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2014高考语文全国大纲卷答案解析

2014高考语文全国大纲卷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2021-01-14 23:17:58

Ⅰ 2014高考全国大纲卷语文作文范文

双赢

苏觉看到李明第一眼,就莫名地敌视,他相信李明也是如此。

作为应试的唯二幸存者,他们也理应敌视,因为这个公司只招一名员工。

苏觉刻苦求学,颇有悟性,他也自视优秀。但几个月来不断被诸多公司拒绝,使他把这份工作当成了救命稻草,他必须胜过李明。但李明出身丹青世家,且功底深厚。

最后的对决已经到来,这次设计的主题是爱。爱?苏觉不屑地想:我是个孤儿,何谈爱?不过,他可以用暖色渲染出温暖与爱意,想到这里,他抬头挑衅地看了李明一眼,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苏觉转身进工作室,一天时间,还真有点紧迫呢。

苏觉画完后已是黄昏时分,他准备先去填饱肚子。他把画布遮好,风吹起一角,只能看到橙黄的暖色调,很温暖。他走出去,看到李明还坐在那里,悠闲自得,好像他的画完好杀青。李明对苏觉笑了笑,苏觉莫名其妙地望着李明,突然想到那个胖老板说过的话:“听过‘山羊过独木桥’的故事吗?你们现在就站在独木桥两边,狭路相逢,胜者只有一个。”

苏觉回来的时候,已经月上中天了。他着魔了似的又进了那个工作室,李明已经走了。他先是警觉地望了望四周,然后做贼似的向李明那幅画走去,那黑色的遮布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他,他慢慢地揭开一角,之后是完整的一幅画。他望着那幅画,陷入沉思,总以为有点违背爱的主题。冥思苦想之后,踌躇满志地添上几笔。然后迅速逃走,连门都忘记关了,更不用说查看一下自己的画。

第二天,是公布结果的时候了,苏觉倒有些心不在焉。当听到他和李明都被破格录取了时,他惊讶地跳了起来,李明更是惊讶万分。他俩颤着声音问胖经理因何有如此结局。

胖经理领着他们进入了工作室。抓起画布,他们都沉默了。

苏觉的画上多了一只猫,更像家了,也更完整了;李明画的虎身上落了一只蝴蝶,更温馨了,更有意境了。

原来,李明知道苏觉应聘屡屡失败,决定放弃竞争,因而画了一只与爱这一主题相距甚远的老虎。在苏觉出去后,他掀开苏觉的画,发现虽色调温馨,但只有静物,于是他给苏觉的画添加了一只小猫。苏觉回来后,看了李明的画,知道李明无意与自己竞争,顿觉惭愧万分,灵感一现,便在李明画的虎身上,添了一只蝴蝶。

【点评】
作者运用小说的形式,表现了双赢的主题。文中人物的名字也独具匠心,苏觉——速觉,迅速觉醒;李明——理明,道理明白。构思巧妙。

Ⅱ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语文第九模拟答案

教育部考试中心或抄实行自主命题的省袭级考试院命制试题、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台除外)高校最重要的入学考试。[1] 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般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简称高考、澳。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奥赛等6项加分项目。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部分省市区因考试制度的不同考试时间为3天(即7、9号)。2015年起,高考取消体育特长生

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和全国大纲卷有啥区别

全国卷也分课标卷和大纲卷两种,差别不大,形式上名字不同而已,相比较与大钢卷,课标卷增加了点东西。
首先:地理加了三个选修,分别是《旅游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分值是10分,做的时候自己选一个;
政治相对于大纲卷增加了一本书的内容,也就是在原来的经济、政治、哲学的基础上加了门文化生活(必修,政治不考选修);
历史跟大纲相比变化也有,以往的第24题考一个人文知识,课标卷不考了,换成了最后一题考史论,另外历史增加了四本选修,分别是《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战争于和平》《民主政治实践》《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四选一,分值是15分。

Ⅳ 艺术生的高考内容和其他普通学生的考试内容是一样的吗

我认为 语文科考试大纲说明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命题指导思想命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以及我省统一使用的普通高中教材为依据。命题根据高校合格新生应具备的语文素养,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及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要切合我省中学语文教学和中学生语文水平的实际。Ⅲ、考试能力要求高考语文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量层级。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Ⅳ、考试内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根据普通考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结合湖南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语文考试内容。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外国小说欣赏》《新闻阅读与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五个模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必考与选考两个部分。一、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语言文字运用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1.识记 A(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2.表达应用 E(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3)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识记 A默写古代诗文(指定篇目见附录)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三)现代文阅读阅读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了解论述类文章与实用类文章(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语言特色和主要表现手法,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D(1)评价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章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

Ⅳ 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语文第一模拟 site:proct.dangdang.com

1.D【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2.D【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甩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题思路】 A.“余辉”应为“余晖”。B“谛造”应为“缔造”。 C.“铺烟”应为“硝烟”。
3.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上限”和“最多”意思上有重复,可去掉“最多”。B项,不合逻辑,最后一句应该是“人们就要避免去户外活动”。D项,成分残缺,应在“集中供热”后加“的方式”。
4.D【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务必”一词使甩不当;B项,“贵府”是敬辞,使用不当,可改为“家中”;c项,“令尊”是敬辞,用于称剐人的父亲,可改为“家父”。
5.C【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解题思路】诚:确实,的确。
【解题拓晨】 可用代入法判断解释是否正确。代入后,语意通顺又符合语境的则正确,反之则不正确。
6.B【命题意圈】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前者为连词,表顺承,可不译;后春为连词,表转折。B项,两个“若”都是假设连词,可译为“如果”。C项,前者为介词,可译为“因为”;后者为介词,可译为“用”。D 颂,前者为连词,可译为“于是,就”;后者为副词,可译为“竟然”。
7.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 “裴颇不重儒术”错误,原文说的是裴颇为当时的人不重镭术深感忧虑。
【解题据展】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是选不正确的一项,还是选正确的一项;其次,把每一个选项和文中相对应的事件认真比对,辨别细微差别。8:(l)刚才在西掖门遇到太傅,他坐着索车,带着两个随从往西边蠹了。
(2)你们两个目前还为贾后所信任,可常常在其左右用祸福之理劝诫 她,希望她不要有太违背理的行为。
(3)如果你的意见不被接受,则可以病为由辞官而退隐。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得分要诀】(1)句的得分点为向、从、西,(2)句韵得分点为犹且、见、冀、大悖,( 3.)句的得分点为若、辞病、屏退。
【解题拓展】 翻译句子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情况;还要注意虚词,某些虚词可不译,某些虚词需翻译。
【参考译文】
裴颇字逸民,十分不俗,且见识高远,广泛地学习知识,研习古事,在少年时便闻名于世。太康二年,他被征召为太子中庶子,升任散骑常侍。
杨骏将要被杀时,杨骏的党羽左军将军刘豫在门前布置军队,遇到装颇,问他太傅杨骏在哪里。裴颇他说:“刚才在西掖门遇到太傅,他坐着素车,带着两个随从往西边去了。”刘豫说:“我应该去哪里?”裴颇说:“应到廷尉(自首)。”刘豫听了裴颇的话,便弃自己的军队而去。朝廷随后下令让裴颇代替刘豫兼任左军将军,屯兵万春门。
当时天下暂时安宁,裴颇上奏朝廷,请求修建学校,将经书刻在石头上。裴颇学识广博,见闻丰富,兼通医术。苟勖修订音律及度量衡时,查验古尺,发现比当时所用的尺子短四分多。裴领土奏说:“应改革各种度量器具。若不能全部改革,可先改太医用的称重量的器具。如果称药物有差错,就会与神农、岐伯定的用药标准不符。药物的轻重,差一分一两就大不相同,可以致人伤亡,害处很大。古人寿命长而令人寿命短,不一定不是因为这个。”这个意见最终没有被采纳。乐广曾经与裴颁接弃世务,竞谈玄理,想要用理说服装颜,然而裴颁谈论的内容丰富广搏,乐广笑而不能对。
裴颇因贾后不喜欢太子,上表直言,请求提高太子生母谢淑妃的位号,又上奏请求增设护卫东官的后卫卒吏,朝廷提供了三千士兵,于是东宫宿卫兵共万人。
裴颇很担心贾后乱政,与司空张华、侍中贾模商议废贾后而立谢淑妃为后。张华与贾模都说:“皇上自己并没有废黜贾后之意,如果我们专断行事,皇上内心就套认为我们做得不对。且诸王血气方刚,贾后的朋党必有异议,恐怕灾祸一触即发,那时身死国危,也无益于国家社稷。”装颇说:“你们所考虑的的确有道理。但贾后昏聩残暴,没有什么顾虑畏惧的,不久将使天下大乱,这该怎么办呢?”张华说:“你们两个目前还为贾后所信任,可常常在其左右用祸福之理劝诚她,希望她不要有太违背理的行为。幸亏天下还安宁,或许还可以过几年悠闲自得的日子。”这个打算最终被搁置。裴颇早晚劝说其姨母广城君,让她告诫贾后要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太子。有人劝告裴颇说:“你有幸能在宫内外尽情说话,直陈己见,如果你的意见不被接受,则可以病为由辞官而退隐。如不赶快按这两条行动,就是再上十次表,大难也难以避免了。”
裴颇感慨叹息良久,终究没有这样做。
裴颇深深忧虑当时风俗放荡,人们不尊崇儒术,何晏、阮籍在世人心目中向来名望很高,还口谈虚无玄理,不遵礼法,倚仗当权者的宠信,白吃俸禄,无所事事;至于王衍那样的人,声誉太盛,位高势重,不以事务为己任,人们互相仿效,风俗教化衰败。于是著《崇有论》来阐释当时的弊端。
9.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 “孝谨”是一个词组,不可断开,且根据上下文,李密与祖母生活在一起,不存在“闻”的问题,故可判断此项的断句是错误的。正确断法为:(李)’密时年数岁/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痰/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10.【答案示例】 (1)写景抒情(2分)(2)词的下片写实境,通过写草色来抒发作者的离愁别恨。通过“萋萋”“翠罗裙”抒发他对远隔香尘的伊人的思念。通过写冷落的闲门、凄迷的古道以及烟雨等景物,写出了庭院之孤寂,心绪之凄黯,望眼之迷蒙,将草色、离情与迷蒙的雨色化为一片,抒发离愁别恨的情绪。情景相伴,凄然无尽。(6分)
【诗歌鉴赏】这首词通过写草色来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纯净明丽的阳春烟景图:春风吹绿了芊芊的芳草,其在飘动的白云的映衬下显得那样葱翠可爱。蒙茸的草地伴随着流水伸向天际,花瓣轻轻地落在草上。这是多么迷人的芳景!可是,读者是否注意到“晓梦入劳褶”这句中的“晓梦”二字?原来这令人神往的如屏芳景,只是一场梦中的幻境而已。即使追寻到梦里也并不圆满,也只是一个凄迷的短梦而已。下片转写实境,写醒后的情怀。用“萋萋”一句换头,仍是从草生发。“萋萋”,芳草美盛之貌。以抒发他对远隔香尘的伊人的思念。“翻忆”句重笔渲染。用“罗裙”形容芳草,在“翠罗裙”上缀以“翻忆”二字,感情上又多了一个曲折。本想眺望一下,略舒郁悒,没想到反而勾起了对绿色罗裙--这最具有女性特征的服饰的思念。这一缕痴情真是不好收拾。“冷落”三句,以排体出之。句句切草、切情,化工之笔。“冷落闲门,”,见出庭院之孤寂,而“庭草无人随意绿’r之神理,印隐含其中。“凄迷古道”,流露出望远之悲心。“凄迷”二字,将心绪之凄黯与望眼之迷蒙两重意象融在一起,并与前片之“望隔香尘”暗相对照。以迷迷糊糊之睡眼,逐古遵之轻尘,真令人难以忘怀。然而作者述情之笔愈出愈精,最后又推出了“烟雨正愁人”之句,把这种怅惘的心境渲染到了十分。以“烟雨”结笔,将革色、离情与迷蒙的雨色化为一片,情景相伴,凄然无尽。
11.(1)枯松倒挂倚绝壁 冰崖转石万壑雷(2)玉枕纱厨(3)越陌度阡契阔谈谦
12.【答案示例】 内容真实表达自由(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文中论述观代散文特点的段落(第2至3段);其次要进一步寻找各段落中对应题目的相关语句,对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压缩;最后分点概括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题拓展】 解答此类题,一要找准筛选信息的区间;二要对区间内的信息进一步筛选,确定出重要语句;三要对找出的重要语句进行整合概括。
13.C【命题意图】本题综合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题思路】 原文说“它只是把一切问题--哪怕是哲学的与科学的--说得更自然,更亲切”,意思是一切问题包括哲学的、科学的问题,但并不仅仅指这两方面的问题.
14.D【命题意豳】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戏剧“现在被电影替代”错误,文中是“似又为电影所转移”。B项,“全都”的说法错误,事实上,封建时代的散文中也有反映真实人生的。。C项,韩愈的《毛颖传》,柳宗元的《李赤传》,虽然在语言、章法上模仿正史,但并不能以此判定这两篇文章所记述的就是历史人物。
15.【答案示例】小说的标题“我不想知道小偷是谁”指文中唐拉法埃尔的心理,是一个包含问题的陈述句,小说以此为题,设置悬念,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分)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题目的能力。
【解题思路】“我不想知道小偷是谁”是一个包含问题的陈述句,体现了文中人物的心理。此标题,能引起读者两个方面的探讨:小偷是谁?
“我”为什么不想知道小偷是谁?这样设置悬念,能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6.【答案示例】唐拉法埃尔“泣不成声”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为自己的人生遭遇而伤心;第二,对自己没有教育好学生而自责,为学生不懂事而伤心;第三,对送回钱包的年轻人感激。(每点2分)
【命题意图】奉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一要通读全文,找出题干引用的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从而明确答题的信息区间是全文;二要结合全文内容,联系唐拉法埃尔的遭遇,分析他为什么会“泣不成声”;三要明确题干要求的是“分条概括”,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按点作答。
17.【答案示例】①小偷偷小偷;②钱包里有信件;③小偷送回钱包;④钱包里有学生的乘车证;⑤老师不予追究,发新的乘车证;⑥学生承认错误的时候老师没有戴眼镜。(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构思是对整篇小说的谍篇布局而言的;其次要明确“巧妙”的意思是不同于一般;再次要仔细分析文章构思方面有什么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最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条概括出本文构思巧妙的地方。
18.【答案示例】合理。看到个“模糊的影子”是实写,因为唐拉法埃尔没有戴眼镜,看不清;“影子后面是四月里一片迷人的春光”是虚写,意为唐拉法埃尔明白这个孩子从今以后一定会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傲人,自己的担忧和焦虑消失了,心情非常轻松愉快。(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针对题干中的问题明确答出“合理”或“不合理”。其次要结合文本和题干合理分析,答出依据。
【解题拓展】作答探究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贴近文本,有理有据;②整体把握,内引外联;③凸显关键,放大内涵;④条分缕析,多角度呈现;⑤明晰题旨,规范表达。
19.(1)【答案示例】今天我这个老婆子豁出去了,只要把贾老太太逗乐了,讨得她的欢喜,一高兴没准儿就能多赏几两银子,够家里忙活几年的了。哎,人穷气短啊,如果有钱,谁愿意成为别人的取笑对象呢?算了算了,看在银子的份上,我老婆子就装疯卖傻,让她们乐一回吧。(6分)
【解题思路】答题要求:注意人称(第一人称),表达方式(描写),写作对象(人物心理活动)。语言要符合刘姥姥这一农村妇女的性格特点,心理要符合特定的场合。
(2)【答案示例】 这里的笑,无不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以及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栩栩如生。史湘云心直口快,性格豪爽,所以笑喷了饭。林黛玉弱不禁风,所以“笑岔了气”。
贾宝玉深得贾母的溺爱,所以滚到贾母怀里笑。惜春还是个小孩子,天真幼稚,笑中也不忘向奶母撒娇。而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奴婢地位低下,不可以在主人面前尽情地欢笑,因此有“躲出去蹲着笑”。有的还要帮人换衣服,连笑也得忍着。(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要结合人物的阶级地位、个性特点来分析人物形象,此外还要兼顾人物的年龄、性别等来分析人物荚的特点。
20.(1)【答案示例】 云南镇雄山体滑坡46名遇难者名单公布。(2分)理由:新闻标题应是对新闻内容的简要概括。这篇新闻先简要介绍了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特大山体滑坡造成的灾害情况,接着主体部分则是介绍遇难者的情况,最后又公布了46名遇难者的名单,所以用“云南镇雄山体滑坡46名遇难者名单公布”既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4分)
【命题意豳】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解题思路】所拟标题必须紧扣消息主要内容作简明扼要的陈述,突出消息最想传达的内容。分析理由时要结合消息内容解答,要能自圆其说。
(2)答案示例:每一个名字都曾经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名字都能触动他的亲人心底的痛,每一个名字都有着生命的重量。公布每一个遇难者的名字,是对遇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标志。公布遇难者名单,能够体现政府信息公开透明,能够提升政府公信力,能够阻止谣言的产生。(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写新闻短评的能力。
【解题思路]写新闻短评,切入的角度要巧妙,阐述的道理要能服人,此外,要重视规范答题,注意观点鲜明、语言简洁。
21.【立意探索】审题立意时要注重分析禅师的话外之音:如果当时将军没有帮助禅师锄地而下山,就会遇到复仇的年轻人,所以锄地的时候就是将军人生中最好的时间,当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帮禅师锄地;如果将军没有替年轻人包扎伤口,年轻人就可能丧命,也就无法了结二人的仇恨;所以替年轻人包扎时就是将军人生中最好的时间,当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替重伤的年轻人包扎伤口。由此可以看出,最好的时间就是当下,因为只有当下的对间人们才能把握、支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眼前的事情(帮助身边的人)。所以,作文的立意可以有:①活在当下;②重要的是把握现在;③学会帮助别人;④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⑤时刻行善。
【佳作展台】
把握当下, 谁不渴望东方蓬勃的朝阳?谁不渴望“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欣喜?
谁不想消除“草色烟光残照里”的哀怨?
这一切都源于对眼前事物的把握。
一生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眼前之事,要不将军又怎能免于被袭?又怎能了结与年轻人的仇恨?
请把握当下,做好眼前的事情。
古语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天地之间一蜉蝣的我们不应该沉湎于过去、痴迷于未来,而应该好好把握现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综观历史,立功于世者,无不是从当下做起,做好艰前的事情。
试想,若无对眼前之事的把握,王羲之又怎能在兰亭奋笔挥毫,被后人尊为书圣;若无每日的闻鸡起舞,祖逖又怎会在北伐中原后名垂千古。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四大家族的兴衰存亡等都鲜活地展现在小说中,古今无双。但是,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红楼梦》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个伟大的灵魂、一个对眼下事情执着不懈的灵魂。作者曹雪芹身上把握当下的精神一直闪耀着光辉,他坚持,自开始之日,他努力,直到最后…… 于是,在曹雪芹那里,孤独成了一种伟大的情感,死亡成一种唯美的跨越。自他归去,中华的墨香升腾了数百年。 请把握现在,做好眼前事。
张爱玲后半生都处于隐居的状态,因为她懂得做好眼前事才是一个作家应有的品质。于是,她放弃纸醉金迷的生活,几十年母一日,在文学的道路上徜徉。文章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她悲天悯人,却又冷漠寡情;她通达世故,却又我行我素。文章里,家长里短;生活中,却又独标孤高。同时承受着灿烂夺目的喧嚣与极度的寂寞,暗撤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飞扬…… 、把握现在,张爱玲在无尽的文学空间中绽放着自己灿烂的生命之花。把握现在,做好眼前事,就一定能够“乘长风破万里浪”,便不会再发“塞上长城空自许”的悲音。
当下,就是最好的时间;眼下的事情,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是飞雪,就在现在尽情地飞舞;是春风,就在当下努力地吹拂;是夏雨,就在此时倾情地飘落……
【名师点评】文章结构完整,行文流畅,语言优美。开篇使用反问增强语气,用排比增加气势,并紧扣文章的主旨“把握当下”;接下来用名言、具体事例等反映“把握当下”的重要作用;结尾部分从自然的角度再次点题。总体说来,是一篇较为成功的考场作文。

Ⅵ 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 语文(第七模拟) 答案

1.D【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2.D【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甩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题思路】 A.“余辉”应为“余晖”。B“谛造”应为“缔造”。 C.“铺烟”应为“硝烟”。
3.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上限”和“最多”意思上有重复,可去掉“最多”。B项,不合逻辑,最后一句应该是“人们就要避免去户外活动”。D项,成分残缺,应在“集中供热”后加“的方式”。
4.D【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务必”一词使甩不当;B项,“贵府”是敬辞,使用不当,可改为“家中”;c项,“令尊”是敬辞,用于称剐人的父亲,可改为“家父”。
5.C【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解题思路】诚:确实,的确。
【解题拓晨】 可用代入法判断解释是否正确。代入后,语意通顺又符合语境的则正确,反之则不正确。
6.B【命题意圈】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前者为连词,表顺承,可不译;后春为连词,表转折。B项,两个“若”都是假设连词,可译为“如果”。C项,前者为介词,可译为“因为”;后者为介词,可译为“用”。D 颂,前者为连词,可译为“于是,就”;后者为副词,可译为“竟然”。
7.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 “裴颇不重儒术”错误,原文说的是裴颇为当时的人不重镭术深感忧虑。
【解题据展】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是选不正确的一项,还是选正确的一项;其次,把每一个选项和文中相对应的事件认真比对,辨别细微差别。8:(l)刚才在西掖门遇到太傅,他坐着索车,带着两个随从往西边蠹了。
(2)你们两个目前还为贾后所信任,可常常在其左右用祸福之理劝诫 她,希望她不要有太违背理的行为。
(3)如果你的意见不被接受,则可以病为由辞官而退隐。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得分要诀】(1)句的得分点为向、从、西,(2)句韵得分点为犹且、见、冀、大悖,( 3.)句的得分点为若、辞病、屏退。
【解题拓展】 翻译句子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情况;还要注意虚词,某些虚词可不译,某些虚词需翻译。
【参考译文】
裴颇字逸民,十分不俗,且见识高远,广泛地学习知识,研习古事,在少年时便闻名于世。太康二年,他被征召为太子中庶子,升任散骑常侍。
杨骏将要被杀时,杨骏的党羽左军将军刘豫在门前布置军队,遇到装颇,问他太傅杨骏在哪里。裴颇他说:“刚才在西掖门遇到太傅,他坐着素车,带着两个随从往西边去了。”刘豫说:“我应该去哪里?”裴颇说:“应到廷尉(自首)。”刘豫听了裴颇的话,便弃自己的军队而去。朝廷随后下令让裴颇代替刘豫兼任左军将军,屯兵万春门。
当时天下暂时安宁,裴颇上奏朝廷,请求修建学校,将经书刻在石头上。裴颇学识广博,见闻丰富,兼通医术。苟勖修订音律及度量衡时,查验古尺,发现比当时所用的尺子短四分多。裴领土奏说:“应改革各种度量器具。若不能全部改革,可先改太医用的称重量的器具。如果称药物有差错,就会与神农、岐伯定的用药标准不符。药物的轻重,差一分一两就大不相同,可以致人伤亡,害处很大。古人寿命长而令人寿命短,不一定不是因为这个。”这个意见最终没有被采纳。乐广曾经与裴颁接弃世务,竞谈玄理,想要用理说服装颜,然而裴颁谈论的内容丰富广搏,乐广笑而不能对。
裴颇因贾后不喜欢太子,上表直言,请求提高太子生母谢淑妃的位号,又上奏请求增设护卫东官的后卫卒吏,朝廷提供了三千士兵,于是东宫宿卫兵共万人。
裴颇很担心贾后乱政,与司空张华、侍中贾模商议废贾后而立谢淑妃为后。张华与贾模都说:“皇上自己并没有废黜贾后之意,如果我们专断行事,皇上内心就套认为我们做得不对。且诸王血气方刚,贾后的朋党必有异议,恐怕灾祸一触即发,那时身死国危,也无益于国家社稷。”装颇说:“你们所考虑的的确有道理。但贾后昏聩残暴,没有什么顾虑畏惧的,不久将使天下大乱,这该怎么办呢?”张华说:“你们两个目前还为贾后所信任,可常常在其左右用祸福之理劝诚她,希望她不要有太违背理的行为。幸亏天下还安宁,或许还可以过几年悠闲自得的日子。”这个打算最终被搁置。裴颇早晚劝说其姨母广城君,让她告诫贾后要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太子。有人劝告裴颇说:“你有幸能在宫内外尽情说话,直陈己见,如果你的意见不被接受,则可以病为由辞官而退隐。如不赶快按这两条行动,就是再上十次表,大难也难以避免了。”
裴颇感慨叹息良久,终究没有这样做。
裴颇深深忧虑当时风俗放荡,人们不尊崇儒术,何晏、阮籍在世人心目中向来名望很高,还口谈虚无玄理,不遵礼法,倚仗当权者的宠信,白吃俸禄,无所事事;至于王衍那样的人,声誉太盛,位高势重,不以事务为己任,人们互相仿效,风俗教化衰败。于是著《崇有论》来阐释当时的弊端。
9.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 “孝谨”是一个词组,不可断开,且根据上下文,李密与祖母生活在一起,不存在“闻”的问题,故可判断此项的断句是错误的。正确断法为:(李)’密时年数岁/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痰/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10.【答案示例】 (1)写景抒情(2分)(2)词的下片写实境,通过写草色来抒发作者的离愁别恨。通过“萋萋”“翠罗裙”抒发他对远隔香尘的伊人的思念。通过写冷落的闲门、凄迷的古道以及烟雨等景物,写出了庭院之孤寂,心绪之凄黯,望眼之迷蒙,将草色、离情与迷蒙的雨色化为一片,抒发离愁别恨的情绪。情景相伴,凄然无尽。(6分)
【诗歌鉴赏】这首词通过写草色来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纯净明丽的阳春烟景图:春风吹绿了芊芊的芳草,其在飘动的白云的映衬下显得那样葱翠可爱。蒙茸的草地伴随着流水伸向天际,花瓣轻轻地落在草上。这是多么迷人的芳景!可是,读者是否注意到“晓梦入劳褶”这句中的“晓梦”二字?原来这令人神往的如屏芳景,只是一场梦中的幻境而已。即使追寻到梦里也并不圆满,也只是一个凄迷的短梦而已。下片转写实境,写醒后的情怀。用“萋萋”一句换头,仍是从草生发。“萋萋”,芳草美盛之貌。以抒发他对远隔香尘的伊人的思念。“翻忆”句重笔渲染。用“罗裙”形容芳草,在“翠罗裙”上缀以“翻忆”二字,感情上又多了一个曲折。本想眺望一下,略舒郁悒,没想到反而勾起了对绿色罗裙--这最具有女性特征的服饰的思念。这一缕痴情真是不好收拾。“冷落”三句,以排体出之。句句切草、切情,化工之笔。“冷落闲门,”,见出庭院之孤寂,而“庭草无人随意绿’r之神理,印隐含其中。“凄迷古道”,流露出望远之悲心。“凄迷”二字,将心绪之凄黯与望眼之迷蒙两重意象融在一起,并与前片之“望隔香尘”暗相对照。以迷迷糊糊之睡眼,逐古遵之轻尘,真令人难以忘怀。然而作者述情之笔愈出愈精,最后又推出了“烟雨正愁人”之句,把这种怅惘的心境渲染到了十分。以“烟雨”结笔,将革色、离情与迷蒙的雨色化为一片,情景相伴,凄然无尽。
11.(1)枯松倒挂倚绝壁 冰崖转石万壑雷(2)玉枕纱厨(3)越陌度阡契阔谈谦
12.【答案示例】 内容真实表达自由(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文中论述观代散文特点的段落(第2至3段);其次要进一步寻找各段落中对应题目的相关语句,对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压缩;最后分点概括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题拓展】 解答此类题,一要找准筛选信息的区间;二要对区间内的信息进一步筛选,确定出重要语句;三要对找出的重要语句进行整合概括。
13.C【命题意图】本题综合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题思路】 原文说“它只是把一切问题--哪怕是哲学的与科学的--说得更自然,更亲切”,意思是一切问题包括哲学的、科学的问题,但并不仅仅指这两方面的问题.
14.D【命题意豳】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戏剧“现在被电影替代”错误,文中是“似又为电影所转移”。B项,“全都”的说法错误,事实上,封建时代的散文中也有反映真实人生的。。C项,韩愈的《毛颖传》,柳宗元的《李赤传》,虽然在语言、章法上模仿正史,但并不能以此判定这两篇文章所记述的就是历史人物。
15.【答案示例】小说的标题“我不想知道小偷是谁”指文中唐拉法埃尔的心理,是一个包含问题的陈述句,小说以此为题,设置悬念,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分)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题目的能力。
【解题思路】“我不想知道小偷是谁”是一个包含问题的陈述句,体现了文中人物的心理。此标题,能引起读者两个方面的探讨:小偷是谁?
“我”为什么不想知道小偷是谁?这样设置悬念,能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6.【答案示例】唐拉法埃尔“泣不成声”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为自己的人生遭遇而伤心;第二,对自己没有教育好学生而自责,为学生不懂事而伤心;第三,对送回钱包的年轻人感激。(每点2分)
【命题意图】奉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一要通读全文,找出题干引用的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从而明确答题的信息区间是全文;二要结合全文内容,联系唐拉法埃尔的遭遇,分析他为什么会“泣不成声”;三要明确题干要求的是“分条概括”,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按点作答。
17.【答案示例】①小偷偷小偷;②钱包里有信件;③小偷送回钱包;④钱包里有学生的乘车证;⑤老师不予追究,发新的乘车证;⑥学生承认错误的时候老师没有戴眼镜。(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构思是对整篇小说的谍篇布局而言的;其次要明确“巧妙”的意思是不同于一般;再次要仔细分析文章构思方面有什么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最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条概括出本文构思巧妙的地方。
18.【答案示例】合理。看到个“模糊的影子”是实写,因为唐拉法埃尔没有戴眼镜,看不清;“影子后面是四月里一片迷人的春光”是虚写,意为唐拉法埃尔明白这个孩子从今以后一定会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傲人,自己的担忧和焦虑消失了,心情非常轻松愉快。(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针对题干中的问题明确答出“合理”或“不合理”。其次要结合文本和题干合理分析,答出依据。
【解题拓展】作答探究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贴近文本,有理有据;②整体把握,内引外联;③凸显关键,放大内涵;④条分缕析,多角度呈现;⑤明晰题旨,规范表达。
19.(1)【答案示例】今天我这个老婆子豁出去了,只要把贾老太太逗乐了,讨得她的欢喜,一高兴没准儿就能多赏几两银子,够家里忙活几年的了。哎,人穷气短啊,如果有钱,谁愿意成为别人的取笑对象呢?算了算了,看在银子的份上,我老婆子就装疯卖傻,让她们乐一回吧。(6分)
【解题思路】答题要求:注意人称(第一人称),表达方式(描写),写作对象(人物心理活动)。语言要符合刘姥姥这一农村妇女的性格特点,心理要符合特定的场合。
(2)【答案示例】 这里的笑,无不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以及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栩栩如生。史湘云心直口快,性格豪爽,所以笑喷了饭。林黛玉弱不禁风,所以“笑岔了气”。
贾宝玉深得贾母的溺爱,所以滚到贾母怀里笑。惜春还是个小孩子,天真幼稚,笑中也不忘向奶母撒娇。而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奴婢地位低下,不可以在主人面前尽情地欢笑,因此有“躲出去蹲着笑”。有的还要帮人换衣服,连笑也得忍着。(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要结合人物的阶级地位、个性特点来分析人物形象,此外还要兼顾人物的年龄、性别等来分析人物荚的特点。
20.(1)【答案示例】 云南镇雄山体滑坡46名遇难者名单公布。(2分)理由:新闻标题应是对新闻内容的简要概括。这篇新闻先简要介绍了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特大山体滑坡造成的灾害情况,接着主体部分则是介绍遇难者的情况,最后又公布了46名遇难者的名单,所以用“云南镇雄山体滑坡46名遇难者名单公布”既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4分)
【命题意豳】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解题思路】所拟标题必须紧扣消息主要内容作简明扼要的陈述,突出消息最想传达的内容。分析理由时要结合消息内容解答,要能自圆其说。
(2)答案示例:每一个名字都曾经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名字都能触动他的亲人心底的痛,每一个名字都有着生命的重量。公布每一个遇难者的名字,是对遇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标志。公布遇难者名单,能够体现政府信息公开透明,能够提升政府公信力,能够阻止谣言的产生。(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写新闻短评的能力。
【解题思路]写新闻短评,切入的角度要巧妙,阐述的道理要能服人,此外,要重视规范答题,注意观点鲜明、语言简洁。
21.【立意探索】审题立意时要注重分析禅师的话外之音:如果当时将军没有帮助禅师锄地而下山,就会遇到复仇的年轻人,所以锄地的时候就是将军人生中最好的时间,当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帮禅师锄地;如果将军没有替年轻人包扎伤口,年轻人就可能丧命,也就无法了结二人的仇恨;所以替年轻人包扎时就是将军人生中最好的时间,当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替重伤的年轻人包扎伤口。由此可以看出,最好的时间就是当下,因为只有当下的对间人们才能把握、支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眼前的事情(帮助身边的人)。所以,作文的立意可以有:①活在当下;②重要的是把握现在;③学会帮助别人;④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⑤时刻行善。
【佳作展台】
把握当下, 谁不渴望东方蓬勃的朝阳?谁不渴望“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欣喜?
谁不想消除“草色烟光残照里”的哀怨?
这一切都源于对眼前事物的把握。
一生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眼前之事,要不将军又怎能免于被袭?又怎能了结与年轻人的仇恨?
请把握当下,做好眼前的事情。
古语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天地之间一蜉蝣的我们不应该沉湎于过去、痴迷于未来,而应该好好把握现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综观历史,立功于世者,无不是从当下做起,做好艰前的事情。
试想,若无对眼前之事的把握,王羲之又怎能在兰亭奋笔挥毫,被后人尊为书圣;若无每日的闻鸡起舞,祖逖又怎会在北伐中原后名垂千古。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四大家族的兴衰存亡等都鲜活地展现在小说中,古今无双。但是,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红楼梦》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个伟大的灵魂、一个对眼下事情执着不懈的灵魂。作者曹雪芹身上把握当下的精神一直闪耀着光辉,他坚持,自开始之日,他努力,直到最后…… 于是,在曹雪芹那里,孤独成了一种伟大的情感,死亡成一种唯美的跨越。自他归去,中华的墨香升腾了数百年。 请把握现在,做好眼前事。
张爱玲后半生都处于隐居的状态,因为她懂得做好眼前事才是一个作家应有的品质。于是,她放弃纸醉金迷的生活,几十年母一日,在文学的道路上徜徉。文章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她悲天悯人,却又冷漠寡情;她通达世故,却又我行我素。文章里,家长里短;生活中,却又独标孤高。同时承受着灿烂夺目的喧嚣与极度的寂寞,暗撤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飞扬…… 、把握现在,张爱玲在无尽的文学空间中绽放着自己灿烂的生命之花。把握现在,做好眼前事,就一定能够“乘长风破万里浪”,便不会再发“塞上长城空自许”的悲音。
当下,就是最好的时间;眼下的事情,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是飞雪,就在现在尽情地飞舞;是春风,就在当下努力地吹拂;是夏雨,就在此时倾情地飘落……
【名师点评】文章结构完整,行文流畅,语言优美。开篇使用反问增强语气,用排比增加气势,并紧扣文章的主旨“把握当下”;接下来用名言、具体事例等反映“把握当下”的重要作用;结尾部分从自然的角度再次点题。总体说来,是一篇较为成功的考场作文。

Ⅶ 2013辽宁省语文高考试卷是什么类型的其他科呢还有全国卷是什么意思多说一些。

全国卷分:新课标全国卷和大纲版全国卷。大纲版全国卷的英语分为含听力和不含听力两种。 提示:2013年高考,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将是新课改之后的第一年高考,高考试卷将使用新课标全国卷。2013年高考,四川省高考将实行新课改,仍将自主命题。广西2013年高考将是最后一届使用大纲版全国卷的省份,2014年高考广西将使用新课标全国卷。

2013年高考试题使用可能为有如下版本:

01、新课标全国卷适用地区:河南、山西、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云南、青海、

西藏、甘肃、贵州

分析: 2013年高考,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将是新课改之后首次高考,将使用“新课标全国卷”。由于教育水平、区域差异,这些省份估计不会和已经使用新课标全国卷的教育强省使用同一份试卷。不出意外,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可能会划分为:新课标全国卷(Ⅰ)和新课标全国卷(Ⅱ)。按照今年的情况来说,新课标全国卷(Ⅰ)使用省份:河南、山西、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云南;新课标全国卷(Ⅱ)使用省份: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如有出入,我们将会在空间及时公布。 02、大纲版全国卷适用地区:广西(备注:广西官方一直未表态2013年高考是否改革,很有可能2013

年将继续使用大纲版全国卷) 03、安徽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 04、北京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 05、重庆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

06、福建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英语听力使用新课标全国卷英语听力 07、广东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

08、海南省:自主命题(政、史、地、理、化、生)+新课标全国卷(语、数、英) 09、湖北省:自主命题(语、数、英)+新课标全国卷(文综、理综) 10、湖南省:自主命题(语、数、英)+新课标全国卷(文综、理综) 11、江苏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

12、江西卷:自主命题(语、数、英)+新课标全国卷(文综、理综) 13、山东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 14、上海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

15、陕西省:自主命题(数、英)+新课标全国卷(语、文综、理综) 16、四川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2013年实行新课改 17、天津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 18、浙江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

19、辽宁省:自主命题(语、数、英)+新课标全国卷(文综、理综)


Ⅷ 山东高考什么时候开始用全国统一卷子

山东高考从2018年高考开始采用全国卷。

2018年12月15日,教育部网站正式公布了《2018 年普专通高等属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就2018年高考各科目的考试目标及考试范围 、要求 、知识点都做了介绍 。

2018 年高考,语文和数学科目将实行全国卷,考试内容的变化也将相对更大一些。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考试大纲》,就高考的每个科目都列出了详细的要求,在参照往年全国卷的基础上,全国卷考查的范围更广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 全国卷阅读量增大,论述类、文学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 、 复习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 》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的内容与形式。

发布的《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关于做好山东省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2018 年山东省夏季高考科目依然采用“3+综合”模式。

所以,新的《考试大纲》对山东考生来说,影响最大的还是语文和数学,因为在此之前,夏季高考的其他科目都已经实行了全国卷,山东省自主命题的语文和数学从2018 年开始实行全国卷,考试内容的变化也会比较大。

Ⅸ 2008年厦门高三毕业班质检卷<卷子和答案>

一、试题分析
今年我省的高考语文试卷严格遵循《考试说明》,试题平实,总体难度的布控合理,顺应高招的形势和我省近年来的命题趋势,发挥高考命题对中学语文教学积极的导向作用,命题体现“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考试环境”。比如,不在第Ⅰ卷设置过大的区分度,现代文阅读的语言材料浅易,试题要求指向明确;文言文阅读的文章,在高考的命题中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体现了与教材的难度相一致的要求,文言实词是常见的,文言虚词是《高考大纲》要求的范围;第Ⅱ卷诗歌鉴赏也只涉及到“借景抒情”这个层面,文学作品阅读的文章适合高中毕业生阅读,试题也还能符合《高考大纲》的命题要求;几道语言应用试题用的是老题型,但能有效地落实检测考生语言技能的要求。
当然,试卷也存在一些“瑕疵”。比如,文学作品阅读所选用的是当代作家朱成玉《落叶是疲倦的蝴蝶》已被多份模拟卷使用,再如,有的试题不符合《高考大纲》的要求,甚至答案不严密,与题目的要求有出入。试卷的第12题:请指出“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严格地说,这里的“指出……修辞手法”这种辨析性的问题是不符合高考要求的,高考要求的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当然,“分析其表达效果”属于鉴赏评价,当属考试范围。文学名著的考查是今年我省高考的一个焦点和亮点,“旨在促进教师坚持开展有益的课外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怎么命题,《考试说明》和我省的质检卷都提供了例题。考虑到《考试说明》的出台离高考只有三个月的时间,遵循不与考生为难的原则,例题的要求只涉及主要的故事情节,且只要求“简述”。但在高考试卷中出现了答案不严密的情况。其中的第(1)题要求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对可答案却用了很多的人物语言,故事的结果(如借共读,宝黛二人传达了爱意)被剪掉了。这既不符合“简述”“故事”的要求,也不符合今年要求考生对长篇小说类文学作品的掌握程度的要求。好在后来的评卷,人物语言的引用作了淡化的处理,而且补充的答案更贴近多数考生的实际情况。
相对于04年与06年的作文题,今年的作文试题“季节”显然没什么出彩可言,但我以为,试题只要满足学生有话可说,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不易套题这三个条件就可以了。以此来衡量今年的试题,我个人以为,今年的试题是基本达到要求的。如果考多一点虑,试题能有一个提示,起到激发考生的表达欲望的作用,则显得更人文一些。
二、新一届高三语文复习的建议
1.在2008年我省的《高考说明》还没有出台以前,各校还应根据2007年《高考说明》的精神进行复习,并作为复习的指南与材料选用的依据。
2.各校语文备课组应当认真研究2007年我省的高考语文卷。鉴于我省的命题近年来开始有意识的接近新课程命题的情况,对2007年的实验区四省区三份高考语文卷也应该加以重视。
3.目前我市高三年语文学科的教学进度快慢不一,但不管如何应当根据各校的实际,扎扎实实抓好第一轮的复习,过好基础关,不盲目赶进度。
4.注意选好教辅材料、用好教辅材料,不要被教辅材料牵着鼻子走。备课组老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高考,眼中有学生,手中有自己的材料。也就是根据我省高考的实际选材料,根据学生的实际有效地使用材料。
以上所谈,仅供参考。

2007年高考政治科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2007年全国文科综合I卷政治学科试题和去年相比难度略有提升,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具有贴近社会生活实际,体现时代主题,注重能力考查等特点,对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一)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稳中有变,凸显学科特点。
2007年全国文科综合I卷在结构上和去年相比基本稳定,但也呈现出了细微的变化。最后一道大题以两段史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运用政史地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将三学科有机地综合到了一起,是对往年“拼盘”式的一种超越。这一变化既避开了部分人用热点去猜题押题的弊端又体现了文科综合的学科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把握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紧贴社会生活实际,在注重考查双基和学科主干知识的同时着重对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进行了考查。
3、社会热点显性介入和隐性介入相结合,强调考查社会热点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注重考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
今年对社会热点的考查采取了显性介入和隐性介入相结合的方式。显性介入:26题以大家关注的消费税的调整来考查消费税的作用;33题以众所周知的“熊猫烧香”病毒案为切入点来考查公民的权利与义务;34题以十一五规划的审议通过来考查相关学科知识。隐性介入:29,30,32都以微观化隐性化的方式介入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民生”问题。
今年文综试卷充分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例:26题消费税的调整体现了合理消费科学发展的时代主题;29,30,32,33分别以医疗,社会保障,民主法治等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39题通过我国采取的改善对外贸易结构的措施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时代主题。
学科内综合题(39题)避开了大家共同瞩目的热点问题。
39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的外贸进出口结构问题,要求考生指出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第三问要求"运用政治常识有关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在采取材料三中列举的措施后,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又避免了贸易摩擦的升级。
这道题出乎了大家的意料,避开了和谐社会、民生问题、现代农业、节能降耗减排、长征精神等社会非常热的点。不过也是考查的我们经常运用的理论知识点,主要有: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我国的外交政策等。
最后的三科大综合主观题,突出了灵活性,突出能力立意。
最后40题此题也避开了社会热点,选取了一段古文"金迁都燕京"把三学科综合到了一起。此题突出了人文性,考查考生的文学功底和文化底蕴。表面上看虽然选取的原理较为宽泛"辩证唯物主义",但是考生也应该根据材料中的主张来选取相关哲理分析,不可泛泛地随意选取知识点来分析。

4、以能力立意为主旨在全面考查四种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查描述阐释和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能力考核的目标要求层次和水平的总体提高是今年政治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首先,在四个考核目标中后两个目标“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所涉及的题目数量较多,几乎包括了所有非选择题;其次,对每一考核目标的要求也达到了比较高的层次,如24、30以及39题第⑵、⑶问,尤其是40题的第⑹问达到了“论证和探讨问题”目标的最高层次要求。
5、进一步加大了对组合选择题的考查。
组合选择题是近年高考选择题的主体,今年全卷十二道政治学科选择题其中组合选择题达到了创纪录的九道。其中"四选二"的题型占了7个,分别是25、26、28、29、30、33、34题,"四选三"的题型占了两个,分别是32、35题。这一方面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试卷力求扩大知识覆盖面的特点。对此类题只要坚持先排误,再选对,后比较的三部曲做法很快就会得出正确答案。
6、注重上一年的热点问题、考纲变动的知识点
如:第一,消费税改革问题,06年文综上海卷、政治广东卷、政治江苏卷都考查了这一问题,但07年26题仍然考查。
第二,企业的兼并与破产是去年大纲新增的知识点,去年全国卷没有考查,但政治江苏卷、政治广东卷都考查了这个知识点,今年在全国卷1(25题)里又考查了这一问题。
(二)试卷不足:
1、开放性不足。试题答案设计单一,没有反映多元化趋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答案设计取消了加分点,不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2、人文性减弱,美感下降。试卷缺乏生机与活力,和往年相比用诗化的语言组织的题干和选项减少。06年出现的反响较好的表格类选择题没有坚持下来,没有出现漫画题也是一大缺憾。
二、今后教学建议:
1、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大局观念。高考是全省范围内的竞争,要使我市的整体成绩有较大的提升,就要打破“地方保护”,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校与校、县(市、区)之间要合作交流,变“恶性竞争”为“良性竞争”,实现资源共享。
2、发挥集体智慧。今年我市高考文综成绩相对较好,个人认为,主要得益于强化集体教研,发挥集体智慧。成功的做法有:一是重大考试成立命题组集体命制试卷;二是成立高三毕业班学科中心组,及时提出学科复习指导意见;三是充分利用每一次统考、统改和召开学科会的有利时机,及时对近阶段的复习迎考工作进行“会诊”,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此外,校内本学科集体备课、综合科(文综、理综)集体备考、校际教研、区域教研(联考)均发挥重大作用。
3、要用好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传输便捷、直观、能双向互动等优点,真正做到信息共享,共建共享,共同提高、进步。
4、真抓实干,很抓各项复习措施(经过几年高考检验、成功的做法)的落实。如:
(1)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把握主干知识,记死学活,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今年的试卷来看图表题和组合选择题这两种基本类型题占的分值达到了4×9+18=54分之多,占到了本学科全卷分值的多一半。这就启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扎实掌握基本类型题的解法。
(2)全面培养能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
考查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主旋律,我们必须提高理解分析综合运用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运用所学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以人为本,启发人文思考。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国际国内,开拓视野,启迪思维能力。
现在的高考命题都是以现实生活为素材这就启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4)注意学习新课标,尤其是关注新旧课程不同的地方。

2007年高考历史科试卷分析及应对策略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科试题包括Ⅰ卷的12-23和Ⅱ卷38题和40题①②两问为历史科试题,共100分(其中第Ⅰ卷48分,第Ⅱ卷52分)。试题覆盖了所学五本教材三大部分内容,分值分配比较合理。
一、试题特点评析
与往年相比,今年文综试卷历史试题有些出人意料,总体试卷难度较大,特别是选择题难度明显提高,非选择题则相对平实些。对其评价更多褒贬不一、莫衷一是,值得肯定的是:
1、体现课改精神,试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新课程要求高中历史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识记以外,主要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和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以及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今年的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命题者都注意到对这方面能力的考察。如选择题的12、15、18、19、21、23等题,教材中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但相当部分内容应属于基本的历史常识;非选择题38题和40题①②两问均以提供材料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作答,试题的开放性特点更为明显。这种设计更能体现课改以后中学历史教学应以课标为本而不以教材为本的思路,有利于学生把历史读活。
2、试题着重考查学科能力,试题设计更加灵活。
今年的试题与以往相比更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特别是对材料的分析处理能力的考查。能较好地体现考试大纲的四项“考试目标与要求”。一方面,从新角度、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注重考查历史问题的认识过程,要求把历史事件、事物 、人物等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认识,很多问题不能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上找到原封不动的答案,而要通过内化的历史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如第13、19、22题、第38题第(1)到第(4)小题、第40题第(2)小题等。凸显了历史课改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用能力的理念。另方面,注重考查多层次的能力。如:第20题、第38题第(4)小题、第40题第(1)小题等突出考查了考生的历史图文转换能力;第15、18、23题、第38题、第40题第(1)、(2)小题等突出考查了考生的甄别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38题突出考查了多种材料的比较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等。
3、在学科内综合的基础上,历史知识与政治、地理知识交融、渗透性更好,较好的体现文科综合的特色。
以学科内的综合为主,是近几年来文科综合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但适当的学科间综合和各学科知识的渗透也是必要的,以往文科综合试卷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科间的综合与渗透不够,这个现象在今年的试卷里有了较大的变化,其中以选择题的21、22、23题和非选择题的40学科渗透最为明显。21、22、23题设计的“1956-1965我国粮食状况”“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工业革命影响社会生活”就很难区分是政治题还是历史题,实现了政治与历史学科的融合。40题使用的三个材料基本是历史资料,但是命题者用独到的视角,从历史资料中引申出政治与地理问题,实现了政史地完美的结合。
另外,对今年文综历史试题,一线老师反映的问题也比较多,题量大、稍难且有些偏,脱离了中学的教学实际。本人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商榷的:
1、试卷命题于中学历史教材和考试标准脱节太大,导致中学历史教师指导复习试操作的困难。
选择题涉及阅读教材和小字的内容太多,冷、偏、细,大多考的是一些边缘性的知识,个别题目有“超纲”之嫌。如第20题考查蒋介石掌握国民党最高军事权的事件,是教材的小字部分,相对较冷僻;第21考1956—1965年我国粮食、钢铁、煤炭、石油的产量,内容过细,对学生要求过高;最典型是19题,考查的赫德属于课本阅读部分,不做考试要求,明显“超纲”。
2、试题题量、特别是阅读量过大,导致考生难以在规定的考试时间里对所给材料进行详细阅读难以准确提取有效信息。
Ⅱ卷试题阅读量大幅增加,非选择题增至5题,除了大量的文字材料,还有3幅示意图和地图,4个表格,大大增加了学生答题的难度。历史第38题设置了3则材料约有800字之多,还有两个表格;第40题材料二不但长,而且还有较大的文言文阅读障碍。在这么紧张的情况下,在这么短的时间,要把这么大的文字量里边的有效信息稳、准、狠地抓出来,对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学生这种分析概括能力,要求明显过高。

阅读全文

与2014高考语文全国大纲卷答案解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