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发布时间:2021-02-05 09:24:17

Ⅰ 初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怎么写

我校2006年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开设伊始,就受到了李待军校长的高度重视.组织并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教研组长、专任教师组成的会议.会上李校长详细说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现代教育的重要地位.并要求大家群策群力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们的宗旨是“确定好一个主题、开展好一项活动、调动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全体学生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称.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虽然有国家制定的总的活动纲要,有独特的先进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但没有课程标准和现成的教材,也没有可学的操作模式.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门“校本化”的课程,仅仅靠“模仿”和“选用”,很难使它成为学校“自己的”课程.我们觉得,要实施好这门课程,必须走校本化之路;因地制宜,利用社区资源,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整合自己的优势,才能形成学校的特色,创出学校品牌.
另一方面,我们在考虑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时,取得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把综合实践活动分成两步走:一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二是以学科实践活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又有相当科学知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如何根据地区、学校、学生的特点,开发出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呢?又怎样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开展符合学生特点、体现地方特色的实践活动呢?我们在学习、思考之后,选择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研究》这一课题,旨在构建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综合性、实践性、教育性、自主性的活动内容,增强课程内容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以提高学生急需具备的各方面的素质.另外,所研究内容试图解决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课程内容的相对稳定性、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同时,我校也力图抓住这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契机,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下面就本课题的开展情况作一简单的汇报:
一、明确课程目标,构建内容结构
1、围绕办学理念和学生发展需求,确立课题的研究目标.
在学校办学理念定位的大讨论中,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定位于:从认识家乡入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再以热爱家乡为中心,辐射爱国主义教育.根据学生认识范围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逐渐加长半径,扩大圆面,丰富内涵,升华主题,提高品位,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程开发的目标是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我们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发展了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提出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2、按照“三维”结构,构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框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教材,但决不意味着活动内容可以随意而定.实际上,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门课程,但是它也存在它的内容框架,不过这种内容框架不是由学科教材当中的章、节、目组成,而是由活动的序列构成.一个学校开展的活动如果毫无序列,就无法解释自己的课程框架,无法解释开展这些活动的必要性.当我们在考虑活动有序列的时候,有两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要保持自然探索、社会实践和自我发展三者之间的大致平衡.综合实践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但不外乎这样三个“维度”.保持三者的平衡,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结构的和谐发展.第二,要对学生在校三年当中的活动做出统一的安排,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适当的活动.只有这样,不同年级的教师才能抓住活动的要点,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把上述两个因素结合起来,我们的具体的做法是:学校根据本校的特点和地域资源优势,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出发,在不同年级确定适当的活动“主题”,在同一主题下,由学生选择开展不同的“活动”.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要按“维度→主题→活动”这样一个逻辑结构展开.课题组就发挥乡村和校内课程资源的优势作了几次讨论,将烈士陵园等作为德育教育的基地;将集发观光农业园作为社会劳动实践基地;把校内苗圃作为环保教育基地,把图书室、信息技术中心等作为探索性、信息化学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也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3、依托地方资源,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
我们感到有责任把丰富的地方资源进一步整理和发掘,发挥它的教育功能,让我们的学生不要遗忘,更要以此为骄傲.因此课题组的老师们积极行动了起来,投入到了校本教材进一步完善的工作中.在这过程中,我们强调师生互动,学校与社会联动开发,突出教师、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通过调查整理,我们把家乡的自然人文资源分成了以下几类:
(1)、优美的风景:风景优美的碣石山,秦皇岛有机农业生态带横贯其中.
(2)、育人的基地: 烈士墓是远近闻名的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节都有中小学生到这里缅怀烈士的英勇事迹,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体验幸福的来之不易.

(3)、悲壮的历史:勤劳勇敢的人民,在战争年代,不畏强暴,同敌人作过殊死的斗争;在困难时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创造了新的生活.他们用鲜血和汗水书写了一部悲壮的历史.
(4)、淳朴的乡风:泥井本土的风俗,是勤劳的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有吃秧歌、元宵灯会等习俗.
(5)、成材的学子:当年在我校勤学苦练,现在高等学府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取得佳绩的莘莘学子.
(6)、爱国的热情:近年来,在我镇涌现出许多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回报人民的感人事迹.
(7)、辉煌的成就:近几年我镇在经济、农业、工业、商业、教育事业等各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村村通水泥路、实现一镇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中学等
通过大量的走访和实地调查,特别是发动学生和家长搜索、提供素材,我们形成了第一手的资料,在进行细致的梳理后,把我校的办学理念贯穿于校本之中,进一步完善了校本教材.
校园环境资源的利用.我校非常重视使校园文化成为综合实践课程的资源,力图把校园建成学生学习、成长的摇篮.学校每一个区域的划分,每一个景点的建设,都带着浓郁的家乡气息.有突显家乡建设成就的长廊,有学生宣传家乡的书画廊,有展示学生利用身边材料动手制作的精美的手工作品.这些布局的设计完全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理论,也渗透了我校“为繁荣家乡育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在学校能深深感受到,自己的努力会带动家乡的发展,更会为祖国的将来做出贡献.
二、强化组织管理,建立保障机制
课程内容的现实规定、课程特性和实施情境的复杂性都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课题实施的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两年多来,我们从实际出发,从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的实施相适应的管理和保障机制.
1、构建组织管理网络,形成责任分明、协调一致的合力.
为了使本课题的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健全了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目标、课程开发方案的制定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实施的组织、管理协调;教科室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成果鉴定、资料管理等;教导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执行和检查考核;教研组负责计划的制定、总结、实验的指导、教学研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回.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科室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科室.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调查,围绕家乡的山水,围绕身边的事物,你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课题是什么?再由指导教师进行筛选、归类,最后由教科室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可以说,这些计划集全校师生的心血和智慧,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更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依托地方资源的特色.这些活动主题富有新意,又源自学生生活,贴近学生,都是他们乐于探索实践的.
2、制定相关制度,促进课程实施.
课题开始研究之初,能完全胜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并不多,针对现状,我们建立了相关制度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和本课题的研究能基本达成.①保障激励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决定了教师指导工作的复杂性和师资配置的难度.为了更好的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我校对于申报担任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教师的教师承诺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及辅导员成果奖,期末根据实际(参照教师档案袋和指导教师的过程性评价表)进行评比奖励.②校本教研制度: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我校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手段,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水平.以定期检查与抽查等方式,督促任课教师按计划组织教学.允许教师采用“拿来主义”,鼓励他们多看一些相关的杂志、文章、课堂教学录相片、网络资源等,让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模仿着在教学中实施,使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更感性的认识.安排任课教师到秦皇岛去取经,回到学校后立即向其他任课教师交流听课所得,又分别请外校教师到我校指导教学,帮我们提一些实质性的建议.同时我校还邀请了县教研室、进校的专家到我校对教师进行课改知识的培训,解答了教师们在课改中存在的困惑,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方法.其次,我们借鉴语、数学科开展活动的成功经验,每两周组织教师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例研讨和教师汇报示范活动,让教师在不同类型的案例剖析中了解并掌握一些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具体方法.另外,课题组定期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推荐、印发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案例,并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开展“六个一学习研究活动”,即读几本与综合实践相关的理论专著,写一份学习体会,参与一个课题的课题研究,上一堂公开研讨课,交一份完整的主题活动方案,写一份活动案例或论文并公开交流.由教导处和教科室联合对教师的“六个一”进行评比考核.以上活动的有效组织开展,确保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能基本胜任这门课程.
3、重视宣传发动,取得广泛认同.
我们利用学校的橱窗、班级板报等宣传阵地,以及向每位学生家长发放《告家长书》等形式,积极向学生家长宣传、解释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对学生成长的好处,努力取得家长对学校开设本课程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走向社会,积极联系我校的“学校德育基地”、“学校文明共建单位”及部分工厂、公司、企业,走访、联系一些劳模、老干部、老教师、本地的致富能手及关心学校教育的人士,和他们就我校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展开讨论,取得了共识,获得了他们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使他们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又一支生力军.
三、实行制度化管理,促进课题研究
1、课时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2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我校联系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2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1+1”的形式,“1”为信息技术课,每周一节,单独列入课表,配备相应的信息技术老师;“1”为综合活动大课,每周1节,以年级为单位集中安排在一个单位时间,列入课表.在平时的教学中,由各年级组长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负责将课时进行调整组合.可以根据需要将1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地方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
2、人员管理:教师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实践证明,少数教师或专职教师承担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是难以满足全体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的.因而,我校在教师的构成上,以“教师小队”形式,以一个年级为单位组建若干个教师指导小组,从而来有效地开展各类活动.各年级的教师指导小组由年级组长、班主任、一些相关的科任教师(如:信息技术教师、自然教师、劳动与技术教师、品社教师等)组成.一次活动的指导老师不局限于一人,可以聘请校内相关老师客串.此外,各年级还可以根据需要自主聘请一部分社会教育力量,担任校外辅导员,以充分发挥社会资源,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3、过程管理: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动态管理.(1)集体备课制:每次主题研究活动由年级组成员先初步商量一下,由一位教师负责制定活动方案,方案不在于详而在于是否能真正让学生展开研究实践活动,是否具有操作性.教师在活动中不一定要完全照着方案进行,因为活动是不断生成的,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甚至衍生出新的子课题;每周安排一位教师上一堂活动观摩课,全体教师听课、评课,使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2)每学期案例评比制:期末请每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选一份最好的案例参加学校案例、论文评比,优秀案例送交上一级参加评比.在这种管理机制中,教师们在活动中与学生一起主动研究探索.
四、开展主题化活动,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我们开发地方资源为的是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空间,使学生认识了解资源,更重要的是研究利用资源.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设计系列化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增长见识,发展能力,提升才干;让灵动的山水成为鲜活的教材;让厚重的文化成为孩子的精神养料.在开展“走寻家乡的名人”主题活动中,发动学生去走访在家乡建设事业中有特殊成绩的领跑者,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的老党员、老英雄,在外辛勤求学的学子,学生们收集了很多的材料,在分享的时候大家感触最多的是他们那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学生们纷纷申报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把教师“凉在一边”,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合作意识、人际交往意识、问题意识,锻炼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开展“我是碣石山小导游”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发动学生整理碣石山各景点的传说和故事,串编成导游词在每个景点进行解说.这充分证明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结合“校园是我们成长的乐园,家乡是我们学习的课堂”,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大自然,让他们在美丽的环境中认识各种动物和植物,采集和制作各种标本,鼓励他们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创作活动.让他们欣赏各种美妙的动人景象.让他们聆听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小溪流水的哗哗声,悦耳动听的鸟鸣声,湖涛涌动的拍岸声,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大自然的乐趣.从而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走进历史,亲手摸一摸,亲眼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昌黎的文明史和先进文化的遗产,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历史知识,在社会课的实践中,既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优秀文化知识.让学生走进村镇,就是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组织学生到社会福利院,带上自己心爱的礼品慰问孤寡老人,为他们表演节目,这时学生特定的社会角色是“下一代或儿女”,在慰问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们尊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责任意识.组织学生到公共场所(如:菜场等)打扫环境卫生,参加义务劳动,这时,学生特定的社会身份是公民,打扫环境卫生是公民应尽的权利和义务,在这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应有的公德责任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参观、考察和访问,了解昌黎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感受昌黎现代化的科技成果,同时增加了学生对现代化科技发展的感性知识.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去感知,在实践活动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变革、去创造,从而真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成立了十几种班级活动小组,他们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家乡的资源进行手工制作,他们的作品就张贴在校园的走廊上.在对我校九年级学生起床、上学情况和农村卫生情况作了调查后,有的学生向同学、家长、社会发出了倡议书,有的学生与家长签订了《环保条约》、约法三章,有的学生写信给校长、老师、建议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增加学生的睡眠时间,还有的学生用作文、画画、创作手抄报、宣传栏等形式,向人们宣传环保知识……
五、实施多元化评价,引领学生自主发展
综合实践虽然是一个校本课程,但我们课题组成与经过讨论认为它与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必须通过评价来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可以说,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综合实践的评价强调多元化,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教师、学生、伙伴、校外指导员等都可作为评价者.应该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仅针对他们结论成果.只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基于以上理念,我校对学生评价采用的是档案袋评定制.我们让学生按活动小组建立自己的活动档案袋,保存本小组活动所得的资料.比如学生活动的照片、搜集的资料、体验日记、作品、评价表等.由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等级评价与评语相结合的方式,评价要注重过程,重视态度,特别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体验,力求体现评价的多样性与层次性.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表现在:以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潜能生、学困生的兴趣得到了适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自信心得到了培养;同时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内外生活,增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我们走出校园,组织各类有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探索.投身这青山绿水之中,学生们领略了家乡的美丽,激发了探究的欲望,点燃了创新的火花,体验到了生活的真谛.我们的研究活动也得到了兄弟学校及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程开发与实施经验交流研讨会”在我校举行;2007年5月我承担了市十一五科研立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研究》.以上是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一些很不成熟的尝试,感觉我们的工作还是很粗浅的.我们愿在教科研的广阔空间里不断追求、前进,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执著耕耘,迎接灿烂的明天.

Ⅱ <汕头市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的具体内容

教师课前准备要求

一、 通读教材,科学合理安排好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学进度,制定好有利于本班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教学措施。

二、 精心备好每一节课,须做到以下七点要求。

1、教师备课内容要求:必须做到 “ 六备 ” :备大纲(课程目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备好电教设备或其它教具或学具,重点研究本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创造性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和校本课程可采用选用、搜集、改编和创编等方法,为教学提供参考资料,资料必须整理归类。

2、教师个人备课必须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培养。不得与参考教案雷同 , 应有所创新。

3、备课在超讲课前一周。

4、备课教案书写必须做到书写规范,字迹工整。

5、通过集体备课确定研讨课内容,研讨时间 上课人,记录研讨过程。

6、积极参加集体备课,不迟到、早退。

7、必须布置好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搜集资料或学具准备工作。

教师上课要求:

一、教师必须带好教案、教具提前进入相应教室(配套室)上课,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二、教师必须用普通话讲课,严禁用方言进行教学,严禁坐在桌椅上上课,严禁在课堂里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准私自离开教室或无人上课。

三、教师必须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人格,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师必须采用新理念下的教学方法,使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勇于创新与变革,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加强师生互动,正确评价学生,善于激励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与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个性品质。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信息。

六、教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及时记写好教学随笔或教学后记,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课后辅导与作业批改要求:

一、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适量作业,原则上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不多于一个小时。

二、 教师必须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对于个别差生必须面批面改,优先照顾。(一年级语文作业应有写字,二年级语文作业应有写字、组词、造句与写话,三至六年级语文作业应有写字、造句、作文等其它作业;数学要每日一批;自然科学要有实验报告单,美术学科要有各类作品,综合实践活动要有成长日记或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

三、 教师必须对个别学困生进行课后辅导,也可采用学习互助小组给予帮助,并不断进行跟踪,建立转差培优跟踪档案。

四、 教师必须进行各单元的复习、考试命题与评卷工作,及时进行单元小结与试卷讲评,对于学困生必须给予二次考试的机会,以此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信心。

五、 教师每学期必须进行期中、期末两次全面家访。平时必须根据个别情况,进行个别家访。学校可通过家长学校或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会、座谈会,加强家校沟通与交流,取得家长、社会的支持与配合。

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

1、各校必须严格按照省颁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门类,开足课时,尤其是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中,一二年级校本课程四节课,三至六年级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六节,可设置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分别三课时。

2、各校必须落实好各种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制定好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各年级各科学习的目标、内容、要求具体明确;有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计划,有劳动与技术教育计划;教师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主题活动方案;校本课程应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课程说明与课程纲要,包括教学设计,学校校本课程委员会必须对教师开发的课程进行审批与评价。

3、艺术课程每周四节,可由有美术与音乐特长的两位教师担任,可安排一个大节(两小节)。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充分考虑学校场地和体育器材,合理安排,执教教师必须充分上好每一节体育室外课,严格按照体育课的步骤组织教学,注意运动安全,不准放任自流,每学期均要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测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教学科研要求:

1、各校必须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科研活动,时间统一设置于每周四下午。两个片区每学期必须以片组织三至五次集体研讨,形式、内容由承办学校拟定。

2、校本教研要做到四定:定主题内容,定主题发言人,定研讨时间,定研讨形式(集体备课、课改沙龙、问题会诊、教学叙事、听课评课、理论学习、经验交流、讲座等),要做到切实可行,扎实有效。

3、学校行政人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每周不少于两课时;学校要发挥本土专家的引领作用,学校行政人员、骨干教师要主动参与研讨,深入课堂,走近教师,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4、认真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和专题(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学校必须具有课题申报、实施计划、教师培训、课题研讨、课题跟踪、研究成果、专家报告、结题报告等材料,深化课题研讨,力出成效。

5、学校必须对教师执行课程计划、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辅导、考试与评价、家校工作、教学科研等进行严格管理,作为教师学年考核、职称评聘的重要内容。

6、校本教研要有记录,有资料,有收集归档。

也不知全不全。。

Ⅲ 谈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如何实现自身专业成长 (结合实际)

现在各地都在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我个人认为专业发展要靠教师自身,版根据所教孩子的特点权,结合理论去研究去探讨才会有明显提高,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理论和一味地追求实际操作,没有理论的根本很难从根本上让我们自身成长,单就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自己,也只是单方面的,所以要想发展好自身专业成长,书中的理论必不可少,再结合实际去解决一些问题的能力,两个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这是我的个人看法!

Ⅳ 四川广元高中生进来!

四川省广元中学始建于1929年,是一所拥有光荣传统和厚重文化底蕴的历史名校。1994年11月成为四川省重点高中,2002年6月通过四川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2005年1月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是一所国家级重点高中。
学校重点级别: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广元中学始建于1929年,是一所拥有光荣传统和厚重文化底蕴的历史名校。1994年11月成为四川省重点高中,2002年6月通过四川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2005年1月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位于广元市城区,包括校本部、南校区、嘉陵校区,呈“一校三点”格局,地理位置优越,校园优美,硬件设施一流。校本部位于广元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坝新区,是一座现代化、园林式、生态型校园;南校区位于欣欣向荣的利州经济开发区,毗邻南河,校园平坦方正;西校区位于广元市城市与商业发祥地的老城区。前临源远流长的嘉陵江,背依风光旖旎的凤凰山,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 学校现在教职工422人,其中高级教师107人,特级教师3人,学校现有教学班94个,在校学生6200余人。学校的教育思想是“博学广才,器识为先”,教育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沟通,倡导:让我们与老师一起进步,让我们与学生共同发展,让我们与家长形成共识,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育人氛围(即“一本四让”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是:活动育人,和谐发展。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四川省广元中学历史悠久,创建于1929年。七十多年来,学校历尽沧桑,培养出众多的桑梓学子,是远近闻名的学府。改革开放,又为她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使其重展雄风,以更加崭新的形象展露在教育界。
学高为师科研兴校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广元中学认准了这条道理,根据“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的行为标准,拓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化。学校要求教师除提高基本功以外,把“一课一文一书”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评价范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帮助教师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学校先后请四川教育学院教授和北京四中领导讲学,传输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派遣有关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和兄弟学校的教研活动。 抓好教学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助推器。广元中学对此狠抓不放。首先,学校坚持各教研组利用每周一个半天时间进行常规教育教学研讨,全面推广集体备课,并在业务学习上加强指导,推进课题研究。为了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学校设有科技活动室、科技制作室。学校的生物实验室目前已被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协命名为青少年科普教育集体,建成生物科技标本馆,发挥了广泛的科普教育作用,每年都能接待上万名中小学生、幼儿的参观考察和学习。该校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综合实力居全市第一。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教学工作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毕业班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狠抓毕业班管理,建立和完善毕业班服务机制,提高学生高考竞争能力。近年来,广元中学毕业生升学率连上台阶,令人瞩目,2000年突破了300大关,2001年突破400大关,2002年一榜上线人数一举达到663 人。近五年,考入一流名校的学生超过100人,其中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达13人,这在经济欠发达的四川北部地区实属不易。
锁定目标再攀高峰
首先在育人上,学校不满足按部就班的操作方式,形成了独有的鲜明特色——“活动育人,和谐发展”。学校充分利用活动类课程,突出社会实践活动,创设生动活泼的教育场景,使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感悟、内省、挖掘和发挥潜能。 学校还定期召开团员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并且民主选举领导人员,实行学生会主席竞选制,让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管理。学生会还成立了“春潮文学社”和“风流魂”编辑部,建立了英语俱乐部和电脑俱乐部,开展了“超霸杯”足球赛,组织周末文艺“校园之春”卡拉0K比赛等。学生社团活动范围广,《风流魂》办得贴近学生生活,很多文稿精美感人。 学校在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不断拓宽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依照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学校调整了课程安排,设有必修课、选修课,把“研究性学习”纳入课程设置,每周安排两节正课。研究性学习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自选研究课题。学校指派专业教师指导他们制定研究方案,指导研究过程,指导写作结题报告。 广元中学是一所历史名校,曾经有过许多辉煌,但是,在新期如何保持和发扬是学校教职工时刻考虑的大问题。学校领导对此更是高度重视。所以,他们始终把确立目标当作头件大事。去年,学校根据市委、市政府批准的规划方案,下发了《关于落实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各项任务的通知》,明确指出“争创全国一流学校”的目标,一下子把学校的全部工作纳入了一个新的轨道。
民主管理廉洁勤政
广元中学 学校按照“敬业、廉洁、团结、求实、创新”的工作思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管理工作上,倡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热情服务,狠抓落实”。在教职工中树立“四个意识”,即危机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在领导班子中遵循“交流、沟通、理解、合作”的精神。 学校确立的办学指导思想是:立足于广元中学的实际,坚持教育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长效性原则,以为学生一辈子负责的态度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工作中处理好五个关系:坚持继承和发扬传统与改革创新之间的关系;坚持严格的制度管理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之间的关系;坚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逐步提高福利待遇之间的关系;坚持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坚持注重常规管理建章立制和科研兴校的关系。 以崇高的事业吸引人,以深厚的感情凝聚人,以适当的待遇挽留人,这是广中领导班子的工作特色。 2002年,学校荣获全国贯彻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校团委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称号,学校还顺利通过了首批省示范高中验收和省校风示范学校验收,荣获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学校还被评为广元市职业技能示范学校、市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市教学研究示范学校、市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市教学技能示范学校、市绿色学校等。 所获奖项 进入新世纪,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年稳步提高,2005年的高考,广元中学本科上线人数列全省第8名,学生龚晨曦以全市理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黄颖以全省少年大学生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国科大录取。 学校获得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精神文明单位、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学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四川省绿色学校等二百余项次荣誉称号。
编辑本段优秀办学
办学宗旨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川省广元中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元中学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从来没有离开过人民的关注和支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学校服务社会,回报人民的最好体现,更是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行动。 教育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沟通,倡导:让我们与老师一起进步,让我们与学生共同发展,让我们与家长形成共识,让我们走进学生心灵,形成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育人氛围。以上简称为“一本四让”。 “一本四让”的办学思想,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基本要义,标示着学校办学的准确定位和独特的价值追求。它既是对广元中学优良办学传统的传承和升华,又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反思和扬弃,透析出学校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的教育文化的精粹。 “一本四让”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想“和”与“合”,同时,这也是现代管理哲学的两个重要思想元素。以人的发展为本,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致力于学校育人系统的整体优化,构成了广元中学的学校文化主流并引领着学校的持续发展。
指导思想
立足于广元中学实际,坚持教育的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长效性原则。以“对学生一辈子负责”的态度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责任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办学特色 活动育人和谐发展 其内涵界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为其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育人观和育人方式。充分利用活动类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有效的教育情景,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感悟———内省———发展,激活学生潜在能力,它涵盖德育类、智育类、体育类、科技类、美育类、社会类、生活类等各个方面,以全方位的活动综合影响学生,体现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的双重关怀。 在具体实施中,按照“创意好,设计好,开展好,总结好”的系统要求,把握以下四点:1、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发展需要,确定适合于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活动目标;2、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开放的教育过程;3、适当调整、补充、改造现行教材,加强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对接;4、充分利用和开发校本、社区、本土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去读社会这本“无字的书”。学校正在致力于把传统教育改造并还原成生命活动的过程,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和幸福的人。
编辑本段教学特色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德育体系 德育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自身发展规律,立足于学生主体发展,以“教会学生做人”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育人”为载体,培养学生成为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高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心理健全的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健全德育体系,规范德育管理 1、德育管理运行机制 建立以党委为核心、校长全面负责、行政职能部门实施的管理体制;建立以党委———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线的德育工作系统;建立以团委、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为主线的学生自主教育系统,使学校德育工作上下贯通,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2、形成群体育人的德育队伍 一是以党委书记、校长为主的中层以上干部队伍,负责全校德育工作决策和宏观指导。 二是以学校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班主任、政治课教师和党员教师为主体的德育工作队伍。 三是以团委、学生会干部为骨干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同时学校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学校德育管理。 四是以社会知名人士、学生家长为代表组成的家长委员会,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利用和开发社会教育资源。 3、建立科学的德育管理制度,完善考核机制 以《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实施办法》等作为学校德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依据,同时完善了一系列德育管理制度和多层次的考核机制。 拓宽育人渠道,优化育人环境 在操作上实行“三个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区、家庭教育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德育网络。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注重科学教育和人文关怀并重;充分发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积极开发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拓宽育人背景。 2、加强校园文化的班级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一是重视校风、班风建设,创设各班富有特色的高雅的教室和寝室文化;开展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学校和班级文化活动,实施“4+1工程”———行为规范工程、学业驱动工程、班级形象工程、学生自治工程和班主任自律工程,培育班级文化品牌;二是优化师生关系,举办“师生面对面”主题班会,开展“以成功携手,与学生(教师)同行”的师生结对子活动,设立校园希望工程、教职工助学工程、扶农育才奖学金以增强学校和班级的亲和力、向心力;三是注重校园的绿化、净化和美化,开展“热爱广中,净化校园,从我做起”形象工程活动,发挥环境育人的潜在功能。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劳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体验,培养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二是课外实践活动,为拓宽学生学科知识背景,如成立科技俱乐部,为学生中的“科技发烧友”创设一个自主活动空间;邀请美籍华人王可父女作“1+1”成长报告。三是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参观重点建设项目宝珠寺水电站、广元机场、红军碑林和川北监狱,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活动育人,和谐发展”的教学体系 “活动育人,和谐发展”教学观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学科课程,同样贯穿和融汇着“活动育人”的教育理念,其表现特征为: 1、由静态的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动态的师生交往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活动) 2、由“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自主活动的时空。(学生自主活动) 3、由预设的结论教学转变为强调生成和建构的过程教学。(师生建构活动) 4、由“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与学生生活经验对接的开放式教学,强调“在做中学”(动手操作活动)。 注重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和教育思想的领导 在学校制定的《实施素质教育五年规划》、《教育科研五年规划》中,把转变教育观念和提升教育观念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注重先进教育理念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引导作用。邀请华东师大霍益萍、四川教院陈安福、姚文忠教授、北京四中副校长田佣来校作专题学术报告,请特约教研员具体指导教研和科研工作。 强化教师的校本专业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培训教育以校为本,注重利用和开发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倡导“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的工作方式和研究方式,强化教师的绩效感和职业归属感,以课堂教学的“真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1、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树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典型,实施“名师工程”,评选出45名名师和“广元中学十大杰出青年”;2、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学校行政领导献课、“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课、中高级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新秀课”;3、教研相长,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广泛开展“一课一文一书”活动(上一节优质课,撰写一篇教研论文,读一本教育专著);4、提高人文素养,增强教师人格魅力。要求教师有一、两样健康的业余爱好超过学生,有一、两项技能强于学生,有一、两项本领高于学生,在学生面前尽量展示出教师美好的一面。 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验 1、以国家级课题《课堂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心理研究》为切入点,开展构建自主性学习体系的实验和研究,推进高中课程改革。 2、为高中课程改革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省级课题《高中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研究》为中介,历时三年的研究,为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为提高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积累了许多认识成果和操作经验。 3、历时三年的市级重点课题《读报活动教学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与影响研究与实验》取得初步研究成果,丰富了学校活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和提炼出了四种活动的方式:自主型活动、交 往型活动、体验型活动和探究型活动。 4、初建“活动育人”的教学体系 学校已初步构建成必修课、选修课、活动类、隐性课程共四大板块的完整课程结构,形成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活动育人”的教学体系涵盖德育、智育、美育、科技、体育、生活等各个方面,其操作模式和活动系列经多年实践已趋完善和成熟。每年的三大运动会(春季田径会、科季球类运动会、冬季越野赛)和艺术节已形成传统。生物科技标本馆十多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校本化的科普活动,在市内外、省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被省科技厅、省科协命名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各地中小学生、幼儿计万余人慕名前来参观学习,成为我校“活动育人”的一个亮点。开展暑假“中华营”活动,强化英语听说能力,举办地理冬令营,进行地质地貌考察。 广元中学是人民的广元中学,如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广元中学全体教职工夙兴夜寐心为之系、情为之动的崇高历史使命。事业发展永无止境,我们将继往开来,自策自励,用不懈的奋斗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广元中学先辈的业绩!
编辑本段对外交流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及美国英语学会共建项目中华夏令营 (2007-4-30) 著名英语教育专家李阳老师在广元中学激情演讲 (2007-4-30)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来校讲学 (2007-4-30) 日本教育专家来校讲学 (2007-4-30) 美籍华人王博士来校与师生交流 (2007-4-30) 美籍华人哈佛大学学生王可来校与学生交流 (2007-4-30) 剑阁中学来校学习参观 (2007-4-30) 德阳五中来校学习参观 (2007-4-30) 广元中学邀请成都知名教师作06高考报告会 (2007-4-25)

Ⅳ 小学校本课程计划

2006教学工作计划

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具体工作:
一、认真学习理论,明确课改方向。
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伴随课改全程的活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学习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学习。只有那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看问题才会更准,思路才会更清,行动才会更快。教导处将统筹安排,将学习安排到全校业务学习活动中,渗透到教研组教研活动中。在学习中,既要学介绍具体经验文章,也要学难懂的理论性较强的文章,防止东施效颦;既要学正面宣传的文章,也要学提出争议的评论,防止人云亦云。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要求每位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并经常组织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本期与上期一样,每周一篇学习笔记,一月一篇案例设计一篇教育故事。
二、严格执行常规,提高教育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法规,任何人无权变更,教导处将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情况,严格督促教师自觉按课表上课,严禁私自调课或侵占技能课等现象发生,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课的必须报请教导处批准。
2、本学期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教研室修订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常规》,修订我校教学常规要求,使全体教师明确要求,自我对照,切实落实常规,有效地改进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教导处将提倡“推门听课,翻本检查”工作制度,继续实行学月常规检查制度。
3、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教师成长成材的摇篮。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学习课改理论、写读书笔记、钻研课标教材、集体备课、听评课,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探讨等)、定好主题和中心发言人。教研活动要在“实”与“新”上做文章,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个教研组要创自己的特色,及时、认真总结得失,在期末进行交流,开展先进教研组的评选。
4、抓好集体备课。备课组活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集中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着力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各班要针对班级实际进行修改,并在教学过程加以调整,倡导课后撰写教学后记和教学案例。
5、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调研。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和生命线。每位教师必须树立“有效教学”观念,增强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争先意识,努力提升所任学科的质量。本学期教导处将加大学科的阶段性调研力度,分析存在问题,落实解决措施,力争不使一门学科、一个班级、一个学生掉队。抓好几个调研与比赛,即一年级看拼音写汉字比赛,二年级朗读比赛,三—六年级“六一”作文比赛,低年级口算调研,中高年级计算、概念、应用题调研,英语阶段性调研。
6、抓紧毕业班复习迎考工作。认真总结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分析我校六年级教学工作的现状,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应对举措;及时召开毕业班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争取家长配合支持,为学生复习迎考,打胜小学毕业最后一仗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有力支撑。抓两头,促中间,分类辅导,采取学月考试,奖励前五名和进步大的等形式,努力提高毕业考试的优秀率和及格率。
三、深化课改实验,提升实施水平。
1、加强课改实验的师资培训。本学期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把握其精神实质,加强对三年级等使用新教材教师的培训与管理。
2、加大课程研究的力度。加强教研和科研的结合,以教研为载体,以科研为先导,促进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水平。继续与教研室多联系,争取专家的支持、指导,健全教研制度,改革教研形式。各教研组制定计划时要立足本校,结合自身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好每次活动的内容,开展小型、多样、高效的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让教研和科研活动真正为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服务。学校将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学科的校级教研活动,对品德与生活(社会)等术科教研活动也将有所安排。以此全面提高教师驾御新课堂的能力。
3、继续加强课程管理开发的研究,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加强管理,使之不至流于形式,加强课程开发的研究,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本期综合实践活动由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组组长郑志强指导,集中力量进一步开发、完善我校校本课程——《我的家乡---梓潼》,使校本课程真正成为拓展学生学习领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育学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
四、调动教师热情,加强队伍建设。
1、上期,我校开展青年教师赛课,一部分教师在活动中脱颖而出,一部分教师迅速成长。本期,我校将进行中老教师示范课,让教师们在这样的活动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同的教学风格
2、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水平。加强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培训,重点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本期,要求每一位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俩节课,由张玉全作好记载。
3、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评优课活动、学术研讨和参加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活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造就优秀教师。
4、继续组织校课改积极分子、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研组等评优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重点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教导处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深入课堂、深入各班,检查教学的各环节的落实,使我校的教学再创佳绩。
五、科研工作: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为及时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我校确立的科研课题为:
1、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促进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国家级)2语文课题将申报“愉快识字法”(市级)
3、校本教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4、数学课题组
路漫漫其修远兮,亲爱的教师们,辛勤的付出,必会换来金秋的收获。
教学工作大事表
2006年2月
主要活动:
二月份:
1、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3、各科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4、召开综合实践指导老师会议,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三月份:
1、第二次教学常规检查。
2、召开英语教师研讨会,讨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关措施。
3、修订学校教学常规细则。
4、校新课程教材培训。(一、二年级数学)
5、中老年教师示范课
8、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
9、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四月份:
1、学科期中调研测试。
2、征集、评选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3、毕业班复习教学研讨活动。
6、第三次常规调研。
五月份:
2、三—六年级庆“六一”作文竞赛。
3、一、二年级口算比赛。
4、二年级朗读比赛。
六月份:
1、检查各教研组落实教研活动情况。
2、六年级模拟考试。
4、一年级看拼音写汉字比赛。
5、评选课改积极分子、优秀教研组。
6、撰写教学论文与案例。
7、举行期末考试,做好试后分析。
8、第四次常规调研。

Ⅵ 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 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了不少问题。 课程认识问题、 如: 课程资源问题、 教学设计问题、课程管理与评价问题等。正视这些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 法,是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和进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题;原因;对策 1.写作的目的 写作的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强调培养目标应该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 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 础技能和方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与实施, 正是在小学探索一条既 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目标,又符合小学生心理年龄、认知特点 发展规律的新探索。 至 2003 年底,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已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推行,作为 这次课程改革重要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在全国大部分中小学开始实施。 而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关键, 它不只是既定课程 计划、教学方案的落实过程,而是该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整体过程, 从而是一个探究、发现、创新过程。但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是一门新兴 课程,其发展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从目前实施的总体情况看,学校实施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的意思仍在不断增强, 有的学校已经有意识地进行了教师的学习与培 训,有的学校建立了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还有的学校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 了总结评价。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正 视目前的现实情况,形式也不容乐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肃。而发现和 解决这些问题将成为促进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 也将成为其发展的必然 要求。因此,对综合实践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和解决对策进行总 结归纳,将有助于更快更有效地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2.相关概念与剖析 相关概念与剖析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的学 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 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3]。其学习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 和社会需要及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有效地培养和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 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开发的决定》规定中小学设 置综合实践活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更加明确地将综合实践 活动规定为小学到高中的必修课程,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 理部门根据地区差异加以指导, 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 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 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最能体现学 校、地方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对于习惯根据教材、大纲和传 统教学方法来实施课程教育的地方、学校和教师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领域,一 门全新的课程,一门没有教材、没有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课程,一门使地方、 学校和教师对其实施确感为难的课程。 3.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的研究现状 3.1.1 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尝试。 国外较 早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国家有美、英、法及日本等国。20 世纪 90 年代以 来, 我国在总结中小学课外活动经验及吸取 “活动课程” 理论合理因素的基础上,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课程计划》中规定:开设班 团队活动、晨会(夕会) 、科技文体活动、体育锻炼、校传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 动六类活动课。 2001 年 6 月教育部印发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 (试行) 》 中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 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 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 工,形成初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3.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的现状 3.2.1 课程及课时安排不符合国家规定 陈秋红、沈旎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 中谈到:从《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养研究》课题组对武汉市武昌地区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中看出, 在调查的 50 所学校中, 有 10 所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数合计每周超过 5 课时,有 24 所学校每周 2~3 课时,10 所学校为 1 课时,6 所学校未写明具体时数。个别学校在课表中未 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而是将班会、信息技术、劳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 王颖在《深圳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问题研究》一文中也有谈到: 2004 年,深圳市教研室对 100 多所小学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47.%4 的学校全部年级开设了,50.%8 的学校部分年级开设,还有 1.%7 的学校完全没 有开设。而每周开设课时 1 节、2 节、3 节、4 节的学校比例分别为 42.%9、45%、 8.4%、29%.由此可见,半数以上的课改年级没有开设综合实践课,近 9 成学校 没有按规定开足综合实践课时量。 由此观之, 课时不落实是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 题,特别是民办学校这种现象尤其严重。有的学校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 的正确认识,认为既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升学影响不大,作为一门副科何必在 这方面浪费时间,甚至于连课表都不用排;不少学校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方、 学校自行管理之名,任意分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部 2 课时或者 3 课时用来开设所谓的地方课程;有的学校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缺乏“专职教师” ,缺乏“教材” ,缺乏明确的评价指标,开设的时机还不成熟, 干脆把 3 课时分别划给语文、数学和外语,或者只是要求学生在双休日、寒暑假 期间简要地做点调查,写一篇调查报告应付教育管理部门的检查。 3.2.2 学校管理制度的缺失与教师安排的不合理 陈秋红、沈旎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 中有这样的描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组织虽然有,在运行时职责却不分明、 不规范,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来自学校层面的相关指导,直接影响教师的积极 性和课程实施的效果。 马笑岩在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一文中也这样写道: 制度的有效建设和执行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是一门新课程,它更加需要制度的支持。然而,有的学校没有及时建立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制度及措施,不能通过制度措施的保障,促进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张建芳在《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写道: 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任务集中在少数几名教师身上, 导致课程知道教师专职 化和具体知道宽泛化。 潘东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误区与对策》一文中也有这样的描述:把 综合实践活动课任教师等同于班主任或专职教师。现在不少小学管理者、教师认 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班主任或某一专业教师的任务。理由是,班主任熟悉班级 的管理,专业教师有较精深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专业背景作支撑,这两类教师 知道活动的效果比一般教师要好得多。 由上观之, 许多学校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专门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 员和专职负责的领导及老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由学校原来的班主任 或其他教师来兼任, 由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承担的学科课程的教学工作或其他任 务,因而课程计划、主题选择、学生活动过程、档案管理、成果展示等工作无人 全程指导和跟踪服务管理。 3.2.3 教师指导不当 王松在《亟待改变的几种现象—浅议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一文中描 述到一种现象:有些老师以前自己以教学主宰者自居惯了却浑然不觉,依赖讲授 法多了而秉性难移。课程实验刚开始,还是不知不觉地老用讲授法,介绍什么是 “综合实践活动” ,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告诉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可以分为哪 几步,每步需要完成哪些任务……一问一答,循规蹈矩。结果两节课下来,学生 就兴味索然了。也有的教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放任学生自由活动,忽视了教师 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为:教师随便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负责活动, 只到活动结束时,教师才与学生一起分享活动“成果” 。 姜翠君在《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几点思考》一文中也有相 似的描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一包到底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其中教师成 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角,学生成了配角,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相反,有 的教师放任学生的自由,完全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总而言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的角色进行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 主导者、 支配者转变为引导者、 组织者、 协同者。 教师不能象教学科课程一样 “教” 综合实践活动课,而要起到有效指导作用。就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而言,教师的指 导作用表现在:能创设小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指导小学生确定探究的方向,帮 助小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指导小学生获得合作的技能等。 3.2.4 本土化课程开发没有受到重视 王颖在《深圳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问题研究》一文中写道:传统 的教育习惯,使教师始终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老 师没必要开发课程资源,自然缺乏必要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直到现在,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在深圳实施已经三年多了, 经常还有老师抱怨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好 上,没有教材、教参,没有课程标准。相当部分的教师不知道什么叫课程资源, 什么样的素材能够成为课程资源,更谈不上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即便是有些教 师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学校也不一定有帮助他们开发课程资源的条件。 这种只面向少数学生和过于重视成果、 忽视对过程中的丰富教育资源 的开发导致了课程实施的精英化和表面化,这并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成长。 3.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实施的解决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实施的解决方案 落实课程设置要求, 3.3.1 落实课程设置要求,确保教学到位 第一,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放在和其他课程一样的高度,要求集体备课,注重 专题研究,严格教学检查。第二,要保证足够的课时,开齐课程,更新教学理念, 打造高效课堂, 要保证学生社会实践课每学期不少于两周。 第三, 组织编写教材, 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常态化。 第四, 建立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建立学生和教师个人资料数据库,完善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 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网上操作系统。第五,在课堂教学上,首先要保障课程开齐开 足,不能停开或少开,按要求配齐教师、课表、教材,其次要重视教学方式的改 进和观念的创新,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教 学目标。 3.3.2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素教师专业素质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素教师专业素 第一,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师资力量跟得上。在师资配置上,要优先安置综 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重点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骨干力量, 这是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础条件;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 式,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在课程管理上,在教师考核方案上增加了对综合实践 活动实施的考核,促进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探索实践的积极性和规范性。 另外,组织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师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培训和交流的方式有外出 学习和校内开展讲座和座谈会等等, 以促进教师在心理上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的重视,以及对开展活动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充分了解和深入研究。 3.3.3 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主体是小学生,因此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积极 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小学生通过参与各项活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同时 也强化了教师和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创造有利于活动开展的校园氛围。 3.3.4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注重实效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能盲目上马, 各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目 标、有特色、有步骤的展开,制定的目标不能不切实际,开展的方法不能过于僵 化, 实施的步骤要平稳有序。 比如在确立活动的目标上, 学校要做到 “一次规划, 分期进行,循序渐进” ;每学期开学,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作为开展 活动课程的指导方针,针对学科的特点灵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针对农村小学 教学基础资源相对落后的现状,要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软、 硬件建设;要重视人员培训、课程设置、学生评价、设备配备、教学研究、样本 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力求社会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起步扎实、 过程落实、 效果厚实。

Ⅶ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下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学设计
一、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有什么特点?
1、粗放性。在常规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固定的,重点难点也是明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要通过对内容的研究就可以确立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基本上是线性的。而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学习的内容具有不稳定的特点,研究的范围也难以界定,因而教学设计只能是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试粗线条的估计,至于自己的设计是对还是错教师心中也没有底,从这一点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是一种对未知过程的想象与摸索,它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创造力,教学设计的内容形式可以百花齐放,整个设计过程是粗放的也是立体的。
2、动态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研究过程,而不是研究的结果,由于这一过程是不断变化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内容和方式必须根据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它还具有动态性的特点。研究性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上对课题研究的一个设计过程和跟踪过程。
3、协作性。不仅在研究性学习中要强调协作性,就是在教学设计中协作性也非常重要。这里既有师生间的合作与老师间的合作,还有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许多东西对我们广大老师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只有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才能妥善解决好研究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式。教师间的合作,在研究性学习中至关重要,因为集体的智慧总要超过一个人的智慧。
4、灵活性。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只是对规定内容进行处理,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形式千差万别,学生的研究内容与方式也各不相同,随时都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必须灵活机动,可以说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时,灵活性尤为重要。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在不同阶段的内容和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学设计理应针对这些变化进行调整。例如:在选题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恰当的、便于研究的课题,这就要教师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已搜集到的资料及能为研究提供的资源环境等进行设计。在结题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写好结题报告,这就要教师针对学生收集到的所有资料,对学生进行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等方面指导。
②针对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研究性学习的每一次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就要针对不同的目标,制订不同的计划,设计不同的方法和过程。例如:外出采访搜集资料,就要对学生基本的外出调研知识进行指导,特别是在文明礼貌、交通安全等方面加以强调;上网查阅资料,就要对学生进行如何上网、下载指导。
③针对学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学生的交往能力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指导学生小组分工时,就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性格活泼开朗、交际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对外联络,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摄影或做实验,理论水平强的学生负责书写和结题,性格内向,做事认真、细腻的学生负责资料保管。
④针对现有的教育资源和环境。研究性学习要以学校、社区为依托,要充分考虑学校、社区的现有教育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及教育环境设施,尽可能地加以充分利用。在选题时特别要加以考虑,否则可能会造成选择的课题不能研究,导致半途而废。例如:农村、小城镇的学校千万不要像大城市的学校那样选择科研要求极高的课题。因为它们没有大城市那么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作依托。
2、科学性原则
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体现在教学目标明确、方法得当、重点突出、过程清晰、内容准确、课时合理、科学用语规范等。要使每次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有利于教师的管理指导和学生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认为在每次教学活动之前师生应该协商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每次教学活动之后,应该及时总结,写教学后记并作适当的调整,以便充实和完善教学设计。
3、主体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本,强调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为主。整个教学始终要围绕学生自己发现-----选择----探究----解决问题这一研究过程来设计,教师在研究中只起点拨、指导、领路的作用。每次活动的教学设计同样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外出采访。教师给学生提出这次外出采访的几点指导性建议:①需要带些什么东西(访谈表、介绍信、录音机、录像机、照相机等);②需要解决什么问题;③在采访中若遇到突发性问题应如何合理解决(如:被采访的单位或人不接待怎么办)。接着让学生各尽所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采访。
4、鼓励创新原则
研究在不断变化中进行,有许多的新鲜事物不断出现,要求教学设计作不断的调整和创新,特别是鼓励学生在研究中大胆地对教师提出质疑并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去研究。没有创新的设计和学生自身的创新,研究性学习就没有生命活力。同时,每次的教学设计也不必千篇一律,应该要创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
5、可持续发展原则
研究的事物随时间、空间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及认识事物的水平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故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仅是为了一届又一届的师生积累丰富资料和宝贵经验,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今后的人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帮助。教学设计的思想和理念要新,不能着眼于现在,应放眼于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育学生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敢于创新和实践的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善于思考的思维方式等。
三、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准备?
这是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时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为了不打无准备之战,使自己的备课更有针对性,教师必须对方方面面的情况都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估计。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备课依据。
1、学生情况研究
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他们研究热情的高低、活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这门课程的成败。为此,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现状、能力层次、研究兴趣、活动区间、生活环境作一正确的评估。由于这门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因而不能凭主观臆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手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以找到一些教学设计的依据。
(1)兴趣方面:了解他们对开设研究性课程所持的态度。一般来说,学生对一门新的课程总会抱着一定的好奇心来参加,态度普遍比较积极。可由于研究性课程是一项社会实际活动,对动手能力相对薄弱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的反应可能并不如想象的强烈,对此,我们应作好充分的估计。
(2)活动能力方面:了解他们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如他们是否常常与同学或家长进行交流,是否愿意与陌生人聊天,是不是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高声说话,是否愿意到一个不熟悉的部门去进行采访等。我们知道学生的活动能力有强弱之分,性格有内向和外向之别,而活动能力又往往受到家庭环境和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影响。一般来说,性格外向的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要强一些,但自制能力往往要差一些,工作也相对要浮躁一些;而性格内向的学生虽然拙于言辞,不善交际,但却非常沉稳。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指导策略。
(3)知识结构方面:虽然现在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处在一个未定型的时期,但他们对某些学科又或多或少有些偏爱,因此有必要对他们的知识现状摸底,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干。如了解他们是比较喜欢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学得最好的是哪些学科,最不感兴趣的是哪些学科,喜欢看哪种类型的课外书等。这样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就可以避免许多重复劳动。
(4)日常生活方面: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他们往往目中无人,惟我独尊。他们大多不愿向别人袒露自己的思想,心理封闭。这一点在常规教学的重要性并不十分突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大可不必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研究,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强调集体的协作精神,一个课题研究小组有无凝聚力往往决定着这个课题能否顺利进行。因此,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合作意识就成为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前必不可少的一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不同侧面去进行了解,如他们是否愿意与大家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是否愿意向父母或朋友倾诉自己的心思,是否喜欢自己的父母或邻居,是否有过孤独的感觉等等。
(5)困难预见方面:研究性学习的困难不仅体现在研究过程中,还体现在这门课程的推行中。因为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它与高考联系并不紧密,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搞调查、做实验,有不务正业之嫌。学生最担心的恐怕就是会影响常规课程的学习,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在进行这门课程启动前的教学设计时,就应想方设法打消他们的顾虑。
学生的另一个困难来自客观方面,我们可以向学生了解一下他们希望学校能为他们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如做好校内图书馆、电脑室、实验室、后勤部门的服务工作和家长的说服工作以及社会有关部门的联系工作。另外,还有必要了解一下他们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和对老师的要求。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就掌握了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第一手材料,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了。
研究学生的常用方法是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找学生聊天。只要我们尊重他们,以诚恳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一般都会乐意与教师进行交流。
2、教师情况研究
一个课题指导小组往往由几位教师组成,这些教师在专业知识、心理性格、业余爱好等方面往往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有必要对同组的每个教师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认真的研究,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课题指导小组的作用。
专业知识方面:高中教师大多是教授一门课程,知识面相对比较窄,对边缘学科知识了解有限,因此在对学生指导时要进行合理分工,让每个教师尽量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但由于教师在学历层次、能力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在分工方面不能一刀切。如本校在学生的开题和结题报告中都要求要有一篇英文概述,英语教师虽然能解决学生的英语语法问题,但对学生的报告是否抓住了研究的核心内涵可能并不清楚,这就要求其他教师也必须参与进来。
心理性格方面:每个人在心理性格方面都与别人有区别,即或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性格特点,因此,对本组每一位教师的性格志趣进行研究,会帮助我们找到一些最佳的指导方法。如性格内向的老师往往比较有耐心,能帮助学生认真分析研究中的得失。性格外向的教师往往交际广泛,能帮助学生与社会上的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让学生顺利地进行采访,在指导学生方面往往不拘一格、富有创意。
兴趣爱好方面: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社会实践课程,它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如果单凭几个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指导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捉襟见肘。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教师的兴趣爱好这一有利资源。如有的老师电脑玩得不错,有的老师喜欢收藏,有的老师喜欢摄影,这些技能都是研究性学习所必须掌握的,这些教师完全有能力给学生提供帮助。
3、指导策略研究
指导策略是提升学生研究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的研究兴趣能否得以长期保持、研究过程能否顺利完成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策划,要当好这一导演的角色,就必须掌握一些指导的技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指导策略进行研究,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保持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常见的指导策略有如下几种:
激励法。一般来说人都是渴望得到别人认可的,当学生在研究中有突出的进展时,教师不应吝惜自己的表扬,要表扬得让学生受宠若惊,让学生都有一种“我是天才”的自豪感。学会欣赏学生是指导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第一步。即或学生的某次活动毫无收获,我们也不应多加指责,在与学生一道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一边鼓励学生去继续自己的实践,尽量去发现学生研究的长处,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优点。
激将法。当学生在研究中受到挫折,比如去采访某人受到拒绝时,教师要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勇气。如我们可以向他们说某个小组的同学去采访某人时受到了很热情的接待,你们就承认自己不如哪些同学吗?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都很强,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就可以培养他们知难而进的争胜意识。
求助法。教师有时候不妨拿一些自己已经知道的问题去向学生求教,当一回学生,让学生也感受一下当教师的滋味。这一方法既可满足学生的虚荣心,又可密切师生间的关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指导艺术。
4、困难与优势研究
(1)困难研究
研究性课程自始至终都面临着困难,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必须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出充分的估计,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一般来说在课题论证阶段学生会面临许多方面的困难,如不知怎样选择课题,不知怎样去研究,不知从哪些地方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去采访做调查也搞不清该了解些什么。此外还有一些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如家长的反对等。对这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必须认真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在开题准备阶段,由于学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对研究性学习的轮廓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因而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资料的收集、开题程序和开题报告等方面。如他们往往搞不清在收集的材料中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搞不清开题报告到底该怎么写,写什么内容,哪些内容要重点写,哪些内容只要稍微提一下就可以了。这些问题也是这一阶段教师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
在学生的开题顺利实施后,课题的研究就进入中期实施阶段,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飞跃阶段,学生需要占有大量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课题。这一阶段学生的最大困难恐怕是研究热情的维持问题。学生由于刚刚通过了课题的开题,普遍认为可以松一口气了,因而课题研究最容易有始无终。又由于这一阶段大多处在学生的长假期,他们很可能因其他活动而把自己的研究给忘了。如有些研究花卉的同学让花蔫了,有些研究汽车尾气的同学让用来做实验的老鼠饿死了。对此,指导老师应认真设计学生的实施计划,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
最后是课题的结题阶段,进入到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的困难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结题报告的撰写;成果展示;经验与教训总结。
(2)优势研究
中学生处在一个思想情绪很不稳定的时期,他们自身所能具备的最大优势就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遐想,任何一点成功都会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正确的引导会点燃他们创造的火花,为此,应好好对他们的这些自身优势进行研究,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除此之外,还应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如了解学生的专长、兴趣爱好,以便他们在选题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教师还应对本课题组教师的优势进行研究,以便进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
5、活动形式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不同内容采取的活动形式也往往不同,那么教师该怎样去开展活动呢?最常见的活动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讨论式。这是研究性学习中采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教师根据课题进展的情况,向学生提出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集体解决。
调查式。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需要,带着问题,都有关场所去进行社会调查。
采访式。学生到有关部门去采访与课题有关的专家,或到网上寻找在自己课题方面有杰出成就的专家学者。
交流式。各个课题小组定期交流自己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互相介绍自己的研究经验和心得。
查阅式。学生到校图书馆、新华书店、市图书馆、互联网等场所查找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实验式。学生到实验室等场所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实验。
教师在安排每一次活动时,一定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急于求成,做到三个“切忌”:活动范围切忌过宽;活动内容切忌模糊;活动目标切忌过高。
另外,教师在进行活动安排时还要考虑到学校总的课时设计,以便急早安排好每一阶段的活动目标。如本校高一年级是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门课程的,因而,学生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就相对丰富一些。一般来说,起始年级所花的时间要长一些,以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来适应这门课程。
6、学习资源研究
(1)人才资源
所谓人才资源指的是本课题组研究人员所具备的智力优势及与本课题有关的社会人才资源。在向学生进行开题动员的时候,要能充分宣传自身的优势。
教师的智力资源固然重要,但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毕竟是学生,为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力优势更是课题研究的关键。
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对与本课题有关的部门和社会专家进行了解,向学生提供一些采访的渠道和专家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就,以供学生研究时作参考。另外,有些学生的家长可能就是在某个领域做出了杰出成就的专家,对此千万不能忽视,因为联系家长比联系其他部门的领导要方便得多。
(2)物力资源
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如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其次是到社会上去寻求帮助,如新华书店、市图书馆、科教中心等;再次就是取得家长的支持。如本课题第一小组的几个同学家庭条件都不错,家长对孩子的活动也很支持,家长给他们提供了活动所需的有些设备,如采访机、数码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电脑等。这样他们的课件制作高出其他同学许多也就在情理之中。
四、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内容有哪些?
第一:确立课题研究目标
这里所说的课题研究目标,是指每次活动的主题构想。这是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那如何来确立每次活动的主题构想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
1、每个课题都有课题的中期和长期目标,在确定每次活动的主题构想时,应结合课题的中长期目标来设计本次活动的课题目标。
2、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和原先预计的目标有所不同,那就要求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活动目标。
3、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合组内学生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上次活动完成情况等,来确立下次活动的目标,使之更加适合学生,使他们在实施过程中,少走弯路,多有收获,为整个课题的完成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制定活动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具体,有可操作性。一次活动最好着重解决一个问题,达到一个小的研究目标。
第二:预计重难点
预计重难点,就是对每次课题研究的活动目标的重点进行分析,对学生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估计,这是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为了避免设计的盲目性,课题组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对学生在上一次活动中碰到的困难进行了解、分析,从中找出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而分析这些出现这些问题的症结和根源;二是要对课题研究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对可能影响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进行估计。这样在进行每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时,就可能更具有针对性,对重难点的把握就可能更接近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第三:操作过程
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操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教师指导。这既有指导老师结合本次活动所确定的主题构想,对学生进行一些知识性的指导和对学生前一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一集体回答,又有专门为学生开设与课题有关的专题讲座,如《怎样写开(结)题报告》、《怎样收集材料》等。
一种是学生活动。这是指课题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课题活动内容进行安排,对活动过程进行指导,以及对活动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估计。这时教师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活动过程的管理上。如有些学生可能利用这个机会到外面去玩耍,或到网上去漫游,所以对学生活动内容的设计,一定要尽可能从各方面考虑,多想方法,使课题的操作过程,既符合规范,又有创新。
第四:知识更新
由于课题组老师是由不同科目的课任老师组成的,各个老师都有知识的局限,单凭一个老师的专业知识是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因此教师应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陷,不断地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在进行每一次教学设计时,都应对本次活动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作充分的准备,对自己陌生的知识应虚心向同行或专家请教,对一些基本的技能应认真去学习,如有关电脑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指导教师都必须熟悉。另外,教师在指导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要及时反映在教学设计及指导中。因此在进行每一次教学设计时,都要把自己的知识更新作为一个专项列出来,以促成自己的研究素质的提升。
第五:反思总结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最后一环。尽管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方面面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总会有许多意料不到的情况发生。因此,对每一次的活动进行总结反思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会出现种情况?为什么没有预见到这种情况?是自己的能力问题还是自己的主观认识问题?这一反思可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
此外在每一次的教学设计中还应对自己前一阶段所指导的工作作个总结。看自己在指导学生的课题研究中,自己有哪些收获,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方式有哪些转变。这一总结,可增强教师指导的自信心

Ⅷ 关于热爱校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综合实践的精神,整合学校课程,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年级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学期我校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导,采用《广州市3-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讨论稿)作指导,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开发。结合学校及地方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理论学习和研究,对教师进行课程培训和实施指导,增强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本学期做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大集体备课的步子,让担任本课程的教师积极参与和热心投入到该学科的教研活动的同时,还需扩大该学科的影响,加深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认识和提高实施的水平,以期我校实施本课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我校课题改革的一个工作重点。为了配合学校的文化建设,我校准备开展“智慧阅读”活动。读书应成为同学们生活的一部分,书是知识的海洋,信息的仓库,是经验的总汇。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学校启动的“智慧阅读”活动,目的是让同学们热爱读书,挤时间读书,多读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力量。在读中学,在读中乐,与书为友,天长地久,为学校营造一个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3、实现整合,将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学校特色建设及校本课程开发有机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

4、典型引路,以案例研究为切入点,探讨活动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强化对教师的指导。

5、营造书香校园,让学生灵动的心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

6、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阅读能力。学生读“好书”后,推荐“好书”给其他学生,带动其他学生读好的书。

三、主要工作:

(一)整体构思,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本学期,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联系起来思考,在各年级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制订出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以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二)加强学习,提高对活动课程的认识。

加强专题培训。本学期将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要求每位执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自觉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例分析》等书籍,让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科教学实践。

培训的方式:集中培训、教研组研讨、个人自学相结合,以“案例式”、“对话研讨式”等学习形式使学习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联系起来,使之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使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反思,获得实践经验。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增强交流。

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教研活动,实现校内老师增强交流,本校与外校老师之间加强交流,吸取兄弟学校开展本课程的经验,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四)注重过程,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指导。

1、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的展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记录活动经过、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督促,并且这些事情要力争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的过程中,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2、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要及时参与学生的研究,预设学生将会遇到的困难,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支持,尤其是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将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五)关注评价,深入推进实践活动的开展。

本学期,我校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收集好每次活动的方案设计、活动成果作品、反思日记、研究报告等,及时记录自己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过程和体验;开辟学生成果展示。学校将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橱窗等栏地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小论文、小报告、小作品展示或展览。让教师、家长、学生都积极参与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六)有效开展课程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以学校创建“书香校园”为主要的框架,各年级可结合学校的语文科课题,根据本年级的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自定)

如:本学期三年级将开展“阅读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努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能。)

(七)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能够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会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因此可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并贯彻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各级讨论活动内容,订好本学期活动计划。

3. 积极参加区组织的教研活动。

十月份:

1、召开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培训会。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

2.各级按制定的计划开展主题活动。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4、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小结。

十一月份:

1.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研讨活动。

2.各级按制定的计划开展主题活动。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十二月份:

1.各级按制定的计划开展主题活动。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3、各年级可进行一次活动成果展示。(可利用墙报、宣传栏等进行展示)

4、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小结。

一月份:

1、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2、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评价工作。

3、总结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

4、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Ⅸ 教师为什么要制定教学计划

每学期老师都要做计划,有了教学计划,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的进行授课。

阅读全文

与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