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同步精练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niǎn ) ( cí ) ( gā ) ( lá ) ( yǎo ) ( tiáo )
碾 子 粗 瓷 旮 旯 舀 水 笤 帚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簸箕( qī jī ) 吱扭(zhī zī ) 为难( wéi wèi )
确实(qiè què ) 房舍(shè shě ) 皱眉(zòu zhòu )
三、比一比,组词语。
俺( 俺们 ) 筒( 烟筒 ) 砌( 堆砌 ) 掬( 可掬 ) 为( 为难 )
掩( 掩护 ) 桶( 木桶 ) 沏( 沏茶 ) 拘( 拘束 ) 危( 危险 )
碎( 粉碎 ) 扰( 打扰 ) 端( 端详 ) 错( 错误 ) 转( 转身 )
粹( 纯粹) 拢( 靠拢 ) 瑞( 瑞雪 ) 措( 措施 ) 喘( 喘气 )
四、选出加点字的准确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怕:A 害怕;畏惧。 B 担心。
1、这碾子一响,就得转到天黑,怕误首长的事呢。( B )
2、鲁迅先生说:“既然说了,就不怕发表。”( A )
挺:A 伸直。 B 很。 C 勉强支撑。
3、毛主席退碾子还挺在行。( B )
4、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A )
5、军需处长再也挺不住了,倒在了雪地里。( C )
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填在括号里。
疑问句 反问句 设问句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哪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呢?( 反问句 )
2、现在又到碾米的时候了,怎么没有动静呢?( 疑问句 )
⑵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答案
第9课: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词语解释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始:刚刚,才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盂:盛放物体的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17)汤:热水。
告诉我们的道理:1,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古人敢于大胆质疑以及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佩服!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智慧多?”
-
编辑本段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编辑本段翻译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看起来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看起来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啊!”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始:刚刚,才
(5)去:距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盛放物体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1)为:是。
(12)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沧:寒冷。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17) 汤:热水。
(18)弈:下棋。
(19)缴:(zhuo)古时候指带有丝带绳的箭。又读
一儿根据视觉(形状大小)来判断太阳离我们的距离。
一儿根据触觉(温度高低)来判断太阳离我们的距离。
告诉我们的道理
1,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古人敢于大胆质疑以及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佩服!
3,要像两小儿一样有大胆质疑、执着探究的精神。
编辑本段作者与其简介
列御寇。列御寇,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人。战国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道家著名代表。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⑶ 小学语文同步练习五年级下册的答案。
建议下载互动作业这个软件,然后扫一扫一维码,便有了答案。
⑷ 5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课时特训答案。快,快
你不会自己买一本吗?
⑸ 同步练习 语文 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 第11课答案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2.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 “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2)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①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②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①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②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①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②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 口齿伶俐 热爱祖国 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四、作业
1.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⑹ 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同步答案
《白杨》
2
、默读课文,讨论:
(
1
)
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
“也
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答:
①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
……
哪儿
……
”
“不管
……
不管
……
总是
……
”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
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
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
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
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
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②从爸爸的语言和神情变化中可以体会到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当听到兄妹谈论
白杨树时,爸爸微笑地听他们争论;当回答儿子的问题时,他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当他
看到“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
2
)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课文在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白杨在环境恶劣、荒无人
烟的戈壁生长,并长得高大挺秀,成为毫不动摇的“戈壁卫士”
,比喻建设者们在生活条件
艰苦,经济、文化落后的西部地区,代代扎根、奉献青春,成为坚强不屈的“新疆战士”
。
他们同样的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儿需要就在哪儿安家。
3
、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
“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
沙成长起来。
”把它们找出来,仔细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答:这是文中的最后一句,
“高大的白杨树”象征爸爸;
“小树”象征孩子;
“迎着风沙
成长”指在恶劣环境中生长。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
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
怀。
(
1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答: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解释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
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
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
起敬的奉献精神。
(
2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
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也不动摇。
答: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
作者以
“哪儿
……
哪儿
……
”
“不管
……
不管
……
总是
……
”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
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
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
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
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小练笔
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
儿„„”
“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答:服从祖国、服务人民、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是祖国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哪儿需要他们,
他们就到哪儿去。不管自然环境多么恶劣,不管生活条件多么艰难,他们总是坚强地工作,
顽强地战斗。不逃避、不妥协,直至奉献出全部的青春和热血。
⑺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青岛出版社答案2016
第一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考察的是《将相和》的知识点:
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杰出的军事家。被赵惠文王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
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有名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事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⑻ 同步指导训练与检测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答案
参考答案: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植树造林的少先队员)(荒山野岭)(锨镐内)(裸露的山岩、寂寞多年的荒容山)(走遍青山碧岭)
答:如今当风儿吹过荒山野岭时,便涌起阵阵林涛,那里成版了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家园和乐园。连山下的河水权都荡漾起碧波,那里将成为丰收的果园。
(8)语文同步五年级下册答案扩展阅读:
同步指导训练与检测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作用:
(1)促进记忆,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储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有些学生总抱怨自己记性太坏,学过的知识,到了该用的时候却想不起来,对学习丧失信心。有些学生则认为,学过的东西反正要忘,早记没用,寄希望于考前突击。但由于临考前要记的内容太多了,又记不过来,感到很烦恼。
(2)查漏补缺。影响学习的因素很多,在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各种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完整的学习内容学下来,难免出现漏洞和欠缺。通过复习,自己检查出来及时补上。凡是抓紧复习的学生。学习中的漏洞和欠缺,都及时得到了补足,因此,他们的知识总是比较完整的 。
⑼ 2020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同步练习题(word版有答案)
2020年的新目标检测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