篇名,得l 分上海市(D )
一、(共38 分)A 组:(一)( 15 分)1 .。(l )一(4 )略(5 )答案示例:①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黄鹤楼》 )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二)( 4 分)2 .停着、停留3 .离开(三)( 7 分)4 . ( 2 分)略5 . ( 2 分)形象具体地阐述“布衣之怒”(或:士之怒),表示了与秦王拼命的决心6 . ( 3 分)唐雎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抓住秦王的弱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完成了使命B 组:(一)(巧分)1 . ( l )一(4 )略( 5 )答案示例:①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颖<黄鹤楼》 )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春望》 )(二)( 4 分)2 .停着、停留3 .喜悦(三)( 7 分)4 . ( 2 分)略5 . ( 2 分)形象说明齐人“人楚则盗”是楚国社会环境影响所致,15妙地反击了楚王侮辱性的提问6 . ( 3 分)晏子智勇双全,全力维护国家尊严。面对强国之君的戏谑,不卑不亢,能言善辩,取喻恰当,反使楚王自取其辱C 组:(一)(15分)1 . ( l )一(4 )略(5 )答案示例:①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黄鹤楼》 )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二)( 4 分)2 .停着、停留3 .逃跑(三)( 7 分)4 , ( 2 分)略5 . ( 2 分)形象具体地阐述“布衣之怒”(或:士之怒),表示了与秦王拼命的决心6 . ( 3 分)唐雎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抓住秦王的弱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完成了使命(四)( , l2 分)7 . ( 4 分)( l )派遣,支使(2 )稳定8 . ( 2 分)C 9 . ( 6 分。各3 分)对解决“塔动”问题胸有成竹(和对匠师的嘲笑)建筑技艺的高超
二、(共48 分)(一)( 21 分)10 . ( 6 分)A ( 3 分)夜空黑暗的原因(对夜空黑暗的原因解释)( 3 分)11 . ( 4 分)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上所说明的夜空黑暗的问题,又总领第④ 段天文学家的种种解释内容上印证了文章的起句,为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12 . ( 5 分)形象通俗的说明了宇宙拥有的能量不足(2 分)。运用打比方说明方法的语句如“这就像大雨中的树,起先叶子还能保护地面不受雨淋,可是不久雨水便会从叶子上摘落下来,最终地面还是会湿透”( 3 分)13 . ( 6 分)按照静止、均匀、无限的宇宙模型,天空应该是明亮的,而实际观察到的夜空却是黑的,这种理论和观测之间的矛盾被称为奥伯斯悖论(3 分)一是遥远恒星的光还没有到达地球(宇宙太年轻),二是宇宙拥有的能量太少(3 分)(二)( 27 分)14 . ( 3 分)“刀马旦腰身舞动,婀娜可人。花枪抖开了,啪啪啪,耍得人眼花缭乱,看着过瘾,透着舒坦”15.( 6 分)( l )刀马旦不接受武生喝茶的邀请(2 )武生火中救出刀马旦,刀马旦与武生喝茶(3 )武生应邀请到刀马旦家去,看到了她忠于重病缠身的丈夫的动人一幕16 二(6 分)武生坚持“长久地等待”,是因为他爱她,同情她的遭遇;最后决定.“不等了”,是因为他充分理解并尊重刀马旦忠于爱情的选择(3 分)B ( 3 分)(选A 得O 分,选C 得2 分,选D 得1 分)17 . ( 4 分)要点:艰难的生存状态、超负荷的生活压力,却有着美好的情慷、做人的良知、家庭的责任和对丈夫的忠贞,闪耀着传统美德的光辉和美好的人性光彩18 . ( 8 分)言之成理即可(内容5 分,语言3 分)
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答案104到105
《竹影》是丰子恺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全文叙述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在自家的"水门汀"上游戏,描画映着的竹影,你一笔,我一画,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孩子的游戏,在成年人眼里也许不屑一颐,但在丰子恺的眼里就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竹影》为我们指出了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游戏,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受。-《竹影》教案安徽省广德县独山中学吴昊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教学难点:体会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教学方法:采用“感知一品读一迁移—小结”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板书:童真童趣画竹影艺术体验读——品——想——结一、导语有些同学看到我,可能会在心里说,这个老师怎么长得这么小巧啊?我的回答是:因为我还保留了一颗童心,一颗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热爱孩子的童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自然有关孩子有关艺术的课文《竹影》。二、、初读课文a)有多少同学阅读过这篇文章?请这位没有读过的同学猜想一下,这篇文章到底是写什么的,是写景的吗?是写人的吗?还是写事的?为什么要以竹影为题呢?b)由于这是篇自读课文,需要同学们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这一课文学习。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阅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扫读等,只要是自己喜欢,怎样的阅读方式都可以。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明白的词可以做下标记,并把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地方,或是和你产生了共鸣的地方,作下标记,可以划线,可以作批注,简要地记录下你读书时的情感体验。读完了,我还想请同学们对这篇文章进行简单的概括。c)同学们读得很仔细,现在请你们中说话最精练最简短的同学来概括这篇文章。他概括得好不好呢?你来评价一下吧,你认为怎么概括才又简短又深刻呢。可不可以用更简练的词语来概括呢?(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及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三、品味文章一个苹果两个人分,一个苹果只剩下半个。而一种思想两个人分,一种思想会变成两种。现在请同学们将你读到的记下的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学生们读一读自己划的好句子,或是自己作的批注。他们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1、文章对孩子们的活动写得很有童趣很真实:如:弟弟发现一个只有孩子才能注意的问题:………成年人也许不会注意这样的事情,谁又有这样的细心这样的时间去注意月光下的人影头上冒出烟气?这样的问题成年人听了,也许不以为然地一笑了之,而孩子们却会追根究底的。大家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如果成年人争论一个问题,一定会水落石出的。华明的注意略去了转向了别处,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如果是成年人一定挨批评,做事三分钟热情,但是孩子的天性如此,他们对世界如此好奇,不可能要求他们像成年人那样专注某件事。搞不明白不一定非弄明白,吸引他们的事多着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写得真实恰当。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写孩子新一轮的热情,他们用木炭描这些天然的国画,并联想到平时见到的画图。孩子由童心童趣,不由得走到艺术的殿堂门口。于是领路人——爸爸出现了,他给孩子们讲了一番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2、一些句子很生动,也是用孩子的眼光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景物。略见教参.3、爸爸很会引导。经过爸爸的引导,你了解了哪些绘画的知识?(1)爸爸没有批评他们在水门汀上画画,而是引导他们走进艺术的殿堂。爸爸和他们一起画画。(2)爸爸在讲中国画和西洋画的时候,打了个比方,“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讲授二者的区别:西洋画注重写实,画人则要按解剖学来画,画景要画出立体感,而中国画则不讲究这些,画人,则张扬人物的特点,画景则山水重重叠叠,象是飞机中所见的,而且又不是一时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想到哪画到哪。而且很多中国画只有寥寥数笔,却传达出画者深刻的思想和感情。所以,西洋画更讲究形式,画出的画和照片一模一样,而中国画讲究神似,如做文章一样,只突出主题)(1)爸爸在讲中国画时,没有用专业的术语,也没有长篇大论,只是用了几句话就概括了竹画也是中国画的要点:讲究画意(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2)请绘画最好的同学上黑板画一幅竹影,大家按课文中的标准评价。4、你还在文中读到了什么?为什么以竹影呢?意境很美。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笔,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四、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五、学习语文,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善于小结。现在我们请同学们将自己在这节课中所学的所想的小结在作业中。作业一:用一句话概括这节课的收获。再分项写出从内容上、思想上、写法上的体会。作业二:课后自己进行一次艺术上的创造,将自己的创造的过程、体验用语言表达出来。字数300左右。六.结全文。这节课,我们运用了:读——品——想——结的方法,自己学习了这篇散文。以后,同学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本上的自读课文、课外书上的美文。至于文中的一些细小的知识点如作家作品介绍,词语解释等,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查资料,互相交流。最后,引用一下丰子恺在《艺术三昧》中的话来结束这节课:宇宙是一大艺术。人何以只知鉴赏书画的小艺术,而不知鉴赏宇宙的大艺术呢?人何以不拿看书画的眼来看宇宙呢?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每当我们唱起这样的儿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为下面环节的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二、作者介绍(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师: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检验了课前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学生回答有因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作好铺垫。)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的火花,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时感情就会充沛、真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鼓励、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五、拓展欣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一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解释,反而会“越描越黑”。借助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加了语文课的容量,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六、口语交流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语文学习要基于教材,但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戏引发的体验,应避免围绕竹子品格的空洞的说教,而应注重对艺术发现的认识,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对学生自身修养的培养。)七、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学要有所得。大家的合作交流,触动了学生的灵魂,就能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深的体会,教师的寄语,让课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让学生由课堂走入生活去进行语文学习,拓宽了语文课堂的宽度。)
❾ 急求九下语文练习答案!
曹刿的乡亲,鲁庄公,对曹刿进行衬托
作战是率事周全,站后鲁庄公的表现
给你写练习
曹刿论战》
二. 重点、难点分析
1. 懂得文中实词“师、将、鄙、克、竭、盈、靡、虽、间”等的意思,虚词“之、以”等的用法。
2. 抓住“论”的特点来记叙战争,论作战前取信于民,战争中掌握战机是本篇的重点。
三. 新课讲解
1. 《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这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史书,当中保存了我国春秋时期许多重要的史料。这部书特别长于记述战争,本篇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这次战争,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
2. 正音
刿(guì) 间(jiàn) 弗(fú) 徧(biàn)
帛(bó) 孚(fú) 辙(zhé) 轼(shì)
竭(jié) 靡(mǐ)
3. 课文内容
第一段:词语、句子。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十年”: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师”: 军队。“伐”:兴兵攻打。“我”:指鲁国。相传《左传》的作者是鲁国的左丘明,所以其书用鲁国的年号记事,称鲁国为“我”。“公”:鲁庄公。“将”:打算,准备。“战”:作战,迎战。“请见”:请求拜见庄公。“其”:他的。“乡人”:同一个乡的人;“乡”:古代的地方行政单位,相传周制以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肉食者”:吃肉的人, 指有权位的贵族。“谋”:筹划,考虑。“之”:代抵御齐师之事。“间”(jiàn): 参与。“焉”:兼词,于此。“鄙”:鄙陋,指目光短浅。“未”:不。“远谋”:深远谋 划。“乃入见”:于是入朝拜见庄公;“乃”:于是。
“问:‘何①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②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①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③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④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⑤以一战。战则请②从。’”
“何以战”:依靠什么去打仗;①“以”:拿,依靠。
“衣食所安”:衣食这类用来安生的东西;“所”,这里指用来安定生活的东西。
“安”:安定。“弗”:不。 “专”:专有、独占。
“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必”:一定;②“以”:把。
“对”:应答,对答;一般用于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或晚辈对长辈。
“小惠未徧”: 这些微小的恩惠没有遍施及一般人(国君的这些赏赐只有国君左右的人才能得到); “未”:没有;“徧”:同“遍”。①“从”:听从。
“牺牲玉帛”:祭祀用物;“牺牲”:供祭祀用的牲畜;“玉”:玉器。“帛”:丝织品。“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必以信”:一定用诚实不欺的态度对待神灵;③“以”:用;
“信”:诚实,不欺。“孚”:诚信感人。“福”:降福,保佑。
“狱”:诉讼案件。 “虽”:虽然。“察”:考核,明察。“必以情”:一定依照实情处理。④“以”:按,依 照;“情”:情况,实情。
“忠之属也”:这是尽心尽意处理政事一类的表现;“忠”:忠 诚;“属”:种类。“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这点打一仗;⑤“以”:凭借;“以”后省略 “之”。“战则请从”:如果迎战,那就请允许我跟随您一道去御敌;“则”,就。
② “从”:跟随。
第一段内容:
(1)“十年春”指哪一年?明确:指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介绍历史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侵犯”。
(3)曹刿的身份怎样?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位卑未敢忘国忧”。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一般称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
(6)“乃入见”是个省略句,省略了什么成分?明确:在具体的语境中,省略了主语“曹刿”和宾语“之”(代鲁庄公)。
(7)“何以战”是个介宾前置的句子。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明确: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讨论后明确:对于第一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注意:“福”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保佑”的意思;“可以”应译为“可以凭借”,和今义“可以”用法不同。
(9)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10)本段末句“战则请从”,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他临阵参战指挥。
(11)小结:第1段,写的是曹刿请见,论战前准备,显示了曹刿热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的品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
第二段:词语、句子。
“公与①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②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 师败绩。公将驰③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④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①“之”:代曹刿。“于”:在。“将”:欲,打算。“鼓”:击鼓,古代作战击鼓以发起进攻。②“之”:助词。“可”:能,可以。“三鼓”:三次击鼓,即三次进攻未能奏效。“矣”:语气词,表示肯定。“败绩”:军队溃败。“驰”:驱车进击。③④“之”:代齐师。“其”:代齐师。“辙”:车轮的行迹。“轼”:车厢前扶手横木,这里意为扶轼。“遂”:于是。“逐”:追击。
第二段内容:
(1)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根据何在?明确:由鲁庄公指挥,曹刿协助。这从“公与之乘”可以看出。“乘”有两义:(1)为共乘一车,“乘”读chéng;(2)为与另一车相随,“乘”读shèng。课文从“乘”(1)义说,这样比较好理解,因曹刿与庄公同乘一车论战才方便。
(2)作战地点选在哪里?明确:长勺(“战于长勺”是个状语后置句),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
(3)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明确:在“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4)小结: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
第三段:词语、句子。
“既克,公问其①故。对曰: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②故克之。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③故逐之。”
“既克”:在战胜齐军之后;“既”:已经;“克”:战胜。“其”:代战胜齐军。①“故”:原因,缘故。“夫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①②“夫”(fú),语气词,置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使士气振作起来;“作”:兴起,这里是使动用
法。“再而衰”: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减下来;“再”:第二次。“竭”:尽,没有了。
“彼竭我盈”:齐军的士气没有了,我军的士气正旺盛;“彼”:代齐军;“盈”:充满。
②③“故”:因此。“测”:猜测。“伏”:伏兵。“靡”:倒下。
第三段内容:
(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明确:缘故,“攻击”的缘故和“追击”的缘故。
(2)曹刿是如何回答的?明确:有两层意思: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夫战,勇气也”(这是个判断句,“也”表示判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敌人)。“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胜利。
(3)小结:第3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
4. 本文的详略安排:
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全文以“论战”为重点进行选材与剪裁,展开记叙,以突出曹刿高明的战略与战术。“论战”部分(一、三段)写得详,作战部分(第二段)写得略。
5. 本文结构特点:
A. 过渡自然,上下勾连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曹刿参加长勺之战的经过为线索展开记叙,依次是:战前准备——战争经过——战后总结,脉络井然。
文章三个段落的记叙过渡自然巧妙:第一段末尾“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两句既是本段的小结,又是第二段的前因,是第二段“公与之乘”的导入语;第二段最后的“遂逐齐师”一句,既是本段的小结,又和第二段开头的“既克”二字紧相连。这样,使文章三个段落浑然一体。
B. 前后照应
第一段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与第二、三段的“公将鼓之”(不到鼓的时候要鼓)、“公将驰之”(不知敌情真伪就要驰)和“公问其故”(打了胜仗还不知取胜的原因)照应。
第二段的两个“未可”与两个“可矣”照应。
第三段的“一鼓作气”照应第二段的“公将鼓之”而曹刿曰“未可”;“彼竭我盈”照应 第二段“齐人三鼓”时曹刿曰“可矣”。“大国难测”照应第二段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这样前后照应,使事情的因果分明,更加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6. 本文的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对比:
本文运用对比衬托法,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曹刿与鲁庄公。
在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将战”而不知“何以战”,曹刿调查研究之后得出结论:“小大之狱”“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在作战过程中,鲁庄公盲目地“将鼓之”和“将驰之”,而曹刿则两次拒之曰“未可”,到有利时机才曰:“可矣”。
在作战总结阶段,鲁庄公不知为何取胜而“问其故”,曹刿一一分析回答。
这样,写出了鲁庄公这个“肉食者”的“鄙”:无知无谋无能,鲁莽草率;反衬出曹刿的深谋远虑,从容镇定,有政治远见,有高超的军事才能。
【模拟试题】
一.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
(1)齐师伐我( )(2)肉食者鄙( )(3)小信未孚( )
(4)又何间焉( )(5)神弗福也( )(6)衣食所安( )
(7)小惠未徧( )(8)牺牲玉帛( )(9)弗敢加也( )
二. 为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
参见《曹刿论战》课后练习第三题。
三. 翻译下列句子:
1. 何以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忠之属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可以一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
文段(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 用原文回答。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__________。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 第一段文字表现出曹刿的两个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二)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对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师败绩(齐军大败)
B. 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
C.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D. 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又何间焉 立有间
B. 公问其故 并驱如故
C. 肉食者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 何以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
3.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4. 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
【试题答案】
一. (1)攻打 (2)目光短浅 (3)为人所信服 (4)参与
(5)赐福、保佑 (6)养 (7)通“遍”,遍及、普遍。
(8)指祭视用的猪、牛、羊等 (9)以少报多
二. (1)①原因 ②所以 ③所以
(2)①他的(曹刿的) ②其中 ③他们的(齐军的)
(3)①听从②跟随
三. 1. 凭借什么作战?
2.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4.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5.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四. 阅读:
文段(一)
1. ①请见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作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
3. 曹刿认为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曹刿认为作战必须取信于民。
文段(二)
1. D
2. 已经战胜,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道:“作战,是靠勇气的。”
3.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文段(三)
1. D
2. (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3.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agvef
❿ 语文综合题
(3)为了教育孟子。其母三易其居,古今中外象这样的事例不少,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请你写出一个著名的事例或能给人启发意义的故事。(不少于50字)(3分)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他忙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 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著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著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於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著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误会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无知的动物小狗发生误会, 尚且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后果,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则其后果更是难以想像。 (4)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设计一句手机短信,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不少于15字)(2分) 妈妈,是您不辞辛劳的将我抚养长大,在这个充满着温情的日子,我想对您说一句:妈妈,谢谢您!也想对天下所有的母亲都说一句:妈妈,辛苦了! 二十五、近日,故宫博物院屡陷舆论漩涡。为此,校学生会将举行“关注故宫·保护遗存”的主题活动。读以下三则材料,完成后面任务。 材料一:5月9日,香港一家博物馆在故宫临时展出的9件藏品失窃。经过初步调查,丢失藏品是现代工艺品,据估计其价值数千万元。窃贼在号称世界最安全的博物馆之一的故宫里“凿洞盗宝”,且全身而退,令人匪夷所思。 材料二:5月11日,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微博上称,故宫把建福宫变成全球富豪专属会所。据知情人士透露,建福宫成立会所,开始向全球限量发行500籍会席,成为会员可享受在建福宫吃饭、宴请、开会等服务,每位会员需按期交付不菲的年费,据称是100万。消息传出,舆论大哗。 材料三:5月13日,故宫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感谢警方迅速破获展品被盗案。而一面写有“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锦旗,引起网友和专家质疑,认为“撼”显然是不妥当的,正确用字应为“捍”。(见上图) (1)从三则材料中各提炼一条故宫引发舆论关注的信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三及附图,你认为“撼”是否该改为“捍”字?请品评。(4分) (1)从三则材料中各提炼一条故宫引发舆论关注的信息。 ①香港博物馆的现代工艺品在故宫博物馆展出时失窃。 ②故宫博物馆把建福宫变成全球富豪专属会所。 ③故宫博物馆送给公安局的锦旗上把“捍”字错成了“撼”字。 (2)读材料三及附图,你认为“撼”是否该改为“捍”字?请品评。 “捍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这是一个对偶句,前面的“捍”和后面的“卫”是“捍卫”一词的互文使用,把“捍”错成“撼”恰恰把意思搞反了,因此是大错特错。不过,故宫的一些饱受人们诟病的作法,似乎又确实是在撼动博物馆应有的高雅和纯洁,使得错别字成了一个反讽。 二十六、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的问题 能答 就答 不能就算了 汉字是世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内涵丰富,结构独特,鲁迅称赞它:“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现在,请你参加“感受汉字魅力”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一:改对联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字形式,它的创作充分利用了汉字在音、形、义等方面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1.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要求,请你进行修改。 上联:两树梅花一潭水 下联:烟雨四时半山云 下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略 这个有图 就不必发了 活动三:作探究 2.请对下面三则材料的内容进行探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汉字,记录汉语的文字,世界上那个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各民族和国际通用的正式文字之一。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积有大量的汉文典籍。 材料二:当今社会又进入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方块汉字还有生命力吗?对此,有人曾持怀疑态度,中国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汉字输入计算机并在网上传输的问题,而且输入速度越来越快,近年来,汉字手写输入技术不断提高并日至秦完善,由此可见,是电脑接收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再次掀起了一股学习和研究汉字、汉语及汉文化的热潮。 探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时烟雨半山云 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结晶,经久考验,并将不断完善自身,成为更美的文字 二十七、1、某同学为校广播站写了一则消息,交稿前,他请你做些修改: ①为了活泼毕业班同学的课余生活,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九年级(一)班最近组织了毕业晚会活动。②同学们踊跃参与,认真准备,各逞其能。晚会内容丰富,节目形式多样,③有歌舞、朗诵、合唱、相声、小品等。活动中,大家增进了友谊,展望了未来。晚会过后,该班同学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 (1) 句①中,有词语搭配不当,可将“ ”一词改为“ ”。 (2) 句②中,词语“ ”使用不当,应改为“ ”。 (3) 句③中,有词语并列不当,应删去“ ”。 2、晚会后,你感到收获很大。第二天上学路上;邻班一位同学问你:“学习这么紧张,花那么多时间搞活动,划得来吗?”请你用一两句话得体地回答他的提问,表明你的看法。 (1) 句①中,有词语搭配不当,可将“活泼 ”一词改为“ 丰富 ”。 (2) 句②中,词语“ 各逞其能 ”使用不当,应改为“ 各尽其能 ”。 (3) 句③中,有词语并列不当,应删去“ 合唱 ”。 2.我觉得学习不仅要学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到生活中去学习。 二十八、1.( )的通灵玉——命根子 2.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雨雪严相逼”中我们能解读出( )【人名】内心凄楚 3.歇后语 林冲上梁山—— 林冲误闯白虎堂—— 林冲到了野猪林—— 4.成语 示例:最贵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失望的心情: 最厉害的贼: 最大的容器: (下面的以一字开头) 最高的瀑布: 最不团结的组织: 最困难的处境: 5.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位经理,请中国的一位书法家写广告,内容是”孔子曰:可口可乐好极了“。 书法家十分为难,写吧,不符合实际,盛情难却。站在他旁边的老是,却叫他写。当书法家写好后,老师在左上旁加了一行字,不仅使广告无损于孔子的声誉,还放映了孔子在外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请问:老师加了一行什么字? 6.江淮河汉(打一省名) 黄河解冻(同上) 东南北(打一自治区名) 举头望明月(打一外国城市名) 风平浪静(打一浙江地名) 胖子开会(打一安徽地名) 一路平安(打一辽宁地名) 7.写出与成语相关的人物 卧薪尝胆 望梅止渴 乐不思蜀 破釜沉舟 入木三分 图穷匕见 凿壁借光 《出塞》中的飞将 8.下列人物 沉鱼 落雁 闭月 羞花 【有追加分】 最佳答案 1.(宝玉)的通灵玉——命根子 2.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雨雪严相逼”中我们能解读出(林黛玉)内心凄楚 3.歇后语 林冲上梁山—— 官逼民反 林冲误闯白虎堂—— 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 绝处逢生 4.成语 最失望的心情:黯然销魂 最厉害的贼:飞檐走壁 最大的容器:包罗万象 最高的瀑布:一泻千里 最不团结的组织:一盘散沙 最困难的处境:一筹莫展 5.一位美国朋友的梦想。 6.江淮河汉(四川) 黄河解冻(开封) 东南北(西藏) 举头望明月(仰光) 风平浪静(宁波) 胖子开会(合肥) 一路平安(旅顺) 7.写出与成语相关的人物 卧薪尝胆 --勾践 望梅止渴 --曹操 乐不思蜀 --刘禅 破釜沉舟 --项羽 入木三分 --王羲之 图穷匕见 --荆轲 凿壁借光 --匡衡 《出塞》中的飞将-- 李广 8.下列人物 沉鱼--西施 落雁--王昭君 闭月--貂蝉 羞花--杨玉环(杨贵妃) 二十八、修改病句。 1.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天然气价格政策及天然气利用政策,将有计划地提高天然气价格,加快与国际接轨。 2.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1.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天然气利用政策及天然气价格政策,将有计划地提高天然气价格,加快与国际接轨。 2.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品,使人感到自豪。 二十九、某校电视台拟从“建筑”,“历史”,“战争”,“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已经定好的一集标题(四字)在其他四个角度中选写2集电视片的标题. 问题补充: 建筑:巧夺天工 : 历史:一夫当关 战争:烽火连绵 旅游:世界奇观 文学:不朽篇章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戍边士卒、骚人墨 客、诗词名家为长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边塞诗词已成了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如李白 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等名句,千载传诵不绝。孟姜女送寒衣的歌词至今还广泛传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