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0年各市中考语文试题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和冼星海见面抄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更多来自:京翰初中语文辅导网。上面有去年各地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及答案的汇总
⑵ 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
2010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 文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l20分。考试用时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人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28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绿树村边合,口口口口口。(孟浩然《过故人庄》)(1分)
(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龚自珍《己亥杂诗》)(2分)
(3)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 官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所说的:“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4)口口口口口口口,西北望,射天狼。ù(苏ù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
(5)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习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
B.渔人甚异之/或异二者之为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玉盘珍羞直万钱
D.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
读下面文字,完成第3~5题。
人生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不论顺逆、不计得失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清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ào’àn( ),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如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深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没有比行动更美好的语言,________________。人生需要的是德行的mùyù( )、坚韧的浇灌、挚爱的孕育。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
ào’àn( ) mùyù( )
4.联系上下文,仿照划波浪线的语句,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2分)
5.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的两个。(3分)
扬鞭策马 倔强 海阔天空 坚韧
按要求完成6~8题。
广州将举办第l6届亚运会,学校拟选派l0名同学参加滨海市中学生拉拉队,届时到亚 运会赛场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假设你参加拉拉队队员的竞选,请你完成以下工作:
6.请你为拉拉队设计一个为运动员呐喊助威的口号,必须用两个句子,要求朗朗上口,富有鼓动性。(2分)
7.拉拉队队员的竞选大会上,选手有一分钟时间亮相并作发言。请你准备一段简短的发言,要突出自己胜任拉拉队队员的优势,争取评委和与会同学的支持。(3分)
8.拉拉队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请你提出两项建议。(2分)
二、阅读(4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题。
(一)(8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减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问,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Z'1。
10.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写水势盛大,又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
11.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分)
(二)(11分)
三思而行 季羡林
①“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
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②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吾家老祖宗文子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几乎得到了历代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学者在内。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③这怎么解释呢?究竞谁是谁非呢?
④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言思之
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另一个是文子自己说的,君子无论谋划什么事,开头、中间、结
局都要考虑到。(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
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⑤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
⑥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
容易误事。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我是季文子的最
“肖”子孙。我平常做事不4e2-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十
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恩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而
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我这样一个过于细q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我觉得,碰到一件
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如火如茶。一些盲目崇
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Darauf_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
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⑦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
(选自《季羡林谈人生》,有删改)
12.根据作者的考证,“三思而后行”的“三”有哪几种解释?(3分)
13.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14.有人这样评价本文:(1)本文立论有依有据,令人信服;(2)本文阐述道理亲切平和。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才达到这样的效果的。(4分)
(三)(15分)
偷父 刘心武
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
各处,一一按亮灯,到卫生间一仰头,o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
了!这时,忽然听见卧室床下有动静。我左手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右手操起
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
一个瘦小的少年从床底下爬出来了,剃着光头,穿一件黑底子的T恤。我用窗帘又指
着他:“你偷了些什么?把东西掏出来!”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他那一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命令他跟我来到门厅里,开始询问。
他今年14岁,家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
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这个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
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
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卧室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又抢到手里,准备拨ll0。这工
夫,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爬了出来,回
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2)“我要……我要
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临摹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
郁,胡子拉碴的。
少年告诉我,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隔着铁栅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
爸,总想偷走它。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
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他记
得他爸,那扎人的胡子茬儿,那熏鼻子的汗昧加烟味加酒味……不记得是哪一天,忽然说他
们那村,I-AAT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
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
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
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
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也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若有所失,又出门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冲出楼门,四面张望。
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一派寂静笼罩着我。
——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选自2005年12月25日《文学故事报》,有删改)
15.简要分析“偷父”少年的人物形象。(4分)
16.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4分)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偷父”少年“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请揣摩少年此时的
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3分)
18.文章末尾,“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请结合全文分析,这表露出“我”的什么情感愿望?(4分)
【四)(8分)
佛祖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但恐遭了毒
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大圣道:“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你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
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B里,
却道声“我出去也!”一路云光,只管前进,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
。。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撤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官与我。”
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
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又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节选自《西游记》,有删节)
19.孙大圣被如来佛收伏之前,他闹出了哪些事?(4分)
20.孙大圣本领再大,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对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看的?(4分)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要用心体味,你总能从中悟出快乐的真谛,找到获取快乐的办法,捡到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
请以“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闺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日:“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 ②窬:yú,洞,窟窿。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适巨绅家将嫁女 适: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 谕: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l|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
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
(1)盗贼:
(2)于成龙:
⑶ 佛山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
下载:http://www.shijuan.cn/Soft/ShowSoft.asp?SoftID=74475
赏析:佛山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佛山市顺德区教研室 詹火滥
佛山市2005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是2002年新课改实验后第一次的招生考试,也是佛山市全市主要高中实行统招的第一次考试。它担负着科学测评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科素养,区分学生的能力层级,为学校的招生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它还担负着为课改保驾护航,引导课改向良好方向发展。
从试题的结构和考查要点看,2005年佛山市中考语文试卷与2004年中考语文试卷基本保持稳定,没有本质的变化与创新。试卷的立意较多的从知识与能力单一目标设置,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乎没有体现。对学生的读书广度的考查几乎没有。选文和题目设置较为粗糙。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第9题:作者在第5段写到“古仁人”,选出其真正用意的一项。
A、让“迁客骚人”向“古仁人”学习。
B、借“求古仁人之心”,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C、歌颂“古仁人”的高尚情操。
D、教育我们年轻一代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忧国忧民,具有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分析:答案为B:题干的“古仁人”与选项的“求古仁人之心”,概念不一致,偷换了概念。同时“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表述不准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在抒发自己追求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不是说自己已经具有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第10题: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岳阳楼记》叙事简明,描写生动,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融记事、描写、抒情和理论于一体。
B、第5段中的议论是全文的重心,前面记事、写景和抒情都是为它做铺垫。
C、第3段与地4段进行对比,写出了迁客骚人和滕紫荆面对一阴一晴两种不同景象,都产生了或悲或喜两种感情。
D、文章运用了两种修辞方法,将洞庭湖的景物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答案为C。
C项的表述有商榷之处,第5段全部是议论,所以“第5段中的议论”表述不确切,应省去“中的议论”。“重心”应为“中心”,同时“前面记事、写景和抒情都,是为它做铺垫”“铺垫”之后应加“的”字。
《阳光的伤疤》
(1)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阳光。这阳光是那么真切,离开乡村多年,只要一想起,背上仍残留着一种阳光暴晒留下的辣痛。
(2)夏历六七月间是收割稻子的时候,天气特别炎热。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不到上午九点钟,树叶就耷拉下来,叶子皱巴巴的,像被什么揉皱了,如果树会出声,大概会毫不顾忌地喊出痛来。土埕上的石凳已经被太阳焐得发热,树荫下狗伸出舌头淌汗,湿湿的,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
(3)从五点多起床干到这时,我早就腰酸腿软,晒了几个钟头的太阳,我的背部仿佛被什么动物的利爪子挠过一般,热辣辣地疼。回家吃早饭,我扒拉几口就再也吃不下,只一杯接一杯地灌冷开水,直到肚子发胀,还觉得口干舌燥。我想对父亲讲让自己歇一会儿,但看着他黧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我把冒出来的话连同唾沫都咽进肚里,提着镰刀跟在父亲的背后又上田去了。
(4)九点的阳光将父亲的身影拉得很长,我与父亲的距离只有两三步路,有好几次,我的影子与父亲并肩而行了。但当我回头,发现父亲的身影黑黝黝的,仿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井,有好几次我的步伐动摇了,我想:也许我再向前几步,我就会重复父亲的命运。踩在父亲的影子上,说实在的,我当时感到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
(5)父亲没有回头,也许他的眼中只有那波浪起伏的谷子。
(6)他背上的汗水和那个少年的我的脸上的汗水淋漓地流在我多年之后的记忆中。
(7)刚才还是明晃晃的太阳,此时变成一个大得可怕的白炽灯,我再也不敢抬头与之对视。走进稻田,刚弯腰,炎热的阳光早巳透过粘在背上的衣服扎进肌肤。“起初尖细如麦芒,后来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给太阳的肌肤。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汗水淋漓地流出来,后来就没有了,被太阳“蒸”干了,抬头看父亲的背影,背上的衣服泛出一层盐渍。多年以后,远离乡村阳光的我很煽情地把自己弯腰俯向庄稼的身影比做一柄“新镰”,把炎热的阳光比做铸炼钢铁的熔炉,把汗水比做淬火的水。其实自从我开始写矫情的诗歌始,乡土和阳光早已变成我手上的一捧展览品。远离乡村的我。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就炫耀自己经历过的痛苦!
(8)我们的乡村当时长得最多的是苦楝树,诗歌在庄稼中是完全没有生长的空间的。
(9)土生土长的农人。土生土长的庄稼。但没有土生土长的诗歌。
(10)我的腰弯得更低了,这样做的目的,只为减少太阳照射身上的面积,至于这样做会更累的感觉早已麻木了。酸软的手臂和腰肢变得僵硬,特别是臂部的肌肉有点肿胀起来的感觉。但我不敢停下来,怕一停下动作,自己就会被炎热的太阳“压倒”。热原来也有“重量”,久处炎热阳光下的人才会真切体会到。
(11)嘴里已经没有一点唾沫,舌头像板硬的石板,我无力将它推动。
(12)水分被蒸发干了,只剩下干涸的眼神,望向远处密密麻麻的庄稼。
(13)没有一丝风,听得到空气在谷穗上热烘烘地作响……
(14)多年以后,我重读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总有异样的体会。农人爱惜米粒,那是爱惜自己的生命。
(15)那一天夜里,我从噩梦中惊醒,背部仿佛失火一般,又热又痛,只好趴在床上,任冷汗从额上、背上淋漓流出。也许是我睡梦中的呻吟声吵醒了母亲,她来到我房间,看情形一下子明白了,去厨房拿回一点花生油,用手细细地抹在我通红的背上。
(16)几天后,背部结出一大块黑色的疤痕。我看着父亲黝黑如铁的肤色,觉得有些羞愧,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如父亲一样变成一块铁,再毒的阳光就不会再伤害我了。
文段语句商榷之处:
①“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不到上午九点钟,树叶就耷拉下来……”
分析:“喊起热来”后应为句号。前一句写的是天未亮的时候,后一句写的是上午九点钟树叶的情状,两个句子表达的是两种意思。
②“树荫下狗伸出舌头淌汗,湿湿的,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
分析:本句本是描写天气炎热,但表述不清,究竟是狗淌汗还是狗舌头淌汗呢?产生歧义。 “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拧出的那种是什么?形状如何?不得而知。由“拧出的那种”往前推,应该写的是狗的舌头,狗的舌头是红色的,但“苍苔”是“青苔”,是青色的。
③“看见他黧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
分析:“黧黑”后应加“的”作为定语修饰“脸”。
④“仿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井”
分析:“一个”应为“一口”。
⑤“起初尖细如麦芒,后来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给太阳的肌肤。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
分析:本句是要描写温度的逐渐升高对身体的感觉,但是由于比喻的不恰当,层次并不明显,“荆棘上的尖刺”和“细小的针尖”刺在身上,哪一种更痛苦,说不清。同时,由于有前面的三个不同的比喻,已在表达温度的逐渐升高,人感觉到非常的痛苦,所以“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就显得累赘。
本文段题目与答案商榷之处
第11题: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我”感受“阳光”后的三种不同态度。
答案:怕被阳光暴晒,想远离阳光;阳光成了我的写作素材,感谢(歌唱)阳光;意志得到锻炼,不怕阳光。
分析:从全文看,答案要点中的第一二点是从文章出发,答案的第三点游离了文章的内容。作者写毒辣的阳光,写不怕暴晒的父亲,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是在歌颂阳光的毒辣呢?还是在对农民的同情?
第13题:第(4)自然段“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的恐慌和悲哀”一句中,“我”感到“恐慌和悲哀”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怕被阳光暴晒;担心自己重走父亲的老路或重复父亲的命运;担心未能摆脱被阳光暴晒的困境。
分析:答案的设置扩大了对语句的理解,脱离了具体语句中的具体语义。“我”感到“恐慌和悲哀”是在看到父亲黑黝黝的身影,自己的身影快与父亲的身影重叠的一瞬间所产生的想法和感觉。并且这种想法一直深植于作者的心中,使作者充满了远离阳光,离开乡村的想法。所以从根本上说,答第二点就足够了,文章主要说的是怕重走父亲的老路。
第14题:联系文中画线的句子思考:“父亲”的形象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
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是典型的农民形象,困苦的,脸色黝黑,衣服布满盐渍,肤色如铁,这样的形象能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呢?如果硬是要“任何成果的获得都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辛活劳动的艰辛可以磨练人的意志”,那么“父亲”的成果是什么呢?“父亲”的成果就是不怕晒,不怕晒能给人这样伟大的启示。
第15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可删去。
《生命需要月台》
(1)《於陵子》中曾写过这样一只蜗牛:它想干一番事业,于是给自己定下“宏伟”的目标——先东上泰山,再南下江南。当它估计出这漫漫征程至少需要6000年时,与自己仅为一天的寿命一比,当下悲愤致死,“英年”早逝。这不仅仅是一个笑话,它留给人们更多的是思考:在短暂的生命中,怎样才能实现诸多的理想?
(2)其实,人的一生会有许多理想,能否实现,关键要看它是否合理,是否与自身情况相符,合理的目标,能促进成功,就像征程中的月台一样,给人以明确的指示,告诉人们曾经走过的路,更促进人们奋勇拼搏。有了月台,在生命的赛场中,就会让人拥有旺盛的斗志,不会因前途未卜而消极倦怠。它给人以希望,它给人以信心。
(3)真正的理想,就应像月台一样,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目的地,既不是唾手可得,又不是遥不可及,而是需要付出艰辛,挥洒汗水才能到达的。
(4)然而,人们往往会给自己定下过于庞大的目标,认为只要目标高,就有了可贵的志向,那么必然干劲十足。孰不知,当自己经过努力,经过拼搏后,如果总是发觉目标高高在上,给人一种鞭长莫及的感觉时,不仅不会实现理想,可能还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更有甚者,其生命也成了牺牲品。故事中的那只可怜的蜗牛,不就因此而“夭折”了吗?它一心想闯天下,其登泰山、下江南的志向固然可贵,但实际情况呢?自身条件呢?这些它在订计划前并没有考虑过,当它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便为时已晚。远大的目标已成了它心中不可动摇的丰碑,潜在地走有它。于是乎,仅为一天的生命也因此留不下半点痕迹,甚至为此而缩短。
(5)难道这仅是蜗牛的悲剧吗?现实生活中,无数人想“流芳百世”,于是一个个当大官、当明星、当大款……的想法不可磨灭,可一个国家,容得下那么多“名流”吗?到头来,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对于那些不惜付出沉痛代价,甚至铛锒入狱者,没有遗臭万年便已算得上大幸了。
诸多的事事都在告诫人们:生命需要月台,理想要切合实际,目标不要过高过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短暂”的行程中写下光辉的篇章,留下深深的足迹。
文段语句商榷之处:
原文发表于1998年第11期的《中学生作文指导》,作者是陕西西安89中学生刘阳。上海建平中学特级教师程红兵将之收进他的著作《创新思维与作文》一书中,作为第七章《训练提示或范文》中的参考范文。原文的(2)(3)段合为一段。
作为学生作文,从学生的程度考虑,此文有可取之处,理论切合实际,有针对性。但作为考试卷来命题,特别是作为选拔性考试的试卷来命,则显得太稚嫩,不规范。此文语言不精炼,语病甚多,论证不严谨,结论仓促。
第一段:“当它估计这漫漫征程至少需要6000年时,与自己仅为一天的寿命一比,当下悲愤致死,‘英年’早逝。”
分析:本句首先是无主句,“当它估计这漫漫征程至少需要6000年时”是状语,再次“当下悲愤致死”的“当下”与“一比”重复。其次“悲愤致死”不当,应为“悲愤而死”或者“因悲愤致死”。最后,蜗牛的寿命不是一天,这是知识性错误。
第二段:“合理的目标,能促进成功,就像征程中的月台一样,给人以明确的指示,告诉人们曾经走过的路。”
分析:把月台比喻为合理的目标,比喻不恰当。文中的“月台”应该是站台,是火车出发或到达的站台,站台怎么能给人以明确的指示,告诉人们曾经走过的路。
第三段:“真正的理想,就应像月台一样,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目的地,既不是唾手可得,又不是遥不可及,而是需要付出艰辛,挥洒汗水才能到达的。”
分析:本句的“月台”与上一段的“月台”的比喻意不同,上一段的“月台”是指能给人明确指示,本段的“月台”是指“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目的地”。
第四段:“然而,人们往往会给自己定下过于庞大的目标,认为只要目标高,就有了可贵的志向,那么必然干劲十足。孰不知,当自己经过努力,经过拼搏后,如果总是发觉目标高高在上,给人一种鞭长莫及的感觉时,不仅不会实现理想,可能还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更有甚者,其生命也成了牺牲品。”
分析:“庞大”修饰目标不当,“庞大”修饰的应该是形体、组织、数量,与句后的“目标高”不一致。“只要……就……那么”这是复杂的条件关系复句,“只要……就”第一个条件复句,“只要……就……那么”第二个条件复句。但是二个条件不是产生结果的必然条件,所以“那么”不当。
“孰不知”应为“殊不知”表示竟然不知的意思,起转折作用。
“当自己经过努力,经过拼搏后,如果总是发觉目标高高在上,给人一种鞭长莫及的感觉时,不仅不会实现理想,可能还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更有甚者,其生命也成了牺牲品。”“当自己经过努力,经过拼搏后”语言罗索。
“自己”与“人”对象不一致。
“如果……不仅……”关联词语不对应。
第四段:“它一心想闯天下,其登泰山、下江南的志向固然可贵,但实际情况呢?自身条件呢?这些它在订计划前并没有考虑过,当它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便为时已晚。”
分析:“其”多余,可删去。“可贵”后应为句号。“但实际情况呢?自身条件呢?这些它在订计划前并没有考虑过。”表述罗索,语法有错。“实际情况”包含了“自身条件”。此句可改为“但它在订计划前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才能与“这一点”对应。
第5段:“现实生活中,无数人想‘流芳百世’,于是一个个当大官、当明星、当大款……的想法不可磨灭,可一个国家,容得下那么多‘名流’吗?到头来,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分析:“不可磨灭”本指功业、事迹或道理永远不会消失,用在此处,不当。“于是一个个当大官、当明星、当大款……的想法不可磨灭”,此处省略号错用。“可一个国家,容得下那么多‘名流’吗?”观点错误。不是国家容不下这么多名流,而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名流。并且偷换了论题。
第5段:对于那些不惜付出沉痛代价,甚至铛锒入狱者,没有遗臭万年便已算得上大幸了。
分析:此句转换话题,与前句论述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名流的无关,而是论述为想成为名流付出代价、投机取巧者的下场。
本文段题目商榷之处
第16题:综观全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人生需要切合实际的理想和目标。(意思对即可。答文中“生命需要月台,理想要切合实际,目标不要过高过远”亦可)
分析:“人生需要切合实际的理想和目标”与文章论述观点不相符合,文章论述的是“人生的理想和目标要切合实际”,而不是人生需不需要切合实际的理想和目标。所以答案应该为“人生的目标和理想要切合实际”。
第19题:请举出一个能证明第(2)段中“合理的目标,能促进成功”的事例,并对所举事例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举出事例(2分),分析(1分)。
分析:答案没有任何的可操作的要求和示例,给评卷老师造成很大的困难。学生答卷所举例子如毛泽东、周恩来、牛顿、爱迪生这些名人的例子,很难证明他的理想与目标就是合理,但是他们都成功了,这给评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误差。同时从阅读的功能来说,写论据与分析不属于阅读的考察范围,它应该属于写作的范畴。
科普说明文
计算机模拟表明很多疾病会随着地球大气温度的升高生。人类预测的麻烦已经初露端倪。
现在几乎没有科学家怀疑大气变暖这一事实了。并且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变暖的速度正在加快,大气变化的结果具有日益加剧的破坏性。甚至中学生都会对可能产生的结果列举一二:海洋将会变暖;冰川将会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将会淹没许多地势较低一带海岸附近的民居。同时适合耕种的区域也会变化。气候形势会变得更加反复无常,暴风雨也会更加猛烈。然而一些不为人所熟悉的结果也可能同样具有危害性。计算机模拟预测出全球变暖和由此引起的其它气候变化会使许多严重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和分布扩大。令人不安的是,这些预测正在逐渐变成事实。
大气升温能通过好几种渠道影响健康。最直接的是,它能造成更多、更强烈、更炎热的热浪。如果夜晚也不能凉风送爽的话,这就会变得特别危险。不幸的是,夜间也不凉爽似乎已是注定的事实;大气升温是不均衡的,夜间、冬天以及纬度高于50度的地区气温上升得最高。在有些地区,由热浪袭击造成的死亡人数到2020年预计会翻一番。持续的高温也提高了烟雾的产量和过敏源的散步。这两个结果可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全球变暖还会通过以下方式间接地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幸福:不断地加速水灾和旱灾的发生频率;通过引起水灾和旱灾的剧烈变动以及天气的变化来改变天气形势。因为大气在上个世纪已经变暖,所以干旱地区的旱灾也持续得更长久,集中的降雨量也更加常见。除了淹溺和饥饿造成的死亡之外,以上这些灾难通过各种方式刺激了传染病的发生、再生和传播。
这种前景非常不妙,因为传染病就像神话故事中召来的妖魔一样很难再收回到瓶子里去。传染病一次性猛烈的爆发造成的死亡也许没有一次狂怒的洪水或者一次长期的旱灾吞噬的人多,但是它一旦在一个地区生了根,就难以根除并会蔓延到其他地区。
由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水灾和旱灾也可能以其它形式破坏人体健康。它们会损害庄稼,使庄稼易受虫害和杂草的影响和侵袭,因此引起食物供应不足和潜在的营养不良。
文段语句商榷之处:
第1段:计算机模拟表明很多疾病会随着地球大气温度的升高生。人类预测的麻烦已经初露端倪。
分析:“人类预测的麻烦已经初露端倪。”“预测”后应加上宾语“疾病”。“麻烦”用词不当,应是“困难”。
第2段:大气变化的结果具有日益加剧的破坏性。
分析:表示坏的方面的最后的结果一般用“后果”。
第2段:然而一些不为人所熟悉的结果也可能同样具有危害性
分析:“然而”转折错误,文段并没有转折的意思,而是在举例说了三种大家熟悉的后果之后,再说明大家不熟悉的结果的可能同样具有危害性。所以“然而”应改为“另外”。
默写题目商榷之处:
第24题的第(5)题。答案只要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就可以了。因为从整个句子来说:“妈妈因此说小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果加上“在乎山水之间也”,就显得拗口,特别是语气词“也”,使整个句子语气混乱,语意不通。
⑷ 2010年聊城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0呼和浩特中考作文题目:从那天开始……
2010新疆乌鲁木齐中考作文题目:我和我的
2010湖南衡阳中考作文题目:爱,让生活更美好
2010辽宁丹东中考作文题目:不再等待vs我与_____
2010辽宁宽甸中考作文题目:不再等待vs我与_________
2010湖南株洲中考作文题目:我在______中成长
2010山东莱芜中考作文题目:成长,伴一路芬芳
2010吉林中考作文题目:端午的味道vs材料作文
2010黑龙江绥化中考作文题目:勇往直前vs话题作文
2010三明中考作文题目:最美好的时光vs第一次__
2010辽宁朝阳中考作文题目:我的快乐之旅
2010福建晋江中考作文题目:竭尽全力
2010陕西中考作文题目:在这里
2010广西桂林中考作文题目:误会
2010山东枣庄中考作文题目:发现诗意
2010南宁中考作文题目:拾起心中的珍珠vs话题作文
2010常德中考作文题目:不能没有你vs话题作文
2010江门中考作文题目: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
2010广东深圳中考作文题目:奖品
2010岳阳中考作文题目: 我们vs感谢你教会了我____
2010江西南昌中考作文题目:我读________
2010福建莆田中考作文题目:走过风雨
2010汕头中考作文题目:那天,我捡到快乐的钥匙
2010湖南株洲中考作文题目:我在_____中成长
2010湖北武汉中考作文题目:材料作文
2010徐州中考作文题目:因你而快乐vs因你而担忧
2010江苏宿迁中考作文题目:那一问
2010江苏淮安中考作文题目:善待________
2010镇江中考作文题目:叫我如何不想她(他、它)
2010广东梅州中考作文题目:以“渴望”为话题
2010山东德州中考作文题目:以“偶像”为话题
2010山东威海中考作文题目:美在路上
2010山东淄博中考作文题目:生日快乐
2010浙江丽水中考作文题目:少年不识愁滋味
2010湖南邵阳中考作文题目:有你真好vs心中的 __
2010辽宁沈阳中考作文题目:用_丈量_vs自命题作文
2010黑龙江哈尔滨中考作文题目:偶尔停下来,真好
2010年海南中考作文题目:我心中的_vs开端
2010甘肃兰州中考作文题目:_______让我陶醉
2010年北京中考作文题目:凝聚
2010年贵州贵阳中考作文题目:成长也需要……
2010铜仁中考作文题目: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
2010年上海中考作文题目:黑板上的记忆
2010年贵州遵义中考作文题目:留住_____
2010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目:________来了
2010年湖北随州中考作文题:快乐
2010年湖北宜昌神农架中考作文题
2010年湖北十堰中考作文题:这也是一种爱
2010年湖北孝感中考作文题:比金子还珍贵的__
2010年湖北咸宁中考作文题:亮出自己
2010年湖北恩施中考作文题:细微处见真情
2010年湖北荆州中考作文题:曾经错过的___
2010年湖北襄樊中考作文题:让我____
2010年湖北黄石中考作文题:那一缕春风
2010荆门中考作文题目:那一次,我真的被感动了
2010龙岩中考作文:我想对你说vs人生需要磨练
2010年福建泉州中考作文题目:竭尽全力
2010年湖南娄底中考作文题目:回报
2010常州中考作文题目:班级的个性vs家乡的个性
2010年江苏南京中考作文题目:我作主
2010年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目:书香作伴
2010年江苏连云港中考作文题目:留住那份纯真
2010年浙江衢州中考作文题目:_______的背后
2010东阳中考作文题目:一件_的事vs那一天我笑了
2010四川资阳中考作文题目:眼界
2010年宜宾中考作文题:流淌在逝去岁月里的温馨
2010年云南楚雄中考作文题目:以“感激”为话题
2010年山东日照中考作文题:______的滋味
2010山东泰安中考作文题目:想起了___
2010年广东茂名中考作文题目:我的(我们的)智慧
2010年广东东莞中考作文题目: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
2010年安徽中考作文范文:不会变的是向往天空
2010年江西九江中考作文题目:我读________
2010年福建厦门中考作文题目:打开一扇窗
2010年福建福州中考作文题目:在尝试中成长
2010年湖南怀化中考作文题目:那曾感动我的_____
2010年湖南长沙中考作文题目:送他人一朵花
2010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目:不会变的是____
2010安徽芜湖中考作文题目:心中有话对你说
2010江苏无锡中考作文题目:难忘的决定
2010江苏苏州中考作文题目:总有属于我的季节
2010年江苏扬州中考作文题目:“在乎”
2010年江苏泰州中考作文题目:他(她,它)也很重要
2010年江苏南通中考作文题目:让我悄悄地告诉你
2010年浙江义乌中考作文题目:我不只是一个角色
2010年浙江绍兴中考作文题目:越长大,越__________
2010年浙江嘉兴中考作文题目:写给_______
2010年浙江台州中考作文题目:把________甩在身后
2010浙江杭州中考作文题目:成长路上无捷径
2010浙江湖州中考作文题目:多想告诉你
2010浙江舟山中考作文题目:少年不识愁滋味
2010年宁波中考作文:一个______的微笑
2010年金华中考作文:那天,我______了
2010年温州中考作文:做一个行者
2010年四川乐山中考作文题目
2010成都中考作文题目:田守望者vs听听×的声音
2010年四川巴中中考作文题目:以“愿望”为话题
2010年内江中考作文:远方
2010年泸州中考作文:呼唤________
2010年南充中考作文:以成长或等待为话题
2010年广安中考作文:学会了________
2010年重庆中考作文:爱是—vs因为有了期盼
2010年重庆綦县中考作文题目:因为有了期盼
2010年云南昆明中考作文题目:属于自己的天空
2010山东烟台中考作文题目:总想对你唱支歌
2010年山东聊城中考作文题目:自视
2010年济南中考作文:几点___在心头
2010年东营中考作文:____给了我____
2010年潍坊中考作文题目:共享……
2010年济宁中考作文:我的初中生活
2010年临沂中考作文:我失去了______
2010年滨州中考作文题目:那一次,我真的很棒
2010年青岛中考作文题目:……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2010年广州中考作文题:奖励自己
2010年广东东莞中考作文题目: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
2010年广东佛山中考作文题目:智慧伴我成长
⑸ 谁有09年中考佛山语文试卷,急求~~~
础。
B.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C.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使我市外向型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D.预防甲型H1N1流感,应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少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
5、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③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④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至10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汝心之固 固:顽固
B.惧其不已也 已:已经
C.寒暑易节 易:交换
D.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7、选出下列句中的“于”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皆以美于徐公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惩山北之塞(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
B.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运到哪里去呢)
C.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D.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曾经不知寡妇孤儿)
9、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是古代语言,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C.愚公是有远大的抱负,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古代劳动人民形象。
D.“杂然相许”,表明移山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10、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愚公”和“智叟”的命名,突出了愚公的大智若愚,讽刺了智叟了鼠目寸光。
B.本文采用神话结尾,主要是宣传轮回报应的迷信思想。
C.写智叟的“笑”,写除了智叟自作聪明的神态;而写愚公“长息“,则写出了愚公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
D本文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目的是突出智叟的愚蠢和京城氏之子的幼稚。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三、积累与综合性学习(共15分)
11、默写或按要求填空(每小题2分,共10分)
⑴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⑵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⑶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⑷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⑸《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追述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12、综合性学习(5分)
现在有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连节假日都不放过。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准备开展一场辩论会,辩题为“这种做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方陈述:“我方认为,这种做法利大于弊。首先有利于增长见识,培养兴趣特长;其次能提高综合素质,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请你从反方的角度,写一段辩论词,阐述两条理由。
四、现代文及名著阅读(共35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3至23题。
(一)
依我看,我们积攒的,主要是一些目光。
为什么我们记起某些往事时,心上和身上会有温暖或滚烫的感觉?那肯定是我们的体内,存放着温暖或滚烫的目光。
为什么我们记起某些场景时,心上和身上会有被碎玻璃扎伤的感觉,甚至会有锥心刺骨的感觉?你锁定这些场景,在深处找寻,一定能找到几束凶狠、敌意的目光,或者找到几缕失望、忧伤、悲凉的目光。从这些目光里,你会想起谁让你受到伤害,你又让谁受到伤害。
那些好的目光,如宝石珍珠,存放在内心最重要的房间,我们经常于静夜抚摸它们,回味它们,被它们再次照拂,同时又为无法再次回到那些眼睛面前,表达谢意和敬意,而感到遗憾和痛心;而那些不友好的目光,恶意的、冷漠的,虽说时间已稀释了它们的份量,然而记忆还是时常被它们袭击,就如同跋涉过水深火热,双腿乃至浑身的骨头,难免被风湿性疼痛折磨。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比我们的理性要精确得多,理性接纳了的,被理性过滤掉的,身体和心灵都悉数收藏,而且原汁原味原质。假如你能勘探你身体内部的江河湖海和崇山峻岭,你将惊异它浩瀚的沉积和收藏,而藏得最深,保鲜保真最好的,正是那一脉脉、一束束、一道道目光。
我们的体重之外,更多的,也更重的,是身体内部储藏的目光的重量。
人生的质量,除了身体的质量,更重要的的,是身体内部储存的目光的质量。
圣人体内,一定存放着高质量的目光。这样的目光,A如水,如雪,如虹。如星、如月、如雨、如纯棉,如黑夜的灯,如冬日的炉火,如妩媚的青山,如雨后的草叶如月光里展开的大海那深邃的沉思和悲悯,B如闪电穿透长夜又谦卑地消融于长夜……我读《论语.》,读《庄子.》,读佛经,读列夫.托尔斯泰,都读到了一束束目光,他们眼睛里的目光,以及他们内心里储存的目光。圣人从目光的丛林中走过,从生灵的泪雨血河里趟过,他们的眼睛望见了苦海的深处,望见了生存莽原上伤痛的背影。同时,他们的眼睛又与长夜远处、星空高处
某个神圣的目光对接,于是,一种深达海底又接星辰的伟大心胸展开于他们体内,发自于人的内心却蕴藏了宇宙般深广思想和爱意的目光,终于降临世间。
于是,我经常问自己:
你的体内该存放怎样的目光?你渴望收藏的那些好的目光是在陆续凋零,还是在陆续生长?你如何在紫外线等有害射线频频伤害的大地上,捕捉并珍藏那些美好的光线?穿过日渐破败的森林,你怎样寻找种子那暗淡的目光,在长久地与它对视之后,你是否播种它,并祈祷在雨过天晴的早晨,看见一株嫩芽,噙着泪珠,表达着胆怯的希望?
我又该向生活,向历史,向覆盖着坟墓、陨石和青草的土地,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瘦瘦的溪流、细细的泉眼投去怎样的目光?你看,那朵小小的芨芨草花就要开了。仿佛一点粗暴的声音都会让它熄灭,我该怎样以温柔的目光注视它仅有的几分钟的童年?无家可归的燕子,怯怯的降落在我的阳台,怯怯的,以公元前的方言,试探我的心思,试探我对春天的态度,我该用怎样的目光问候它或者冷落它?欢迎它或者拒绝它?我该向那山路上跋涉的身影,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雨夜里的灯火,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一直在黑夜里最高处凝视我的那些神圣的星星,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一天一次大出血。每一天都怀抱爱的火焰而死去的壮美的夕阳,投去怎样的目光?我看见我的不远处安静的站立着的那棵柳树,它的每一根手指都在传递一种古老而单纯的情思,它嫩绿的眼神,那点化过得《诗经》、照拂过唐诗、抚慰过宋词的眼神,又投递到着僵硬的水泥地板上,投递到被电线缠绕被塑料包装了的生活身上,投递到被商业操纵被数字组装被技术复制的文化身上,投递到落满高分贝尖叫声的我的小小的身体上和心上,那么,我该向它投去怎样感恩的目光?
是的,我收藏着来自历史、来自自然、来自生活、来自人群的各种各样的目光。
同时,我投去的目光,也将被收藏,被某棵树收藏,被某朵花收藏,被某条河流收藏,被某盏灯收藏,被夜半的某颗星收藏,被近处或远处的某个心灵收藏。
就这样,我们的目光,改变着白昼的光线,也改变着夜晚的品质,甚至,或多或少地,改变着宇宙的质量……
(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版《散文2008精选集》,有删节)
13、第3段中加点的“这些目光”指的是什么?(2分)
14、本文运用了许多精彩的比喻,请从第6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说说你对这些比喻的含义的理解。(3分)
15、第7段在文章的结构中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3分)
16、第9段中说“我该向一直在黑夜的最高处凝视我的那些神圣的星星们,投去怎样的目光?”请代作者写出一个合适的回答,并说出理由。(4分)
17、“我们的目光,改变着白昼的光线,也改变着夜晚的品质,甚至,或多或少地,改变着宇宙的质量”,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二)天之华盖(选文暂略,有空再补)
18、根据文章内容,给“月华”下一个定义。(4分)
19、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文章4、5段的主要内容。(3分)
20、本文多处引用诗句,你认为是否影响了这篇说明文的科学性?试举一例。(3分)
(三)
名著阅读
A
坐了很久,他心中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彷佛成心跟他过不去。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的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然出了不少,心裏还是不舒畅。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 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一出来,才晓得自己错了。天上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甚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那裏,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裏透 点红,由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裏,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合 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彷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祥子不知怎麼是好了,低 头,拉 车,慢腾腾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沈沈的,身上挂 一层粘汗,发 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 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得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地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地打嗝,水要往上漾。
B
到四点多钟,黑云开始显出疲乏来,绵软无力的打着不甚红的闪。一会
儿,西边的云裂开,黑的云峰镶上金黄的边,一些白气在云下奔走;闪都到南边去,曳着几声不甚响亮的雷。又待了一会儿,西边的云缝露出来阳光,把带着雨水的树叶照成一片金绿。东边天上挂着一双七色的虹,两头插在黑云里,桥背顶着一块青天。虹不久消散了,天上已没有一块黑云,洗过了的蓝空与洗过了的一切,象由黑暗里刚生出一个新的,清凉的,美丽的世界。连大杂院里的水坑上也来了几个各色的蜻蜒。
可是,除了孩子们赤着脚追逐那些蜻蜒,杂院里的人们并顾不得欣赏这
雨后的晴天。小福子屋的后檐墙塌了一块,姐儿三个忙着把炕席揭起来,堵住窟窿,院墙塌了好几处,大家没工夫去管,只顾了收拾自己的屋里:有的台阶太矮,水已灌到屋中,大家七手八脚的拿着簸箕破碗往外淘水。有的倒了山墙,设法去填堵。有的屋顶漏得象个喷壶,把东西全淋湿,忙着往出搬运,放在炉旁去烤,或搁在窗台上去晒。在正下雨的时候,大家躲在那随时可以塌倒而把他们活埋了的屋中,把命交给了老天;雨后,他们算计着,收拾着,那些损失;虽然大雨过去,一斤粮食也许落一半个铜子,可是他们的损失不是这个所能偿补的。
21、《骆驼祥子》是谁的作品?请介绍祥子“骆驼”这一外号的由来极其深层次含义。(4分)
22、结合A段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灌”可否换为“喝”?为什么?(3分)
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
23、选文B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写雨后的景色?(3分)
五、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学习、生活条件是前人无法比拟的。不过,你是否曾静下心来,细细思索:我还缺少什么?在思索中,也许你会对生活有更多的领悟。
请以“我还缺少什么”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③不少于5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④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否则扣分。
附加题
(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雀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憨而有危亡之败也。”
(选自《孔子家语》)
1、按要求完成下面三个小题。(7分)
⑴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①黄口从大雀( )
②孔子顾谓弟子曰( )
③全身之阶( )
⑵下列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憨而有危亡之败也
⑶翻译下列句子。(2分)
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
2、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
只找到了份不完整的
⑹ 2005年至2010年佛山中考的语文的试题,邮箱:[email protected].谢啦
赏析:佛山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佛山市顺德区教研室 詹火滥
佛山市2005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是2002年新课改实验后第一次的招生考试,也是佛山市全市主要高中实行统招的第一次考试。它担负着科学测评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科素养,区分学生的能力层级,为学校的招生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它还担负着为课改保驾护航,引导课改向良好方向发展。
从试题的结构和考查要点看,2005年佛山市中考语文试卷与2004年中考语文试卷基本保持稳定,没有本质的变化与创新。试卷的立意较多的从知识与能力单一目标设置,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乎没有体现。对学生的读书广度的考查几乎没有。选文和题目设置较为粗糙。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第9题:作者在第5段写到“古仁人”,选出其真正用意的一项。
A、让“迁客骚人”向“古仁人”学习。
B、借“求古仁人之心”,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C、歌颂“古仁人”的高尚情操。
D、教育我们年轻一代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忧国忧民,具有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分析:答案为B:题干的“古仁人”与选项的“求古仁人之心”,概念不一致,偷换了概念。同时“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表述不准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在抒发自己追求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不是说自己已经具有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第10题: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岳阳楼记》叙事简明,描写生动,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融记事、描写、抒情和理论于一体。
B、第5段中的议论是全文的重心,前面记事、写景和抒情都是为它做铺垫。
C、第3段与地4段进行对比,写出了迁客骚人和滕紫荆面对一阴一晴两种不同景象,都产生了或悲或喜两种感情。
D、文章运用了两种修辞方法,将洞庭湖的景物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答案为C。
C项的表述有商榷之处,第5段全部是议论,所以“第5段中的议论”表述不确切,应省去“中的议论”。“重心”应为“中心”,同时“前面记事、写景和抒情都,是为它做铺垫”“铺垫”之后应加“的”字。
《阳光的伤疤》
(1)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阳光。这阳光是那么真切,离开乡村多年,只要一想起,背上仍残留着一种阳光暴晒留下的辣痛。
(2)夏历六七月间是收割稻子的时候,天气特别炎热。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不到上午九点钟,树叶就耷拉下来,叶子皱巴巴的,像被什么揉皱了,如果树会出声,大概会毫不顾忌地喊出痛来。土埕上的石凳已经被太阳焐得发热,树荫下狗伸出舌头淌汗,湿湿的,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
(3)从五点多起床干到这时,我早就腰酸腿软,晒了几个钟头的太阳,我的背部仿佛被什么动物的利爪子挠过一般,热辣辣地疼。回家吃早饭,我扒拉几口就再也吃不下,只一杯接一杯地灌冷开水,直到肚子发胀,还觉得口干舌燥。我想对父亲讲让自己歇一会儿,但看着他黧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我把冒出来的话连同唾沫都咽进肚里,提着镰刀跟在父亲的背后又上田去了。
(4)九点的阳光将父亲的身影拉得很长,我与父亲的距离只有两三步路,有好几次,我的影子与父亲并肩而行了。但当我回头,发现父亲的身影黑黝黝的,仿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井,有好几次我的步伐动摇了,我想:也许我再向前几步,我就会重复父亲的命运。踩在父亲的影子上,说实在的,我当时感到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
(5)父亲没有回头,也许他的眼中只有那波浪起伏的谷子。
(6)他背上的汗水和那个少年的我的脸上的汗水淋漓地流在我多年之后的记忆中。
(7)刚才还是明晃晃的太阳,此时变成一个大得可怕的白炽灯,我再也不敢抬头与之对视。走进稻田,刚弯腰,炎热的阳光早巳透过粘在背上的衣服扎进肌肤。“起初尖细如麦芒,后来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给太阳的肌肤。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汗水淋漓地流出来,后来就没有了,被太阳“蒸”干了,抬头看父亲的背影,背上的衣服泛出一层盐渍。多年以后,远离乡村阳光的我很煽情地把自己弯腰俯向庄稼的身影比做一柄“新镰”,把炎热的阳光比做铸炼钢铁的熔炉,把汗水比做淬火的水。其实自从我开始写矫情的诗歌始,乡土和阳光早已变成我手上的一捧展览品。远离乡村的我。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就炫耀自己经历过的痛苦!
(8)我们的乡村当时长得最多的是苦楝树,诗歌在庄稼中是完全没有生长的空间的。
(9)土生土长的农人。土生土长的庄稼。但没有土生土长的诗歌。
(10)我的腰弯得更低了,这样做的目的,只为减少太阳照射身上的面积,至于这样做会更累的感觉早已麻木了。酸软的手臂和腰肢变得僵硬,特别是臂部的肌肉有点肿胀起来的感觉。但我不敢停下来,怕一停下动作,自己就会被炎热的太阳“压倒”。热原来也有“重量”,久处炎热阳光下的人才会真切体会到。
(11)嘴里已经没有一点唾沫,舌头像板硬的石板,我无力将它推动。
(12)水分被蒸发干了,只剩下干涸的眼神,望向远处密密麻麻的庄稼。
(13)没有一丝风,听得到空气在谷穗上热烘烘地作响……
(14)多年以后,我重读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总有异样的体会。农人爱惜米粒,那是爱惜自己的生命。
(15)那一天夜里,我从噩梦中惊醒,背部仿佛失火一般,又热又痛,只好趴在床上,任冷汗从额上、背上淋漓流出。也许是我睡梦中的呻吟声吵醒了母亲,她来到我房间,看情形一下子明白了,去厨房拿回一点花生油,用手细细地抹在我通红的背上。
(16)几天后,背部结出一大块黑色的疤痕。我看着父亲黝黑如铁的肤色,觉得有些羞愧,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如父亲一样变成一块铁,再毒的阳光就不会再伤害我了。
文段语句商榷之处:
①“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不到上午九点钟,树叶就耷拉下来……”
分析:“喊起热来”后应为句号。前一句写的是天未亮的时候,后一句写的是上午九点钟树叶的情状,两个句子表达的是两种意思。
②“树荫下狗伸出舌头淌汗,湿湿的,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
分析:本句本是描写天气炎热,但表述不清,究竟是狗淌汗还是狗舌头淌汗呢?产生歧义。 “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拧出的那种是什么?形状如何?不得而知。由“拧出的那种”往前推,应该写的是狗的舌头,狗的舌头是红色的,但“苍苔”是“青苔”,是青色的。
③“看见他黧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
分析:“黧黑”后应加“的”作为定语修饰“脸”。
④“仿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井”
分析:“一个”应为“一口”。
⑤“起初尖细如麦芒,后来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给太阳的肌肤。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
分析:本句是要描写温度的逐渐升高对身体的感觉,但是由于比喻的不恰当,层次并不明显,“荆棘上的尖刺”和“细小的针尖”刺在身上,哪一种更痛苦,说不清。同时,由于有前面的三个不同的比喻,已在表达温度的逐渐升高,人感觉到非常的痛苦,所以“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就显得累赘。
本文段题目与答案商榷之处
第11题: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我”感受“阳光”后的三种不同态度。
答案:怕被阳光暴晒,想远离阳光;阳光成了我的写作素材,感谢(歌唱)阳光;意志得到锻炼,不怕阳光。
分析:从全文看,答案要点中的第一二点是从文章出发,答案的第三点游离了文章的内容。作者写毒辣的阳光,写不怕暴晒的父亲,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是在歌颂阳光的毒辣呢?还是在对农民的同情?
第13题:第(4)自然段“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的恐慌和悲哀”一句中,“我”感到“恐慌和悲哀”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怕被阳光暴晒;担心自己重走父亲的老路或重复父亲的命运;担心未能摆脱被阳光暴晒的困境。
分析:答案的设置扩大了对语句的理解,脱离了具体语句中的具体语义。“我”感到“恐慌和悲哀”是在看到父亲黑黝黝的身影,自己的身影快与父亲的身影重叠的一瞬间所产生的想法和感觉。并且这种想法一直深植于作者的心中,使作者充满了远离阳光,离开乡村的想法。所以从根本上说,答第二点就足够了,文章主要说的是怕重走父亲的老路。
第14题:联系文中画线的句子思考:“父亲”的形象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
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是典型的农民形象,困苦的,脸色黝黑,衣服布满盐渍,肤色如铁,这样的形象能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呢?如果硬是要“任何成果的获得都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辛活劳动的艰辛可以磨练人的意志”,那么“父亲”的成果是什么呢?“父亲”的成果就是不怕晒,不怕晒能给人这样伟大的启示。
第15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可删去。
《生命需要月台》
(1)《於陵子》中曾写过这样一只蜗牛:它想干一番事业,于是给自己定下“宏伟”的目标——先东上泰山,再南下江南。当它估计出这漫漫征程至少需要6000年时,与自己仅为一天的寿命一比,当下悲愤致死,“英年”早逝。这不仅仅是一个笑话,它留给人们更多的是思考:在短暂的生命中,怎样才能实现诸多的理想?
(2)其实,人的一生会有许多理想,能否实现,关键要看它是否合理,是否与自身情况相符,合理的目标,能促进成功,就像征程中的月台一样,给人以明确的指示,告诉人们曾经走过的路,更促进人们奋勇拼搏。有了月台,在生命的赛场中,就会让人拥有旺盛的斗志,不会因前途未卜而消极倦怠。它给人以希望,它给人以信心。
(3)真正的理想,就应像月台一样,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目的地,既不是唾手可得,又不是遥不可及,而是需要付出艰辛,挥洒汗水才能到达的。
(4)然而,人们往往会给自己定下过于庞大的目标,认为只要目标高,就有了可贵的志向,那么必然干劲十足。孰不知,当自己经过努力,经过拼搏后,如果总是发觉目标高高在上,给人一种鞭长莫及的感觉时,不仅不会实现理想,可能还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更有甚者,其生命也成了牺牲品。故事中的那只可怜的蜗牛,不就因此而“夭折”了吗?它一心想闯天下,其登泰山、下江南的志向固然可贵,但实际情况呢?自身条件呢?这些它在订计划前并没有考虑过,当它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便为时已晚。远大的目标已成了它心中不可动摇的丰碑,潜在地走有它。于是乎,仅为一天的生命也因此留不下半点痕迹,甚至为此而缩短。
(5)难道这仅是蜗牛的悲剧吗?现实生活中,无数人想“流芳百世”,于是一个个当大官、当明星、当大款……的想法不可磨灭,可一个国家,容得下那么多“名流”吗?到头来,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对于那些不惜付出沉痛代价,甚至铛锒入狱者,没有遗臭万年便已算得上大幸了。
诸多的事事都在告诫人们:生命需要月台,理想要切合实际,目标不要过高过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短暂”的行程中写下光辉的篇章,留下深深的足迹。
文段语句商榷之处:
原文发表于1998年第11期的《中学生作文指导》,作者是陕西西安89中学生刘阳。上海建平中学特级教师程红兵将之收进他的著作《创新思维与作文》一书中,作为第七章《训练提示或范文》中的参考范文。原文的(2)(3)段合为一段。
作为学生作文,从学生的程度考虑,此文有可取之处,理论切合实际,有针对性。但作为考试卷来命题,特别是作为选拔性考试的试卷来命,则显得太稚嫩,不规范。此文语言不精炼,语病甚多,论证不严谨,结论仓促。
第一段:“当它估计这漫漫征程至少需要6000年时,与自己仅为一天的寿命一比,当下悲愤致死,‘英年’早逝。”
分析:本句首先是无主句,“当它估计这漫漫征程至少需要6000年时”是状语,再次“当下悲愤致死”的“当下”与“一比”重复。其次“悲愤致死”不当,应为“悲愤而死”或者“因悲愤致死”。最后,蜗牛的寿命不是一天,这是知识性错误。
第二段:“合理的目标,能促进成功,就像征程中的月台一样,给人以明确的指示,告诉人们曾经走过的路。”
分析:把月台比喻为合理的目标,比喻不恰当。文中的“月台”应该是站台,是火车出发或到达的站台,站台怎么能给人以明确的指示,告诉人们曾经走过的路。
第三段:“真正的理想,就应像月台一样,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目的地,既不是唾手可得,又不是遥不可及,而是需要付出艰辛,挥洒汗水才能到达的。”
分析:本句的“月台”与上一段的“月台”的比喻意不同,上一段的“月台”是指能给人明确指示,本段的“月台”是指“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目的地”。
第四段:“然而,人们往往会给自己定下过于庞大的目标,认为只要目标高,就有了可贵的志向,那么必然干劲十足。孰不知,当自己经过努力,经过拼搏后,如果总是发觉目标高高在上,给人一种鞭长莫及的感觉时,不仅不会实现理想,可能还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更有甚者,其生命也成了牺牲品。”
分析:“庞大”修饰目标不当,“庞大”修饰的应该是形体、组织、数量,与句后的“目标高”不一致。“只要……就……那么”这是复杂的条件关系复句,“只要……就”第一个条件复句,“只要……就……那么”第二个条件复句。但是二个条件不是产生结果的必然条件,所以“那么”不当。
“孰不知”应为“殊不知”表示竟然不知的意思,起转折作用。
“当自己经过努力,经过拼搏后,如果总是发觉目标高高在上,给人一种鞭长莫及的感觉时,不仅不会实现理想,可能还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更有甚者,其生命也成了牺牲品。”“当自己经过努力,经过拼搏后”语言罗索。
“自己”与“人”对象不一致。
“如果……不仅……”关联词语不对应。
第四段:“它一心想闯天下,其登泰山、下江南的志向固然可贵,但实际情况呢?自身条件呢?这些它在订计划前并没有考虑过,当它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便为时已晚。”
分析:“其”多余,可删去。“可贵”后应为句号。“但实际情况呢?自身条件呢?这些它在订计划前并没有考虑过。”表述罗索,语法有错。“实际情况”包含了“自身条件”。此句可改为“但它在订计划前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才能与“这一点”对应。
第5段:“现实生活中,无数人想‘流芳百世’,于是一个个当大官、当明星、当大款……的想法不可磨灭,可一个国家,容得下那么多‘名流’吗?到头来,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分析:“不可磨灭”本指功业、事迹或道理永远不会消失,用在此处,不当。“于是一个个当大官、当明星、当大款……的想法不可磨灭”,此处省略号错用。“可一个国家,容得下那么多‘名流’吗?”观点错误。不是国家容不下这么多名流,而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名流。并且偷换了论题。
第5段:对于那些不惜付出沉痛代价,甚至铛锒入狱者,没有遗臭万年便已算得上大幸了。
分析:此句转换话题,与前句论述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名流的无关,而是论述为想成为名流付出代价、投机取巧者的下场。
本文段题目商榷之处
第16题:综观全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人生需要切合实际的理想和目标。(意思对即可。答文中“生命需要月台,理想要切合实际,目标不要过高过远”亦可)
分析:“人生需要切合实际的理想和目标”与文章论述观点不相符合,文章论述的是“人生的理想和目标要切合实际”,而不是人生需不需要切合实际的理想和目标。所以答案应该为“人生的目标和理想要切合实际”。
第19题:请举出一个能证明第(2)段中“合理的目标,能促进成功”的事例,并对所举事例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举出事例(2分),分析(1分)。
分析:答案没有任何的可操作的要求和示例,给评卷老师造成很大的困难。学生答卷所举例子如毛泽东、周恩来、牛顿、爱迪生这些名人的例子,很难证明他的理想与目标就是合理,但是他们都成功了,这给评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误差。同时从阅读的功能来说,写论据与分析不属于阅读的考察范围,它应该属于写作的范畴。
科普说明文
计算机模拟表明很多疾病会随着地球大气温度的升高生。人类预测的麻烦已经初露端倪。
现在几乎没有科学家怀疑大气变暖这一事实了。并且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变暖的速度正在加快,大气变化的结果具有日益加剧的破坏性。甚至中学生都会对可能产生的结果列举一二:海洋将会变暖;冰川将会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将会淹没许多地势较低一带海岸附近的民居。同时适合耕种的区域也会变化。气候形势会变得更加反复无常,暴风雨也会更加猛烈。然而一些不为人所熟悉的结果也可能同样具有危害性。计算机模拟预测出全球变暖和由此引起的其它气候变化会使许多严重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和分布扩大。令人不安的是,这些预测正在逐渐变成事实。
大气升温能通过好几种渠道影响健康。最直接的是,它能造成更多、更强烈、更炎热的热浪。如果夜晚也不能凉风送爽的话,这就会变得特别危险。不幸的是,夜间也不凉爽似乎已是注定的事实;大气升温是不均衡的,夜间、冬天以及纬度高于50度的地区气温上升得最高。在有些地区,由热浪袭击造成的死亡人数到2020年预计会翻一番。持续的高温也提高了烟雾的产量和过敏源的散步。这两个结果可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全球变暖还会通过以下方式间接地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幸福:不断地加速水灾和旱灾的发生频率;通过引起水灾和旱灾的剧烈变动以及天气的变化来改变天气形势。因为大气在上个世纪已经变暖,所以干旱地区的旱灾也持续得更长久,集中的降雨量也更加常见。除了淹溺和饥饿造成的死亡之外,以上这些灾难通过各种方式刺激了传染病的发生、再生和传播。
这种前景非常不妙,因为传染病就像神话故事中召来的妖魔一样很难再收回到瓶子里去。传染病一次性猛烈的爆发造成的死亡也许没有一次狂怒的洪水或者一次长期的旱灾吞噬的人多,但是它一旦在一个地区生了根,就难以根除并会蔓延到其他地区。
由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水灾和旱灾也可能以其它形式破坏人体健康。它们会损害庄稼,使庄稼易受虫害和杂草的影响和侵袭,因此引起食物供应不足和潜在的营养不良。
文段语句商榷之处:
第1段:计算机模拟表明很多疾病会随着地球大气温度的升高生。人类预测的麻烦已经初露端倪。
分析:“人类预测的麻烦已经初露端倪。”“预测”后应加上宾语“疾病”。“麻烦”用词不当,应是“困难”。
第2段:大气变化的结果具有日益加剧的破坏性。
分析:表示坏的方面的最后的结果一般用“后果”。
第2段:然而一些不为人所熟悉的结果也可能同样具有危害性
分析:“然而”转折错误,文段并没有转折的意思,而是在举例说了三种大家熟悉的后果之后,再说明大家不熟悉的结果的可能同样具有危害性。所以“然而”应改为“另外”。
默写题目商榷之处:
第24题的第(5)题。答案只要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就可以了。因为从整个句子来说:“妈妈因此说小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果加上“在乎山水之间也”,就显得拗口,特别是语气词“也”,使整个句子语气混乱,语意不通。
⑺ 2010年全国各地语文中考试题120套word版打包下载
http://gaokao.zxxk.com/Soft/1007/1242697.shtml
201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 文 试 题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共6页。全卷满分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洗炼的文字,为我们描摹了“□□□□□,□□□□□”这样一幅苍茫雄浑、壮阔瑰丽的大漠风光图。 6.《春望》中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再现了国都沦陷、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荒凉景象的句子是:□□□□□,□□□□□。 7.爱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真挚隽永的诗句,吟咏了他们心中的爱。李商隐在《无题》中,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表达出刻骨铭心、至死不渝情感的诗句是:□□□□□□□,□□□□□□□。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超越个人忧乐、心怀天下是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范仲淹在被贬之时,就借助《岳阳楼记》一文表达了“□□□□□□□,□□□□□□□”的远大政治抱负。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本文的作者是 (人名), (朝代)诗人。(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桑竹之属( ) ②阡陌交通( ) ③便要还家( ) ④怡然自乐( ) 11.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2分) 12.渔人穿国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2分) 13.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鲁人刘仁嗜弈①,然不精。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②焉。竟③局,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胜者熟视之,曰:“善”。甫④下子,刘占势,诩诩然⑤以为必胜。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曰:“汝不闻,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观者哂⑥之。【注释】①弈:下棋。 ②滞:停留。 ③竟:结束。 ④甫:刚刚。 ⑤诩诩(xǔ xǔ)然:夸耀的样子。 ⑥哂(shěn):讥笑。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鲁人刘仁嗜弈( ) ②刘愕然( ) 15.短文对鲁人刘仁棋艺的评价是“嗜弈,然不精”,你从哪里能够看出刘仁的“嗜弈”和“不精”?(2分) 16.棋品如人品。生活中我们常会通过下棋一类的小事,感知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在与“胜者”对弈的过程制造,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仁?(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外祖父的白胡须琦 君我没有看见过我家的财神爷①但是我总是把外祖父与财神爷联想在一起。因为外祖父有三绺雪白雪白的长胡须,连眉毛都是雪白的。手里老捏着旱烟筒,脚上无论夏天与冬天,总是拖一双草拖鞋,冬天多套一双白布袜。小帮工阿喜说财神爷就是这个样儿,他听一个小偷亲口讲给他听的。那个小偷有一夜来我家偷东西,在谷仓里挑了一担谷子,刚挑到后门口,却看见一个白胡子老公公站在门边,拿手一指,他那担谷子就重得再也挑不动了。他吓得把扁担丢下,拔腿想跑,老公公却开口了:“站住不要跑。告诉你,我是这家的财神爷,你想偷东西是偷不走的。你没有钱,我给你两块洋钱,你以后不要再做贼了。”他就摸出两块亮晃晃的银元给他,叫他快走,小偷从此不敢到我家偷东西了。所以地方上人人都知道我家的财神爷最灵、最管事。外祖父却摸着胡子笑眯眯地说:“哪一家都有个财神爷,就看这一家做事待人怎么样。” 外祖父是读书人,进过学,却什么都没考取过。后来就在祠堂里教私塾,在地方上给人义务治病。冬天,他最喜欢叫我端两张竹椅,并排儿坐在后门矮墙边晒太阳。夏天就坐在那儿乘凉,听他讲那讲不完的故事。妈妈怕他累,叫我换张靠背藤椅给他,他都不要。那时他七十多岁,腰杆挺得直直的,没有一点佝偻的老态。坐在后门口的一件有趣的工作,就是编小竹笼。外祖父用小刀把竹蔑削成细细的,教我编一个四四方方的小笼子。笼子里面放圆卵石,编好了扔着玩。有一次,我捉了一只金龟子塞在里面,外祖父一定要我把它放走,他说虫子也不可随便虐待的。他指着墙角边正在排着队伍搬运食物地蚂蚁说:“你看蚂蚁多好,一个家族同心协力的把食物运回洞里,藏起来冬天吃,从来没看见一只蚂蚁只顾自己在外吃饱了才回家的。”他常常故意丢一点糕饼在墙角,坐在那守着蚂蚁搬运,嘴角一直挂着微笑。妈妈说外祖父会长寿,就是因为他看世上什么都是好玩儿的。要饭的看见他坐在后门口,就伸手向他讨钱。他就掏出枚铜钱给他。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他再掏一枚给他。一直到铜子掏完为止,摇摇手说:“今天没有了,明天我换了铜子你们再来。”妈妈说善门难开,叫他不要这么施舍,招来好多要饭的难对付。他像有点不高兴了,烟筒敲得咯咯地响,他说:“哪个愿意讨饭?总是没法子才走这条路。”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一个女乞丐向外祖父讨了一枚铜钱,不到两个钟头,她又背了个孩子再来讨。我告诉外祖父说:“她已经来过了。”他像听也没听见,又给她一枚。我问他:“您为什么不看看清楚,她明明是欺骗。”他说:“孩子,天底下的事就这样,他来骗你,你只要不被他骗就是了。一枚铜钱,在她眼里比斗笠还大,多给她一枚,她多高兴?这么多讨饭的,有的人确是好吃懒做,但有的真的是因为贫穷。我有多的,就给他们。也许有一天他们有好日子过了,也会想起自己从前的苦日子,受过人的接济,他就会好好帮助别人了,那么我今天这枚铜钱的功效就很大了。”他喷里口烟,问我:“你懂不懂?” “懂是懂,不过我不大赞成拿钱给骗子。”我说。 “骗人的人也可以感化的。我讲个故事给你听,我们的国父孙中山先生就是位最慷慨、最不计较金钱的人,他自己没钱的时候,人家借给他钱,他不买吃的、穿的,却统统买了书。他说钱一定要用在正正当当的地方。所以他宣传革命的时候,许多人向他借钱,他都给。那时他的朋友劝他说:许多人都是来骗你钱的,你不可太相信他们。他说没有关系,这么多人里面,总有几个是真诚的。后来那些向他拿过钱,原只是想骗骗他的人,都受了他的感动,纷纷起来响应他了。这一件事就可证明,人人都可做好人;而诚心诚意待人,一定可以感动对方的。”他讲起国父来就眉飞色舞,因为他最钦佩国父。他忽然轻声轻气的问我:“你知不知道那一次财神爷吓走了小偷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 “你别告诉别人,那个白胡子财神爷就是我呀!” “外公,您真好玩,那个小偷一定不知道。” “他知道,他不好意思说。故意那么告诉人的。我给他两块银元,劝说他一顿,他以后就去学做手艺,没有再做小偷了。” 这一段有趣的故事,使我一直不会忘记。“施比受更为有福”,这是中外古今不变的真理,外祖父就是一位专门赐予快乐给人们的仁慈老人。记得最后那年腊月二十八,乡下演庙戏,天下着大雪,冻得足手都僵硬了。外祖父点起灯笼,穿上钉鞋,对我和小帮工阿喜说:“走,我们看戏去。” “我不去,外公,太冷了。” “外公都不怕冷,你怕冷?走。” 他一手牵着我,一手提着灯笼,阿喜背着长板凳。外祖父的钉鞋踩在雪地里,发出沙沙的清脆声音。戏开锣了,正殿里冷冷清清不到三十个人。台上演的戏是我看厌了的“投军别窑”②,一男一女哑着嗓子不知在唱什么。武生旧兮兮的长靠③后背,旗子只剩下两根,没精打采地垂下来。可是唱完一出,外祖父就拼命拍手叫好,并给台上递去一块银元回家的路上我埋怨道:“什么破戏,看它干什么?” “你不懂,戏班子怪可怜的,台下没有人看,叫他们怎么演下去,所以我们得捧场。” “你还给他一块大洋呢。” “让他们打壶酒,买斤肉暖暖肠胃,天太冷了。” 红灯笼的光晕照在雪地上,好美的颜色。我再看外祖父雪白的长胡须,也被灯笼照得变成粉红色了。如今外祖父早已仙逝多年。每当我抬头望蔚蓝晴空,朵朵白云后面,仿佛出现了我那雪白长须的外祖父,他在对我微笑,也对这世界微笑。 (有删改) ①财神爷:迷信指可以给人带来财运的神。 ②投军别窑:指薛仁贵和王宝钏的故事。 ③靠:戏曲中穿着铠甲的武将背后插的三角形绣旗,通常有四面。简称“靠“。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私塾( ) ②竹签( ) ③斗笠( ) ④钦佩( ) 18.作者笔下长着雪白胡须的外祖父慈眉善目,这个形象深深地烙在她的心中,阅读第1自然段说说作者对她可爱的外祖父外貌进行了怎样的描写?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9.童心会让一个人永不老去。文章“妈妈说外祖父会长寿,就是因为他看见世界上什么都是好玩的“。结合第5自然段内容回答,外祖父的哪些举动表现了他的童趣?(4分) 20.作者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以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对她产生重要影响的外祖父的故事。本文除了写外祖父的童趣,还写了他乐善好施的一些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两件。(4分) 21.外祖父是个读书人,对人对事总有独到的见解,生活中处处流露出一种智慧。文中有多处充满哲理的语言,请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的理解。(4分) ①你看蚂蚁多好,一个家族同心协力的把食物运回洞里,藏起来冬天吃,从来没看见一只蚂蚁只顾自己在外吃饱了才回家的。 ②也许有一天他们有好日子过了,也会想起自己从前的苦日子,受过人的接济,他就会好好帮助别人了,那么我今天这枚铜钱的功效就很大了。 22.文章写到看戏回家途中“红灯笼的光晕照在雪地上,好美的颜色。我再看外祖父雪白的长胡须,也被灯笼照得变成粉红色了。”请你体会此处描写的好处是什么?(4分) 23.文章结尾处作者写到“每当我抬头望蔚蓝晴空,朵朵白云后面,仿佛出现了我那雪白长须的外祖父,他在对我微笑,也对这世界微笑。”请你说说这段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四)名著阅读(五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云长曰:“此皆吾兄之事,非某所宜与也。”肃曰:“某闻君侯与皇叔桃园结义,誓同生死。皇叔即君侯也,何得推托乎?”云长未及回答,周仓在阶下厉声言曰:“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云长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大刀,立于庭中,目视周仓而叱曰:“此国家之事,汝何敢多言!可速去!”仓会意,先到岸口,把红旗一招。关平船如箭发,奔过江东来。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醉,恐伤故旧之情。他日令人请公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 24.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人名)。(1分) 25.关羽独闯虎穴龙潭,其英雄气魄让人叹服。选文中有些地方借他人的“反应“,烘托了关羽的高大形象。请找出一处来。(2分) 26.关羽在剑拔弩张的外交会晤中,除了盖世之勇和义薄云天之外,还能体现出他怎样的特点?请结合选文中的一处内容加以简要说明。(2分)
二、综合实践与作文(60分)(一)综合实践(10分)
27.她叫牟雪华,在上海世界博览会做清洁工,独自承担中国馆前长50米、宽70米广场的环卫工作。每天数以万计的游客流连、经过,广场却总是一尘不染。无论刮风下雨她都从未休息过,在一个多月里,她瘦了10多斤;她的鞋每天都被汗水侵湿着,脚也磨出了一道道裂口。晚上游人渐渐散去,她拿出自己的手机将灯火璀璨的中国馆拍下来。她说她“做梦都想”像其他游人一样走进中国国家馆…… 2010年6月9日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中报道了她的事迹:在美轮美奂的世博会场馆前,在熙熙攘攘、比肩接踵的人流中,她周而复始地清扫着。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有无数个牟雪华这样的人为“更美好”尽职尽责地工作着! 请你写一段话,表达对这位“最美的清洁工”的赞美。(不少于100字)
(二)作文(50分) 28.以下文题,任选其一。文题(1)题目:未曾说出的感谢文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有一个年轻人到一家杂志社实习,拜一位方正、严格的资深编辑为师。 这位编辑经常说的一句是:“如果你对某一个词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并规定年轻人每天写一篇千字文章。若哪天没写,就敲着桌子催要说“文章呢?”在日复一日繁荣“就查字典”、“每日一文”中,年轻人在写作、编辑、治学方面脱颖而出。后来,他参与了在历史上影响至深的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已不再年轻的他,扔牢记着恩施“如果你对某一个词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的富有深意的教诲,他就是我们“认识”的富兰克林。作文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4)不得少于600字。
201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 阅读(一)1.江春入旧年 2.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3.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4.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5.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6.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7.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8.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文言文阅读(甲)9.陶渊明 东晋或“晋”或“晋代” 10. ○1类 ○2交错相通 ○3通“邀”,邀请 ○4愉快的样子 1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2. 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 13.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乙) 14. ① 十分爱好(喜爱,喜好,爱好,喜欢) ②惊讶的样子(惊讶)或“惊诧的样子”、“惊愕的样子”。 15.“嗜弈”:见有棋局就停下来观看;主动邀请胜者对局。“不精”:刚开局稍占优势即夸耀,在胜者连出高招后很快就无招架之力了。(意思对即可,用原文回答也可。) 16.没有自知之明;或“爱夸耀”;或“好吹嘘爱面子”;或“虚荣”;或“自以为是”。
(三)现代文阅读 17. shú qiān lì qīn 18. 外祖父有三绺雪白雪白的长胡须,连眉毛都是雪白的。手里老捏着旱烟筒,脚上无论夏天与冬天,总拖着一双草拖鞋,冬天多套一双白布袜。 19. 教我编小竹笼;让我把装在笼子里的金龟子放掉;看蚂蚁搬食物;给蚂蚁扔糕饼。(答出两点即可。) 20. 给小偷银元,劝他改过;给人义务看病;给要饭的铜钱;看戏,给戏班子捧场(送银元)。 21. 任选一句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22. 围绕“渲染出一种美好祥和的气氛”或“烘托出外祖父的美好形象”或“表达崇敬(热爱、赞美)之情”来谈即可。 23. 围绕“我对外祖父思念与爱,外祖父对我、对生活、对这个世界的爱,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文题”来回答即可。
(四)名著阅读 24.三国演义 罗贯中 25.示例: A.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 B.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鲁肃被伤,遂不敢动。 C.肃如痴如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 26.围绕“足智、随机应变、镇定从容”来回答即可。原文内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