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上海高中语文课本
现在上海的课本年年再改 我在读高中的时候很多不教的(我是二期课改2004年的) 你只要把文言文都弄懂就行了 别的看了也没什么大用处
高一上:
1.沁园春 长沙 2.跨越百年的美丽 3.我很重要 4.笛梦 5.草莓 6.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7. 哦,香雪 8.<激流>总序 9.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10.<悼念一棵枫树>,<星星变奏曲> 11.寒风吹彻 12.热爱生命13.听泉 14.生命的本质 15.爱因斯坦与艺术 16.自然笔记 17.邂逅霍金 18.改变世界的人们 19.<说教>,<科学美质疑辩> 20.公众的科学观 21.在马克思前的讲话 22.为了忘却的纪念 23.晨曦 24.宣南雨又来 25.《发现〉,《一句话》26.我有一个梦想 27.邓稼先 28.论语七则 29.孟子二章 30.垓下之围 31.左忠毅公逸事 32.王风 黍离 33.苏武传 34.词三首 35.五人墓碑记 36.诸子说水 37.秋水 38.江水 39.前赤壁赋 40.邵公谏厉王弭谤 41.与朱元思书 42.唐宋诗六首 43.愚溪诗序
高一下:
1.社会与人 2.短文两首 3.隔膜 4.论友谊 5.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 6.冰山愈冷情愈热 7.最后的常春藤叶 8.巴尔扎克之死 9.商鞅 10.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11.把栏杆拍遍 12.回忆鲁迅先生 13.哭小弟 14.在罗丹艺术博物馆 15.再别康桥 16.想北平 17.废墟 18.江南的古镇 19.城市野望 20.你知道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吗? 21.白莽作<孩儿塔>序 22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 23.密室的生活 2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25.近代中国人在鲁滨孙身上寻找什么 26.汉魏六朝诗三首 27.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28.上枢密韩太尉书 29.志未酬 30.唐宋诗四首 31.送东阳马生序 32.狱中上母书 33.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34.唐宋诗五首 35.后赤壁赋 36.宋词三首 37.长安雪下望月 38.虎丘 39.山庄玩月记
高二上:
1.陈奂生上城 2.老王 3.项链 4.我的几个先生 5.母亲这样的女人 6.国外微型小说 7.诗二首 8.事间最美的坟墓 9.三棵树 10.世上本无害虫 11.短文两篇 12.地球 我的母亲 13.遥远的自然 14.绝版的周庄 15.非攻 16.光荣的荆棘路 17.两个世纪之交的联想 18.书生论剑 19.曹操与杨修 20.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21.法兰西投降之真相 22.音乐短章 23.如果优美的文字离我们而去 24.你为什么感到快乐 25.中国画与西洋画 26.凡高的向日葵 27.百代法书 28.昆剧的故事 29.劝学 30.师说 31.墨池记 32.学记 33.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34.记旧本韩文后 35.宋诗四首 36.唐诗五首 37.游褒禅山记 38.石钟山记 39.诸子喻山 40.始得西山宴游记 41.宋金词三首 42.游雁荡记 43.游黄山记
高二下:
1.新诗二首 2.荷塘月色 3.荷花淀 4.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5.日出 6.天籁 7.文学意境的特征 8.内蒙访古 9.春天,遂想起 10.永恒的敌人 11.故都得秋 12.只有扇子崖 13.外国散文两篇 14.微型小说两篇 15.杂文两篇 16.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17.与李贺公饮 18.幼学纪事 19.城隍庙的书市 20.短文两篇 21.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22.实践论 23.<呐喊>自序 24.新诗两首 25.马克思在伦敦 26.自述 27.<宽容〉序言 28.火刑 29.廉颇蔺相如列传 30.陈情表 31.谏太宗十思疏 32.训俭示康 33.去私 34.<新序>二则 35.自表后主 36.<世说新语>三则 37.诗经二首 38.种树郭橐驼转 39.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40.黄英 41.诗四首 42.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43.病梅馆记 44.板桥题画三则
高三上:
1.蝶恋花 答李淑一 2.老人与海 3.牡丹的拒绝 4.我愿意是激流 5.雅舍 6.谈白菜 7.上海的风格 8.守财奴 9.关汉卿 10.别了,哥哥 11.告别权利的瞬间 12.简论市侩主义 13.钱与是非 14.钱锺书伉俪 15.劳动从猿到任的转变中的作用 16.短文两篇 17.相信未来 18.<物种起源>导言 19.百年工程主世界之沉浮 20.地球的镜像 21.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 22.伊凡-屠格涅夫 23.<药>点评 24.夏天里一个春梦 25.情感的生命 26.说诗眼 27.空间的美感 28.小溪巴赫 29.国殇 30.过秦论 31.伶官传序 32.六国论 33.秦晋肴之战 34.荆轲刺秦王 35.肥水之战 36.群英会蒋干中计 37.登楼赋 38.诗三首 39.阿房宫赋 40项脊轩志 41.滕王阁序 42.黄州快哉亭记 43.词三首 44.长亭送别
高三下:
1.阿q正传 2.哈姆莱特 3.乡场上 4.套中人 5.饥饿艺术家 6.典型 7.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8.人生颂 9.<傅雷家书两篇 10.生命的物种恩赐 11.永远的校园 12.节日 13.边城 14.亲情,旧情,友情 15.我们是怎么过母亲节的16.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17.沉默的香蕉 18.人之初 19.<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 20.胡同文化 21.重读云南 22.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23.唐诗过后是宋词 24.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 2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6.琵琶行 27.香菱学记 28.归去来兮辞 29.马伶传 30.<人间词话>七则 31.兰亭集序 32.山中与裴秀才迪术 33.秋声赋 34.词三首 35.窦娥冤 3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打字很累)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㈡ 上海高中语文新老教材共有篇目
1、吴均《与朱元思书》 (新教材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一课)
2、韩愈《师说》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4、陶渊明《饮酒》 (新教材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5、苏询《六国论》 (新教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二课)
6、杜牧《阿房宫赋》最后一段 (新教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7、白居易《琵琶行》 (新教材高三第二学期第二十六课)
(2)新教材要求背诵的诗歌与古文篇、段:
1、陆游《诉衷情》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秋瑾《鹧鸪天》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5、王维《汉江临泛》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6、李白《清溪行》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7、杜甫《旅夜书怀》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8、王安石《江上》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9、朱熹《泛舟》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10、《长歌行》(汉乐府)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六课)
11、刘桢《赠从弟》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六课)
12、祖咏《望蓟门》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3、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4、李贺《致酒行》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5、王令《暑旱苦而热》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7、张九龄《望月怀远》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8、李白《把酒问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9、黄庭坚《登快阁》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0、陆游《关山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2、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3、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4、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5、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6、朱熹《鹅湖寺和陆子寿》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7、朱熹《偶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8、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9、王维《终南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0、李白《独坐敬亭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1、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2、左思《咏史》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3、张九龄《感遇》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4、林逋《山园小梅》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5、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6、杜甫《登楼》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7、李商隐《安定城楼》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8、《论语》七则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八课)
39、《孟子》二章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0、荀况《劝学》第三、四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1、《学记》第一、二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二课)
42、屈原《国殇》 (高三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3、贾谊《过秦论》最后三段中的关键句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44、郦道元《江水·三峡》三至六段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45、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高二第二学期第三十一课)
46、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高二第二学期第二十七课)
47、苏轼《石钟山记》三至六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48、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第一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七课)
49、欧阳修《伶官传序》最后一段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一课)
50、苏轼《前赤壁赋》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51、苏轼《前赤壁赋》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52、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高一第二学期第二十八课)
53、夏完淳《狱中上母书》末二段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十二课)
54、袁宏道《虎丘》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十八课)
55、龚自珍《病梅馆记》第一段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三课)
56、《郑板桥题画三则》第二则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四课)
57、梁启超《志未酬》 (高一第二学期第二十九课)
58、《长亭送别》中[正官][端正好]一段曲子(高三第一学期第四十四课)
(3)H版、S版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
1、曹操《观沧海》
2、陶渊明《饮酒》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白居易《琵琶行》
5、陶渊明《归园田居》
6、陶渊明《读<山海经>》
7、吴均《与朱元思书》
8、韩愈《师说》
9、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第四段)
10、苏洵《六国论》
11、归有光《项脊轩记》(第一段)
12、杜牧《阿房宫赋》(最后一段)
㈢ 请问下上海地区的高一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古诗是哪些
沁园春•长沙》(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回透,百舸争流答。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八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一九一八年毛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遒:强劲。
遏:阻止。
【题解】
一九二五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3 大堰河
4 中外短诗五首 断章风雨
㈣ 上海市高一第一学期语文需要背诵的篇目有哪些
《沁园春•长沙》
《再别康桥》(书上没规定,但有些老师会规定要背)
《诗经•秦风专•蒹葭》
诗二首(左思《咏属史》、陶渊明《饮酒》)
《我有一个梦想》(书上规定要背最后几段,但没考过)
《阿房宫赋》(市重点规定要背,书上没规定)
《诗词四首》(《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八声甘州》柳永,《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登快阁》黄庭坚)
《项脊轩志》(第一段,书上没规定)
《梦游天姥吟留别》
《律诗三首》(《书愤》陆游,《登楼》杜甫,《终南山》王维)
《绝句三首》(《从军行(四)》王昌龄,《过华清宫(一)》杜牧,《塞下曲(一)》卢纶)
望采纳。。。。
㈤ 上海高一语文目录。
去书店看看
㈥ 怎么把上海高中语文上到140分
权威回答。本人上届学生满分一百五,有几个一百二十多。
语文要拿高分。内
选择题一定要少容错或者不错。这通过积累和题海训练是能够达到。
然后就是主观题了。尤其是上海主观题特别多。
主观题要有得分点意识。看分值分配是能够猜出得分点的。一般是2分一个得分点。
也就是如果主观题一道6分,你可能需要答到3个点。
然后要规范答题术语,尤其是表现技巧。对比、反衬、烘托等等,要能够区分,并能够分析其表达效果。
最后是作文,作文从仿写开始。研究满分作文,尤其是要看鉴赏,鉴赏会告诉你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你从仿写开始,多练笔。
日常要积累素材。没有素材,就好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㈦ 上海高一新教材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要背的 谢谢,还有再别康桥要全文背吗
这首诗非常好,也很著名;背一下也没有坏处,因为我们经常在聊天时也会说那句经典: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㈧ 上海地区高中语文文言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地理山川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
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地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官名
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纪年
纪年有: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季节,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如孟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每月的特殊日子有特定称呼,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一昼夜分十二时辰,用十二地支称呼,每时辰两小时。每夜分五更9鼓)每更两小时。此外,鸡鸣指早上三、四点,日出时叫旦、晨、朝;黄昏,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夕、暮、黄错,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
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
元旦: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七夕: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礼仪习俗
1、年龄称谓
襁褓:婴儿。
孩提:2~3岁的儿童。
总角: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13岁女子。
及笄:15岁女子。
冠、加冠、弱冠:20岁男子。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岁。
花甲、平头甲子:60岁。耆:60岁。
古稀:70岁。
耋:70~80岁。
耄:80~90岁。
期颐:100岁。
2、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
3、谦辞和敬辞
窃: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科举职官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拜:授给官职。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革除官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削:革职罢官。
废:罢免或废黜。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擢:提拔、选拔。
授:封给官职。
人名称谓
(1)人名: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2)一般称谓。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发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有几项边称的,一般是先烈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马副使(官名)鸣录(名)。”
(3)谦称。王侯自称孤、寡人,大臣自称臣,一般人自称仆、不地、不佞、愚等,女子自称妾。晚辈自称小子。
(4)敬称。对君王称陛丁、大王、皇上(已死的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对上官或长辈称公、君、足下、大人,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
文化典籍
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
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又名《吕览》,系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何谓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及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帝。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
三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古诗文集命名例谈
中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到很多古代诗文集,这些诗文集的命名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孙子》、《列子》)、姓名式(如《岑参集》、《陆游集》)、表字式(如《李太白全集》)、别号式(如《白香山诗集》、《东坡全集》)外,还有其他一些命名方式,如:
①封号式。古时君王常给臣子封号,封号也能作为集名。如明代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其作品集为《诚意伯文集》。北宋王安石,封荆国公,其作品集有《王荆公诗笺注》。
②谥号式。古代帝王高官死后,朝廷根据死者生前事迹给予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叫“谥号”。“谥号”也可以命名诗文集,如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死后加谥“文正公”,他的作品集命名为《范文正公集》;欧阳修谥号“文忠”,其作品集为《欧阳文忠公文集》。
③官爵式。西汉司马迁曾任太史令,世称太史公,其《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唐代诗人杜甫,曾官检校工部员外郎,也称杜工部,其作品亦名《杜工部集》;明初文学家宋濂,曾官翰林学士承旨,其作品集有《宋学士文集》。
④籍贯式。古代以籍贯称人表尊敬或表自谦雅趣,并常以此作为集名。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河东解县人,也称柳河东,其作品集名为《柳河东集》;宋代散文家王安石,抚州临川人,其作品集名为《临川先生文集》。
⑤地名式。即以任职地或隐居地地名为诗文集命名,如唐文学家杜牧别墅在樊川,故有《樊川文集》;北宋文学家沈括晚年隐居润州“梦溪园”,故有《梦溪笔谈》。
⑥书斋式。古人常自取或由他人贺取书斋名,斋名也可以作为诗文集的命名。如清代散文家姚鼐,室名“惜抱轩”,其诗文集名为《惜抱轩诗文集》;近代梁启超,书斋名“饮冰室”,其作品集为《饮冰室合集》。
⑦年号式。以皇帝的年号作为诗文集的命名。如唐代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因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编纂而得名;苏洵有《嘉佑集》,嘉佑是宋仁宗的年号。
⑧显志式。以书名显示撰文编书的目的。如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其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
㈨ 上海高一上册语文文言文必背篇目 急急急
新教材高一第一学期
第1课 沁园春长沙
第15课 蒹葭
第18课 饮酒(结庐在人境) 咏史(郁郁涧底松)
第二学期
第14课 阿房宫赋
第15课 黄州快哉亭记
第16课 项脊轩志(第1节)
第17课 登金陵凤凰台、八声甘州、水龙吟等健康赏心亭、登快阁
第19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20课 终南山、登楼、书愤
第21课 塞下曲( 鹫翎金仆姑)、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㈩ 上海高一语文文言文哪些要背的
高一上
《蒹葭》、《沁园春。长沙》、《饮酒》陶渊明
高一下
《登金陵凤凰台版》李白、《八声权甘州》柳永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登快阁》黄庭坚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终南山》王维 《登楼》杜甫
《书愤》陆游 《塞下曲》卢纶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过华清宫》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