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道小学的学校环境
学校有标准教室,专用教室有图书馆、阅览室、音乐、美术、自然专用教室、体育馆、游泳馆、舞蹈室。信息技术设备完善,设有机器人工作室、演播厅、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有线电视台、校园网、业余电台等。
多年来,学校坚持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以科研为引领,以探索自主发展的德育特色为支撑,以探索课程结构,优化教育内容为载体,全面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了育人为本,主动发展,快乐成长。学校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研究部门保持经常联系,是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和天津教科院的实验基地。
学校连续被评为全国德育实验先进校、全国红十字会先进单位、全国卫生保健先进单位、全国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小星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全国田径体育传统项目校、全国体育名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还荣获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是天津市三A学校、天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天津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校、天津市文明学校、天津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天津市绿色学校。培养出全国十佳少年1名,天津市“津门童星”14名。在历届全国少年儿童计算机应用竞赛中获一、二等奖,在全国少年科技发明比赛和电脑机器人比赛中连续三届获一、二等奖,业余无线电台、科幻画、无线电、环保等科技活动均在全市获一等奖,被命名为全国“GLOBE”学校。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中获得冠军。
㈡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中心小学的师资力量
现有师资情况:全中心共有教职工75人,其中专任教师69人。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专54人,大学本属科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7.5%。专任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29人,拥有区级学科带头人2人,区级骨干教师14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
全中心28个教学班现有学生1100多人。
近几年来,我校加大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使中心的教学硬件设施步入全区的先进行列。全中心共有计算机网络教室2个,教师电子备课室10个,基本实现办公设备现代化。
几年来,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在校长的带领下,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面促进学生的特长,以业余辅导为补充,重点发展学生特长的办学思想指引下,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渐形成了两条腿走路即一手抓基础,一手抓特长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㈢ 仙游师范附属小学的学校概况
校园布来局合理,环境优美源。
校园里,绿树、红花、蓝天,庄严的升旗台、红色的塑胶跑道,构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走进校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四层的教学楼,建于1986年,占地面积576平方米(建筑面积2304平方米),每层有六个标准的教室和三间教师办公室,2000年9月重新装修一新。在这幢楼的后面是一座五层的综合楼——“育人楼”,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每层有五个标准的教室和二个多功教室。并配有学校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学生电脑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图书室、学生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自然实验室、美术室、书法室等。
且于2011年建筑了新教学楼,2012年竣工。
㈣ 小学科学兴趣小组计划
一、活动措施
为能更好地完成活动辅导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1.做好报名工作
先初步设定信息技术活动兴趣小组人数约10人左右,由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自由报名,学校再根据各班得报名人数从中选出10名个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作为学员,活动地点为学校电子备课室,时间为每周三下午第二、三节。
2.加强管理
为能更好地完成课外活动的学习目标,必须做到认真备课,耐心辅导,全面关心爱护学生,管理组织教育好学生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守纪,讲究卫生,更要爱护来之不易的计算机设备。
3.重视计算机引言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引言课中,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Internet网络的有关常识的介绍,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电子报刊、动画制作等方面的应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个人成才的需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注重上机操作能力,使学习兴趣持久不息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应该说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对计算机的热情就会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一股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让学习兴趣持久不息。
5.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对教学中的一些简单知识内容,而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如在“画图”的教学中,事先告诉学生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组织上课,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以自己最好的教学方式,扮演“小老师”。同时,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激发学习兴趣。
二、具体活动内容:
本学期由于是刚组建兴趣小组,学生年龄结构大,水平不一样,所以将活动内容初步定为“电脑绘画”、“电子报刊”、“动画制作”由二、三、四年级的学生进行练习和创作,老师进行辅导,一起确定创作的主题,争取到期末活动时学生要创作出一幅较完整的作品。
三、评选活动
在期末活动结束时,结合学校的安排,要对小组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而且要对活动小组的成员进行考核,评出优秀学员。
㈤ 有谁知道花艳小学的情况啊
花艳小学地处城区以东“楚天明星乡”伍家乡境内,学校创办于1993年,是由共和、共升、共谊、前坪四村联合投资兴建的全日制小学,是宜昌市名牌学校。2000年至2005年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原伍家乡共强小学、灵宝小学、南湾小学、共同小学先后并入花艳小学,学校服务范围扩大到8个行政村,辐射面积达60多平方千米。学校占地面积25799平方米,建筑面积3914.55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达到了美化、净化、绿化、硬化的要求,是宜昌市绿色学校。学校现有规范的教学楼、学生公寓、学生餐厅,有350米田径场,篮球场,体育设施设备完善,是宜昌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等专用教室,各室设施设备齐全,教育教学基本实现现代化。学校以教改科研为突破口,坚定不移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先后有1个国家级课题,两个省级课题,三个市级课题顺利结题,受到各级教育专家高度评价。学校根据现有的条件、学生现状、以及周边的环境资源特点,结合学生发展的要求广泛开展课外活动。赛场搏击和科技制作形成学校课外活动特色。2001年至2007年,学校科技活动小组在宜昌市各届科技节上有600多人次获奖,学校连续三届被评为“宜昌市青少年科技节先进单位”,其中有12项科技发明获得国家专利。花艳小学从创办到现在已走过了十五个春秋,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学校正抓住各种机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规划新的发展蓝图,为构建伍家和谐农村教育谱写新篇章。
希望采纳
㈥ 乌鲁木齐市第八十小学的详细资料
乌鲁木齐市第八十小学(乌铁二小)日月穿梭、三位一体、升腾希望、放飞梦想,坐落于铁路局南纬2路,始建于1961年,至今已有44年的建校史。
2001年迁入了现在的新校舍,校园占地面积达24000平方米,教学楼占地面积达8000平方米。2004年7月1日乌铁二小被正式移交市政府管理,被命名为乌鲁木齐市第80小学。
校园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教学楼周围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树木葱茏。爬山虎掩映的长廊,充满神话色彩的小花园,古香古色的惜阴亭,宽阔的运动场都使得学生流连忘返。学校的硬件设施完整,拥有可容纳二百多人的多功能电化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配有健身器和乒乓球台的8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自然实验室,自然仪器室,劳动技术室,隔音音乐室,形体室等等;各班教室里配有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电视机、录音机等;学校有闭路电视网络,主控室里6组节目可同时向各教室播放,多功能电化教室的教学活动也可由主控室接收并转播到各个教室里;教学楼内的办公室,教室都设有计算机信息点,目前学校已实现了校园网,并与新市区教育网络相联通。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大力支持课程革。
学校拥有教职员工67名,其中高级教师占70%之多。这支老、中、青结合的教师队伍充满了生命力。多年来全体教职员工树立了“为每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秉承着“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的校训,“五育并举、和谐发展、乐教乐学、团结奋进”的校风,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执行着“严谨认真、深究善诱、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的教风,学生们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已经形成了“学会做人、勤奋好学、求实创新、全面发展”的学风。教师与学生在国家级、自治区级、乌鲁木齐市级、新市区级的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走在了课程改革的前列,是新市区课程改革的先进学校。八十小学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在各级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为创建自治区级名校正信心百倍地走向辉煌的明天!
㈦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中心小学怎么样求指教~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中心小学是一所全民所有制学校,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先进。拥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电子备课室、先进的VOD点播和监督系统,为教育教学的提高和发展铺平了道路,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师资力量:现有师资情况:全中心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小学高级教师12人,一级28人,二级5人。学历情况:本科1人,大专30人,高中14人;领导层次7人,6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人大本科毕业。现有学生607人,其中337人在籍生,借读生264人。 学校荣誉: 全国级:全国假日雏鹰小队市级: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环境示范校、北京市少先队特色工作示范校、北京市无烟学校、北京市优秀少先队总队、星星火炬奖、北京市小黄帽路队制先进校、北京市贯彻体育条例先进校、北京市体育达标先进校、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北京市课堂教学评优一等奖、北京市少儿唐诗合唱比赛一等奖。 区级:昌平区优秀少先队总队、昌平区优秀家长学校、昌平区94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语文和英语两大学科一等奖第一名、昌平区舞蹈比赛一等奖┅┅ 校训:精心育人,奋发向上资料来源: http://www.51sxue.com/school/detail/id_3745.html
㈧ 小学应配备哪些专业教室
一,多媒体教室:
1,科学活动室(实验室)
2,音美教室
3,多功能教室(综合版电教室)
4,综合实权践活动室等专用教室;
每学科至少有一间配备多媒体终端设备。
二,常规教室:
音乐、舞蹈、美术、微机室、资料室、科学实验室、准备室、语音室、音体美器材室、医务室、电教室。
㈨ 南门小学的情况
合肥市南门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校风严谨的学校,始建于1897年,学校现有3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90人,在职教师94人。学校占地1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建有大小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电子备课室、图书室、阅览室、自然实验室、语音室、陶艺室、书法绘画室、合唱室、舞蹈房和电视台。闭路电视覆盖全校,现代教育技术已走进课堂,英特网走进教师办公室、活动室。建成学校管理平台,学校管理初步信息化、自动化。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特色立校”,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学校先后承担了两个省级课题,一个国家级的课题实验。课题实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素养。近年来,学校顺应时代要求,凭借扎实的基础,在素质教育生动、丰富、鲜活的实践中,总结出“自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的办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形成了“求实、创新、勤学、健美”的校风,“求异、扎实、严谨”的教风,“乐学、勤学、会学”的学风。
学校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培养,每周五下午开设专门的兴趣发展课,成立了学校、班级两级兴趣活动小组,班级的兴趣小组有手抄报、橡皮泥、象棋、健美操、剪纸等活动小组,体现出班班有特色、人人都参与的整体效果。同时学校也成立了校级的兴趣小组,有舞蹈、器乐、书法、绘画、陶艺、田径、乒乓,鼓号队参与学生达四百多人,并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的竞赛中获奖。
学校的乒乓球传统项目训练工作已坚持了20多年,建立了一支长期的业余训练队伍,把开展乒乓球普及运动和提高乒乓球的竞技水平结合起来,并多次在全国、省、市的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同时为省、市体育部门输送了近20名乒乓球专门人才。
面对培养二十一世纪未来小主人的艰巨任务,南小的领导和全体教师在开展家长学校工作方面,认真思考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学校以办好家长学校为突破口,提高家长学校的育人功能。用全新的学校、家庭、社会的大教育观来认识办好家长学校的重要性,挖掘家长这个重要的教育资源,把家庭开辟为学校第二育人课堂。调动家长教育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提高家长的育人素质,来达到提高教育学生质量的目的,与学校一起形成一种有效的更科学的教育合力。同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教活动,“家长桥梁日”“家长热线”“教子有方优秀家长表彰活动”“优秀家教论文评选”“教师满意度调查”在学校周一的升旗仪式、“庆六一”联欢等重要活动中邀请家长参加。
学校还广泛地与外界交流,开阔学生、教师的视野,先后派出三批学生出访代表团到日本、韩国,两批教师出访日本韩国学习,进修。同时还接待了美国、加拿大、丹麦、塞那里昂、南非等十多的国家的来宾和客人的来访,为合肥的基础教育展示了良好的形象。
全新的教育观念,扎实的教育实践活动,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取得了丰厚教育成果。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全国红领巾示范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安徽省家教名校、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㈩ 如何能使信息技术走进中小学课堂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不再仅仅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线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当前,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已经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各学科课程改革的深化,给教学带来了诸多好处,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教师的重要职责,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教学设计中具体怎样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也就是怎样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案。
2、怎样避免应用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3、怎样组建教学资源库,使教师从繁重的搜集素材、整理素材、甚至制作教学课件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程改革实践中。
4、研究怎样解决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匮乏的问题。
目前,我校已开通了校园网,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室和光盘播放室,同时计划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多次培训,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基本知识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为我们所进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的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变革和建构多媒体学科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师通过自身的课堂教学研究,讨论和相互观摩评议,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动机,掌握研究方法,促使教师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
二、研究目标:
1、更新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教育信息技术观,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2、在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3、指导教师搜集教育教学素材,开发教学软件,组建教学资源库,利用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学科教师具有自己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的能力。
4、改善学校的硬件环境,创设出适合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尝试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5、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
6、调整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创设出适应于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管理模式。
三、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内容如下:
1、开展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组织教师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创设出适合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尝试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2、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对参与本项目研究的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分别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技术人员搜集教育教学素材,开发教学软件,利用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使学科教师具有自己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的能力。
3、对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在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双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
4、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在行政部门的协调下,改善学校的硬件环境,加大教育教学软件配备的力度,创设出适应于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管理模式。
5、对信息技术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及避免措施论证研究。
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应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和社会(生活)、艺术等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四、研究过程、方法与原则: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09年1月开始到2011年6月结束,周期为两年半。阶段工作计划大体如下:
1、准备阶段( 2009年1月——2009年 8 月)
⑴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建课题研究网络,明确人员分工职责。
⑵ 学习教育部有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资料,开展理论学习与交流。
⑶ 以讲座、观摩等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对骨干教师和参与本项目的其他教师进行培训。
⑷ 对参加本项目研究的学校及教师按照研究内容的几个方面进行调查,掌握进行项目研究之前的数据。
⑸ 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9 年 9 月——2010年12月)
⑴ 开展研讨与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有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资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项目的思路和要求指导教学。
⑵ 组织培训活动。对参与本项目研究的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分别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技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搜集、整理,为学科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保证;利用我校校园网络,达到资源共享;使学科教师具有自己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的能力。
⑶ 参加课题的成员组成一个博客群,便于实时记录教学心得和成员间交流经验。
⑷ 由学校协调,对参加本项目研究的以适当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支持,调整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
⑸ 采取调查、测评等手段对项目过程及时跟踪、监控和有效指导。
⑹ 围绕本项目目标,在各方面开展专题研究。
3 、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
⑴ 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数据和资料,对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系统评价。
⑵ 撰写研究论文和《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⑶ 整理教育资源库。
⑷ 对项目进行终结性测评,写出本项目的验证分析报告。
⑸ 总结汇编研究资料,进行成果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内容不同,将采用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
(三)、研究原则
1、研究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查研究,随时掌握项目研究动态,同时掌握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内现状分析,学习国家课程改革的理论及教育部有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资料,把握新时期教育的原则和规律,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2、“点”与“面”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原有参加项目研究的班级数量、学科数量和年级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研究面,吸纳更多的学科和更多的年级参与本项目的研究,实现由“点”到“面”,由“点”到“线”的规模发展,在研究过程中采取先对典型学科的经验教训进行剖析,然后再大面积研讨与操作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边研制”、边“推广”、边“修改”的方法。
3、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研究原则
把在实践中创设的教学模式、教育软件、教育资源库经过研讨,再回到实践中进行多次检验的原则。
4、实践与协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在研究工作中,调查与实践必须是真实客观而又符合客观规律的,具有科学性。项目研究的管理也应是科学的,需要各部门团结合作,分工明确。
五、组织与领导
这项课题在中心校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由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的协助,学校各科教研组长直接参加,并具体组织实施,使这项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