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应该送给语文老师什么书
1、《让孩子学会写作》 蒋军晶著
蒋军晶老师是杭州市天长小学的副校长,也是一名战斗在一线教学的语文特级教师。蒋老师的书,亦如蒋老师的课堂一样,朴实而不花哨,每一个细节里都藏着干货,值得反复咀嚼体会。
在这本书里,蒋老师首先表明“写作是可教可学的”,继而从教写作的技巧、“高级”词汇的掌握技巧、发现题材的技巧三个层面论述了写作教学如何教。
但不止这些,蒋老师还将自己多年来探索而成的14堂有别于传统作文教学的作文课,从课程设计初衷、操作方式、学生作品等多角度进行了展示,真可谓是倾囊相授。更令人钦佩的是,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比写作技巧更重要的”里,蒋老师有节制地表达了自己受制于体制内考量标准的苦闷和困惑,他甚至用一节的篇幅给自己的学生王芷墨写了一封信,告诉她如何坚持写作。读最后一章,也许会引起许多老师的共鸣,从而感受到蒋老师的热血与赤诚!
2、《我的作文教学系统》 管建刚 著
管建刚老师是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熟识的人常称他为“管大”。从教书到经商再转回教学、从教数学到转教语文,从偶然发表第一块“豆腐块”,到组织学生每周办一期“作文报”,坚持几年不间断,管老师的经历可谓丰富。
本书是管老师“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中的一本,也是我觉得含金量最高的一本。在这本书里,管老师从心灵力、描写力、架构力、打磨力四个方面论述了他的写作教学方式。如果说蒋老师是以课程为单位论述他的教学方式,管老师则是以写作技巧为单位来论述的。管老师的方法更适合初学者学习使用,极具操作性。
3、《大猫老师的绘本作文课》
大猫者,陈迅喆也。因为爱猫,和一群猫生活在一起,故自称大猫。大猫老师与前两位老师经历大不相同。她初中时因为生病而辍学,从此告别了学校教育。然而,她却因此有机会博览群书、博采众家之长、开阔思维、从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阳关大道。她没有在学校任职,教授写作课也大多通过网络授课,但她的学员却覆盖大江南北,她的粉丝从小学生到妈妈群到教师群,追随者众多。
从2014年到2017年,大猫老师以每年出一本的速度陆续出版了《大猫老师的绘本作文课》(一、二、三年级),四、五、六年级仍在创作中。本书利用绘本通向写作,书中对绘本的解读视角独特、知识链接丰富、写作设计富有创意,是一本老师和家长都很受益的著作。不过,这样的创意写作并不被一些坚守传统教育观念的人所接受,因而它需要更多有远见的家长和老师去包容。
4、《阳光喔名师教你写作文》 赵卷卷 著作
赵卷卷老师曾是一名记者,卷卷是他的笔名,后来他加入一家民间作文培训机构从事语文研究和作文教学,成为该培训机构的名师。
本套书含有两册:小学基础卷(适合三、四年级)、小学提高卷(适合五、六年级)。如果说大猫老师的书思维跳脱,这套书则比较中规中矩。作为培训学校的老师,卷卷老师的书中更多地涉及到了具有实操性的技巧。
每本书分为五个板块,分别从五个方面讲述了他的教学方式。以基础卷写人板块为例:板块下面分别从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设计了五堂课,每堂课有技巧、有实例、有范文,便于老师借鉴。
5、《小说修辞学》
本书也是一本经典的西方现代小说理论著作,被誉为20世纪小说美学的里程碑。也是很多大学的中文系文学专业的参考书,全书讨论了文学修辞的专业性问题,梳理了写小说的技巧和理论的演变,并且还探讨了虚构性文学修辞和小说作者之间的关系。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在给孩子们讲作文课的时候,我也鼓励大家展开想象力,写一写虚构的东西。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并且推荐高年级的学生,阅读书中选用的经典小说。
2. 初中语文老师必读书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俄罗斯人。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鲁滨逊漂流记》
本书作者——英国作家笛福,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还有土人“星期五”。小说描写了水手鲁滨逊在航行中遇险后,漂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多年,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格列佛游记》
本书作者——乔纳森·斯威夫待,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家。小说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船长。该书通过里梅尔·格列佛船长之口,叙述了周游四国(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的奇特经历。但仔细体会,却处处揭露着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并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繁星.春水》
本书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朝花夕拾》
3. 小学语文课本中写"老师"的课文有哪些
我扪这里用的都改为苏教版了,曾经也用过人教版,记得有两篇:《师恩难忘》,《我的启蒙老师》
4. 小学语文有哪些名师
: 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 江苏特级教师于永正、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 天津市特级教师靳家彦 上海特级教徐善俊 特级教师支玉恒 北京特级教师,窦桂梅
斯霞,女,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斯宅乡,取名碧霄;8岁时,进族里办的"斯民小学"读书,改为斯霞。1922年考上浙江省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到绍兴第五中学附属小学任教,1929年转浙江省嘉兴县集贤小学工作。次年经人介绍到肖山湘湖师范学校工作。婚后转到南京东区实验小学教书,不久又转入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工作。1947年,又回到南京中央大学实验小学(1952年学校改名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工作。1956年被评为南京市先进工作者,小学一级教师,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并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1963年,《江苏教育》、《人民日报》先后刊登《育苗人》、《斯霞和孩子》的报道,着重宣传介绍斯霞和学生的关系。1973年,江苏省教育厅调她到省教材编写组,编写小学语文教材。1977年底,她回到南师附小,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次年,被评为小学特级教师,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劳动英雄,全国"三八"红旗手,南京市人民政府任命她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0年辞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职务,次年因病住院,不得不离开了心爱的讲台。主要著作有:《斯霞教育经验选编》、《我的教学生涯》。
霍懋征,女,汉族。中共党员。1921年9月出生。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任北京第二试验小学教师、副校长,至今从教60年。是我国50年代就蜚声全国教育战线,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全国首批特级教师,荣获北京市教育工作者一等奖。多次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她光荣地被评为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霍懋征老师一家三代八人选择了教师这一光荣职业,1991年这个教师之家当选“全国优秀教育世家”。
霍懋征老师是一位成功的人民教师,她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教改实践,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经验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袁瑢(1923-)江苏南通人。女。交通大学肄业。建国后,历任上海实验小学教师、副校长校长,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妇联执委会常委。特级教师。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983年两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于漪,1929年生,浙江人,1951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教育系。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历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等职。著有《于漪文集》、《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
李吉林,女,1938年5月生,1956年8月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毕业后在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1978年被评为江苏首批特级教师,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吉林老师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得到教育部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出版《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等6本专著,发表近二百多篇论文,计300多万字。这些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教委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暑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等。她主讲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电视讲座21集,由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华语地区播放,1999年获全国电化教材师范最高奖。她应邀外出讲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到教育界普遍的欢迎与尊重,是基础教育界卓有影响的小学教育专家。
支玉恒,1939年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1959年于河北体育学校毕业后在小学上体育课,后由于种种原因,1977年,近40岁时改教语文课。当时他连汉语拼音都认不全,于是虚心地向低年级老教师求教。踢球多年的脚很灵活,而用手写字却很费劲,于是苦练三年,无论写教案、改作业、批作文、写总结等,均用小楷毛笔书写。语文教学起步较晚,然而他以勤补缺,刻苦钻研,终于天道酬勤。他走出了张家口,走出了河北省,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
贾志敏,上海市人,汉族人,1939年出生。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市委普教委员会副主任,民进浦东区委委员。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已有46个春秋。由于他创造性的劳动,出色的工作而多次受到政府嘉奖。1994年,获上海市特级教师称号。1999年“五一”前夕,获“浦东新区开发建设特殊奖”。2000年获“浦东名师”称号。现任上海金苹果学校小学部校长,浦东新区首届政协委员。贾志敏同志一生坎坷,几经磨难。文革期间,贾志敏教师在政治上受迫害,身心上受摧残,但是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矢志不渝。42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他的课堂形成“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激励为主”的风格。在作文教学中形成了“高、趣、真、活、实”的特色。提任校长以后,他大胆试验,积极探索,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经验获得了成效。1992年,上海电视台录制的电视系列片《贾老师教作文》,1994年上海教育台录制的作文教学系列片《锦上添花》相继在许多省市播出,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1999年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又录制了《贾老师教小学生作文》的光盘并面世,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前年暑假,贾老师应邀赴新加坡为当地华文老师传授语文教学经验,并获得极好的反映。
于永正,男,中共党员。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1985年,于永正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于永正同志勇于革新,敢为人先,以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为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缕清新的风。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形成了“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他实践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于永正老师多次应邀赴外省、市讲学,他的课和报告受到专家、老师们的赞誉。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于永正同志曾出版《教海漫记》、《于永正课堂教学与经验》等专著,并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靳家彦,男,1944年12月生,毕业于天津教育学院中文系。从教38年,现任天津南开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荣获天津市模范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国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学专家。创立“小学语文导读法”,应邀赴30个省、市及大专院校讲学,做示范教学,受到广泛赞扬。出版《小学语文导读法》等专著17部,发表《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教小学语文》等论文200余篇,多篇获全国及省市奖。《中国教育报》开辟专栏介绍“靳家彦教育教学艺术”。参加多种教材编写,培养徒弟20余名,均取得优异成绩。
张化万,男,江苏扬州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代小学语文>编委会主编,杭州市小语会副理事长.曾荣获全国曾宪梓先进教师二等奖、浙江省优秀教研员、浙江省十佳校长、区劳动模范、杭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994年,倡议并参与组织实施了"杭州市上城区跨世纪园丁工程";5次代表浙江省在全国小学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的观摩会上执教示范课;先后带出了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曹晓红、王莺,培养了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省教坛新秀虞大明等一批省内外有相当知名度的优秀教师. 曾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上示范课,作学术讲座;有6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主编或撰写<写好作文的金钥匙><猪八戒学作文><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小学教育研究入门><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基础><小学语文典型课示例>等;出版专著<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出版<张化万阅读教学><张化万作文教学><中国名师张化万>等课堂教学录像资料;主编<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11、12册)<现代小学语文><小学语文国情教育补充教材>等教材12本. 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王崧舟校长醉心于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追求。他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他的语文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出,《语感教学法》入选教育部《中国名师》音像专著工程。他认为“语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人文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他认为母语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他主张语文教学应在继承传统的“双基”教学的前提下,着力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积累”和“语文基本习惯”的培养;他认为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关爱生命、着眼发展、依学定教、发扬民主、以读为本、以情感人、强化语感、鼓励创见、引导质疑、敏于点拨”,并独创“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海淀中心学区课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理事长。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
孙建锋,男,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曾获江苏乍小学语文说课比赛一等奖,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比赛一等奖;近年来,他应邀到山东,河南,浙江,江西,内蒙古等地上课,课堂教学扎实,灵活,富有创意,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在《小学语文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河北教育》等刊物发表文章60余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吉春亚,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文本科学历。1964年生于美丽的太湖南岸,那“千山千水千秀才”的江浙人文沃土孕育的了她的聪慧灵气,再加上她博采众长、开拓进取,使她教学自成一派——带有浓浓“语文味”的且不乏诗情画意的“言语学习型”的教学风格。吉老师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曾主持和参与“语文思维训练”和“小学学科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等6项省级课题,其成果获得全国小语会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并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北京小学,是北京市最好的一所小学。吉春亚老师就是这所学校的唯一特级教师。
薛法根,男,1968年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从教以来,潜心研究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曾先后在《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发表教学论文100多篇,著有《智慧教学》一书。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8年荣获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金奖,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名教师,2001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十杰教师”提名。
孙双金,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江苏省小学语文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事迹收入《江苏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和《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录》。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00多篇文章,出版了《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和中华名师丛书《美丽课堂》等专著。
盛新凤,女,1970年生。著名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湖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她潜心研究,硕果累累,先后独立进行了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30多项研究成果和论文公开发表,80多次在省内外公开示范教学,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城市。事迹曾多次被《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设计》、《浙江教工》、《湖州日报》、湖州电视台“奉献”、“关注”栏目等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作专题报导。出版个人教学专著《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虞大明,男, 1972年4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省教坛新秀。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副校长。1995年5月获浙江省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同年10月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荣获一等奖;1999年获浙江省首届学科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004年荣获浙江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才艺大赛金奖;2004年被评为上城区首届特级教师。工作10余年来,一直以开拓、创新、勤奋的态度实践着“用心成长,享受课堂”的理想与追求。应邀拍摄“名师讲坛”、“中国名师”专辑,出版发行。应邀赴全国各地讲学百余次,获广泛好评。2003年出版个人第一本著作《走过10年——我的语文教学求索之路》,参与主编《新班级教育的实践探索》。10余年来共有3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5. 初中语文课文哪些是写老师的
海伦 凯勒的《再塑生命》写安妮 莎莉文老师的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写寿镜吾老师的
鲁迅的《藤野先生》写藤野先生的
都德的《最后一课》有写韩麦尔老师的
6. 语文老师太狠了,课本太难背了!求快速大量记忆的办法!求实用的!!!急!!!!!
你好,跟你分享我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我用的是速读记忆法,我们的右脑中隐藏着:高速的右脑记忆能力、快速的理解力、正确的直觉能力等。“速读记忆”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右脑开发的方法。它激活我们的“眼、脑”潜能,培养学生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声现象,形成眼脑直映,用以提高记忆、理解、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具体练习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用软件练习30个小时就能使阅读速度提高5-10倍左右,学习每天练习1-2个小时,两个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快速记忆、快速阅读、快速理解、思维等方面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
另外,有助于提升记忆力的食物:
①保护大脑的抗氧化物:蓝莓或草莓、西兰花、胡萝卜、大蒜、葡萄、菠菜、大豆、茶、番茄、全谷物。②建筑大脑的健康脂肪:三文鱼、金枪鱼、亚麻油、菜籽油、小麦胚芽、蛋类。激发大脑能量的高酪氨酸蛋白:乳制品、蛋类、海鲜、大豆。③滋润大脑的水:哪怕轻微的脱水都会减少精力、损害记忆力。所以,要提高记忆力每天至少要喝1200毫升水(约合6杯)。炎热天气或运动时更要多喝水。④调节大脑运转能量的膳食纤维:蔬菜、豆类、坚果、水果、全麦谷物等。⑤大脑建筑模块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B6、B12、维生素C、铁、钙等是搭建大脑的“必需模块”。
7. 小学语文老师用的那种教材书。叫什么名字
如果是人教版的,就叫教师教学用书。
这是一年级的,可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查询到。
8. 高中,语文课本上都是学什么的啊,老师都没怎么讲啊
看别人无视语文,你也跟着无视,真的是大忌,高一高2是打基础的阶段,这专个时属候你要多背一些文言文字的意思,尤其是老师教得重点字,应为高考翻译就是看点得分。同时要多看一些作文杂志,推荐创新作文,非常贴合时事,文章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现在老师最喜欢看的就是有时代感的胸襟宽大的好文章,题目贵在精不在多,可以形成一定的回答模式,阅读题你要去归类,总结各种类型的答案,还有就是文学名著题了那个是一定要去背得,有时间要去看原著,可以真强记忆。
9. 初中语文课本中写老师的课文,以及主人公的性格
魏巍《我的老师》回归初一教材 主人公蔡芸芝是洛阳人
1 《我的老师》回归教材,主人公蔡芸芝是洛阳人
一篇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里消失了13年的课文,近日重新回归——魏巍的《我的老师》被安排在该版教材的初一语文第六篇,全文约1000字。
魏巍凭借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红遍大江南北,也让《我的老师》中的主人公蔡芸芝多年名声不坠。
鲜为人知的是,蔡芸芝原籍山东兖州,但从小跟随父亲来到河南,长住洛阳偃师诸葛,与洛阳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并最终在洛阳去世。
蔡芸芝的爱人王秋秩,时任洛阳复旦中学教务处主任,曾以国民党洛阳县参议员的身份,掩护过纪登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躲避政治追捕。
2魏巍儿时表现平平,不像“潜力股”
1928年,魏巍在郑州东门外东大街关岳庙小学(一座破庙改成的平民小学,现在叫“创新街小学”)上二年级,蔡芸芝是他的国文(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蔡芸芝的女儿王玉平告诉记者,蔡芸芝的父亲蔡仲荷一直在郑州陇海铁路上工作,蔡芸芝则在开封女子师范学校上学。在她还有一年就能毕业的时候,父亲失业了,年仅17岁的蔡芸芝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辍学当了老师。这一年正是1928年,魏巍是她教的第一批学生。
魏巍在班里属于极内向的孩子,不爱说话,表现平平,但成绩还不错。从他身上,还看不出有任何“潜力股”的迹象。
3魏巍遭人欺负,蔡老师挺身解围
蔡芸芝虽然知道魏巍性格内向,但也逐渐发觉他整天低着头不吭声,爱独来独往,似乎在躲着什么人,而且总拉着个脸,毫无寻常孩童的阳光与朝气,于是很纳闷。
通过家访,蔡芸芝才弄明白,原来当时军阀混战,魏巍的父亲去打仗了,一走之后就再没回来。魏巍跟母亲相依为命,孤儿寡母的平时常遭人白眼和欺负。
在学校里,一些同学总欺负魏巍,还孤立他,经常三五成群地突然揪着他的耳朵大喊“你爸死啦”“你爸挨枪子儿喽”之类的话。魏巍不敢还嘴,只能整天低着头,任人欺辱。
蔡芸芝把那些欺负魏巍的同学好好批评了一顿。当魏巍再到学校时,发现再没人骂他是“军阀的儿子”。
为了鼓励魏巍,蔡老师还特意给他写信,夸他是“心清如水”的孩子。
4蔡老师引导魏巍走上文学之路
到了寒暑假,蔡芸芝常把魏巍带到自己家里,给他吃甜甜的蜂蜜,还告诉他什么是蜂王浆。
星空下,蔡芸芝带着魏巍坐在院子里,大手拉小手,教他念《木兰辞》。夜晚的村庄很安静,只有风声里荡漾着魏巍稚嫩的声音,“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数十年后,魏巍在写给蔡芸芝的信中还深情地提到这段往事。
当年蔡老师很喜欢诗,常常给魏巍念一些诗,而且音调抑扬顿挫,让长大后的魏巍常回忆蔡老师吟诗“像唱歌一样”。
魏巍感叹世上竟有如此好听的声音,“今天想来,她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少年魏巍对蔡老师的崇拜到了“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的地步,甚至半夜一觉醒来,他迷迷糊糊仍要去“找蔡老师”。
5蔡老师仅教过魏巍三年,却让他念念不忘
1930年,魏巍转学了,而蔡芸芝也离开了关岳庙小学。从此两个人再没见过面。
王玉平回忆,蔡芸芝离开关岳庙小学后,重回开封女子师范学校,继续学业。没想到复课不久,父亲不幸去世,蔡芸芝为了养家,只得再次辍学,来到洛阳老城东华街小学教书。
1951年,魏巍声名鹊起,从朝鲜战场归来,所著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于当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在全国引起重大反响,毛泽东主席阅后批示“印发全军”。
作为老师,蔡芸芝从未向人提起过她与魏巍的关系,直到1956年。
1956年10月1日,魏巍应邀给《教师报》写的文章《我的老师》发表在《教师报》第四版上。和蔡芸芝同住一村的韩老师,看到这篇文章后,认为文中“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的描述写的就是蔡芸芝,于是把报纸拿给蔡芸芝看,她才默认。
虽然蔡芸芝只教过魏巍三年,但魏巍对她一直念念不忘。
6魏巍虽名满天下,信中言语持弟子礼甚恭
《我的老师》见报后,魏巍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得知蔡芸芝的情况,并给她写了信,这段中断联系30多年的师生情才再度延续。
“魏巍在信里面告诉我妈妈,《我的老师》这篇文章是他含着泪写完的。”王玉平说。
蔡芸芝的外孙张大勇告诉记者,魏巍在信里总是说,他今天的文学成就得益于小时候蔡老师的教导和熏陶。
“当时的魏巍已经是名噪全国的作家,但是寄来的信里,言辞很是谦恭,总是用‘向老师汇报情况’之类的话语。每当出了新作品,他一定会寄来一本。就连他什么时候结的婚、孩子如今都在干啥也都跟我外婆说。”看过这些来信的张大勇回忆说。
张大勇还找出一张魏巍在1959年寄来的照片,大概有两寸大小,正面是魏巍的半身照,戴副眼镜,穿着军装站在一处院墙前;背面写着“芸芝师留念,魏巍。1959.9.21”。
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后来,魏巍有很长时间没有再来信,而蔡芸芝的去信也都石沉大海,没有回复。蔡芸芝开始不安起来。
这一年是1966年,十年“文革”刚开始,魏巍就被列为“榜上有名”的人物,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了“宣传战争残酷”“贩卖人性论”的毒草。未完成的小说《东方》手稿也被视为“黑靶”没收,遭到批判。魏巍从此中断了与蔡芸芝的通信,而这次中断竟成了永别。
在这期间,蔡芸芝因为“魏巍的老师”身份也受到了冲击,但她常对家人说:“国家不会一直这样乱下去,总有一天,国家会重新重视教育的。”
1973年的一天,蔡芸芝被检查出患有肠癌。1976年,她去世。
张大勇说,直到1983年,魏巍通过河南省一家通讯社的编辑,电话联系上了蔡芸芝的儿子王书发,才得知蔡芸芝病逝的消息,不禁黯然神伤。
一段跨越50多年的师生情就此画上句号,但魏巍《我的老师》却将蔡芸芝的慈爱老师形象,通过文学作品永远留了下来,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也影响着成千上万的莘莘学子。
望采纳,谢谢!
10. 2014初一年上册语文课本我的老师义务教育教科书
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
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1887年3月3日。在那个激动人心的下午,从母亲示意的动作以及人们进进出出、忙个不停的迹象中,我猜到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我走到大门边,坐在石阶上等待。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的手指触到了鲜花和叶子,我意识到春天来临了。一连好几个星期我都感到纳闷和痛苦,感到疲倦和寂寞。我不能预测未来将带给我什么。
我感到有人朝我走来,我以为是母亲,就把手伸出去。忽然,有人拉着我的手,然后把我紧紧搂在怀里。就是这个人——莎利文老师,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深深地爱着我,向我揭示了一切。
第二天早晨,莎利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我一个洋娃娃。我拿着玩了一会儿以后,她慢慢地在我手上拼写了四个字母:“d—o—l—l”(洋娃娃)。这种用手指拼写的方式使我很感兴趣。我不断模仿老师的做法,后来也学会了拼写,我感到很自豪。
一天,我正在玩一个新洋娃娃,老师给我拿来了旧洋娃娃,以此表明两样东西都可用“洋娃娃”这个词来指称。莎利文老师很耐心地教我,可是我自己发了脾气,随手把一个新洋娃娃摔得粉碎。我整天仍处于黑暗世界之中,感到很痛苦,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缺少强烈的爱。
老师把帽子拿给我,我知道我们要出去了,要到温暖的阳光中去。我们走到井边,有人在吊水,老师把我的手放到水里。清凉的水涌到我的手上,老师在我的手心中拼写了w-a-t-e-r”(水)这个词。开始她拼得慢,后来越拼越快,我的注意力全凝聚在她的手指上。突然,灵光一闪,我领悟了“water”这个词,它指称的正是这种奇妙的、清凉的、从我手上流过的东西。就是这个词唤醒了我的心灵,使我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因为这个词是活生生的。
我懂得了每样东西都有名称,每一个名称在我的脑海中都产生新的概念。回到家,我触摸到的每一样东西似乎都充满了生气和活力。我开始用这种新奇的观点观察事物。我想起了被我摔破的洋娃娃,我摸着洋娃娃的碎片,想把它拼凑起来。我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我意识到自己干了错事,我第一次感到后悔和难过。
就在那一天我学会了很多新词。我记不太清楚了,但是“母亲”“父亲”“姐妹”“老师”等这些词肯定是其中的一部分。那天晚上睡在床上,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我热切地盼望着新的一天来临。
春天到了,莎利文老师搀着我的手,穿过人们正在播种的田野。我们坐在河边的草地上,在大自然中很自然地开始了我的启蒙课程的学习。我懂得了阳光和雨露能使植物生长,鸟儿会为自己筑巢,松鼠、鹿、狮子等动物会为自己觅食做窝。随着知识的增长,我感到周围的世界越来越多的东西给我带来了兴奋和愉快。莎利文老师教我从森林中散发的芳香,从青草丛的叶片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她还向我描绘地球的形状。她从一开始就这样使我胸怀大自然,使得自然界成为我思想的一部分。
但是,也就在这时候,我体会到大自然对人并不总是善的、美的。早晨出门时天气很好,但很热。因为走的路程较长,我们坐在树阴下休息过两三次,最后一次是在离家不远的一棵果树下。果树给我们提供了一块凉爽的遮阴地。我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容易地爬到树上去了。我一直往上爬,在树枝丛中找到一块能坐的地方。莎利文老师建议,我们就在树阴下吃午饭,叫我等她拿来午饭后,再从树上下来。
突然间天气起了变化,太阳一下子没有了。我知道天空已是乌云密布,因为我已感觉不到阳光照射的热量,还闻到一股从大地散发出来的奇异的味道,我意识到这是雷雨的预兆。离开了老师,我一个人高高地坐在树枝上,感到非常害怕,感到非常孤单。周围是无垠的空间,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我坐在树枝上静静地等待着,我想只有等老师来,我才能从树上下来,否则别无办法。
周围死一般的沉寂。树叶开始骚动,然后整个树都在颤抖。要不是我使劲地抓牢树枝的话,一阵强风早就把我从树上刮下来了。狂风怒吼,树不停地、猛烈地摇晃着。一阵倾盆大雨把我周围的小树枝都打断了,我想从树上跳下来,但周围的恐怖气氛使我动弹不得,我只好仍留在树上。我感到一阵轰鸣声,似乎有什么重物掉下来,我坐的树枝摇晃得更厉害了。我想树和我会一起倒下来。正巧这时,老师来了,她一把抓住我的手,扶我从树上下来。我紧紧搂住老师,感到非常高兴,我的脚又重新踏在坚实的土地上了。这件事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大自然并不总是对你微笑,给你仁慈。
我有了学习语言的钥匙,我热切希望运用学到的东西。
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老师“love”(爱)这个词的意思。我在花园里找了不少早春的鲜花,我把这些花拿给老师。她想吻我一下,但是那时候,除了母亲以外,我不喜欢别人吻我。莎利文老师用手臂温存地围着我的脖子,在我手上拼写了“我爱海伦”。
我问:“‘爱’是什么东西?”
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就在这里。”她的话使我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手能摸得到的东西以外,我不能理解任何别的东西。
我闻着她手上的花,打着手势问:“花的香味是‘爱’吗?”
“不是。”我的老师说。
我想了一下又问:“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射向四面八方,这是‘爱’吗?”
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太阳更美丽的东西,因为它温暖的光能使万物生长。但是莎利文老师还是认为不是。我感到困惑和失望,我想我的老师真怪,为什么不把“爱”拿给我看看,让我摸摸。
大概一天以后,老师要我把大小不同的珠子穿成两颗大珠和三颗小珠相间隔的式样。我穿错了很多,莎利文老师并没责怪我,而是耐心和蔼地指出我的错误,叫我再仔细地按正确的次序排列。莎利文老师用手触着我的前额,拼写了“think”(思考)这个词。
刹那间,我懂得了事物的名称是在人们的脑子里通过思考产生的。我第一次意识到某些东西不一定都是我的手能摸到的。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琢磨“爱”这个词。现在我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太阳被云覆盖,下了一场阵雨。忽然云开日出,阳光又带来了南方特有的炎热。
我又问老师:“这是不是‘爱’呢?”
老师回答说:“‘爱’就像云一样,在太阳出来之前布满天空。”接着她又解释说,“你知道,你不能摸到云,但你会感觉到雨。同样的,你不能摸到‘爱’,但是你知道人的温情可以灌注到每一样东西中去。没有爱你就没有欢乐,你就不愿游玩。”
我的脑子里充满了美妙的真理。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见的东西,跟别人的心,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涯的。起初,我只是个有可能学习的毛坯,是我的老师帮我开了眼界,使我这块毛坯有可能发展进步。她一来到我的身边,就给我带来爱,带来欢乐,给我的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她把一切事物的美展现在我的面前,她总是设法使我生活得充实、美满而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