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06湖北高考数学语文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
要想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同学门都认为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知识太死。其实不然,语文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语文具有最便于自学的突出特点。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个个充满着感情色彩。教师带着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学生带着感情学,才有可能学好。离开了感情因素去单纯地学知识,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厌学的重要愿意之一。三是灵活性。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学习语文不能搞自我封闭,机械死板的学。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掌握语文这门学科呢?
一、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PS,我只找到这个,不知道有没有用~!!我觉得提高语文成绩要靠平时积累,我的语文老师最喜欢说这句话了,她传染给我了,哎~~
『贰』 2006湖北语文高考诗歌赏析题答案
(1)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鉴赏诗歌中景或物的形象时,一定要注意联系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本题就一定结合全诗的主旨。
(2)答案: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此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丹阳送韦参军》赏析
《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送别的好诗,它感情真挚深厚,造语清丽流畅,读之余味无穷。
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惜别之情,溢于言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兰舟已逝,离情难舍。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诗的特点是感情深挚自然,情景高度和谐,妙语连珠,余韵无穷,的确是唐人送别诗中的精品。
[1]丹阳郭:地名。唐天宝间以京口(今江苏镇江)为丹阳郡,曲阿为丹阳县(今江苏丹阳县)。二者地理位置相近。
(二)《暮春浐水送别》送别赏析
历来送别诗多写离愁别恨,这首诗则匠心独运,撇开柔情,着重抒“古今情”。这就不落俗套,新颖别致。
“ 绿暗红稀出凤城 ”。时值春暮,京城已是叶茂枝繁,故说“ 绿暗 ”;也已花飞卉谢,故说“红稀”。诗人选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凤城”,指京城。友人辞“凤城”而去,诗人依依惜别,心情起伏不平。
“暮云楼阁古今情”。当此骊歌唱晚,夕阳西沉之际,引领遥天,“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悠然联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宫殿(“楼阁”一本作“宫阙”),“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油然兴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感慨。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自然勾起“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 。总之,诗人此刻脑海中翻腾着种种激情——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而这些扭结在一起的复杂情绪,又都从京都洒满斜晖的暮景下透出,隐然有夕阳虽好,已近黄昏,唐室式微,摇摇欲坠之感。历代兴亡,沧桑百感,一时汇集,涌至笔端,俱由“古今情”三字含蕴其中。
还是这个“ 古今情 ”逗出了三 、四句的抒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行人”指眼前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浐水。浐水源出蓝田县西南秦岭,北流汇诸水,又东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绕大明宫而过,再入渭水东去,故云。这川流不息的宫前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所以诗人特地提醒说:“行人莫听宫前水”。“听”字表明不忍听又无法不听,只好劝其莫听,何以故?答曰:“流尽年光是此声”。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穷经,虚掷韶华;古往今来,多少有为之人,为跨越宫前水干禄仕进,而拜倒皇宫阶下,屈辱一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功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致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空死廊下。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成千上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华,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正如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中说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辛词浑茫,韩诗杳渺,其长吁浩叹,则异曲同工。
这首送别诗之所以不落窠臼,而写得蕴藉含蓄,凝重深沉,在于作者舍弃了歧路沾巾的常调,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统括为“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衰败景象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诗的结构也是围绕“古今情”为轴线,首句蓄势,次句轻点,三、四句浓抹。诗意内深广,韵味悠长,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叁』 谁能提供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的“详细”答案
我查了,目前只有上面这种答案
具体的解释分析你可以买一本书看看
『肆』 2006年高考题全国一卷语文详细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
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啜泣 层峦叠嶂嗑碰 义愤填膺
B.辑拿 额手称庆 坍塌 班师回朝
C.秸秆 大有稗益 赘述 披肝沥胆
D.摩娑 厝火积薪 巨擘 见风驶舵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 , ,_______________。 ,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
语文试题详解
一、基础知识
1.答案:D (A选项中“磕”碰,B选项中“缉”拿,C选项大有“裨”益,D选项摩“挲”、见风“使” 舵。)这道题不难,这些词在课本上都有出现,这几年高考基本是这样,避开了偏难怪字。
2.答案:B (A选项中一念之差的词义是“念:念头。差:差错。一个念头的差错。指因一时的疏忽或考虑不周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很明显用错。B选项中乐此不疲的词义是“对某事特别爱好,精力为之贯注,不觉得疲倦”。C选项中拍手称快的词义是“鼓掌欢呼,表示非常高兴。多用于表示正义得到伸张时或事情的结局称人的心意”,泼水节泼水,并不存在正义得到伸张的意思。D选项中功败垂成的词义是“垂:将要,接近。事情就要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多含有惋惜之意”,功败垂成怎能在此一举?)
3.答案:A (B选项中“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错误使用了被动句,是产品备受信赖,而不能说是顾客备受信赖。C选项中是典型的两面对一面错误,是否收门票不能被“否认”,D选项扩大提供教科书搭配不当。)
4.答案:C (这道题是一道传统排序题。看似有一定难度,其实这类题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排除法,同时要注意隐藏信息。考生应当首先注意②⑤⑥句,因为⑥句很明显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句子,而②⑤句又明显被镶嵌在⑥句之中,先说文化,后说历史,也就是⑤必在②前面,而只有C选项符合推测,所以答案很轻松就选出来了。)
二、科技说明文
【科技说明文考查的就是学生对文章中的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但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就是要学会在选项与文章的相互比照中找出差异。】
5.答案:B (A选项中提到3000这个数字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在文中主要是指今天科学家在世界海域中所投放的漂流浮标数目,它并不属于“阿尔戈斯”方案。C选项中卫星是用来收集信息的,不能控制浮标的工作,这可以从文章倒数第二段了解到。D选项我们从文章最后一句话可知,绘制海洋气象图是科学家的一个愿景,也不属于这个方案。这道题就是典型的选项与文章比照出结果。)
6.答案:B (A选项相关文句在第二段第一行可以找到,C选项可以在文章第三段中找到,D选项可以在文章第四段最后一行中找到。B选项主要看文章的第二段,根据常识我们也应当了解,海洋在与大气层的关系中怎么可能仅仅是被动呢?它们应当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道题难度系数并不高,还是考查选项与文章相关文句比照。)
7.答案:A (这道题难度太大,估计很多考生会做错。因为它属于推断题,需要对文章的的科技知识有所了解,B选项调控热带海洋洋流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C选项人们也无法因为关注“锁孔”而达到预报全球气候变化。D选项“阿尔戈斯”方案只是科学家对未来气候推测提供一条依据,不可能就此消除厄尔尼诺现象。)
三.文言文阅读
【总体来说,今年的文言文真的不难,而且这篇文言文在很多地区的各类考试中频繁被使用过,笔者记的北京某区模拟就曾用过,因此,这是高考出题者的不小心。】
8.答案:C (这道题中的ABD选项都在课本中出现过,而C中的固定搭配“视……如……”很容易判断得出。即使没看出来,也可根据前文“嫉……如……”判断出决不是爱抚之意。
9.答案:C (这道题重点在表明“耿介”与“清廉”,依次我们可以判断出A项第一个选项与耿介无关,是属于他办事原则方面的。B项第一个百姓称赞他也不属于“耿介”,D选项第一个选项是他平易近人,也不属于“耿介”,依次推断选择C)
10.答案:B (这道题难度不小,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到文章中提到了一个人就是泉陵侯朗,强调是他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而不是选项中所说任内没有抢掠侵犯的事。)
四、
11.(1)答案: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得分点在“自……为”是“从……担任……”。
(2)答案:他先后出任数郡的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得分点在“居”、“可欲”还有“饥寒如下贫”。
12.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游戏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并且发挥想象,写画中之物几乎全要动起来了,以致于诗人不得不出面关嘱。这样的写法,既再现了画面的生动,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峥嵘”、“绿”、“觳觫”等形容词用以代指事物,诙谐有趣。
(1)分几个层次其实就是分段,既为一首题画诗,当然就是首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后两联抒发自己的感受。但是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将这种思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回答诗句所用修辞手法时,要尽量分析各个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修辞的好处。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
因此,回答此题时,画作内容一定要答出具体内容就是石、竹、牧童、老牛。
(2)首先,第一联“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使用了白描笔触,写出了自然生机,此外,答题要注意诗歌小引中“戏咏”的“戏”字,也就是作者是一种调侃轻松的心态描摹这幅画。所以,竹石牧牛就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写照。还是这个“戏”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也没有必要厚竹薄石,它们都是自然田园中的组成部分,都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此外,根据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可知,其实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可以寄托作者的内心追求,考生也可发挥出此点。
13.本次默写难度不大,出题形式很新颖,尤其是第二题,是一道好题。答案略。
五、现代文阅读
主观题目前成为考生竞分的主要战场。但是,很多考生在回答主观阅读试题时抓不着重点,失分甚多。其实,主观阅读题应当有它的答题步骤,阅读后先归纳“中心意思”。所谓“中心意思”与“中心思想”其实是两种概念:中心思想强调“思想”,即文章的深层次内函;中心意思强调“意思”,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考生只需要将文章主要内容归纳成一句“什么怎么样”就可以。例如本文就是写作者通过一位农民的表白了解了“阳光”的伟大含义。
14.声音应当听,为什么用想呢?其实本题就是“想”与“听”的区别对比。首先从基本层面来说,植物突破土地的声音我们不易察觉,只能想,另外从深层次来说,“想”加入了主观思考的意味,可以凸现作者对自然的品味探索。
15.正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与稻子呈现相同颜色的农夫不正是,同时一种劳动者与劳动成果成熟之后的一种收获之美的象征吗?标准答案给了三点,我觉得强人所难,考生很难想出那么多含义,所以这道题出得不错,但答案太坑人。
16.文章反复强调“阳光”,正因为夜来香、昙花都夜间开花,所以称为“阴香”,这道题很容易。没有壮怀则主要是与农夫比较,与稻子比较,农夫稻子都是在阳光下劳动的一种象征,说夜来香昙花没有壮怀恰是为了强调后两者有壮怀。
17.其实文章最大的主旨就是歌颂劳动,歌颂阳光的生活。考生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伍』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答案
参考答案
一、(分,每小题3分)
1.B 2.A 3.D
二、(9分,每小题3分)
4.D 5.C 6.A
三、(9分,每小题3分)
7.A 8.D 9.B
四、(23分)
11.(10分)
(1)(6分)您因为一人的赞美而召用我,一人的诽谤而赶走我,我担心天下有识之士听说这事后,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了。
译出大译给3分;若将“窥”译为“看透”,不扣分。“以一人”的“以”、“毁”、“去”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
译出大译给2分;“所以……者”、“扬”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12.(8分)
(1)(4分)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答出几枝鲜花的,给1分;答出沾着水珠等意思的,给1分。
不是为惜春伤怀,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答出不是惜春伤怀并答出两方面理由的,给2分;答出不是惜春伤怀但只答出一方面理由的,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描写了
(2)(4分)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答出下阙内容的,给2分;答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13.(5分)
(1)锦宫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鹦空好音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桥流水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只给一题评分。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五、(22分)
14.(4分)细柔、温暖、金黄色,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15.(6分)①作者诞生在绵绵土上,他认为大沙漠是绵绵土的发祥地。
②作者年轻时就有一个“沙漠梦”,大沙漠再现了他失落多年的“梦境”。(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16.(5分)母体——绵绵土——故乡(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17.(7分)
①对绵绵土的回忆,寄托了作者对故乡和故乡古老习俗的怀念。
②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③讲述生命与母体、人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精神、情感联系,表达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①②两点,每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第③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六、(15分)
18.(5分)
例1:(魔术是)借助物理、化学原理或特殊装置,以不易察觉的敏捷手法,使物像出现、消失或产生奇妙变化的一种杂技。
例2:(魔术是)以迅速敏捷的技巧或用特殊装置把实在的动作掩盖起来,使观众感觉到物体忽有忽无,奇幻莫测的一种杂技。
以上只是举例。写出魔术的类属,给1分;写出特殊装置,给1分;写出手法或技巧,给1分;写出效果,给1分。语言通顺、条理清楚,给1分。超过字数,扣1分。
19.(5分)
例: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在奥林匹克公园内,西傍奥运水系,南望奥运主体育场,北邻森林公园。
以上只是举例。答出“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在奥林匹克公园内”,给1分;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与图中三处标识物的位置关系表述准确(方位顺序不计),每答对一处给1分。用语富于变化,给1分。
20.(5分)
例:和谐是乐手演奏的动人旋律,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和谐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
以上只是举例。比喻恰当,每一句给1分;三个比喻句形成排比,给2分。
21.(60分)作文略
『陆』 谁知道2008年已考过的湖北语文高考试题的答案
对自己要有信心!!加油!祝你考试成功·!
『柒』 求2008年高考湖北语文卷答案详解。谢谢...
一、基础部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卓(zhuō)著 质(zhǐ)量 褒(bǒo)义词 因噎(yē)废食 B.比较(jiào) 恫吓(hè) 着(zhuó)重号 熠熠(yì)生辉 C.处(chù)理 恪(kè)守 了(liào)望哨 刚愎(bì)自用 D.供(gōng)应 参与(yǔ) 骨(gǔ)子里 装聋(lóng)作哑 1、【答案】B 【答案解析】ACD三项中均有错误,下边各项中的注音为纠正后的正确读音。A. 卓 (zhuó) 著 质(zhì)量 褒(bāo)义词 C. 处 (chǔ) 理 了 (liào) 望哨 D. 参与(yù) 【命题思路】:本题的考查点是“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本题主要考查常用字的准确读音,如卓 (zhuó) 著、质(zhì)量、褒(bāo)义词 了 (liào) 望哨、参与(yù),都是声调出现错误。另外,也考查了一个多音字“处”,处 (chǔ) 理,还有一个常见音“chù”。湖北省今年的这道考题,提醒我们,一些地方习惯性发音不准的字,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及时更正,提高普通话水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鸿鹄之志 如愿以偿 一偏概全 归纳演译 B.冥思苦想 自行其事 风姿潇洒 烟波浩荡 C.气喘吁吁 相辅相成 匪夷所思 安分守己 D.蛊惑人心 一愁莫展 鼎力相助 面容安详 2、【答案】C 【答案解析】 A.“归纳演译”应该是“归纳演绎” B.“自行其事”应该是“自行其是”D.“一愁莫展”应该是“一筹莫展” 【命题思路】:本题的考查点是“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主要考查“形似字”的辨析,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偏旁的变化推测字的含义进而掌握它的运用方法。本题还涉及到两种情况需要注意:一是同义异形词,B项中“丰姿潇洒”也可写作“风姿潇洒”;二是音近形异词,A项中的“归纳演译(绎)”,B中的“各行其事(是)”,D项中的“一愁(筹)莫展”。注意到这两点就可越过命题陷阱作出正确的选择。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 B.王宝强在电影《天下无贼》中成功地扮演了胸无城府、朴实憨厚的傻根这一角色。 C.双塔镇医生王东东为了敛财,公然宣称注射他的免疫球蛋白即可预防EV71疫病。 D.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绝不能因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 3、【答案】A 【答案解析】“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句中应用“不由自主”。 “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宣称”:公开地用语言、文字表示。 “耿耿于怀”:对所经历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却,牵挂心怀。【命题思路】:本题的考查点是“正确使用词语”,主要从词语适用对象、感情色彩和词义角度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目的在于告诫学生对于词语,除了准确掌握其含义之外,还要掌握某些成语的褒贬色彩,进而了解它的适用对象,做到运用准确、得体。A中“情不自禁”对象主要用于感情,不用来形容动作“颤抖”。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见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B.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C.艾滋病(AIDS)是一种传染病,其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侵入人体后,使人体丧失对病原体的免疫能力。 D.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 4、【答案】C 【答案解析】A项中的“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错,数字减少、缩小,只能用分数、百分数,不能用倍数。 B项属于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不管---都”领起的内容,都从属于“他”,“他”提到前边才合适; D项属于不合逻辑。“拚图”属于智力游戏,“卡拉OK”属于文娱活动,可将“体育”改成“文体”。 【命题思路】本题的考查点是“辨析病句”,主要考查了数据的不规范使用、语序错误、分类不合乎逻辑几种病型。数字增大可以用“倍数”,减少、缩小只能用分数、百分数表示,这也是日常表达中常常可以见到的类型。关联词语使用中,主语是放在关联词语前还是放在它们后边,也常见错误。主语总领全句,前后都是同一个对象时,主语放在前边;前后不一致时,分别放在相关的关联词后边。分类不合逻辑也是常见病型。这类题只要把握住不同类型不能“混居”,就容易发现并修正了。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救灾。 B.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丁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江滩。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说。” C.小雨突发奇想地说:“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博文打趣地说:“去我家?去我家干嘛,扶贫吗,哈哈。” D.她写博客是给自己解闷。“明天就能见到妈妈了,要是爸爸一起来多好啊!我……”她一阵心酸,写不下去了。 5、【答案】D 【答案解析】:A项中一句话中有了两个冒号,造成关系不明,层次混乱。“两个主题” 后的冒号可以改成逗号。 B项句末句号应该在引号外,总管全句。 C项“扶贫吗”后边要用“?”“哈哈”后边可以使用感叹号。【命题思路】:该题主要考查了冒号、问号、引号的用法。冒号在使用中,不能乱用,一个分句中,不要出现两个冒号,否则容易造成两级解说,关系混乱。引号涉及到句末点号的准确使用,完全引用时句末句号才能放在引号内,部分引用时只能放在引号外,总管全句。这也是高考标点常考的类型。问号的考查,在近几年也多次受到青睐,就是在我们的学生习作中很容易见到。连续发问,属于同一话题的,只需要在最后一问结束后打上问号。在平时的使用中也需要注意这几种常见错误类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水域。湿地通常具备三个要素:水成土、临时或长期的水淹条件、耐湿生物或水生生物(尤其是植物)。这就将人们惯常理解的,仅指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地带的湿地概念,扩大至在空间上与之紧密相连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使其形成整体,这有利于湿地生态的综合保护。滨海湿地和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构成的内陆湿地,属于自然湿地;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建成的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属于人工湿地。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的“家园”,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基因库。湿地也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能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质量3至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慢慢将水排出。湿地还是有毒物质的降解容器。当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时,许多湿地植物和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对其进行降解和转化,净化环境。这是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重要原因。湿地资源丰富,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产自湿地的谷物养活了全球50%的人口。取自湿地的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的水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用水保障,也提供了“舟楫便利”。湿地资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换能量,如水力或泥炭发电。另外,湿地景观独特,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但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例如,将大量湿地排水后改作他用,导致湿地面积锐减;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生态平衡;上游湿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工农业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湿地水体。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湿地的紧迫性,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农业带产生的大量硝酸盐和其他化学物质,不仅导致流域水质恶化,刺激藻类泛滥,还在入海处的墨西哥湾形成一个面积20000平方千米的无氧区。专家们认为,流域内湿地的大量丧失导致入海径流氮负荷过重,是造成无氧区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根办法是在全流域进行大规模湿地生态重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这个建议已得到认可。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要有具体目标,因“地”制宜。例如,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作为鸟类或鱼类栖息地的湿地,其生态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以水文调节为目的的湿地建设,重在加强湿地的滞水能力。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场所的湿地建设,则更应重视优美环境的营造。当然,各类湿地生态的构建在承担主要功能的同时,完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 6.下列对“湿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湿地指长期被静止或流动的水体覆盖的地域,如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 B.湿地中的人工湿地有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 C.湿地通常被认为是指水域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这只是对湿地的一种狭义理解。 D.湿地中的水体与湿地的其他组成部分难以分割,共同构成了湿地整体的生态系统。【答案】A 【答案解析】文中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水域。”A项中“长期”与文中“长久的或暂时”的表述有误。其它项叙述与文中信息相符。【命题思路】:该题主要是考查科技文“关键词语或概念的理解”。A项错误属于故意混淆概念特征,丢弃信息,造成概念理解上的偏差。
『捌』 ······求06年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全国卷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D)
A.啜泣 层峦叠嶂 嗑碰 义愤填膺
B.辑拿 额手称庆 坍塌 班师回朝
C.秸秆 大有稗益 赘述 披肝沥胆
D.摩娑 厝火积薪 巨擘 见风驶舵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C)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 , ,
。 ,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地球气候成因新说
1997~1998年,南美西海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促使科学家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海洋—大气层”原理。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4倍。3米厚的海洋的热容量等于整个大气层的热容量。但是,大气层能量变换的速度是海洋能量变换的数倍。在“海洋—大气层”系,海洋是惯性媒质,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其全球的稳定性依靠海洋来保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全球气候的形成上,世界洋水域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根据世界洋水域双层(表层和深层)循环原则,开始研究“全球海洋输送”理论。北大西洋是海洋多层循环最活跃的地区,那里就像“锁孔”,钥匙在里面转动,造成地球上气候的不稳定。北半球气候最近10年的变化完全符合“全球海洋输送”理论。
科学家承认,目前在海洋洋流循环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无法回答,但已经清楚的是,世界洋水域对大气层的热力和动力状态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为了填补“海洋—大气层”原理方面的知识空白,世界气象组织推出一项名为“阿尔戈斯”的国际研究方案。这项方案包括建立一个全球海洋观察网,使用漂流浮标监视海水的变化。漂流浮标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域,上面安装有测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传感仪。科学家认为,正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这两个因素影响着大气层。
浮标在指定水域的海面固定后,同卫星取得联系。然后,浮标用自身携带的水泵吸入海水,潜至2000米深处后,压力仪发出指令停止下潜,浮标开始在海流中收集信息。10天后浮标浮出海面,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给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发送完毕后,浮标重新下潜,进入下一个探测周期。与此同时,卫星把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气象中心供研究人员分析研究。这项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结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海洋水域急剧变暖,上面的大气层也相应开始变暖。
今天,世界各地海域共有3000个漂流浮标在日夜工作。科学家希望利用得到的资料,最终绘制“海洋气象图”。
5.从原文看,下列对“阿尔戈斯”方案相关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B)
A.由3000个随洋流上下浮动的浮标组成全球海洋观察网,监测海水变化。
B.用装有海水温度和盐度传感仪的浮标,在深海海流中收集相关信息。
C.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接收浮标采集的信息,控制浮标工作的全过程。
D.分析和研究浮标探明的深层海水热容量的信息,绘制“海洋气象图”。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A.海水温度的变化速度远远低于大气温度的变化速度,原因是海水密度远远大于大气密度。
B.在“海洋—大气层”系里,海洋被动而大气层主动,海洋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
C.活跃的循环洋流像一把钥匙,在北大西洋这一“锁孔”中转动,导致北半球气候的不稳定。
D.海洋洋流的温度和盐度,改变了大气层的热力状态和动力状态,从而影响地球气候的形成。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
A.根据“海洋—大气层”原理,陆地上大面积水域的热容量,对周边地区的气温也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B.依据“全球海洋输送”理论,重新调控热带海洋洋流的流向,将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宜人的气候。
C.关注北大西洋这一“锁孔”,人们就可以有效地预报地球的气候变化,从而避免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D.“阿尔戈斯”方案可以解决海流循环无法预报的难题,如利用这一成果,将有可能消除厄尔尼诺现象。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竭,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
[注]①恩寄:对下级信任托付。②摙(liǎn):担运。③糗(qiǔ):干粮。④近畿(jī):京城附近地区。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C)
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
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第II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有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II卷共4页,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 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译文: 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2)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译文:在几个郡待过,遇见会引发贪欲的事,始终不改变自己心性,妻子女儿挨饿受冻,如同极贫穷的人。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分为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
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不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阳光的香味 林清玄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未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得泼在为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①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得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得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得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做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得从童年流泄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和昙花的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
[注] ① 稻埕:这里指晒谷场。
14.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1)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2)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答:(1)“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2)“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3)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16.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6分)
答:(1)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2)“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3)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
17.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
答:(1)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2)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六、(15分)
18.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将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4分)
语言的形式, ① 能是美的, ② 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 ③ 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 ④ 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 ⑤ 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 ⑥ 二者这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①之所以 ②因为 ③所以 ④也 ⑤尽管 ⑥但是
19.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个字。(5分)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二胡的构造很简单: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这与小提琴同样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略带忧伤,常用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二胡产生的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比较高的乐器。
二 胡 是 胡 琴 的 一 种 , 由 琴 杆 、 琴 弦 和 蒙 着 蟒 皮
( 蛇 皮 ) 的 琴 筒 构 成 , 用 马 尾 琴 弓 演 奏 , 声 音 低
沉 圆 润 , 是 深 受 中 华 民 族 喜 爱 的 乐 器 。
20.请在“家园”和“思念”中任选一个词,仿照下面示例的形式写三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写法,三个句子的内容有内在联系。(6分)
示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每句2分,其中比喻贴切给一分,比拟贴切给一分。三个句子无内在联系,酌扣一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 文 评 分 表(供评分人填写)
『玖』 2006年湖北高考语文
大于等于总分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