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2乌鲁木齐高三三模语文作文是什么
两个同学在争论;
一个说;我特别赞同一位作家说的话,他曾经说过,其实人生本来就没版有意义,权我们要做的就是应该努力使我们的人生有意义。所以我认为,要使我们的人生有意义,就要不断的努力拼搏,获得成功。
另一个说;获得成功的人生就哟意义了吗?假如一个人的词典里只有“努力、拼搏、成功”这样的词语,那么它的属于个人的生活呢?他的心灵的安静与和平就不重要了吗?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B. 2011乌鲁木齐三模语文答案
2011年乌鲁木齐地区高三年级第三次诊断性测验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题中凡主观题答案意思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一~二、(45分)
1.D(蝴蝶效应不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课题,只是对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有启示作用。)
2.D(“社会燃烧理论”不是牛文元提出的,他只是应用这一理论。)
3.B(“从科学的发展中得到了一些对决策的基本认识”与赫伯特·西门提出“满意决策论”没有因果关系。)
4.D(益:增多。)
5.C(①表明郑浑品行淳厚;③表明郑浑的勇猛。)
6.A(郑浑离开袁术,主要是因为他预见到袁术必败。)
(1~6题每题3分)
7.(1)现在应当为这些人广开投降的门路,宣传并使他们明白国家的恩德和信义。如果(只是)保住险要的地方而(一味)自守,这就显出(自己的)软弱。(5分)
(2)等到太祖的大军进入汉中时,郑浑运送的军粮最多。郑浑又派百姓去汉中屯田,没有逃亡的人。(5分)
8.塑造了一个伤春自怜、孤独寂寞、饱尝相思之苦的闺中女子的形象。(5分)
9.①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②正反衬托,凸显心境;③对仗工稳,妥帖自然。(6分)
(8~9题的参考答案仅是要点,答题时须有分析)
10.(1)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2)间关莺语花底滑 别有幽愁暗恨生
(3)惶恐滩头说惶恐 留取丹心照汗青 (每空1分,共6分)
三、(25分)
11.(1)A E(B项,“倏然间恢复了常态”只是说明张老师有一定的课堂应变能力;C项,胖男生不是“爱逞能,好表现”,而是多数孩子还没有质疑的习惯,所以对胖男生存有排斥心理;D项,这句话并不是强调张老师始终保持着工作热情,而是说她的教学多年来一直墨守成规,没有变化。)(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5分)
(2)①敬业投入,有一定教学经验,教态和蔼亲切。②教学思想较为传统,认为课上得成功就是学生“对答如流”没问题了。③对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不够尊重,挫伤了其质疑、探究的积极性。④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有一定的反思精神。(答出三点即可) (6分)
(3)①形成对比。展现两位教师不同的思想性格:一个简单粗疏,一个睿智多思。突出二
人不同的教育观:虽都注重了引导,但一个是为获得标准答案——求同;一个是为激发学生思维——求异。②表现出孩童充满求知欲和可塑性强的特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引导,会造就不同的人。③突出主题,引人深思。昔日的学生,是今天的老师;过去的老师,可能是今天的学生。课堂是教学相长、丰富和历练思想的生命场,如何培养出有探究、创新精神的人值得深思。 (6分)
(4)观点一:因为十几年前上张老师课时的一段切身经历。学生时代受的一次批评,并没有阻止他对问题的思索,表现出他执着的探究精神。同时,自己曾受挫的经历,使现在身为教师的他意识到尊重学生、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重要性。
观点二:想让自己的课上得精彩。课的精彩不在于师生问答毫无障碍,精彩的课要有师生思维的激活和碰撞。刚走上教师岗位,他希望通过上这一课,用一种新的视角去思考问题,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展示自己的思索与风采。
观点三:想让听课的师生受到启发。对课堂中孩子的质疑教师该持有怎样的态度?生活中很多“基本常识”是不是真的无需深究?他想通过这堂课,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含蓄地提醒听课的“张老师们”。 (8分)
四、(25分)
12.(1)A C(B项,陈寅恪行三跪九叩的跪拜礼,主要是因为二人友谊深厚,且陈寅恪对王国维非常敬重;D项,“高深莫测”的说法不当;E项,对传记主要内容的概括不全面,没有涉及选文后半部分的内容。)(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5分)
(2)①二人学识、思想、治学态度高度契合。②对王国维博大精深的学问由衷地敬仰钦佩。③对王国维追求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主张深为赞同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人格理想。④对王国维的死因有不同于众人的深刻理解和独到阐述。(答出三点即可)(6分)
(3)①王国维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极深,是一个“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②王国维处于时代更迭、传统文化衰落之际,信守的传统思想和新的思想产生冲突,精神苦闷。③王国维追求独立自由的精神,投湖自尽就是他坚持学术己见、为理想文化而献身的必然选择。(6分)
(4)启示一:陈寅恪对王国维由衷地敬仰钦佩,二人相互理解和信任,在学识、思想及治学态度等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可见深挚的友谊是在相互理解、信任、欣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两人虽然年龄差距大,共事时间不长,政治思想也不完全一致,却成为挚友,亦可见真正的友谊可以超越世俗,跨越时空。
启示二: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陈寅恪与王国维两位大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遗产,它既是重要的学术主张,也是崇高的人格理想,更是我们应追求的高贵的生命状态。只有具备了独立的思想,在学术研究上才能不断开拓创造,在人生道路上才不会迷失自我,才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8分)
〔第11、12题的第(4)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题干中所列点中的任何一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6分。〕
五、(20分)
13.A(刚柔相济:指为人处事强硬和柔和两种手段互相配合,使之恰到好处。此处用来形容汽车的外观设计不恰当。)
14.C(A项,结构混乱,“撤离”后的“的”导致主语成了“中国公民”,而“将他们平安接回”的主语应是“中国政府”;B项,成分残缺,“销售”后缺“采取”的宾语中心语;D项,“遏止”与“心态” 搭配不当。)
15.B (关键要看“便是”“但”“即”“这些”“虽”等在句中起衔接或指代作用的词,且不可忽略横线处的句号。)
(13~15题每题3分)
16.①时代性强,涉及面广,反映一个时代的重大事件、焦点问题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传布广泛,使用频率高。③语言形式简洁、生动,且有的还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 (6分)
17.略。(补写内容切合语境,表达鲜明生动即可)(5分)
六、(60分)
18.(6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
础
等
级
内
容
20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
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
征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有文采
略显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给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解释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分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特征
3.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4.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郑浑的哥哥郑泰死后,郑浑带着郑泰的小儿子郑袤到淮南避难,袁术用优厚的宾客之礼相待。郑浑知道袁术必定会失败。当时华歆担任豫章太守,他向来和郑泰关系交好,郑浑就渡过长江投奔华歆。太祖(曹操)听说郑浑品行淳厚,就召请他做自己的掾吏,后来他又升任为邵陵令。
当时梁兴等人劫掠官吏和百姓五千多家做贼寇,各县不能防御,都感到害怕,就把县衙治所临时迁往郡城里。议论这事的人都认为应当把郡衙官署迁移到地势险要的地方去,郑浑说:“梁兴等人已被击败逃散,流窜在山中险要的地方。虽然有跟随他的人,但大多只是胁从罢了。现在应当为这些人广开投降的门路,宣传并使他们明白国家的恩德和信义。如果只是保住险要的地方而一味自守,这就显出自己的软弱。”郑浑于是召集官吏和百姓,修治城池,做好守卫防御的准备。接着又动员百姓追击梁兴等贼寇,严明赏罚,和老百姓立约盟誓,他们获得的战利品,十分之七用作赏赐。老百姓十分高兴,都愿意捕杀贼寇。郑浑又派百姓中有恩德信义的人,分布在山谷中说服贼寇投降,出来投降的贼寇接连不断。郑浑就派各县县官各自返回本县的治所去安抚归降的贼寇。梁兴等人感到害怕,带领剩下的人马聚集在鄜城。太祖派遣夏侯渊前来帮助进攻鄜城,郑浑带领官吏百姓打头阵,斩杀了梁兴及其同伙。
太祖征伐汉中时,任命郑浑作京兆尹。郑浑因为老百姓都是新近聚集的,所以就为他们制定了移居的法令,让人口多的大户人家和单身独户的人家编在一伍里,让温厚诚信的人和孤儿老人结伴为邻,让他们努力耕作,使他们知道官府的禁令,以便揭发违犯法令的人。从此老百姓都安心务农,而盗贼的活动也停止了。等到太祖的大军进入汉中时,郑浑运送的军粮最多。郑浑又派百姓去汉中屯田,没有逃亡的人。太祖更加赏识他,又把他调入京城做了丞相掾。文帝(曹丕)即位后,郑浑升任阳平、沛郡二郡的太守。他管辖的郡内地界低洼潮湿,遭受水涝灾害,老百姓饥饿困乏。郑浑在萧县和相县的交界处,修筑陂池水坝,开垦稻田,郡里的人都认为这样做不适宜,郑浑说:“这里地势低下,便于灌溉,终究会在养鱼种稻上带来长久的收益,这可是使老百姓富足的根本大事啊。”他于是亲自带领官吏和百姓,一个冬天的时间就全部完成。第二年获得大丰收,田亩的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缴纳的租赋是常年的两倍。老百姓仰赖他带来的好处,撰文刻石颂扬他的功绩,并把修好的陂池命名为郑陂。郑浑转任山阳、魏郡的太守,他的治理也是一样。又因为郡中的百姓苦于缺乏木材,于是就督促老百姓栽种榆树作篱笆,并要求多种五种果树;后来所种的榆树都成了遮蔽屋宅的屏障,五种果树也都硕果累累。进入魏郡界内,只见一座座村庄整齐如一,百姓钱财宽裕、物用富足。郑浑为官清廉朴素,一心为公,他的妻子儿女不免于挨饿受冻。
(陈寿)评论说:郑浑体恤民情,治理得法,大概称得上魏国著名的郡守吧!
C. 2009年乌鲁木齐三模语文答案
2009年乌鲁木齐三模语文答案
2009-04-23 12:55:33 作者: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179 文字大小:【大】【中】【小】
2009年乌鲁木齐地区高三年级第三次诊断性测验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至三、(30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C
B
D
C
B
C
C
四、(23分)
11.(1)楼护的住处十分狭小,(王商的)随从们站在车下,停了很长时间,天要下雨了。(4分)
(2)王商的旧日朋友都很敬重王邑,只有楼护仍坦然地按以前的礼节(对待他),王邑也像对父亲一样侍奉楼护,不敢失礼。(6分)
12.(1)运用想象与神话传说。词人乘风骑蟾,游赏月宫,与洗尽铅华的嫦娥相遇,在银光珠辉的宫阙宴游。俯看下界,“积气蒙蒙”,醉摇桂树,给人间带去凉风。整首词想象丰富,境界神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4分)
(2)词人畅游仙境却不忘“俯看”人间,只见“积气蒙蒙”,人间暑热难当。词作借“偶摇桂树”人间便有凉风的描写,寄寓了词人关注民生疾苦的情感和对清平世界的向往。(4分)
13.(1)①竭忠尽智 ②可谓穷矣 ③忠而被谤 ④能无怨乎 ⑤盖自怨生也
(2)①惟觉时之枕席 ②蓝田日暖玉生烟 ③只是当时已惘然 ④憔悴损 ⑤如今有谁堪摘
(任选做一题,每空1分)(5分)
五、(22分)(以下主观题答案意思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4.写信人:感谢作家的文字给自己带来纯净、温暖的感受和生命的启迪。作家:感谢写信人的“倾听”、“领悟”和“点拨”,使作者坚信持守生命的本真远胜过世间一切“浮华功名”。(6分)
15.安静内敛,善感多思,纯净脱俗,聪慧自持,虽卑微平凡,却心灵高贵。(6分)
16.(1)交待写此文的缘起及文题的由来;(2)为后文抒写感慨、生发议论作铺垫;(3)表达对信件内容的由衷感动及对写信人的尊重、感谢。(6分)
17.①启悟懵懂,唤醒麻痹,引导我们回归“生命的本然”。
②揭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标举高贵的平等精神,激发我们深思探求。
③体现出对自我与他人生命的体认、尊重和珍视。
(写出两点即可)(4分)
六、(15分)
18.借助第三代数字通信系统进行多媒体信息交流的便携式个人通信终端。(5分)
19.示例:
古今:古为今之源,今为古之流。无古之源头活水、脉脉细流,何来今之澎湃汹涌、浩浩荡荡?古今,一部灿烂巨史,常在我心。
浮沉:得意时被众人仰望,飘浮在赞歌之上;失意时被天下遗忘,沉潜于炎凉之中。人生有不能承受之轻,也有必须承受之重。
雅俗:真正的高雅能雅俗共赏,最令人作呕的庸俗是故作高雅。阳春白雪能让人心旷神怡,下里巴人也能让人热烈奔放。
(任选一词拟写,句式整齐、蕴含哲理或意趣即可)(5分)
20.外资、合资企业虽仍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但选择国企、自主创业人数比例的增加,反映了大学生择业态度趋于理性,更加务实。(5分)
七、(60分)
21.略。(60分)(请参照2008年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D. 求三模2011乌鲁木齐语文答案
2011年乌鲁木齐地区高三年级第三次诊断性测验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题中凡主观题答案意思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一~二、(45分)
1.D(蝴蝶效应不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课题,只是对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有启示作用。)
2.D(“社会燃烧理论”不是牛文元提出的,他只是应用这一理论。)
3.B(“从科学的发展中得到了一些对决策的基本认识”与赫伯特·西门提出“满意决策论”没有因果关系。)
4.D(益:增多。)
5.C(①表明郑浑品行淳厚;③表明郑浑的勇猛。)
6.A(郑浑离开袁术,主要是因为他预见到袁术必败。)
(1~6题每题3分)
7.(1)现在应当为这些人广开投降的门路,宣传并使他们明白国家的恩德和信义。如果(只是)保住险要的地方而(一味)自守,这就显出(自己的)软弱。(5分)
(2)等到太祖的大军进入汉中时,郑浑运送的军粮最多。郑浑又派百姓去汉中屯田,没有逃亡的人。(5分)
8.塑造了一个伤春自怜、孤独寂寞、饱尝相思之苦的闺中女子的形象。(5分)
9.①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②正反衬托,凸显心境;③对仗工稳,妥帖自然。(6分)
(8~9题的参考答案仅是要点,答题时须有分析)
10.(1)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2)间关莺语花底滑 别有幽愁暗恨生
(3)惶恐滩头说惶恐 留取丹心照汗青 (每空1分,共6分)
三、(25分)
11.(1)A E(B项,“倏然间恢复了常态”只是说明张老师有一定的课堂应变能力;C项,胖男生不是“爱逞能,好表现”,而是多数孩子还没有质疑的习惯,所以对胖男生存有排斥心理;D项,这句话并不是强调张老师始终保持着工作热情,而是说她的教学多年来一直墨守成规,没有变化。)(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5分)
(2)①敬业投入,有一定教学经验,教态和蔼亲切。②教学思想较为传统,认为课上得成功就是学生“对答如流”没问题了。③对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不够尊重,挫伤了其质疑、探究的积极性。④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有一定的反思精神。(答出三点即可) (6分)
(3)①形成对比。展现两位教师不同的思想性格:一个简单粗疏,一个睿智多思。突出二
人不同的教育观:虽都注重了引导,但一个是为获得标准答案——求同;一个是为激发学生思维——求异。②表现出孩童充满求知欲和可塑性强的特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引导,会造就不同的人。③突出主题,引人深思。昔日的学生,是今天的老师;过去的老师,可能是今天的学生。课堂是教学相长、丰富和历练思想的生命场,如何培养出有探究、创新精神的人值得深思。 (6分)
(4)观点一:因为十几年前上张老师课时的一段切身经历。学生时代受的一次批评,并没有阻止他对问题的思索,表现出他执着的探究精神。同时,自己曾受挫的经历,使现在身为教师的他意识到尊重学生、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重要性。
观点二:想让自己的课上得精彩。课的精彩不在于师生问答毫无障碍,精彩的课要有师生思维的激活和碰撞。刚走上教师岗位,他希望通过上这一课,用一种新的视角去思考问题,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展示自己的思索与风采。
观点三:想让听课的师生受到启发。对课堂中孩子的质疑教师该持有怎样的态度?生活中很多“基本常识”是不是真的无需深究?他想通过这堂课,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含蓄地提醒听课的“张老师们”。 (8分)
四、(25分)
12.(1)A C(B项,陈寅恪行三跪九叩的跪拜礼,主要是因为二人友谊深厚,且陈寅恪对王国维非常敬重;D项,“高深莫测”的说法不当;E项,对传记主要内容的概括不全面,没有涉及选文后半部分的内容。)(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5分)
(2)①二人学识、思想、治学态度高度契合。②对王国维博大精深的学问由衷地敬仰钦佩。③对王国维追求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主张深为赞同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人格理想。④对王国维的死因有不同于众人的深刻理解和独到阐述。(答出三点即可)(6分)
(3)①王国维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极深,是一个“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②王国维处于时代更迭、传统文化衰落之际,信守的传统思想和新的思想产生冲突,精神苦闷。③王国维追求独立自由的精神,投湖自尽就是他坚持学术己见、为理想文化而献身的必然选择。(6分)
(4)启示一:陈寅恪对王国维由衷地敬仰钦佩,二人相互理解和信任,在学识、思想及治学态度等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可见深挚的友谊是在相互理解、信任、欣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两人虽然年龄差距大,共事时间不长,政治思想也不完全一致,却成为挚友,亦可见真正的友谊可以超越世俗,跨越时空。
启示二: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陈寅恪与王国维两位大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遗产,它既是重要的学术主张,也是崇高的人格理想,更是我们应追求的高贵的生命状态。只有具备了独立的思想,在学术研究上才能不断开拓创造,在人生道路上才不会迷失自我,才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8分)
〔第11、12题的第(4)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题干中所列点中的任何一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6分。〕
五、(20分)
13.A(刚柔相济:指为人处事强硬和柔和两种手段互相配合,使之恰到好处。此处用来形容汽车的外观设计不恰当。)
14.C(A项,结构混乱,“撤离”后的“的”导致主语成了“中国公民”,而“将他们平安接回”的主语应是“中国政府”;B项,成分残缺,“销售”后缺“采取”的宾语中心语;D项,“遏止”与“心态” 搭配不当。)
15.B (关键要看“便是”“但”“即”“这些”“虽”等在句中起衔接或指代作用的词,且不可忽略横线处的句号。)
(13~15题每题3分)
16.①时代性强,涉及面广,反映一个时代的重大事件、焦点问题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传布广泛,使用频率高。③语言形式简洁、生动,且有的还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 (6分)
17.略。(补写内容切合语境,表达鲜明生动即可)(5分)
六、(60分)
18.(6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
础
等
级
内
容
20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
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
征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有文采
略显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给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解释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分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特征
3.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4.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郑浑的哥哥郑泰死后,郑浑带着郑泰的小儿子郑袤到淮南避难,袁术用优厚的宾客之礼相待。郑浑知道袁术必定会失败。当时华歆担任豫章太守,他向来和郑泰关系交好,郑浑就渡过长江投奔华歆。太祖(曹操)听说郑浑品行淳厚,就召请他做自己的掾吏,后来他又升任为邵陵令。
当时梁兴等人劫掠官吏和百姓五千多家做贼寇,各县不能防御,都感到害怕,就把县衙治所临时迁往郡城里。议论这事的人都认为应当把郡衙官署迁移到地势险要的地方去,郑浑说:“梁兴等人已被击败逃散,流窜在山中险要的地方。虽然有跟随他的人,但大多只是胁从罢了。现在应当为这些人广开投降的门路,宣传并使他们明白国家的恩德和信义。如果只是保住险要的地方而一味自守,这就显出自己的软弱。”郑浑于是召集官吏和百姓,修治城池,做好守卫防御的准备。接着又动员百姓追击梁兴等贼寇,严明赏罚,和老百姓立约盟誓,他们获得的战利品,十分之七用作赏赐。老百姓十分高兴,都愿意捕杀贼寇。郑浑又派百姓中有恩德信义的人,分布在山谷中说服贼寇投降,出来投降的贼寇接连不断。郑浑就派各县县官各自返回本县的治所去安抚归降的贼寇。梁兴等人感到害怕,带领剩下的人马聚集在鄜城。太祖派遣夏侯渊前来帮助进攻鄜城,郑浑带领官吏百姓打头阵,斩杀了梁兴及其同伙。
太祖征伐汉中时,任命郑浑作京兆尹。郑浑因为老百姓都是新近聚集的,所以就为他们制定了移居的法令,让人口多的大户人家和单身独户的人家编在一伍里,让温厚诚信的人和孤儿老人结伴为邻,让他们努力耕作,使他们知道官府的禁令,以便揭发违犯法令的人。从此老百姓都安心务农,而盗贼的活动也停止了。等到太祖的大军进入汉中时,郑浑运送的军粮最多。郑浑又派百姓去汉中屯田,没有逃亡的人。太祖更加赏识他,又把他调入京城做了丞相掾。文帝(曹丕)即位后,郑浑升任阳平、沛郡二郡的太守。他管辖的郡内地界低洼潮湿,遭受水涝灾害,老百姓饥饿困乏。郑浑在萧县和相县的交界处,修筑陂池水坝,开垦稻田,郡里的人都认为这样做不适宜,郑浑说:“这里地势低下,便于灌溉,终究会在养鱼种稻上带来长久的收益,这可是使老百姓富足的根本大事啊。”他于是亲自带领官吏和百姓,一个冬天的时间就全部完成。第二年获得大丰收,田亩的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缴纳的租赋是常年的两倍。老百姓仰赖他带来的好处,撰文刻石颂扬他的功绩,并把修好的陂池命名为郑陂。郑浑转任山阳、魏郡的太守,他的治理也是一样。又因为郡中的百姓苦于缺乏木材,于是就督促老百姓栽种榆树作篱笆,并要求多种五种果树;后来所种的榆树都成了遮蔽屋宅的屏障,五种果树也都硕果累累。进入魏郡界内,只见一座座村庄整齐如一,百姓钱财宽裕、物用富足。郑浑为官清廉朴素,一心为公,他的妻子儿女不免于挨饿受冻。
(陈寿)评论说:郑浑体恤民情,治理得法,大概称得上魏国著名的郡守吧!
E. 2015年杨浦区初三语文三模答案,跪求
还是自己多多做练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