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八年级下语文 第六单元《小石潭记》检测题
小石潭记》 姓名:____ ____ 学号:__ _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完成下列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中的第四篇。
③.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 、潭中的气氛。
二,积累运用
一、给加点字注音。(11分)
篁竹( ) 佩环( ) 清冽( ) 参差( )
披拂( ) 寂寥( ) 佁然( ) 翕忽( )
翠蔓( ) 犬牙差互( ) 日光下澈( ) 俶尔( )
坻屿嵁岩( )( )( ) 蒙络摇缀( )( )
悄怆幽邃( )( )( ) 卷石底以出( )
②、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凛 liè( )翠 màn( )连 zhuì( )清 chè( )
三、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___________
②、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____________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空:____________
④、伐竹取道。 伐:________ _ 取:________ _
⑤、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__
⑥、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 许:
① 全石以为底。( ) ④参差披拂。( )
⑤佁然不动。( ) ⑥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⑦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⑧其岸势犬牙差互。( )
⑨四面竹树环合。( ) ⑩寂寥无人。( )
11悄怆幽邃。( ) 12以其境过清。( )
.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
②、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 ______”。
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_________ 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 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 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这周围环境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表现小石潭的石头千奇百怪的句子是: 。
五,翻译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题
1、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俶尔远逝(游来游去) B.斗折蛇行(蛇)
C.潭中鱼可百许头(可能) D.卷石底以出(弯曲)
2、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以其境过清(清凉) B.悄怆幽邃(静悄悄的样子)
C.为坻为屿(小岛)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面
3、选出下列句中“以”字与“以其境过清”的“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扶苏以数谏故 D.属予作文以记之
4、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很凄惨,全身冰冷)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C.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在这里居住,于是写下这里就走了)
D.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的岸边上狗的牙齿参差不齐)
5、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四面竹树环合(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
B.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C.全石以为底(潭底下全是石头)
D.寂寥无人(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B.文章写游鱼的形神姿态,目的是反映作者向往自由悠闲的生活的心态。
C.“怡然不动”写鱼的动态,“俶尔远逝”写鱼的静态。
D.同去出游的还有几个人,说明了作者不是孤单的,他写本文是无病呻吟、
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开头写到“心乐之”,可以看出作者后来的抑郁心情是暂时的。
B.文章作者感情的主调是凄苦的、悲凉的。
C.文中写到潭中气氛是幽深冷寂,这是寓情于景的写法,是作者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
D.小石潭的特点是幽静。
8、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空间顺序来写,条理清楚。
B.文章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
C.文章中作者的感情由“凄”到“乐”,文章前半部分的主旋律是幽深凄怆,后半部分是清静神乐。
D.文章第四段把景物与心情结合起来,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9、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B.文章的败笔是写“鱼”部分,没有紧扣石潭来写,有点离题了。
C.文章描写景物特征非常鲜明,除正面描绘外,还有多处照应,如写小石潭的环境幽静时,前后用了伏笔和照应。
D.小石潭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着的石潭。
10、下列问题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B、第二段中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C、本文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D、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形貌,“蒙络摇缀”写颜色,“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七、比较阅读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 凄神寒骨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❷ 急!急!八年级下册语文26课《小石潭记》练习题
人生沉浮,乃常事也。抑郁寡欢,会伤及身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抑或为解除烦忧之药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先生好自为之。
❸ 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练习题
君子必多愁苦。您天下在怀,定是天下忧前君已忧,天下乐后君方乐。这样不以版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权教人佩服!但您怀才不遇,被贬谪于此,忧怀仅能托寄于这幽幽潭水,可曾有人为您而忧?不如骑白鹿访名山,纵情山水,效彭泽东坡,作一闲人耳!
❹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练习题
小石潭记:
描写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形”,第二段改为“定点特写”。
因为“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
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心中愤懑难平的心情和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情感。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岳阳楼记:
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之所以会有一喜一悲两种情感,是因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本文三,四段由景色之异,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不同,从而引出“古仁人之心”的议论,表达作者正确的见解和积极的抱负。
览物之情一喜一悲,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和“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作者对“二者之为”有褒有贬。赞美“古仁人”即赞美滕子京,表达了对滕子京的赞美与肯定。
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第五段直抒作者胸臆,砥砺友人同道。作者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以“古仁人”为楷模,忧国忧民),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第五段“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是设问句,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而“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也是设问句,表达了作者对所述“古仁人”的做法的肯定。“微斯人,吾谁与归?”则是疑问句,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视清高的思想感情。也暗含了对滕子京的赞美。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的修辞是对偶与借代。
最后,祝你考试顺利!
❺ 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海风暴小石潭记答案
文学赏析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采用 “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潭。真乃是曲径通幽,景象确实不凡。这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第二段采用 “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是非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先写外景环境,后写内心感受,写得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特异的境界。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