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灵活的,三维目标只是给了一个备课的框架,有些课时不一定就把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都涵盖了,所以你根据你当堂课的内容定教学目标,希望对你有用
❷ 如何科学备课
备课需要从“教学方案”的层次退到为设计方案作准备的层次上来,专这一变化首属先要体现在备课内容上。备课备什么?过去,教师备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过程方法。这三大块内容都属于“教学方案”的内容,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备课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有这种情况:课堂里出现了与教师备好的课不一致的情况,出现了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们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放弃原来的备课,二是迫使学生按照备课里的设计来理解和学习。原有的备课内容的情况,只能有这两种选择。
备课的功能得到了改造,内容也必须改造。改造的方向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性都应该纳入到备课的范围里来;第二,是更重要的,教师也许可以不提出具体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过程方法,但必须对教材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对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过程方法的基本原则有深刻的把握。这两个方面,都包含了丰富的研究性因素,属于“研究性备课”。在这种研究性备课的情况下,课堂里出现任何情况,教师都可以根据我们在课前的研究灵活应对。
❸ 什么是小学科学备课中的理论支撑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科学素质的培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
探究式科学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证、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体会到人类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正确的知识,并了解科学知识是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进步的。探究式科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学生有了参与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也有利于他们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培养,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意见,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并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基本的了解。
小学科学课程还应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部分学生在成年以后,会从事与科学技术直接相关的工作。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能够保护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这对他们今后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在活动中学习科学,既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也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小学科学课程的活动性表现在强调通过儿童亲身经历科学活动学习科学知识,促进科学态度的发展。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科学概念的建构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探究活动尽量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小学科学课程还包括设计与技术的内容,学生可以在理解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尝试。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首先表现在学科内容的综合上。小学科学课程中,将自然科学各主要领域的基础内容,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的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能够更好地体现自然科学共同的学科背景、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法。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还表现在学习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综合,动手和动脑的结合,以及科学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上。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文化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文课程中包含了许多与科学有关的内容以及科学家的故事。科学课程也要求学生运用语言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表达和交流。科学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他们语言的准确和精炼,提高他们表达和辩论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科学和数学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科学课程特点之一就是定量表达和使用逻辑推理。数学可以在科学探究中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而科学课程又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实例。
因此,小学科学课程不仅可以为7~9年级理科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对小学阶段其他课程的学习也具有促进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性别、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或者个体条件的不同,科学课程都应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小学科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获得科学探究的有关技能和方法,培养热爱科学、善于思考、求真务实、互助合作、保护环境和呵护健康的生活态度,是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
科学课程还要着眼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应用必须考虑科学道德和伦理的选择。
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不是一种单一的、刻板的教学过程,而是一组具有自己独特特点的有效教育方法,不仅在科学教育里能够运用,而且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和科学课程有着天然的联系,探究是科学家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以实证为基础,运用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正是科学研究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亲自收集和获取资料和数据,有时也包括运用已经证实的第二手资料;在实证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的理论,作出判断和结论;通过交流、讨论、辩论和再思考,逐步建立起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而不仅仅是依靠听讲来接受科学概念。探究式学习需要在教师引导、组织和支持下进行。
小学科学课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也需要采用其他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讲述、示范、观摩,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
近几十年来学习科学研究揭示了儿童发展和学习过程的许多规律。研究表明,儿童生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强大的学习能力,教育需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机遇。学习科学研究还表明,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况下,学习过程才能有效地发生,包括概念的扩展和建构以及错误概念的抑制和转变。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调节自身的学习;能够独立和合作学习,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并逐渐意识到自身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尊重他们的经验差异和学习特点,为他们设置合适的学习途径和评测方法,引导他们主动地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并不意味着学生自发地和自主地探究,更不意味着降低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科学研究不仅揭示了儿童的发展潜能,还证明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包括家庭、学校、教师、同伴和社区文化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学生进入学校以后,教师成为他们学习环境的重要提供者。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和支持作用,让学生主动而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示范和与学生的互动,以及组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将学习引向深入。
小学科学课程采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科学素质形成的评测体系。
对学生学习的评测,为课程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评测应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课程各项目标的实现;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评测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包括科学素质的各个方面。评测包括对学习的形成性评测和总结性评测,应以形成性评测为主;并考虑采用多种方式和多个主体的评测方法。
三、课程设计思路
小学科学的课程设计和标准制定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政策,力求体现科学性、先进性、继承性和实用性。本标准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分别阐述了小学科学课程的作用、性质、理念、目标、学习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体现了整个课程的设计思路。
在前言部分,首先阐述了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国家对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近几十年来,学习科学研究不仅揭示了儿童学习科学的强大潜力,还强调了从小培养儿童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些都是小学科学课程设置的依据。
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据此决定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小学科学课程应该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是具有实践性、活动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并与小学阶段的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教育普遍性和公平性的要求;体现了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将近几十年来有关学习科学研究的成果,包括探究式教育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围绕主要科学概念组织教学,运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等新的教育理论,体现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中。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还强调了探究式科学教育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过程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教师的引导和支持对探究式科学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程目标部分,以简洁的语言表明课程的总目标和四个方面的分目标。目标设置的依据和解释,已经在前言部分阐述。
内容标准部分是说明课程要求学生学什么以及达到的程度,共分三个部分:科学知识、设计与技术、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主要部分,在标准中以概念的形式系统呈现。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三个主要的自然科学领域中选取了21个主要概念,要求学生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把主要概念分解成125个比较小的、和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的概念,在标准中称之为“分解概念”。对每一个“分解概念”举例加以说明,并给出学习内容的目标,以便《标准》使用者较容易地理解和实施。概念的陈述以叙述内容为主,即说明“这是什么”,尽量减少过于抽象的名词定义。希望学生了解科学并不是空泛的定义,科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服务,以保持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设计与技术领域代表了科学实践的重要方面,将其包括在本标准的学习内容之内,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利的。设计与技术部分包括了3个主要概念,并分解为15个比较小的“分解概念”,也给出了相应的举例和学习内容目标。
内容标准的第三部分是关于科学探究的学习内容。科学不仅包括知识,还包括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探究是科学家获取新的科学知识的方法,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多种实现方式的、不断循环和上升的过程。在学习内容中列出了科学探究的五个要素,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来体验和了解。
实施建议部分是对如何进行教学实践的建议。教材和有关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很重要的,它是标准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中国国土广阔,各地区情况差别较大,各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标准具体运用于教学实践,这就需要通过教材的编写者来实现。教师的培训和发展也要依靠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任何教育改革都是最为关键的因素。面对中国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现状,普遍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重点保证科学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保证其科学教育工作条件又是当务之急。实施建议中还对教学、评价和其他与教学过程有关的支持条件提出了建议。
附录一给出了科学知识内容标准中学习内容目标栏一项所涉及动词的说明。附录二是两个从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优选出来的案例。一个案例采用观察的方法,另一个案例采用单变量实验的方法收集实证。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概念,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发展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
二、分目标
(一)科学知识
1.通过对物质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体的主要特征,理解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命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通过对地球与空间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知道太阳系的基本概况;了解地球的运动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珍惜的家园。
(二)科学探究
1.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它是科学家通过实证、逻辑推理、创造性思维及交流形成共识的过程。
2.知道通过科学探究形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深入和发展。
3.知道科学探究大体包括的要素:提出和聚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获取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认识到探究不是模式化的线性过程,而是循环往复、相互交叉的过程。
4.能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运用于力所能及的探索活动。
(三)科学态度
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认真完成预定的任务。
2.依据实际证据,勇于发表和说明自己的见解,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观点,以完善和修正自己的观点。
3.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地参与交流和讨论。对别人的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
4.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1.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工具、器具、设备相联系,识别日常生活中科学的应用;了解人们如何运用设计与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并使社会的生产和文化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2.了解人类活动对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以及社会变迁的影响;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力量。
3.利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开始考虑有关正确运用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知道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对科学技术的运用,都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取向,认识到自己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上的责任。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科学知识
内容标准中的科学知识选自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是自然科学中的主要领域。从这三个领域中选择一些适合于儿童学习的主要概念,可以为儿童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便于使用者了解标准中所选概念的依据,在表一中列出了三个科学知识领域的主题和核心概念,但它们并不是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理解的概念层次。
表一、科学知识领域的主题和核心概念
领域 主题 核心概念
物质科学 物质 物质具有不同的特性、结构和功能,物质的特性取决于它的结构和成分
可以按不同特性对物质进行分类和分离
物质可以以不同形态存在,但是物质不会消失
能量 能量有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能量之间可以转换并保持总量的不变
能量可以通过物质以不同的形式传递
能量是维持我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我们需要尽可能地避免浪费能量,并把能量保持在人类可用的形式上
力的作用和运动 物体总以不同形式在运动
运动表现为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
力作用于物体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力的作用需要能量
生命科学 生命的主要特征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生物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适应环境以维持生存
生物有生命周期,有生有死,通过遗传繁殖延续后代
生物的分类和生物多样性 动物需要依靠其他生物供给养分
植物能自养,还能提供人和动物生存需要的氧气和养分
微生物一般不能用肉眼观察到
生物进化过程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人类 人类是进化的产物
人与其他动物主要区别在于人有一个具有高级功能的脑,有语言、思想、复杂情感和意志
地球与空间科学 地球与太阳系 太阳系只是宇宙中很小很小的部分,太阳系中的星球按一定的规律运动,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地球自转并围绕太阳运动,因此形成了昼夜和季节
自然环境保护 地球以及围绕地球形成的独特圈层构造,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提供了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必须注意保护自然环境
在表二中,列出了要求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的内容标准,包括的主要概念共21个,每个序号后的说明是这21个主要概念的表述,要求学生认识和理解。其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有10个,生命科学领域有7个,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有4个。
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些主要概念,需要从他们周围熟悉的事实、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开始,先建构一些较为具体的概念。标准中对每个主要概念进行了分解,共分解成125个“分解概念”。在这些表格中的第一列是对这125个分解概念的表述;第二列是举例说明与该概念有关的事实和现象;第三列是学习内容的目标,给出对该概念学习程度的简要说明,供教学、教材编写和评测时使用。
❹ 科学老师是怎么备课的
那么当前我们科学教师从时间上分,备课有这样几种形式?
1、常年备课,(教师平时对各中教学资料的积累,对生活的观察);
2、学期备课(在课标指导下对正册书的钻研,可粗略一点,并可制作出《学期进度计划表》);
3、单元备课(是在一个单元教学前的备课,可以拟写出单元的教学计划);
4、课时备课(根据单元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而进行的教学过程的设计);
5、课前复案(上课前对教案的内容在揣摩构思,默记熟练的过程);
6、课后备课(课后回顾反思,写教学后记)
历史经验证明:无论传统和现在,备课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许多教师的成才也是从备课开始的。
特级教师斯霞说:“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我常常把备课当作指挥员在组织“战役”,我总是反复推敲,直到设计出自己满意的反案为止。”
特级教师张子锷说:我教中学物理五十年了,同教三个班,课已经上了一百五十遍了,但是到最后一遍,不备课我还是不敢上课”。看来,功是在课前,效在课上,备课是教师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基础工作,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而备课又是课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教师要想做好备课工作,就得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首先要转变观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备课的改革也是一样,首先教师思想观念上必需有所突破和创新,教师如果没有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当前教师在教案设计上没有创新,还在走老路。“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的教学思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与其说是方法技术的落后,倒不如说是教育思想的陈腐、教育观念的落后。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灵魂。观念更新比方法更重要。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所以改革备课的方法应是改革备课思想。
附:教海拾贝
怎样看待教育、教材、教学、学生、师生关系?
1、教育: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
2、教材: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
3:教学:a.课程是生活,是经验。
b.教学是一种交往,一种沟通,一种对话。
c.开放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开放性的人才。
4、学生:新课程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表现,欣赏学生的想法,注重学生的问题,接纳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意见,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掌握新课程备课的新特点
1、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
传统的备课,基本上是按照“我教您学”思路来编写教材教案的。教学过程由教师来控制。这种教学设计基本上是预设的、有计划的,可控制的。这种反感是静态的、单一的、机械的、细致的。甚至每一个教学环节、具体活动内容、什么时间学生发言、教师讲什么都有教师课前作了规定。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学定教”。体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案,不等同于过去的教案,一次教学过程是个流动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项互动,始终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中进行的。因此,教学设计要给孩子留有大的空间,让孩子们在流动中不断得到从事和完善。一堂课的完成,也是教学设计的暂时终结。如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在四年一是这样教学的、在四年二班就是有改进了,到四年三时,有改进很多,学生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教学进程方法也不同的。所以说:新课程教学设计及是可以预设的,又是不可预设的,既是有序的又是无序的。是动态的、多样性的、灵活的、粗线条的。过去我们时代这知识走向学生,今天我们是陪着学生走向知识;过去我们把教科书作为学生的世界,今天我们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
2、有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形备课转变
传统的备课是一种封闭式的备课,教师满足于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备的是课内,讲得是自己知道的知识,把自己关在教室里独自研究教材,选择教法。可谓的是“关门教书、”“闭门批改”。十几年乃至数十年,备课上课都凭着自己的经验。是一种磨道式的循环。如今新课程备课是开放的,备课内容和方法、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备课不仅被课内还要备课外,回答学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新课程下的备课就是教研,备课就是课改。备课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活动,因为每一个新课程的教学方案的设计就是对旧教学方案的创新,教学设计的推陈出新就是在进行教学改革。所以时下教师备课应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研究型备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备课的研究型体现1、备课内容的开放性
2、备课方法的开放性
3、备课过程的反思性
4、教学设计的创造性
3、由文字教案像文字与思维相结合教案转变。
由于新课程课的动态生成性,有些教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有些教学目标是不可以预设的,有的教学活动是有计划的、有的教学活动是没有教学计划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备课编写教案时有些教学设计内容可能在教案设计中记录下来,而有些内容就要靠教师的思维来记载。
备课应是终身随时的感悟,而不是一时的偶有所得,备课应是刻在心中永远难以忘怀的教学蓝图,而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
❺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技学科备课教案
http://www.zhaoshiti.com.cn/Soft/List.asp?cat_id=210
2007-09-23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doc
一、谈话引入: 1、看一下powerpoint的动画演示——“欢迎进入PowerPoint世界!” 2、问:谁知道这是用什么编制的?(引出PowerPoint的重要性)那么,你认为可能会在什么方面使用powerpoint呢?(在高级的现代商业活动中,公司重要的的装备:笔记本电脑。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使用powerpoint;教师教学中使用po..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31
2007-09-23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doc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到网上兜了一圈,你们是不是发现,网络是个大宝藏。可是,这个宝库太大了,怎样才能迅速地找到我想找到的宝贝呢?今天,老师就介绍几个小帮手给大家,你们喜欢吗?二、开始新课: 1、阅读课本P6-7,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雅虎:http://www.yahoo.com 21cn: http://search.21cn.c..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46
2007-08-27 小学信息技术遨游因特网说课稿
遨游因特网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遨游因特网 年级:五年级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省编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下册《遨游因特网》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第一课中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链接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是教会学生在..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168
2007-07-23 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1,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1004
2007-07-20 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1,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731
2007-07-12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冬天来了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保护环境的情感. 技能目标: (1)对学生进行有关审美的培养与训练,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目标: 1,学会将图片设置为背景的技能. 2,学会绘制自选图形,并为其设置颜色的技能和方法. 3,通过雪花飘荡掌..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454
2007-07-03 小学信息技术
第一册(1-15)课教案 阿坝州实验小学 艾礼顺 第一课:与电脑见面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初步学会使用鼠标的移动,指向,单击. 3,学会正确的开机,关机.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353
2007-07-03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冬天来了教案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冬天来了》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保护环境的情感. 技能目标: (1)对学生进行有关审美的培养与训练,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219
2007-07-03 四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内容: 第29课 初识Word 2000 教学目标: (1)学会进入与退出"Word 2000"窗口的方法. (2)初步了解"Word 2000"窗口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3)初步了解"文件"的"保存"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进入与退出"Word ...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624
2007-07-03 小学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案
神奇的信息世界(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观看"神奇的信息世界"光碟 教学准备: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4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http://www.zhaoshiti.com.cn/Soft/List.asp?cat_id=241&page=3
2007-08-26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一课时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教学目标: 1. 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言条件; 3. 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重点:能设计种子发芽的..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1551
2007-07-23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学准备: 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2126
2007-07-23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分析 这是一个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内容,也是环境主题的重要内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越来越开阔,随之而来的是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广泛,问题的深度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对人与自然,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会越来越感兴趣.学生会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奥秘,揭示其中的规律,这会更加..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9297
2007-07-20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动物怎样生活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和喜欢,对新学期学生有更多对科学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知道某种被观察动物的显著观察特征和行为特征; 2.能根据提供的观察事项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观察,讨论和搜集相关信息; 3.进一步增强对植物和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初步获得对有生命的物..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3978
2007-07-20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1,小草和大树教学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1504
2007-07-20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课题一:种子发芽实验教学目标:1,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3,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教学重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教学过程:一,引入师: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3263
2007-07-2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有生命的物体第一课时 动物怎样生活教学目标: 1.进一步增强对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获得对有生命的物体多样性的认识. 2.通过回顾观察过的动物,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了解新的观察内容. 3.会查找,交流,汇报对动物的观察结果.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的生活,能有目的地查找有关资料..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2153
2007-07-20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1,我们常用的工具一,【教学目标】 1. 科学探究:尝试在实践中更方便地解决科学问题(拔钉子和螺丝钉),提出更多的问题,并有计划地开展进一步研究.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工具的研究感兴趣,很乐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从而启发自己对工具更多的认识. 3. 科学知识:能向别人介绍常用工具的一些基本特点,使用方法和优势用途. 二..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5414
2007-05-27 人教版小学第十一册《社会》教案
使学生知道东北地区林海雪原的自然环境,以及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指导保护森林和珍稀动物。知道这里重工业集中,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工业基地。 ... 情感目标:有节约资源、爱护资源的意识,要养成节粮、节水、节电等良好行为习惯,懂得要遵纪守法。 ...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5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不知你要的是信息技术教案还是科学教案,所以给你这两个网址,你看看有没有你需要的吧.
❻ 小学自然科学支教怎么备课
我认为首先是了解你所支教的学生的背景,然后结合学生的背景再了解一下学生的科学前概念,最抓住本课的主要科学概念,设计好活动,选择有结构的材料组织教学就可以了。
❼ 备课专业化:如何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搞任何工作都应有高度的计划性,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只有按照计划进行,才能专克服教学工作属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中的课时计划;即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它关系到一节课的具体安排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