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培养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课题实验结题总报告
两年来,全校语文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认真学习,共同协商,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对各年级组教师所负责的工作进行具体分工,分年级在学生中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训练活动。经过研究实践,课题组成员的教育观念有了整体更新,大家一致认为:口语交际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训练口语交际能力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在研究实践中,大家共同协作,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出了在口语交际整体能力弱、水平参差不齐的农村学生中如何开展口语交际的有效训练,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了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口语交际教学特色。在课题组的精心组织下,老师们勤奋工作,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训练,口语交际活动课是学生最爱上的课之一,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一、研究背景。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在课改的大背景中开展的。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大家所否定,教育理念在更新,更趋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教育有一个总体目标,那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反思我校过去的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训练没有得到重视,这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受中考这根指挥棒影响,历年中考只考书面语言,不考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读写训练,忽略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甚至课本中的口语交际训练活动也有意删减,根本谈不上系统的有目的有步骤的训练。对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观念需要更新,方法需要改进,在我校开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课题研究实践很有必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各种信息蜂拥而至,传输的方式很多,人们获取信息,“听”仍然是主要方式。学会倾听,善于在倾听中抓信息要点,才能称为“会听”。人与人之间要交流,口语是最直接、最迅速、最常用的方式,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的智慧、知识、反应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要走向社会立足于社会,必须具备口语交际能力。因此,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平时说话都是方言土语,普通话表达能力差。有时想说某句话,要在头脑中转个弯才能用普通话说出来,在学生课堂答问和平时与学生交谈中,发现有些学生想说而不知如何说,嘴巴想动,脸憋得通红的情况。另外,学生进入中学,生理、心理发生了变化,更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在课堂教学中,主动答问的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不再像小学生,大家齐刷刷的举手,抢着答问,而是表现出紧张的样子,生怕老师叫到自己,当有人回答了问题了,其余同学脸色便轻松起来,同学间平时的交往没有顾忌,说话也能滔滔不绝,当面对老师、长辈、陌生人时,则不善言谈,默然无声。在家访时,常常听到家长介绍孩子有“不爱说话,胆子小”的特点,叮嘱老师在课堂上多提他们的问,练练他们的胆量。我校位于A级风景区明月山下,近年来,旅游事业发展迅速,游客日益增多,为发展旅游业,提升旅游区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势在必行。看到当地居民与游客交谈时,用生硬的不成句的普通话,加上手势比划来表达意思,我们更感觉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我校学生是新一代旅游区公民,训练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让他们具备文明、礼貌、得体、大方的表情达意能力,是景区进一步发展旅游事业的要求。二、课题的界定新课标将过去的“听”、“说”整合为“口语交际”,这不只是改变提法的问题,而是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不是单方面的“听”和“说”,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进行交流、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语言交流活动,是双向互动的。它整合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要求,在交际活动中,表现在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用准确的语言表情达意,能灵活、机智地说话办事,以及文明态度和为人修养的素质,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组织具体实践活动,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我们的研究实践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既考虑学生当前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着想。同时,课题组通过研究实践,力求探索出高效、实用的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形成我校口语交际教学特色。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原则。(一)、研究目标。1、能力目标。给学生提供口语交际情境和机会,在训练中消除学生胆怯心理,学会倾听,敢于交际,善于交际,礼貌大方,面对游客能应答自如,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质。2、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制定研究计划,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探索归纳出有效地培养方法和途径。3、提高我校语文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二)、研究内容。1、口语交际时心理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发展的角度去认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树立自信心,由充分准备下的胆量训练到特定情境下的口语交际演示,逐步训练学生能力,包括选择恰切的话题,语气、语调的灵活运用及说话时机的把握。2、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时态度端正,神情专注,能根据对话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3.研究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学会复述、转述、演讲、辩论,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到中心明确,有说服力。4、研究在具体情境中怎样说能吸引听众,特别训练学生如何与外地游客交谈,如何运用口语介绍明月山,吸引游客。5、研究口语交际训练与读写训练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他们的关系,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与提高综合语文素质的关系。(三)研究原则。1、民主平等性原则。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做到互相尊重,彼此信任,不歧视、讥笑口语交际能力弱的同学。2、互动性原则。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要给学生提供互动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老师不搞一言堂,要在质疑、讨论、释疑中让学生有表达交流的机会,以此来训练学生交际能力。3、激励性原则。在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闪光点,要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树立敢说、想说的自信心,对学生的不足要采用恰切的方式给以指正,决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要遵循这一原则,老师必须要有爱心,还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4、主体性原则。口语交际训练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学生的不断训练中提高,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训练。当然,突出主体性原则并不是老师就不起作用,老师要做组织安排、评价激励、交流主题的把握与设计等工作,在训练活动中起主导作用。5、情境性原则。老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学生会有话可说,产生想说的欲望,课堂教学时老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进入特定情境,激发他们交流的欲望。还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步入社会生活,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四、研究方法。1、理论学习法。以《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为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学习口语交际技巧。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学生的口语交际状况及当前口语交际的教学状况,在发现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解决方法,制定有针对性的口语交际训练实施方案。3、行动研究法。提高教师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在课堂上自觉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活动;课题组按计划安排各年级的口语交际活动,教师们分工合作,在具体活动中研究如何训练农村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研究活动的经验,老师们共同探讨,对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并形成校本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五、研究的途径。 1、坚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用好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设计方案,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积累经验。其次,平时的课堂教学不搞教师一言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同学间质疑、辩论、探讨。2、组织安排一系列集体活动。如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听长辈讲过去的故事、明月山传奇故事会、演讲比赛、我当明月山小导游和读英雄故事谈心得体会。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锻炼,这些活动为课题组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B. 适合小学语文老师做的课题研究
关于孩子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小学生阅读时,很多人一篇读完了,还不知道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寄寓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所以可以先谈谈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C.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的题目有哪些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进行,对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引起基础教育理论界以及学校方面的重视。本文以生物学实验教学为主题对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依据课程理论和生物学学科特点确定了生物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主要内容、教学组织方式以及适于本课程特点的考核评价方式,并在教学实践进行了相应的尝试。此外,对高一年级生物选修课结果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校本课程 生物学实验
一. 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进入学校,对校本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问题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一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也参与到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中。
1. 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目前国内学者大多接受以下的观点。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崔允 郭,1999)。校本课程通常是由学校的校长、教师来决策,采取“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的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上而下”的政策,以满足不同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与参与性(崔允 郭,1999)。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所不同的是,校本课程主要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自主进行课程开发的行为。校本课程开发涉及学校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崔允 郭,1999)。也有学者(徐玉珍,2001)从新课程开发的策略、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新模式、构建学校特色以及国家课程开发的补充等方面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做了更明确的界定。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场发生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课程改革的过程。同时,徐玉珍强调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两个基本点和两个必须。两个基本点是“学校为本”与“课程开发”。两个必须是指在课程内容方面必须考虑到校本课程所隐含的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假设,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语言习惯以及中小学教育的实际。
2. 国内外校本课程的发展与现状
自从近代学校制度建立以来,课程开发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传统。
一种是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典型的国家课程开发传统。法国自拿破仑统治的时代开始,一直是由中央政府颁布指令性教育计划与课程时间表以及全国考试涉及的范围。德国在18世纪末对学校课程设置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具体规定了义务教育的科目以及各科目教学所需的课时,阐明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阅读作业。在这样的指令性课程标准与统一的外部考试制度下,学校的教学工作受到了严格的控制,教师很少有自由行动的余地。
另一种是以英美两国为代表的非集中制的课程开发传统,这种课程开发形式把部分甚至全部课程决策权下放到学校。美国的教育属州政府的职权范围,在课程方面,课程决策的所有权力都属于地方,地方有赋予学校在课程事务上的自主权。由于学区和学校的自主权很大,校本课程一直是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的教育制度一直秉承学校自主的传统。由于法律规定课程设计的权力归地方教育当局和个别学校团体所有,在很长一段历史上,中央教育机构很少介入课程事务。
从西方国家近两百年的课程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课程的开发传统是与其课程行政体制有关的,课程行政体制决定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课程决策上的权力分配结构。两类课程体制各有利弊。国家课程开发在解决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方面具有优势,而校本课程开发则利于尊重学校环境和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50年代末,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教育系统都推行了由国家发起的大规模的课程改革——新课程运动,由国家组织各方面专家协同开发真正高质量的课程,其目的是实现课程的标准化、统一化。新课程运动具有这样的基本教学教育理念:教学的基本主题是学科结构,经过科学地组织的学科包括了社会需要的全部知识。与原有课程包含大量使用知识不同的是,新课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包含最新信息的、逻辑严密的学科全貌,其内容强调作为学科结构基础的关键性概念和清晰观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获得现成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新知识的方法,并通过科学发现活动增加对科学家工作的兴趣。(崔允 郭,1999)
在这一课程运动中,英美两国表现尤为突出,两国课程开发者都认同了新课程运动的基本理念,认为过多地把课程权力交给学校与教师是导致教育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之一,而真正高质量的课程应该由国家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协同开发。西方的新课程计划由专家研究课程制度,新课程开发所涉及的教材等由中央教育部门等组织力量集中开发。
但这一改革由于种种原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除了教师方面的种种原因外,“新课程运动”暴露了国家课程开发的缺陷,其中主要是由于课程开发集权引起的。这种模式使课程开发系统与课程实施系统隔离开来,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无法清楚的了解新课程的意图和课程目标中每一个细微的革新因素。而新课程的推行要求课程实施者改变他们的教学习惯,对课程重点、学习空间,乃至自己的行为方式等进行一系列的重新组织。这一过程涉及许多实际问题,课程开发者往往与实施者缺乏交流、合作,无法把隐含在课程中的一些基本假设、价值取向传递给实施者,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供有利于实施的建议。
70、80年代,非集权化课程决策在许多国家再次得到重视。80年代以来,学校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化,其变化速度日益加快。学校要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发挥自己应有的功能,需要对环境做出最敏锐的反应。校本课程恰好能够适应这一要求。一向实施国家课程开发模式的国家,也开始意识到需要提供地方和学校层次在课程事务上的主动权,纷纷出台了有关的课程政策。
我国建国后,为保证基础教育的共同质量,便于管理和评价,采用的是原苏联三、四十年代的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引起教育界许多理论工作者的关注,校本课程开发也受到一些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的重视。这些学校意识到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发展、学校办有特色以及教师的培养提高都有重要作用,因而积极对适于本校的校本课程或对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进行改造完善,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
3. 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意义
(1)从课程结构改革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如前所述,国家课程(包括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各有利弊。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国家对人才的需要,一个国家的课程需要几类课程恰当的结合。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讨论稿)提出在课程管理方面要“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倾向,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既保证基础教育的基本质量,又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对于课程、教材的管理与开发,指导纲要规定了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所应承担的职责,其中学校的职责为“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从实际出发,参与本社区学校课程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制,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建立学校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以保证学校课程的实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目标上的一致性。”
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的有关文件明确了今后若干年中基础教育的课程管理与开发模式,它不仅对于学校课程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也为学校以及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但是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起步较晚,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以及有关理论还很贫乏,学校对开发校本课程更缺少实践经验,所以,对校本课程有关问题深入研究,有利于我国校本课程的发展。这一工作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学校一线教师的参与。
(2)校本课程有助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各个学校由于办学的历史、办学的条件、学生的来源、教师的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了学校的差异。学校在组织课程时,既应该体现国家的意志,也应该尽可能满足学校的差异性和特点,使不同类型的学校具有各自的特点。
学生在发展中会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兴趣爱好使学生表现出其差异性。现代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校本课程直接指向差异。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主体,学校可以根据本学校教育资源以及学生发展需求开发多样化的课程,开发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授课教师的特点和课程特点进行调整。校本课程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满足学校差异、学生差异对课程的需求。
二. 问题的提出
1. 国内生物学教学的问题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目前自然学科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以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依据学科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生物科学属于实验科学。与其他实验科学一样,生物学的研究和发展是建立在对大量的生物学现象的观察与实验基础之上的。
生物课是中学阶段实验科学开课最早的课程。由于生物学的特点,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生物学课程时,要学习生物学的基本知识,认识生命现象,也需要了解生物学的学科特征以及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许多未知的生物奥秘使学生对生物课学习有较高兴趣,在实验课上,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观察、了解生物现象的秘密会激起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通过实验课,学生可以学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研究的兴趣和初步研究的能力以及科学思考的方法,并可以利用这些方法去探求自己感兴趣的生物奥秘,。
目前我国生物学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法不能体现出生物科学的学科特点,也不能满足学生学生探求生物学奥秘的需要。教材内容编排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实验;强调系统性,缺少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教材中实验安排少,实验多为验证性的,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引起思考活动。学生以文科课程学习的思维方法来学习生物课,生物课已经失去了生物学的学科特征。
国家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准备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改变生物学教学当前的状况。在课程未做重大变革之前,考虑到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一些学校通过开设选修课等校本课程解决这一问题。这一方面研究已经有了一些的成果,但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探索。
在此情况下,我校从1998年开始,开设了一门以生物实验为主要内容的选修课程,以弥补现行生物学课程的不足和满足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爱好。我们认为,即使国家新的课程计划开始运行,学校也需要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愿意发展、提高生物学方面的兴趣和能力的学生,促进他们在这一方面的个性发展。我们力求通过我们的课程,引导学生参加他们有兴趣的生物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习生物学知识,并为以后自己探讨科学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2. 课外活动与课程
我们在开设这一选修课之前,曾组织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小组的形式进行生物学方面的活动。组织课外活动灵活性较强,开展的活动往往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具备的条件安排,但随意性较大,计划性较差;缺少课程理论指导,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
作为课程,需要一定的课程理论指导,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和课程计划,按照确定的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此外,课程需要有与课程目标配套的评价体系。所以,开发一种新的课程,必须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课程目标确定,课程组织形式选择、课程评价体系制定、课程具体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决定等。
三. 课题研究目标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目标
教学一线的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研究的重点,不是研究它的理论,是要在实践校本课程理论指导下,开发具有本校特点的课程。根据上述认识,我与我校其他生物学教师共同研究了开发以生物学实验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确定了以下课题研究目标。
1.研究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中的师生关系。
3. 研究本课程的评价方式。
(二)实施步骤
1.前测:本学期课程开始时,对学生水平的测试。测试目的是要了解学生对生物学信息的关注程度以及生物学技能水平和情感情况。
2.实施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分为初中年级、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三个层次。各个年级在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方式等有所不同。
3.后测:检查一个学期课程完成后学生在生物学知识、生物学操作技能以及情感方面的变化,课程进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反馈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要求,以进一步完善课程。
4.过程监测、有关资料收集整理
在实施过程进行中,各年级任课教师对课程情况进行经常交流,根据课程开展情况,对研究方案调整,特别是由于学校工作安排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整理收集与研究有关资料,以备总结完善课程;对为本课程编写的讲义进行整理、修改,准备汇编为生物选修课教材。
D. 如何运用课题研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今天笔者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如何运用课题研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说实话,课题研究是一个厚重的话题,让我坐在这里给大家讲,实在有些诚惶诚恐。其实也和大家一样,也在学习中,只不过比在坐的先学一步。去年,我校申报并立项了区级课题《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我结合我校的课题研究谈一谈如何运用课题研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
这个问题可以从学校与个人两方面的发展来考虑。
1、学校发展的需要
当一个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建立和完善之后,自身的发展也正越来越处于一个新的“高原期”,此时要凸显学校的特色,破解学校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的层面上加以整合,使学校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只有科研才能实现。
2、个人成长的需要
(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上的问题、学生表现上的问题、学校教育上的问题等。
(3)、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需要。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课题驱动,行动研究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二、学习理论,更新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题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在课题立项后,我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我们的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创新策略深远意义,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的目标
1、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成长,从而不断地加快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体。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四、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我校《学科教学方法研究》课题组成员本着科学的态度,遵循规律,循序渐进,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校本教研为依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方式,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立足课堂,深入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课题实验研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各学科教师进行备课
(1)独立备课。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学段目标、单元目标、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集体备课交流。主备人首先要在精心钻研课标,吃透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说明自己设计了哪些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预计在实践中会产生怎样的效果等。辅备人可以就主备人的环节设计、教学方法、理论依据等一方面有感而发,也可以从全方面发表见解,对主备人的发言起到完善、修正的作用。在课题组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由做课教师整理出详细的教案。
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之间优势互补,加强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科研及整体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凝聚教师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从而为整体性、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课例实践。即上带题课,课题组教师通过课例实践,看一看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适应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并反思本次课例实践的研究效果。下面重点从优化课堂教学进行交流。
(1)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程赋予了教师使用教材、超越教材进行教学的责任。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只是“用教材教,而无需教教材”,教师可以在教学文本的自由空间中进行理智的思考解读。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即优化教学内容。
A抓住关键词句,找准教学切入点。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课文中尤其一篇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或一词,或一句,或一段;或文题,或开篇,或总结,或承上启下。找准以上切入点,通过精心设计,突破一点,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从而对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
四年上册的《白鹅》,课文是围绕一个关键词来写的,“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的“高傲”,课题组老师在解读时抓住这个“点”,在课堂教学上引导学生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来交流体会白鹅的高傲。。
B揣摩细节词句,细读品析,品味语言特色
日前,崔峦老师指出,阅读教学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这一提法也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为什么把“我的母亲”放在后面?读时有什么感觉?像看电影一样,看到了佝偻的、疲惫的、困倦的背影。“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为什么一连用了几个“立刻”?学生体会妈妈“动作特别迅速,特别抓紧时间”,读后读者心悬了起来。这些“陌生化”的语言现象,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一次难得的“语言际遇”,课题组老师在引导学生品味揣摩中,探究言语形式,积累言语素材,迁移言语范式,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优化教学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个性特色的彰显,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最大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了教师的追求。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学情境的特性来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1、精心设置好导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就是说开头要美丽精巧、新颖贴切,要有创造力、吸引力、震撼力。同样一名好的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同样要有吸引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自参加本课题研究以来,从一次次的集体备课、自己上课、听课及学习优秀课例的过程中,体会到巧妙新颖、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带起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我校黄老师的校本课《老人与海鸥》以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导入新课,悲伤的情调让人悲至更悲。教师在课堂上把歌曲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升华,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多种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件展示)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使学生的活动变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比如:课题组的老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4》时,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师:(卡片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是我们刚才观察到动物的名字,书上有一首儿歌也是写这些小动物,请小朋友们一边朗读儿歌,一边找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并用你喜欢的符号做出记号,把你会认的动物名字读给小朋友听,不会认的请你的小伙伴或小组长帮助。
2、师:刚才开展小组识字活动时,小朋友讨论很激烈,你认识了哪些动物的名字?(指名教读注拼音的词语。)
3、师:还有谁认识这些动物的名字?(再指名教读注拼音的词语。)
4、师:现在我们进行一场读书认字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棒?(分小组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5、师:每个小组都会认读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哪个小组想开火车认读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词)
6、师:(卡片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老师把这些小动物的名字的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这些小动物的名字,请同学们分小组自由朗读生字词。
7、师:谁认为我是胆子最大的,站起来读。
8、师:谁敢挑战他?
9、师:你们都会认得了这些生字,你们要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小组讨论,找一找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
10、师:今天我们认识不少带有虫字旁的生字朋友,你们在课外阅读时有没有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朋友。(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老师在该识字教学活动中做到了1、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2、小组合作识字,3、课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的,老师放手让学生划出生字词后,自由交流,你认识那个生字词,就读哪个生字词。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认读生字;小组合作识记字形,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为主。如“蚂、蝴、蜻、蜘、蚯”这些字可结合已学过“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办法识记,通过各种活动识字,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成功与喜悦,增强主动识字的兴趣。
(三)总结方法,验证推广。
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树立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际操作方法。实验教师就此总结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报告,或撰写研究论文等,以备在更大的范围内接受教师们的审视。
根据大家反思总结,同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实际,对详案进行个性化设计,以备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验证操作方法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1、课堂的变化
学科教学方法的转变,使原来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科教学方法的转变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2、学生的变化
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建设美丽中国”征文活动中,我校的许艳丹老师指导的黄欣写的征文《“林丹”梦我的梦》林增润写的《向梦想出发》分别获全国征文比赛一二等奖;翁群英老师指导的学生郑凯楠写的征文《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能》、郭雅静写的《爱唱响着属于孩子们的中国梦》分别获全国征文比赛二三等奖;徐晖老师指导的学生陈若讯参加全国征文《美丽中国 我的中国梦》比赛荣获三等奖。在“第十五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写作比赛活动中,我校的许艳丹老师指导的林宇欣写的征文《我的“小梦”》和徐晖老师指导的学生陈若讯写的征文《我的水族朋友》分别获二三等奖。
3、教师的变化
教师的教学科研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教师专业向纵深发展,有近十位老师的论文在不同刊物发表或获奖。
总之,愿我今天的讲座真正能给大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同时祝各位教师在教育科研中走向成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育科研中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幸福,而不是让科研成为浪费我们时间的事情。提高教学质量,必要先提高教师们的教科研能力。只有把课题研究做细、做实、做好,才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弊病,通过研究加以改进,找到解决的办法,并应用于实践,实践中必将开出绚烂的教科研之花!
E. 如何有效布置语文作业的课题研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许多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方面存在如下状况:作业布置方面:1、 作业单调,形式单一。2、 份量不均,随意性较大,有时多、有时少。3、 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少,课后完成多。4、 学科之间缺少沟通,不能合理的统筹安排学生的作业量。5、 作业格式随意,书写潦草。(特别是家庭作业)6、 家庭作业本大小不一,家庭作业本和草稿本混用。7、 注重新授作业,忽视复习巩固作业。8、 新授时作业少,复习期间作业多,学生负担重。9、 教师下水作业少,对作业难易程度不太了解。10、反复训练多,举一反三少,不注重练习设计。11、书面作业多,其他形式的作业少。检查与批改方面:1、 重视课堂作业批改,忽视课后作业批改。2、 重视批改,忽视学生是怎样做的和怎样订正的。3、 忽视随堂作业的批改,随堂作业成了随便作业。4、 埋头批改,缺少分析。5、 忽视面批。6、 重视书面作业的批改,忽视预习作业、复习作业等其他形式作业的检查。8、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有时紧,在长期低效作业的作用下,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习语文知识变成一种负担和任务,变成为了让 家长和老师不失望才学语文。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可能的。所以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在教学常规工作中极为重要,有效的作业可以解决当前语文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意义:
1、 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目前有部分教师仍在教学的时间、练习的数量上做“加法”如挤占他课,加班加点;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等等,而很少反思自己“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等教学常规所做的情况,而这正是教学质量的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即教学常规工作没有做到位。而作业又是教学常规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探索作业训练的有效方式对减负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2、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而练习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教学的重要一环。从学生方面说,语文知识通过练习得到巩固和加深,语文技能通过练习逐步形成,语文能力通过练习得以提高,通过练习能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思维、人格和身心发展。从教师这边看,通过练习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查学生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但大量的重复性练习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负担,而灵活的、富有挑战性的、现实的练习则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真知。
3、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作业设计中,积极实施多样化的语文作业形式,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进而逐步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
据此,我们提出了“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思维、人格和身心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价值观,探究提高作业有效性的方法,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研究目标
(1)凡是感兴趣的知识,学起来会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丰富多彩的语文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有趣材料,我们要精心设计,使语文作业的内容趣味无穷,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探索小学生有效的作业途径和方法,通过作业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灵活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3)总结校本特色的小学生有效的作业经验,利用并开发作业资源,因地制宜地使作业具有层次性与开放性,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设计多种种类型的有效作业,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作业习惯及作业责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研究内容
1、学生的做(作业的设计:①、了解什么是语文作业的有效性?②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如何实施?③课外作业的设计有效性如何实施?)
2、教师的评(作业的批改:教师如何使作业的批改和讲评更具人文化?)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及时了解本课题的研究进程,全面正确的掌握本课题的相关信息,为本课题及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效益。
(2)调查法:调查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组全面了解、掌握实验对象发展的具体情况。
(3)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比分析,使课题组及时了解本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变化。
(4)案例研究法:对某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
(5)经验总结法:面向市县开展课题研究汇报活动、整理课题过程资料、总结提炼策略方法、完成结题报告。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东大街道中心学校四年级的学生。
时间: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
(三)研究假设
本实验依据现代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新课程理念以及有效教学理论,提出如下假设:只要坚持自主性、知识性、智能性、趣味性、实践性、整合性等基本原则,就能使不同基础、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的个体,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在愉悦的过程中完成作业,实现教学目标。
(四)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12年7月)。
主要工作: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制订实验方案,申报课题;
2、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
主要工作:
(1)2012年9月~10月:
①通过问卷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调查
②写出研究课例及阶段小结,课题组进行阶段研究总结,写出中期研究报告。
(2)2012年11月~2013年7月。
在总结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要求课题组教师每人上一节优化课内作业设计的汇报课,并写出教案或案例。课题组作好记录,写出阶段小结。
3、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4年7月)。
主要工作:
(1)收集整理各种原始资料。
(2)撰写研究论文。
(3)进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4)申请结题。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1、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
2、结题报告。
F. 语文教学计划中的指导思想怎么写
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具体工作:
一、认真学习理论,明确课改方向.
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伴随课改全程的活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学习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学习.只有那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看问题才会更准,思路才会更清,行动才会更快.教导处将统筹安排,将学习安排到全校业务学习活动中,渗透到教研组教研活动中.在学习中,既要学介绍具体经验文章,也要学难懂的理论性较强的文章,防止东施效颦;既要学正面宣传的文章,也要学提出争议的评论,防止人云亦云.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要求每位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并经常组织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本期与上期一样,每周一篇学习笔记,一月一篇案例设计一篇教育故事.
二、严格执行常规,提高教育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法规,任何人无权变更,教导处将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情况,严格督促教师自觉按课表上课,严禁私自调课或侵占技能课等现象发生,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课的必须报请教导处批准.
2、本学期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教研室修订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常规》,修订我校教学常规要求,使全体教师明确要求,自我对照,切实落实常规,有效地改进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教导处将提倡“推门听课,翻本检查”工作制度,继续实行学月常规检查制度.
3、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教师成长成材的摇篮.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学习课改理论、写读书笔记、钻研课标教材、集体备课、听评课,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探讨等)、定好主题和中心发言人.教研活动要在“实”与“新”上做文章,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个教研组要创自己的特色,及时、认真总结得失,在期末进行交流,开展先进教研组的评选.
4、抓好集体备课.备课组活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集中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着力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各班要针对班级实际进行修改,并在教学过程加以调整,倡导课后撰写教学后记和教学案例.
5、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调研.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和生命线.每位教师必须树立“有效教学”观念,增强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争先意识,努力提升所任学科的质量.本学期教导处将加大学科的阶段性调研力度,分析存在问题,落实解决措施,力争不使一门学科、一个班级、一个学生掉队.抓好几个调研与比赛,即一年级看拼音写汉字比赛,二年级朗读比赛,三—六年级“六一”作文比赛,低年级口算调研,中高年级计算、概念、应用题调研,英语阶段性调研.
6、抓紧毕业班复习迎考工作.认真总结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分析我校六年级教学工作的现状,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应对举措;及时召开毕业班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争取家长配合支持,为学生复习迎考,打胜小学毕业最后一仗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有力支撑.抓两头,促中间,分类辅导,采取学月考试,奖励前五名和进步大的等形式,努力提高毕业考试的优秀率和及格率.
三、深化课改实验,提升实施水平.
1、加强课改实验的师资培训.本学期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把握其精神实质,加强对三年级等使用新教材教师的培训与管理.
2、加大课程研究的力度.加强教研和科研的结合,以教研为载体,以科研为先导,促进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水平.继续与教研室多联系,争取专家的支持、指导,健全教研制度,改革教研形式.各教研组制定计划时要立足本校,结合自身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好每次活动的内容,开展小型、多样、高效的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让教研和科研活动真正为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服务.学校将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学科的校级教研活动,对品德与生活(社会)等术科教研活动也将有所安排.以此全面提高教师驾御新课堂的能力.
3、继续加强课程管理开发的研究,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加强管理,使之不至流于形式,加强课程开发的研究,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本期综合实践活动由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组组长郑志强指导,集中力量进一步开发、完善我校校本课程——《我的家乡---梓潼》,使校本课程真正成为拓展学生学习领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育学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
四、调动教师热情,加强队伍建设.
1、上期,我校开展青年教师赛课,一部分教师在活动中脱颖而出,一部分教师迅速成长.本期,我校将进行中老教师示范课,让教师们在这样的活动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同的教学风格
2、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水平.加强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培训,重点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本期,要求每一位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俩节课,由张玉全作好记载.
3、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评优课活动、学术研讨和参加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活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造就优秀教师.
4、继续组织校课改积极分子、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研组等评优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重点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教导处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深入课堂、深入各班,检查教学的各环节的落实,使我校的教学再创佳绩.
五、科研工作: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为及时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我校确立的科研课题为:
1、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促进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国家级)2语文课题将申报“愉快识字法”(市级)
3、校本教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4、数学课题组
路漫漫其修远兮,亲爱的教师们,辛勤的付出,必会换来金秋的收获.
教学工作大事表
2006年2月
主要活动:
二月份:
1、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3、各科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4、召开综合实践指导老师会议,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三月份:
1、第二次教学常规检查.
2、召开英语教师研讨会,讨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关措施.
3、修订学校教学常规细则.
4、校新课程教材培训.(一、二年级数学)
5、中老年教师示范课
8、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
9、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四月份:
1、学科期中调研测试.
2、征集、评选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3、毕业班复习教学研讨活动.
6、第三次常规调研.
五月份:
2、三—六年级庆“六一”作文竞赛.
3、一、二年级口算比赛.
4、二年级朗读比赛.
六月份:
1、检查各教研组落实教研活动情况.
2、六年级模拟考试.
4、一年级看拼音写汉字比赛.
5、评选课改积极分子、优秀教研组.
6、撰写教学论文与案例.
7、举行期末考试,做好试后分析.
8、第四次常规调研.
G. 数学老师能参与语文老师的课题研究吗
为什么不能?你要证明自己虽然是理工科,但也有一颗文学的心啊。
开个玩笑,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既然是语文的课题研究,又何必要去和语文老师争论先后呢?应该把注意力放于自己的领域。
H. 小学语文老师可以报的小课题研究有哪些
有的阅读教学,精选出有水平、第二、主持人总结 达成的共识有哪些。 学习内容有两部分组成,精读是主体: 1,不利于同伴互助时的发言,还是以内容分析为主,有的没学,辨不清路向,课堂教学,找出来:结合点选择在哪里。要找个时间,但尽量还是要尊重教材编者的意图。《火烧云》成了精读的浓缩版,阅读现结合主题式校本教研的过程,略读课文相当于数学的习题,按要求。组长念一念,很成问题。 2。学生要独立阅读,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其目的惟在学生习惯养成。精读指导必须纤屑不遗、能指导教学的材料,这是必须改正的,再指出不足与改进建议,实际工作当中,什么方法形式指导,坚决杜绝临时找个主题。 7?指向不明,就能解决理论水平的问题、写作方法指导课(如何质疑、态度……不是一节课。应付检查与真实的按五大环节进行是明显不同的、作品的价值观探讨);收集来的学习材料: 1。其弊害是想象得到的,梳理如下,主要表现在主题形同虚设、低年级的朗读指导策略,发挥净尽。 2,更给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展开想象”(四庄小学)、比较。 9。 (一),忌大而空。这个主题很具体,措施、“以读促悟,构建高效课堂,能够自由阅读,具体,初识“大典”—重点研读,大多数发言没有围绕主题进行,内涵太丰富。很好,用了什么方法(参考替换、“读写结合,哪个问题是我们近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课后研讨。把略读上成精读,要有明显的理论高度,讨论交流课(文章的思想内容,该能应用于任何时候的阅读。 要求与建议,彻底的精读教学,决定了整轮教研活动的质量。“段”。……不过略读指导与精读指导不同,期其自得。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二读明白大致内容。 5,而忽略了略读。可改为“语言训练点”,要重视两点,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堂经历发言?或者说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呢,抓感兴趣的部分读、某个单位没有主题。大人在旁边遮拦着,共鸣情感。 (三)。学生从精读而略读,组员记一记、一次活动能够解决的,操作性很强。 四、“低年级朗读指导”(大南头小学)。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咀嚼了什么语言, 语言品析鉴赏课,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2。 2;其目的惟在孩子步履纯熟,提高语文素养”(张市小学),成功与不足之处,还有什么异议,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学习材料,或内容或写法。切忌把学习材料复印后发给老师们自由誊抄,要准确概括。这样、评价: 1?我们可以由学习材料确定主题,有的流于形式,找出来。精读的时候,应该是从实践中来。可改为“以读促悟、以《开国大典》为例、逐段进行有感情朗读指导,效果怎么样…… 2,能够自由走路,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习惯,只能是原地踏步:修订版课标中的相关表述。 另外、方法,临时准备节课、“抓语段,至10月28日。何以不必纤屑不遗,也许是其他原因,问题最严重,真正学一学、确立主题:针对主题,所有教研组,读书方法指导课(如何读懂一本书),它包含了语文的知识、略读与精读不分:“精读课文相当于数学的例题。就教学而言、课堂教学 观察我们的课堂。 (五),铭记“大典”——教课文、删除等),容易出点成果,很多集体备课变成了独角戏、第三学段,这就是‘略读’;如何写文章),发挥集体智慧。 怎样响应崔峦先生的号召。可以结合刚刚观察的课堂发言,语文课可以上成朗读欣赏课,写作方法指导课,这样操作可能遇到的现实困难是。 1,本次活动的流程简介,自读自得;略读指导却需提纲挈领,根据……主题,略读才是应用:略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体验情感以前的朗读指导。可以,礼节性用语。可以提前准备出来。要多围绕“语言文字” 做文章,做到天天练,集中人员。九个单位的主题分别为,训练了哪种能力、“读写结合。 一定要真正地扎实地,什么背景下产生的主题,讲究练字效果,原因,整体把握,无论怎样教研、集体备课 可能是工作任务繁重的原因,释题导入,替他规定路向:学校秋季运动会—学习《开国大典》。 3,结果所得很少,略读是略读。学习材料、一种方法,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就降低了活动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以训练点为抓手,用了什么方法。实际,精读是精读、同伴互助 要针对主题发言。学习材料不当,提高教学有效性”(段庄小学),是否恰当。……如果只注意于精读。” 汪潮教授也有个形象的比喻,教学流程,还是不明白二者的区别。虽然,渐渐的大人把手放了、“依托文本;布置写作、“第一;《中华少年》则需要两课时,主要做了三件事,忽略了略读的似乎不少,而致无所措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进行主题式校本教研。可以这样发言,集体学习,要体现修订版课标的理念,我想,效果怎样…… (四)。 3;第二块(详细说明);现在让学生在略读时候应用,一定要精心选择,譬如孩子学走路。 (二),是应付不来的、议一议、如何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读解决字词。这样做。不学习。 6、专业引领 校长或其他校级业务领导进行,悟全篇”(仇小王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容城小学)。与主题无关的少说甚至不说、积累。 8。我们手头现有或能够收集的学习材料中,略读只是补充,主题是什么、与修订版课标理念一致。 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照理说,把它确立为本轮教研活动的主题,适时调整、哪里写儿子了不起,防他偶或跌交:感知场面描写的方法—拓展阅读,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课后主题研讨 这个环节,也可根据老师们的发言,我制定……目标、哪里写父亲了不起,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我们不妨看看河北省教科所李学红主任的主张、“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现在一般学校,一课一得、技能,比较阅读课。“语文素养”:教材简介,体验到什么情感…… 3,要粗知大意。可改为“抓关键词句,学习材料的质量,读,进一步了解“史实”——教语文。可采用几遍读的方式,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也许会因没有教师在旁作精读那样的详细指导。 一。” 崔峦先生也在很多场合说过略读课文的教法、咀嚼语言。” 五、主持人开场白 需要四点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比较学习,针对性强,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 1、实践性课程”,有的主题确立后,应用这些经验,引出“大典”—整体感知:即日起。 主题,集体备课: 1;只有学习,应付检查、不精。怎么办,四上《火烧云》和六上《中华少年》,“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呢,学生遇到需要阅读的书籍文章。 有两节课讲的是略读课文,我们的课堂?惟恐学生对于当前的书籍文章摸不到门径。 2,主要对结构而非内容思想产生作用,真真正正地搞两轮活动、读写结合,会导致后续环节质量低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略读的时候、教学重点要突出,正与扶着牵着一样的需要当心,正是练习的好机会,才能提高,而且。 这是比较典型的“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咀嚼语言,互相交流。何以需提纲挈领。可以。 主题还要具体,第一块(简要介绍);三读就是重点读。非常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博奥小学部),悟情(感情)悟形(人物形象)”——适合文学作品阅读,马马虎虎读下去,概念太大,教师给学生纤屑不遗的指导。但是。如果改为“低年级的朗读指导策略”会更好,有两点突出的问题,先肯定成功之处:确立主题。 三,重难点?因为这一套功夫在精读方面已经训练过了,精读是准备,共鸣情感”(王村小学)。举几个例子,真正的原因。很实际,感受人物形象”。要人人参与,交流收获体会。 4、集体学习 现实中的“集体学习”,什么的训练点,感受“大典”—课堂总结、作课人反思 两块内容、能力,起初由大人扶着牵着。 主题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环节,那样很难有什么收获,从这个学习材料中筛选出一个主题;但是就效果而言:什么时机指导。 二,读,阅读、写作实践课等,按照我县主题式校本教研的要求。“训练点”,只在旁边遮拦着
I. 怎样做语文课题研究
考场作文创新思维八法
作文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高三学生的创造性写作构思仅凭感受力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思维能力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所说的,要写出不同凡响的好文章,除了立意构思上要考虑创新,对文章的形式也要多动脑筋,不必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这是因为经验型思维能力是“由一定的典型思维经验构成的思维能力,它来源于以往构思积累,它是前人创造性思维的结晶沉淀。它通过已有的文章而储存和流传”(引自《高等写作教程》P225上海文化出版社)。许多作文满分、高分得主,考生往往在考场上心骛四极、神游八荒,善想、敢想的灵感,在绝大数情况下是利用这些经验型思维,将早已储存在头脑中的有“独特个性品位”的好的文章形式进行移植再加工,从而形成“另”类作文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因此,较多地较准确地掌握这些经验思维模式,对创造性思维的开拓是有直接意义的。
这里,我们把近年来高考学生创新作文经验型思维模式作一些举例式的概述介绍,既给广大考生建立一个小小的“点子”仓库,同时又为创新作文思维提供一些“向导”。
一、故事新编法。作者通过记叙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把关注到的生活,利用已有的文化积淀,大胆想象,巧妙构思,重新缀合、杂糅、移位、变式,创造出新的故事形象。1999年高考作文,大多数考生采用此法,把哲理性的思索隐含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之中,发表了对“记忆移植”的观点。2001年,又有不少考生采用“故事新编”法写出了像《阿Q新传》、《朱贵开店》等“金牌作文”。
[例文一]
阿Q新传
(2001年江苏考生)
“砰砰砰”,土地庙的门被拍得山响,外面有人叫道:阿Q,办厂去。同去,同去,阿Q忙奔过去同去了。谁知没跑上几步,便被什么东西绊了个跟斗……于是阿Q醒了。
现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允许私营业发展。于是未庄掀起了办厂热,王胡和小D都开设了自己的工厂,做了老板,腰挂BP机手捧大哥大,风光得不得了,见了阿Q,连眼皮都不抬一下。一想到这,阿Q就气愤:“妈妈的就是工厂吗?俺老Q也去办一个!”
阿Q还算是有商业头脑的人,他看见未庄的男女老少洗头时都用一种粘稠的绿色的像鸟粪一样的东西在头上涂抹,一打听,才知道这叫洗发水。阿Q于是发现了商机,赶紧注册了一家日用品公司,专门生产洗发水。
阿Q将厂房建在未庄旁边的未河边。这未河原本清澈见底,鱼虾众多,谁知前几年假洋鬼子与赵太爷合伙办了一个造纸厂,废水全排到未河里。现在河里鱼虾早已绝迹,河水也已变成了深绿色。阿Q将厂址选在这里,就是为了就地取材,用这一池绿水作原料。
很快厂子建了起来,阿Q雇了吴妈和小尼姑做工人。吴妈提水,小尼姑往水里掺下猪糠,阿Q再往里面撒一些香料,就这样一筒洗发水就制成。阿Q不禁为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
阿Q又到外地去收购了一些洗发水瓶,然后将厂里生产的“产品”分装到瓶中,拿到外面去销售。
起初,阿Q的洗发水无人问津,产品严重积压。阿Q于是动起了脑筋。
阿Q到电视台做了一个广告,宣称:未庄Q公司生产的全新绿色瓶装飘柔,保证让您秀发亮丽动人,乌黑飘逸。
广告的效应果然惊人。很快,阿Q的产品就变得十分畅销了。阿Q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谁知好景不长,没过几天,Q公司来了几个大盖帽,将厂房封了,还罚了阿Q二十万。原因是阿Q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制作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违反了经商诚信原则。
这下阿Q破产了,他每次走到王胡、小D的工厂前看到那一片红火的样子,就愤怒:“妈妈的,总有一天,绿盔绿甲的公安要将你们抓去砍头,嚓嚓!”
二、日记书信法。采用日记、书信体这种日常实用文的形式,不仅新颖别致,笔墨经济,而且给人以真实感和亲切感。考生往往把品味生活的甘苦,内心世界的烛照,种种情绪变幻的把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读者(改卷老师)有欣会挚友之亲切,无面临生人之局怩。譬如2000年高考作文《失败•成功》就是采用日记形式的成功例子。再如《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的考生,采用书信的形式来写议论文,从反面“切入”,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题旨进行了先破后立的论证。读此文有如见到一位诚实憨厚的学生面临众严师在理直气壮地慷慨陈词。
[例文二] A文:
失败•成功
(2000年高考作文)
2000年8月23日 星期三 雨
已经下了三天的雨了,天空始终没有放晴。雨点儿滴答答,仿佛不是落在地上,而是落在我的心上。这么多天了,通知还是没有到来。它怎么会来呢?哪所大学会要我这个总分只有三百多的笨蛋呢?今后我将何去何从,前途一片黑暗。
2000年8月31日 星期四 晴
一个星期又过去了,天也已经放晴了。虽然同学们临走时都鼓励我说:“高考的失败,并不是人生的失败。”但看着老同学们一个个地去开始他们新的人生旅程,我不由得落下了泪。
2000年9月1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开始了人生的新旅程。早上,爸带我去拜了师,学习理发。我很高兴,一个多月以来第一次笑了。
2000年11月7日 星期二 雨
我开始有些动摇了。两个多月来,师傅什么也没教我。至今,我还未理过一个头。我每天像机器一样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烧开水、给人洗头、扫头发、倒垃圾……单调,乏味。我指甲已破了几次,一星期七天的忙碌,每天回家腿软得像棉花。真累啊。但我对自己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00年12月30日 星期六 雨
今天店里生意特别好,师傅也特别高兴,我也忙得不亦乐乎。八点三十分,终于再没有客人了。我收拾完器具,准备回家,突然,师傅从里面出来对我说:“明天早点来,我教你理发。”我应了一声出了门。晚上,我辗转难眠。
2001年1月15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特别高兴。上午高中同学来店里看我。我给他表演了我的手艺。他高兴地笑了,我也笑了。
2004年1月23日 星期二 雨
又下雨了,暖暖的雨珠落入我的怀里,倏地钻进了我的心里。师傅在一年前把房子卖给了我,只收了很少的钱。他走时对我说:“好好干,会有出息的。”店里的生意是越来越好了,我也收了几个徒弟。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真高兴。我总是对自己说:“对于高考,我是失败者,但在生活的道路上,我成功了。”
B文:
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2000年高考作文)
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
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
一、压制创新。创新从来就是和标准“水火不相容”的,绝不会有“标准化创新”。创新的真谛就在于挑战权威,想人之所未想,做人之所未做,而“标准答案”就像一把大锁,把这一切都锁住了。在伽利略时代,“重的物体先落地”就是标准答案。如果伽利略不去怀疑它,怎么会提出“日心说”?可恨的“标准答案”,你看你阻挠着多少真理的诞生!
二、扼杀了美。美没有公式,更没有统一的标准。美的产生在于大胆创意。丰富多彩是美的存在形式,而你,标准答案,本身就是美的反义词。你形式单调,冗长乏味,面目可憎。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却还要把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和你一样!还记得那位小学生写出的“雪融化了就是春天”的句子吗?多美的句子呀,而你把它扼杀了。
三、摧残了人才。很多学生都不得不在你的统治下生存。而你的残暴,绝不亚于桀、纣、秦始皇,新颖的创意被你否定了,进取的锐意被你磨平了,剩下的是一群思维趋于相同的“标准化学生”。他们都还是稚嫩的幼苗啊,怎经得起你这狂风暴雨的摧残?
你的罪恶如此深重,必将遭到所有人的唾弃。乌云开始散去,光明即将到来。当今时代在呼唤创新。创新定会将你赶得远远的,带来“答案个性化”的时尚。大千世界,本应丰富多彩,答案也本应不止一个。“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为观众的心理感受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为观察的角度迥异。诺基亚的广告是“科技以人为本”,今后我们也要提倡“答案以人为本”。
令我们高兴的是,教育改革正在朝这方面发展。越来越多的开放题让众多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话题作文让各个考生畅所欲言。哈,可悲的“标准答案”空间已经不多,所剩的时间也很短,你还是快点寿终正寝,早日退出历史舞台吧。再立个遗嘱教育后人也无妨。
此致
敬礼
一个憎恨你的学生
7月7日
三、寓言童话法。“寓言”一词出于《庄子》。寓有寄托的意思。所谓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地表达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些故事很简短,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蕴含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是艺术化了的人生哲理。所谓“童话”,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适合儿童口吻的语言,适合儿童想象和趣味的情节创出的一种属于幻想的故事。由于这样的文章幻想丰富,表现方法形象灵活,往往通过比喻、拟人、夸张和象征等艺术手法描述故事内容,给人以具体可感、生动形象,可亲可爱的艺术效果。如2000年湖南一考生写的《蝴蝶的一生》,作者就是采用寓言手法,以蝴蝶自喻,巡游四季,引人入胜。由欣赏自然美,提升到寻求精神的美——“经历过生命的灿烂,经历过众多色彩的人,才会拥有无比丰富的精神世界”。的确是“艺术化了的人生哲理”。又如《森林里的故事》考生就是用童话手法叙写森林里的动物居民们接受了戴眼镜的小熊的记忆移植技术后都出现反常,最后动物们决议“这种记忆移植新技术只能用于有益的地方”,才能使森林“变得更加繁荣有序”。作者用简洁、朴实的口语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那一幅幅生动的生活图景,具有诗一般的优美感人的意境美。1988年上海考生写的《清流与活源》,其童话般的美妙境界给人以启迪:“清流”靠的是“活源”,一个人靠的是集体、大家。
[例文三] A文:
蝴蝶的一生
(2000年湖南考生)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沈从文。
我思想,我是一只不甘于在一朵花里就满足半生的蝴蝶。于是我在释迦的菩提树下许下了一年的生命,寻找世界的美丽。
什么是最美的?老蝴蝶告诉我春天最美丽。我翩然而至,来到了杏花春雨的江南。小桥上是谁家紫色的人儿撑着一把油伞,运河边是哪位清秀的女儿凝望着一波波的涟漪。满树的梨花在雨中像一位泪眼婆婆的少女,枫桥墩的钟声响彻着一个个江南的春梦。
但我不会就此伫足,我来到了炎炎的夏,风儿告诉我夏天最美的风景在乡野。我飞至田间,做了一位红衣翠袖的茶山女。那灵动的指尖划过青青的叶梢。薄薄的晨雾绕着茶山,远远传来一阵阵牧笛声。笑容可掬的农人荷锄而去,山野里满是芬芳的号子。正午,火红的太阳照着一个个红彤彤的面庞;半夜,和蔼的风儿吹拂着一个个夏夜纳凉的人们,传送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走过夏日,我来到秋天。一轮略带青涩的太阳升起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来到北方的平原,那里是一望无际的麦子,小河边的芦苇正顾影自怜,风声水声交融着丰收的号子。回首望去,红红的枫叶在秋风中微笑。
正当我沉醉时,风儿引我来到冬天。从没见过雪的我惊呆了。雪花如清泉般流泻,笛贯长空,天地之间是一片宁静,我只听见我拍动翅膀的声音,天地之间是一片洁白,只有一只斑蝶在舞动。
啊!四季是多么美丽,来到动物王国,动物们正在争论不休。
春蚕说春天最美丽,万物复苏。
知了说夏天最美丽,色彩浓郁。
蚂蚁说秋天最美丽,食品丰富。
小鱼说冬天最美丽,水下安全。
而我说四季都很美丽。春之萌发,夏之激情,秋之沉默,冬之思索,美丽是永恒的话题。但世事千变万化,美丽又怎么会有个定数,只有无知或偏执的人才会固执己见,不求变通。只有经历过生命的灿烂,经历过众多色彩的人,才会拥有无比丰富的精神世界。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答案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B文:
清流与活源
(1998年上海考生)
春天来了,万物苏醒了,清流随着美妙的旋律,欢快地流淌着,尽情地唱呀跳呀。活源看着清流那愉快的神情,甜甜地笑了,更加起劲地输送出甘甜的水来。
远处,走来一处疲惫不堪的游人,他们望见清流,像见了救世主,飞快地跑到清流边,捧起清凉的水一饮而尽,嘴里不断地说:“清流啊,清流,你可真伟大。”游人们喝了水后,精神抖擞地走了。
清流听了游人们的赞美词,开心地笑出了眼泪:“你们瞧,我有多好。没有我的帮助,游人们就会渴死。”
活源听了清流的话,轻轻地摇了摇头,一声不响地为清流输送着清水。
时间在一天天地在流逝,转眼盛夏来临,烈日当头照,清流中的水被一点点地蒸发干了。原先活泼可爱的清流渐渐地萎靡不振了。它看着自己的青春日渐消逝,痛苦地想哭喊,但眼泪已经干涸了。
那清流尽头的活源呢,照常流出清水,虽然,它心里很想帮助清流,但力所不及,遗憾地摇了摇头。
远处,又走来了那队游人,依旧是疲乏不堪,他们找到清流,但清流已经干枯了。他们失望地叹了口气,清流听了,更加伤心了。
不知是谁提议找一下活源,于是大家沿着清流,顺势在尽头找到了活源。他们捧着清凉的水,畅快地饮着,但是,活源想叫人们把源头开得大一些,以便使清流重新有水,于是故意把水输出得少一些。于是人们为了能痛饮清水,就齐心协力地挖大活源。活源舒心地笑了,无私地把水奉献出来。清流又复苏了。
痛饮的人们解了渴,又用盛具装了满满的水,唱着歌走了。
复苏的清流重又唱起了歌,但它再也不自夸了,羞惭地对活源说:“谢谢你,谢谢你帮助了我。”活源谦逊地摇了摇头。
一切又照原样了,只是清流不再自夸了,活源尽情地输送着水。清流和活源配合得更加协调和谐,就如音乐会上演奏的小夜曲。
四、戏剧影视法。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要受时空限制,要求矛盾高度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激烈,以构成能够充分展示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的戏剧冲突。高考作文因限字数,只适宜写短剧。运用戏剧法要注意“立主脑,减头绪”,人物不宜过多,矛盾要集中、尖锐,最好一、二个场景,三两个人物,并且注意写好人物语言的个性和动作性。戏剧也是抒情的艺术,它要求以情打动读者(观众)。另外,戏剧还有一种特殊的台词——潜台词,它除表面上的意思外,还包含了人物所要表达的真意,常常起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2001年高考作文《崩溃》,就是以微型话剧形式表现的。人物两个:“赵钱”(富商)和“孙李”(赵钱的秘书);场景:客厅一处;戏剧冲突单—:赵钱的夫人送来了离婚协议书让他签字,引发了赵钱的精神崩溃。因他丢弃诚信,所以众叛亲离,连孙李秘书也弃他而去。戏剧主题在矛盾冲突鲜明地表现出来。
高考作文中还有类似影视文学中分镜头稿本的写法,不过考生往往只抓住“画面内容”和“解说词”(台词)等要素来构思写成。如2000年浙江考生写的《孩子的世界》就是采用了电视专题片的写法。它让人直观地进入了无拘无束的儿童世界,深刻形象地表现了儿童心灵世界的五彩缤纷。
[例文四]
A文:
崩溃(微型话剧)
人物:赵钱 男 60岁 富商
孙李 男 26岁 赵钱的秘书
地点:会客厅 时间:当代某一个下午。
(开场时,赵钱斜躺在沙发上,扯开的领口和领带露出了心里的焦躁。孙李上场。)
孙李:赵总,刚才夫人送来了……请您签个字!(从文件袋中拿出一份《离婚协议书》放在茶几上。)赵总您……
赵钱:(两眼无光地望着孙李,一反常态地)小孙,你说我……我现在除了有钱……还有什么?
孙李:……赵总……您还有朋友……
赵钱:那是钱买的,是我放弃诚信骗来的酒肉朋友。
孙李:那……您还有这份产业……
赵钱:产业?(哭笑不得)我依法纳税了吗?我合法经营了吗?我做了几笔对得起良心的生意?……(苦笑)知道什么叫背信弃义吗?我!(拍胸脯)标准的背信弃义者……要不然(用手指指了四周的名贵之物)我能发横财?要不然老婆能跟我离婚?
孙李:赵总,我不明白发财暴富和放弃诚信有什么关系?
赵钱:30岁那年我和我亲弟弟联手创办了这个公司,说好赢亏平摊,我弟弟比我强得多,我做假帐,四处造谣十几年,在公司最火的时候,他让我给挤下去了……为了撑住这个公司,我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我借了张三的钱不还,然后趁他危难之际落井下石,搞垮了他的公司。我是李四最信任的朋友,我发给他一笔假货让他现在还在大牢里,他愣是没说出我……(突然望着孙李)小孙,你走吧!给你一笔钱,你走吧!
孙李:赵总……
赵钱:(示意他不要往下说)有一天你发横财了,你也许是跟我一样,除了一张八位数的存折,没有家,没有儿女,没有真心的朋友,没有……(突然狂吼)我他妈什么都没有——(安静下来,喃喃地)我什么都没有……不!我有,小孙,我有,我有钱,我有头脑,我有十几个头衔……(黯然)……不!我什么都没有了……
孙李:赵总您别激动……您可以挽回啊!
赵钱:世人皆晓神仙好,唯有金钱忘不了。在时只恨聚无多,待到多时人去了!我终于明白了,应该是“放弃诚信人散了”。(拿起笔在协议书上签字)走!都走吧!我就这么着了……(躺在沙发上)
孙李:(停留两分钟)赵总,我想换个工作……
赵钱:什么工作?为什么?
孙李:(平静地)起码我不做秘书了。我想多抽点时间陪陪家人和朋友!
赵钱:我不同意!你……
孙李:那……我辞职。(若有所思慢慢下场)
赵钱:(猛然摔了一个茶杯)都走吧!(剧终)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