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集体备课的有效保证是什么
集体备课的操作要求里面有如下规定:
规范集体备课的使用与管理:专
严格、规范的管理是确保集体备属课质量的保障,为此学校制定了集体备课管理制度,规范管理,严格落实。
1、规范使用——集体备课的促进剂。
2、强化管理——集体备课的有效保证。
所以如果是选择题的话应该是选(制度建设)是集体备课的有效保证。
B. 如何利用资源共享,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加强集体备课
实现资源共享
【摘
要】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对集体
备课的具体操作流程及管理进行策略探讨,
通过理论提升、
完善制度、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等,有效、深入地开展研究,取得了显著的
成效,并在街道中小学推广,在县域内辐射。
【关键词】
集体备课模式
研究
成效
推广
新课程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改变呼唤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集
体备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它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
意的结合。集体备课的开展,真正把大家从繁琐、应付性的劳动中解
放出来,实现了由过去的“劳苦型”到“创新型”的转变。它使备课
真正做到了“备”
而不是以前的“写”,更注重了“研”与“探”,
浓厚了教研氛围,增加了学术气息。以下是我在集体备课方面的点滴
体会与有益尝试:
(一)增强对集体备课价值的认同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到:
1
、通过集体备课,大家分工协作,既
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又能避免人人都去查阅大量资料高耗
低效地工作现状;
2
、通过集体备课大家充分交流、沟通,既有利于教
师扬长避短,又有利于教师站在高起点上发展;
3
、通过集体备课,大
家可以从多角度分析,诊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既有利于群策
群力寻求有效教学策略,
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
通过集体
备课能有效帮助青年教师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
法,通过给任务、给机会、给帮助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专业的快速
成长。因此说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其意义
在于达到“备一课、促多人、带一方”的目的。
(二)初步形成集体备课的运行方式
概括起来,集体备课流程共分四步。即:个人钻研(初备形成个
案)——中心发言人说课,集思广益(主备形成共案)——二次备课
(形成特色教案)——教后反思修订(形成最后教案)
1
.初步研究教材,形成有自己思想的第一教案
-----
个案。课题
组在强调集体备课时,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备好个人的第一教案,来保
证集体备课的“生命”意义。对于个案的形成,要求每一位教师在研
究教册的基础上,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或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就此设计教学的三维目标,设
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设计突破关键点的思路;思考是不是设计
了切合实际的、
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
教学思路以及创新点、
德育点;
是不是设计了合理的习题、考点、板书、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对于
教册上没有或概要的内容,教师要不要去研究地去补充;在哪些环节
和思路上课题组还存在疑惑和障碍等,带着问题初步形成了融注课题
组自己教学思想的个案。
如果没有个人的教学研究,
没有个人的思想,
依据网络下载,盲目利用他人提供教学资源,套用他人的经验操作教
学,则教师完全失去了自课题组,仅依靠集体备课,其“生命”将是
没有阳光的。
2
.
在交流碰撞中形成有群体思想的集体教案——共案。
在有融注
思想的个案保障下,集体备课有了“生命”的根基。在集体备课时,
先由主备人说课:即说课标要求、内容特点、学情分析、目标确定、
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当然可以是备课组成
员按照事前的安排的方案进行说课)。然后由组员发表补充意见,全
组讨论,集体商定后确定集体教案。主备人说课是教师集体备课的重
要环节,通过说课,组员相互比较,在组内开始有针对性的讨论。集
体备课研讨时,交流的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先由主备人围绕自身钻
研教材、调研学生、资源利用等备课的各环节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
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然后,由组内教师共同研讨、集体交流,
各抒己见,补充完善。最后,由主备人根据备课组的意见,精心设计
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二是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
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可
以用提问的方式反问主备人,可以以商榷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可
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进
行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针对年轻教师的不足提出建议和意见。主备
人综合集体的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
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共享教案
----
集体教案。集
体备课是在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互动的氛围中,由集体成员的
有效协作而产生的智慧交流碰撞的升华,对教学相长,对教师的专业
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教师集体备课是教学生命的载
体,是教学质量的生命,所以集体备课不在教师单方面地洗耳恭听名
师的意见,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要以敢说“不”的勇气,发表自己的
见解
(敢于对名师说
“不”
,
敢于对同事说
“不”
,
敢于对自己说
“不”
)
。
只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对别人的不足提出问题,在思想上真
正地交锋碰撞,打破权威崇拜,集体备课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在交
C. 如何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标、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但是,效果却相差甚远。有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有的却越改越惨。不成功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学校教学还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缺少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结果新课程是新课程,但老师还是那些老师,因而方法也还是那些方法。缺少了集体智慧的新课程,终究难以走出新瓶装旧酒的老路。由于目前多数学校的集体备课还仅仅是一个形式,没有具体的要求,没有可操作的方法,没有有效的检查,以致备课组变成学校可有可无的组织,除了听听课,评评课,就是完成学校一些杂事。而新课程缺少了集体备课的支撑,就变成了没有生育能力的美女,看是好看,但生不出自己真正的骨肉来。可怜一些名师如李镇西、于永正、魏书生等都成了个人英雄,除了到处讲些无关痛痒的学,似乎都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倒是洋思、东庐、杜郎口之流成了趋之若鹜的样板,他们可没有什么名师哦,有的是那些被称为三流的师资。难道真的是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了那么大的作用吗?睁大眼睛看看吧,他们的模式其实在李镇西、于永正、魏书生那里早就有了。问题是名师们成就了自我,东庐们成就了集体——学校。这样,我们该看到问题的实质了吧,名师是单兵作战,东庐们是兵团作战。下面我们就来先谈谈兵团作战的意义。
一、集体备课的现实作用
中国古代战争讲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将”的作用影响着战争的进程。西方电影也重视个人英雄主义,一部《007》系列成就了詹姆斯·邦德。但教学毕竟不是打仗和演电影,因为不存在我方和敌方。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它已经由个体对集体单边活动演变为集体对集体、由个体与集体共同实施的一个过程。其中加强集体备课是建设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1、整合教学资源,积累教学经验
萧伯纳有一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交换思想的过程,也是思想碰撞形成共识的过程。每个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都有机会出示自己搜集到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典型案例、课堂设计、课件和教辅资料等,并都可以表明自己对这些资源的理解,再加上各自的经验念,备课组成员可以共同分享资源与个人研究成果。通过针对课标、教材、学情的分析和广泛的交流讨论,互通有无,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然后形成一个较为科学完备的教案。这样就避免了单一备课的偏移和失误,充实了每一位教师的备课资源。不仅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而且,在不断积累和丰富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丰富了各自的教学思想。集体备课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和最有效的问题。集体备课时,对于有关知识,由于集体智慧的交流而得到思想上的认同,这种认同将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集体备课在丰富教学思想的同时,又使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得到丰富和积累。
2、提高教育效率,促进专业发展
集体备课集集体之智慧,有效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的无谓消耗,达到了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面对新课标,走进新课程,集体备课,为教师提供了合作、探讨、实践的途径。通过备课组成员思想碰撞,教学经验的分享,使教师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拓展了教学方法与思路,形成了科学统一的教学设计。老师们取长补短,使老教师得到充电,新教师获得经验。广大教师在集体备课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水平,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长期坚持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转化,老师的教学艺术不断的更新和全程优化。教师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也是老师校本培训的过程。在这里教师有专业知识的探讨,有课堂教学的切磋,有对教学方法讨论,有对训练作业的设计,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这些就构成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离不开集体的智慧,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集体的协作。因此,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培育团队精神 ,一起攻坚克难
学校的团队精神反映了老师个体利益和学校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了学校的高效率运转。集体备课讲究的是相互尊重,团结协作。集体备课可以培养老师的群体意识,备课组通过成员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大家的思想,引导全体组员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意无意之间使团队精神在集体备课中孕育形成和发展。集体备课的成败取决于备课组成员间的合作关系与协作精神如何。人是各种资源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学校的发展必须合理配置人、财、物,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资源配置的核心,团队精神就是将人的智慧、力量、经验等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动,使之产生最大的规模效益。教学过程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得到心理支持,从而产生新的想法;通过相互合作充实自己的想法;通过集体努力减少工作负担。集体的智慧使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双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要真正实现集体备课的效能又还存在着许多现实的问题。
二、集体备课的现实困难
我到过赣州市所有的重点中学,集体备课执行得最好的是南康中学,早在十几年前我就说过他要超过宁都中学,从最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它的升学率基本上位居全市第一。其次是定南中学,所以它后来居上。对于集体备课的好处应该说每一所学校都知道,只要你去走访一下各级各类学校,他们都能拿出各自的集体备课制度或方案。但如果你要进一步刨根问底,问问怎么具体落实的,所得到的答案多数是支支吾吾、羞羞答答的。为什么?极少有人认真关注过,更谈不上深入研究。究其原因
1.领导重视不够。
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有些学校只是捂住钱袋子,对于教学研究则漠然视之。尽管在集体备课方案里还挂了猪头羊脑,但要问他具体内容,他是七窍通了六窍,就是一窍不通。他有足够的理由敷衍:有分管的负责,要处理的事情太多,老师太不听话,自己水平有限等等等等。其实说白了,或者打心眼里就没有把它当回事,或者要投入必要的经费,不舍得,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集体备课就只能生活在纸上,与上级检查人员见见面,或者眼不见为净,任由其自生自灭。
2.老师参与不够
老师对集体备课认识同样模糊不清,因为反正学校视为虚设,老师就更没了热情。于是参加集体备课成为一种负担,一种应付学校检查的敷衍。甚至把这种活动当作空耗光阴,大家谈天说地,巴不得快点到点,好回家烧饭。有些稍微开展得好一点的,也有所谓中心发言人发言,但孤家寡人,听众甚少,你看老师们有的改作业,有的看闲书,有的聊小天,有的侃大山。将中心发言人的辛苦当作耳边风,久而久之,听的不听,讲的也就懒得讲了,集体备课就变成了老师们受苦受难的炼狱。
3.老师心态不一
因为集体备课的前提是个人要毫无保留的拿出自己的宝贝参与二次分配,这就要求参与者要有宽阔的胸襟、大公无私的精神。因为二次分配可能有出入,有的拿出很多,得到却少,有的拿出甚少,得到却很多,甚至有人毫无付出,只是吃进。这样就造成一些人的心理不平衡。于是有人就开始嘀咕,我倾囊相授,别人却留有余地,我岂不吃亏。到头来徒弟打师傅,末位淘汰不就淘了我?而一些年轻教师又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满腹经纶,来此一遭的目的就是要做匹黑马,要是能一脚踩死前辈,岂不唯我独尊?不愿合作。于是人心开始散漫,集体缺少了真心。特别是一些女老师更多的备课组,更容易出现斤斤计较的问题。不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就很难使集体备课有效运行。
4评价机制不适。
现在各校流行的老师评价机制对于集体备课一块主要是检查出勤情况,对于活动内容关注较少,至于备课指导那几乎为零。评价机制的漠视造成老师的冷淡。另外许多学校的教学评价都侧重于对老师个体的评价,极少甚至根本不关注集体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效果,造成老师对集体备课重视不够。如果不培养老师的团队意识,不加强合作共赢的引导,集体备课就落不到实处。
5激励机制缺失
对于集体备课,各校只有方案,缺少实质性的检查与激励。如备课经费的保障、备课成果的奖励等等没有形成制度。集体备课备得好与备得不好一个样。没有对备课组成员提出共同提高的目标,甚至奖励也在备课组内搞评比,造成备课组组员之间关系紧张,形成优秀教师、弱势教师,影响了老师团结。学校要建立一个重视集体进步的教学激励机制。重视备课组之间的评比,淡化备课组内部老师之间的评比,尽量减少内耗。保证集体备课大家既出工,又出力,毫无保留的贡献自己的智慧,共享大家的成果。
三、集体备课的实际操作
学校要有适合老师操作的集体备课计划,使备课组长知道怎样执行,使所有老师知道该做那些事情,使检查部门知道怎样检查。
1.确定备课时间地点。
学校要给予各个备课组每星期的固定集体备课时间,保证时间足够,至少每周一个上午或下午。也可以学习一些发达省市的作法,进行寒暑假集中备课。在这个时间内老师不能做任何与备课相悖的事情,要全身心的参与讨论交流。学校要实行多重考勤,既要保证准时出席,又要保证始终坚持。集体备课地点也要固定。除了要准备必要的桌椅,还应该准备足够的备课资料,有条件的还有准备投影仪和打印机,以便适应新的形势。地点环境要相对独立安静,以免打扰别人或被别人打扰。
2.确定备课内容和备课人员
每学期开学前的学习期间,就要着手进行集体备课的准备。建议由备课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至少利用半天时间学习课标、统揽教材。明确本学期、本年段、本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各章、各节、各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期时间长短、周课时安排,共同讨论学科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计划。学校要预先提供较为详细的校历表,让备课组清楚的计算出一学期的节假日消耗课时数、测试与讲评课时数和确切的上课课时数。然后根据课时数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以课时为单位,确定课题小组和主备人。一般要求三人为一小组,以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带两个年轻老师,三个人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就具体的每一课时先独立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参阅资料、研究教法,形成各具个性的教案交集体讨论。
3.确定集体讨论的程序。
每星期备课组长召集组员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点进行集体备课。先对上周教案执行情况进行集体反思,并将反思意见记录在案,以备下届参考。然后对下周内容进行集体探讨。探讨时,可先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提出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进行叙述性说课,让其他教师特别是另外两位参备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最后达成共识。也可以打好电子稿先在网上交流或者先打印好文字稿并留好空白,以便进行修改.然后,经验丰富的教师就如何围绕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展开教学,教学环节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如何呈现、教师教学方法如何运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等加以说明。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认知、理解和经验,充分讨论、相互切磋,最后确定出预习导入、课堂研讨、知识延伸、课堂练习等内容,再对教学方法、注意问题、课堂把握进行细致的研磨。最终形成最接近课堂的教案。可以是纸质文稿,也可以是电子文档.再对课后练习、单元测试等进行综合评价,突出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典型性,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集体讨论过程中备课组所有成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主动公开自己的教案设计、教学经验、资料信息,以利资源共享。备课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应发挥所长,充分利用自己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发挥指导和带头人作用。
集体讨论过程中经验丰富的教师还要把老师们通过讨论达成的共识,及时填写在集体备课记录表的复备栏目中。对于形成共识的修改,有的可以当场修改,有的可以查看资料后再修改。最后由主备执笔形成统一的教案,印发给老师或学生。
4.临时问题的个别交流。
老师在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形成统一教案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设计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操作性强的完整的个人教案。在个人微调时,难免产生一些临时性的,甚至是个别性的问题,执教老师可以与主备个别交流,在不影响整体的情况下进行个别调整,并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提出讨论。
5.展示范式。
对于某内容的课可以形成基本的模式,让全组老师参考使用,可以有效杜绝课堂垃圾。特别是一些文科性课程,按照基本的流程去做,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集体备课的实际考核
没有考核,集体备课就容易走过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除了加强考勤检查以外,还要就以下内容进行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批评意见和改进意见,对于拒不执行者要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教育。
1.检查教学进度安排。
学校要设计更为规范符合集体备课要求的教学进度安排表。可以由以下子表组成:周内容安排表——明确进度,课时安排表——按流水号确定备课内容与备课人员,月考、单元练习、命题安排表——按单元落实到人。
2.检查集体备课情况记录。
主要包括三个备课人员的详细教案、集体备课记录表、最终确定的教案、上周执行情况反馈表。要以周为单位进行认真检查。对于敷衍了事的备课组和老师要进行批评教育,强化他们的责任心和团结合作精神。
3.检查个人实际教案。
因为有了集体备课,有些懒惰的老师很可能坐享其成,不再进行个人的二次备课,即课前备课,这对教学是极为不利的。因为老师个体差异、学生个体差异必然存在,没有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案。集体备课主要是统一了必须统一的东西,并不排除个人的创造发挥,否则千篇一律的课堂只能死水一潭。所以学校要及时检查老师二次备课情况。另外还要检查老师教学反思情况。绝对不能脚踏西瓜皮,摔倒哪里算哪里。目前,比较成熟的学校已有一种软件,可以根据电脑扫描对老师二次备课情况作出判断。
4.检查课堂教学。
采用对同年级同学科同内容不同老师的对比听课,检查教师使用集体教案的情况和主动二次备课情况。这是上海崇明中学的成功经验。通过对比考察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深入程度和教师的自主程度,检查集体备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这样,有没有集体备课一听便知。
5.检查课后作业、单元测试批改讲评情况。
采取抽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是学校对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要有专门的机构由专门的人进行专业检查,把检查情况列入教师考评。对于不合格的老师要有必要的措施,强行入轨。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行为。要在集体备课中安排相应的时间对课后作业、单元测试、月考试卷批改讲评情况进行专门的讨论研究,按周设计一些补偿练习,消除学生知识漏洞。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老师备课时应自己先做一遍。理化生教师在上实验课前,应事先亲自操作,并协同实验教师检查实验器材和药品的准备情况,确保实验成功。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增进了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了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了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了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了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可以说,加强集体备课时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D. 如何做好集体备课
其它问题: 1.陈朝蔚的观点: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往往和教师拥有着同样的信息源,有时甚至因为学生的视角独特而使问题的答案更接近本质。我们应积极顺应信息时代的变化,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和学生孤立的预习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如果我们备课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备课,那么课堂的空间将会开掘延展得更加深广,教学效果将会更佳!我认为还应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备课格式。如提纲式、随笔式、表格式和框图式等,以体现个性化教学的风格,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书写中解脱出来,使备课不再流于形式。 2.郑东炜的问题:现在很困惑一点,就是当我独立备课时,总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教案来,好多次都是参照着买来的教案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里面添上自己的话和一些符合自己班学情的内容,对于那些引导的话,启发的话,我基本都照搬现成教案里面的,这样觉得自己进步不太大,有点依赖那些教案,虽然他们曾经都是非常成功的,但我想,除了模仿,我应该有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在比赛那样的环境下,当场写教案,说实话,我会发慌,没底。我应该进行怎样的训练和学习,才能够做到独立写出一份合格的教案? 3.福安实小语文组的观点:一、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要有主人翁意识,能够积极参与、提出建议与不同看法。二、参与备课的老师要事先钻研过教材,做好备课前的准备。三、执教教师要拟好说课稿,能够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与所需解决的问题。最后就是共同解决问题,敲定最佳方案了。 4.陈朝蔚的观点:在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应提前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目标。根据备课组拟定计划,备课组长安排,主备教师提前3天确定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形成“教学案”初稿,并打印出来,复印好保证备课组教师人手一份。其他教师此时也要熟悉课文,认真审阅“教学案”初稿,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写在初稿上。 在备课组讨论时,首先由主备教师说课,谈自己的备课构思、具体流程,其他教师补充,提出修改意见,逐步完善教学方案。黄国才的回应:同意。我还要补充: 我认为集体备课,最重要的是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思考,集思广益。也许没有“最佳方案”,只有更为合适可行的方案;即便有“最佳方案”,也不一定适合每位老师、每个班。其次,余文森教授提出的集体备课,同题多轮上课的校本研究形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非常重要。即集思广益地备课好课,由某位老师(轮流进行)先上,大家听,听后评议、修正;再由他到第二个班上,大家听,听后评议、修正;再由他到第三个班上……如此进行。如果一位老师一个学期能够经历一次这样的“磨砺”,了不得!——我觉得这是更好的“集体备课”。 5.原点的观点:集体备课是我校的一项教研制度,每个年段设一名备课组长,具体负责该年段教学、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可以说,集体备课制度在促进我校教师正确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参与者,我深切地认识到这种制度在促进教师思维碰撞、资源共享、智慧互启等方面的优势。那么,如何使集体备课的效率更高一些,使每个参与其中的人能真正得到收获,在此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了。 集体备课,必须有“备”而来。我校要求教师提前备好一周的功课并写好教案,这就使得在集体备课时大家不是临时阅读教材,而是针对自己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理解谈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在处理教材时觉得比较困惑的问题。例如,我在备《生活中的比》一课时,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比的广泛存在。但在集体备课时,同年段的老师在听了我的教学思路后,觉得我在“生活味”方面比较重视,可能会冲淡了教学过程中的“数学味”。最后,我采纳了同伴的意见改进了教学设计,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先有了自己的思考,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更大的交流效果。正所谓:有备而来,多得而归!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在集体备课中,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处理教材,这是必要的,但我觉得还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而应该把研讨的话题进行拓展。我任教六年级数学学科,我的学生将是全国课改实验区的首批小学课改毕业生。那么,这些学生经过了六年学习是什么样的发展状况?他们与往届非课改实验毕业生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是作为参与新课程实验的每个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于是,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年段的老师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研讨。经过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些孩子具有如下特点:自信大方、热情开朗、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敢于发表不同看法。但我们在欣赏着这些课改理念带来的成果时,也看到了一些让我们忧虑的现实。几年来课改并非一帆风顺,在一片“棒、棒、你真棒”成长起来的这些孩子显得比较浮躁,课堂上插嘴现象比较严重,有时甚至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这些孩子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计算方法都不能很好掌握。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年段制定了加强教学常规教育,精心设计练习实施分层作业的措施,同时,我们也认为应该借鉴以往毕业班教学的先进经验,重视学生的知识过关工作。 集体备课,要关注“课前”,也要关注“课后”、关注教学中的“问题”。集体备课,除了共同探讨对教材的理解以外,我们还关注“课后”的工作—即家庭作业的设计。我们把家庭作业看成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在作业设计中也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体现了针对性与层次性,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另外,我们也经常把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拿到集体备课时进行研讨。 课改工作的纵深推进,给每个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教师的单兵作战无疑会显得势单力薄,而在集体备课中的相互分享、相互启迪,能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难题,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彼此分享智慧的过程中,同年段的老师成了合作伙伴,加深了情感和友谊,使得同事关系更为和谐。 当这样的集体备课成为每个学校的制度,当每次集体备课成为教师的一种期待时,教师的专业成长就不是问题! 6.Gtyxronger的观点:我认为集体备课,最重要的是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思考,集思广益。也许没有“最佳方案”,只有更为合适可行的方案;即便有“最佳方案”,也不一定适合每位老师、每个班。 其次,余文森教授提出的集体备课,同题多轮上课的校本研究形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非常重要。即集思广益地备课好课,由某位老师(轮流进行)先上,大家听,听后评议、修正;再由他到第二个班上,大家听,听后评议、修正;再由他到第三个班上……如此进行。如果一位老师一个学期能够经历一次这样的“磨砺”,了不得!——我觉得这是更好的“集体备课”。另外,课后的及时总结、反思也是积累的一个途径。 7.黄牛的观点:我觉得集体备课并非一定找一个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然后大家聚在一起谈自己的想法,其实在平时,下课后,我一回到办公厅就喜欢把课堂上的一些体会或者是一些新尝试和新问题拿出来和同事交流.我认为这也是集体备课。丢了的回应:支持!我觉得如果找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这样有局限性,因为老师们并非都是一样的课程安排,尤其身兼多职的老师们,这样更是不方便,所以平时可以随时交流,随时积累,随时讨论,是个很好的方法。原点的回应:非常赞同。 其实就种随时随地的教研方式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这也就是说,集体备课其实是一种理念,强调的是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而不是要有固定的模式,这样可能 容易走入形式。8.芊萝依绿的问题:我们年段在集体备课时,常有一个困惑:在预设时,觉得这个知识点应该是学生学习上的盲点,可是在教学中却发现,不用花太大的力气,学生就能自主解决问题了;而我们觉得这些知识挺简单的,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反倒成了学生学习上的难点.请教专家们,预设与生成的这种矛盾,在备课中应如何处理呢?阿香的回应:这就是如何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问题。相信您可以在上次的研讨中得到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