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包括几部分
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分析 一一一一、、、、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的特点 1、、、、小学内容和中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小学内容和中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小学内容和中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小学内容和中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充分考虑了小学和中学的课程内容,出现在小学教材里的内容一般不会重复出现在中学教材里,中学教材的内容是小学内容的深化和扩展,甚至是小学完全没有涉及到的新内容。新教材在处理小学和中学的内容时采取了“螺旋上升”的方法。 2、、、、新教材知识面广新教材知识面广新教材知识面广新教材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内容丰富内容丰富内容丰富 教材涉及到计算机硬件及组成、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ppt、多媒体世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以前的信息技术教材相比,增加了很多内容:如Photoshop图象处理、Dreamweaver网叶制作、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从编写来看,新教材的起点要高得多。 4、、、、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注重学生能力培养。。。。①新教材在知识的学习中,非常注意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②根据老师的讲解,让学生自己总结。③课后练习一般都是综合性练习,通过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课后练习注意知识的灵活应用。④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改革中所强调的精神,新教材中有所体现。在很多探索活动中,一般都不设定统一的答案,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二二二、、、、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1、、、、新旧教材的衔接新旧教材的衔接新旧教材的衔接新旧教材的衔接 由于新教材是整体考虑了小学和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有些在小学已经讲过的内容在初中就不会再出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建议: (1)、与小学内容无关的知识按教材讲解(如Photoshop、 Flashxp2004、 Dreamweaver、Vb等)。 (2)小学已经讲解而中学教材里不再出现的内容可以不补充(如Power Point)。 还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的知识只注重操作,而且操作也很简单,对于在小学没有学习的内容在初中阶段很快就可以补上,所以在知识的衔接上不应该存在太大的问题。 2、、、、对教材中所安排的对教材中所安排的对教材中所安排的对教材中所安排的“活动活动活动活动”的处理的处理的处理的处理 在新教材的讲解中安排了一些活动,“活动”一般都是针对要讲解的内容而设计的,主要有下面的一些形式: 观察:通过观察引入知识。 实践操作:由学生完成操作或者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操作。 总结:总结老师的讲述或操作。 探索:根据以前的经验进行试探性操作。 3、、、、正文的讲解正文的讲解正文的讲解正文的讲解 正文讲解是每一课的主要内容,完成知识的讲授。教材注意了不把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讲解成学习操作手册,对于涉及到的操作尽量通过老师的操作或学生的观察得到正确的操作步骤。教材中有的地方通过填写表格完成操作步骤的总结,有的地方通过连线得到操作步骤,或者通过探索性操作进行总结。 4、、、、探索活动探索活动探索活动探索活动 每课结束都有“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 是为巩固本课内容而设计的题目。这些题目不像以前教材中的单纯上机题,而是通过学生的一些活动或完成某个任务去巩固相关知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知道怎样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5、、、、阅读材料阅读材料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知识窗知识窗知识窗知识窗、、、、小窍门小窍门小窍门小窍门 “阅读材料”、“知识窗”是课堂知识的扩展,对于大多数学生,这部分内容不要求掌握,只要求进行一般阅读和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可以进行深入学习,扩大知识面。阅读材料和知识窗内容比较丰富: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生物电脑、流媒体、剪贴板、主文件名和文件扩展名、回收站、注册表、控制面板、CD与VCD简介等。“小窍门”给出了操作中的一些简便操作方法。 6、、、、让学生学会评价作品让学生学会评价作品让学生学会评价作品让学生学会评价作品 在大多数课文的“探索活动”之后,都安排了一些评价活动。 评价别人的作品对自身是一种提高,而且可以起到一种很好的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通过评价自己的作品,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和不足,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三三三三、、、、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 1、、、、通读教材通读教材通读教材通读教材 要很好的把握教材内容必须把各册教材都通读一遍(包括小学教材),了解教材的体系结构、了解各册教材所要求的知识点。 2、、、、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教材所涉及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很广泛,对任课教师专业知识要求较高,所以一定要注意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没有条件的教师需要通过自学补课,否则很难胜任教学。一个老师不一定对于每个方面的知识都很熟悉,开始教学时,可以根据老师现有知识的掌握情况,把老师固定在一个年级,教完1~2遍以后再更换年级,逐步熟悉整个教材。无论是计算机的软件还是硬件发展速度都相当快。 任课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其动向和发展,不断提高,不断更新知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如果不经过系统学习,在教学中可能会犯一些概念性的错误。而一些看似简单的操作,也常常不规范。要胜任新教材的教学,教师必须要不断地进行学习。 3、、、、实例的制作实例的制作实例的制作实例的制作 在新教材里,有很多教学内容都需要制作实例,如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等。 老师要很好的掌握知识,完成教学,应该尽可能多的动手制作一些例子,一方面对自己是一个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实例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4、、、、重视学生作品的收集与展示重视学生作品的收集与展示重视学生作品的收集与展示重视学生作品的收集与展示 在教学中注意收集学生的作品并展示给即将要学习的学生,这样做可以收到很好的示范效果,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多媒体素材的提供多媒体素材的提供多媒体素材的提供多媒体素材的提供 在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网页制作中,老师应该适当提供一些图片、声音片段、音乐片段等素材,特别是在上网条件差的地区的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学生有了素材之后可以根据素材进行自己的创作。 6、、、、根据教材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根据教材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根据教材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根据教材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 老师应该根据教材设计出具体的教案,不一定受教材的束缚,只要把握住知识点,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其实在教材的处理上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老师思考: ①教材中的一个课文是否就要安排1个课时? ②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由老师讲解? ③第七册上的1~9课都没有上机内容,学生是否就不安排上机?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总的而言:一是为初中生升入高中或升入职高的学习和就业三方面做准备;二是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寻找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三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支持其它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能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树立使用信息的安全观念;四是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因此我们作为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就应切实地负起自己的职责,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历史赋予给我们使命
Ⅱ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会更有效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加强课堂教学有效版性的研究,就需要权把教学过程精细化,这些首先应从教师备课这一基础环节抓起。集体备课是本校实行的一项制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可目前,本校的集体备课活动流于形式,不能成为有益的活动,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所在学校展开了新的集体备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运用大家的智慧,致力于集体备课模式的改造与生成。
Ⅲ 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同学科老师坐下来,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
集体备课的好处:
①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
②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③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④有利于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⑤有利于资料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⑥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
⑦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节减学校培训经费。
二、如何开展集体备课:
(一)确定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及参加人员
(二)集体备课的实施原则——四定、七备、六统一
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2、“七备”: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
3、“六统一”: 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作业(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作业难度分三个层次);统一单元检测试题。
(三):集体备课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反思。
基本流程:
确立课题 —— 组内讨论 —— 确定主备(讲)人(形成初案)—— 集体研讨(形成共案 —— 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 教学实践(跟踪) —— 课后交流、反思 —— 二次—— 资料保存
(四)、个人初备:
基本要求 :脑中有纲(标)、腹中有书 、目中有人、心中有法 、胸中有案 。
具体要求:
1、备思想:
2、备教材:
“八点备课法”——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
(1)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准确备出单元、章节的重、难点以及解决重点的方法,突破难点的手段。
(2)、深入研究教材,创新教学手段。
(3)、备出教参上没有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财富(来于教参,又高于教参)。
(4)、备出章节之间知识的过渡、衔接、拓展和深化。
(5)、备问题的预设及设计意图
3、备学生:
充分了解学情,备出不同层次及不同要求。
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学生为出发点,备出切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案。
4、备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5、备学法:
预习法、指导法、设疑法等,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
6、备教学手段:
要详细列出教学手段,包括课前准备,课后巩固等。
7、备教学过程:
(1)引入 (2)教学环节 (3)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预案(4)、总结 (5)、板书设计 (6)、练习设计(课堂和课后)
(五)、集体研讨
在集体研讨活动中,主备教师要提供给本组教师统一的教案,然后由主备教师(中心发言人)说课。说课要涵盖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说教学内容: 包括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材处理。
2、说学生:
①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说学生在本章、本节、本课的知识积淀。学习本节课可能出现的知识障碍等困难及解决的对策。
②分析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根据其特点所采取的教学对策。
③说教案的可适性。
3、说教法:
说本课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及其教育理论依据。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
②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对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无论以哪种教法为主,都是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和学生实际而定的。要注意实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倡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
③要说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应采用的学法之间的联系。
④要重点说说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
4、说学法
说本课拟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学习能力。具体要说清:
①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如何在课堂上操作?
②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融进学法指导?
③学法指导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
5、说教学手段 :
教学手段要有多样性、可选择性,要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要有具体要求,如课前准备、学生资料收集等。
6、说教学过程 :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要求做到:
①、说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包括预习、教学、训练、复习的安排。
②、说教学环节的安排,包括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进行新课学习、如何巩固新课成效,以及如何过渡衔接。
③、说教学重点、难点的教法设计。
④、说板书的设计,包括板书的内容,在教学中的展开程序,板书与教学的关系。板书设计要有针对性、概括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
⑤、说作业设计:a、说每一个作业(练习)题设计的意图和目的。b、说学生在“作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先期解决(预见性)。c、说不同层次的作业及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d、在下次集体备课或教研会上,说反馈后的巩固训练。
⑥、说教学反馈,要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预测,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整对策(预设与生成的处理)。
(六)、修正教案
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但教案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则就没有创新精神。
要做到:
1、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集思广益。
2、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人可依据本班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进行二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
3、教案上要有圈点、修改、补充、拓展和教后反思等记录。
(七)、.教学实践(重点跟踪)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八)、课后交流、反思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反思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九)、资料保存
保存资料,供以后研究和参考。
三、集体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一)集体备课活动应遵循的七个原则:
1、合作性 2、实效性 3、研究性 4、创新性 5、统一性(辩证的统一 ) 6、超前性 7、完整性
(二)、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树立以下四个意识:
1、合作意识 2、整体意识 3、超前意识 4、反思意识
(三)、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 “三个关系” :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四)、集体备课要克服四种现象:
现象一:集体备课成了“大杂烩”。
现象二:集体备课成了“集体剽窃.”。
现象三:集体备课成了“一言堂”。
现象四:集体备课成了“木偶戏”,缺乏个性。
(五)、集体备课要避免流于形式:
(1)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东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费时间。
(2)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如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提纲挈领,过于粗略,纯粹应付学校检查。
(3)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如:一位教师主备、主讲,其他老师不愿意参与,个别老师留一手;一位教师备好后,不进行讨论和研究,其他教师用,坐享其成……
(4)尽管研讨比较充分,形成了一体化教案,但到了自己课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
Ⅳ 信息技术教案
网络文库。搜索“信息技术教案”,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