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广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说教材重点才重要,其它知识就不重要.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写教案时,主要考虑这样几类知识常常是学习的难点:①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②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③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阐述的知识.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⑥数学知识运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难的知识.3.组织教材,选择教法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来组织教材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教材的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不论是那一种结构都必须围绕中心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贯穿重点,确定讲解的层次和步骤.同时,在选择教法上,还必须充分重视考虑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4.设计数学程序及时间安排对于上课时如何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新授课的内容如何;强调哪些重点内容;如何讲解难点;最后的巩固小结应如何进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时间问题,都应在编写教案前给予充分的考虑.5.设计好板书、板画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板书的设计可以从钻研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
Ⅱ 作文指导教案:怎样写观后感作文
观后感作文教案
作文指导教案:怎样写观后感
教学目标:
1、学会写观后感。
2、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看法。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为什么喜欢读书?(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作文水平。) 确实如此,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可以使我们获取很多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书也是我们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朋友交往。同学们很喜欢读书,相信同学们也有很多朋友。
新课
1、同学们很喜欢读书,你们都喜欢读哪些书呢?指名说。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读这些书吗?(题目、语言优美、文章结构、主人公、情节) 3、教师小结
4、最近你读了哪些文章对你印象较深刻,课内课外都可以。(板书:读了什么文章) 5、能否把你喜欢的这篇文章的内容或者一个片段或者一句优美的语句,讲一讲,让大家和你共同想说文章的快乐。(板书:介绍内容)
6、你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板书:为什么喜欢) 7、小组讨论、交流。选出说得好的同学说一说。 8、小组代表说,师生共同评价。
9、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好,你们所说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类文章就是读后感。(板书:读后感)
10、看题目,我们应该重点写什么?(感)要想写好感受,必须先干什么?(读)还要联系实际。
11、出示写读后感的要求。学生自读。回忆刚才所说的内容。 三、总结
刚才我们所说的就是一篇很好的读后感,请同学们赶快拿出手中的笔把刚才说的话记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读后感,赶快行动吧。
五、作文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作文指导教案:烦恼(话题作文) 教学目的:
1.给学生一个倾吐真情的空间,让学生能坦然地排遣成长中的郁闷,培养学生善于表达乐于倾诉的习惯。
2.通过了解和体察他人的烦恼,培养知情达理善解人意的品质,同时理智地认识自己,增进化解烦恼的能力。
3.能绘声绘色地描述烦恼,能用生动凝练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能写出有一定感染力的作文。
作文指导:
1.善于倾诉自己的烦恼教师导说:有人总结有一条人生经验:一份快乐与人分享,就成了两份;一份烦恼向人倾诉,就只有了一半。这句话告诉我们,欢乐要与人同享,烦恼要善于倾诉。
有了烦恼,并不是一件可羞的事。生活中有阳光朗照之日,必然也有阴霾笼罩之时。刚刚步入中学的我们,正处于青春“断乳期”,环境的改变、课程的增多、心理的蜕变、青春意识的萌发,都会给稚嫩的我们带来烦恼。何况,敏感的心灵往往是烦恼的温床!
学生敞开心扉,自由倾诉,教师作最虔诚的听众。(拒绝评价,因为此时教师的任何评价都是拙劣的、不合时宜的。)
然后请每位同学把自己遇到的烦恼列个清单,并用一两句话形象描述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
2.勤于了解他人的烦恼
教师导引:我们很多中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最痛苦的一个,就自己受的委屈最多,受的伤害最深。如果我们的注意力被这样的思想困住了,不幸的感受就会因不断的复制而被夸张,天长日久,就可能成为压在我们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但老师告诉你,你的感觉并非事实。不信,就抬起头来,看看别人,看看别人走过的路,我们就能发现,在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痛苦并不孤独。
请同学们以小记者身份,采访一下你周围的成年人,看看他们成长过程中有些什么烦恼,了解他们消负减压的故事。
教师可对学生的采访计划和内容作一些重点指导。
采访前一定要想想自己有哪些烦恼,在你的周围,谁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好,找他讨教哪些问题。还可以听听他对成长中的烦恼有些什么看法,对你有哪些建议。可事先设计一些便于沟通的话题。如:你在少年时期曾有过哪些烦恼?你当时最大的痛苦是什么?你是怎样对待这些烦恼的?现在重新审视,你怎样评价当年的那些烦恼?过去的岁月如何改变了你?你又是如何走近你的抱负的?总之,采访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采访要做到事前有准备,事后有收获。
采访后组织交流、评价。
最后引导学生回首自己所述的成长的烦恼:哪些现在是已消除了的,哪些用今天的眼光看已不成其为烦恼,哪些是真正给自己带来不愉快情绪的。
3.乐于替朋友解脱烦恼
教师导引:有了烦恼,生活就失去了光彩,忧郁、感伤就会重临于我们心头。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们人人都会背,但面对烦恼,未必人人都能乐观处之。此时朋友的一声关怀,一句劝语,无异于久旱后的甘霖,能给干涸的心田以滋润。如果出现了常君这样的烦恼,作为朋友的你该为他做些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增强化解烦恼的能力,同时体会助人为乐的快感。 4,巧妙表达成长的烦恼———书面作文。
实际上,上述三项活动中,一、二两项渗透了选材技巧训练,一、三两项渗透了语言表达训练。
写烦恼类作文应该做到:
以“真”为本———叙真事,诉真情,不夸饰,不矫情。真,文章才有活力。
以“细”感人———少回顾什么人生经历,少来什么曲折故事,多生动描写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细腻,文章才有感染力。
以“特”取胜———表达独特的感受,发表独特的观点,行文有独特的风格,不人云亦云,不鹦鹉学舌。独特,文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写作时还要注意文体方面的要求。如日记和书信的格式,日记特点重记实、书信重传情等。
Ⅲ 如何写景作文指导教案
如何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
(1)要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的特点。 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版嫩的,权绿绿的”,“嫩”和“绿”就是春草的特点。
(2)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描写。 如时间顺序、移步换景、由总到分,由面到点,由物到人,由实到虚。要有次序地进行观察。还要注意观察景物变化的过程,细致入微地观察,就容易抓住景物的特征。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济南的冬天》 雪后山景按空间顺序由高到底,由山上到山尖到山坡到山腰。
(3)多角度描写景物
1、正面、侧面相结合
2、实写、虚写相结合(以虚衬实)
3、人的各种感官相结合 (味、触、视、听、嗅 等)
4、动静相结合
5、恰当的观察点多方位描写,注意写景的顺序选择
6、巧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Ⅳ 作文教学《我发现了什么》作文教学设计 ,教案
《文具之间的争吵》
夜深了,我隐约听见从书房传出来争吵声,我走到门口,这才听清楚了回它们的对话……
橡皮说答:“我的本事最大!主人写错了字,我可以帮他擦干净,你们可以吗?”
铅笔说:“哼!要是没有我,你去哪里擦干净啊?我的功劳最大!我可以写字,你们可以吗?”
钢笔说:“还是我功劳大!我应该当老大……”
钢笔的话还没说完,尺子就说:“我才应该当老大!我可以划直线!你们不可以!所以,只有我才能……”
“为什么只有你能!我们也能!”各种颜色笔说到,“你们看我们,多么美丽啊,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像彩虹,像花朵,多美啊!哪像你们,只有一种颜色。所以,只有我们才能当老大!”
我忍不住走过去说:“你们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你们应该团结,一起为人们做事,不应该为谁该当老大而争吵。”文具们听了,不由得脸红了,说:“是啊,主人,你说的对!我们应该团结才对。”
我走回房间,躺在床上,心想:团结才会成功……
Ⅳ 小学作文开头指导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2.在活动中掌握作文开头的写作方法。
3.使学生能写出诱人的开头。
活动设想
在具体的收集、整理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学会专题研究的方法,掌握写作作文开头的方法。
活动安排
1.让学生认识写好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2.教师收集学生平时的作文开头,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
3.学生收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作文开头。
4.把收集到的好的作文开头与自己的作文开头比较,找出自己作文开头存在的问题。
5.查找资料,了解如何写好作文开头的方法。
6.当堂练习,把握写作作文开头的方法。
7.联系多媒体教室,展示实际活动的成果。
8.总结活动的得失。
活动的具体过程
1.让学生认识到写好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托尔斯泰是很重视作品的开头的,《战争与和平》的开头,他先后经过15次的反复修改,才感到满意。《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他曾经用了十种不同的写法,最后才确定下来的。古人认为文章的结构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那意思是说,开头要像凤凰的脑袋,漂亮、优美。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学们也一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题目拿到手,却总是动笔艰难,可一旦开了头,尤其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后,写起文章来往往洋洋洒洒,文思泉涌,一气呵成。文章的开头就是整篇文章的门面。商店的门面漂亮,就能吸引来很多顾客;文章的开头好了,就能吸引更多的读者。特别是考场作文,有人统计过,高考阅卷时,老师们在一篇作文上逗留的时间平均只有29秒,也就是说有的作文老师们还看不到29秒。在这么短时间里,你用什么办法使老师能认真看你的作文,没有好的开头行吗?“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好的开头,文章写起来就顺畅的多了。
2.多媒体展示学生平时写的作文开头。(略)
3.当堂调查学生在写作文开头时的表现情况。收集、整理如下:
写作文开头时,不知道作文开头的技巧。
根据作文题目随便写作文的开头。
只知道可以用倒叙的方法。
边写边想,没有思路。
模仿范文的开头。
就是写不好作文的开头。
4.多媒体展示学生收集的精美作文开头:(共收集五十篇,这里仅摘十篇)
假如那天她一如既往地不走这条僻静的小胡同,假如那天她对小胡同里所有的细枝末节视若无睹,那么……(《骨肉奇缘》)作者:熊熊,初二(4)邵长东)
童年的记忆像一片长满花花草草的森林,林子里的树长得很茂盛。阳光从树叶间的空隙里洒下来,照在路上,留下一个个暗影或光斑。
我知道我永远都不可能骑着马走进西藏,让那滚烫的炊烟从我肩上烙下幸福的花形。我不知道帐篷在哪里,我不能分辨炊烟从哪个山头升起。我在这里渺小,身体沉重,双目被雪域的光芒刺得无法睁开。
(选自《生活随想》初二(4)牛传筱)
人生有无数的烦恼:大至生老病死,小至工作不顺,办事不利……各种人对烦恼有各自的见解和处理方法。而我最推崇大仲马,他对烦恼只平平淡淡地说:“人生是串无数的小烦恼组成的念珠,懂得人生价值的人会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简简单单的几个字,道出了人生的真谛———笑对烦恼。 (摘自《获奖作文·笑对烦恼》初二(5)王瑞雪)
一直以为侃价是俗不可耐的事。每次买东西,都装成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一问价便付钱。看到小商贩们狡黠的一笑,心里才明白自己已被人“宰割”,可就是爱面子,咬牙认了。
(《第一次侃价》初二(5)郭彦君)
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去看海。妈妈说:“去吧,孩子,画卷上没有真正的海。”于是,我终于领略到了海的丰姿。
(《海》初二(6)赵红静)
夜深了,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带着香甜的梦沉睡了。窗外,深蓝色的夜空缀满了宝石般的星星,银盘似的月亮铺洒下皎洁的月光,静静的院落融化在清凉的月光中,我不由自主地走到小院中。
(摘自《小院夜色》初二(6)代丽君)
离别故乡已多年,许多事情在记忆中,故乡的赛龙舟却浓缩着我对故乡的情结,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摘自《故乡端午赛龙舟》初二(6)范军)
历史是人类的足迹,记载着风风雨雨,文明是社会的进步的标志,闪烁着智慧的汗水。中华神州,文明悠久五千年,她的辉煌,她的灿烂,让炎黄子孙骄傲自豪,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摘自《新安晚报》初二(6)汪洋)
清晨,阳光撒满大地,蔚蓝而高远的天上悠闲地飞着几片白云。我走在上学的路上,看着这美好的一切,心里却万分沉重.一切的一切在我眼里仿佛都蒙上了一层灰色。我是在想昨天晚上发生的那件事,它令我万分后悔。
(摘自《我真后悔》初二(6)崔漩)
朋友,你读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吗?你不为词中“山舞银蛇,原驰腊象”的胜景陶醉吗?你聆听过如雷贯耳的朔风吗?如果你是温柔细腻的南方人,那你一定对北方的隆冬充满热切的向往吧,请你随着我的拙笔畅游一番吧!
(初二(6)班 马文娟)
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 (摘自马国福《一笑而过》初二(6) 姚梦雅)
5.把学生平时写的作文开头和收集的作文开头进行比较,分析学生作文开头存在的问题:
不能概括文章主体的内容。
不会使用任何一种作文开头的技巧。
说一些与主体内容无关的绕弯子的话。
没有文采,不吸引人。
开头过长,造成头重脚轻的局面。
只会使用叙述一种表达方式,不会使用修辞。
开头概括的内容过小,不能统领全文。
6.查找资料;了解写好作文开头的常用方法,用多媒体展示,教师分析、讲解
{1}直接式:一般同学总喜欢在开头上绕来绕去,说些不着边的话,既浪费许多笔墨,又影响表达效果。实际上有许多优秀的记叙文,一般都是直接进入事件的记叙。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契诃夫的《变色龙》,开头都是简洁明了,一开始就将读者带入到故事的情景中,让读者的思绪随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起伏。
{2}点题式:文章一开头就入题。开头揭示题旨,入题快,利于引导读者把握文章的中心。北京十二中初中分校的学生叶杉有一篇习作《我的父亲》,其开头这样写道:“人们自古以来歌颂伟大的母亲,我却更加喜爱我的父亲。母爱仿佛是阳光,温暖,无微不至。而父爱仿佛是无边无际的海洋,宽广、辽阔,似乎能包容一切。”从这第一段,我们很清楚作者要歌颂的是谁,歌颂的内容是什么。语文课本中,这样开头的文章不少。《八只小猫》的开头:“我并不喜欢活的或者别的什么猫,但对家里八只景德镇的瓷器小猫有些例外。它们是在江西瓷品展览会上与我见面的,我一看那清新可喜的样子就爱上了。”紧扣题目,点明了“八只小猫”的来历及作者对小猫的感情。
{3}交代式:这种方式用在记叙文的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等有关信息。例如,莫怀戚的《散步》第一段:“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关于小组集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作文,开头做出这样的交代:“今天,是我们第二次集体出游。我和六位同学大清早就顶着风走上大街,奔赴实践地点。”对参加活动的人员作出详细交代,为下文事件的展开和人物的出场埋下了伏笔。
{4}回忆式:初中学生写的文章绝大多数是叙述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所以,采用回忆式开头就很白然,易于使自己写作时回忆起过去的一幕幕,也有助于将读者引入故事中。冰心的《小橘灯》、朱自清的《背影》、魏巍的《我的老师》,这些大作家的作品都是这样开头的。《小橘灯》的开头只短短一句:“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简洁而实用。学生的作文,这样的开头最多。如:“今天,我坐公交车回学校,不料,在公交车上发生了一件不太愉快的事。”
{5}渲染式: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为下文的故事情节展开烘托气氛,也能引发故事情节的推进。这种方式用好了,容易显示作者的功力。王愿坚的《七根火柴》,记叙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两个战士围绕“七根火柴”发生的故事。文章开头对草原上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对故事的展开及主题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也是如此,开头就交代山之高大险峻、连绵不断及暮色沉沉,很自然地令读者想到:山路夜行太危险,赶快找落脚地,这样的山路,哪儿会有落脚地呢?这样的段首,不仅吸引读者眼球,更为“小茅屋”的出现做了很好的铺垫,对表现主题极为有利。
{6}引用式:《人民的勤务员》是典型的引用式开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看到这句话,人们马上会想到雷锋,雷锋用实践很好地诠释了他的这一座右铭。而这一段话也是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就本文来说,它既点题,又是全文的中心。当然,引用对于不同文章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或引用名言警句,点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诗歌,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说明事理。在议论文中,常见的方法是引用名言导出话题。
{7}“开门见山”式。
“开门见山”是一种应用得很普遍的开头方法。它之所以被广泛使用,就因为一开头就直入主题。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时间弥足珍贵,看文章的人都希望尽快地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倘若在开头处拐弯抹角、枝枝蔓蔓,一味地在题外转悠,那么,即使内容再好,也难以激起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对我们考场作文来说,阅卷教师承担着繁重的阅卷任务,一个“开门见山”直入文题的、“不蔓不枝”的开头,一定可以博取阅卷老师的好感,使阅卷人对你的作文留下极佳的印象,从而有助于你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开门见山”式的开头,在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中极常见,可谓俯首可拾,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己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景。”(朱自清《背影》)开篇点题,为下文写寄寓深挚父爱的“背影”设伏。“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开篇第一句明确了赞颂的对象白杨树,定准了全文的情感基调———赞颂。“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高尔基《海燕》)开头首先交代了海燕勇敢高飞的战斗环境,接着从“色”(黑色)、“形”(闪电)、“神”(高傲)三个方面,显现了海燕迅猛高飞的战斗英姿。以“开门见山”式开头获得成功的作文很多,下面列举几例:
看到这个题目,我内心深处不禁响起了一阵掌声,这掌声表达了女儿对妈妈的赞许和钦佩之情。要是两年前,我可要为妈妈喝倒彩了。(《作文》杂志,1999年第十期)这是1999年“文心杯”全国中学师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一等奖得主蒋靖菲同学的《掌声响起》的开头部分。这个开头开门见山,同时欲扬先抑,又为下文设伏并构成悬念。
我的家乡四面环山,到处芦苇丛生。秋天一到,芦苇花争相开放,把家乡掩映在一片花海里,很是好看。(同上 二等奖 郭慧芳《家乡的芦苇花》)
我九岁那年的春天,父亲买回一头黑水牛。他说:“咱家田多,农忙季节,没头牛不行。待这牛长大了,就用它来耕地。”(同上 二等奖 任美娟《与牛结缘》)
忘不了她那张给我鼓励的笑脸,忘不了她激发我上进的朴实的话语,忘不了她曾给我生命中带来的一片绿色。忘不了她,我至亲的爱友。(《忘不了她》)
{8}“写景烘托”式
画家画月亮,如果孤零零地只画出一个月亮,就会显得十分单调,甚至会神采匮乏。如果在月亮周围勾上几缕云彩,以云托月,情况就会大不一样,那个月亮就会格外有神,这种技法,就是“烘托”。作文也需要这种技法。作为一名初中生,考试大多为写人叙事类作文,一个好的“写景烘托”式的开头,有利于为人物的摹刻和事情的叙述设置入情的氛围。作为一种实用的作文技法,在初中语文课本中也有许多典范的例子。如: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接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是小说《驿路梨花》的开头。以对山的描写为情节的展开铺垫。如此大山,暮色又迫临,对行进在路途中的人,夜间的住宿确乎是一个必须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的心情该是多么焦急啊!由此可见,对小茅屋的主人的猜度与赞美等一系列的情节张本铺垫,是为“写景烘托”式开头。
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哪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叶君健《看戏》)以“静”烘托人们等待开戏的宁静气氛。不仅如此,而且与后文梅兰芳表演时山呼海啸的场景对比,表现出艺术穿透性,反衬梅兰芳高超的表演技艺。
“干千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山之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高风《金黄的大斗笠》)
同样,学生们因采用“写景烘托”式开头而成功的文章也为数不少,如:
“公元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八日,天空下起暴雨。地上透亮的水泡,圆了又破,破了又圆,一张一合地哭诉着一位世纪老人的溘然长逝。水泡声千百次地重复着一个永远的名字:冰心。”(樊瑞《百年冰心》见《作文》1999年第十期)
“我的头发湿了,浑身沾满了泥浆。清明节特有的雨丝欲断还续,从遥远的天际无声地飘落在荒凉的山野上。我踩着泥泞艰难地走着,寻找着,任凭雨水洒在头上、脸上、身上……”(胡波《又逢清明节》见李晓明、毛剑冰编“金榜作文系列丛书”《写人散文》)
“3月26日晚18:55时,天边最后一抹晚霞尚未褪尽,周末的钢城还沉浸在一片热闹欢快的氛围中。十里钢城,电车、巴士、的士穿梭不已,自行车的铃铛声,汽车的嗽叭声,小摊贩的叫卖声,时起时伏。大大小小的百货店、食品店、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有谁能料想到,这将是一个血色黄昏。(江俐《血色黄昏—“3·26”车祸纪实》见王竞前、宋怡明编“金榜作文系列丛书”《记事散文》)
当然,好的作文开头技法决非仅此八种,但如果同学们熟练掌握并能结合文题恰当选用一种开头技法,一定会对作文质量的提高裨益良多。古人把文章好的开头称为“凤头”,相信同学们能够写出一些让人视为“凤头”的开头。
7.教师选出几个话题作文材料,学生按照上述的作文开头方法,从不同角度练习作文开头。
{1}话题作文材料(略)
{2}学生作文开头练习收集、整理、点评。(略)
五、本次活动综述和教育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历时四周,虽然主要是在初二(6)班进行的活动,也得到了初二(5)和初二(4)班的部分学生的响应,在此对于他们的参与表示感谢。
从活动的过程来看,很多学生很喜
欢参加这类活动,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比老师一味地讲解如何写作文更有意思。”但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不少问题,学生手中的东西太少,他们所收集的资料,大都是《小学生作文选》上的一些东西,名著几乎没有涉及到。在新课程标准下,这是很值得我们教师关注的地方,学生的活动范围狭小,学生没有书看,或者学生没有时间看书,这都是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因此,我在活动的后期就明确提出:不要再看小学生的作文,要看名家的作品。
从活动的效果上看,这次活动基本上达到了我们的活动目标。从活动之前学生所写的作文开头和活动之后学生听写的作文开头的比较中,我们能看到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至少知道在写作文开头的时候,还可以使用一些技巧,使作文的开头美起来。特别是八种常见的作文开头的研究,成为学生无意识写作向有意识写作的一个大的转变。这也是我们这次活动的意义所在。
从活动的方法上看,这次活动还是以老师为主。特别在对材料的收集、整理上,学生没有独立的思路,缺少专题研究的方法。主动性也不大理想,有些资料的收集,需要老师催促多次才能完成。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做过此类的活动,不知道参与活动的方法。因此,我们下一阶段还应该花点时间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活动的思路和方法,使活动变成以学生为主,老师起指导作用的活动。
Ⅵ 教师作文教案及学生配套用书
——心里有数
成师附小陈科
在这次读书活动中,我们
备课组教师根据本组确立的"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处理有效性研究"的小专题开展了读书交流."主题图"是"北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编写
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然而,由于"主题图"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
习素材,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这给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实施带来了
一定的困难.
怎样理解主题图的用意为教学服务呢在实践中,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一定要会读《教师教学用书》.
在
教学用书中谈到,现在使用的教材是第三版实验教材,由多位数学家,教育家和特级教师编写而成.所以,教材中的每一个主题图都是经过他们潜心研究积极实践而
定的,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这让我想起了,以前也埋怨主题图产生的歧义和不合适,而不深入的去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就
盲目地进行改编,结果适得其反,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一,理解"主题图"的用意,把握教学目标.
课
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出示主题图后,就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天马行空,漫无边际,达不到教学目的,浪费时间.所以理
解"主题图"的意义是教师把握教学目标,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的前提.其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来分析,教材"主题图"提供的情景与学生
原有的哪一种生活经验有关,可以引导学生从哪个角度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二从数学学习的角度来分析,通过教学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一些数学知识,是否有
利于学生再创造,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九册《动手做》一课中,教材创设了一个"动手做"
的情境,"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做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旨在让学生知道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画一条垂直线段锯
开,再平移到另一边,就可以拼成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从而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初看,这个问题很简单.再想,要让学生把这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面积
相等的长方形,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尽可能大,否则学生的做法千奇百怪,达不到教学目标.
所以现在每次上课前,我们备课组教师都会先通过读教师用书对"主题图"议一议,然后梳理本课教学目标,从而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发现主题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是教学的关键.
如果一个主题情境展开后,学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时,这样的主题情境至少在相关数学教学中价值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
例
如,在《分数的再认识》一课中,教材安排了"拿铅笔的活动".主题图展示的是三个同学拿出各自所有铅笔的,其中有两个小朋友拿出的铅笔数同样多.这时,第
四个小朋友问:"拿出的铅笔数为什么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呢"教学时,袁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后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结果第一个学生就准确地指出了原
因,全班同学赞成.袁老师一愣,我们听课的老师也愣了,原本的预设和对活动的分析已显得无太大的价值了.
课后,
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对此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首先是低估了学生的水平,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对主题图的用意,理解不够深入.主题图中第四个小朋友的对话,并
不是让学生说你发现了什么,而是让学生尝试提问题.主题图所展示的各个环节就是分数再认识的探索过程,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
维过程.教材在呈现主题图中,并没有先让孩子说说发现了什么,而是先让孩子提出问题.
所以教师一定要读透教材挖掘主题图的隐含内容,把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
三,"主题图"教学要突出数学的特点,体现三维目标.
"主题图"教学不单纯是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这一特点.
如
在教学《2,5的倍数特征》时,"主题图"设计了让学生从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和2的倍数并观察特征的活动.5和2的倍数特征只要学生多举几个例子,
就能发现,为什么书上还要以表格为载体呢通过阅读教师用书,我们发现其意图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归纳特征.当学生将多种探索方
法进行比较时,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列表的优越性,既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同时教材注意结合"主题图"适时渗透思想教育.如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锻炼身体等.这就是"主题图"教学所反映的精神实质.上好这一课,不仅能激发起学生对老师的喜爱,更能激发起他们想学好数学的愿望,为今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做好准备.
总之,要把握好新教材中"主题图"这一特色,就从教师用书读起,做到心中有数.
Ⅶ 小学六年级作文备课教案
第一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其实,人与人要通过交往,才能真正地了解对方,两人之间才会有友谊,才会有感情,所以我们要多与人交往,这样,身边的知心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上换了班主任,她的宽容在我们这群小毛孩眼里,却认为是无能,她的笑容,在我们眼里认为是不认真,总之,班主任的种种都被同学们在背后说得天花乱坠。直到一次上课时,我发现这位班主任语言风趣,逗得同学们们是“哈哈”大笑,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看不出半点虚伪,当时,我心里想:怎么回事?看到你们真是口是心非,现在完全跟老师走了。
下课后,有些同学围成一堆,说这新来的班主任教得很好,很喜欢她,老师坐在椅子上,身边是那曾经“口是心非”的同学,与老师有说有笑,那时,我看见老师的笑, 是多么灿烂,多么美丽!
没过多久,同学们对这位老师就像对自己的朋友一样了,心底的话是全部告诉这位“新朋友”。
通过那一次后,我才明白,人与人真的要通过交往后,才能了解她(他),所以我们要多与人沟通,朋友就会像星星一样多,每一颗都这么亮。你们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