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翻译
原句:
1、芝生治所,众以治行之致,元凤曰:“五谷熟则民蒙惠,此不足异也。”
2、辍土木无益之役,以济暴露之民;移缁流泛滥之恩,以给颠沛之众。
3、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政,倡异论,侵辱使者。
4、前尹王革惨而怯,盗无轻重悉抵死,小有警,辄闭城以兵自卫。
译文:
1、(有)灵芝在饶州冶司官署生成,众人认为这是(程元凤)政绩突出才导致灵芝在官署生长的,程元凤说:“五谷成熟丰收百姓就会蒙受恩惠,这不值得惊异。”
2、罢停(一切)无益的土木工程的劳役,来救济(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转移对僧徒(太过)泛滥的恩惠,来供给颠沛流离的大众。
3、转运使逢迎童贯的心意,弹劾他(徐处仁)阻碍(推行)德政,倡导异端邪说,凌辱使者。
4、前任应天尹王革内心残忍而生性胆小,(作乱的)盗贼无论情节轻重全都处以死刑,稍微有点边警,就关闭城门安排重兵守护自己。
重点词语详注:
1、缁流:僧徒。僧尼多穿黑衣,故称。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城内胡统寺》:“(诸尼)入宫与太后说法,其资养缁流,从无比也。”唐卢纶《秋夜同畅当宿藏公院》诗:“将祈竟何得?灭踪在缁流。”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或谓脗合禅机,前身亦缁流中人也。”《西湖佳话·灵隐诗迹》:“老师父佳作……自是诗坛名宿,卢、骆、王、杨之俦也,决非隐逸中偶然得句者。不知为何遁入缁流?”
2、暴露:露在外面,无所遮蔽。《荀子·王制》:“兵革器械者,彼将日日暴露毁折之中原,我今将修饰之,拊循之,掩盖之于府库。”《汉书·严助传》:“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宋曾巩《瀛州兴造记》:“是日大雨,公私暴露,仓储库积,无所覆冒。”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施二》:“僧房数十间,强半倾圮,佛像暴露,钟鱼阗寂。”
3、异论:异端邪说。
4、侵辱:凌辱。《史记·酷吏列传》:“高后时,酷吏独有侯封,刻轢宗室,侵辱功臣。”《后汉书·度尚传》:“如忍以苟免,永受侵辱之耻,生为恶吏,死为敝鬼。”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医术》:“中夜,主人挝门甚急。意其子死,恐被侵辱,惊起,逾垣疾遁。”
附注:以上1、2句话均出自《宋史·程元凤传》。3、4均出自《宋史·徐处仁传》。
附录1:
《宋史·程元凤传》
程元凤,字申甫,徽州人。绍定元年进士,调江陵府教授。端平元年,差江西转运司干办公事。丁母忧。
淳祐元年,迁礼、兵二部架阁,以父老不忍去侧,迁太学正,以祖讳辞,改国子录。父忧,服阕,迁太学博士,改宗学博士。以《诗》、《礼》讲荣王府。旁讽曲谕,随事规正,多所裨益,王亦倾心敬听。轮对,极论世运剥复之机及人主所当法天者。理宗览之曰:“有古遗直风。”
六年,进秘书丞兼权刑部郎官。七年,兼权右司郎官,迁著作郎,仍权右司郎官。轮对,指陈时病尤激切,当国者以为厉己。丐外,知饶州。郡初罹水灾,元凤访民疾苦,夙夜究心,修城堞,置义阡,宽诛求,察诬证。进江、淮、荆、浙、福建、广南都大提点坑冶,仍兼知饶州冶司,岁有冬夏帐银,悉举以补郡积年诸税敛之不足者。芝生治所,众以治行之致,元凤曰:“五谷熟则民蒙惠,此不足异也。”召奏事,辞,不允,迁右曹郎官。疏言实学、实政、国本、人才、吏治、生民、财计、兵威八事。寻兼右司郎官,拜监察御史兼崇政殿说书。丞相郑清之久专国柄,老不任事,台官潘凯、吴燧合章论列,清之不悦,改迁之,二人不拜命去。元凤上疏斥清之罪,其言明白正大,凯、燧得召还。有事于明堂,元凤疏言“祈天以实不以文”。又言边备,谓“当申儆军实,以起积玩之势。”及言滥刑之敝。
十二年,拜右正言兼侍讲,以祖讳辞。诏权以右补阙系衔。上疏论格心之学,谓“革士大夫之风俗,当革士大夫之心术。”至于文敝、边储、人才、民心、储将帅、救灾异,莫不尽言。余晦以从父天锡恃恩妄作,三学诸生伏阙上书白其罪状,司业蔡抗又力言之,元凤数其罪劾之。奏上,以晦为大理少卿,抗为宗正少卿。元凤又上疏留抗而黜晦,以安士心。乃命抗仍兼司业,晦予郡。升殿中侍御史,仍兼侍讲。京城灾,疏言:“辍土木无益之役,以济暴露之民;移缁流泛滥之恩,以给颠沛之众。务行宽大之政,固结亿兆之心。旁招俊乂,而私昵无滥及之恩;屏去奸私,而贪黩无覆出之患。谨便嬖之防,而不使之弄权;抑恩泽之请,而不至于无节。”言多剀切。
宝祐元年,兼侍读,迁侍御史,言法孝宗八事。荐名士二十余人,进尚书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仍兼侍读。亟辞,
出关,不允。有事于南郊,元凤为执绥官,答问多所开陈。帝因欲幸西太乙宫,力谏止之。
三年,迁权工部尚书,力求补外,特授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蜀境与沅、靖交急,朝廷欲择重臣出镇上流,用徐敏子易蜀帅及用向士璧为镇抚。元凤请下荆南,调兵援蜀,移吕文德上沅、靖。进依前职,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进参知政事,寻进拜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封新安郡公。力辞,御笔勉谕,犹周回累日而后治事。疏奏正心、待臣、进贤、爱民、备边、守法、谨微、审令八事。高、孝、光、宁四朝国史未就,奏转任尤焴领其事,纂修成之。会丁大全谋夺相位,元凤力辞,授观文殿大学士判福州、福建安抚使。又力辞,依前职,提举洞霄宫。
开庆兵兴,上手疏收人心、重赏罚、团结民兵数事。俄起判平江府兼淮、浙发运使。四上章乞免。三年,御笔趣行,奏免修明局米五万石。拜特进,依前职。充醴泉观兼侍读。度宗即位,进少保。三年,拜少傅、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封吉国公,以言罢,依旧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乞致仕,不许。四年,罢观使,以守少保、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卒,遗表闻,帝震悼辍朝,特赠少师。
元凤之在政府也,一契家子求贰令,元凤谢之曰:“除授须由资。”其人累请不许,乃以先世为言。元凤曰:“先公畴昔相荐者,以某粗知恬退故也。今子所求躐次,岂先大夫意哉?矧以国家官爵报私恩,某所不敢。”有尝遭元凤论列者,其后见其可用,更荐拔之,每曰:“前日之弹劾,成其才也;今日之擢用,尽其才也。”所著《讷斋文集》若干卷。
附录2:
《宋史·徐处仁传》
徐处仁,字择之,应天府谷熟县人。中进士甲科,为永州东安县令。蛮人叛,处仁入峒,开示恩信,蛮感泣,誓不复反。知济州金乡县。以荐者召见,徽宗问京东岁事,处仁以旱蝗对。问:“邑有盗贼乎?”曰:“有之。”上谓处仁不欺,除宗正寺丞、太常博士。
时初置算学,议所祖,或以孔子赞《易》知数。处仁言:“仲尼之道无所不备,非专门比。黄帝迎日推策,数之始也,祖黄帝为宜。”擢监察御史,迁殿中、右正言、给事中。摄开封府,裁决如流,囚系常空。进户部尚书,继拜中大夫、尚书右丞。丁母忧,免丧,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徙知永兴军。
童贯使陕西,欲平物价,处仁议不合,曰:“此令一传,则商贾弗行,而积藏者弗出,名为平价,适以增之。”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音,倡异论,侵辱使者。诏处仁赴阙。寻改知河阳,落职知蕲州。久之,以显谟阁直学士知颍昌府。民有得罪宫掖者,虽赦不原,处仁为奏上。童贯乘是挤之,夺职,提举鸿庆宫。复延康殿学士、知汝州,再奉鸿庆祠、知徐州,召为醴泉观使。
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上曰:“非卿不闻此言。”明日,除侍读。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上称善诏置裕民局讨论振兵裕民之法。蔡京不悦,言者谓:“今设局曰‘裕民’,岂平日为不裕民哉?”乃罢局,出处仁知扬州。未几,以疾奉祠归南都。
方腊为乱,处仁亟见留守薛昂,为画守战之策。因语昂曰:“睢阳蔽遮江、淮,乃国家受命之地,脱有非常,吾助君死守。”语闻于朝,起为应天尹。河北盗起,徙大名尹。前尹王革惨而怯,盗无轻重悉抵死,小有警,辄闭城以兵自卫。处仁至,即大开城门,彻牙内甲兵,人情遂安。
徽宗赐手诏曰:“金人虽约和,然狼子野心,易扇以变,有当行事以闻。”处仁上《备边御戎》十策。进观文殿学士,召为宝箓宫使,特升大学士。旧制,大观文非宰相不除,前二府得除,自处仁始。
钦宗即位,金人犯京师,处仁储粮列备,合锐兵万人勤王;奏乞下诏亲征,以张国威。奏至,朝廷适下亲征诏书,以李纲为行营使。即移书纲,言备御方略。金人请和而归,处仁奏宜伏兵浚、滑,击其半济,必可成功。召为中书侍郎。入见,钦宗问割三镇,处仁言:“国不竞亦陵,且定武陛下之潜藩,不当弃。”与吴敏议合。敏荐处仁可相,拜太宰兼门下侍郎。
童贯部胜捷军卫徽宗东巡,贯既贬,军士有恶言。徽宗将还,都人汹惧,或请为备。处仁曰:“陛下仁孝,思奉晨昏,属车西还,天下大庆,宜郊迎称贺。军士妄言,臣请身任之。”乃以处仁为扈驾礼仪使,统禁旅从出郊,迄二圣还宫,部伍肃然。
初,处仁为右丞,言:“六曹长贰,皆异时执政之选,而部中事一无所可否,悉禀命朝廷。夫人才力不容顿异,岂有前不能决一职而后可共政者乎?乞诏自今尚书、侍郎不得辄以事诿上,有条以条决之,有例以例决之,无条例者酌情裁决;不能决,乃申尚书省。”会处仁以忧去,不果行,及当国,卒奏行之。
聂山为户部尚书兼开封尹,库有美珠,山密语宁德宫宦者,用特旨取之。处仁奏:“陛下鉴近患,事必由三省。今以珠为道君太上皇后寿,诚细故,且美事;然此端一开,则前日应奉之徒复纵,臣为陛下惜之。”乃抵主藏吏罪。
处仁言论,初与吴敏、李纲合,寻亦有异议。尝与敏争事,掷笔中敏面,鼻额为黑。唐恪、耿南仲、聂山欲排去二人而代之位,讽言者论之,与敏俱罢,处仁以观文殿大学士为中太一宫使。寻知东平府,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起为大名尹、北道都总管,卒于郡。
处仁在宣和间,数请宽民力以弭盗贼。尹大名,以刚廉称。及为首相,无大建明,方进言以金人出境,社稷再安,皆由圣德俭勤,致有天人之助。仲师道请合诸道兵屯河阳诸州,为防秋计,处仁谓金人岂能复来,不宜先自扰以示弱。南都受围时,处仁在围城中,都人指为奸细,杀其长子庚。幼子度,吏部侍郎。
2. 文言文翻译吕由诚字子明,御中丞诲之季子
吕由诚翻译
赵静(交城中学语文教师)
吕由诚,字子明,是御史中丞吕诲的小儿子。年幼的时候,光明磊落,拥有才智谋略,范镇、司马光,是他父亲的朋友,都很看重他。吕由诚因为父亲的恩德补授官职,征调邓州酒的赋税,面对事情精明敏捷,精于吏事、熟谙公务案牍的官吏不能够欺骗他。恰逢军营士兵暗中发动,他们聚集兵众紧闭城门,州县长官及副手逃跑躲匿,吕由诚亲自前往以帝王名义对叛贼进行招抚,叛贼收兵听从诏命。吕由诚因为军功升职,不久被提拔为三门、白波地区的辇运提举,谏官认为他资历浅薄,取消了这一官职。管理合水县。王中立、种谔征伐灵州,吕由诚督办运务跟随军队,天气寒冷,粮食吃尽,其他城镇服役的人大多溃散离去,唯独吕由诚所统率的没有逃逸的人。不久改任管理乘氏县。丞相吕大防担任山陵使,征召吕由诚做部属。后担任成都府通判,管理雅州、嘉州、温州、绵州四个州,又掌管嘉州,都有政治业绩。
北宋钦宗赵桓靖康元年(1126年),宰相唐恪荐举刚强正直有治家礼法的吕由诚,认为他适宜担任谏官。吕由诚被征召到京城,因和唐恪的意见不相吻合,并且担忧唐恪他退缩不能够来救济时世的艰难,所以极力推辞请求退职。后被差遣管理袭庆府,还未来得及走出关口,金兵再次入侵,攻陷京城,确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用兵力威胁士大夫使他们称臣,吕由诚穿着便服得以幸免。当时一群盗贼所在的地方蜂拥而起,吕由诚辗转来到郡县。城墙倒塌,粮食耗尽,于是吕由诚日夜做准备,修补城墙刚刚完成,势力强大的贼寇李昱率领十万贼兵直奔到城里,知道吕由诚他早有防备,假装接受了元帅府的招安就离去了。康王赵构移动军队到济阳,吕由诚竭尽全力馈赠军饷,军队因此不再匮乏。吕由诚派遣属官王允恭奉上奏表劝康王即帝位。
当时京城东边各个郡县,士兵骄横,多数在内部互相争斗,唯独吕由诚训练士兵有方法,士兵乐意为他效劳。虽前后屡次被金兵攻打包围,但吕由诚能坚定地使自己站立在一群盗贼中,后援救全都断绝。孔彦舟率领郓城军队叛乱,首先侵犯郡地边境,连续攻打了吕由诚十天不能攻克,才率领叛兵离去。胡选的贼兵大多尤其凶残暴虐,进攻吕由诚时表示必定攻取,吕由诚在夜间焚烧了他们的攻占用的器械,径直走入营帐里,贼兵惊骇溃散,不知所措,迅速解除包围离开。
一天金兵从四面集合,吕由诚严格设立奖赏惩罚制度,用忠诚道义激励士兵,防守的士兵争相奋勇作战,日夜警戒防备。金兵想尽一切办法攻打城池,箭和垒石犹如雨点一样密集,但士兵没有叛离的心思。对于有迎接并投降金兵的郡县官吏,吕由诚下令逮捕他们并拘禁起来。判官赵令佳齐心誓死守卫,城池被攻陷,吕由诚、赵令佳等将士都被金兵捉拿。金兵想要使吕由诚投降,吕由诚没有屈服,金兵于是就在吕由诚面前诛杀了他的儿子吕仍,吕由诚没有顾忌,和赵令佳一同被杀害。儿子吕偰和他的家人四十口都被金兵捉拿,没有一个活着回来的。南北地区阻隔断绝,他的孙子吕绍清留在蜀地,后来从蜀地逃跑到江浙一带,暗访吕由诚的死活,在江阴遇到赵令佳的儿子赵子彝,得知赵令佳和吕由诚一同死去,被褒奖当作典范,于是向朝廷诉说此事。皇上下诏追赠吕由诚三官,封他为通奉大夫。
3. 文言文《唐恪转》翻译唐恪,字钦叟
参考译文
唐恪,字钦叟,是杭州钱塘人。四岁丧父.听到人家说到父亲就悲伤地哭泣。凭皇帝的恩赏登第,调任郴县县尉。县里有个百姓被害但尸体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邻居,强迫他自己承认是凶手,县令认为真实的。唐恪为那人争辩,县令说:“如果辩护错了就会牵累你。”恪说:“我做县尉而不能捕到凶手,还要使无辜的人去死吗?”亲自外出访问寻找,晚上就有人来告发,天明就找到尸体,于是抓获了凶手。任榆次知县时,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聚集逃亡者,包庇奸邪之人,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敢问的。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或“觉悟过来悔恨自己”),改变当初行径(或“强自克制,改变初衷”)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大观年间,唐恪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拿着符节招纳夷人。夷人开始害怕怀疑,衣服里面穿铠甲来迎接他,唐恪让几十名卫兵都撤离,一人独往。夷人望见后欢快高呼,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调任沧州。黄河决堤,大水冲到城下,唐恪登城抢修。都水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报告说水势正猛烈,船应当用来防备紧急情况;沧州是最远的边境,军队没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调遣。孟昌龄大怒,弹劾他,唐恪不为之所动,更加尽心治理水患。大水退去,沧州城得以保全,皇帝下诏嘉奖。
靖康初年,金兵攻入汴梁,李邦彦推荐唐恪,授予同知枢密院事,到了后又任命为中书侍郎。这年八月,又任命为少宰兼中书侍郎,皇帝对他礼遇有加。然而唐恪做相,无拯救时世的大谋略。金兵第二次侵来时,要求割让三镇,唐恪召集朝廷大臣商议,认为应当割给金兵三镇的人占十分之九,唐恪听从他们的意见。使者已经出发,这时各路勤王的部队才聚集京城周围,唐恪就命令他们停止前进,都回师而去。等到金兵逼迫城下,唐恪才开始后悔,就秘密地对皇帝说:“唐朝从天宝年后屡次失去京城又复兴的原因,是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现在应该效法景德旧事,留太子居守京城,而皇上您西迁洛阳,占据秦州和雍州,亲自率领天下的人征讨,从而争取复兴国家。”皇上将要听从他的建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用苏轼的现点,说周王朝之失算,没有比东迁更严重的了。帝幡然省悟,改变主意,以脚跺地说:“现在应当以死守社稷。”提拔何栗为门下侍郎,唐恪的计策不被采用。
唐恪跟从皇帝巡城,被都城的人拦住击打,唐恪策马快跑才得以脱身,于是就呆在家里请求辞去官职。继而御史胡舜陟弹劾他的罪行,说:“唐恪的智谋不足以经营筹划边关的战事,只长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确实不可以在这个官位上任职。”皇上就让何栗代替他做宰相。
4. 宋史刘综传文言文阅读
翻译
刘韐出生于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字仲偃 。当时,熙河军队主帅王厚知道刘韐的为人和能力,召他做经略司幕僚。由于他办事得力,才能出众,被升为陕西平货司。这是有一定军权的官职。一上任,他的军队驻扎在河、湟两地,遇到的问题又不是与军事有关,那里也发生饥荒。这个地方不比江西丰县,是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用老办法救灾,恐怕行不通。当他了解到这里的亲王酋长有粮食,就毫不犹豫地与酋长商量,拿军队的金银和布帛给酋长换粮食。经过再三商量,说通了酋长,又一次解救了灾民。年轻的刘韐升为陕西转运使、中大夫集英殿修撰。 军事统帅刘法,与西夏入侵军队作战,不幸殉难。西夏军队得意不已,转向进逼甘肃,朝廷选将刻不容缓,刘韐已有知名度,就被选为出使延安代理帅职。到了延安,他着手探听西夏军队的兵力部署,进攻路线,研究对策。他决定避开敌军的前头精锐部队,制定出奇制胜的战略计划。他的进击方法弄得对方无所适从,各路部队被刘韐打得抱头鼠窜,只得向宋朝俯首称臣,答应定期向宋朝纳贡。刘韐知道西夏有诈,做好了充分准备。果然不出所料,西夏又伺机进攻,可是,他们的诈计被刘韐识破,碰得头破血流,西夏从此被慑服。这是宋朝著名的一次保卫战,宋朝暂得安宁。刘韐边境保卫战有功,升为徽献阁待制。 谁知,蔡京再次入朝当宰相,刘韐一气之下,请准奉词崇福宫,获准后,离京同任越州(今浙江绍兴)知府。 靖康元年(1126),金兵违背与宋朝的约定,联合打契丹,反而极力组织力量围攻宋朝的真定城。这时金兵兵强马壮,大有锐不可挡之势,可是宋朝只有被动守城之力。朝廷又想到刘韐,叫他镇守真定。他分析了敌我的军事力量,便邀来弟弟刘革华和长子刘子羽,组成联军,研究作战计划。大家一致认为,正面出击,必定损失很大,只有赶制锐箭强弩迎敌。战斗开始,金兵一再变换手法,企图引宋军出阵,但刘韐决不上当,每次都以密箭射杀金兵,金兵无法靠近城池,却被射得死伤无数,筋疲力尽,最后以退兵了结。真定守卫战得胜,刘韐被升为资政殿大学士。 金兵不久转头去攻打山西太原,那里宋军势单力薄,太原被攻陷。朝廷再一次想到刘韐,由他出任宣抚副使,组织兵力收复失地。他在辽州招兵四万,与解潜、析可求约定同时进攻太原,但是解潜、析可求兵败,未能出兵,刘韐只得派贾琼从代州出击金兵的背后,自己正面进攻,两面夹攻,收复了五台。这是刘韐的最后一次卫国激战,也是他军事生涯的结束。 收复五台后,刘韐调任京城任重要的四壁守卫使,但宰相唐恪相信巫师郭京,说可以用法术制敌,仓卒命令刘韐出兵打金兵。刘韐痛斥郭京,结果得罪唐恪,被免去职务,去管宫词。 “靖康之变”后,京城陷落,刘韐又被调到禁中护驾。宋朝廷割地赔款,向金人屈膝求和。刘韐被迫出使与金人议和。金人知道刘韐是良将,派相当于宰相的仆射韩正出面劝降,还答应只要刘韐归顺,就任命他当仆射。刘韐昂然写下遗书:“国破圣迁,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便沐浴更衣,悬梁殉国。时为建炎元年(1127),他的儿子刘子羽扶灵将这位名将运回闽北崇安安葬。
5. 何粟传文言文全文翻译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版:"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权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灌溉,经常要派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就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力。”有听到这话便到处传播消息的人说:“丁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讲这件事,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就派人到丁家去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打井获得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呀!
读后感想:
不要为盲从,以讹传讹;要调查研究;凡事要动脑筋想一想,多加分析,以辨真伪。
6. 敏度不为用,始惮之文言文翻译
敏度不为用,始惮之,引唐恪、徐处仁共政,独遗昌。
译文:吴敏料想聂昌不为自己所用,开始忌惮他,荐引唐恪、徐处仁等人共同执政,只不用聂昌。
7. 求详细解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
1、(1)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版不敢遣。 2、(1)唐权恪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改变当初行径而成为一个谨慎忠厚的人。 (2)唐恪的智谋不足以谋划边关的战事,只是擅长交结内侍,现在国家形势紧急,确实不可以在这样重要的位置上充数。 |
8. 《栗解政事》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何栗字文缜,仙井人。政和元年考中进士第一名,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过了一年,提举京畿学事,受召入朝任主客员外郎、起居舍人,升任中书舍人兼侍讲。
徽宗多次咨访他,打算让他担负谏官的责任。有人指责何 栗与苏轼是乡党,宗其曲学,出任栗为遂宁知府。不久留京任御史中丞,指责王黼奸邪专横等十五条罪状,王黼抗章请去后,皇上犹豫未决。栗接着七次上章,王黼及其朋党胡松年、胡益等人都被罢职,栗也以徽猷阁待制兼任知秦州。
钦宗即位后,又以御史中丞职召用他。过了一月,任翰林学士,升为尚书右丞、中书侍郎。正好王云出使金兵元帅斡离不军中回来,说金人对割取三镇迟缓发怒,打算不收礼币,扬言说二十日内使者不到,就再次举兵进攻。于是百官商议听从他的要求。栗说“:三镇是国家的根本,为什么一朝放弃?何况金人变诈不测,怎能保证他们一定守信?割地金兵要来攻,不割地金兵也要来攻。”宰相主张割地让和,栗争辩不已,说“:河北的百姓,都是我的儿子,放弃领地则连同百姓一并放弃了,哪里是做父母的心意?”皇上大悟。栗请求设立四道总管,让他们率兵入援,以胡直孺、王襄、赵野、张叔夜统领。军队已经响应,而唐恪、耿南仲、聂昌相信议和,互相计谋说“:正要使百姓休息而调发不已,让金人知道了,怎么办?”急忙下令制止。
栗被解去政事,不久以资政殿大学士兼任开封府尹。金兵长驱逼近城下,皇上罢去唐恪的宰相,而授任栗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恢复三省旧制。当时康王在河北,信使不通,栗建议让康王任元帅,秘密草拟诏稿交给皇帝。于是皇上任命康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陈遘为兵马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京城失守,栗跟随皇帝到金兵元帅营中,于是被留住不能回来。不久金人商议扶立异姓皇帝,金人说:“只有何栗、李若水不得参与。”既然落在敌人手中,栗仰天大哭,绝食而死,终年三十九岁。
建炎初期,诏令任他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玉局观使,供养他家。死讯传来,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有人议论指责他误国,追赠令不得下发。秦桧从北边归来,详细述说他死时的情状,于是改赠大学士,录用他家七人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