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可燃冰阅读答案
13. 不能,因为去掉后显得过于绝对化,体现文言文语言的准确性
补充:
11. 可燃冰”是专一种海底大陆坡上属的冰雪般固态甲烷气体的水合物。
补充:
12.可燃冰是怎么形成的 可燃冰的应用前景
补充:
14. ①严重破坏环境 ②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海啸。
补充:
列数据(字),更准确具体地说明可燃冰是一种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
『贰』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1世纪能源--可燃冰】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
(1)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天然气可以形成可燃冰;
(2)1m3可燃冰可转化为164m3的甲专烷气体,
这些甲烷完全燃烧属放热:
Q放=Vq=164m3×3.6×107J/m3=5.904×109J,
∵Q放=Q吸=cm△t,
∴m=
Q吸 |
c△t |
5.904×109J |
4.2×103J/(kg?℃)×(100℃?20℃) |
m |
V |
917.58kg |
1m3 |
『叁』 可燃冰-语文阅读理解
.答案:“可燃冰”是一种海底大陆坡上的冰雪般固态甲烷气体的水合物。
2.答案:利: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弊: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不易开采和运输。
3.答案:作比较、列数字。不能去掉;“大约”表估算,去掉后就显得过于绝对化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答案提示:方案中要结合可燃冰的特点进行设计,体现如何解决“甲烷气的大量散失”和“不易开采和运输”这些问题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2)给段落标上序号。(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标记:“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标记。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如第1题B项说:“比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章原意不合。
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提高答案准确性。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2个特征: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
类推法,适用于部分选择题。根据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肆』 《可燃冰》的阅读答案
1.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能超过30字)(2分)
2.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4分)
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4.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请你结合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4分)
说明文《可燃冰》阅读参考答案:
1.答案:“可燃冰”是一种海底大陆坡上的冰雪般固态甲烷气体的水合物。
评分:本题2分,不得超过30字,意思对即可。
2.答案:利: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弊: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不易开采和运输。
评分:本题共4分,每个方面答对得2分。
3.答案:作比较、列数字。不能去掉;“大约”表估算,去掉后就显得过于绝对化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本题共3分,说明方法正确得1分,只答一种不得分;“不能去掉”得1分,分析正确得1分。
4.答案提示:方案中要结合可燃冰的特点进行设计,体现如何解决“甲烷气的大量散失”和“不易开采和运输”这些问题
评分:本题4分,设计有一定道理即可。
『伍』 (2014苏州模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1世纪能源--可燃冰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
(1)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天然气可以形成可燃冰;
(2)1m3可燃冰可转化为164m3的甲烷气体,
这些甲烷完全燃烧放热:
Q放=Vq=164m3×3.6×107J/m3=5.904×109J,
∵Q放=Q吸=cm△t,
∴m=
Q吸 |
c△t |
5.904×109J |
4.2×103J/(kg?℃)×(100℃?20℃) |
m |
V |
917.588kg |
1m3 |
『陆』 题目是可燃冰,求阅读答案
18.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请补写出其中缺少的部分。(2分)什么是可燃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次发现可燃冰的时间、地点及估计全球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开发利用面临的难题19.下面一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的,若要将它还原,应放在原文的③④段a、b、c三处中的______________处。(2分)今天,科学家已把开发和商业利用可燃冰作为研究目标。20.“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1.可燃冰开采利用不当将会造成哪些后果?(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2.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可燃冰阅读答案
作业不会,学霸帮你立即下载
我来解答
推荐回答
1.一种在特定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含有大量甲烷的冰状白色固体。
2.可燃冰是怎么形成的可燃冰的应用前景(此类意思即可)
3.b
4.不能去掉。它表明可燃冰燃烧后还是会产生少量污染物质,若去掉“几乎”,则不能准确表达这种意思。(意近即可)
5.①严重破坏环境;②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海啸。
6.列数据(字),更准确具体地说明可燃冰是一种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意近即可)
『柒』 可燃冰 阅读答案急急急告诉我啊
可 燃 冰
①当人们想到能源时,脑海中总是出现燃烧和火焰,而把冰块看作是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但是今天,科学家却发现一种在特定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并稳定存在,广泛发育在浅海底层沉积物、深海大陆斜坡沉积地层和高纬度极地地区永久冻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一种似冰状的白色固体物质,因含有大量甲烷而可燃,所以也被称为“可燃冰”。
②可燃冰是天然气(甲烷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走过20摄氏度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到4摄氏度;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只需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③可燃冰是1972年由前苏联科学家在北极圈内首次发现并确认的,[ a ] 随着美俄科学家不断地探测,到目前为止,估计全球可燃冰储藏量高达石化燃料储藏量的2倍,勘探出的储藏地区包括30个海洋储藏地和8个燃料储藏地。[ b ]
④ [ c ] 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
⑤要使可燃冰早日造福于人类,关键是要找出安全有效的开采方法。目前考虑的开采方案有几种:热解法、降压法和“置换法”。但这些方法都面临着一个如何收集甲烷气体的问题。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17.细读第①段文字,用一句话给“可燃冰”下定义。不超过30字。(3分)
可燃冰是
18.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请补写出其中缺少的部分。(2分)
什么是可燃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次发现可燃冰的时间、地点及估计全球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开发利用面临的难题
19.下面一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的,若要将它还原,应放在原文的③④段a、b、c三处中的______________处。(2分)
今天,科学家已把开发和商业利用可燃冰作为研究目标。
20.“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可燃冰开采利用不当将会造成哪些后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一种在特定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含有大量甲烷的冰状白色固体。
18.可燃冰是怎么形成的 可燃冰的应用前景(此类意思即可) 19.b
20.不能去掉。它表明可燃冰燃烧后还是会产生少量污染物质,若去掉“几乎”,则不能准确表达这种意思。(意近即可)
21.①严重破坏环境 ②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海啸。
22.列数据(字),更准确具体地说明可燃冰是一种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意近即可)
内江市2007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捌』 可燃冰 阅读答案
13. 不能,因为去掉后显得过于绝对化,体现文言文语言的准确性
『玖』 可燃冰:天使与魔鬼的混合体 阅读答案
可 燃 冰
①当人们想到能源时,脑海中总是出现燃烧和火焰,而把冰块看作是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但是今天,科学家却发现一种在特定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并稳定存在,广泛发育在浅海底层沉积物、深海大陆斜坡沉积地层和高纬度极地地区永久冻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一种似冰状的白色固体物质,因含有大量甲烷而可燃,所以也被称为“可燃冰”。
②可燃冰是天然气(甲烷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走过20摄氏度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到4摄氏度;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只需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③可燃冰是1972年由前苏联科学家在北极圈内首次发现并确认的,[ a ] 随着美俄科学家不断地探测,到目前为止,估计全球可燃冰储藏量高达石化燃料储藏量的2倍,勘探出的储藏地区包括30个海洋储藏地和8个燃料储藏地。[ b ]
④ [ c ] 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
⑤要使可燃冰早日造福于人类,关键是要找出安全有效的开采方法。目前考虑的开采方案有几种:热解法、降压法和“置换法”。但这些方法都面临着一个如何收集甲烷气体的问题。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17.细读第①段文字,用一句话给“可燃冰”下定义。不超过30字。(3分)
可燃冰是
18.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请补写出其中缺少的部分。(2分)
什么是可燃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次发现可燃冰的时间、地点及估计全球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开发利用面临的难题
19.下面一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的,若要将它还原,应放在原文的③④段a、b、c三处中的______________处。(2分)
今天,科学家已把开发和商业利用可燃冰作为研究目标。
20.“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可燃冰开采利用不当将会造成哪些后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一种在特定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含有大量甲烷的冰状白色固体。
18.可燃冰是怎么形成的 可燃冰的应用前景(此类意思即可) 19.b
20.不能去掉。它表明可燃冰燃烧后还是会产生少量污染物质,若去掉“几乎”,则不能准确表达这种意思。(意近即可)
21.①严重破坏环境 ②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海啸。
22.列数据(字),更准确具体地说明可燃冰是一种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意近即可)
内江市2007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数字,估计大约有9000种,分为27个目,160多个科。
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生活在北半球的所有鸟类,大约有六分之一要到北极繁衍后代。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鸟类专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
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这是因为,北极不仅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而且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人类干扰。南极则没有这个条件,南极的候鸟只能在附近作短距离的南北迁移,飞得最远的是信天翁,可以绕南极作长距离的迁移,但却并不往北飞行。南半球的许多候鸟宁可遥遥数万千米飞到北极来越冬,却不愿意到南极去送死。
12.给文段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13.文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句中“几乎”—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2分鸟类的天堂(或北极,鸟类的乐园)(“鸟类”,“天堂”或“乐园”是得分点,要能表达明确意思)
13.2分列数据、作比较(各1分)
14.3分不能删。“几乎”表示“接近”、“将近”,不是全部,有了“几乎”留有余地,不绝对,表达更准确。(表态1分,围绕“准确”阐述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