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补充习题答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经历。小时候的他与别的孩子不一样,体弱多病。一天,他与其他孩子爬悬崖,当他好不容易爬到三分之一的高度时,他实在上不去了,而要下去也下不去了。于是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但是,他后来按照父亲说的方法,一小步,一小步地下来,终于脱险了。
编辑本段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体味重点词语的含义,把握课文内容。 3.缘事悟理,领悟人生道路上再大的困难,只要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就会赢得胜利。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专业心理学家。曾发表百余篇短文,并著有《宇宙间》《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等作品,是文化学术界声望很高的专业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此外《心灵鸡汤 充满阳光的成长历程》这本收录激励心志的成长故事的书中也收录了他的相关作品。他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被收入在人教版七年级{上}
语文课本中。 整体把握 文章体裁为叙事散文(散文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不同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古文体。按表达方式可以分为散文和议论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体裁:记叙文。中心:在人生道路上有许多困难解决不了,但只要把它们分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最终就会成功。 写作特点: 1.运用伏笔,记叙周密。本文脉络清晰,明显分为冒险,脱险,人生感悟三个部分处处巧用伏笔与此照应,记叙周密。前面交代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后面才有别的孩子都上去了,惟独“我”卡在中间,上不去,下不来。 2.心理描写极具表现力。如“颤抖”“冷汗直冒”“哀求”等就写出了“我”当时极其恐惧的心理。 3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了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些小困难一个一个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堆困难。
编辑本段词语意思注音造句
训诫(xùn jiè):告诫,教导。老师训诫我不要冒险。 耸立(sǒng lì):高高地直立。平地的另一边耸立着一座大山。 迂回(yū huí):曲折回旋。我们从一条迂回的小路回到家。 凝视(níng shì):聚精会神地看。他凝视着老师。 啜泣(chuò qì):抽噎,抽抽搭搭地哭。他啜泣着。 纳罕(nà hǎn):诧异,惊奇。我正纳罕他说的话。 瘦骨嶙峋(shòu gǔ lín xún):形容人十分瘦。他瘦骨嶙峋。 心惊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看见刀就在眼前,他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tóu yūn mù xuàn):(眼睛)昏花。头发晕,眼睛发花。他在上面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翼翼,谨慎、严肃。原来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文中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他小心翼翼地捧起茶杯。 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专业心理学家。曾发表百余篇短文,并著有《宇宙间》《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等作品,是文化学术界声望很高的专业作家。 2、相关知识: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就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经过父亲指导,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1巧用伏笔,记叙周密。本文脉络清晰,明显分为冒险,脱险,人生感悟三个部分处处巧用伏笔与此照应,记叙周密。前面交代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后面才有别的孩子都上去了,惟独“我”卡在中间,上不去,下不来。 2.心理描写极具表现力。如“颤抖”“冷汗直冒”“哀求”等就写出了“我”当时极其恐惧的心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选自《当代少年》1988年第1期,作者莫顿·亨特(美),入选初一语文,主要写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激励他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亨特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来,终于脱险。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通过写“我”童年时的一次爬悬崖的经历,感悟到一个具有意义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用勇气和信心,只要把问题分解开来,逐渐战胜每个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获得成功。 二、文章脉络 文章共23段,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6),起因:去爬悬崖。 第二部分(7~15),经过:进退两难。 第三部分(16~22),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在父亲的鼓励之下,“我”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石架,脱离了“险境”。 第四部分( 23 ),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大困难,赢得最后胜利。 三、写作方法 1、叙事技巧娴熟 本文在叙事中注意前后照应,注意设下伏笔,使得文章记叙周密。“我”的病弱在文中前后照应。文中几处提到杰利,笔笔都有匠心,杰利叫我“别做胆小鬼”、杰利的不放心都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本文采用顺叙的笔法,用笔俭省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起因。结束回忆也用笔干脆利落,这样一起一收与正文浑然一体。 2、描写准确恰当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 文中人物的语言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各自的性格。如“我”的胆怯、父亲的耐心细致,都在文中有恰到好处的描写。 “我”的动作、心理使得整个事件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景物描写的交代、渲染、衬托作用,都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3、小中见大,哲理深刻 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平白,但仍耐人品读。就选材而言,无疑是“以小见大”的典范。这样的小事,无论对哪个人而言都是比比皆是。小事的升华得益于“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平白却富有冲击力和音乐感的标题表述方式,当然也得益于作者对人们常规思维的突破:人们常常习惯目光长远,却常常忽视“走一步”与“再走一步”对困境中的人生巨大的支撑力量!本文的第二个特点是以孩子的口吻叙事使本文更适于孩子们阅读。无论情节叙述、心理描写还是语言风格都属于孩子们。这篇文章也给那些成人化的学生作文提供了优秀的反例,它让人深思:对孩子而言,到底什么事才是有意义的“事”呢? 4.心里语言极具表现力。如“颤抖”“冷汗直冒”“哀求”写出了我当时及其恐惧、害怕的心理。 四、重难点导析 ⑴“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解决这个困难的关键是什么? “我”和小朋友们在游戏中,不经意地爬上了一堵垂直的峭壁,下不来,“我”很恐惧,伏在岩石上不敢动弹。暮色中父亲用手电筒照着,引导“我”一步一步地走下悬崖。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化整为零,将一个大困难转化为一个个小困难,一个个自己稍作努力就能解决的困难。在解决这些困难中,“我”逐步树立了信心,直至信心大增,直至克服了困难。 ⑵“我”遇到的困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能分别说说吗? 这个题目设计旨在引导大家养成细心阅读的习惯,学会边阅读边归纳、分析。困难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①悬崖陡峭,在“我”眼中是一堵高不可攀的险峰;②“我”孱弱多病,八年来身体一直不好;③暮色苍茫,大地越来越暗。 ⑶为什么别的孩子爬上山顶,而“我”不能?文中好多处提到“杰利”,有何用意? 此题仍然是培养我们细致阅读的习惯。“我”不能爬上山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我”的身体原因造成的。文中多处提到了“我”体弱多病,细心阅读就不难发现,“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是直接交待,“我”“全身颤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心惊肉跳”“几乎晕倒”以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等是侧面暗示。阅读中要善于找出这些带有铺垫作用的句子,体会写文章的周密表达。 多处提到“杰利”,也是行文的需要,一方面表现他是富有友情的。起初他鼓励“我”“别做胆小鬼”;当大家离去时,他“看起来好像有点不放心”;最后是他领着父亲来找我的。杰利是个和其他孩子一样贪玩,又有别于其他孩子的小朋友。另一方面因为杰利这个富有友情的小朋友的存在,为后文与父亲找到此处埋下伏笔,使文章行文更加严密。 ⑷你对父亲找到“我”后不上山崖去接“我”是如何理解的?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理解文章的深层次的内容。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孩子。细读父亲怎样教“我”下来,很值得人深思。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历一次磨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父亲这样做,只给指导、鼓励,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 ⑸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仅仅指当时“我”下悬崖石架的情形吗? 从内容上看,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已不局限在“我”那次下悬崖石架的经历了。而是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挫折,在面对这些挫折时,不要想整个困难有多大,而只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一步步走,直至解决所有困难。在文章中,这段文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哲理凸现在读者眼前。 “走一步,再走一步”首先是指那次“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克服困难的过程,其次还指人生面临挫折时克服挫折的一步步具体行动。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来,陷于绝望、恐惧,听了父亲的话,觉得一小步,“似乎能办得到”,第一步成功,“顿时有了信心”,第二步成功,“信心大增”。这个经验,使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对付一切。 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义的,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感悟对于写作也极重要,这篇课文记叙的虽然只是一次历险,立意却很高,富有教益。 一篇课文,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探究,获得多方面的教益。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护孩子。细读父亲怎样教孩子下来,很有意思。看来,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自己只给予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 再看五个孩子。是杰利去把父亲找来的,他是富有友情的。其他四个孩子呢,则把“我”丢在那儿不管,还无情地嘲笑,对一起玩的伙伴竟然如此,其行为真够恶劣。 记叙的周密值得借鉴。为什么五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来,吓得要死呢?文章多处提到自己的病弱,就是伏笔。几处提到杰利,笔笔都见匠心。关于悬崖,既说明其险,又说明了险的程度,都是必要而周密的交待。“我”的心理活动也写得很好,值得揣摩。
编辑本段问题研究
1.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其作用是? 开头一段是说孩子们怎么会想到爬悬崖的,之所以写天气闷热,是因为“我”心情很烦躁,很郁闷,就写了动因。渲染孩子们心情烦躁的气氛,为下文写想爬上悬崖去凉爽凉爽埋下伏笔。 2.末段说“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3“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踩”字?为什么? 不能,探字体现出我十分小心,深入的刻画“我”体弱胆小的特点,也只有用探这个动作十分小心的词语,才可以引出下文“我”信心大增,最后成功脱险的过程。 4.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不要怕,我和你在一起呢。只要你试探着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剩下的就很容易了。来吧,我等着你! 5.名句鉴赏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点明文章主旨,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 6.本文的感情基调是? 对战胜困难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7.找出生活哲理的句子,并简述在文中的作用。 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其作用是揭示中心(深化)主题。
编辑本段感悟哲理
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一小步再走一小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无论困难有多大都能闯过来。 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许许多多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编辑本段相关练习
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领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本题着眼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意思。既练朗读,又练说话。朗读要以“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三点要求给予指导和评价。 复述:主要写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激励他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亨特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来,终于脱险。生活哲理: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 在下面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3.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出来,班里出一期专栏。
编辑本段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1.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 (1)让一个同学读“导语”。 (2)“导语”补充。 “导语”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的呢?又是怎么能脱险的呢?时隔57年,65岁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次经历呢?说“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 2.默读 默读要注意速度,要从每分钟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大约1500字,要求4分半钟看完。到时说“时间到”。 3.复述故事情节 (1)复述前的准备──抢答: ──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2)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冒险”,后一部分可谓“脱险”,请一个同学复述“冒险”,一个同学复述“变态”。 (3)根据复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读应该怎样改进。把经验记下来。 4.字词教学 看课本列出的词语,看注释,查词典,读一读,讲一讲。 5.朗读训练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6.课文主旨研讨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7.小结这次研讨的经验。 8.课外作业 “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多角度阅读 学习方法指导 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意思之外,还可以多角度地阅读,这样读就不至于老是往一个方面去想,能读得有创意,能提高阅读质量。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关键也在于确立角度。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举个例子说,评论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个角度。这样的角度课文中很多。 (2)确定角度 学生先说,教师启发、整理。 ──父亲怎样教孩子脱险? ──评论杰利。 ──评论四个孩子 (3)探究问题 ──石架大约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这样做?他的办法有什么普遍意义? ──哪些地方写到杰利,请一一加以评论。 ──请评论四个孩子的行为。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2.语言运用 学习语文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运用可以从模仿开始,不会说的学着说,坚持不懈,语言能力就会逐步提高。请利用下列格式,在横线上补出词语,表达自己想说的一个意思。 语句分析 (1)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这句话表明了我体质虚弱,为下文“我”爬悬崖时不如小伙伴勇敢埋下伏笔. (2)“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杰利的话对我起了作用,让我鼓起勇气.
『贰』 七年级上册语文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里写出汉字,书写要规范、准确,标点要占格。(2分)
gěi zì jǐ yì diǎn xìn xīn,qián tú huì wú xiàn guāng
míng .
2.给下面选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所给的拼音写汉字。(2分)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 )(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 )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 )亮地响着。
3.下列成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2分)
返老还童 德高望众 花枝招展 繁弦急管
玲珑赐透 多姿多采 无忧无虑 心旷神贻
错别字
改 正
4.根据下列语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2分)
(1)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样子。 ( )
(2)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 )
5.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表达不同的意思。(2分)
(1) 甲 队 大 败 乙 队 获 得 冠 军
(2) 甲 队 大 败 乙 队 获 得 冠 军
6.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分)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春,以她的勃勃生机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激人奋发; ;
。
7.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1) ,风正一帆悬。
(2)几处早莺争暖树, 。
(3)历代诗人留下了无数吟咏花草的名句。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 , 。”现代名家又何尝逊色,如朱自清《春》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 。”写尽了春草的活力、质感和颜色。
(4)孔子曰:“ , 。”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思考,要学会用脑筋学习。只有把学和思真正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怎么,不高兴我来吗?”分别了多年的好友,如今笑盈盈地站在我面前开玩笑。我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怎么会,孔子云: ‘ , ?’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填《论语》中的句子)
(6)曹操《龟虽寿》中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 ,
; , 。”
二、阅读(40分)
(一)陈太丘与友期 (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⑴太丘与友期行( ) ⑵去后乃至( )
⑶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 ⑷尊君在不( )
⑸相委而去( ) ⑹下车引之( )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与“下车引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故时有物外之趣 B.吴欲之去南海
C.良愕然,欲殴之 D.邑八景之一地
10.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译:
11.学习这短文能让我们明白为人的一些道理,这些道理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
即 和 。 (2分)
12. “八荣”之一就是要以诚信为荣。你能说出与诚信有关的谚语、成语、格言或故事吗?(至少2个) (2分)
(1)
(2)
(二) 小 名(15分)
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 是 颇 懂 得 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
淼(miáo)儿。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竞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淼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我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都跑来了,家里的小客厅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立刻连声称谢着打开了蛋糕盒。我喊道:“妈妈,拿刀子来!”
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
“咦!你原来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
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的手势。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唰地红到了耳根。
晚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烦。妈妈的脸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绕口。
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
不知怎的。妈妈竟在短短的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时那样顺口熟练。我自然很高兴。
分别的那一天,爸妈一起送我去车站,爸爸一直喋喋地叮三嘱四,妈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黯然。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抚慰着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火车开动的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去,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她追着,跑着,挥动双手,脱口喊了出来——
“写信回来。淼儿!”
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13.本文贯穿全篇的线索是 。 (1分)
14.现在的“我”为什么不喜欢妈妈叫自己的小名?联系全文概括出两点原因。(4分)
(1)
(2)
15.作者是用哪一具体事例来说明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的?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不超过15个字。(2分)
16.“我”曾两次抗议妈妈喊“我”小名,这两次抗议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妈妈的表情如何?(摘引原文回答)(4分)
第一次抗议的语气 ,妈妈的表情 ;
第二次抗议的语气 ,妈妈的表情 。17.为什么妈妈在送别“我”的时候脱口喊出了“我”的小名?(2分)
18.结尾一段中的“什么东西”应该是指什么?(2分)
(三) (15分)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那年,女孩刚上大学,她住在有六个人的宿舍。另外五个女孩家里的条件都非常好,而女孩家里很穷。她的穿着非常朴素,人长得瘦小而且有点儿黑,除了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女孩跟打扮漂亮的舍友比起来,就像是天鹅群里的丑小鸭。
③正因为这样,女孩很自卑,脸上总是挂着忧郁的神情。她尽管努力,但成绩平平。
④女孩的舍友陆续地过生日,她们在高档的卡拉OK厅或充满浪漫情调的酒吧开生日Party。女孩参加Party的时候,总是坐在角落,默默地看着鲜花、礼物和祝福一齐拥向幸福的寿星。
⑤而女孩的生日总是被人忘记,因为她自己也常常遗忘了它。女孩偶尔也会有想起的时候,她不奢望开一个生日Party,但她希望有一天,有一个人忽然记起了她的生日,送给她一张贺卡,对她说“生日快乐”,女孩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从没有一个人为她这样做。有一次,她的生日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她的舍友忽然想起,问她:“你的生日是不是已经过了?”女孩愣了一会儿才想起自己的生日的确早已过了。于是大家淡淡地笑笑,不了了之。
⑥在大三上学期的一天,女孩坐在图书馆一个靠窗的位置,认真地看书。那天,外面的阳光灿烂而明媚,透过玻璃照在了她的身上。女孩因这阳光而心情明朗起来,她转头望着窗外,只见阴密的小树林,有叶子飘飘柔柔地落下,铺满了草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碎成点点金斑,随秋风起舞。南国的晚秋总是这样的华丽而富有生气。女孩突然想起,今天就是自己的生日,二十年前的今天,有一个小生命哭泣着降临,而二十年的生命历程,更是一首美好的乐章。可是自己却从来没有发觉这种美丽。女孩刹那间醒悟,当自己一个人跋涉时,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生命的旅途常常会有挫折,会有苦难,这时候需要一种勇气,一种鼓励。
⑦女孩到蛋糕店,为自己订了一个蛋糕。剩下来的时间里,她到地摊上,买了一套衣服,很便宜,但她穿上它后,整个人焕然一新。然后她开始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学习计划。那一天,女孩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⑧晚上,女孩提着蛋糕和一袋零食回到宿舍。当她把蛋糕摆在桌上时,舍友惊呼:“今天是你的生日?”女孩微笑着点点头,于是大家都围拢过来,祝福她生日快乐。因为没有一个人记起她的生日,因此没有一个人准备礼物,但女孩心中早已溢满了幸福。女孩在摇曳的烛光中许愿,祝福自己勇敢、快乐并坚韧不拔。
⑨从那以后,大家发现女孩似乎变了一个人,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人也变得越来越美丽。女孩开始参加学校的各种大赛,获得了许多的奖项,而且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后来,爱好文学的她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再后来,女孩成为一所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梦想慢慢实现,即将踏上人生的另一个旅途时,女孩终于牢记二十岁生日那天对自己说的话: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
⑩而这个女孩就是我,如今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写下这段文字,感谢生活,感谢生活,更感谢自己,因为自己给了自己勇气和希望。
19. 文章运用了前后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对应的语句填空:(3分)
①以前的女孩:人长得瘦小而且有点儿黑,……就像是天鹅群里的丑小鸭。
后来的女孩:
②以前的女孩:她尽管努力,但成绩平平。
后来的女孩:
③使她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原因是:
答:
20.请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两题。(2分)
①“而女孩的生日总是被人忘记……”“从没有一个人为她这样做。”句中加点词语说明什么?
答:
②“但女孩心中早已溢满了幸福”句中加点词语“溢满”能否改为“充满”,为什么?
答:
21. 第⑥自然段写道:“女孩因这阳光而心情明朗起来”,本段的景物描写中对应“心情明朗”的语句有
(2分)
22.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这句话?(3分)
答:
。
23.请参考“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这句话为文章起一个题目,不超过6个字(2分)
24. 女孩的故事让你读懂了什么? (3分)
答:
(四)晋祠(文/梁衡)(14分)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丁丁冬冬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些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是在水上飘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年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31尊侍女像、4尊女官像,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侍女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已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三是殿前的全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起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这种突破一字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十朴优美,做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水母楼、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阴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挂细泉垂下,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接水。那水注入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总不能盛满碗。再如清清的小溪旁,有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吸尽百川似的。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个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5、 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概括晋祠的总特点。(1分)
答: 。
26、 关于本文的结构特点,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2分)
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 D、平行式
27、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可是却有许多生动的描写,还有议论、抒情,请各找出一例来填入下面的横线上。(3分)
答:描写:
议论:
抒情:
28、写圣母殿的段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是由 到
说明的。写园中小品的段说明顺序是: ,是由 到
说明的。(2分)
29、 将“像地上旋起了一股烟。”中的“旋”改为“卷”好不好?请说明理由。(2分)
答:
30、 作者怎样写晋祠的水的?请做简要的分析。(2分)
答:
31、 为了准确清楚地说明晋祠,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举出一例,并说说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2分)
答:
三、写作。(40分)
32.题目: 真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写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写出真情实感。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4.字数在600字左右。
参 考 答 案
一、1、给自己一点自信,前途会无限光明。(2分)
2、酝酿、应和(hè)、嘹(liáo)(2分)
3、
错别字 众 赐 采 贻
改 正 重 剔 彩 怡
4、小心翼翼 一丝不苟(2分)
5.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表达不同的意思。(2分)
(1) 甲 队 大 败, 乙 队 获 得 冠 军。
(2) 甲 队 大 败 乙 队, 获 得 冠 军。
6.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分)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春,以她的勃勃生机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激人奋发;秋,以她的成熟辉煌(或“豪爽潇洒”)夺人
魂魄;冬,以她的纯洁宁静(或“不畏严寒”)令人深思。
7、略
二、阅读理解(本题满分40分)
(一)陈太丘与友期 (12分)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⑴期(约定) ⑵乃( 才) ⑶戏( 玩耍) ⑷不( 通“否”)
⑸委(舍下、丢下 ) ⑹引(牵、拉 )
9. c (2分)
10. 译: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父亲,就是失礼。(3分)
11.即 信 和礼 。 (2分)
12. (2分)
(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1分)(2)诚信是做人之本。(大意正确即可。)(1分)
(二)小名(15分)
13、小名(或“我”的小名)(1分)
14、(1)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或:认为自己长大了)(1分)
(2)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或:感到难堪)(1分)
15、妈妈在生日聚会上叫“我”的小名。(2分)
16、郑重 惊愕 不耐烦 复杂(4分)
17、因为在妈妈眼中,儿女无论长到多大,总是她放心不下的孩子,而小名则是她最自然、最钟爱的称呼,所以在道别时,妈妈仍然是情不自禁地喊出“我”的小名。(大意正确即可。)(2分)
18、对母亲的愧疚、依恋(1分)以及突然感悟到的母爱(1分)。
(三)(15分)
19、(3分)
①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人也变得越来越美丽。(1分)
②获得了许多的奖项,而且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再后来,女孩成为一所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1分)
③女孩在二十岁生日时,通过自我祝福,自我鼓励,给了自己勇气和希望。(1分)
20.①写出舍友们对女孩的生日一直不太关心。(意思对即可)(1分)
② “充满”只是满的意思,“溢满”的意思是充满而流出来(1分)“溢满”的程度更高,更能表现小女孩无比幸福(1分)
21.外面的阳光灿烂而明媚,透过玻璃照在了她的身上。(1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碎成点点金斑,随秋风起舞。(1分)
22.反复出现起到强调作用,(1分) 这句话既是文章的中心,也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在困难无助的时候应该学会自我鼓动。(2分)
23.为自己祝福(或:祝福自己、自己祝福自己)(2分)
24.人在身处困境的时候(1分)应该树立信心,学会自强自立 。坚韧不拔,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2分)(也可用文章中的句子,意思对即可给分。)
(四)晋祠(14分)
25、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自然景物浑然融为一体。(1分)
26、C (2分)
27、描写: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议论: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
抒情: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分)
(用文章中的句子,意思对即可给分)(3分)
28、空间顺序 由外到内 逻辑顺序 由概括到具体(2分)
29、不好。因为“旋”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向左拧,一圈一圈”的样子。“卷”字不能产生如此效果。(2分)
30、作者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晋祠水的多、清、静、柔四大特点,语言优美形象。(2分)
31、例: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或第1自然段)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1分)准确地说明了晋祠的地理位置晋祠历史悠久(用文章中的句子,意思对即可给分)(1分) (2分)
『叁』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补充习题答案
山,我不由得赞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山可真高啊,( 至少五千米 高 .)”
爸爸摸着我的小脑袋说(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是呀,的确是高,(相当于上千层的摩天大厦了).”
妈妈笑着说(用形象描述的说明方法):“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看这山呀,(都快把天刺破啦)!”
或(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山可真高啊,有3000米那么高 ”.
(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是啊,的确很高,有三十层楼那么高.”
(用形象描述的说明方法):“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看这山呀,高耸入云,人站在山巅可以与天比肩了.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三、联系课文,完成练习.
1、之所以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因为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发源地,那儿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古典音乐家.“摇篮”在文中指发源地、诞生地(维也纳).
请你仿照这种修辞手法再写一个句子.
南通是体育冠军的摇篮.少年宫是艺术人才的摇篮.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学校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摇篮.
2、“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从课文中公园露天音乐演奏会、家庭室内演奏、各种集会奏古典音乐等三处场景可以看出来.
17.爱如茉莉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品味.
1.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蒙眬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回去.从所填的词语中我读出了爸爸对妈妈细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爱
2.病房里,那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所填词语的意思是说我们都深深地体味到了如茉莉般的真爱,这样用词的好处是让抽象变得具体可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3.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从所填的词语中,我读出了爸爸的心急火燎,以及他对妈妈深深的爱.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2.“怔”在本文中的意思是发愣、发呆.“我”为什么会“怔住了”?我被眼前温馨、美好的情景深深打动.
3.这是一段细节描写,妈妈的细节体现在“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的细节体现在“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对阳光描写的细节体现在“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这样,将阳光和人物放在一起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父母间的真爱,连阳光也被感动,怕惊扰了他们
4.文中提到的“生命的芬芳与光泽”实际指的是父母如此恩爱,就像茉莉般飘溢芬芳,就像阳光般充满生命的光辉.
18.月光启蒙
三、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3.品悟语言,完成填空.
(1)这句话中“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实际上是指她动听的歌声,作者这样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吟唱歌谣的时候,嗓音甜美,注入深情.我还能照样子写一句话:盛夏,池里的荷花竞相开放,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如热情奔放的女郎,美丽极了.
(2)“音韵”本来是听的,作者却用了表示嗅觉的“芳香”一词来形容,这是因为她流畅的歌声沁人心脾,仿佛芳香四溢.我还能从课文里找出类似用法的一句话呢: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3)母亲还会为作者讲哪些神话故事呢?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八仙过海; 后羿射日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三、2 胖圆圆 毛嘟嘟 蓝悠悠
3随意:随着自己∕任凭自己 的意思
近义词:任意 随便
4、一切都活了…自由的
5、鸟、虫子、蝴蝶,【动物】 倭瓜、 黄瓜、 玉米、 花【植物】
四、睡觉 、 采药、逮鸟, 山草 叶影儿 森林
逍遥自在∕活泼可爱∕无拘无束∕天真烂漫……
20.谈礼貌
一、岳飞阅读 嫌弃 空闲 纠纷 研究
『肆』 名校调研系列卷 七年级上(2)语文 答案
名校调研系列卷七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
第一部分:积累应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2分 A、 确凿(záo) 嗥(háo)鸣 炽(zhì)痛 B、 魅(mèi)力 桑畦(qí) 骊(lì)歌 C、 讪(shān)笑 污秽(huì) 胡骑(jì) D、 蝉蜕(tuì) 谰(lán)语 倜傥(tǎng)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 在学校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有趣的课本剧。 B 春天的植物园,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栩栩如生。
C 中学生要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D 他的演讲太出色,我只好甘拜下风。
3、下面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 “他教我写作,给我讲怎样选材?怎样构思?选择立意?”一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 朗读时首先要把握其技巧,例如快慢、轻重、升降、停顿等;其次要把握其文章内容,领悟语句意蕴,体会情感。
C 安徒生的《丑小鸭》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文学典故,在现实生活中被赋予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D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它是南朝乐府民歌。 4、按要求默写诗词。(4分)
①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来临。
② 此夜曲中闻折柳, 。
③ 王维的《竹里馆》写人们在竹林里活动的诗句是: , 。 ④ 《木兰诗》中描写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 5、 下面这段文字有错别字和病句,请找出并改正。(4分)
①人生是无法再回头再来的,因此做每件事都要细心谨慎、小心翼翼。②有时,一个不留神的错误,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一个遗憾。③朋友,慎重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对小事吊以轻心,希望你稳健地走完自己的旅程。
错别字:第 句, 改为 。
病句: 第 句,修改意见: 。 第 句,修改意见: 。
6、 下面是某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题写的两副对联,请写出此人具体的兴趣爱好。(3分) (1)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
(2)和二弦撷趣生旦净,调七彩寄情梅竹松。
7、 参照示例,为“诗意的情趣”创设两种恰当意境,要求形象具体,句子形式不限。(4分)
示例:诗意的情趣就是 — 牵着手赤着脚漫步海边,听涛声数远帆...... 仿写:
(1)诗意的情趣就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初中月考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2)诗意的情趣就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一)读选文,完成8—12题。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8、联系全文,说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何含义?(2分)
9、选文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分)
10、文中描写了弟妹们顽皮天真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
11、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选文中第2自然段中划线句是伏笔,以花喻人,暗示爸爸即将去世。
B 选文的情感基调是哀而不伤,表达的内容含而不露,让人警醒,让人震撼。 C 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即我的成长,我变得坚强了。 D 第11自然段中划线句描写年幼的弟弟妹妹的闹,主要表现他(她)们少不更事。 12、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怕之心呢?说说其理由。(3分)
(二)读文章,完成13—17题。 白雪塑像
夏夜,路灯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 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
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
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上初中三年级了。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荷太重,有点盛不下啦!
一张学生桌只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地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
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隔音?有时他躺在那里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个毛病呢? 儿子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
“唉,儿呵,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阻拦爸爸。 “不,爸爸有点事。” 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来。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北方的冬天来的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绵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不住呜咽起来。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谧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雕像„„
13、“这个小屋负荷不重”一句中“负荷”应该如何理解?这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4、指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儿子的“苦恼”指
爸爸的“苦恼”指
15、文中表示季节的词语是什么? 他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6、文中倒数第二段的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结合上下文,发挥你的想像,把其内容补充完整。(3分)
17、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写一件父亲(母亲)关心你的感人事迹。(3分)
(二)读文章,完成18—21题。
植物“预测术”
①《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写了发生在大观园里的一件怪事:那些本该在阳春三月开花的海棠树,在花木凋零的ll月却突然开满了鲜花。聪明过人的探春心想:“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不久,大观园开始走向衰落。
②植物究竟有没有预知天灾人祸及天气变化的能力呢?虽说预知人祸的能力大多在文学作品中才能看到,但预测天灾及天气变化的本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
③科学家发现,含羞草能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含羞草的叶子排列整齐、对称.轻轻触动一下它的叶尖,整个叶子都迅速合起来,真像低眉顺目、含羞自持的少女一般。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日出前30分钟舒展枝叶,日落30分钟后枝叶则收拢。假如一反常规,白天闭合,夜晚舒展,则表示大自然将发生变异,这种反常表现很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有人观察到,如果周围60公里的范围内将发生大地震时,约40分钟前,含羞草会发生行为改变,会在白天将叶子闭合起来。看来,含羞草的确能预知地震,给人以警示。
④多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种植物,人们称它为“地震花”,可能是属于樱花一类的植物。它们生长在山坡上,地震发生之前,便会开花。岛上的居民把这种植物当作观测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了,马上作应急准备。
⑤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在地震来临之前,蓟县穿芳峪一个地方的柳树,在枝条顶部20厘米处,全部出现枝枯叶黄的现象。人们发现,当树木出现重花(二次开花)、重果(二次结果)或突然大片枯萎死亡等异常情况,那么很可能是地震将要发生了。
⑥科学家们观察到,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l983年,日本秋田发生7.6级地震。震前20小时左右,日本观测点上的合欢树生物电位开始激烈地上下波动;震前l0小时,又平静下来;震前6小时,再次异常;地震之后,异常消失。除了合欢树以
外,还有一些植物也能产生与合欢树一样的生物电位变化,像桑树、凤凰树、漆树 等等。 ⑦还有一些可以预报天气变化的植物,下雨、阴天、晴天都可以预报。 ⑧广西忻城县龙顶山村旁,生长着一棵150多岁的“气象树”,当地人叫它青冈树。它的叶子颜色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晴天,一般是深绿色;当叶子变红的时候,就预示两天内这一带将要下大雨;雨过天睛,叶子又恢复成深绿色。多年来,当地农民就是根据叶子的颜色来预测天气,安排农活的。
⑨在安徽省和县高关乡大滕村旁,有一棵树龄400多年的老榆树,它也能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这棵树如果在谷雨前发芽,长得芽多叶茂,就预示雨水多;如果它跟别的树一样,按时节发芽,树叶长得疏密有致,就预兆风调雨顺;要是它推迟发芽,叶子长得又少,就预示雨水少,有旱情。几十年来的观察资料证明,它对天气变化情况的预报是相当准确的。 ⑩这些植物为什么具有这种神奇的功能?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它的根系敏感地捕捉到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和磁场等复杂变化。那为什么其他植物不具备这种功能?看来,要想解开植物预测的机理,还要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一旦把植物预知大灾难的超能力之谜揭开,那么将在人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树立起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18、通读全文,试分析文章题目“植物‘预测术’”的含义。(3分)
19、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说说其作用。(3分)
20、本文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而第①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其作用。(3分)
21、请依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研究植物预测机理的现实意义是什么?3分
(三)读文章,完成22—26题。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③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2.解释加下加点词。(2分) ①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 不能称前时之用
③ 泯然众人矣 ④ 贤于材人远矣
23.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 或/以钱币乞之
D. 余闻之/也久 24. 翻译句子。(3分)
①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5. 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文中第①自然段中“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神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于纸上。
B. 本文是王安石因惋惜方仲永而写的一篇散文随笔,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弊病。
C. 最后一段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之人”指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
D. 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详写了方仲永的父亲贪利之举,导致他才能衰退,最终沦为平庸之辈。略写了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26. 作为家长,在发现孩子天资聪慧是应该怎样做?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做?(3分)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1-30课 要完整的 2012新版的 好的可以加分
不能抄答案!
『陆』 五零网三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
网三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
『柒』 跪求一张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人教版)+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里写出汉字,书写要规范、准确,标点要占格。(2分)
gěi zì jǐ yì diǎn xìn xīn,qián tú huì wú xiàn guāng
míng .
2.给下面选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所给的拼音写汉字。(2分)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 )(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 )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 )亮地响着。
3.下列成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2分)
返老还童 德高望众 花枝招展 繁弦急管
玲珑赐透 多姿多采 无忧无虑 心旷神贻
错别字
改 正
4.根据下列语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2分)
(1)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样子。 ( )
(2)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 )
5.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表达不同的意思。(2分)
(1) 甲 队 大 败 乙 队 获 得 冠 军
(2) 甲 队 大 败 乙 队 获 得 冠 军
6.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分)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春,以她的勃勃生机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激人奋发; ;
。
7.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1) ,风正一帆悬。
(2)几处早莺争暖树, 。
(3)历代诗人留下了无数吟咏花草的名句。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 , 。”现代名家又何尝逊色,如朱自清《春》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 。”写尽了春草的活力、质感和颜色。
(4)孔子曰:“ , 。”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思考,要学会用脑筋学习。只有把学和思真正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怎么,不高兴我来吗?”分别了多年的好友,如今笑盈盈地站在我面前开玩笑。我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怎么会,孔子云: ‘ , ?’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填《论语》中的句子)
(6)曹操《龟虽寿》中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 ,
; , 。”
二、阅读(40分)
(一)陈太丘与友期 (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⑴太丘与友期行( ) ⑵去后乃至( )
⑶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 ⑷尊君在不( )
⑸相委而去( ) ⑹下车引之( )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与“下车引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故时有物外之趣 B.吴欲之去南海
C.良愕然,欲殴之 D.邑八景之一地
10.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译:
11.学习这短文能让我们明白为人的一些道理,这些道理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
即 和 。 (2分)
12. “八荣”之一就是要以诚信为荣。你能说出与诚信有关的谚语、成语、格言或故事吗?(至少2个) (2分)
(1)
(2)
(二) 小 名(15分)
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 是 颇 懂 得 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
淼(miáo)儿。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竞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淼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我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都跑来了,家里的小客厅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立刻连声称谢着打开了蛋糕盒。我喊道:“妈妈,拿刀子来!”
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
“咦!你原来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
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的手势。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唰地红到了耳根。
晚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烦。妈妈的脸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绕口。
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
不知怎的。妈妈竟在短短的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时那样顺口熟练。我自然很高兴。
分别的那一天,爸妈一起送我去车站,爸爸一直喋喋地叮三嘱四,妈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黯然。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抚慰着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火车开动的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去,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她追着,跑着,挥动双手,脱口喊了出来——
“写信回来。淼儿!”
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13.本文贯穿全篇的线索是 。 (1分)
14.现在的“我”为什么不喜欢妈妈叫自己的小名?联系全文概括出两点原因。(4分)
(1)
(2)
15.作者是用哪一具体事例来说明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的?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不超过15个字。(2分)
16.“我”曾两次抗议妈妈喊“我”小名,这两次抗议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妈妈的表情如何?(摘引原文回答)(4分)
第一次抗议的语气 ,妈妈的表情 ;
第二次抗议的语气 ,妈妈的表情 。17.为什么妈妈在送别“我”的时候脱口喊出了“我”的小名?(2分)
18.结尾一段中的“什么东西”应该是指什么?(2分)
(三) (15分)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那年,女孩刚上大学,她住在有六个人的宿舍。另外五个女孩家里的条件都非常好,而女孩家里很穷。她的穿着非常朴素,人长得瘦小而且有点儿黑,除了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女孩跟打扮漂亮的舍友比起来,就像是天鹅群里的丑小鸭。
③正因为这样,女孩很自卑,脸上总是挂着忧郁的神情。她尽管努力,但成绩平平。
④女孩的舍友陆续地过生日,她们在高档的卡拉OK厅或充满浪漫情调的酒吧开生日Party。女孩参加Party的时候,总是坐在角落,默默地看着鲜花、礼物和祝福一齐拥向幸福的寿星。
⑤而女孩的生日总是被人忘记,因为她自己也常常遗忘了它。女孩偶尔也会有想起的时候,她不奢望开一个生日Party,但她希望有一天,有一个人忽然记起了她的生日,送给她一张贺卡,对她说“生日快乐”,女孩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从没有一个人为她这样做。有一次,她的生日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她的舍友忽然想起,问她:“你的生日是不是已经过了?”女孩愣了一会儿才想起自己的生日的确早已过了。于是大家淡淡地笑笑,不了了之。
⑥在大三上学期的一天,女孩坐在图书馆一个靠窗的位置,认真地看书。那天,外面的阳光灿烂而明媚,透过玻璃照在了她的身上。女孩因这阳光而心情明朗起来,她转头望着窗外,只见阴密的小树林,有叶子飘飘柔柔地落下,铺满了草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碎成点点金斑,随秋风起舞。南国的晚秋总是这样的华丽而富有生气。女孩突然想起,今天就是自己的生日,二十年前的今天,有一个小生命哭泣着降临,而二十年的生命历程,更是一首美好的乐章。可是自己却从来没有发觉这种美丽。女孩刹那间醒悟,当自己一个人跋涉时,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生命的旅途常常会有挫折,会有苦难,这时候需要一种勇气,一种鼓励。
⑦女孩到蛋糕店,为自己订了一个蛋糕。剩下来的时间里,她到地摊上,买了一套衣服,很便宜,但她穿上它后,整个人焕然一新。然后她开始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学习计划。那一天,女孩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⑧晚上,女孩提着蛋糕和一袋零食回到宿舍。当她把蛋糕摆在桌上时,舍友惊呼:“今天是你的生日?”女孩微笑着点点头,于是大家都围拢过来,祝福她生日快乐。因为没有一个人记起她的生日,因此没有一个人准备礼物,但女孩心中早已溢满了幸福。女孩在摇曳的烛光中许愿,祝福自己勇敢、快乐并坚韧不拔。
⑨从那以后,大家发现女孩似乎变了一个人,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人也变得越来越美丽。女孩开始参加学校的各种大赛,获得了许多的奖项,而且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后来,爱好文学的她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再后来,女孩成为一所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梦想慢慢实现,即将踏上人生的另一个旅途时,女孩终于牢记二十岁生日那天对自己说的话: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
⑩而这个女孩就是我,如今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写下这段文字,感谢生活,感谢生活,更感谢自己,因为自己给了自己勇气和希望。
19. 文章运用了前后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对应的语句填空:(3分)
①以前的女孩:人长得瘦小而且有点儿黑,……就像是天鹅群里的丑小鸭。
后来的女孩:
②以前的女孩:她尽管努力,但成绩平平。
后来的女孩:
③使她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原因是:
答:
20.请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两题。(2分)
①“而女孩的生日总是被人忘记……”“从没有一个人为她这样做。”句中加点词语说明什么?
答:
②“但女孩心中早已溢满了幸福”句中加点词语“溢满”能否改为“充满”,为什么?
答:
21. 第⑥自然段写道:“女孩因这阳光而心情明朗起来”,本段的景物描写中对应“心情明朗”的语句有
(2分)
22.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这句话?(3分)
答:
。
23.请参考“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这句话为文章起一个题目,不超过6个字(2分)
24. 女孩的故事让你读懂了什么? (3分)
答:
(四)晋祠(文/梁衡)(14分)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丁丁冬冬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些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是在水上飘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年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31尊侍女像、4尊女官像,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侍女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已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三是殿前的全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起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这种突破一字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十朴优美,做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水母楼、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阴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挂细泉垂下,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接水。那水注入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总不能盛满碗。再如清清的小溪旁,有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吸尽百川似的。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个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5、 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概括晋祠的总特点。(1分)
答: 。
26、 关于本文的结构特点,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2分)
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 D、平行式
27、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可是却有许多生动的描写,还有议论、抒情,请各找出一例来填入下面的横线上。(3分)
答:描写:
议论:
抒情:
28、写圣母殿的段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是由 到
说明的。写园中小品的段说明顺序是: ,是由 到
说明的。(2分)
29、 将“像地上旋起了一股烟。”中的“旋”改为“卷”好不好?请说明理由。(2分)
答:
30、 作者怎样写晋祠的水的?请做简要的分析。(2分)
答:
31、 为了准确清楚地说明晋祠,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举出一例,并说说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2分)
答:
三、写作。(40分)
32.题目: 真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写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写出真情实感。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4.字数在600字左右。
凤屯中学2007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期末模拟考语文试卷
参 考 答 案
一、1、给自己一点自信,前途会无限光明。(2分)
2、酝酿、应和(hè)、嘹(liáo)(2分)
3、
错别字 众 赐 采 贻
改 正 重 剔 彩 怡
4、小心翼翼 一丝不苟(2分)
5.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表达不同的意思。(2分)
(1) 甲 队 大 败, 乙 队 获 得 冠 军。
(2) 甲 队 大 败 乙 队, 获 得 冠 军。
6.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分)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春,以她的勃勃生机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激人奋发;秋,以她的成熟辉煌(或“豪爽潇洒”)夺人
魂魄;冬,以她的纯洁宁静(或“不畏严寒”)令人深思。
7、略
二、阅读理解(本题满分40分)
(一)陈太丘与友期 (12分)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⑴期(约定) ⑵乃( 才) ⑶戏( 玩耍) ⑷不( 通“否”)
⑸委(舍下、丢下 ) ⑹引(牵、拉 )
9. c (2分)
10. 译: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父亲,就是失礼。(3分)
11.即 信 和礼 。 (2分)
12. (2分)
(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1分)(2)诚信是做人之本。(大意正确即可。)(1分)
(二)小名(15分)
13、小名(或“我”的小名)(1分)
14、(1)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或:认为自己长大了)(1分)
(2)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或:感到难堪)(1分)
15、妈妈在生日聚会上叫“我”的小名。(2分)
16、郑重 惊愕 不耐烦 复杂(4分)
17、因为在妈妈眼中,儿女无论长到多大,总是她放心不下的孩子,而小名则是她最自然、最钟爱的称呼,所以在道别时,妈妈仍然是情不自禁地喊出“我”的小名。(大意正确即可。)(2分)
18、对母亲的愧疚、依恋(1分)以及突然感悟到的母爱(1分)。
(三)(15分)
19、(3分)
①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人也变得越来越美丽。(1分)
②获得了许多的奖项,而且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再后来,女孩成为一所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1分)
③女孩在二十岁生日时,通过自我祝福,自我鼓励,给了自己勇气和希望。(1分)
20.①写出舍友们对女孩的生日一直不太关心。(意思对即可)(1分)
② “充满”只是满的意思,“溢满”的意思是充满而流出来(1分)“溢满”的程度更高,更能表现小女孩无比幸福(1分)
21.外面的阳光灿烂而明媚,透过玻璃照在了她的身上。(1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碎成点点金斑,随秋风起舞。(1分)
22.反复出现起到强调作用,(1分) 这句话既是文章的中心,也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在困难无助的时候应该学会自我鼓动。(2分)
23.为自己祝福(或:祝福自己、自己祝福自己)(2分)
24.人在身处困境的时候(1分)应该树立信心,学会自强自立 。坚韧不拔,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2分)(也可用文章中的句子,意思对即可给分。)
(四)晋祠(14分)
25、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自然景物浑然融为一体。(1分)
26、C (2分)
27、描写: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议论: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
抒情: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分)
(用文章中的句子,意思对即可给分)(3分)
28、空间顺序 由外到内 逻辑顺序 由概括到具体(2分)
29、不好。因为“旋”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向左拧,一圈一圈”的样子。“卷”字不能产生如此效果。(2分)
30、作者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晋祠水的多、清、静、柔四大特点,语言优美形象。(2分)
31、例: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或第1自然段)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1分)准确地说明了晋祠的地理位置晋祠历史悠久(用文章中的句子,意思对即可给分)(1分) (2分)
『捌』 初一语文题
《竹林深处人家》
主旨:本文忆述作者过往在江南乡下作客,看到茂密竹林的壮观,
体验到竹林深处人家朴素、勤劳的生活,抒发作者对竹乡的
怀念。
段落大意:
第一段:因在朋友家中吃到扁尖笋做的家常菜,引起在江南乡下作
客的回忆。
第二段:记叙在江南竹乡吃笋的往事。
第三段:描写远眺竹乡所见的景色。
第四段:描写深入竹海所见的景色。
第五段:描写登上较高的竹坞所见的景色。
第六段:描述从竹林上的炊烟,发现竹林深处有人家。
第七段:描述从竹林走到山村的经过及所见的景色。
第八段:描述山村的特色和竹乡人家的生活。
第九段:指出竹和竹笋丰收,是竹农辛勤劳动的成果。
第十段:由回忆到现在,抒发作者对江南竹乡的怀念。
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段。文章一开始,即指出事情的
缘起,然后引出下文。
1.事情的缘起:
因朋友请吃饭,有扁尖笋做的家常菜,令作者回忆起过
往在江南乡下作客的情形,于是引起了下文。
2.回忆竹乡吃笋:
某年春天,作者在江南竹乡吃到当地人当作零食的盐扁
尖笋,喝到碧螺春茶,令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盐扁
尖笋新鲜,吃来咸中略带甜味,有一股鲜嫩的新笋气味。
他认为这种风味是江南竹乡所独有的,所以这次偶然在
朋友家吃到扁尖笋,便不期然回忆起在江南乡下作客的
情形。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五段。作者在江南乡下作客,
除了扁尖笋外,令他印象深刻的还有竹林。在这部分,
作者从以下几方面描写江南的竹林。
1.远望竹林:
从远处望去,竹子之多,给人的印象是除了竹子,其它的植物都彷佛不存在。因为那里一连几座山头,从平地开始至山顶,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完全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也看不到,简直就是一个竹的海洋。而且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堆一浪,一直涌到很远的地方。
2.深入竹海:
他们沿着石子路深入竹海,看到两旁高大的竹林密不见底,把路的土空盖着,挡着猛烈的阳光,彷佛是杜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一样。而且竹的茂密,使人不能辨别方向,要不是有当地的朋友带路,恐怕很快就会迷途了。
3.从高处竹坞所见:
他们穿过竹海,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这里可越过先前路上的竹树顶,看到更远更高的地方。但举目四顾,全是竹子。尽管前面是一座接一座的山,但不可能看到山势的绵延和一点泥土,甚至连竹坞深处那里有通到山背后的缺口也看不到,因为这全给竹子遮盖了。
4.作者利用画家和护林员不同的反应,写竹林的茂盛:
a. 画家的反应:画家认为竹长得太密,完全找不出一点
层次,彷佛整个大自然就是竹林构成
的,所以如果要画它,实在束手无策。
画家最善于找出景物的层次,但面对着
竹海,也显得束手无策,可见竹树茂密
的程度了。
b. 护林员的反应:护林员对竹林的茂密则极感满意,因
为竹树的茂密正意味着竹材和竹笋的丰收。护林员是专管栽种竹树和保护竹林的,面对着自己辛劳的成果,自然满心喜悦。作者在这里除了写竹的茂盛外,还对他们辛勤予以衷心的赞颂。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包括第六、七、八、九段。这部分主要写作者
深入竹林,找寻竹林深处的人家,体味出村人家的生活。
这一部分的重点如下:
1.从竹林走到山村的经过:
a. 当作者心里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时,
却发现山麓的竹林上出现了缕缕的轻烟。那些像雾又像山岚的轻烟,就是竹林人家的炊烟。
b. 他们便向深藏在竹海里的山村进发。先前看到的炊
烟轻绕竹林,彷佛就在不远处,但他们越山涧,过
竹桥,爬石路,比想象的要远得多。
c. 后来他们逐渐听到鸡鸭一类家畜的叫声,知道山村迎
了。
d. 再后来又看见孩子们赶着山羊回来,他们发觉已经
踏在村庄的街道上了。
2.山村的特色:
a. 在路边、在空地上、在人家的门口,几乎全晾着新鲜
的笋干,和晒着黄色带着斑点的竹箬。
b.竹乡的房子,尽可能利用本地出产的竹材,栋梁、天
棚、板壁、地板、门窗都是竹制的。
c. 家中的用具和器皿,包括凳子、椅子、台子、凉床、碗橱、衣柜、茶几、摇篮、鸡笼、兔笼、斗笠也是竹制的,甚至接山泉用的水管是竹子,穿的鞋子也是竹箬所制的。
3.山村人家的生活:
山村人家除了善于利用竹制成各种器具外,还懂得享受生活。他们善于用泉水沏碧螺春茶,也流行用泉水和竹叶煎锅巴汤,使竹香混和饭焦的香味,他们还会煮新鲜的蚕豆鲜笋饭。对这种朴素的生活,作者非常欣羡,呼吸到浓郁的乡土气息。
4.山村人家的热情:
山村人家会热情地款待外地的朋友,而作者也受到这样热情的招待。主人从门外把晾在匾箪里的盐笋干抓一大把来招待他们。用竹管从山涧接下来的自来水,煮滚后沏一杯碧螺春茶,茶里有一股清香的新竹的气息。这里独特的风味,加上主人家的热情款待,令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山村人家的勤劳:
作者从朋友的口中得知,那年的竹和竹笋丰收,因为在去年黄梅天他们就加以栽培,拔去野草,落肥多,加上雨水好,嫩笋芽得到充足的阳光和最好的养料,所以竹便长多了,而剥落下来的竹箬也多了,拾竹箬的姑娘就加倍忙碌。那片浩瀚的竹海,正是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而女孩子们的欢笑声不就是他们对自己辛勤的成果的欢欣吗?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是文章的第十段。
作者到过竹林深处人家探访后,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
以后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当他回忆起竹林深处,好像立刻就闻到竹子散发出来的芳香,彷佛感觉到四国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青绿。
技巧分析:1.倒叙法的运用:
文章一开始,即指出作者因为到明友家吃饭,有扁尖笋 做的菜式,引起他在江南乡下作客的回忆。作者随即忆述他在竹乡作客的情形,并详细描绘了竹乡美丽的景色和竹乡人家的生活情形。文章末段,作者又将思忆绾回到现在,抒发他对这段回忆的感受。他感到回忆起竹林深处,好像立刻就闻到竹子的芳香,彷佛四周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青绿。文章首尾两段是写现在,中间八段是回忆,前呼后应,结构严谨。
2.步移法的运用:
「步移法」是结合描写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的一种写作手法,即边走边看,依次描写看到的景物。文中描写竹乡,也是按照作者行走的次序而描写。文章先写从竹林外远望竹林的总体印象,次写深入竹海的情景,再写站在高处竹坞上所见的景色。后来又因为看见竹林上的炊烟而向竹林里的山村进发,再写沿途所见,最后写竹林深处的人家。景物按照作者行踪的次序出现,使文章显得层次分明。
3.于叙事中寄情:
作者在文中往往通过叙事寄托自己的情怀。
例:a.面对着茂密的竹林,他的朋友却满意地笑了,因
为「这不正是意味着这里的竹材和竹笋的丰收么?
当然是好事情。他是以竹林为家的护林员,是专
管栽种竹树和保护竹林的」,虽是写护林员的心
情,却寄托了作者对他们辛勤劳动的赞颂。
b. 当他在竹林深处人家看到各种用竹制成的物品后,「在这样的人家里,我呼吸到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派和青春气息」,寄托了他对勤劳智慧的歌颂。
c. 他在竹林深处人家得到热情的款待,「就是在这家人家,主人从门外把晾在匾箪里的盐笋干抓一大把来招待我们的」,寄托了他们对竹乡人家的热情好客、和善朴素的赞扬。
d. 那次到江南作客,令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当我回忆起竹林深处,好像立刻就闻到了竹子散发出来的芳香,彷佛感到周围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青绿」,寄托了他对竹乡的朴素和宁静。
4.描写手法灵活:
a. 多角度描写:
远望:「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
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不但
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
桥流水都看不到,彷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
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
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那一片
嫩绿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只是你看竹
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
的。」
近望:i.「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见底,把路的上空
盖着,此刻阳光猛烈,但是在这里走过丝毫
不感觉到,彷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
过。」
ii.「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
路,心里想已经到尽头了,但是到得前面,
那一丛忽然像机关布景似的移开,我们的视
线已经发现另一条路让出来,很有点『柳暗
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登高了望:「举目四顾,除了竹子,还是竹子。前面是
一座接着一座山,但你不可能看到山势的
绵延和一点泥土,也不可能看到竹坞深处
那里有缺口通到山背后去,」
b. 静态、动态描写:
i.静态描写:「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
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
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
ii.动态描写:「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
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
c. 直接、间接描写:
i.直接描写:作者运用直接描写手法,直接描写竹林
的茂密。
~「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
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不但分
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
水都看不到……」
~「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见底,把路的上空盖着,
此刻阳光猛烈,但是在这里走过丝毫不感觉
到……」
ii.间接描写:作者运用间接描写手法,从人物的感受、
想象、态度等侧面反映竹林的茂密。
~「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
里想已经到尽头了,但是到得前面,那一丛竹忽
然像机关布景似的移开,我们的视线已经发现另
一条山路让出来,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味道。」借作者深入竹海,感受竹路的迂回曲折,
间接写出竹海的茂密。
~「要不是当地的朋友带路,恐怕很快就会迷途,间
接写出竹林的旺盛。」
~「和我一同去的是一位画家,他说,在竹海面前,
如果要我画它,实在束手无策。你看,那样密的
竹林,简直找不出一点层次,彷佛整个大自然就
是竹林所构成。」借画家的感觉、反应,间接描写竹林的旺盛。
d. 感官描写法:
i.视觉:1)竹林的广阔:
「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
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
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小
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彷佛全被竹的海洋
淹没了。」
2)竹林的深沉
「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
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
那一片嫩绿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只
是你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就意味着它
是非常深沉的。」
3)竹林的茂密:
「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见底,把路的上
空盖着,此刻阳光猛烈,但是在这里走过丝
毫不感觉到,彷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
过。」
4)竹林是个绿色世界:
「举目四顾,除了竹子,还是竹子。」
「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的海洋,看到整
个世界都是绿色……」
ii.听觉:「除了近处的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沙沙的
响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吵音。」
iii.嗅觉:1)「用竹管从山涧接下来的自来水,从山上
的竹林里一直流到人家灶头的锅里……沏
一杯碧螺春,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的新竹的
气息----事实上这里连空气也是充满了竹
的清香。」
2)「这里的人家流行用泉水和竹叶煎锅巴
汤。那种竹香加上饭焦香的气味实在是你
无法想象的美好。」
3)「新鲜的蚕豆鲜笋饭那种清香,那种乡土
气息,同样是你无法想象的。」
『玖』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配套练习册 资源 答案,完整的 好的加分哦
1.环境描写.烘托作者恐惧的心里. 2.父亲知道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八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 3.前途忙版忙说明权作者的目标远大,一时难以完成. 4.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遇到坎坷,但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再逐一击破,就会战胜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