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山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
下载:http://www.shijuan.cn/Soft/ShowSoft.asp?SoftID=74475
赏析:佛山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佛山市顺德区教研室 詹火滥
佛山市2005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是2002年新课改实验后第一次的招生考试,也是佛山市全市主要高中实行统招的第一次考试。它担负着科学测评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科素养,区分学生的能力层级,为学校的招生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它还担负着为课改保驾护航,引导课改向良好方向发展。
从试题的结构和考查要点看,2005年佛山市中考语文试卷与2004年中考语文试卷基本保持稳定,没有本质的变化与创新。试卷的立意较多的从知识与能力单一目标设置,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乎没有体现。对学生的读书广度的考查几乎没有。选文和题目设置较为粗糙。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第9题:作者在第5段写到“古仁人”,选出其真正用意的一项。
A、让“迁客骚人”向“古仁人”学习。
B、借“求古仁人之心”,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C、歌颂“古仁人”的高尚情操。
D、教育我们年轻一代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忧国忧民,具有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分析:答案为B:题干的“古仁人”与选项的“求古仁人之心”,概念不一致,偷换了概念。同时“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表述不准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在抒发自己追求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不是说自己已经具有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第10题: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岳阳楼记》叙事简明,描写生动,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融记事、描写、抒情和理论于一体。
B、第5段中的议论是全文的重心,前面记事、写景和抒情都是为它做铺垫。
C、第3段与地4段进行对比,写出了迁客骚人和滕紫荆面对一阴一晴两种不同景象,都产生了或悲或喜两种感情。
D、文章运用了两种修辞方法,将洞庭湖的景物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答案为C。
C项的表述有商榷之处,第5段全部是议论,所以“第5段中的议论”表述不确切,应省去“中的议论”。“重心”应为“中心”,同时“前面记事、写景和抒情都,是为它做铺垫”“铺垫”之后应加“的”字。
《阳光的伤疤》
(1)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阳光。这阳光是那么真切,离开乡村多年,只要一想起,背上仍残留着一种阳光暴晒留下的辣痛。
(2)夏历六七月间是收割稻子的时候,天气特别炎热。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不到上午九点钟,树叶就耷拉下来,叶子皱巴巴的,像被什么揉皱了,如果树会出声,大概会毫不顾忌地喊出痛来。土埕上的石凳已经被太阳焐得发热,树荫下狗伸出舌头淌汗,湿湿的,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
(3)从五点多起床干到这时,我早就腰酸腿软,晒了几个钟头的太阳,我的背部仿佛被什么动物的利爪子挠过一般,热辣辣地疼。回家吃早饭,我扒拉几口就再也吃不下,只一杯接一杯地灌冷开水,直到肚子发胀,还觉得口干舌燥。我想对父亲讲让自己歇一会儿,但看着他黧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我把冒出来的话连同唾沫都咽进肚里,提着镰刀跟在父亲的背后又上田去了。
(4)九点的阳光将父亲的身影拉得很长,我与父亲的距离只有两三步路,有好几次,我的影子与父亲并肩而行了。但当我回头,发现父亲的身影黑黝黝的,仿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井,有好几次我的步伐动摇了,我想:也许我再向前几步,我就会重复父亲的命运。踩在父亲的影子上,说实在的,我当时感到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
(5)父亲没有回头,也许他的眼中只有那波浪起伏的谷子。
(6)他背上的汗水和那个少年的我的脸上的汗水淋漓地流在我多年之后的记忆中。
(7)刚才还是明晃晃的太阳,此时变成一个大得可怕的白炽灯,我再也不敢抬头与之对视。走进稻田,刚弯腰,炎热的阳光早巳透过粘在背上的衣服扎进肌肤。“起初尖细如麦芒,后来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给太阳的肌肤。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汗水淋漓地流出来,后来就没有了,被太阳“蒸”干了,抬头看父亲的背影,背上的衣服泛出一层盐渍。多年以后,远离乡村阳光的我很煽情地把自己弯腰俯向庄稼的身影比做一柄“新镰”,把炎热的阳光比做铸炼钢铁的熔炉,把汗水比做淬火的水。其实自从我开始写矫情的诗歌始,乡土和阳光早已变成我手上的一捧展览品。远离乡村的我。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就炫耀自己经历过的痛苦!
(8)我们的乡村当时长得最多的是苦楝树,诗歌在庄稼中是完全没有生长的空间的。
(9)土生土长的农人。土生土长的庄稼。但没有土生土长的诗歌。
(10)我的腰弯得更低了,这样做的目的,只为减少太阳照射身上的面积,至于这样做会更累的感觉早已麻木了。酸软的手臂和腰肢变得僵硬,特别是臂部的肌肉有点肿胀起来的感觉。但我不敢停下来,怕一停下动作,自己就会被炎热的太阳“压倒”。热原来也有“重量”,久处炎热阳光下的人才会真切体会到。
(11)嘴里已经没有一点唾沫,舌头像板硬的石板,我无力将它推动。
(12)水分被蒸发干了,只剩下干涸的眼神,望向远处密密麻麻的庄稼。
(13)没有一丝风,听得到空气在谷穗上热烘烘地作响……
(14)多年以后,我重读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总有异样的体会。农人爱惜米粒,那是爱惜自己的生命。
(15)那一天夜里,我从噩梦中惊醒,背部仿佛失火一般,又热又痛,只好趴在床上,任冷汗从额上、背上淋漓流出。也许是我睡梦中的呻吟声吵醒了母亲,她来到我房间,看情形一下子明白了,去厨房拿回一点花生油,用手细细地抹在我通红的背上。
(16)几天后,背部结出一大块黑色的疤痕。我看着父亲黝黑如铁的肤色,觉得有些羞愧,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如父亲一样变成一块铁,再毒的阳光就不会再伤害我了。
文段语句商榷之处:
①“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不到上午九点钟,树叶就耷拉下来……”
分析:“喊起热来”后应为句号。前一句写的是天未亮的时候,后一句写的是上午九点钟树叶的情状,两个句子表达的是两种意思。
②“树荫下狗伸出舌头淌汗,湿湿的,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
分析:本句本是描写天气炎热,但表述不清,究竟是狗淌汗还是狗舌头淌汗呢?产生歧义。 “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拧出的那种是什么?形状如何?不得而知。由“拧出的那种”往前推,应该写的是狗的舌头,狗的舌头是红色的,但“苍苔”是“青苔”,是青色的。
③“看见他黧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
分析:“黧黑”后应加“的”作为定语修饰“脸”。
④“仿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井”
分析:“一个”应为“一口”。
⑤“起初尖细如麦芒,后来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给太阳的肌肤。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
分析:本句是要描写温度的逐渐升高对身体的感觉,但是由于比喻的不恰当,层次并不明显,“荆棘上的尖刺”和“细小的针尖”刺在身上,哪一种更痛苦,说不清。同时,由于有前面的三个不同的比喻,已在表达温度的逐渐升高,人感觉到非常的痛苦,所以“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就显得累赘。
本文段题目与答案商榷之处
第11题: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我”感受“阳光”后的三种不同态度。
答案:怕被阳光暴晒,想远离阳光;阳光成了我的写作素材,感谢(歌唱)阳光;意志得到锻炼,不怕阳光。
分析:从全文看,答案要点中的第一二点是从文章出发,答案的第三点游离了文章的内容。作者写毒辣的阳光,写不怕暴晒的父亲,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是在歌颂阳光的毒辣呢?还是在对农民的同情?
第13题:第(4)自然段“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的恐慌和悲哀”一句中,“我”感到“恐慌和悲哀”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怕被阳光暴晒;担心自己重走父亲的老路或重复父亲的命运;担心未能摆脱被阳光暴晒的困境。
分析:答案的设置扩大了对语句的理解,脱离了具体语句中的具体语义。“我”感到“恐慌和悲哀”是在看到父亲黑黝黝的身影,自己的身影快与父亲的身影重叠的一瞬间所产生的想法和感觉。并且这种想法一直深植于作者的心中,使作者充满了远离阳光,离开乡村的想法。所以从根本上说,答第二点就足够了,文章主要说的是怕重走父亲的老路。
第14题:联系文中画线的句子思考:“父亲”的形象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
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是典型的农民形象,困苦的,脸色黝黑,衣服布满盐渍,肤色如铁,这样的形象能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呢?如果硬是要“任何成果的获得都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辛活劳动的艰辛可以磨练人的意志”,那么“父亲”的成果是什么呢?“父亲”的成果就是不怕晒,不怕晒能给人这样伟大的启示。
第15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可删去。
《生命需要月台》
(1)《於陵子》中曾写过这样一只蜗牛:它想干一番事业,于是给自己定下“宏伟”的目标——先东上泰山,再南下江南。当它估计出这漫漫征程至少需要6000年时,与自己仅为一天的寿命一比,当下悲愤致死,“英年”早逝。这不仅仅是一个笑话,它留给人们更多的是思考:在短暂的生命中,怎样才能实现诸多的理想?
(2)其实,人的一生会有许多理想,能否实现,关键要看它是否合理,是否与自身情况相符,合理的目标,能促进成功,就像征程中的月台一样,给人以明确的指示,告诉人们曾经走过的路,更促进人们奋勇拼搏。有了月台,在生命的赛场中,就会让人拥有旺盛的斗志,不会因前途未卜而消极倦怠。它给人以希望,它给人以信心。
(3)真正的理想,就应像月台一样,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目的地,既不是唾手可得,又不是遥不可及,而是需要付出艰辛,挥洒汗水才能到达的。
(4)然而,人们往往会给自己定下过于庞大的目标,认为只要目标高,就有了可贵的志向,那么必然干劲十足。孰不知,当自己经过努力,经过拼搏后,如果总是发觉目标高高在上,给人一种鞭长莫及的感觉时,不仅不会实现理想,可能还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更有甚者,其生命也成了牺牲品。故事中的那只可怜的蜗牛,不就因此而“夭折”了吗?它一心想闯天下,其登泰山、下江南的志向固然可贵,但实际情况呢?自身条件呢?这些它在订计划前并没有考虑过,当它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便为时已晚。远大的目标已成了它心中不可动摇的丰碑,潜在地走有它。于是乎,仅为一天的生命也因此留不下半点痕迹,甚至为此而缩短。
(5)难道这仅是蜗牛的悲剧吗?现实生活中,无数人想“流芳百世”,于是一个个当大官、当明星、当大款……的想法不可磨灭,可一个国家,容得下那么多“名流”吗?到头来,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对于那些不惜付出沉痛代价,甚至铛锒入狱者,没有遗臭万年便已算得上大幸了。
诸多的事事都在告诫人们:生命需要月台,理想要切合实际,目标不要过高过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短暂”的行程中写下光辉的篇章,留下深深的足迹。
文段语句商榷之处:
原文发表于1998年第11期的《中学生作文指导》,作者是陕西西安89中学生刘阳。上海建平中学特级教师程红兵将之收进他的著作《创新思维与作文》一书中,作为第七章《训练提示或范文》中的参考范文。原文的(2)(3)段合为一段。
作为学生作文,从学生的程度考虑,此文有可取之处,理论切合实际,有针对性。但作为考试卷来命题,特别是作为选拔性考试的试卷来命,则显得太稚嫩,不规范。此文语言不精炼,语病甚多,论证不严谨,结论仓促。
第一段:“当它估计这漫漫征程至少需要6000年时,与自己仅为一天的寿命一比,当下悲愤致死,‘英年’早逝。”
分析:本句首先是无主句,“当它估计这漫漫征程至少需要6000年时”是状语,再次“当下悲愤致死”的“当下”与“一比”重复。其次“悲愤致死”不当,应为“悲愤而死”或者“因悲愤致死”。最后,蜗牛的寿命不是一天,这是知识性错误。
第二段:“合理的目标,能促进成功,就像征程中的月台一样,给人以明确的指示,告诉人们曾经走过的路。”
分析:把月台比喻为合理的目标,比喻不恰当。文中的“月台”应该是站台,是火车出发或到达的站台,站台怎么能给人以明确的指示,告诉人们曾经走过的路。
第三段:“真正的理想,就应像月台一样,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目的地,既不是唾手可得,又不是遥不可及,而是需要付出艰辛,挥洒汗水才能到达的。”
分析:本句的“月台”与上一段的“月台”的比喻意不同,上一段的“月台”是指能给人明确指示,本段的“月台”是指“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目的地”。
第四段:“然而,人们往往会给自己定下过于庞大的目标,认为只要目标高,就有了可贵的志向,那么必然干劲十足。孰不知,当自己经过努力,经过拼搏后,如果总是发觉目标高高在上,给人一种鞭长莫及的感觉时,不仅不会实现理想,可能还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更有甚者,其生命也成了牺牲品。”
分析:“庞大”修饰目标不当,“庞大”修饰的应该是形体、组织、数量,与句后的“目标高”不一致。“只要……就……那么”这是复杂的条件关系复句,“只要……就”第一个条件复句,“只要……就……那么”第二个条件复句。但是二个条件不是产生结果的必然条件,所以“那么”不当。
“孰不知”应为“殊不知”表示竟然不知的意思,起转折作用。
“当自己经过努力,经过拼搏后,如果总是发觉目标高高在上,给人一种鞭长莫及的感觉时,不仅不会实现理想,可能还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更有甚者,其生命也成了牺牲品。”“当自己经过努力,经过拼搏后”语言罗索。
“自己”与“人”对象不一致。
“如果……不仅……”关联词语不对应。
第四段:“它一心想闯天下,其登泰山、下江南的志向固然可贵,但实际情况呢?自身条件呢?这些它在订计划前并没有考虑过,当它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便为时已晚。”
分析:“其”多余,可删去。“可贵”后应为句号。“但实际情况呢?自身条件呢?这些它在订计划前并没有考虑过。”表述罗索,语法有错。“实际情况”包含了“自身条件”。此句可改为“但它在订计划前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才能与“这一点”对应。
第5段:“现实生活中,无数人想‘流芳百世’,于是一个个当大官、当明星、当大款……的想法不可磨灭,可一个国家,容得下那么多‘名流’吗?到头来,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分析:“不可磨灭”本指功业、事迹或道理永远不会消失,用在此处,不当。“于是一个个当大官、当明星、当大款……的想法不可磨灭”,此处省略号错用。“可一个国家,容得下那么多‘名流’吗?”观点错误。不是国家容不下这么多名流,而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名流。并且偷换了论题。
第5段:对于那些不惜付出沉痛代价,甚至铛锒入狱者,没有遗臭万年便已算得上大幸了。
分析:此句转换话题,与前句论述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名流的无关,而是论述为想成为名流付出代价、投机取巧者的下场。
本文段题目商榷之处
第16题:综观全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人生需要切合实际的理想和目标。(意思对即可。答文中“生命需要月台,理想要切合实际,目标不要过高过远”亦可)
分析:“人生需要切合实际的理想和目标”与文章论述观点不相符合,文章论述的是“人生的理想和目标要切合实际”,而不是人生需不需要切合实际的理想和目标。所以答案应该为“人生的目标和理想要切合实际”。
第19题:请举出一个能证明第(2)段中“合理的目标,能促进成功”的事例,并对所举事例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举出事例(2分),分析(1分)。
分析:答案没有任何的可操作的要求和示例,给评卷老师造成很大的困难。学生答卷所举例子如毛泽东、周恩来、牛顿、爱迪生这些名人的例子,很难证明他的理想与目标就是合理,但是他们都成功了,这给评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误差。同时从阅读的功能来说,写论据与分析不属于阅读的考察范围,它应该属于写作的范畴。
科普说明文
计算机模拟表明很多疾病会随着地球大气温度的升高生。人类预测的麻烦已经初露端倪。
现在几乎没有科学家怀疑大气变暖这一事实了。并且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变暖的速度正在加快,大气变化的结果具有日益加剧的破坏性。甚至中学生都会对可能产生的结果列举一二:海洋将会变暖;冰川将会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将会淹没许多地势较低一带海岸附近的民居。同时适合耕种的区域也会变化。气候形势会变得更加反复无常,暴风雨也会更加猛烈。然而一些不为人所熟悉的结果也可能同样具有危害性。计算机模拟预测出全球变暖和由此引起的其它气候变化会使许多严重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和分布扩大。令人不安的是,这些预测正在逐渐变成事实。
大气升温能通过好几种渠道影响健康。最直接的是,它能造成更多、更强烈、更炎热的热浪。如果夜晚也不能凉风送爽的话,这就会变得特别危险。不幸的是,夜间也不凉爽似乎已是注定的事实;大气升温是不均衡的,夜间、冬天以及纬度高于50度的地区气温上升得最高。在有些地区,由热浪袭击造成的死亡人数到2020年预计会翻一番。持续的高温也提高了烟雾的产量和过敏源的散步。这两个结果可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全球变暖还会通过以下方式间接地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幸福:不断地加速水灾和旱灾的发生频率;通过引起水灾和旱灾的剧烈变动以及天气的变化来改变天气形势。因为大气在上个世纪已经变暖,所以干旱地区的旱灾也持续得更长久,集中的降雨量也更加常见。除了淹溺和饥饿造成的死亡之外,以上这些灾难通过各种方式刺激了传染病的发生、再生和传播。
这种前景非常不妙,因为传染病就像神话故事中召来的妖魔一样很难再收回到瓶子里去。传染病一次性猛烈的爆发造成的死亡也许没有一次狂怒的洪水或者一次长期的旱灾吞噬的人多,但是它一旦在一个地区生了根,就难以根除并会蔓延到其他地区。
由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水灾和旱灾也可能以其它形式破坏人体健康。它们会损害庄稼,使庄稼易受虫害和杂草的影响和侵袭,因此引起食物供应不足和潜在的营养不良。
文段语句商榷之处:
第1段:计算机模拟表明很多疾病会随着地球大气温度的升高生。人类预测的麻烦已经初露端倪。
分析:“人类预测的麻烦已经初露端倪。”“预测”后应加上宾语“疾病”。“麻烦”用词不当,应是“困难”。
第2段:大气变化的结果具有日益加剧的破坏性。
分析:表示坏的方面的最后的结果一般用“后果”。
第2段:然而一些不为人所熟悉的结果也可能同样具有危害性
分析:“然而”转折错误,文段并没有转折的意思,而是在举例说了三种大家熟悉的后果之后,再说明大家不熟悉的结果的可能同样具有危害性。所以“然而”应改为“另外”。
默写题目商榷之处:
第24题的第(5)题。答案只要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就可以了。因为从整个句子来说:“妈妈因此说小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果加上“在乎山水之间也”,就显得拗口,特别是语气词“也”,使整个句子语气混乱,语意不通。
2. 08年语文中考试卷答案
你倒是说明白啊……你要哪个省的?不说怎么知道啊?我随便给你找了几个
http://xian.qq.com/a/20080623/000012.htm 这个是陕西的
二00七年山东省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友情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请你务必填写好自己的座号,井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7道小题,其中,第1-10小题为“语言积累及运用”;第11-26小题为“阅读与探究”;第27小题为“写作”。所有题目均在试卷上作答。
使用“人民教育出版杜”实验教材的考生和使用“江苏教育出版杜”实验教材的考生,请根据各题的提示要求答题。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0分】
(一)汉字书写【本题满分2分】
【使用“人民教育出版杜”实验教材的考生做第1小题,使用“江苏教育出版杜”实验教材的考生做第2小题】
1.依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2分)
huǎng bá
然大悟 长途 涉
2.依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2分)
xiè xùn
鄙夷不 以身 职
(二)诗文默写【本题满分8分】
【使用“人民教育出版杜”实验教材的考生做第3、4 小题,使用“江苏教育出版杜”实验教材的考生做第5、 6小题】
3.必做题:请默写唐朝文学家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4分)
, 。
, 。
4.选做题:请任意选取4道小题作答,多做不多得分;若多做,阅卷时只阅前4道小题。(4分)
①杨炯在《从军行》一诗中,表达了自己投笔从戎,戍边卫国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 。
②杜甫在《春望》一诗中,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达感时伤世感情的诗句是 , 。
③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④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洗溪沙》)
⑥ ,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5.必做题:请默写唐朝诗人杜牧的《赤壁》一诗。(4分)
, 。
, 。
6.选做题:请任意选取4道小题作答,多做不多得分;若多做,阅卷时只阅前4道小题。(4分)
①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百丈坚冰点缀大的环境,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的诗句是 , 。
②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的千古名句是 , 。
③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⑥虎因喜,计之曰:“ ”(柳宗元《黔之驴》)
⑥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朱自清《春》)
(三)语言运用【本题满分4分】
【使用“人民教育出版杜”和“江苏教育出版杜”实验教材的考生均做此题】
7.为提升青岛市的城市品位,繁荣地方经济,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近年来,青岛市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诸如青岛国际啤酒节、海洋节、市北萝卜会、四方糖球会、胶州大秧歌节、城阳蛤用节、捞山樱桃节、即墨祭海节、平度葡萄节、胶南茶叶节……
请选取自己最熟悉的一个节庆活动(不限于上述节庆活动),作简要介绍(要求:写出节庆活动的地点,主要内容和特色,语言要流畅,80字以内)。(4分)
(四)名著阅读【本题满分6分】
【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实验教材的考生均从以下3道小题中任选2道小题作答,多做不多得分;若多做,阅卷时只阅前2道小题】
8.《水浒传》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好汉形象,诸如晃盖、宋江、武松、李逵、杨志、林冲、阮氏三兄弟等。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再写出两个梁山英雄好汉的姓名,并简要概括这些英雄好汉在性格方面的共同点。(3分)
梁山英雄好汉姓名: 、
梁山众英雄好汉性格方面的共同点:
9.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闹龙宫”、“闯冥府”、“闹天宫”,桀骜不驯、敢作敢当,令人钦佩。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各用一句话概括这三个故事。(3分)
闹龙宫:
闯冥府:
闹天宫:
10.《骆驼样子》中的主人公样子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初到北京时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
;在经历了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他的性格特点变化为: ,这种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 (3分)
二、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50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8分】
【使用“人民教育出版杜”和“江苏教育出版杜”实验教材的考生均阅读《出师表》选文,完成11, 12小题】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巨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故”字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故”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自号曰醉翁也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扶苏以数谏故
12.文言文阅读要注重理解和积累。请仿照下面阅读积累卡片中的示例,将《出师表》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6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7分】
【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实验教材的考生均阅读《屈原列传》选文,完成13-15小题】
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者,名平,楚①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②.博闻强志③,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④,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③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⑥忧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注释:① 〔楚〕指楚国王室。②〔左徒〕楚国官名,是一种官阶较高的职官,次于令尹,相当于上大夫.③〔志〕同“记”。④〔造为宪令〕制定国家的法令。⑤〔伐〕自我夸耀。⑥〔离〕同“罹”,遭遇,糟受(灾难或疾病)。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因谗之曰 ( )
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15.通读选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屈原遭受上官大夫谗言的原因有哪些。(3分)
(三)现代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15分】
【使用“人民教育出版杜”和“江苏教育出版杜”实验教材的考生均阅读《神奇的长寿巨树》一文,完成16-20小题】
神奇的长寿巨树
①在地球上的生物中,存活时间很长的,要算是一些植物了,它们有的可生长好几千年。
②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霍伊德山上生长着一裸长寿古松树,其树皮已脱落,白花花的木质部显露出来,看上去像枯死一般,然而却枝叶繁茂,生机盎然,这种树的拉丁名就是长寿树之意。在加州的一座山上也发现了名为长寿的松树,从其年转利定,该树树龄约5100岁,也就是说在古埃及建造金字塔时,这裸树就在地球上存在了。另外,在耶稣的诞生之地(今巴勒斯坦一带)也有寿命长达3000岁的树木。
③墨西哥的奥阿哈卡附近的教堂旁有一棵巨大的松树,1982年浏童时,在距地面1.5米处的树干周长为35.8米,据植物学家们估计这裸树约有10000岁。
④18世纪后期,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有一裸橄揽树,树干周长有57.9米。同时,生长在南非北部的猴面包树有的树干周长能达50米。
⑤北美红松从美国俄勒冈到南部加州高约700到1000米的山地上均有生长。 1996年测定,最高的一棵高达112米。这种高达100多米的巨大的北美红松树被称为世界上最高的裸子植物。
⑥美国塞科亚国家公园里有种巨杉,这种巨杉树龄可达2000 -4000年,该公园中,有一裸被称为希阿曼将军的树,1989年的高度为83.83米,从地表1.4米处测树干周长为31.3米,据估算,这裸将军巨衫总重童达1000吨,也可算是世界上最重的树。
⑦1994年,在距澳大利亚的悉尼150公里的沃来米国家公园中,人们发现了一种沃来米松,这种树的树龄在150岁左右,高约40米,人们曾在迄今约1亿年以前的白垩纪地层中发现过这种沃来米松的化石,所以视这种植物为活化石。
⑧世上长寿的巨树这么多,人们也许会问:这些巨树的年龄是怎样判断出来的呢?
⑨探明树龄,通常是采用计算树的年轮和碳同位素测定的方法。然而,在多少年来气候并未发生什么变化的区域,由于树干连续不断生长,不会产生明显的年轮,而树龄变古老时也不会再产生年轮。如果要计算树的年轮,用碳同位素进行测定,采集活着的树最古老的部分的标本是最理想的手段,但这也是一种较野蛮的方法。因为这样采集标本,树木有枯死的可能,但目前这种方法仍在使用。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一种更科学、更完美的方法来测定树龄。
⑩神奇的长寿巨树肯定还有很多,肯定还有人们未知晓的巨大树木在地球的某地存在。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开发的深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那些人所未见的世界上最长寿的树,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甚至那些可能从恐龙时代就残存下来的树木,以后都有可能被发现。
16.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17.文章的题目是“神奇的长寿巨树”,作者在第⑦段中却写了一种只有150岁左右,高约40米的沃来米松。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沃来米松”能否算是一种长寿巨树,并说明理由。(3分)
18.阅读第②一⑥段文字,请仿照下面表格中的示例,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3分)
19.说明文注重科学性,用词要准确、严谨,而本文第⑧段文字中则写“据植物学家们估计这棵树约有10000岁。”第⑥段文字中又写了“据估算,这棵将军巨衫总重量达1000吨,也可算是世界上最重的树。”这些句子中用了“估计”“约”“据估算”“可算”等表示估计、揣测的词语,这与用词准确的要求是否矛盾?试说说理由。(4分)
20.第⑨段文字中提到,“目前还没有一种更科学、更完美的方法来测定树龄。”请根据对本段内容的理解,谈谈这里所说的“更科学、更完美的方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3分)
(四)现代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20分】
【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杜”实验教材的考生均阅读《鱼和树》一文,完成21-26小题】
鱼和树
加拿大温哥华,深秋的金溪公园,层林尽染,各色的枫叶呈现一片迷人的景色.随处可见数百年历史的树,身上长满了青苔,在雨后,潮湿而又翠绿,显示出沧桑和厚重的历史。
踏着一地缤纷的落叶进入公园,可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静静地在丛林中穿过,这就是金溪。仅数公里长的小溪,在这个季节变得异常喧嚣和悲壮。成千上万的鲑鱼逆流而上,在浅浅的溪水里寻找产卵的石床。站在岸边望去,满眼都是一条又一条肥大粗壮的鲑鱼。它们在浅滩里拥挤着,在有激流的地方扑腾着,争先恐后地朝着水流的反方向游去。短短的路程,充满了艰辛和危险,白天有海鸥来觅食,晚上有熊出没。值得庆幸的是,它们受到当地法律的保护,无人会去捕杀它们;即使在它们死后,也只有当地的土著居民才可以打捞上来食用。
这群鲑鱼前赴后继地来到金溪,为了繁衍后代而慷慨赴死。
当地人说,这就是“蛙鱼自杀”奇观。当我初闻此事,心中满是悲戚。而若非亲眼所见,真是很难相信世间竞有如此悲壮得令人落泪的奇现。
这群蛙鱼是在三五年前离开自己的出生地的。当地人曾经做过试验,在溪中的小鲑鱼身上做上标记,它们在溪水中呆满一年后顺流入海,历经三到五年的海洋生活,最远可游到西伯利亚,但在最后产卵的季节,必定回到这里。
为了让鱼卵产在温暖的地方,这些鲑鱼每年会在深秋的时候回到出生地,从海上到达淡水区后便不吃不喝。大约有十天的时间,完成交配产卵,然后筋疲力尽地死去。它们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而且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它们的腐化物最终成为孵化出生的小蛙鱼的食物,保证这些在溪水中生活一年的小生命有足够的营养和食物。
金溪公园因“鲑鱼自杀”奇观闻名于世,但真正能够开此眼界并非易事。金溪公园远在加拿大温哥华岛的维多利亚,而“鲑鱼自杀”的季节又实在太过短暂。
, 。
在维多利亚大学校园的边上,有一条狭长的峡谷。峡谷内一片森林郁郁葱葱,树木高耸入天,鸟鸣清脆动人,充满了静谧和安详,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仙境。
给我们上课的布朗妮老师一路行一路介绍着森林里的植物。显然,她对这里的一切都已了然于脚。她讲解着鱼腥草的功效,也讲、解着雪梅可以用来洗手;她讲解着红豆之美丽,也讲解着枫树之丰饶。
突然,一棵倒下的树阻挡了去路。
这是一棵因为苍老而被虫蛀后轰然倒塌的大树。撕裂的地方露出巨大的树心,还是那么的清新,那么的害有生气。树枝虽已枯萎,但依然笔直,像平静躺倒的一个巨人。树根虽已撕裂,但依然盘才脚错节,延伸到无垠的地方。
当地的印第安土著说,这裸树是这一片森林的母亲,所有的树都是在这裸树的根上生长出来的。它已经生活了几百年了,繁衍生息,不知劳累。现在,它太苍老了,蛀虫和时光一起来侵蚀它。它选择倒下,是因为它要把土地供给它的养料让出来,给它的后代,让它们生长得更好。很多年后还会有这样老去的树倒下,和祖先一样为了一个共同的选择。当地人认为这些树木是神圣之物,所以从来不会去砍伐。
一群又一群小鲑鱼出生了,但母亲们却成了果腹之物一棵又一裸树木茁壮成长着,但母亲已经永远地躺在了地上。
死亡,是不是一种基因的记忆?母爱,又是怎样一种感召的力量?
而为什么,一定会以母亲生命的消亡作为代价?
这样的疑惑真的不愿问这些鱼,不愿问这些树,不愿问自己。
21.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她对这里的一切都已了然于胸。
了然于胸:
22.通读全文,谈谈文中的“鱼”和“树”具有怎样的相似之处。(3分)
23.文章第二自然段“仅数公里长的小溪,在这个季节变得异常喧嚣和悲壮”一句中的“喧嚣”指的是
;“悲壮”指的是 (4分)
24.文中画横线处需补写一个既能总结上文,又能领起下文的过渡句,请根据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将这个过渡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25.下面这段文字用词准确,语言精美,描写生动形象,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作简要评析。(4分)
峡谷内一片森林郁郁葱葱,树木高耸入天,鸟鸣清脆动人,充满了静谧和安详,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仙境。
26.文章结尾部分写道:“死亡,是不是一种基因的记忆?母爱,又是怎样一种感召的力量?”请仔细揣摩、认真品味这个句子,谈谈其中蕴涵的意思。(4分)
三、写作【本题满分50分】
【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实验教材的考生均做此题】
27.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半命题作文
题目:做人从 开始
要求: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话题作文
孝顺父母为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荀子•大略》中指出:“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礼记•中庸》中也载:“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意思是说,孝顺就是善事父母,尽心侍奉父母,顺从父母,尊重父母,关心体贴父母。由此看来,孝顺父母是儿女的本分,是晚辈应尽的义务。
请你以“孝顺父母”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3. 谁有09年中考佛山语文试卷,急求~~~
础。
B.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C.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使我市外向型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D.预防甲型H1N1流感,应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少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
5、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③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④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至10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汝心之固 固:顽固
B.惧其不已也 已:已经
C.寒暑易节 易:交换
D.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7、选出下列句中的“于”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皆以美于徐公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惩山北之塞(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
B.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运到哪里去呢)
C.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D.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曾经不知寡妇孤儿)
9、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是古代语言,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C.愚公是有远大的抱负,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古代劳动人民形象。
D.“杂然相许”,表明移山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10、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愚公”和“智叟”的命名,突出了愚公的大智若愚,讽刺了智叟了鼠目寸光。
B.本文采用神话结尾,主要是宣传轮回报应的迷信思想。
C.写智叟的“笑”,写除了智叟自作聪明的神态;而写愚公“长息“,则写出了愚公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
D本文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目的是突出智叟的愚蠢和京城氏之子的幼稚。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三、积累与综合性学习(共15分)
11、默写或按要求填空(每小题2分,共10分)
⑴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⑵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⑶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⑷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⑸《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追述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12、综合性学习(5分)
现在有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连节假日都不放过。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准备开展一场辩论会,辩题为“这种做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方陈述:“我方认为,这种做法利大于弊。首先有利于增长见识,培养兴趣特长;其次能提高综合素质,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请你从反方的角度,写一段辩论词,阐述两条理由。
四、现代文及名著阅读(共35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3至23题。
(一)
依我看,我们积攒的,主要是一些目光。
为什么我们记起某些往事时,心上和身上会有温暖或滚烫的感觉?那肯定是我们的体内,存放着温暖或滚烫的目光。
为什么我们记起某些场景时,心上和身上会有被碎玻璃扎伤的感觉,甚至会有锥心刺骨的感觉?你锁定这些场景,在深处找寻,一定能找到几束凶狠、敌意的目光,或者找到几缕失望、忧伤、悲凉的目光。从这些目光里,你会想起谁让你受到伤害,你又让谁受到伤害。
那些好的目光,如宝石珍珠,存放在内心最重要的房间,我们经常于静夜抚摸它们,回味它们,被它们再次照拂,同时又为无法再次回到那些眼睛面前,表达谢意和敬意,而感到遗憾和痛心;而那些不友好的目光,恶意的、冷漠的,虽说时间已稀释了它们的份量,然而记忆还是时常被它们袭击,就如同跋涉过水深火热,双腿乃至浑身的骨头,难免被风湿性疼痛折磨。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比我们的理性要精确得多,理性接纳了的,被理性过滤掉的,身体和心灵都悉数收藏,而且原汁原味原质。假如你能勘探你身体内部的江河湖海和崇山峻岭,你将惊异它浩瀚的沉积和收藏,而藏得最深,保鲜保真最好的,正是那一脉脉、一束束、一道道目光。
我们的体重之外,更多的,也更重的,是身体内部储藏的目光的重量。
人生的质量,除了身体的质量,更重要的的,是身体内部储存的目光的质量。
圣人体内,一定存放着高质量的目光。这样的目光,A如水,如雪,如虹。如星、如月、如雨、如纯棉,如黑夜的灯,如冬日的炉火,如妩媚的青山,如雨后的草叶如月光里展开的大海那深邃的沉思和悲悯,B如闪电穿透长夜又谦卑地消融于长夜……我读《论语.》,读《庄子.》,读佛经,读列夫.托尔斯泰,都读到了一束束目光,他们眼睛里的目光,以及他们内心里储存的目光。圣人从目光的丛林中走过,从生灵的泪雨血河里趟过,他们的眼睛望见了苦海的深处,望见了生存莽原上伤痛的背影。同时,他们的眼睛又与长夜远处、星空高处
某个神圣的目光对接,于是,一种深达海底又接星辰的伟大心胸展开于他们体内,发自于人的内心却蕴藏了宇宙般深广思想和爱意的目光,终于降临世间。
于是,我经常问自己:
你的体内该存放怎样的目光?你渴望收藏的那些好的目光是在陆续凋零,还是在陆续生长?你如何在紫外线等有害射线频频伤害的大地上,捕捉并珍藏那些美好的光线?穿过日渐破败的森林,你怎样寻找种子那暗淡的目光,在长久地与它对视之后,你是否播种它,并祈祷在雨过天晴的早晨,看见一株嫩芽,噙着泪珠,表达着胆怯的希望?
我又该向生活,向历史,向覆盖着坟墓、陨石和青草的土地,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瘦瘦的溪流、细细的泉眼投去怎样的目光?你看,那朵小小的芨芨草花就要开了。仿佛一点粗暴的声音都会让它熄灭,我该怎样以温柔的目光注视它仅有的几分钟的童年?无家可归的燕子,怯怯的降落在我的阳台,怯怯的,以公元前的方言,试探我的心思,试探我对春天的态度,我该用怎样的目光问候它或者冷落它?欢迎它或者拒绝它?我该向那山路上跋涉的身影,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雨夜里的灯火,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一直在黑夜里最高处凝视我的那些神圣的星星,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一天一次大出血。每一天都怀抱爱的火焰而死去的壮美的夕阳,投去怎样的目光?我看见我的不远处安静的站立着的那棵柳树,它的每一根手指都在传递一种古老而单纯的情思,它嫩绿的眼神,那点化过得《诗经》、照拂过唐诗、抚慰过宋词的眼神,又投递到着僵硬的水泥地板上,投递到被电线缠绕被塑料包装了的生活身上,投递到被商业操纵被数字组装被技术复制的文化身上,投递到落满高分贝尖叫声的我的小小的身体上和心上,那么,我该向它投去怎样感恩的目光?
是的,我收藏着来自历史、来自自然、来自生活、来自人群的各种各样的目光。
同时,我投去的目光,也将被收藏,被某棵树收藏,被某朵花收藏,被某条河流收藏,被某盏灯收藏,被夜半的某颗星收藏,被近处或远处的某个心灵收藏。
就这样,我们的目光,改变着白昼的光线,也改变着夜晚的品质,甚至,或多或少地,改变着宇宙的质量……
(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版《散文2008精选集》,有删节)
13、第3段中加点的“这些目光”指的是什么?(2分)
14、本文运用了许多精彩的比喻,请从第6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说说你对这些比喻的含义的理解。(3分)
15、第7段在文章的结构中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3分)
16、第9段中说“我该向一直在黑夜的最高处凝视我的那些神圣的星星们,投去怎样的目光?”请代作者写出一个合适的回答,并说出理由。(4分)
17、“我们的目光,改变着白昼的光线,也改变着夜晚的品质,甚至,或多或少地,改变着宇宙的质量”,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二)天之华盖(选文暂略,有空再补)
18、根据文章内容,给“月华”下一个定义。(4分)
19、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文章4、5段的主要内容。(3分)
20、本文多处引用诗句,你认为是否影响了这篇说明文的科学性?试举一例。(3分)
(三)
名著阅读
A
坐了很久,他心中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彷佛成心跟他过不去。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的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然出了不少,心裏还是不舒畅。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 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一出来,才晓得自己错了。天上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甚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那裏,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裏透 点红,由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裏,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合 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彷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祥子不知怎麼是好了,低 头,拉 车,慢腾腾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沈沈的,身上挂 一层粘汗,发 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 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得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地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地打嗝,水要往上漾。
B
到四点多钟,黑云开始显出疲乏来,绵软无力的打着不甚红的闪。一会
儿,西边的云裂开,黑的云峰镶上金黄的边,一些白气在云下奔走;闪都到南边去,曳着几声不甚响亮的雷。又待了一会儿,西边的云缝露出来阳光,把带着雨水的树叶照成一片金绿。东边天上挂着一双七色的虹,两头插在黑云里,桥背顶着一块青天。虹不久消散了,天上已没有一块黑云,洗过了的蓝空与洗过了的一切,象由黑暗里刚生出一个新的,清凉的,美丽的世界。连大杂院里的水坑上也来了几个各色的蜻蜒。
可是,除了孩子们赤着脚追逐那些蜻蜒,杂院里的人们并顾不得欣赏这
雨后的晴天。小福子屋的后檐墙塌了一块,姐儿三个忙着把炕席揭起来,堵住窟窿,院墙塌了好几处,大家没工夫去管,只顾了收拾自己的屋里:有的台阶太矮,水已灌到屋中,大家七手八脚的拿着簸箕破碗往外淘水。有的倒了山墙,设法去填堵。有的屋顶漏得象个喷壶,把东西全淋湿,忙着往出搬运,放在炉旁去烤,或搁在窗台上去晒。在正下雨的时候,大家躲在那随时可以塌倒而把他们活埋了的屋中,把命交给了老天;雨后,他们算计着,收拾着,那些损失;虽然大雨过去,一斤粮食也许落一半个铜子,可是他们的损失不是这个所能偿补的。
21、《骆驼祥子》是谁的作品?请介绍祥子“骆驼”这一外号的由来极其深层次含义。(4分)
22、结合A段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灌”可否换为“喝”?为什么?(3分)
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
23、选文B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写雨后的景色?(3分)
五、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学习、生活条件是前人无法比拟的。不过,你是否曾静下心来,细细思索:我还缺少什么?在思索中,也许你会对生活有更多的领悟。
请以“我还缺少什么”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③不少于5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④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否则扣分。
附加题
(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雀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憨而有危亡之败也。”
(选自《孔子家语》)
1、按要求完成下面三个小题。(7分)
⑴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①黄口从大雀( )
②孔子顾谓弟子曰( )
③全身之阶( )
⑵下列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憨而有危亡之败也
⑶翻译下列句子。(2分)
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
2、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
只找到了份不完整的
4. 2007年佛山市中考
今年要考体育吗?
今年录取分数线如下:
9001
佛山市第一中学(普通生)
590
第一志愿
9002
佛山市第一中学(择校生)
542
9003
佛山市第二中学(校本部)(普通生)
546
第二志愿,六科总分546分,语数英三科298分以上
9004
佛山市第二中学(石湾校区)(普通生)
451
第一志愿,六科总分451分,语数英三科252分以上
9005
佛山市第三中学(普通生)
528
第一志愿,六科总分528分,语数英三科299分以上
9006
佛山市第三中学(扩招生)
510
第四志愿
9007
佛山市第四中学(普通生)
493
第一志愿
9008
佛山市荣山中学(普通生)
476
第二志愿,六科总分476分,语数英三科279分以上
9009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高级中学(普通生)
486
9010
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校本部)(普通生)
600
第一志愿,六科总分600分,语数英三科337分,语文114分以上
9011
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狮山校区)(普通生)
546
第五志愿,六科总分541分,语数英三科305分以上
9012
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校本部)(普通生)
585
第二志愿,六科总分585分,语数英三科327分,语文104分以上
9013
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分校(民办学校)(普通生)
543
第二志愿
9015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学(普通生)
575
第三志愿
9016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普通生)
553
第一志愿,六科总分553分,语数英三科307分以上
9017
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一中(普通生)
548
第二志愿,六科总分548分,语数英三科294分以上
9018
佛山市南海区艺术高中(普通生)
533
第五志愿,六科总分533分,语数英三科310分以上
9019
佛山市南海区执信中学(民办学校)(普通生)
537
9021
华师附中南海实验高中(民办学校)(普通生)
564
第三志愿
9023
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高中部(南国路校区)(普通生)
582
第一志愿,六科总分582分以上
9024
佛山市顺德区李兆基中学(普通生)
567
第一志愿,六科总分567分,语数英三科326分,语文110分以上
9025
佛山市顺德区郑裕彤中学(普通生)
560
第三志愿,六科总分560分,语数英三科313分,语文109分以上
9026
佛山市顺德区华侨中学(普通生)
550
第四志愿,六科总分550分,语数英三科306分,语文103分以上
9027
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普通生)
516
第一志愿,六科总分516分,语数英三科292分以上
9028
佛山市三水区华侨中学(普通生)
456
第一志愿,六科总分456分,语数英三科238分以上
9029
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普通生)
458
第一志愿,六科总分458分,语数英三科253分以上
9030
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民办学校)(普通生)
450
第三志愿,六科总分450分,语数英三科270分以上
9032
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普通生)
519
第一志愿,六科总分519分,语数英三科311分以上
9033
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普通生)
475
第二志愿,六科总分475分,语数英三科242分以上
面向全市招生的体育艺术特长生
9101
佛山市第二中学(石湾校区)(音乐)
358
34
9102
佛山市第二中学(石湾校区)(美术)
390
120
9103
佛山市荣山中学(体育)
361
40
9104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音乐)
399
41
9105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美术)
398
123
9106
佛山市南海区艺术高中(音乐)
401
50
9107
佛山市南海区艺术高中(美术)
410
140
5. 2009佛山市语文中考试题
广东省佛山市2009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
1、选出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惬意(jiā) 濒临(bīn) B.媲美(pì) 瓦砾(lè)
C.迸溅(bèn) 荒谬(mào) D.歼灭(jiān) 忐忑(tè)
2、选出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没有其它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因此,这叫声既显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奋。
B.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C.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迫不急待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D.小屋粗制烂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3、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1)在学代会上,代表们把同学们的呼声 给了学校领导。
(2)他的作品语言幽默风趣,乡土气息浓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 。
(3)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 ,具有强烈的真实感。
A.反应 崇敬 设身处地
B.反映 崇敬 身临其境
C.反映 推崇 身临其境
D.反应 推崇 设身处地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B.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C.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使我市外向型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D.预防甲型H1N1流感,应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少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
5、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③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④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至10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汝心之固 固:顽固
B.惧其不已也 已:已经
C.寒暑易节 易:交换
D.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7、选出下列句中的“于”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皆以美于徐公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惩山北之塞(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
B.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运到哪里去呢)
C.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D.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曾经不知寡妇孤儿)
9、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是古代语言,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C.愚公是有远大的抱负,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古代劳动人民形象。
D.“杂然相许”,表明移山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10、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愚公”和“智叟”的命名,突出了愚公的大智若愚,讽刺了智叟了鼠目寸光。
B.本文采用神话结尾,主要是宣传轮回报应的迷信思想。
C.写智叟的“笑”,写除了智叟自作聪明的神态;而写愚公“长息“,则写出了愚公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
D本文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目的是突出智叟的愚蠢和京城氏之子的幼稚。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三、积累与综合性学习(共15分)
11、默写或按要求填空(每小题2分,共10分)
⑴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⑵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⑶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⑷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⑸《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追述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12、综合性学习(5分)
现在有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连节假日都不放过。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准备开展一场辩论会,辩题为“这种做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方陈述:“我方认为,这种做法利大于弊。首先有利于增长见识,培养兴趣特长;其次能提高综合素质,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请你从反方的角度,写一段辩论词,阐述两条理由。
四、现代文及名著阅读(共35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3至23题。
(一)
依我看,我们积攒的,主要是一些目光。
为什么我们记起某些往事时,心上和身上会有温暖或滚烫的感觉?那肯定是我们的体内,存放着温暖或滚烫的目光。
为什么我们记起某些场景时,心上和身上会有被碎玻璃扎伤的感觉,甚至会有锥心刺骨的感觉?你锁定这些场景,在深处找寻,一定能找到几束凶狠、敌意的目光,或者找到几缕失望、忧伤、悲凉的目光。从这些目光里,你会想起谁让你受到伤害,你又让谁受到伤害。
那些好的目光,如宝石珍珠,存放在内心最重要的房间,我们经常于静夜抚摸它们,回味它们,被它们再次照拂,同时又为无法再次回到那些眼睛面前,表达谢意和敬意,而感到遗憾和痛心;而那些不友好的目光,恶意的、冷漠的,虽说时间已稀释了它们的份量,然而记忆还是时常被它们袭击,就如同跋涉过水深火热,双腿乃至浑身的骨头,难免被风湿性疼痛折磨。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比我们的理性要精确得多,理性接纳了的,被理性过滤掉的,身体和心灵都悉数收藏,而且原汁原味原质。假如你能勘探你身体内部的江河湖海和崇山峻岭,你将惊异它浩瀚的沉积和收藏,而藏得最深,保鲜保真最好的,正是那一脉脉、一束束、一道道目光。
我们的体重之外,更多的,也更重的,是身体内部储藏的目光的重量。
人生的质量,除了身体的质量,更重要的的,是身体内部储存的目光的质量。
圣人体内,一定存放着高质量的目光。这样的目光,A如水,如雪,如虹。如星、如月、如雨、如纯棉,如黑夜的灯,如冬日的炉火,如妩媚的青山,如雨后的草叶如月光里展开的大海那深邃的沉思和悲悯,B如闪电穿透长夜又谦卑地消融于长夜……我读《论语.》,读《庄子.》,读佛经,读列夫.托尔斯泰,都读到了一束束目光,他们眼睛里的目光,以及他们内心里储存的目光。圣人从目光的丛林中走过,从生灵的泪雨血河里趟过,他们的眼睛望见了苦海的深处,望见了生存莽原上伤痛的背影。同时,他们的眼睛又与长夜远处、星空高处
某个神圣的目光对接,于是,一种深达海底又接星辰的伟大心胸展开于他们体内,发自于人的内心却蕴藏了宇宙般深广思想和爱意的目光,终于降临世间。
于是,我经常问自己:
你的体内该存放怎样的目光?你渴望收藏的那些好的目光是在陆续凋零,还是在陆续生长?你如何在紫外线等有害射线频频伤害的大地上,捕捉并珍藏那些美好的光线?穿过日渐破败的森林,你怎样寻找种子那暗淡的目光,在长久地与它对视之后,你是否播种它,并祈祷在雨过天晴的早晨,看见一株嫩芽,噙着泪珠,表达着胆怯的希望?
我又该向生活,向历史,向覆盖着坟墓、陨石和青草的土地,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瘦瘦的溪流、细细的泉眼投去怎样的目光?你看,那朵小小的芨芨草花就要开了。仿佛一点粗暴的声音都会让它熄灭,我该怎样以温柔的目光注视它仅有的几分钟的童年?无家可归的燕子,怯怯的降落在我的阳台,怯怯的,以公元前的方言,试探我的心思,试探我对春天的态度,我该用怎样的目光问候它或者冷落它?欢迎它或者拒绝它?我该向那山路上跋涉的身影,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雨夜里的灯火,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一直在黑夜里最高处凝视我的那些神圣的星星,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一天一次大出血。每一天都怀抱爱的火焰而死去的壮美的夕阳,投去怎样的目光?我看见我的不远处安静的站立着的那棵柳树,它的每一根手指都在传递一种古老而单纯的情思,它嫩绿的眼神,那点化过得《诗经》、照拂过唐诗、抚慰过宋词的眼神,又投递到着僵硬的水泥地板上,投递到被电线缠绕被塑料包装了的生活身上,投递到被商业操纵被数字组装被技术复制的文化身上,投递到落满高分贝尖叫声的我的小小的身体上和心上,那么,我该向它投去怎样感恩的目光?
是的,我收藏着来自历史、来自自然、来自生活、来自人群的各种各样的目光。
同时,我投去的目光,也将被收藏,被某棵树收藏,被某朵花收藏,被某条河流收藏,被某盏灯收藏,被夜半的某颗星收藏,被近处或远处的某个心灵收藏。
就这样,我们的目光,改变着白昼的光线,也改变着夜晚的品质,甚至,或多或少地,改变着宇宙的质量……
(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版《散文2008精选集》,有删节)
13、第3段中加点的“这些目光”指的是什么?(2分)
14、本文运用了许多精彩的比喻,请从第6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说说你对这些比喻的含义的理解。(3分)
15、第7段在文章的结构中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3分)
16、第9段中说“我该向一直在黑夜的最高处凝视我的那些神圣的星星们,投去怎样的目光?”请代作者写出一个合适的回答,并说出理由。(4分)
17、“我们的目光,改变着白昼的光线,也改变着夜晚的品质,甚至,或多或少地,改变着宇宙的质量”,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二)天之华盖(选文暂略)
18、根据文章内容,给“月华”下一个定义。(4分)
19、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文章4、5段的主要内容。(3分)
20、本文多处引用诗句,你认为是否影响了这篇说明文的科学性?试举一例。(3分)
(三)
名著阅读
A
坐了很久,他心中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彷佛成心跟他过不去。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的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然出了不少,心裏还是不舒畅。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一出来,才晓得自己错了。天上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甚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那裏,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裏透点红,由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裏,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合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彷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祥子不知怎麼是好了,低 头,拉车,慢腾腾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沈沈的,身上挂 一层粘汗,发 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得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地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地打嗝,水要往上漾。
B
到四点多钟,黑云开始显出疲乏来,绵软无力的打着不甚红的闪。一会
儿,西边的云裂开,黑的云峰镶上金黄的边,一些白气在云下奔走;闪都到南边去,曳着几声不甚响亮的雷。又待了一会儿,西边的云缝露出来阳光,把带着雨水的树叶照成一片金绿。东边天上挂着一双七色的虹,两头插在黑云里,桥背顶着一块青天。虹不久消散了,天上已没有一块黑云,洗过了的蓝空与洗过了的一切,象由黑暗里刚生出一个新的,清凉的,美丽的世界。连大杂院里的水坑上也来了几个各色的蜻蜒。
可是,除了孩子们赤着脚追逐那些蜻蜒,杂院里的人们并顾不得欣赏这
雨后的晴天。小福子屋的后檐墙塌了一块,姐儿三个忙着把炕席揭起来,堵住窟窿,院墙塌了好几处,大家没工夫去管,只顾了收拾自己的屋里:有的台阶太矮,水已灌到屋中,大家七手八脚的拿着簸箕破碗往外淘水。有的倒了山墙,设法去填堵。有的屋顶漏得象个喷壶,把东西全淋湿,忙着往出搬运,放在炉旁去烤,或搁在窗台上去晒。在正下雨的时候,大家躲在那随时可以塌倒而把他们活埋了的屋中,把命交给了老天;雨后,他们算计着,收拾着,那些损失;虽然大雨过去,一斤粮食也许落一半个铜子,可是他们的损失不是这个所能偿补的。
21、《骆驼祥子》是谁的作品?请介绍祥子“骆驼”这一外号的由来极其深层次含义。(4分)
22、结合A段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灌”可否换为“喝”?为什么?(3分)
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
23、选文B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写雨后的景色?(3分)
五、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学习、生活条件是前人无法比拟的。不过,你是否曾静下心来,细细思索:我还缺少什么?在思索中,也许你会对生活有更多的领悟。
请以“我还缺少什么”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③不少于5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④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否则扣分。
附加题
(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雀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憨而有危亡之败也。”
(选自《孔子家语》)
1、按要求完成下面三个小题。(7分)
⑴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①黄口从大雀( )
②孔子顾谓弟子曰( )
③全身之阶( )
⑵下列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憨而有危亡之败也
⑶翻译下列句子。(2分)
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
2、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
6. 2005年至2010年佛山中考的语文的试题,邮箱:[email protected].谢啦
赏析:佛山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佛山市顺德区教研室 詹火滥
佛山市2005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是2002年新课改实验后第一次的招生考试,也是佛山市全市主要高中实行统招的第一次考试。它担负着科学测评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科素养,区分学生的能力层级,为学校的招生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它还担负着为课改保驾护航,引导课改向良好方向发展。
从试题的结构和考查要点看,2005年佛山市中考语文试卷与2004年中考语文试卷基本保持稳定,没有本质的变化与创新。试卷的立意较多的从知识与能力单一目标设置,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乎没有体现。对学生的读书广度的考查几乎没有。选文和题目设置较为粗糙。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第9题:作者在第5段写到“古仁人”,选出其真正用意的一项。
A、让“迁客骚人”向“古仁人”学习。
B、借“求古仁人之心”,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C、歌颂“古仁人”的高尚情操。
D、教育我们年轻一代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忧国忧民,具有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分析:答案为B:题干的“古仁人”与选项的“求古仁人之心”,概念不一致,偷换了概念。同时“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表述不准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在抒发自己追求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不是说自己已经具有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第10题: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岳阳楼记》叙事简明,描写生动,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融记事、描写、抒情和理论于一体。
B、第5段中的议论是全文的重心,前面记事、写景和抒情都是为它做铺垫。
C、第3段与地4段进行对比,写出了迁客骚人和滕紫荆面对一阴一晴两种不同景象,都产生了或悲或喜两种感情。
D、文章运用了两种修辞方法,将洞庭湖的景物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答案为C。
C项的表述有商榷之处,第5段全部是议论,所以“第5段中的议论”表述不确切,应省去“中的议论”。“重心”应为“中心”,同时“前面记事、写景和抒情都,是为它做铺垫”“铺垫”之后应加“的”字。
《阳光的伤疤》
(1)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阳光。这阳光是那么真切,离开乡村多年,只要一想起,背上仍残留着一种阳光暴晒留下的辣痛。
(2)夏历六七月间是收割稻子的时候,天气特别炎热。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不到上午九点钟,树叶就耷拉下来,叶子皱巴巴的,像被什么揉皱了,如果树会出声,大概会毫不顾忌地喊出痛来。土埕上的石凳已经被太阳焐得发热,树荫下狗伸出舌头淌汗,湿湿的,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
(3)从五点多起床干到这时,我早就腰酸腿软,晒了几个钟头的太阳,我的背部仿佛被什么动物的利爪子挠过一般,热辣辣地疼。回家吃早饭,我扒拉几口就再也吃不下,只一杯接一杯地灌冷开水,直到肚子发胀,还觉得口干舌燥。我想对父亲讲让自己歇一会儿,但看着他黧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我把冒出来的话连同唾沫都咽进肚里,提着镰刀跟在父亲的背后又上田去了。
(4)九点的阳光将父亲的身影拉得很长,我与父亲的距离只有两三步路,有好几次,我的影子与父亲并肩而行了。但当我回头,发现父亲的身影黑黝黝的,仿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井,有好几次我的步伐动摇了,我想:也许我再向前几步,我就会重复父亲的命运。踩在父亲的影子上,说实在的,我当时感到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
(5)父亲没有回头,也许他的眼中只有那波浪起伏的谷子。
(6)他背上的汗水和那个少年的我的脸上的汗水淋漓地流在我多年之后的记忆中。
(7)刚才还是明晃晃的太阳,此时变成一个大得可怕的白炽灯,我再也不敢抬头与之对视。走进稻田,刚弯腰,炎热的阳光早巳透过粘在背上的衣服扎进肌肤。“起初尖细如麦芒,后来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给太阳的肌肤。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汗水淋漓地流出来,后来就没有了,被太阳“蒸”干了,抬头看父亲的背影,背上的衣服泛出一层盐渍。多年以后,远离乡村阳光的我很煽情地把自己弯腰俯向庄稼的身影比做一柄“新镰”,把炎热的阳光比做铸炼钢铁的熔炉,把汗水比做淬火的水。其实自从我开始写矫情的诗歌始,乡土和阳光早已变成我手上的一捧展览品。远离乡村的我。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就炫耀自己经历过的痛苦!
(8)我们的乡村当时长得最多的是苦楝树,诗歌在庄稼中是完全没有生长的空间的。
(9)土生土长的农人。土生土长的庄稼。但没有土生土长的诗歌。
(10)我的腰弯得更低了,这样做的目的,只为减少太阳照射身上的面积,至于这样做会更累的感觉早已麻木了。酸软的手臂和腰肢变得僵硬,特别是臂部的肌肉有点肿胀起来的感觉。但我不敢停下来,怕一停下动作,自己就会被炎热的太阳“压倒”。热原来也有“重量”,久处炎热阳光下的人才会真切体会到。
(11)嘴里已经没有一点唾沫,舌头像板硬的石板,我无力将它推动。
(12)水分被蒸发干了,只剩下干涸的眼神,望向远处密密麻麻的庄稼。
(13)没有一丝风,听得到空气在谷穗上热烘烘地作响……
(14)多年以后,我重读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总有异样的体会。农人爱惜米粒,那是爱惜自己的生命。
(15)那一天夜里,我从噩梦中惊醒,背部仿佛失火一般,又热又痛,只好趴在床上,任冷汗从额上、背上淋漓流出。也许是我睡梦中的呻吟声吵醒了母亲,她来到我房间,看情形一下子明白了,去厨房拿回一点花生油,用手细细地抹在我通红的背上。
(16)几天后,背部结出一大块黑色的疤痕。我看着父亲黝黑如铁的肤色,觉得有些羞愧,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如父亲一样变成一块铁,再毒的阳光就不会再伤害我了。
文段语句商榷之处:
①“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不到上午九点钟,树叶就耷拉下来……”
分析:“喊起热来”后应为句号。前一句写的是天未亮的时候,后一句写的是上午九点钟树叶的情状,两个句子表达的是两种意思。
②“树荫下狗伸出舌头淌汗,湿湿的,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
分析:本句本是描写天气炎热,但表述不清,究竟是狗淌汗还是狗舌头淌汗呢?产生歧义。 “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拧出的那种是什么?形状如何?不得而知。由“拧出的那种”往前推,应该写的是狗的舌头,狗的舌头是红色的,但“苍苔”是“青苔”,是青色的。
③“看见他黧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
分析:“黧黑”后应加“的”作为定语修饰“脸”。
④“仿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井”
分析:“一个”应为“一口”。
⑤“起初尖细如麦芒,后来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给太阳的肌肤。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
分析:本句是要描写温度的逐渐升高对身体的感觉,但是由于比喻的不恰当,层次并不明显,“荆棘上的尖刺”和“细小的针尖”刺在身上,哪一种更痛苦,说不清。同时,由于有前面的三个不同的比喻,已在表达温度的逐渐升高,人感觉到非常的痛苦,所以“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就显得累赘。
本文段题目与答案商榷之处
第11题: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我”感受“阳光”后的三种不同态度。
答案:怕被阳光暴晒,想远离阳光;阳光成了我的写作素材,感谢(歌唱)阳光;意志得到锻炼,不怕阳光。
分析:从全文看,答案要点中的第一二点是从文章出发,答案的第三点游离了文章的内容。作者写毒辣的阳光,写不怕暴晒的父亲,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是在歌颂阳光的毒辣呢?还是在对农民的同情?
第13题:第(4)自然段“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的恐慌和悲哀”一句中,“我”感到“恐慌和悲哀”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怕被阳光暴晒;担心自己重走父亲的老路或重复父亲的命运;担心未能摆脱被阳光暴晒的困境。
分析:答案的设置扩大了对语句的理解,脱离了具体语句中的具体语义。“我”感到“恐慌和悲哀”是在看到父亲黑黝黝的身影,自己的身影快与父亲的身影重叠的一瞬间所产生的想法和感觉。并且这种想法一直深植于作者的心中,使作者充满了远离阳光,离开乡村的想法。所以从根本上说,答第二点就足够了,文章主要说的是怕重走父亲的老路。
第14题:联系文中画线的句子思考:“父亲”的形象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
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是典型的农民形象,困苦的,脸色黝黑,衣服布满盐渍,肤色如铁,这样的形象能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呢?如果硬是要“任何成果的获得都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辛活劳动的艰辛可以磨练人的意志”,那么“父亲”的成果是什么呢?“父亲”的成果就是不怕晒,不怕晒能给人这样伟大的启示。
第15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可删去。
《生命需要月台》
(1)《於陵子》中曾写过这样一只蜗牛:它想干一番事业,于是给自己定下“宏伟”的目标——先东上泰山,再南下江南。当它估计出这漫漫征程至少需要6000年时,与自己仅为一天的寿命一比,当下悲愤致死,“英年”早逝。这不仅仅是一个笑话,它留给人们更多的是思考:在短暂的生命中,怎样才能实现诸多的理想?
(2)其实,人的一生会有许多理想,能否实现,关键要看它是否合理,是否与自身情况相符,合理的目标,能促进成功,就像征程中的月台一样,给人以明确的指示,告诉人们曾经走过的路,更促进人们奋勇拼搏。有了月台,在生命的赛场中,就会让人拥有旺盛的斗志,不会因前途未卜而消极倦怠。它给人以希望,它给人以信心。
(3)真正的理想,就应像月台一样,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目的地,既不是唾手可得,又不是遥不可及,而是需要付出艰辛,挥洒汗水才能到达的。
(4)然而,人们往往会给自己定下过于庞大的目标,认为只要目标高,就有了可贵的志向,那么必然干劲十足。孰不知,当自己经过努力,经过拼搏后,如果总是发觉目标高高在上,给人一种鞭长莫及的感觉时,不仅不会实现理想,可能还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更有甚者,其生命也成了牺牲品。故事中的那只可怜的蜗牛,不就因此而“夭折”了吗?它一心想闯天下,其登泰山、下江南的志向固然可贵,但实际情况呢?自身条件呢?这些它在订计划前并没有考虑过,当它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便为时已晚。远大的目标已成了它心中不可动摇的丰碑,潜在地走有它。于是乎,仅为一天的生命也因此留不下半点痕迹,甚至为此而缩短。
(5)难道这仅是蜗牛的悲剧吗?现实生活中,无数人想“流芳百世”,于是一个个当大官、当明星、当大款……的想法不可磨灭,可一个国家,容得下那么多“名流”吗?到头来,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对于那些不惜付出沉痛代价,甚至铛锒入狱者,没有遗臭万年便已算得上大幸了。
诸多的事事都在告诫人们:生命需要月台,理想要切合实际,目标不要过高过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短暂”的行程中写下光辉的篇章,留下深深的足迹。
文段语句商榷之处:
原文发表于1998年第11期的《中学生作文指导》,作者是陕西西安89中学生刘阳。上海建平中学特级教师程红兵将之收进他的著作《创新思维与作文》一书中,作为第七章《训练提示或范文》中的参考范文。原文的(2)(3)段合为一段。
作为学生作文,从学生的程度考虑,此文有可取之处,理论切合实际,有针对性。但作为考试卷来命题,特别是作为选拔性考试的试卷来命,则显得太稚嫩,不规范。此文语言不精炼,语病甚多,论证不严谨,结论仓促。
第一段:“当它估计这漫漫征程至少需要6000年时,与自己仅为一天的寿命一比,当下悲愤致死,‘英年’早逝。”
分析:本句首先是无主句,“当它估计这漫漫征程至少需要6000年时”是状语,再次“当下悲愤致死”的“当下”与“一比”重复。其次“悲愤致死”不当,应为“悲愤而死”或者“因悲愤致死”。最后,蜗牛的寿命不是一天,这是知识性错误。
第二段:“合理的目标,能促进成功,就像征程中的月台一样,给人以明确的指示,告诉人们曾经走过的路。”
分析:把月台比喻为合理的目标,比喻不恰当。文中的“月台”应该是站台,是火车出发或到达的站台,站台怎么能给人以明确的指示,告诉人们曾经走过的路。
第三段:“真正的理想,就应像月台一样,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目的地,既不是唾手可得,又不是遥不可及,而是需要付出艰辛,挥洒汗水才能到达的。”
分析:本句的“月台”与上一段的“月台”的比喻意不同,上一段的“月台”是指能给人明确指示,本段的“月台”是指“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目的地”。
第四段:“然而,人们往往会给自己定下过于庞大的目标,认为只要目标高,就有了可贵的志向,那么必然干劲十足。孰不知,当自己经过努力,经过拼搏后,如果总是发觉目标高高在上,给人一种鞭长莫及的感觉时,不仅不会实现理想,可能还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更有甚者,其生命也成了牺牲品。”
分析:“庞大”修饰目标不当,“庞大”修饰的应该是形体、组织、数量,与句后的“目标高”不一致。“只要……就……那么”这是复杂的条件关系复句,“只要……就”第一个条件复句,“只要……就……那么”第二个条件复句。但是二个条件不是产生结果的必然条件,所以“那么”不当。
“孰不知”应为“殊不知”表示竟然不知的意思,起转折作用。
“当自己经过努力,经过拼搏后,如果总是发觉目标高高在上,给人一种鞭长莫及的感觉时,不仅不会实现理想,可能还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更有甚者,其生命也成了牺牲品。”“当自己经过努力,经过拼搏后”语言罗索。
“自己”与“人”对象不一致。
“如果……不仅……”关联词语不对应。
第四段:“它一心想闯天下,其登泰山、下江南的志向固然可贵,但实际情况呢?自身条件呢?这些它在订计划前并没有考虑过,当它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便为时已晚。”
分析:“其”多余,可删去。“可贵”后应为句号。“但实际情况呢?自身条件呢?这些它在订计划前并没有考虑过。”表述罗索,语法有错。“实际情况”包含了“自身条件”。此句可改为“但它在订计划前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才能与“这一点”对应。
第5段:“现实生活中,无数人想‘流芳百世’,于是一个个当大官、当明星、当大款……的想法不可磨灭,可一个国家,容得下那么多‘名流’吗?到头来,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分析:“不可磨灭”本指功业、事迹或道理永远不会消失,用在此处,不当。“于是一个个当大官、当明星、当大款……的想法不可磨灭”,此处省略号错用。“可一个国家,容得下那么多‘名流’吗?”观点错误。不是国家容不下这么多名流,而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名流。并且偷换了论题。
第5段:对于那些不惜付出沉痛代价,甚至铛锒入狱者,没有遗臭万年便已算得上大幸了。
分析:此句转换话题,与前句论述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名流的无关,而是论述为想成为名流付出代价、投机取巧者的下场。
本文段题目商榷之处
第16题:综观全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人生需要切合实际的理想和目标。(意思对即可。答文中“生命需要月台,理想要切合实际,目标不要过高过远”亦可)
分析:“人生需要切合实际的理想和目标”与文章论述观点不相符合,文章论述的是“人生的理想和目标要切合实际”,而不是人生需不需要切合实际的理想和目标。所以答案应该为“人生的目标和理想要切合实际”。
第19题:请举出一个能证明第(2)段中“合理的目标,能促进成功”的事例,并对所举事例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举出事例(2分),分析(1分)。
分析:答案没有任何的可操作的要求和示例,给评卷老师造成很大的困难。学生答卷所举例子如毛泽东、周恩来、牛顿、爱迪生这些名人的例子,很难证明他的理想与目标就是合理,但是他们都成功了,这给评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误差。同时从阅读的功能来说,写论据与分析不属于阅读的考察范围,它应该属于写作的范畴。
科普说明文
计算机模拟表明很多疾病会随着地球大气温度的升高生。人类预测的麻烦已经初露端倪。
现在几乎没有科学家怀疑大气变暖这一事实了。并且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变暖的速度正在加快,大气变化的结果具有日益加剧的破坏性。甚至中学生都会对可能产生的结果列举一二:海洋将会变暖;冰川将会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将会淹没许多地势较低一带海岸附近的民居。同时适合耕种的区域也会变化。气候形势会变得更加反复无常,暴风雨也会更加猛烈。然而一些不为人所熟悉的结果也可能同样具有危害性。计算机模拟预测出全球变暖和由此引起的其它气候变化会使许多严重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和分布扩大。令人不安的是,这些预测正在逐渐变成事实。
大气升温能通过好几种渠道影响健康。最直接的是,它能造成更多、更强烈、更炎热的热浪。如果夜晚也不能凉风送爽的话,这就会变得特别危险。不幸的是,夜间也不凉爽似乎已是注定的事实;大气升温是不均衡的,夜间、冬天以及纬度高于50度的地区气温上升得最高。在有些地区,由热浪袭击造成的死亡人数到2020年预计会翻一番。持续的高温也提高了烟雾的产量和过敏源的散步。这两个结果可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全球变暖还会通过以下方式间接地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幸福:不断地加速水灾和旱灾的发生频率;通过引起水灾和旱灾的剧烈变动以及天气的变化来改变天气形势。因为大气在上个世纪已经变暖,所以干旱地区的旱灾也持续得更长久,集中的降雨量也更加常见。除了淹溺和饥饿造成的死亡之外,以上这些灾难通过各种方式刺激了传染病的发生、再生和传播。
这种前景非常不妙,因为传染病就像神话故事中召来的妖魔一样很难再收回到瓶子里去。传染病一次性猛烈的爆发造成的死亡也许没有一次狂怒的洪水或者一次长期的旱灾吞噬的人多,但是它一旦在一个地区生了根,就难以根除并会蔓延到其他地区。
由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水灾和旱灾也可能以其它形式破坏人体健康。它们会损害庄稼,使庄稼易受虫害和杂草的影响和侵袭,因此引起食物供应不足和潜在的营养不良。
文段语句商榷之处:
第1段:计算机模拟表明很多疾病会随着地球大气温度的升高生。人类预测的麻烦已经初露端倪。
分析:“人类预测的麻烦已经初露端倪。”“预测”后应加上宾语“疾病”。“麻烦”用词不当,应是“困难”。
第2段:大气变化的结果具有日益加剧的破坏性。
分析:表示坏的方面的最后的结果一般用“后果”。
第2段:然而一些不为人所熟悉的结果也可能同样具有危害性
分析:“然而”转折错误,文段并没有转折的意思,而是在举例说了三种大家熟悉的后果之后,再说明大家不熟悉的结果的可能同样具有危害性。所以“然而”应改为“另外”。
默写题目商榷之处:
第24题的第(5)题。答案只要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就可以了。因为从整个句子来说:“妈妈因此说小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果加上“在乎山水之间也”,就显得拗口,特别是语气词“也”,使整个句子语气混乱,语意不通。
7. 急求2008广东佛山中考各科答案
物理
http://e.sina.com.cn/zhongkao/2008-06-26/1734150894.shtml
8. 2005年佛山中考语文真题,如上所说,最好有答案的。就缺05年的。
像这种,一般学科网什么的都有的
9. 09年佛山中考各科试卷的答案
LZ啊..
试题都还没那么快出来呢.
怎么会有答案呢?
等到放假完了看看吧-
-
10. 2009佛山中考答案
我都搵过好多次啦,都系无,耐心D等下啦,好快就知道成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