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备课七注意

备课七注意

发布时间:2021-01-12 03:50:47

1. 英语备课要做到的七个方面是什么

在英语备抄课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袭七个方
1.备课过程中,要重视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使他们明确为建设祖国,实现四个现化而学好英语。此外,也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要吃透教材。课文中的难点一定要吃透,这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深人浅出。
3.备加强“双基教学”。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在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中,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学过墓本词汇和基础语法,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新知识时,复习和巩固学过的知识;通过复习过的知识,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5.备“使用电化教具”。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读写能力,加强教学效果,在备课时要设计好样使用电化教具,并准备好相应的物品。
6.备“着眼于全班学生”和“指导性学习法”。教师所准备的练习题既要有思考性较强、度较大的,也要有难易适宜和比较容...... (本文共计1页) [继续阅读本文] 赞

2. 数学备课中的七备是什么

1.备大纲.教师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和计划的依据.备大纲,就是要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

2.备教材.解决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把握教材的“二度三点”:教材的广度和深度;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吃透教材,既要“钻进去”,也要“钻出来”.

3.备学生.学习的主体.体现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有效教学.挖掘潜质,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4.备教法.解决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5.备学法.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古人曰“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受用无穷.”

6.备教具.辅助教学.创造教学情境,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多媒体设备.课件.挂图.实物等.

7.备流程.要有序、连贯、紧密、合理.传统“五步教学法”:复习——新授——练习——总结——作业;新近“五步教学法”:“自学——提疑——讨论——总结答疑——练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检测学生,及时纠正——教师点拨升华,为学生补缺补漏——学生反馈”;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日结”.

8.备教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作业.板书.课的进程.时间分配等.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记得给分

3. 备课应注意哪些环节

做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我踏上这方寸讲台已有两个月了,对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感想。教学不是仅指备了一节课,按教案上课就完事了,而是要充分的做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尤其是备课环节,而现在的备课不单指传统的备教材、教法,还要考虑学生会在哪些方面出现疑问,把自己降低到学生的水平上去思考问题,也就是要备学生、备问题。这两方面极其重要,可以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石,就这两方面谈谈我的对它们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的几点: 一、 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这样既可以使旧知识成为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台阶,教师不再一些学生掌握的知识上重复唠叨,又可以便于教师分层教学。上第一节课时,我通过一些初中的知识去考察各班的生物基础,发现一些班好点,一些班弱点,针对各个班的具体情况,我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备好各个班的课。 二、 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同一教材,学生经历不同,接受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如城市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对教材的理解不一样,接受程度不同。在讲课时,尤其是在举实例时,往往举些在农村可见,同时也举些在城市出现的学生容易接受的例子,这样跟他们的生活较贴近,易理解。 三、 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正值青春期的高中学生,好奇心强。故设计些悬念、增加些故事性的开场白,吸引他们。在讲授《携带遗传信息核酸》时,我是用一个侦探故事导入的,而且还讲了些先进的dna检测技术,学生兴致高涨,反应热烈,课堂收效良好。在介绍一些大分子时,往往会提及这些大分子的发现过程,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可培养他们的兴趣,在故事中学习。学生在接受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直观性的事物容易产生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考虑到这一点,多用些事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性形象性强的教具。《细胞膜》一节,我准备了flash制作的细胞膜模型,这动态的模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 四、 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人的认知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备课时要牢牢把握住这点。在《生命活动承担者蛋白质》我作了比较教学,从功能讲到结构和从结构讲到功能,两者的反馈效果不同。从功能讲起,学生易理解,从功能再到结构,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而直接就讲结构,学生会很茫然,所以,备课时,应该备好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 五、 应该把握住重难点,精心的设计问题。一个漂亮的问题,往往也能吸引住学生。《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一节,我设计了个比喻,把细胞比喻成大厦?问学生:大厦有何物建成?那细胞又有何物组成?学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会积极思考回答。《细胞器》一节,把各个细胞器比喻为各个有功能的车间,让学生根据功能,归纳各个细胞器是属于何种车间?形象的问题,学生记忆深刻。 六、 备问题时要充分估计学生的答案。老师要充分准备好各个问题,但也要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毕竟每个学生想问题的角度不同。以前上《生态系统》一节,备好所有可能的问题,满以为不会出现什么漏洞,提问:举例说明有哪些生态系统?一生答道:厕所。这种无理取闹的回答在备课中往往被忽略,所以备课时,要考虑到课堂的意外。意外出现,就要靠老师自身的教学机智和魅力了,要灵活抓住这一瞬间,进行教学的二度设计。 总而言之,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备教材教法同时,还要注意备好问题和学生,所以我认为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2010

4. 教师备课应注意的哪些方面

一、 备课须“三知”

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而要备好课,必须要 “三知” 。
1、 知教材
这里所说的“知”,既是对全册乃至全套教材内容的通盘了解,也指对具体篇目的深入理解。如,对语文教材,既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区别和写法,又通晓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文学发展概况。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前途等方面的教育,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选入中学课本古今中外的写“梦”的文章,如果我们把它割裂开来孤立的理解,教学效果就不那么好;如果通盘考虑,深知其意,又能结合实际进行类比教学,效果定然及佳。如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是对名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但梦惊醒后即感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发出伤感的慨叹。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将月”是由古人的显赫功绩,想到自己沦落失意,功不成,也不就,而寄情酒月,寻求解脱。杨朔的“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既是对劳动人民的深情赞美,也是作者自身意愿和高尚理想的表白。而莫泊桑笔下的路瓦栽夫人发的一连串“梦想”,正是由虚荣心酿成的散发铜臭气的梦;正是梦想与现实的矛盾,导致悲剧的必然结果。

5. 教师备课应该注意什么

1、讲点什么。

即这节课应该给学生讲点什么内容。

注意,这里所说的是“讲点”什么,而不是“讲些”什么,二者的区别在“量”上。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当前情况,确定教学的具体内容与任务。力求少而精,具体而实在;力求能讲得明、练得透、用得活。如果内容过多,会冲淡主题,易出现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现象,甚至会出现“消化不良”、“腹部肿胀”,严重的还会出现“暴雨成灾”现象。还不如步步为营,各个击破,稳扎稳讲好。

“鼓要打到点上,笛要吹到眼上。”所讲的内容,应该是当前学生特别应该学习的知识,或是该节课特别需要进行训练的能力,或是具有导火线性质的内容,力求做到一“课”中的。

因此,在备课时应该爬梳洗剔,选其要点,择其关键点,抓其提挈点。

2、留点什么。

教师上了一节课,如果没让学生留下点知识或能力,那这节课就白上了。有好些课,很精彩,掌声四起,赞美声一片。可是,三五年后,十年八年后,学生还记得吗,心中还有什么痕迹?对学生影响深远的,是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印痕的东西。

让学生时时回忆起、时时鞭策自己,能受用终身,有这样效果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才是真正成功的课。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思考这节课能给学生留点什么,能带给学生点什么?学生在心中留下的往往少于教师所讲的内容。留下的内容不必多,一点两点足矣,但必需深刻,有像墨水浸入白布那样留下难以抹除的印痕,才能让学生长时间能记住,长时间受益,否则只是过眼烟云,一闪而过。

事实上,若能做到一节课就留一点让学生受用终身的东西,那一期下来多少节课,给学生留下的东西该有多少,对学生的影响还小吗!能把课上到这个程度的教师,想不当教育家都难!

3、用点什么。

即用点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完成“讲点什么”的任务和达到让学生能“留点什么”的目的。

伟人毛泽东曾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方法很重要,可以提高效率,提高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很多,有效的也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用、都适用。有的成本高,有的成本低,有的易于操作,有的步骤繁琐,有的是立竿见影,有的长期见效。所以,备课应思考这节课用点什么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的效果。这需要认真研究学生特点,分析教师自身情况,从大量的方法中进行甄别筛选,找到最佳的方法,方法不需多,只要易于操作,有效即可。这跟医生治病一样,良药不需多,一两味即可,对症才是最好的药。用药多了,成本高不说,药效可能会相互排斥,甚至还有可能生成毒素。

管用的方法不一定复杂,复杂的方法不一定是好方法,关键是要因材施“法”。比如,对于一个饿得快死的乞丐来说,解决的最好方法是给他稀饭,而绝对不是给他航天飞机。

教师如果在备课时抓住这三个“点”,省去一些冗杂的问题,删去一些无关的环节。这样,目标会更集中,指向更明确,任务更具体,脉络更清晰,方法更有针对性。

6. 一,在备课时,应当注意哪些关键因素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要准确地把握模块对各条“标准”的要求,把握教学的尺度和关注的重点、难点,做到详略得当,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物理课程标准对“运动的描述”的要求是:能用公式和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即标准要求学生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等描述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注意不要在此设置难题或偏题,用公式描述匀变速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抽象、准确等特点,感受数学方法的奇妙,认识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会用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而认识图象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即与数学公式相比,图象法显得直观、形象、生动,在解决物理问题中让人一目了然。
(二)备教材、教参
1.熟悉教材要求。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览所用的教科书,熟悉其全部内容,包括编者意图、组织结构;同时,兼顾前后,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最后,不仅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而且熟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从教书育人两个方面把握教材内容。
2.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对章与章、节与节,都要弄清其本质联系,找出其内在规律;然后,找出哪些是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单元)的重点、难点、弱点,进而根据每章节(单元)的教学目的,确定每节(次)课的教学要求;最后,带着问题阅读有关参考书、资料、文献,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寻求问题的讲解角度,同时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学性,考虑如何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使智力发展寓于知识传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处于要学、爱学、好学之中;挖掘教材的实践性;考虑理论联系实际,使能力培养寓于知识运用之中。
3.处理教材要求。按照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开拓知识领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科学成就。教师知识丰富了,方能得心应手,讲解自如。 在备教学参考资料时,要特别注意教材的“缝隙”,即潜伏在教材深处不易察觉的“隐蔽点”,要注意教材的缝隙是哪些,在哪里;必须用心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勤查工具书,多做资料卡,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建立一个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圈”;须用心研究和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志趣和思维方法,从中揣摩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意外发问”,做到知己知彼,方能“临阵不乱”。
通过备内容,最终要做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谓透,就是对教材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精确,能理清纵横关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
教师在备物理教材时,既要钻研教材,更要超越教材,灵活运用,随时关注生活,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并及时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只有把自己变成了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备学生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进行。因此必须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思维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已能运用,哪些学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学生虽已领会,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错等等。
在备课时不妨认真思考以下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支撑新知识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还缺乏哪些知识和经验?(2)学生有什么物理学习的“需要”?这些需要与知识之间有何联系?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它们?(3)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识学习所必须掌握的技能?(4)学生有哪些物理兴趣、爱好亟待激发,以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动机?(5)学生对哪些物理知识能够自己学会?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6)学生具有了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7)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
了解学生的途径除课下调查、个别谈话,以及在劳动实习、课外活动中观察外,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提问、黑板演练、动手操作、测验考试、批改作业及分析试卷等多种渠道进行。有经验的教师还能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动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
(四)备方法
备方法,实质是把教材个性、学生个性科学地组合并升华为一个大的个性化教学系统。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课末小结;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启迪思索,鼓励创新;如何联系实际,使用什么仪器设备,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进行什么演示和示范;安排哪些练习和作业及语言的组织,板书的设计,例题的筛选,教具的使用等。
备方法要灵活多样。根据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征,教学方法必须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富于变化,努力寻求适宜的新颖方法。尽力做到“堂堂有异,课课有别”,常教常新。二是不仅要备教法,还要备学法,研究学生如何“学”,从“学”的角度来研究教,以使学生能够“会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风格结合自己的特长“标新立异”、 “独辟蹊径”、“别开天地”,在备课、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
(五)备课程资源
物理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物理课程目标实现的所有因素与条件的总和。包括物理教材、教师、学生及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物理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在各种课程资源中,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是首位的。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积极利用社区的课程资源,广泛利用媒体资源。媒体资源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挖掘利用无形的课程资源与有形的课程资源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信息存在于学生头脑中,教师可以通过交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解,从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
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包括各次考试的题目,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最好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 的教学策略进行备课教学。
为了演示磁能生电,并理解其实质就是能量的转化,把条形磁铁从线圈插入或拔出,电流表的指针发生摆动,说明了磁能生电,演示现象明显。
在这节课的一次集体备课中,一位年轻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把电流表换成小灯泡,能不能发光?如果能发光的话不是更能说明磁生电了吗?”其他老师都说:“肯定不亮!因为产生的感应电流很小,只有微安数量级,不足以使灯泡发光。”随后,大家还是在办公室内进行了验证,灯泡果然不亮,用发光二极管代替灯泡后二极管也还是不亮。接着,一位老师偶然想到:“没有现象的实验”也是实验,不妨让学生探究一下为什么灯泡不亮,灯泡不亮是否就说明回路中没有电流,能量是怎样转化的,这样很自然地引入关于能量转化的分析。这是这次集体各课的成果之一。
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流程:确立课题----组内讨论----确定主讲人(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课后反思----二次修整----考核评估。
一般来说,重难点的教学内容都必须经集体备课研究后进入教学实施过程。集体备课的时间及人员参与通过制度加以保证。集体备课的每一阶段要有明确的研究主题。每一次集体备课必须有中心发言人。提倡教案多样化。教案可以是纸介质文档、电子文档,也可以是笔记本模式、活页模式等多种形式。允许担任同课头多年的教师一次编写教案,经复备、修改后多次使用。
集体备课应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要活动形式,真正打通科研、教研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通道,让科研与教师常态工作相联系,成为一种具有实际教育价值的行为。集体备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新老教师都能够找到专业发展的兴奋点。备课是长期实践、学习、感悟的过程,绝不能一次备课重复使用。应该让集体备课制度成为学校制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示子遹》)备课作为为教学准备过程,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教师应该以自己所有的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越充分,讲课越熟练,越生动自如,也就更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与学生更好地交流,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越高。

7. 老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一)备《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要准确地把握模块对各条“标准”的要求,把握教学的尺度和关注的重点、难点,做到详略得当,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物理课程标准对“运动的描述”的要求是:能用公式和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即标准要求学生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等描述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注意不要在此设置难题或偏题,用公式描述匀变速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抽象、准确等特点,感受数学方法的奇妙,认识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会用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而认识图象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即与数学公式相比,图象法显得直观、形象、生动,在解决物理问题中让人一目了然。 (二)备教材、教参 1.熟悉教材要求。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览所用的教科书,熟悉其全部内容,包括编者意图、组织结构;同时,兼顾前后,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最后,不仅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而且熟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从教书育人两个方面把握教材内容。 2.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对章与章、节与节,都要弄清其本质联系,找出其内在规律;然后,找出哪些是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单元)的重点、难点、弱点,进而根据每章节(单元)的教学目的,确定每节(次)课的教学要求;最后,带着问题阅读有关参考书、资料、文献,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寻求问题的讲解角度,同时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学性,考虑如何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使智力发展寓于知识传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处于要学、爱学、好学之中;挖掘教材的实践性;考虑理论联系实际,使能力培养寓于知识运用之中。 3.处理教材要求。按照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开拓知识领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科学成就。教师知识丰富了,方能得心应手,讲解自如。 在备教学参考资料时,要特别注意教材的“缝隙”,即潜伏在教材深处不易察觉的“隐蔽点”,要注意教材的缝隙是哪些,在哪里;必须用心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勤查工具书,多做资料卡,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建立一个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圈”;须用心研究和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志趣和思维方法,从中揣摩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意外发问”,做到知己知彼,方能“临阵不乱”。 通过备内容,最终要做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谓透,就是对教材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精确,能理清纵横关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 教师在备物理教材时,既要钻研教材,更要超越教材,灵活运用,随时关注生活,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并及时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只有把自己变成了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备学生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进行。因此必须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思维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已能运用,哪些学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学生虽已领会,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错等等。 在备课时不妨认真思考以下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支撑新知识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还缺乏哪些知识和经验?(2)学生有什么物理学习的“需要”?这些需要与知识之间有何联系?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它们?(3)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识学习所必须掌握的技能?(4)学生有哪些物理兴趣、爱好亟待激发,以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动机?(5)学生对哪些物理知识能够自己学会?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6)学生具有了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7)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 了解学生的途径除课下调查、个别谈话,以及在劳动实习、课外活动中观察外,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提问、黑板演练、动手操作、测验考试、批改作业及分析试卷等多种渠道进行。有经验的教师还能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动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 (四)备方法 备方法,实质是把教材个性、学生个性科学地组合并升华为一个大的个性化教学系统。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课末小结;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启迪思索,鼓励创新;如何联系实际,使用什么仪器设备,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进行什么演示和示范;安排哪些练习和作业及语言的组织,板书的设计,例题的筛选,教具的使用等。 备方法要灵活多样。根据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征,教学方法必须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富于变化,努力寻求适宜的新颖方法。尽力做到“堂堂有异,课课有别”,常教常新。二是不仅要备教法,还要备学法,研究学生如何“学”,从“学”的角度来研究教,以使学生能够“会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风格结合自己的特长“标新立异”、 “独辟蹊径”、“别开天地”,在备课、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 (五)备课程资源 物理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物理课程目标实现的所有因素与条件的总和。包括物理教材、教师、学生及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物理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在各种课程资源中,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是首位的。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积极利用社区的课程资源,广泛利用媒体资源。媒体资源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挖掘利用无形的课程资源与有形的课程资源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信息存在于学生头脑中,教师可以通过交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解,从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 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包括各次考试的题目,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最好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 的教学策略进行备课教学。 为了演示磁能生电,并理解其实质就是能量的转化,把条形磁铁从线圈插入或拔出,电流表的指针发生摆动,说明了磁能生电,演示现象明显。 在这节课的一次集体备课中,一位年轻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把电流表换成小灯泡,能不能发光?如果能发光的话不是更能说明磁生电了吗?”其他老师都说:“肯定不亮!因为产生的感应电流很小,只有微安数量级,不足以使灯泡发光。”随后,大家还是在办公室内进行了验证,灯泡果然不亮,用发光二极管代替灯泡后二极管也还是不亮。接着,一位老师偶然想到:“没有现象的实验”也是实验,不妨让学生探究一下为什么灯泡不亮,灯泡不亮是否就说明回路中没有电流,能量是怎样转化的,这样很自然地引入关于能量转化的分析。这是这次集体各课的成果之一。 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流程:确立课题----组内讨论----确定主讲人(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课后反思----二次修整----考核评估。 一般来说,重难点的教学内容都必须经集体备课研究后进入教学实施过程。集体备课的时间及人员参与通过制度加以保证。集体备课的每一阶段要有明确的研究主题。每一次集体备课必须有中心发言人。提倡教案多样化。教案可以是纸介质文档、电子文档,也可以是笔记本模式、活页模式等多种形式。允许担任同课头多年的教师一次编写教案,经复备、修改后多次使用。 集体备课应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要活动形式,真正打通科研、教研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通道,让科研与教师常态工作相联系,成为一种具有实际教育价值的行为。集体备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新老教师都能够找到专业发展的兴奋点。备课是长期实践、学习、感悟的过程,绝不能一次备课重复使用。应该让集体备课制度成为学校制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示子遹》)备课作为为教学准备过程,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教师应该以自己所有的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越充分,讲课越熟练,越生动自如,也就更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与学生更好地交流,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越高。

阅读全文

与备课七注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