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聚焦课堂答案语文劝学

聚焦课堂答案语文劝学

发布时间:2021-01-31 11:56:28

Ⅰ 语文《劝学》谁懂,告诉我答案。

这个问题很大,因为荀子的劝学里面包含了很多道理.
第一段,其寓意是,强人也是从人里面出来的回,就好像青,冰.但是有条答件,就是木受绳,金就砺.人要“知明而行无过”,也只能靠“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第二段,是说学习要虚心,你不去了解,可能就自大,所以说,学问越大的人,越谦虚.
第三段,是不要单靠自己去思考,更应该去学习别人的东西.正如你要到千里之外,应该靠车,渡河海,应该靠船.不能以为只靠自己的思考,就能成功.可以说,是对第二段的一种展开.
第四段,第五段,都说你学习的一种外部环境,应该选择一种好的外部环境,不然会受影响,这个也好理解,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去重点学校,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是这个意思.
第六段,就是讲学习应该靠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
后面还有很多,实在比较长,哈哈,不想写了,简而言之,就是讲为何治学,如何治学的道理.

Ⅱ 中职一年级语文练习册劝学的课外文言文答案

B.D

Ⅲ 在箐优网可以找到练习册《聚焦课堂》的答案吗

嗯,不可以的,你可以把上面的题目打上去看看有没有,如果没有你就去网络搜搜看答案。

Ⅳ 语文必修3《劝学》

《荀子》全书三十二篇,而以《劝学》为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劝学》又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篇。学习是贯穿修道始终的。没有正确的见地只能是盲修瞎炼。然而学习又得先有目标。应该“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这种圣贤教育与功利教育的区别就是“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劝学》这篇最重要的就是讲到了明心见性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德才能明道。但德是一切众生所共有的,谓之性德。然而仅有性德是不行的。因为众生的性德被无明给蒙蔽了,无法显示其光明清净的妙用,反而显示出污浊的身心世界,令众生枉受轮转六道的痛苦。

只有依靠修德才能使性德的清净光明显示出来。修德就是积善,积善即是明道的资粮。善法有世出世间的不同。这种不同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行者自己的心志之强弱。所以即使儒家的道,也并不是局限世间的,这种理解是非常肤浅的。儒家之道行之极处也是可以出世的。当然,在一切出世法中,佛教是最为高超圆满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这绝非凡夫之境界。众生本来是神而明之的,之所以会变成愚昧,实在是性德被障碍的缘故。因为修德而显出性德,神明不过是性德之用而已,荀子知晓其是自得,非从外来。“圣心备焉”,圣心即是真心,“备”者恢复也,去妄显真。荀子所在的时代,佛教尚未传入中国,但绝不可说中国即无悟道者,佛经亦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荀子可谓无师自悟,但其之所以能够悟道还是因为其修学暗合道妙。宣化上人曰老子孔子皆菩萨示现,则荀子之本迹我亦不敢妄测。从《劝学》篇中我们可以明白其修学思想与佛教戒定慧三学是暗合的。荀子对道心之坚固非常重视,而曰:“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是修道最重要的,这种德操与积善的关系是密切的,是真正的戒。“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应”即是“慧”,也可以说“定”是“止”,“应”是“观”,“能定能应”即“止观圆融”。这时候才可谓之成人,即成就道业之人。

成就之后,荀子再谈到了其境界“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天地间纯是一片光明,由此可知荀子的证量一二。最后荀子以“君子贵其全也”作结,勉励后学勿得少为足,当勤精进。

Ⅳ 语文学习指导与能力训练 【基础模块】上册 23课劝学答案 现在就要,麻烦帮下忙

麻烦您把题发上来,我看看可不可以帮上忙

阅读全文

与聚焦课堂答案语文劝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