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相关问题
永和九复年,岁在癸丑,制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❷ 以《兰亭集序》为例,语文课堂怎样确立教学
语文课程要发展学生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整合为在五个方面使学生获得发展的课程目标,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事实上,就单位时间课堂教学和某个文本而言,不可能顾及全部五个方面目标,这就要求处理好培养语文能力与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只有全面考虑各个因素影响而制订的目标,才可能是落得实的目标,语文能力培养也才可能取得实效。
首先,培养语文能力,要确立差异性的课堂教学目标。文章的情、理、志、趣、境、韵,都可成亮点而使人体会精妙,但不同文本表现出来各各不同。《兰亭集序》情理并重而以情为主,文笔洗练而语言典雅,针对语文教学设置课堂教学目标更要考虑从情、文两个方面入手。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的差异,不能用一个目标引领、规范所有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样做可能事倍功半。教师要把设计教学目标变成引导学生制订自我学习目标的过程,则学生人人有目标,人人有任务,自然人人有发展。另外,只要有利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也要考虑教师自身的特点。对于一个文本而言,有基于文本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有展现教师个性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才会呈现千姿百态、生机盎然。
其次,培养语文能力,要确立具体化的课堂教学目标。此处的具体化是指可操作、能实践、活动化。课堂教学程序化要求课堂教学目标可操作。语文课堂不一定有标准统一的流程,但语文教师上课的起、承、转、合实际存在,只有把教学目标分解到一堂课的起始、过渡、展开、总结的全过程,反复呈现,一以贯之,课堂教学形态才不致变异。教读《兰亭集序》,始终围绕“表达什么主题”、“如何表达主题”两个问题,课堂的语文味就可感可触。能实践的课堂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落到实处。背诵《兰亭集序》是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上的读即为之服务,要求是读熟、读顺、读出情感。活动化的课堂教学目标有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师讲会的,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循环反复、螺旋上升过程中练就的,把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融合起来,语文课堂就会充满活力。
再次,培养语文能力,要确定有梯度的课堂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使学生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是高中学段语文课程总目标。对于一堂课、一个文本来说,教学目标设计不可能穷尽上述五个方面,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何取舍,决定于教师是否视野宽阔,是否着眼长远,也决定于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材如何认识与判断。如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教学要培养的语文能力,但不是每篇文言文教学都要设置这个目标。《兰亭集序》就不必,因为体味语言特色,积累语言材料对教读《兰亭集序》更为重要。实现课程目标是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要根据所教教材特点,准确把握其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研究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形成前后关联、互为补充、从低到高、梯次发展的教学目标系列。这需要既看见课堂教学这棵树,又看见语文课程这片林。
❸ 语文必修2中兰亭集序要背吗
18年全国卷,当时备考的时候这篇不是必备内容,但是在学的时候要求背诵。这些古文每年要求可能会不同,按照老师要求来就行。
❹ 送老师 兰亭序
这要看老师的爱好,艺术品这东西,如果欣赏了是无价宝,如果不欣赏不如草回。你熟悉兰亭序或答许喜欢艺术或懂书法。送点市场上流行的木雕书法,如果你是艺术系的写得一手好书法,你应当自己写一手稿,在木雕工艺店定做一个你手迹的带有你名字的书法工艺品。送给你老师该多好呀。老师看到这作品能经常想起你这位得意门生,也能向朋友们展示,哈哈。
❺ 高中语文必修二 兰亭集序 以 之 而 的用法
A.“以”的用法
1. 副词,可译为“可以”。
①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足以极视听之娱。
2.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3. 介词,可译为“因”。
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4.与“所”构成“所以”,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5. 与“所”构成“所以”,表凭借,可译为“用来”“借以”。
①所以游目骋怀。
B.“之”的用法
一、用作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根据具体语境 可译为“我”“我们”,“他(他们)”“她(她们)”,“这”,或者代事。
①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③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二、用作结构助词,分以下几种情况。
1.定语的标志。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有时不译。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③足以极视听之娱。
④放浪形骸之外。
⑤向之所欣。
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2.定语后置的标志。通常情况下,古代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中的一样,用在中心语之前,但为了强调定语有时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有时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用“之”连接。翻译时应将后置了的定语调整到中心语之前。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3.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②不知老之将至。
③后之视今。
④亦犹今之视昔。
⑤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者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①暮春之初。
②悟言一室之内。
③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三、用作动词,可根据具体语境翻译。
①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C.“而”字没有出现。
❻ 高一语文课兰亭集序中有哪些省略句
特殊句式1、省略句:⑴ 省主语:① (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 (群贤)引以为流觞内曲水 ⑵ 省介词宾容词: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⑶ 省介词“于”:① 映带(于)左右 ② 悟言(于)一室之内 2、倒装句:⑴ 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①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② 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③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④ 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⑵ 定语后置: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
❼ 语文文言文兰亭集序课后三段文言文翻译
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胸怀抱负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的交谈;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的大事)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却)不能明白于心。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参加聚会的人,抄录下他们作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集会的诗文。
❽ 高一语文必修二古文 兰亭集序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的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解释
推荐你买一些教抄辅书,就是老师平时备课用的书,还有像完全解读这一类练习册都有原文翻译的,不过你只能用来理解,因为上面的翻译多半是意译,文言文还是直译比较好,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多翻翻古汉语字典,重点实词和虚词不是很多,你看多了自然就记住了,对考试也有帮助。
还有问题可以追问,望采纳=-=
❾ 高一语文课文《兰亭序集》
【原文】
永和来九年,岁在癸丑,自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❿ 大学语文中有一篇文章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知道的吗把文章给我
永和(1)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2)山阴之兰亭,修禊(xì)(3)事也。群贤(4)毕至,少长(zhǎng)(5)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6),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7)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8)。或取诸怀抱,悟言(9)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10)。虽趣舍(11)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1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13)”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14),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15)为虚诞,齐彭殇(shāng)(16)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 2、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3、修禊(xì):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4、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与会的名流。 5、少长: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 6、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7、骋:尽情施展,不受约束。 8、俯仰一世:很快地过了一生。俯仰,低首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9、晤言:面对面谈话。《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 10、放浪形骸之外:行为放纵不羁,形体不受世俗礼法所拘束。 11、趣舍:同“取舍”。 12、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3、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德充符》。 14、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15、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语出《庄子·德充符》:“以死生为一条。”又《庄子·大宗师》:“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为友矣。”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