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劳技集体备课

劳技集体备课

发布时间:2021-01-30 03:48:20

❶ 沙河市三中的学校成果

1.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办学目标明确,学校管理有成效
该校实施“以德治校、依法执教、科研兴校、特色扬校、质量举校”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以身立教、德育领先、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办学思想,提出了总体发展目标: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战胜平庸、追求卓越”的精神;培养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学校沿着创示范校、创特色校、创品牌校的道路所取得的快速发展和显著成效。
学校能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依法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依据教育教学发展实际制定了优秀生提升、学困生转化、留守少年儿童、贫困生帮扶等计划措施,计划措施的落实在学校整体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学校还建立了各种特长生活动小组,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健康发展,个性与主体得到认证。
2.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校以布局调整为契机,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竭诚为教育教学服务,最大限度的规划、使用现有的校园场地,合理设置必需的专用教室,配置了必备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多媒体室、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室、劳技室、美术、音乐等专用教室配备齐全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学校新建、改建校舍51间,较好的解决了学生寄宿问题,学生寄宿率达87﹪,餐厅、学生宿舍区等配套设施完备。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适应教育发展,校园网络、资源库、校园广播系统充分利用,满足了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需求。
该校创建的寄宿制特色化办学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学校食堂、宿舍等相关配套管理秩序井然,已经走向规范化、特色化之路。寄宿制的实施为当地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切实解决了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的实际问题,管理成效明显,2009年4月2日,《连云港日报》采访报道了该校寄宿制特色化办学模式。高效的管理和斐然的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3.坚持德育为先,活动育人有实效
沙河镇第三中学注重德育机构和德育队伍的建设,把德育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学校有健全的德育工作网络,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关注学生的每个细节”为突破口,积极广泛的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如把每年的九月作为“校风校纪整顿月”、每学期中间教导处举行“校纪班规整顿”专项活动、每年三月的“学雷锋活动月”活动、印发《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沙河三中学生一日常规》、定期召开家长会、法制报告会、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在学生宿舍区悬挂“二十四孝图”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式的感恩教育等。真正落实了“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开展师德教育,倡导敬业、勤业、乐业。正是这些活动达到健全人格、张扬个性、凝聚人心、培养品德的目的。我们发现“德育无小事,事事有人抓”,在沙河三中成为事实,学校秩序井然,2013年沙河市第三中学1207班郭龙荣获最佳努力讲,我们相信,不久以后,沙河市第三中学坚持者会越来越多。
4.注重教育教学的精细化管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该校一直谋求新的发展,注重队伍建设,做实定向引领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素质。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切实提高业务水平。该校青年教师占教职工的绝大多数,学校为了他们的成长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常态化的校本培训、自学进修、外出学习与观摩、班主任工作研讨、“帮带结对子”、新教师汇报课、课堂教学评比、“青蓝工程”实施等。共有12名教师在县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奖,5名教师在县、片教研活动中举行示范课。
能较好的重视教科研工作,建立了学校教科研网络,按计划开展教科研活动,教师的教科研素质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学校有市级立项课题12项,县级3项,教师近三年获奖论文18篇,发表论文29篇。2009年11月,《连云港日报》对该校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作了专访报道。
学校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强化课改意识,一切为着学生的生命与发展奠定基础,遵循教学规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重视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有力促进教育教学。学校认清学情,落实教学常规,以新课标为切入口,积极响应、探究“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并能较好落实。教导处统一调配各科教学,各教研组具体实施,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公开课活动。努力做到了活动有计划、有总结。在日常教学中重视教学质量的量化管理、过程管理和行为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该校行政机构设置健全,各部门职责明确,团结协作,工作效率初见成效,在接受上级目标考核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先后荣获或被评为常规管理达标学校、校园经济示范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教育目标管理一等奖、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先进教导处、综合督导评估优秀级学校、科技活动周先进学校、先进团支部、青年文明号等。
学校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有总结,将学生的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常抓不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9年1月8日,《法制日报》就该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进行了采访报道。
学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用辛勤的汗水,浇出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来为学校赢得了许多荣誉。学校先后荣获或被评为常规管理达标学校、校园经济示范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教育目标管理一等奖、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先进教导处、综合督导评估优秀级学校、科技活动周先进学校、先进团支部、青年文明号等。2010年5月,全县初级中学常规管理现场推进会在我校召开。

❷ 程集中学的历史发展

1978年,程集中学开始了回乡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大多数回乡学生有四个“不足”:1、思想认识不足,轻农厌农不安心于农;2、心理素质不足,高考落榜也落了志;3、文化知识不足,学了的不会用,要用的还得从头学;4、劳动技能不足,谋生无手段,致富无门路。四个“不足”带来了三个社会问题;1、大量毕业生复读,使农村中学教育卷入了重复教育的死胡同;2、给学生家庭带来精神上、经济上的负担;3、给社会增添了包袱,甚至是不安定因素。
从1980年起,学校决定把劳动作为一门课程,各班除每周安排两节劳动课外,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1981年,该校制订出“勤奋学习,热爱劳动,遵纪守法,立志成才”的校训,强调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成绩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危险品”。全校师生利用三年时间,削平了一个小山丘,开辟了一个有250米跑道的运动场,挖了一口养鱼池。修路800米,载树5000株。 市教委主任龚政,省教委主任陆庭植、朱仇美等同志先后到该视察。1984年9月,安徽省副省长杨纪珂同志亲临程集中学考察,肯定程集中学的办学经验。
1993年,该校又进一步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该校狠抓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狠抓“集体备课”与“目标教学实验”,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狠抓“课内向课外延伸”、“理论同实践结合”、“知识向能力转移”等教改实验;狠抓“三课”(劳技课、体育课、美术课)、“三操”(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三会(班会、体运会、文艺晚会),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知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和审美素质,在农村中学教育改革大道上,又前进了一步。
探索教育改革,坚持“两为”方向,推行素质教育,每年高考中,该校毕业生本、专科达线人数逐年上升,多年来已达毕业生总数的80%以上。提出“择校生三年包进大学,统招生三年包达本科”的口号,向学生、家长和社会作出了承诺。
程集中学决心在今后十年中,把程集中学办成拥有54个高中班、2700学生、300教职工、藏书30万册,建有校园电视台,校园互联网的高级中学,建成既能向高一级学校输送高素质有特长的优秀人才,又能为当地农村培养适应力强、有一技之长的建设者的省级示范中学。

❸ 小学劳技教学叙事

随着“教师专业化”、“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科研兴校”、“反思性教学”、“教师成为研究者”等教育观念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始与大学教育研究者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在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的过程中,不少大学研究者鼓励教师留心收集自己的研究资料,然后整理成“教育论文”并争取公开发表。中小学教师最初对“发表教育论文”往往很有兴趣,热心地请大学研究者帮助他们“修改”文章,大学研究者也很乐意提供这种“专业支持”。

可是,发表教育论文似乎并不能促进教师教育实践的改进,也很难说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于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合作研究”之后,合作研究中的双方对这种以发表“教育论文”为目的的“教育科研”不免发生怀疑。

我们也曾与中小学教师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在我们的合作研究中,也曾遭遇过类似的尴尬。不过,在一次与教师对话的过程中,我们意外地发现教师在“谦虚”地承认自己“理论水平不够,不会写论文”的同时,他们很善于讲述自己经历的教育故事。他们叙说出来的“教育故事”很真实,且令人感动。

于是,我们开始改变合作研究的策略,把合作的重点从原来的“给教师做教育讲座”转移到“听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们建议教师“讲述”自己是否遇到了什么教育问题或教育困惑,自己遇到这个教育问题的情境;问题发生之后,又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事件,是否有值得叙说的细节。

那次对话使我们意识到,教师做研究可以采用“叙述教育故事”的方式,我们甚至在某些合作研究中提出“教师做研究就是讲教育故事”。在我们的合作研究中,不少教师很愿意接受这种研究策略,并感受到“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对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作用。

不过,我们也不断地遇到中小学教师提出来的质问:叙述出来的教育故事是否算教育论文呢?

我们的解释是:叙述出来的教育故事显然不是教育论文,它毋宁说是一种“教育记叙文”,我们称之为“教育叙事”。但又有谁能够说只有教育论文才算是教育成果呢?

就实际效果来看,“叙述”包括口述和书面描述,教育故事对教师本人确实是比较有效的研究方式。如果教师引经据典地写“教育论文”而对自己所发表的“教育论文”中的观念并不相信的话,这种“教育论文”不仅不能说比“教育叙事”更有理论水平,而且简直不能算是研究成果。相反,如果教师将自己遇到的教育事件叙述出来,这种叙述不仅可以启示他人,引起共鸣,而且可以在自我叙述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回过头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通过叙述教育事件来改进、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这才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

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在合作研究中常常建议教师以多种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我们将这种研究方式称为“叙事研究”或“叙事的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的内容包括教学叙事、管理叙事或德育叙事。由于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最日常的教育生活,所以,我们将教学叙事作为所有叙事研究的重点。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为了让教师有话可说,学校可以配合“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或称之为“研讨课制度”)个人将自己的这节“公开课”(或称之为“研讨课”)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用钢笔录像”。在我们与中小学老师的合作研究中,有教师将这个过程总结为“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个人叙事”。

但“用钢笔录像”只是教学叙事的第一个步骤,这个步骤使“教学叙事”仅仅落实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由于“课堂教学实录”很难反映教师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所引起的“教学改进”与“教学重建”,所以,我们建议教师可以“夹叙夹议”,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在我们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中,有教师将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称为“插入”或“涂抹”,即教师将自己对本节课的感想“插入”到课堂教学实录中,将自己对整个教育或相关教育理念的理解“涂抹”到相关的课堂教学实录中。

之所以强调要配合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主要考虑到这两种制度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而且经过集体备课和公开课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讨论中所发现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更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

这种“教学叙事”的方式同样适合于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可分别称之为“德育叙事”、“管理叙事”。比如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中发生的某些学生生活事件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有教育意义的“班级管理叙事”。如果教师针对某个教育事件做一些追踪研究,那么,这种“班级管理叙事”会显得更有价值。同样,这种叙事也适应于校本的行动研究。校本的行动研究或叙事的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是:第一,“叙述”其实是一种行动方式,如果教师不行动,如果教师不改变自己的教学,教师就无话可说。第二,教师“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实质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不只是为了发表教育论文,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第三,对大学研究者而言,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最好是“听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

目前,写教育论文是每个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的事情,也确实有许多教师在写论文的时候犯了难。教师到底要不要写论文也引起过有褒有贬的争论。本文作者提出的教师做研究要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故事,并通过对这些故事的叙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而不是去写那些有时是连自己也不理解的观念性的论文。这种方式与其说是教育论文,毋宁说是教育记叙文。以此类推,可以提出教学叙事、德育叙事、管理叙事等等,在这些叙述中寻找那些有意义的细节,然后进行反思与分析。这也许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❹ 华师附小的学校特色

学校占地12184平方米,建筑面积8443平方米,有1-6年级30个教学班,学生人。
学校有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近几年来,学校在争创省、市示范学校的过程中,在大学部的大力支持下,为学生配置了计算机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自然实验室、劳技制作室、音乐室、美术室、形体练功房、图书阅览室、多媒体学术报告厅、课件制作室,还拥有植物园、劳动实践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米环形塑胶跑道、闭路电视系统、无线载波广播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全校各班级、各办公室、各实验室都配置了计算机,所有的计算机均可进入国际互联网。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全校教职工82人。干部和教师队伍中,有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9人,小学高级教师5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7人,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40人,大学专科学历的教师31人,大专或大专以上的教师占学校教师的97.3%。全校教师都有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师基本功合格证书。有41名教师参加了全国及省、市骨干教师的培训,有50%的教师在全国省、市、区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有60%的教师都曾在全国教育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自己的文章,基本上形成了一支学历水平较高、学科配套齐全、素质较好的师资队伍。《光明日报》、《中国改革》分别以《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兴校之本,强校之源》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学校有一支具有正确教育思想,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结构合理,锐意改革,有较高水平和较强能力,团结协作的领导集体。学校校长姚晓明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湖北省优秀教师、武汉市优秀校长、湖北省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全国千名骨干校长培训班学员。自他1997年主持学校工作以来,以科研为先导,以改革促发展,使学校工作步入了超常规发展的快车道,成为了一所享誉荆楚大地的品牌学校。学校还有7名中层以上干部均有大学本科学历,均为省、市、区专业学会会员、理事,有的还兼任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学会重要职务,他们都是来自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这批干部年富力强,充满朝气,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迎接各种挑战的中坚力量。
学校有社会满意的教育教学质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制定了优化备课、优化上课、优化说课、优化评课的具体要求,而且顺应时代的要求,把学生的“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深入进行了《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小学生学会学习的研究》和《小学生多元学习方式的优化与指导研究》。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要求教师把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生学习技能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进行落实,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本领,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由于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法的改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也得到了充分的保证。教师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学生实现了由“被动学”为“主动学”,由“教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形式僵化,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发展单一的教学局面,让学生形成了一种自觉能动,自主自律,开拓创造等良好的主体性品质,呈现出了一种和谐发展的态势。自1996年以来,学校的学生共有1012人次在区级以上的各类竞赛中获奖,更有像朱明、韩宾同学这样的奥赛金牌选手和龙学平同学这样的全国数学竞赛冠军得主,学校毕业生也普遍受到高一级学校的欢迎,教育教学的质量多年来都被地方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立功单位。
学校德育工作,可谓是特色鲜明,效果突出。为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学校除了抓好常规德育工作之外,还针对新时期儿童的特点,别拘一格,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一系列新颖活泼的德育教育活动。如别开生面的少年警校活动,让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每年都普遍地经受了一次自理、自护、自强的训练;丰富多彩的艺术节活动,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一次展示自己个性特长的舞台,也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富有特色的假日小队活动,同学们自己组织起来,取队名、制队标、定活动方案,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自身素质得到了全面构建。还有“手拉手”社会实践活动、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法制教育活动,中国少年雏鹰行动,体验教育活动等。学校以这些活动为载体,把学校德育工作从单一的说教方式中彻底地解放出来,形成了学校以丰实的德育内容教育学生,以鲜明的特色活动吸引学生,以严格的管理规范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的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发展道路,也是学校打造品牌,跻身湖北名校的重要举措。学校依托华中师范大学的办学优势,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在“八·五”和“九·五”期间参加了10余项国家及省、市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老师们通过参加课题研究,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科研意识也普遍增强。使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步入了“教中求研,研中导教,研教相长”的良好格局。学校目前不仅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教育实习、见习基地,而且也是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教师通过教育科研的带动,除了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以外,也取得了一批可喜的研究成果。自“九·五”以来,学校教师共有106人次分别受到国家及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有123人次分别在各级各类优质课和技能比赛中获奖,学校教师在全国各教育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教案、实验报告150余篇,在各级各类出版社出版了教材、教参、教辅图书100多本,校长姚晓明撰写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构想》被评为湖北省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学校《小学主动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实验报告被评为世界华人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湖北省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一等奖、武汉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也相继被评为湖北省教育科研示范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武汉市教育科研50强学校。
“九·五”以来,学校接受了省、市、区二轮七次教育督导评估工作,通过教育督导评估,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学校发展也注入了新的活力。自1996年以来学校相继被评为湖北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示范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示范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十佳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示范学校、武汉市德育“六有”创新建设示范学校、武汉市教育科研50强学校、武汉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武汉市艺术教育先进学校、武汉市体育教学一类达标学校、武汉市安全教育达标学校、全国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实验研究先进学校、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示范学校、全国雏鹰红旗大队、洪山区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环境教育、学籍管理、常规管理、教育教学目标管理先进学校。

❺ 岳阳市东方红小学的东方红新校

历经两年多的建设,2009年9月新校园正式启用。新校园占地面积28666.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4000平方米,校园分东西两个校门,拥有三栋教学楼,一栋专业楼,一栋青少年活动中心,一个3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可容纳72个班3600名学生。 东方红小学新校园设施齐全,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建立了高标准的档案室、图书室、阅览室、网络计算机室、语音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实验室、劳技室、篮球训练馆等30间功能室。全部按标准配备了各种仪电设备及音、体、美教学器材,满足了各科教学的需要。学校系岳阳市首家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如今,东方红数字校园已初具规模,集千兆校园网、多媒体教学系统、流媒体网络电视台、智学校努力打造“校本研训”特色,坚持以集体备课为基础,把校本研训做实;以课例研讨为阵地,把校本研训做活;以小专题研究为主线,把校本研训做大;以能力培训为手段,把校本研训做强。几年来,学校以“校本研训”促进整体发展,教师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走上了科学的发展轨道。能校园广播、校园监控系统于一体。数字校园系统的运用,使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走上了智能化的轨道,为培养学生技能、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 学校现有3545名学生,269名教职工,其中退休教职工75人,在职教职工194名。在职教师中有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师137人。教师合格学历100%,其中本科学历127人,占专任教师的65%,大专学历61人,占专任教师的32%,中专学历6人,占专任教师的3%。学校根据标准配齐了专职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科学、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
“质量是立校之本”,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探索中,学校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有效途径:一是着力增强德育实效,关注细节,润物无声;二是不断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三是积极开展课程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是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有效的途径和措施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学校以一流的质量享誉社会。

阅读全文

与劳技集体备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