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孩子备课

孩子备课

发布时间:2021-01-28 11:23:56

『壹』 幼儿园音乐备课

音乐备课教案 活动题目:《数鸭子》 活动时间:下午 活动地点:活动场所 活动目的:小朋友能够跟老师学唱会《数鸭子》歌曲,并能做出动作,边唱边跳 活动道具:小鸭子头饰小孩子头饰老爷爷头饰,音乐 活动过程: 一、老师组织小朋友排好队,并给每个小朋友带好头饰,领导到活动场所,让小朋友们排好两队,饰演模仿小鸭子,并派出两位小朋友饰演模仿小孩和老爷爷, 根据歌词边唱边做动作,使小朋友明白,跟着老师指导做; 二、小朋友们明白后,放开音乐,音乐和动作结合在一起,多练几次,是小朋 友们音乐动作协调。 活动延伸:回到家中给爸爸妈妈唱并做动作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数鸭子》游戏,在 课外也可以和小朋友在一起做《数鸭子》的游戏。

『贰』 幼儿园中班数学,应该怎样备课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7,知道他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2、能目测感知7以内的数量,学习按数摆放实物。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重难点:感知7以内的数量,知道他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二、活动准备: 1、教具:7只兔,7根胡萝卜。 2、学具:幼儿画册第21页,彩色笔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字1--5游戏:"看谁拍得对"师:深秋了,秋风一吹,树叶变黄了,一片一片都落了下来,老师去捡了好多树叶。 老师分别出示树叶(背后有数字),请幼儿读出数字或拍手数字,巩固认识数字1--5。 【评析:在这部分采用教师拍手和幼儿拍手游戏,复习对数字1-5的认识,引导幼儿感知数量。】 二、认识数字6、7,感知其所代表的数量。 (1)认识数字6。 秋天还有很多水果都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果园里看看。 教师出示两棵树6个苹果、6个梨子,提问:树上有什么?他们各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个表示? 【评析:在这个活动中,我并没有用实物而是用的图片,因为出示的实物都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东西,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活动就不容易继续下去了。采用图片的形式既能提起幼儿的兴趣,又不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了解数字6的外形特征,知道其含义。教师出示数卡6,提问:6像什么?6除了可以表示6个苹果、6个梨子,6还可以表示什么呢?6条狗、6条鱼、6只鸟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认识数字7。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在图上添上一个苹果。让幼儿说说:现在树上有几个苹果? 6个苹果是怎么变成7个梨子呢? 在幼儿面前添上1个梨子。启发幼儿说出6个添上1个就是7。6个梨子添上1个变成7个梨子。 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认识数字7。教师可以这样说:7个苹果、7个梨子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 教师出示数字7,引导幼儿观察:数字7像什么。(像一根小拐杖。)数字7除了可以表示7个苹果,7个梨子还可以表示些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各种数量是7的事物。7支笔、7个小朋友、7张小椅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评析:在孩子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后,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环境中找找、说说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孩子兴趣浓厚,掌握得也很牢固。】 三、幼儿连线操作,巩固认识6、7数量 1、师:果园里还有好多水果,要请我们小朋友帮忙运到水果超市去,几个水果就送到几号水果超市。(出示标有4、5、6、7数字的水果超市,幼儿按照水果多少与相应的水果超市连线。)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讲评作业情况,个别幼儿说说:我把几个什么水果送到了几号水果超市。 【评析:有的孩子操作时是完全对的,可以请孩子来讲一讲自己作对的方法,引导幼儿互相学习操作方法,总结经验。这样,既发展了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幼儿巩固经验。】 教师根据操作情况提出问题,幼儿集体回答,鼓励和表扬操作材料整洁的幼儿。 【评析:教师可以直接拿孩子的作品来讲解,并根据活动的侧重点来讲评,不需面面俱到,但要针针见血。

『叁』 请问当家教应该怎样给学生备课

为孩子请家教,应该如何挑选家教老师呢?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请家教老师,要请有资格证的老师还是名校的大学生呢,这都是父母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做决定之前呢,应该考虑好哪些问题呢?

孩子提问
第一,你家的孩子到底需要请家教老师吗?
有些孩子学习的基础能力比较差,在学校的时候就跟不上同学们的脚步了,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这类型孩子的基础能力太差的话,请的家教是一般家庭经济都承受不起的.
这一类的孩子一般学习不好的原因都是学习的态度没有达到那一种层次,或者是不够积极,对于请家教老师也会有排斥的反应,所以不能单看家教老师是大学生还是什么有资格证的老师,主要看的就是孩子能不能接受这个老师.
要是孩子从心理上就接受了这个老师的话,就算是一种成功的开始,只要孩子能跟上家教老师所走的步伐,过不了多久,他的成绩就会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如若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不是很不好的话,但是还想要冲刺一把,考上一所好的学校,并且孩子的态度是很好的,对于学习也没有什么排斥的反应,建议简章为孩子请以为有经验的并且好说话的老师就行了.
这种类型的老师有着特别丰富的经验,而且对于孩子来说也很有说服力,而且提分的效果也是非常大的.但是要提醒各位家长,给孩子找家教的时候,绝对不能盲目地随便的找,而且不能占用他们周末太多的休息时间,否则会适得其反,让他们每天跟作业做斗争的话,很容易导致孩子们的反感,造成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
所以请家教也是有好处的,但是不能每天都补课,因为这对孩子们是不公平的.其实请家教大约在一个星期两节课就行了,既可以巩固知识又能提高分数,而且也能给孩子剩下多余的时间休息玩耍.

补习功课
所以需要家长们记住.为孩子请家教,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看,从孩子的实际状况出发,不要一味的为孩子着想,但是孩子们根本不需要这种关心.毕竟适合自己家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以上关于如何挑选家教老师的内容就结束了.希望家长们能从孩子的角度上进行挑选家教老师,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出现.

『肆』 给6-8岁的孩子上课要怎么备课

给6~8岁的孩子上课,具体怎么备课,还是需要结合孩子们的课程的 一般是在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孩子,备课,学习一些书本知识,还是挺不错的

『伍』 幼儿大班谁会这样教案,怎样备课。

【活动目标】
1、结合幼儿的经历,通过观看PPT讲述,使幼儿了解自己在不断地成长,引发幼儿对自身发展变化的兴趣。
2、鼓励幼儿找出自己的优点,并且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出来。
3、帮助幼儿初步认识自己的不足,增强自我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了解自己小时候和现在在身体的生长发育上有哪些主要的变化。
2、PPT、幼儿小时候的衣服、鞋子、裤子等。
3、记录表、一些简单的技能标志图:如扫把代表自己会扫地、抹布表示自己会擦桌子了、衣服表示自己会穿衣了、话筒表示自己会唱歌了、图书表示自己会安静地看书了、铃鼓表示自己会跳舞或打击乐了……

【活动过程】
一、通过PPT对比讲述,使幼儿了解自己小时候和现在的变化。
1、引导幼儿观看PPT,让孩子们知道从妈妈肚子里来到这个世界上慢慢长大慢慢学会了很多本领,来激发幼儿知道自己长大后的变化。
2、幼儿参观孩子们带来的小衣服小鞋子小裤子等,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一样来试穿,看看结果会是什么样的?然后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
3、请幼儿谈一谈:"我们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又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启发幼儿从外部的变化。如:身高、体重等。)
4、请小朋友互相讨论自己长大后的变化,然后用标志图来表示自己长大后学会了哪些本领。可以从自己学会的本领。如:念儿歌、画画等方面谈谈)。
小结:你们现在长高了、变重了……,更重要的是你们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本领,学会画画、顺倒数数等,那么,你觉得哪些本领学得最好?

『陆』 幼儿工作分类夹应该怎么备课

浅谈幼儿园教师如何备课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备课指向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因此,研究教师如何备课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这里所说的“课”并非指向一节集体教学活动,而是涵盖了幼儿在园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活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行话说,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由这两句话可见备课之于教学的意义。虽然,有效的教学并不完全是由备课的精细度决定的,但精心的备课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很多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与现在倡导的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教育行为(主要指向教师的内在思维)。同时,通过日常下园与教师们的交流,我也了解到教师们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惑。因此,我尝试着从教师备课中的普遍问题说起,接着谈谈备课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几组关系,最后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提出处理好这几组关系需要思考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教师备课中的普遍问题
每次下园看活动时,我们都会跟老师们要教学计划,可能是半日活动计划,也可能是教学活动计划。通过计划我们能够了解教师的基本想法,进而了解其想法背后的教学思路和理念。基于对大量教育活动计划的分析及与教师的交流,我们发现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存在着习惯性的思路和他们自己意识不到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备课的习惯性思路:
教师们在备课时更习惯于从教育内容出发来设计活动。他们在设计活动时一般是先想内容,即“我想教给孩子什么”或“我想让孩子做件什么事,这件事应该挺好玩的”,然后再考虑“我想教的内容中包含哪些目标”,接下来是“我要怎么做”。
1、内容的选择
教师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大致包括两条途径:一是依据目标从现成的各种教材或生活中(如季节、节日)寻找相关内容,这是很多教师经常会选择的一条途径;二是教师围绕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或孩子可能感兴趣的事选择内容。
其中,一些教师能够考虑到孩子的兴趣或内容的新颖性,但这种考虑多是他们自己的主观感觉。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这个内容开展活动时,他们一般会说“我觉得这个内容挺好的,我们班孩子应该挺喜欢的”,或者是“我们班孩子最近对这个一直很感兴趣”,而当你再进一步询问他们“孩子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这个兴趣反映出孩子怎样的需要时”,他们往往就说不清楚了。这反映出教师们在选择内容时缺少对孩子们与此内容相关的原有经验和发展需求的关注,同时也缺少对教学内容或教材的独特价值及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2、目标的设定
无论是通过哪条途径选择的内容,教师们更习惯于将教材中的现成目标搬进自己的计划中,或者按着往年习惯了的做法把过去的目标放到当前的计划里。从表面来看,这些目标多是《纲要》或《细则》中的原话,似乎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但一经琢磨,不难发现这些目标表述比较空泛,几乎是整个学期都要培养的目标,看不出与幼儿当前发展水平的联系和针对性,而且不具有操作性。有时还会将目标与幼儿要做的事情相混淆,不清楚为什么要让幼儿做这件事。这反映出教师在设定教育目标时,缺少对所定目标关键词的内涵的理解,缺少对幼儿要达到此目标需要具备哪些具体经验和能力或需要经历怎样的发展阶段的深入分析,缺少对既定教育内容所涉及到的领域关键经验的具体思考。
3、过程的设计
在设定了内容与目标的基础上,教师们对教学过程的预设一般是先考虑用什么样的形式比较新奇,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再把过程设计成几个步骤,或提出几个问题试图引发孩子的思考,但这些问题一般都会直接指向目标,提出问题的目的多是引导幼儿说出老师所预期的答案。有时也会再给孩子们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练习、操作或者与同伴讨论。最后是小结,将老师认为的很有价值的问题再跟幼儿强调一下,以确定孩子们都能说出来或展示幼儿做出来的作品。这个过程猛的一看似乎挺流畅的,但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在老师的掌控下走过场,按着老师预设好的思路和答案步步推进,直至有幼儿能够说出老师所期望的答案。这反映出教师重形式、重操作、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缺少对幼儿可能存在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以及相应对策的分析,缺少对幼儿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的分析,缺少对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之间关系的思考。
(二)教师习惯性备课思路背后的观念及主要问题:
上述种种习惯性思路反映出目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在这一倾向的影响下,他们在设计活动时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及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都表现出了过多关注自己的想法而忽略幼儿想法及其背后需求的观念方面的问题。
1、以“我想教什么”为出发点,缺少对为什么要教这个内容和这个内容与幼儿当前的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的思考,导致教学的盲目性。
2、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过了”,孩子就“学会了”,于是以教的过程替代学的过程,缺少对幼儿如何学习的以及如何帮助幼儿学会的关注和把握,导致学习的被动性。
3、以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计划为落脚点,缺少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即时反应的关注和对学习效果的反思,导致教学的低效性。
综合上述分析,教师的备课过程不可或缺地包含着几个关键的要素:幼儿的原有经验与需求、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幼儿学习反应、教师应答策略等。

二、教师在备课中需要关注的几组关系
上述五个关键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构成了以下几组关系。而这几组关系经常是教师们在习惯性的备课思路中被忽略掉的。
1、教学内容与幼儿已有经验之间的关系
这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是明确谁是活动的主体。《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只有当教师想教的内容与幼儿的已有经验发生关系时(可能是幼儿喜欢的,也可能是幼儿感到困难的),他们才有可能产生想学的愿望和需要,也才有可能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进而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后续的学习过程才会对其产生意义,而有意义的学习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所以,在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已有经验之间建立关系,由幼儿感兴趣的或感到困难的问题切入,从幼儿需要的角度引出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是老师们值得借鉴的思路。
2、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这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是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师依据幼儿与此内容相关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来确定多数幼儿在本次活动中需要重点学习的具体经验是什么。教学难点是教师依据对幼儿原有认知经验和能力水平的把握,来确定本次活动中幼儿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或自身难以突破的坎儿是什么。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后,教育目标就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向性,再加上落实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途径或方法,目标就容易具有操作性和可达成性了。
3、教学过程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这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是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幼儿落实重点目标进而突破难点目标。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与教育目标之间紧密联系,想清楚每一个环节的具体目的及其对于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所起到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深入思考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帮助幼儿意识到问题的关键,进而尝试着去突破难点,迎接挑战,体验到自我努力之上的学习的愉悦感。
4、幼儿学习反应和教师应答策略之间的关系
这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是在设计教育过程时如何使教师教的节奏适应幼儿学的节奏。这需要教师关注自身的指导策略对于幼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不同幼儿对于教师的指导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反应,以帮助教师减少自身的主观判断,更有目的地思考、筛选或调整自己的应答策略,进而使自己的指导更贴近幼儿的需要,因为适合幼儿需要的指导才是所谓适宜的指导。尤其是当幼儿出现了与教师的预期不一致的反应时,教师更要关注和思考幼儿产生这一反应背后的原因,进而根据幼儿的反应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应答策略。而这一点正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
综合上述四组关系,它们都可以回归到一组核心关系上来说,就是“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好了上述几组关系,教师才能最终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也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备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尝试着从计划的来源、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目标的确定以及教育过程的设计四个方面简单地梳理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一些问题。由于研究并不深入,所提问题并不全面、不确切,只是想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1.计划来源于哪里?回归到哪里?
(1)来源:教师的教育活动计划有3个可能的出发点,即观察/评估、确定目标、设计活动。在日常实践中,教师们更多的从设计活动或确定目标开始,而较少从观察/评估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出发来设计活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们应该更多地在日常工作中去关注孩子在生活中感兴趣的是什么,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或有什么样的需要等等。
2)回归:无论教师的从哪个点出发来设计的活动,计划的落脚点都应该回归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落实到孩子们运用自己在各种类型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各方面的学习经验去解决自己或他人遇到的问题,让自己或他人更愉快、自信的生活。从更高层次来说,就是回归到幼儿高质量的生活上。
2.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
在此方面教师需要思考:
(1)活动是源于幼儿在生活中关注的兴趣点或遇到的问题,还是由教师提供的?
(2)如果是幼儿感兴趣的或存在的问题,关注点为如何融入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当前发展水平的教育价值?
(3)如果是教师设定的内容:关注点为如何将教师关注的教育价值转化为幼儿学习的需要
(4)对涉及到的教育内容或教材的分析:
l 是否是本班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及本班幼儿可能的兴趣点或关注点?
l 是什么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l 与幼儿的原有经验的结合点是什么?
l 是否对幼儿的学习尤其是思维的发展有挑战和思考的空间?
l 是否能整合多领域经验的学习?
l 该教育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3.确定适宜的教育目标
在此方面教师需要思考:
(1)与此学习内容相关的核心教育价值是什么?幼儿需要学习的关键经验是什么?
(2)幼儿与此关键学习经验相关的已有经验是什么(包括幼儿在情感、态度、认知和技能水平、能力发展等方面的已知、已会)?
(3)针对本次活动期望幼儿可以获得的具体学习经验(有挑战性但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操作性经验)是什么?
(4)不同经验和能力发展水平的幼儿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可能达到的不同标准是什么(对教育目标的分解)?
4.梳理有线索的教育过程
在此方面教师需要思考:
(1)幼儿与此教育目标或关键学习经验相关的发展线索和学习过程是什么?
(2)针对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过程,设计哪些环节才能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并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关注问题并愿意尝试解决问题)?
(3)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的是什么?与教学重点(目标)之间是什么关系?
(4)教学重点是如何贯穿在每一个环节中,并一步步接近目标的?
(5)教学难点体现在哪些环节中?突破的关键点在哪儿?需要用什么方式去帮助幼儿突破?
(6)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每一个环节中的观察点是什么?(提供几个可能的观察点)
l 幼儿的已有经验:如何在活动的开始环节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需要观察的是什么?
l 幼儿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何在后续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幼儿自己的想法及其学习过程?需要观察的是什么?
l 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感兴趣的或困惑的问题有什么不同?他们的想法反应出他们的已有经验有什么不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有什么不同?需要观察的是什么?
l 幼儿当前关注的问题:如何将教师关注的问题逐渐转化为幼儿意识到的并想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观察的是什么?
l 幼儿对教师介入的反应和感受:如何在活动过程中随时关注幼儿的心理感受和需要?需要观察的是什么?
l 幼儿的学习效果:如何在活动的后期或结束之后了解幼儿学到了什么,还没有明白的是什么?需要观察的是什么?
(7)如何关注到不同经验、水平和发展需要的幼儿,如何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并都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8)该活动是否应该与其他类型的活动建立联系?如何建立联系?(大体包括两个方面:提供准备或进行延伸)
l 是否需要在生活中先进行经验的感知和积累,或在生活中进行经验的运用?
l 是否需要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经验的准备和积累,或进行经验的练习、巩固与运用?
(9)是否该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家长合作的结合点在哪儿

『柒』 幼儿开展集体备课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幼儿快乐而又有效地学习。集体教学活动开展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得,智力、体力的发展,思想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在近三年开展来的“苏中地区幼儿秩序感养成之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集体教学活动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它需要一定的秩序来维持。而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护,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
一、存在问题
那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执行规则的情况是如何呢?课题组的老师在各项集体活动中对幼儿进行了跟踪观察和个案分析,发现:
(一)部分幼儿规则意识比较模糊,自制力较差,活动中难以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常常打断别人的发言;有的幼儿的注意力会游离于活动之外,做与活动无关的事,影响集体活动顺利开展。
(二)不能按要求整理、收拾材料,动作无序。活动中,部分幼儿随心所欲,不会按老师的指令进行有序操作。有的幼儿在活动结束后,也不能及时将用过的一些操作材料如绘画工具、乐器等放回原处,做事无条理;
(三)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合作。在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或体育活动中,有的幼儿找不到新朋友,不会找空地,容易碰撞他人,造成课堂秩序混乱。
纵观这些违规行为的发生,我们发现在集体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规则制定不明确,从而使幼儿不知其所以然,班级常规出现混乱,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幼儿没有真正了解遵守规则的价值和意义,如上课为什么不能随便说话?取放材料时为什么要有序等待等。还不能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遵守集体规则,从而干扰了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通过研究和实践,在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分析自身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思考着“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有效提高幼儿有序操作能力的策略?”和“怎样合理共享空间”等相关问题。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在亲历亲为中,逐渐理解规则、内化规则,从而自觉遵守规则,以保障集体教学活动的有序、有趣和有效。
一、多种途径,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我们发现在幼儿园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中,幼儿只有耐心倾听老师的讲述,倾听同伴的发言,才能有意识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也才能保证活动的有序进行。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他们的表现欲强,再加上多数是独生子女,常常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想说就说。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倾听别人发言的方面明显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为:不能安静地、集中注意力地倾听,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再加以反馈。我们分析:这些孩子其实并没有掌握倾听的具体要求,不知道倾听是一种参与学习的过程。我们试着从幼儿喜欢的文学作品入手,通过针对性的游戏,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提升倾听品质。
(一)故事解读,明了倾听的要求
故事、儿歌一类的文学作品,通俗易懂,幼儿喜欢,乐意倾听,而且注意的时间较长。因此,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常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情节有趣、富有教育内涵的作品作为教材,如《小青蛙听故事》、《大熊有一个小麻烦》、《我知道》、《小羊过桥》等,让幼儿在与作品的互动中,逐渐明白倾听的具体要求,学会耐心倾听。
案例:语言活动《小青蛙听故事》
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一遍故事后,用夸张的表情,学“月亮婆婆”皱着眉头、生气的样子,轻轻问幼儿:“为什么月亮婆婆躲起来不给小青蛙讲故事了?”沉浸在故事之中的幼儿在老师的情绪感染下,也皱着眉头,撅着嘴巴说:“因为月亮婆婆生气了,不高兴了,所以就不讲故事了!”“那月亮婆婆为什么会生气呢?”教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小朋友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因为小青蛙不好好听故事,呱呱乱叫!吵死了!”有的说:“因为它没礼貌!”……接着,老师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在讲话的时候,被别人打断,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让幼儿设身处地为发言者着想。接下来,老师与幼儿分别扮演“月亮婆婆”和“小青蛙”,通过语言对话和动作表演,让幼儿直接了解倾听的要求,即别人说话时要注意耐心倾听,不可以随便插嘴。要尊重发言者,学会控制自己的激动情绪,即使对他人的发言有意见,也得等别人把话讲完以后再发表,这才是有礼貌的行为。通过教师生动形象地解析,幼儿很快掌握倾听的要求和做法。
另外,我们还在教室里开设专栏,请幼儿轮流到集体面前讲述,如“我高兴的事儿”、“故事大王”、“天气预报员”、“新闻广播员”等。幼儿间互相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事儿,孩子们非常乐意倾听,既丰富了知识经验,又培养了耐心倾听的习惯。
(二)游戏强化,提升倾听的品质
《纲要》指出: “游戏是幼儿进行各方面学习的主要途径。”我们知道,游戏是孩子的最爱。因此,在游戏中进行倾听能力的训练时最为有效的。
1.“传声筒”。
游戏方法:幼儿分成若干组排好队,教师事先准备一句完整的话,(小班的语句注意要简短易记)轻轻告诉每组排头的幼儿,让排头的幼儿依次向后传话,看哪一组的幼儿传得又对又快。幼儿在这个游戏中会凝神倾听,时刻注意与同伴积极配合,经常玩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孩子仔细倾听的能力。
2.“奇妙的声音”。
游戏方法:带领幼儿到周围熟悉的环境中,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数一数一共听到了多少种声音,并用语言进行描述。如我们带孩子们来到美丽的马洲公园,让他们仔细地分辨周围的声音:“听到一种声音就伸出一个手指。”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游戏。他们闭着眼睛,努力集中思想,排除干扰,专注倾听。有的孩子最多听出了六种声音:小朋友说话的声音、脚步声、汽车声、摩托车声、风声、鸟叫声等。
3.“找错误”,
游戏玩法:教师事先准备一段话,让幼儿仔细倾听,如:乌龟天上飞、白云水里飘、公鸡会下蛋等,让幼儿指出其中的错误并纠正,或者请个别幼儿说出一段话,让大家判断语言的对错。这个游戏诙谐有趣,能锻炼孩子专注倾听和即时辨别的能力。
4.“听指令”,
游戏玩法:老师发出指令,要求幼儿根据指令来完成任务,“摸摸**物品跑回来”,“用你的左手摸摸你的右耳朵”,“向前跳三步,往后退五步”等。这类游戏需要幼儿在倾听的同时还要正确判断做出反应,带有挑战性,颇受幼儿喜爱。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我们在活动中循序渐进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分步骤、有重点地训练,培养幼儿耐心听、细心听、善于听、喜欢听,同时与说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使他们倾听的专注性、坚持性、持续性得到发展,从而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二、注重引导,提高有序的操作能力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 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操作活动不但能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于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发现:幼儿只有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才能对材料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一)有序地操作材料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艺术性的语言指导能使幼儿形象地了解操作的顺序和方法,从而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主动探索、有序操作的活动中来。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思维(或者行动)特点,我们在语言指导方面各有侧重点:小班注重形象性,中班注重层次性,大班注重条理性。
如:小班美术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学会在轮廓线内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涂满、不涂出轮廓线外,我们用“油画棒宝宝溜冰”或“给小动物、水果娃娃穿衣服”等方法,使幼儿较好地掌握涂色的方法和顺序。
小班幼儿初次接触绘本,还没掌握按序翻书的技能,我们指导幼儿:书就像一列小火车,书的封面是火车头。书里面是一页一页的,就像许多小车厢,车厢里藏着很多秘密呢!我们把书一页一页地翻着看,就会发现书里有很多有趣的事儿,这就是车厢里的秘密。最后,把车子的“后门”(封底)关上,一本书就看好了。同时,我们还编了形象的儿歌:小小图书真神奇,前封面,后封底,一页一页翻过去,有趣的事儿在书里。用儿歌配以简单的动作,帮助幼儿学习有序翻看图书,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有序地取放材料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常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如:绘画活动前准备颜料、彩笔、画纸;手工活动时人手一份剪刀、浆糊;阅读活动时要准备图书;科学活动准备操作材料等等。活动过程中需要分发材料,活动结束后还需要进行收拾和整理。为了保证活动效率,避免消极等待,幼儿必需要学会有序地取放材料。
1.借用标记,按序取放
图示法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容易引起幼儿注意,便于幼儿领会,有利于幼儿记住。
我们与幼儿一起设计了很多标记,如颜色标记、图形标记等,贴在水彩笔盒子和柜子上,让幼儿看着标记一一对应,学会按序整理。到了中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使用的标记范围就更广了,我们采用了数字标记、汉字标记、几何图形或者直接写上物品名称、幼儿的姓名等,让幼儿看着自己的名字就可以取放材料。
2.依次传递,迅速取放
为了保证教学环节紧凑、有效地进行,我们还让幼儿学会依次传递材料。
如数学活动中,当幼儿的座位呈纵向六组排列时,我们老师做“火车头”,小朋友做“车厢”,请“车厢”一节一节开动,练习从前往后或从后往前传递图书、画册等材料;音乐活动中,当幼儿的座位是半圆形时,请幼儿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一个接一个传递打击乐器,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加快了取放速度,还锻炼了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协调能力。
3.任用“组长”,积极取放
幼儿喜欢为集体服务,更喜欢做老师的小帮手。老师们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轮流担任“小组长”的方式,请他们协助老师做好集体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和活动后的整理工作,幼儿很乐意参加。分组活动时,由“小组长”按序分发一部分操作材料,带领小组成员参与活动,活动结束后,“小组长”安排大家一起收拾材料,孩子们都积极参加。时间久了,集体活动的秩序就大有改观。“小组长”的任用既激发了幼儿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学会合理取放材料,还培养了幼儿为同伴、集体服务的意识。
三、科学组织,保证空间的合理共享
集体活动一般是在有限的环境和空间内面向全体幼儿进行的。由于幼儿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辨认能力较弱,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由于不会合理利用空间,经常会发生碰撞、拥挤等无序现象。这既影响了幼儿的情绪,又干扰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培养幼儿的空间秩序感,发展幼儿与他人共享空间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的快速调控反应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了。
(一)借助参照物,合理分享固定空间
在集体活动时,我们会根据活动的需要,组织幼儿围坐成半圆形、马蹄形、直线形等,这样的坐位既是为了便于教师指导、观察幼儿,同时幼儿也能自如地活动、游戏。
在小班时,由于他们的空间知觉发展不完善,我们借助固定的点和线,以此为目标,帮助幼儿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如音乐活动中,教师请幼儿两两相对做律动,为了帮助幼儿快速找到自己的朋友,教师分别请男小朋友站到绿点上,面朝圆圈上站好,女小朋友站在红点上,和一个男孩子面对面。这样,幼儿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同伴。中班时,我们利用地面的直线或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如操场上的大树、篮球架或教室里的黑板、钢琴等作为参照物,引导幼儿迅速找到合适的位置。到了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和空间知觉都有所发展,我们便取消外部条件的帮助,常借助语言指令发出提示:“你可以选择喜欢的小伙伴和他坐在一起游戏,但不能碰撞到别人!”或者引导他们用目测的方法找到合适的位置,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幼儿共享有限的空间带来的快乐。
(二)巧妙引导,合理使用自由空间
当幼儿参与集体游戏时,需要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与不同的伙伴交往和合作。但是在游戏中有些幼儿因交往得不到满足,或因不会及时避让,常会与同伴发生碰撞、拥挤,影响了游戏秩序。
因此,当幼儿因交往发生问题时,我们首先带领幼儿讨论:在游戏中怎样才能顺利找到好朋友?结合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幼儿通过交流,得出:在游戏中要想找到好朋友一起玩,首先要有礼貌,学会与别人友好协商,其次要遵守集体规则,这样别人才愿意和你合作游戏。为了教会幼儿学习避让,避免碰撞,我们常在幼儿集体活动前先规定一个合理、安全的空间范围,让每一个幼儿都在教师的视线内。
如玩体育游戏“揪尾巴”时,我们要求幼儿在画有跑道线的范围内自由活动,玩音乐游戏《熊和兔子》时,要求幼儿在圆圈线内自由活动等,这样既便于我们及时观察和指导幼儿,也可以随时注意幼儿的安全。其次,我们要求幼儿做动作时不影响他人,也不让他人影响自己,学会避让和保护自己。如小班体育游戏“战胜灰太狼”中,活动开始部分“小羊羊”跟着“妈妈”出来,一窝蜂地拥挤到一起,这时,“妈妈”举起手臂,一边转,一边带着幼儿念起儿歌:手插腰,慢慢转,不要碰到好伙伴;手伸平,慢慢转,不要碰到好伙伴;慢慢转,慢慢转,碰到朋友让一让。儿歌念完了,幼儿也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活动顺利有序进行,充分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捌』 亲子活动 《我是懂事的孩子》教案

教案,又称课时计划,通常以一节课为单位编写,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师在备课中所考虑的多种教学活动设想,经过进一步的推敲,使之条理化、科学化,明确地体现于教案文字之中.它既是备课成果的提炼和升华,又是备课的继续和深入.编写教案是使教师的备课更加系统、准确和深刻的重要一步.写成教案,又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备忘材料. (一)教案的基本内容 编写教案虽有一定的格式,但不能强求一律,应多从实际出发,以方便教学为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准.教案的主要内容有:课题、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课时安排、教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回忆等.课题 课题是本课时所讲的题目,一般要醒目地写在一页的首行中间.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一篇(节)教材教学的行动纲领,是教学大纲的具体落实,也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必须写得具体、明确、恰当、适中,有指导作用,要防止笼统或琐碎、偏高或偏低的现象.确定教学目的的依据,一是大纲,二是教材,三是学生.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各年级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具体要求,因此不能脱离大纲的指导;每篇或每节教材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必须从具体的教材内容出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有差异,因此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总之,拟定教学目的必须有利于学生增强知识,强化智能.重点和难点

『玖』 两小儿辩日 备课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呢?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
2.指名分小节读,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语句。
3.学生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4.背诵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结合学生的评议,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机点拨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关注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平台,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特别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设计特色】乐读趣学自主感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引课激疑
在上课之前老师迫切想了解一个问题:咱们班是女生聪明还是男生聪明……(板书:辩)
大家辩论的非常激烈,老师发现我国的汉字非常有趣,大家看这个“辩”字,中间是个什么部首,两边像是什么?是谁聪明,事实胜于雄辩咱们在下面学习课文时一见高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篇有关辩论的故事,看到这个“辩”字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
(由“辩”这一中心词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定向研法
看老师写课题。从课题中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那么,你认为这节课我们还应该做几件事?(引导学生来定向:朗读背诵译文)
这几件事如何去完成?
三、自学释疑
1、范读
好,让我们先来把课文试着读上两遍,看一看能读懂些什么。(生读)感觉如何,有什么收获?
读不通顺就是收获,因为你已经感觉到了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些不同,有哪些不同?(生谈)想听老师读读吗?好,老师读时请你认真听听是怎样停顿的,你认为必要的地方可以拿笔画一画。(师范读)听懂些什么吗?
(必要的范读和领读放在学生“悱”“愤”状态下进行,效果会更好。)
2、领读试读
来,先跟着老师读一遍(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领读)。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几遍,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摇头晃脑地读,前俯后仰地读,都行,开始吧。(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
3、讨论读法→练读→评读
读,已经通顺了,我们先来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懂了吗?(鼓励生畅所欲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收获真不小,看来多读确实是个好办法。
(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4、合作译文
文章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把原文翻译一下吗?大胆地告诉老师译文中有什么困难?
(刚才大家纠出了一群小坏蛋,这是我们译文中的拦路虎,害怕吗?好,下面我们就封杀拦路虎!)老师已把文章和注解搬到了屏幕上(课件)。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谁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试着嘀咕嘀咕,自己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可以和同桌商量解决。
男读女译→女读男译→师读生译
(一遍遍不同形式地翻译,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四、合作汇报
好,老师还有一个难题,(发表)生看看难不难,但老师的要求可有点难,请注意看要求(课件):
四人一小组合作填写,共同汇报。但四个人必须用四种方式填写表格:1 用一个字填写;2用现代语言填写;3用原文填写;4 口头叙述。
日始出时日中时
人物观点理由观点理由
小儿甲
小儿乙
(小组合作一表四填,一举多得,既有读文译文的检测,又有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还是合作创新的体现。)
五、诵读表演
师生分角色→分组分角色
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女生扮“一小儿”,男生扮“另一小儿”,老师读旁白,咱们看看哪“一小儿”读得好。男女生不分上下,我们再分级分角色比赛比赛。
(此环节是朗读的基础,重点指导语气)
读得不错,下面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其它同学呢,任务就更重了——做导演。既然是导演,就要认真看演员表演得怎么样,并及时给予指导。好,老师演孔子(孔子本身就是老师吗),下面我再代表《两小儿辩日》电视剧剧组在你们中间招聘两名优秀演员和一名解说员,有意者速来报名。(指名并征求分工完毕)
第一次排练我们先用现代话演,这叫《新两小儿辩日》,其它同学别忘了你是导演。当演员语言、动作等表演不到位时你可以随时叫停,给予指导。注意,排练开始!
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先小组试一试。
(表演时揭示写作特点与顺序,为学生背诵做铺垫。)
现在,谁能把这篇课文背一背呢?不要急着说自己不行,先试着嘀咕一遍,试试再说吗。
好,谁敢站起来跟老师一起背一遍。
(使朗读表演相辅相成,理解背诵相得益彰。)
如果你是孔子,你会如何回答?(到底一日内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有无变化?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有何办法?谁能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对两种现象做出科学解释,或者用老师这儿的“太阳”(篮球)和“地球”(乒乓球)来做以解释。
六、自评自结
学了这篇文言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其中孔子是一位什么人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使学生从故事和人物身上受到启发,由所查资料初步了解孔圣人,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回忆这堂课,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忘情地七嘴八舌地说一说:
1、本课学习重点是什么?
2、这节课学习过程有几个环节?
3、本节课的重点你掌握得如何?
(有总结才会有发展,及时的反馈强化有助于知识的形成与方法的掌握。)
七、探究作业:
1、把《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听,并考考他们。(必做)
2、试着翻译下列句子:(努力做)
(1) 三人行,必有我师。
(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 温故而知新。
(4) 学而时习之。
(5) (简单古文)

教学目标
1、照注释,一字一句地通过自己努力,和小组合作,把课文读通读懂。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认识自然,探索客观事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今天学习第30课《两小儿辩日》(齐读课题)
2、学生汇报预习收获。
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
二、展示目标
我们已经学过文言文《对弈》,你能结合学习文言文的体会和本课要求,说说这篇课文我们该完成些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明确重点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初读课文。
2、学生谈课文大意。(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将学生意见分歧较大的词句写在黑板上)
3、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小组交流
1、重点理解分歧较大的词句以及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质疑、释疑。
(三)汇报讨论,交流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查字典或联系旧知识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
(1)住关键词理解句意。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以”、“去”各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们的解释放在句中说这名话的意思吗?
(2)联系旧知识理解词意。
(3)古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理解词意。
如“孰为汝多知”中“为”在这两课的注释中有“说”、“是”等意思,它们用在这儿恰当吗?想想现在“为”一般可组哪些词,它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同样的,“知”可以变成什么词?
(此外,“问其故”可补充主语孔子;“车盖、盘盂”不必照注释说,可直接说名称┅┅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只要解释清楚、通顺,可创造地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同桌互说。
4、指名说。
5、集体评说。
6、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7、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8、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引发学生争辩,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9、刚才你们已经深入理解了内容,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学生运动自由组合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指导学生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表演出来。)
10、大家再读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给读出来,齐读课文。
(五)自方法,背诵课文
1、理解课文结构,即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自己背诵课文,比比谁背得快,背得巧。
3、指名背诵,说方法。
4、集体背诵。
5、总结全文。
重点总结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所用方法,充分肯定学生见解,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设计:
日初 盘盂
日初远 日中 车盖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日初 沧沧凉凉

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学习本文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
(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为:说。
(2)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一个演孔子,两个演小孩儿,一人当旁白。)

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解读课题。
1.齐读课题。
2.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
(1)引导学生背诵含有“日”。字的诗句。
(2)简释诗句中“日”字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课题,并导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这个问题,便于下一步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点评:古今汉字的字意有近似之处。就从课文的标题来看,古今含义就大致相同。因此,假以耳熟能详的古诗词“温故知新”,学生就可以悟出题旨,并消除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二、反复诵读,疏通文章。
1.畅谈感受,明确方向。
(1)给出机会让学生畅谈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时归纳和小结,启发学生思考解决疑难的方法。
(2)根据各自己有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
2.合作学习,疏通文章。
(1)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
(2)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协作,疏通文章。
3.检查学习效果。
(1)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2)复述故事。
(3)出示一组选择题,让学生选定两小儿辩斗的焦点,即解开上课之初的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
(4)通过“写题板”的形式,快速表达各自的选择结果。
(5)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浅谈”对重点词——“笑”的理解,并适时点拨。
(6)借助媒体画面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动口、动脑,感受诵读古文的乐趣。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又能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1)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2)通过小组协作,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并再次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2)反复品读,品出对“笑”字的深入感悟。
(点评: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分清观点和理由,并感受两小儿争论的氛围,激发学生边读边想。在反复诵读之后,促使学生对两小儿之“笑”有深入、独特的感悟。并通过谈论、诵读等形式,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
3.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四、联系实际,理解题旨。
1.解开“辩日”之谜。
(1)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
(2)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
(3)运用媒体手段“印证”学生的解释。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2)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点评:教学中为体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精心组织“如何看待孔子不能决”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热烈的讨论之中悟出“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五、回味“辩日”,师生漫谈。
1.回味“学习历程”,书写心得。
(1)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历程”,启发学生写出各自的收获和体会。
(2)通过“写题板”的形式,简明小结自己“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2.漫谈体会。进行高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拓展各自“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点评:引导学生回味本节课的“学习历程”,为的是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体验,并用最简洁的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自主和个性化的;它始于“辩日”,但期盼孩子们能超越“辩日”水平。)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
2.向亲朋复述故事,并聆听他们的体会。
(评:“背诵”、“复述”和“聆听”,融语文课程中“积累”和“实践”等多种目标于一体,将有限的课堂教学加以拓展,而学生也必将在拓展中再次受益。)

附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利用课后注释和查字典的方式疏通文意,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文言文的能力和比较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学法引导:
读熟课文,看注释理解句意,不懂得意思教师点拨,体会课文内容,两儿争辩的是什么内容,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结合资料,用科学知识回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做学问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教学教法:
乐读趣学自主感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引题、释题。
1.两个辛字中间加上什么分别可构成一个怎样的字?
2.区分“分辩”和“分辨”的意思,引出课题,生读课题,释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课前预习课文。能说一说读古文的感觉吗?
2.想听老师读读吗?师范读,提出倾听要求(课件出示原文)
3.听懂些什么吗?(从读法上)
4.教师领读,(课件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
5.学生自由练读,选择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师随机点拨]全班大声齐读课文。
6.读通顺后,解决刚才学生读古文时困难中难读这一点,学生提出解决办法老师并相机板书
三、质疑,指导学法。
1.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会怎样?”而通过刚才咱们那么几遍的读,你知道他们在辩论太阳的什么呢?你是怎么读懂的?
2.让学生区分文言文和白话文不同之处,从而总结出学习本课的学习目标,[师板书]
3.让学生总结出完成学习目标所要采用的方法,更进一步指明如何学习文言文。
四、精读课文,解疑全文。
1.学习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重点让学生理解“游”字。
2.让学生区分两小儿,由此引出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学习第二小节。
①从“也”字入手,指导学生朗读。
②学生释意,老师随机板书。
3.小结,让学生明白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就是太阳的远和近。
4.合作学习三、四小节。
(1)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圈划出两小儿辩论太阳远近各自的理由。
(2)小组间练习朗读,采用你读他译,他读你译的方式(师生进行评价)
(3)重点学习“探汤”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古今两义,课件出示“孟”和“盖”的图片,并指导“孟”的书写,理解句意后指导朗读。
(4)课件出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句话。让学生找出两句类同之处,(从句式上,内容上)指导学生读出反问,自信的语气,并小结出两小儿各自的理由(远小近大,近热远凉)师板书让学生达成背诵的效果。
5.学习最后一小节。
①这时候两小孩子问孔子,孔先生,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说的对呀?孔子能判断吗?能决断吗?古文怎么说
②解释“熟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连起来就是?
③学生试背这两句话,并提出两小儿说这句话时态度怎么样?
五、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1.让学生重点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态度。
(1)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明白太阳离我们远近的有关科学知识,并让学生当堂概括。
(2)学生提供孔子的资料,老师对孔子进行评价。
(3)师生互动后课件出示孔子说过的话,让学生懂得孔子回答不出其实就体现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
(4)让学生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笑,是在笑什么?并指导朗读。
2.拓展延伸,让学生书写感想,学习孔子实事求是和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六、交流学法,诵读全文。
1.同学们我们初读古文收获就如此之大,从这篇古文中,让我们认识到学古文其实要做到的就是“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过论交流明道理”(课件出示)
2.生读课件内容。
3.师小结后,全班在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全文,结束课文。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一儿 近(大) 远(小)
一儿 远(凉) 近(热)
孔子不能决也

[个人简历]
王慧娥,女,1974.12,出生于西藏。1995年-2006年拉萨市实验小学担任班主任和藏语班语文教学,校课题研究员和拉萨市小语文教育学会会员。拉萨市首届赛课一等奖,市级教学能手,2005年获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先进工作者,2006年8月撰写的论文代表西藏参加贵州省安顺市举行的论文研讨会,论文多次在市级刊物上发表。

『拾』 教小孩子画画怎么备课

小孩子画画能增强孩子的想象力,开发智力!下面我简单教你几种。内

画画工具和原料.

纸和彩笔容

方法和步骤.

1:先画一个大一点的圆圈(头);

2:在大圆圈里再画一个小圆圈(眼睛);

3.在大圆圈的右下边画一个椭圆(翅膀);

4.画上嘴;

5.在大圆圈的下方画一个椭圆(另一翅膀);

6.按上尾巴。

阅读全文

与孩子备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