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小班美术开火车集体备课

小班美术开火车集体备课

发布时间:2021-01-24 10:07:50

㈠ 在指导小班幼儿美术活动时应注意哪些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但小班初期的幼儿由于心理、生理正处于发育之中,他们的思想境界还处在涂鸦阶段,他们绘画并不是为了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只是为了绘画过程中体现愉悦感,初入园的幼儿还不习惯于有组织的活动,对绘画是怎样一回事也并不清楚,所以在幼儿美术方面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和帮助幼儿由不习惯过渡到习惯,由不清楚过渡到清楚,并使之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对于幼儿的美术活动应怎样指导呢?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熟悉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熊猫吹泡泡”、“小鸭游泳”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绒线”、“画气球”、“捏糖葫芦”等等。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所以教师在选择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教材时一定要注意以上两点。

二、创造适应的美术环境、材料

创设具有可参与性的美术物质环境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车,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等。如在喷画活动“放烟火”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幼儿只需轻轻一喷,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又如在印章画“小兔的新衣”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切成各种图形的蔬菜(胡萝卜、藕)等等,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衣服形的纸上,一件件漂亮的新衣就这样完成了。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为小兔做新衣,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1.以游戏的口吻导题,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折纸贴画“屋顶”的开始部分,我给幼儿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下大雨,大风刮走了小兔家的屋顶,小兔多伤心啊。”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引起了幼儿对小兔的同情,纷纷表示要为小兔“盖新房”。这时教师就可以教幼儿用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成三角形,贴在小兔的屋子上,小兔的新房就这样造好了。还有在纸画活动“帮妈妈绕绒线”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学习画圆圈线。教师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2.在边做边玩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

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只是这些美术技能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在剪纸“雪花”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把小纸条变成一片片的小雪花,然后将小雪花放在一起,和幼儿一起玩下雪的游戏,并让幼儿在捡雪花的游戏中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此外还可以让幼儿进行一些玩色游戏:如让幼儿在纸上拓印桔子后添加上眼睛、嘴巴、手、脚就变成了一个个小朋友。又如用弹子蘸上颜色,放在纸盒里进行滚画,不一会儿便会变出一块块漂亮的花手帕。还有和幼儿一起玩吹泡泡,让幼儿在开心之余再进行泡泡画。即用吸管蘸了加入洗洁精的颜料后,对着白纸吹泡泡,泡泡破了但却在纸上留下了美丽的痕迹。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教师指导时应注意语言的游戏性。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象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比如练习画直线教师可以说“开火车”,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开火车。有一次在“把大狮子关起来”这一绘画活动中,陆嘉琪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我不画了!”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她下去继续作画,而是对她说:“琪琪,你看你的笼子有这么大的洞洞,大狮子一定会从这里逃走的,多危险啊!快把笼子关紧,别让大狮子跑出来。”陆嘉琪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还有一次在涂色活动“苹果”中,李朝阳随手拿起一支黑笔涂了起来,我走过去对他说:“你的苹果是不是坏了呀?坏苹果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他:“画一只吃了身体健康的红苹果好吗?”他立即边唱苹果歌,边带劲地涂了起来。

有趣的美术游戏,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着美术创作活动,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游戏与美术教学的优化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学要有法,教时无定法,贵在能得法。”

幼儿掌握绘画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通过一、二次练习就可以掌握,往往要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美术教学能使幼儿不只限于自身的经验,能带动幼儿经过修正的,理想化的现实,使幼儿能按照教师给予的形式美原则指导下的技能和方法进行作业。教师还应尊重幼儿的现状,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幼儿基础的教育要求,而不可机械地按照教学进度去勉强幼儿。

㈡ 大班美术教案《火车》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小火车

一、教学目标: 1、在掌握火车外形特征的基础上,能画出有火车头(车灯、窗、驾驶员)、一节节车厢和许多轮子的火车。 2、能在车厢里添加人、动物或各种货物。 二、活动准备: 实物火车,幼儿绘画用纸、笔。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引出课题。 老师带着幼儿边念……
一、教学目标:


1、在掌握火车外形特征的基础上,能画出有火车头(车灯、窗、驾驶员)、一节节车厢和许多轮子的火车。

2、能在车厢里添加人、动物或各种货物。

二、活动准备:

实物火车,幼儿绘画用纸、笔。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引出课题。

老师带着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开火车的游戏。

出示实物火车,观察火车。使幼儿知道每一列火车都是长长的,都有火车头、车厢、轮子等。

二、讲解示范。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个连接着的长方形,然后在第一节长方形上画出车窗、车灯、驾驶员等,使其变成火车头,并告诉幼儿,后面的一节节长方形画上轮子就是一列货车,若再画上一排排窗门,画上人,就是装满旅客的火车了。

2、引导幼儿讨论:火车有什么用?

三、幼儿练习。

1、鼓励幼儿大胆地用线条画出火车的外形,细心描绘车头和轮子。

2、启发幼儿在车厢里画上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如小朋友、鲜花、玩具等,并大胆添加有关内容,如铁轨、田野等。

3、及时表扬在绘画过程中认真细致的幼儿。

四、讲评。

请先画好的幼儿互相参观,自由谈论自己画的火车,评议别人画的火车。

教学反思:

从小班开始,火车就一直是幼儿们谈论的焦点,只要一说到火车的话题,幼儿们就滔滔不绝,很开心的谈论起来,而自己画一辆火车,更加成为了许多孩子的愿望,所以在活动中,幼儿们大多很认真,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并掌握好尺寸,在进行装饰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添画上个中不同的东西。不仅

掌握了画火车的技法,还能为主体进行装饰,进行大胆创新的绘画创作。

㈢ 小班集体备课花儿好 看我不摘菜教案

活动意图:
为了培养幼儿爱护优美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行为习惯,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花儿好看我不摘》。让幼儿明白爱护花草树木的道理,激励幼儿热爱班级、幼儿园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花、草等植物对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开满鲜花的大树一棵。
2、美丽城市的课件。
活动过程:
1、教师以快乐的口吻向幼儿介绍开满鲜花的大树,引导幼儿体会:春天到了,开满鲜的大树真美丽。(请幼儿告诉老师:开满鲜花的大树美丽吗?漂亮吗?)许多鸟儿飞过来,落在大树上休息,它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情非常愉快。有一天,大树前来了一个小男孩,看见这么美丽的花就摘了一朵;第二天,一个小女孩来到大树下,见到了树上漂亮的花,也摘了一朵;第三天,大树前来了一群小朋友,一见树上开满了鲜花都去摘,他们你一朵、我一朵,不一会儿,树上的花就被摘没了。教师边讲边一朵一朵地把树上的花摘下来。“花没了,光秃秃的树真难看。大树伤心地哭了”(教师把大树的脸变成哭样),鸟儿们也飞走了。
2、提问:启发幼儿回答:大树为什么哭了?(因为花没了);就像没了漂亮的衣服一样。你们说摘花的行为对吗?你们家的周围有什么花?(幼儿自由回答);如果花园里没有鲜花我们的环境还美丽吗?(观看课件,请小朋友说一说图上的人做得对吗?)
3、小朋友,你们都说得真棒,现在大树这么伤心,我们怎么办呢?一起来把美丽还给大树,让它笑起来好吗?(教师交代粘贴的方法,让幼儿把鲜花贴到大树上)
4、完成后,教师用欢快的口吻说:花朵回来了,大树变美丽了,各种乌儿都飞回来了,人们在大树下乘凉,小朋友在树下玩耍,大树笑得多开心啊。
5、幼儿明白了花儿好看我不摘的道理,在看到别的小朋友摘花时,也要能大胆的制止他。
6、观看课件,一起来欣赏我们美丽的城市!
活动反思:
活动气氛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因此幼儿在活动中很感兴趣,活动中,我能够用亲切自然的教态和眼神与幼儿相互交融,将感情投入教学当中,给幼儿充分思考,发表自己想法的空间,通过运用教具讲述大树妈妈和花宝宝的故事,激发了幼儿对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让幼儿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㈣ 幼儿园小班社会《开火车拉钩钩》教案

活动过程记录:(详案) 一、活动目标 1、能正确说出自己的姓名、性别和年龄。
2、能内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容。
二、活动准备 1、在教室里用桌子区分几个区域,分别在桌子上摆上幼儿喜欢的玩具、代表不同的地区。
2、已学过的儿歌《拍拍手》。

㈤ 幼儿园小班美术七彩虹该怎么备课

教师备课的思路 一、备教学对象 教育以人为本,所以各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首先要重视的便是教育教学对象。而我们面对的幼儿,因其特有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更是需要我们全面分析、认真对待,这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一个班级的幼儿,重点要明确的是幼儿的已知水平,即已具备的学习...经验及能力,否则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幼儿茫然不懂,过浅而使幼儿索然无味;从而导致活动没有办法开展,在案例《7的加法》我们安排的口编应用题这一环节,幼儿已有的经验就是已经知道编加法应用题的模式“一共”……,以前已经编了3的6的了,所以这次活动肯定能顺利进行。所以设计活动要充分了解把握幼儿的已知水平,不能10还不会写就教10的分解。另外,我们大班上学期曾经开展过一节《自制饮料》的科学活动,就是让孩子自己制作饮料,制作完后再给饮料起名字,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就让家长带着孩子通过看电视广告,去超市观察等方法熟悉各种饮料的名字这就是对幼儿学习经验的铺垫,不然孩子一点经验都没有是取不出名字来的,如果不考虑幼儿的已知经验,那么对于这个环节的安排可能就是一处败笔。 此外在备课中还要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具体准确的了解,这也是为了达成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及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目标,并恰好切合了大班与小学衔接教育的特点,这两方面在幼儿未来长期的学习阶段中是极为重要不可忽视的,所以,在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比如,我们在讲“7的加法时”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幼儿针对刚学完的“7的加法”进行**作练习,我们就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了四种材料,有“看图填空“看图列式”“直接填空”“看分解式列算式”等。每种材料都提供备份,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这样不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让每个孩子都体验了成功感。 二、备教材 在充分了解和分析了教育教学对象之后,其次要注意的就是我们的教材内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我们的米就是教材,这是教一个活动的基础,我们的教材“教师参考用书和幼儿画册”。它不但是《纲要》的充实和展开,而且是纲要指引下大方向的可**作的版本,备教材不可照本宣科,一定要融入个体理解与钻研,将个人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渗透进入,将共同的教材变成“我的教材”。备教材可分为3个层次:一是熟悉教材要求,要通读教师参考用书的“序”部分,熟悉其全部内容,包括编者意图、组织结构,二是还要从教材体系上把握当前所要进行教学内容,弄清前后关系;本节内容所处的地位,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幼儿发展水平的关系。三是根据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应作哪些调整和删减。总之,对于教材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即把教材内容搞深搞透。 三、备活动设计的思路 备完了教学对象,吃透了教材,我们才开始设计教育活动:写教案。具体分为以下几步: (一)备教学目标 目标是一个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也就是确定我们“教什么”的问题。在确立目标时我们应首先考虑目标要符合本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及发展水平。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幼儿产生畏难心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会引起消极反应,目标太低又会使幼儿产生厌烦,从而忽视对学习的专注心理,所以目标最好是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即接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如在案例“7的加法”中的目标2是“复习6的加减法”即是幼儿的已知水平,它的最近发展区即为目标1“学习7的加法,发现交换规律”。此外,核心目标除了能够体现本领域特点外,其他目标能与其他领域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幼儿教育的整合包括观念的整合、目标的整合等等,在我们这篇案例里就设计到了目标的整合和教学方法的整合。如目标3在引导幼儿编应用题的同时又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及说话的条理性和完整性。目标4不但也体现了整合,从另一个角度上又体现了制定目标时要忌空忌大忌笼统,如类似“培养孩子的语言能表达能力”“培养孩子合作意识”等,这些都不能定为是一个教育活动的目标。(纲要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语言领域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像本次活动中第四个目标是“能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并能把自己列的算式主动告诉同伴”。其实最终的目的也是通过这种组织方式培养的就是孩子的合作意识,但针对此活动,如果就笼统的说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就太大了,因为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不是单一的一种方式或一个教育活动就可以了解决,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老师们在确立目标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让目标太空泛,要让目标具体、实用、可**作性强。 (二)备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可以说是整个活动的核心内容。所以在安排整个活动时要有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围绕重点进行,那么活动的重点该如何确立呢?第一是重点要为目标服务,刚才我们说了教育目标是一个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安排的教学重点应是为目标服务的。如在案例“7的加法”中我们确立的教学重点就是“掌握7的加法,发现交换规律”它就是为目标一服务的。第二是环节的设置上重点要突出,要体现出你怎样完成教育目标的,怎样教的,幼儿怎样学。不能出现在写教学重点时,写的很清楚,但到教学过程中时,却找不到与重点相吻合的的教学环节,如果这样我们教学重点的确立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像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7的加法,我们从导入环节看图片到小组讨论到分组列出算式,一直是围绕“学习7的加法”进行的。难点也是一样的,在你的活动中是怎么样化难为易?如何以简驾繁都应该有所体现。如本次活动中难点为:能够发挥想象用完整准确的语言口编应用题,在编应用题环节中我们先让孩子看图编,然后是看算式编,最后是让孩子根据已有经验进行自由创编一步步由浅入深,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实现化难为易。 (三)备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一般分为物质环境准备、和教师自身的准备以及幼儿准备三方面。 ★物质环境的准备 一方面指在教学中需要用到的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等等,在教具学具的准备上一定要美观、大方、耐用、实用有保留价值。最重要的,在正式进行教育活动之前教师对教具学具一定要进行预**作,就是教师自己先把各种材料试用一下。目的就是尽量避免在活动中因材料的问题影响整个教育活动。如在《7的加法》的课件、记录纸张的大小、幼儿用笔的颜色等都要进行预**作,否则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如纸太小幼儿写不开,笔颜色太浅写出来看不清楚等都会影响活动的效果。 另一方面是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教育讲究环境的渗透作用。比如讲有关颜色的英语单词,那么我们就应该创设以这几种颜色为主的环境,包括老师的服饰都应该和活动中所讲的颜色相关。另外就是对幼儿座位的准备,应该在备课时结合本次活动的需要安排相适应的座位,比如应该做半圆,还是分组坐,还是先半圆在用桌子等等。比如在《7的加法》中,过程中主要形式是幼儿小组讨论,所以,一开始教师就应该引导幼儿以小组的形式做好。总之老师在备课时这些都要应该提前考虑到,不能怕麻烦,智者千率还必有一失呢,所以我们都要考虑到,组织活动才能成竹在胸。 ★教师自身的准备 1、 备教学环节:作到熟“备”(“不是背”)在心中,不能自己边讲课边看教案,这是一位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最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更不能称为人师,这是最起码应该做到的。 2、 备自己的语言: A、老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请看导入部分)。太罗嗦幼儿就抓不住老师说话的重点了。 B、严谨,不能

㈥ 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熟悉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熊猫吹泡泡”、“小鸭游泳”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绒线”、“画气球”、“捏糖葫芦”等等。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所以教师在选择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教材时一定要注意以上两点。 二、创造适应的美术环境、材料 创设具有可参与性的美术物质环境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车,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等。如在喷画活动“放烟火”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幼儿只需轻轻一喷,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又如在印章画“小兔的新衣”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切成各种图形的蔬菜(胡萝卜、藕)等等,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衣服形的纸上,一件件漂亮的新衣就这样完成了。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为小兔做新衣,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1.以游戏的口吻导题,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折纸贴画“屋顶”的开始部分,我给幼儿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下大雨,大风刮走了小兔家的屋顶,小兔多伤心啊。”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引起了幼儿对小兔的同情,纷纷表示要为小兔“盖新房”。这时教师就可以教幼儿用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成三角形,贴在小兔的屋子上,小兔的新房就这样造好了。还有在纸画活动“帮妈妈绕绒线”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学习画圆圈线。教师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2.在边做边玩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 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只是这些美术技能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在剪纸“雪花”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把小纸条变成一片片的小雪花,然后将小雪花放在一起,和幼儿一起玩下雪的游戏,并让幼儿在捡雪花的游戏中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此外还可以让幼儿进行一些玩色游戏:如让幼儿在纸上拓印桔子后添加上眼睛、嘴巴、手、脚就变成了一个个小朋友。又如用弹子蘸上颜色,放在纸盒里进行滚画,不一会儿便会变出一块块漂亮的花手帕。还有和幼儿一起玩吹泡泡,让幼儿在开心之余再进行泡泡画。即用吸管蘸了加入洗洁精的颜料后,对着白纸吹泡泡,泡泡破了但却在纸上留下了美丽的痕迹。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教师指导时应注意语言的游戏性。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象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比如练习画直线教师可以说“开火车”,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开火车。有一次在“把大狮子关起来”这一绘画活动中,陆嘉琪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我不画了!”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她下去继续作画,而是对她说:“琪琪,你看你的笼子有这么大的洞洞,大狮子一定会从这里逃走的,多危险啊!快把笼子关紧,别让大狮子跑出来。”陆嘉琪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还有一次在涂色活动“苹果”中,李朝阳随手拿起一支黑笔涂了起来,我走过去对他说:“你的苹果是不是坏了呀?坏苹果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他:“画一只吃了身体健康的红苹果好吗?”他立即边唱苹果歌,边带劲地涂了起来。 有趣的美术游戏,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着美术创作活动,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游戏与美术教学的优化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学要有法,教时无定法,贵在能得法。” 幼儿掌握绘画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通过 一、二次练习就可以掌握,往往要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美术教学能使幼儿不只限于自身的经验,能带动幼儿经过修正的,理想化的现实,使幼儿能按照教师给予的形式美原则指导下的技能和方法进行作业。教师还应尊重幼儿的现状,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幼儿基础的教育要求,而不可机械地按照教学进度去勉强幼儿。

㈦ 幼儿开展集体备课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幼儿快乐而又有效地学习。集体教学活动开展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得,智力、体力的发展,思想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在近三年开展来的“苏中地区幼儿秩序感养成之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集体教学活动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它需要一定的秩序来维持。而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护,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
一、存在问题
那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执行规则的情况是如何呢?课题组的老师在各项集体活动中对幼儿进行了跟踪观察和个案分析,发现:
(一)部分幼儿规则意识比较模糊,自制力较差,活动中难以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常常打断别人的发言;有的幼儿的注意力会游离于活动之外,做与活动无关的事,影响集体活动顺利开展。
(二)不能按要求整理、收拾材料,动作无序。活动中,部分幼儿随心所欲,不会按老师的指令进行有序操作。有的幼儿在活动结束后,也不能及时将用过的一些操作材料如绘画工具、乐器等放回原处,做事无条理;
(三)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合作。在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或体育活动中,有的幼儿找不到新朋友,不会找空地,容易碰撞他人,造成课堂秩序混乱。
纵观这些违规行为的发生,我们发现在集体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规则制定不明确,从而使幼儿不知其所以然,班级常规出现混乱,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幼儿没有真正了解遵守规则的价值和意义,如上课为什么不能随便说话?取放材料时为什么要有序等待等。还不能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遵守集体规则,从而干扰了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通过研究和实践,在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分析自身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思考着“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有效提高幼儿有序操作能力的策略?”和“怎样合理共享空间”等相关问题。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在亲历亲为中,逐渐理解规则、内化规则,从而自觉遵守规则,以保障集体教学活动的有序、有趣和有效。
一、多种途径,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我们发现在幼儿园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中,幼儿只有耐心倾听老师的讲述,倾听同伴的发言,才能有意识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也才能保证活动的有序进行。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他们的表现欲强,再加上多数是独生子女,常常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想说就说。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倾听别人发言的方面明显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为:不能安静地、集中注意力地倾听,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再加以反馈。我们分析:这些孩子其实并没有掌握倾听的具体要求,不知道倾听是一种参与学习的过程。我们试着从幼儿喜欢的文学作品入手,通过针对性的游戏,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提升倾听品质。
(一)故事解读,明了倾听的要求
故事、儿歌一类的文学作品,通俗易懂,幼儿喜欢,乐意倾听,而且注意的时间较长。因此,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常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情节有趣、富有教育内涵的作品作为教材,如《小青蛙听故事》、《大熊有一个小麻烦》、《我知道》、《小羊过桥》等,让幼儿在与作品的互动中,逐渐明白倾听的具体要求,学会耐心倾听。
案例:语言活动《小青蛙听故事》
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一遍故事后,用夸张的表情,学“月亮婆婆”皱着眉头、生气的样子,轻轻问幼儿:“为什么月亮婆婆躲起来不给小青蛙讲故事了?”沉浸在故事之中的幼儿在老师的情绪感染下,也皱着眉头,撅着嘴巴说:“因为月亮婆婆生气了,不高兴了,所以就不讲故事了!”“那月亮婆婆为什么会生气呢?”教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小朋友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因为小青蛙不好好听故事,呱呱乱叫!吵死了!”有的说:“因为它没礼貌!”……接着,老师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在讲话的时候,被别人打断,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让幼儿设身处地为发言者着想。接下来,老师与幼儿分别扮演“月亮婆婆”和“小青蛙”,通过语言对话和动作表演,让幼儿直接了解倾听的要求,即别人说话时要注意耐心倾听,不可以随便插嘴。要尊重发言者,学会控制自己的激动情绪,即使对他人的发言有意见,也得等别人把话讲完以后再发表,这才是有礼貌的行为。通过教师生动形象地解析,幼儿很快掌握倾听的要求和做法。
另外,我们还在教室里开设专栏,请幼儿轮流到集体面前讲述,如“我高兴的事儿”、“故事大王”、“天气预报员”、“新闻广播员”等。幼儿间互相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事儿,孩子们非常乐意倾听,既丰富了知识经验,又培养了耐心倾听的习惯。
(二)游戏强化,提升倾听的品质
《纲要》指出: “游戏是幼儿进行各方面学习的主要途径。”我们知道,游戏是孩子的最爱。因此,在游戏中进行倾听能力的训练时最为有效的。
1.“传声筒”。
游戏方法:幼儿分成若干组排好队,教师事先准备一句完整的话,(小班的语句注意要简短易记)轻轻告诉每组排头的幼儿,让排头的幼儿依次向后传话,看哪一组的幼儿传得又对又快。幼儿在这个游戏中会凝神倾听,时刻注意与同伴积极配合,经常玩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孩子仔细倾听的能力。
2.“奇妙的声音”。
游戏方法:带领幼儿到周围熟悉的环境中,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数一数一共听到了多少种声音,并用语言进行描述。如我们带孩子们来到美丽的马洲公园,让他们仔细地分辨周围的声音:“听到一种声音就伸出一个手指。”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游戏。他们闭着眼睛,努力集中思想,排除干扰,专注倾听。有的孩子最多听出了六种声音:小朋友说话的声音、脚步声、汽车声、摩托车声、风声、鸟叫声等。
3.“找错误”,
游戏玩法:教师事先准备一段话,让幼儿仔细倾听,如:乌龟天上飞、白云水里飘、公鸡会下蛋等,让幼儿指出其中的错误并纠正,或者请个别幼儿说出一段话,让大家判断语言的对错。这个游戏诙谐有趣,能锻炼孩子专注倾听和即时辨别的能力。
4.“听指令”,
游戏玩法:老师发出指令,要求幼儿根据指令来完成任务,“摸摸**物品跑回来”,“用你的左手摸摸你的右耳朵”,“向前跳三步,往后退五步”等。这类游戏需要幼儿在倾听的同时还要正确判断做出反应,带有挑战性,颇受幼儿喜爱。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我们在活动中循序渐进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分步骤、有重点地训练,培养幼儿耐心听、细心听、善于听、喜欢听,同时与说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使他们倾听的专注性、坚持性、持续性得到发展,从而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二、注重引导,提高有序的操作能力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 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操作活动不但能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于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发现:幼儿只有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才能对材料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一)有序地操作材料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艺术性的语言指导能使幼儿形象地了解操作的顺序和方法,从而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主动探索、有序操作的活动中来。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思维(或者行动)特点,我们在语言指导方面各有侧重点:小班注重形象性,中班注重层次性,大班注重条理性。
如:小班美术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学会在轮廓线内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涂满、不涂出轮廓线外,我们用“油画棒宝宝溜冰”或“给小动物、水果娃娃穿衣服”等方法,使幼儿较好地掌握涂色的方法和顺序。
小班幼儿初次接触绘本,还没掌握按序翻书的技能,我们指导幼儿:书就像一列小火车,书的封面是火车头。书里面是一页一页的,就像许多小车厢,车厢里藏着很多秘密呢!我们把书一页一页地翻着看,就会发现书里有很多有趣的事儿,这就是车厢里的秘密。最后,把车子的“后门”(封底)关上,一本书就看好了。同时,我们还编了形象的儿歌:小小图书真神奇,前封面,后封底,一页一页翻过去,有趣的事儿在书里。用儿歌配以简单的动作,帮助幼儿学习有序翻看图书,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有序地取放材料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常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如:绘画活动前准备颜料、彩笔、画纸;手工活动时人手一份剪刀、浆糊;阅读活动时要准备图书;科学活动准备操作材料等等。活动过程中需要分发材料,活动结束后还需要进行收拾和整理。为了保证活动效率,避免消极等待,幼儿必需要学会有序地取放材料。
1.借用标记,按序取放
图示法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容易引起幼儿注意,便于幼儿领会,有利于幼儿记住。
我们与幼儿一起设计了很多标记,如颜色标记、图形标记等,贴在水彩笔盒子和柜子上,让幼儿看着标记一一对应,学会按序整理。到了中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使用的标记范围就更广了,我们采用了数字标记、汉字标记、几何图形或者直接写上物品名称、幼儿的姓名等,让幼儿看着自己的名字就可以取放材料。
2.依次传递,迅速取放
为了保证教学环节紧凑、有效地进行,我们还让幼儿学会依次传递材料。
如数学活动中,当幼儿的座位呈纵向六组排列时,我们老师做“火车头”,小朋友做“车厢”,请“车厢”一节一节开动,练习从前往后或从后往前传递图书、画册等材料;音乐活动中,当幼儿的座位是半圆形时,请幼儿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一个接一个传递打击乐器,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加快了取放速度,还锻炼了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协调能力。
3.任用“组长”,积极取放
幼儿喜欢为集体服务,更喜欢做老师的小帮手。老师们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轮流担任“小组长”的方式,请他们协助老师做好集体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和活动后的整理工作,幼儿很乐意参加。分组活动时,由“小组长”按序分发一部分操作材料,带领小组成员参与活动,活动结束后,“小组长”安排大家一起收拾材料,孩子们都积极参加。时间久了,集体活动的秩序就大有改观。“小组长”的任用既激发了幼儿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学会合理取放材料,还培养了幼儿为同伴、集体服务的意识。
三、科学组织,保证空间的合理共享
集体活动一般是在有限的环境和空间内面向全体幼儿进行的。由于幼儿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辨认能力较弱,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由于不会合理利用空间,经常会发生碰撞、拥挤等无序现象。这既影响了幼儿的情绪,又干扰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培养幼儿的空间秩序感,发展幼儿与他人共享空间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的快速调控反应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了。
(一)借助参照物,合理分享固定空间
在集体活动时,我们会根据活动的需要,组织幼儿围坐成半圆形、马蹄形、直线形等,这样的坐位既是为了便于教师指导、观察幼儿,同时幼儿也能自如地活动、游戏。
在小班时,由于他们的空间知觉发展不完善,我们借助固定的点和线,以此为目标,帮助幼儿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如音乐活动中,教师请幼儿两两相对做律动,为了帮助幼儿快速找到自己的朋友,教师分别请男小朋友站到绿点上,面朝圆圈上站好,女小朋友站在红点上,和一个男孩子面对面。这样,幼儿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同伴。中班时,我们利用地面的直线或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如操场上的大树、篮球架或教室里的黑板、钢琴等作为参照物,引导幼儿迅速找到合适的位置。到了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和空间知觉都有所发展,我们便取消外部条件的帮助,常借助语言指令发出提示:“你可以选择喜欢的小伙伴和他坐在一起游戏,但不能碰撞到别人!”或者引导他们用目测的方法找到合适的位置,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幼儿共享有限的空间带来的快乐。
(二)巧妙引导,合理使用自由空间
当幼儿参与集体游戏时,需要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与不同的伙伴交往和合作。但是在游戏中有些幼儿因交往得不到满足,或因不会及时避让,常会与同伴发生碰撞、拥挤,影响了游戏秩序。
因此,当幼儿因交往发生问题时,我们首先带领幼儿讨论:在游戏中怎样才能顺利找到好朋友?结合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幼儿通过交流,得出:在游戏中要想找到好朋友一起玩,首先要有礼貌,学会与别人友好协商,其次要遵守集体规则,这样别人才愿意和你合作游戏。为了教会幼儿学习避让,避免碰撞,我们常在幼儿集体活动前先规定一个合理、安全的空间范围,让每一个幼儿都在教师的视线内。
如玩体育游戏“揪尾巴”时,我们要求幼儿在画有跑道线的范围内自由活动,玩音乐游戏《熊和兔子》时,要求幼儿在圆圈线内自由活动等,这样既便于我们及时观察和指导幼儿,也可以随时注意幼儿的安全。其次,我们要求幼儿做动作时不影响他人,也不让他人影响自己,学会避让和保护自己。如小班体育游戏“战胜灰太狼”中,活动开始部分“小羊羊”跟着“妈妈”出来,一窝蜂地拥挤到一起,这时,“妈妈”举起手臂,一边转,一边带着幼儿念起儿歌:手插腰,慢慢转,不要碰到好伙伴;手伸平,慢慢转,不要碰到好伙伴;慢慢转,慢慢转,碰到朋友让一让。儿歌念完了,幼儿也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活动顺利有序进行,充分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阅读全文

与小班美术开火车集体备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