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互联网+是如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品牌升级的
当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极大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及日常生活,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这种影响和变化主要体现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载体和评价方式等方面。
第一是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高职教学要实现创新性改革,教师必须树立“互联网+教学”的教学观念。首先,要树立信息化观念。教师在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质量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要懂得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手段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切忌照本宣科。其次,要树立互联网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挖掘教学素材,特别是挖掘一些未进教材的本专业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生动、形象、新颖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手段、途径和载体,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要不断挖掘和完善新的教学创意,设计新的教学过程及个性化训练方案,实现有效教学。再其次,要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意识。教师要注重传授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对网络资源进行准确性辨别和整理归纳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课堂学习和利用互联网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他们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创新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能力。最后,要树立多元化的评价观。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使用方便、快捷、参与面广的特点,创新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途径、内容的多元化,坚持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网上评价与课堂评价相结合,知识评价、态度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
第二是内容创新。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中心,实现高职教学创新性改革,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紧扣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创新。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互联网学习资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但其准确性有待阅读者自己去判断,有的可能是已经过时的观点,有的可能是不全面、不准确的信息。因此,教师在使用互联网资源时,不仅要会借鉴,更要能辨别真伪,把全面、科学、准确的网络资源引入课堂。
第三是方法创新。方法创新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高职教学方法,必须充分研究互联网的特点及其对高职生学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感观;要把教师的课堂集中讲解与学生的课后网上自学、小组研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作业批改、课后辅导、讨论交流,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在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实现学习方法的创新,这里要特别指导学生注意三点:一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将“互联网+”引入教学过程只是教育技术方法手段的变化,课堂仍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绝不能因此忽视甚至放弃课堂。二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拓展了图书馆的时空范围,对于课堂所学知识,学生如果存在疑问或者想要深入学习某个知识点,可借此进行自主学习。三要充分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子书等移动终端设备,学生可进行自主学习,并实现师生间、同学间的深入交流。
第四是载体创新。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必须通过好的载体来实现。当前,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教学载体已广泛用于教学,通过互联网平台构建网络课堂,实现其与传统的教室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当前,由于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创新性应用,传统的课堂、课程、课本逐渐实现“网络变身”,课本变身为网络资源,课程变身为慕课,课堂变身为翻转课堂。因此,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教学,不但使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变得更加方便、自由,而且教学效果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网络课堂专属栏目中进行网上授课、布置作业、查看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批改作业、在线答疑,通过群聊的方式解答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语音回复或个别留言的方式解答个别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提交作业、查阅作业批改情况、在线交流学习心得、在线提问讨论等。
第五是评价创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创新评价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技能结构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网上评价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一是达标检测。通过网络课堂布置达标检测题,明确提交作业时间和批阅反馈时间,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二是在线互动。通过网络课堂,以群聊的方式,师生共同归纳知识点,根据每个学生发言的次数和内容,了解其学习积极性及主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三是能力评价。教师上传视频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观看后作答。最后,通过上述三方面对学生学习情况评定等级。这样把课堂评价与网上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知识评价、态度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科学,更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知识缺陷,做出相应的学习调整,让教师明确学生学习状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贰』 如何利用网络上资源备课
要是好好利用网络上资源备课那么你就需要很多的软件啊很多的备用信息啊然后呢你还需要很多的利用的这个网络上的资源来给他进行备课然后网络上资源各种丰富你也可以进行调试
『叁』 网络环境下学科整合教研指导能力的提升策略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日新月异,基于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也逐渐盛行起来。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是指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运用,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为平台,辅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发挥网络平台开放的、富有个性化的特点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深度整合和优化网络上优秀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中的研究和实施,提高校本教研的效能。
基于对网络环境校本教研的认识,以及学校硬件、软件等条件的具备,我们对网络环境下开展校本教研作了大胆的尝试。
一、开展网络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认知
在开始阶段,由于教师的年龄差异,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掌握参差不齐,对网络教研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如观念上的落后等会使得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能接受网络教研。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在学期初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评测,掌握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结合评测报告,聘请相关专家,充分利用教师的课余时间开展了几次现代教育技术的专题培训。培训结束后,再以比赛的方式促使老师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开展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网络资源,开展集体备课
1.以网络为主要载体,打破传统教研时空的束缚,把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传递给每一个教师,让教师们与专家名师们零距离接触。每学期开学初,学科组组长带领本学科教师一起学习相关学段的《新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情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制订详实的教学计划,还要将备课内容详细划分,即把整套教材的备课内容按单元具体落实到人。
2.每个教师专攻自己分配的备课任务,这里的主攻是指利用网络资源,如微课、典型课例等,深入研究各单元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情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写出自己相关备课内容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微课等。教学设计在格式上有统一的要求,在右测留有一部分的距离,方便教师们在集体研讨时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
3.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按照单元教学进度,每单元主要负责人提前一周对自己负责的备课内容以说课或微课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参与者在听取主讲人的展示后,针对相关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教学程序设计、重难点问题的解决、练习的设计、课堂评价等方面进行集体研讨,最终达成一致,确实有争议的,可借助网络进行查询,达成共识,形成教学设计定案。同时,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准确的预判,亦可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上传到学校交流平台上,实现资源的共享。
三、利用网络录播手段,以微课方式呈现课堂教学,分析和反思教学
每位上课的教师结合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具有个性化的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授课人可利用网络录播室,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录下自己整节课的上课过程,教师后期通过看录像的方式,可以清晰、直观地再现出问题的存在,发现自己在讲课过程中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写成分析报告。优秀的课例或成功的地方通过对录像进行精心剪辑和处理,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和保存,充分利用微课的短小精悍,不仅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也可作为其他班教学的有益补充。
网络环境的日趋完善,给我们的校本教研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与以往传统的相比,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极大地拓宽了校本教研的空间和距离,有效提高了校本教研的效果,也成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肆』 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
随着网络的发展,如何让网络教育资源更好的用于教学,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将其整合成适合自己的教学,发挥网络资源的最大作用,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备课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查找、获取大量丰富有效的信息来源,弥补自己原有知识的不足,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经过不断运用和摸索,我觉得在应用网络教育资源时,要做到三备。 一、备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学目标,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实现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有的教师没有好好把握教材,备课只是看看资源中的课件和教学设计,这是远远不够的。那备教材岂不是就看看自己的教材和教师用书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利用网络资源来备课了吗?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师用书,整体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必须的;另外教师用书上的一些建议也是很好的,但除此之外,如果你再到网络上寻求一些专家的、同行的理论和建议,经过对比,挑选出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好方法,将会给你带来不同寻常的收获。在备课时,我们可以在网络中查找、获取大量丰富有效的信息来源,弥补自己原有知识的不足,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我们还可以将网上备课资源的这些资源与课标、教材、学生实际相结合加以修改、完善,变为个人教案,改变我们教学眼界受限、围着自己小圈子做的孤立做法,广开教学思路,转变教学观念,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比如,我们搜索课堂设计、课件,从中借鉴他们的优点,找到适合自己的特点。 二、备学生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时发现网络资源中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的较好,而到了我们的班上,学生对许多问题不能理解或达不到教学目的,还弄得学生一头雾水,这是为什么呀?我们的课完全是按照网上高级教师的示范课设计,怎么感觉收效甚微呢?原因出在自己对学生缺乏分析,忽略了他们的已知。这其实是我们没有充分考虑自已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指的备学生应该是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差别。因为地域不同,城乡不同,学生的素质不同,我们要充分考虑自己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合理的利用资源中的素材,达到最优的效果。因此利用网络资源不是让自己照搬的,必须结合自己的情况择优求取,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方法再加以整合才能出效果。我们应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再加工整合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利用课件时,我们不能照搬一个人的课件,而是筛选出一部分适合自己课的,自己再对其中不如意的地方修改。
『伍』 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实施电子备课
随着网络的发展,如何让网络教育资源更好的用于教学,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将其整合成适合自己的教学,发挥网络资源的最大作用,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备课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查找、获取大量丰富有效的信息来源,弥补自己原有知识的不足,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
经过不断运用和摸索,觉得在应用网络教育资源时,要做到三备。
一、备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把握教学目标,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实现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
有的教师没有好好把握教材,备课只是看看资源中的课件和教学设计,这是远远不够的。
那备教材岂不是就看看自己的教材和教师用书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利用网络资源来备课了吗。
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师用书,整体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必须的;
另外教师用书上的一些建议也是很好的,但除此之外,如果再到网络上寻求一些专家的、同行的理论和建议,经过对比,挑选出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好方法,将会给带来不同寻常的收获。
在备课时,可以在网络中查找、获取大量丰富有效的信息来源,弥补自己原有知识的不足,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
还可以将网上备课资源的这些资源与课标、教材、学生实际相结合加以修改、完善,变为个人教案,改变教学眼界受限、围着自己小圈子做的孤立做法,广开教学思路,转变教学观念,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
比如,搜索课堂设计、课件,从中借鉴他们的优点,找到适合自己的特点。
二、备学生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时发现网络资源中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的较好,而到了的班上,学生对许多问题不能理解或达不到教学目的,还弄得学生一头雾水,这是为什么呀。
的课完全是按照网上高级教师的示范课设计,怎么感觉收效甚微。
原因出在自己对学生缺乏分析,忽略了他们的已知。
这其实是没有充分考虑自已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指的备学生应该是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差别。
因为地域不同,城乡不同,学生的素质不同,要充分考虑自己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合理的利用资源中的素材,达到最优的效果。
因此利用网络资源不是让自己照搬的,必须结合自己的情况择优求取,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方法再加以整合才能出效果。
应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再加工整合成自己的教学设计。
在利用课件时,不能照搬一个人的课件,而是筛选出一部分适合自己课的,自己再对其中不如意的地方修改。
『陆』 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社会一系列的变革,催生了教育的信息化促进的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但是我县的教育信息化因多种原因严重滞后。然而,在以唐局长为核心的新一届教育局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正以崭新的改革创新精神开创我县教育新局面,高度重视我县教育的信息化,又恰逢“班班通”工程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标志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在我县真正实现。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县实际,如何让“班班通”能“有效用”,如何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服务,开展本次调研。
调研方法: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电话采访等形式
基本情况:
现状:
(1)硬件设备严重溃泛
我县基础教育网络建设历程中有两项工程,分别是“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2005年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中,许多学校配置了卫星接收系统,但是,电脑配置十分低下、安装调试十分复杂且不稳定、资源十分有限、使用十分复杂等因素,其效果不佳。
2007年校校通工程中,全县现有15所农村初中,有13所配备了一间多媒体教室,其中高坪初中和龙坪初中因没有专用教室没有配置。
全县69所完小中只有9所乡镇直小学和实验小学有一个多媒体教室。68所(个)村小或教学点没有条件用上多媒体。
只有乡镇直学校和城区学校通过有线宽带上网,其他乡下学校都只能通过无线上网,主要用于传送上级部门的文件和数据。无线上网网速慢、费用高,学校的财力根本不允许其服务于课堂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大堰中学和官店民族中学、三里初中三所学校领导思想观念先进,挤出资金另外添置了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即这三所学校有两间多媒体教室。但就学校无论班级数的多少,有一二间多媒体教室,依然是“远水近渴”。
(2)教师技术水平普遍落后:
全县学校35岁以上教师占87.2%,教师年龄普遍偏高,大部分教师的成长过程没有经历过对电脑的专业学习,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固守于老一套的粉笔加黑板的方式,对计算机这样的先进技术还存在着某种恐惧感。
基于上述原因,试想一个教学内容,多年来都是用粉笔加黑板模式完成,任课教师去请别人制作课件、去找教务处批准使用多媒体教室、去找管理员准备,非常麻烦,而且其他同事还认为这样上课是在“作秀”。因而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仅是稍年轻点的教师在公开课、表演课上的点缀。
欣喜:
(1)局领导高度重视。今年暑期的教师培训,李争局长、李克主任创新培训模式和内容,借用建始一中的网络教室,开展了一期课件制作培训,我担任班主任,培训过程中看到许多教师看上去还年轻,但电脑基础还停留在启蒙阶段,他们对培训的热情十分高涨,可惜培训时间只有两天,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2)今年秋季“班班通”工程在我县全面铺开,现在正在安装调试阶段,标志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能够在我县真正实现,软硬件设施为全面实现我县教育的信息化迈出坚实的一步。
(3)也是今年秋天,我县新招聘了200余名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他们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素质,而且分布在全县的每一个角落,将成为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的生力军。
(4)建始县民族实验中学2007年开始使用班班通,有一套完美的使用和管理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调研情况,如何真正让“班班通”能“有效用”,如何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服务,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即宏观方面上级主管部门的加强管理和创造条件让老师们能用、会用;从微观上即教师个人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走出误区,用活用精。
一、宏观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创造条件,让老师们 “能用、会用、想用” 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
(一)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是确保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关键
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形成氛围,让全体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来认识,把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时代每个人生活、工作、生存的基本素质来认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与学的基本能力来抓落实。
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决策者和指挥者,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学校的日常工作,始终处于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的核心地位、决策地位和主导地位,因而校长的观念和意识更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决定因素。
(二)加强硬件建设,是利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根本
(1)教师办公室需装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
有效将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是教师,学校要形成教师“学习、研究、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进行电子备课、互相交流及资源共享等工作都需要教师在办公室完成。所以除了在教室安装“班班通”外,还要在教师办公室安装足够数量的电脑和网络。
(2)鼓励教师在家中安装必要的软硬件设施。
由于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备课等活动不仅局限于学校,在家中有更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环境进行学习和备课,因而教师家庭必备上网设备。建议学校和主管部门从资金和制度上鼓励教师家庭配置网络、数码相机等硬件设施,(如与电信部门协调上网费、边远学校教师家庭装备电脑给与少量的奖金等)。(把电脑和电视都放到客厅,让我白天在学校完成教学任务,晚上与家人一起,家人看电视我上网,安静祥和,轻松高效的完成电子备课、试卷命制、查找资料、上网学习,既完成了工作任务,又提高了自己素养。我就是这么做的,让我真正享受到了无穷的成功的快乐)
(三)加强管理,建立合理教师评价机制,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保证
规范管理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
为保证软、硬件高效服务于课堂,⑴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规范设备财产、技术维护的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2)规范信息技术应用的量化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3)制定一些相关激励政策来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促进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4)完善教师电子备课管理办法,教师使用电子备课,让教师从繁重的书写教案的无效劳动中解脱出来;(5)建议仪供站与教研室经常联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形成教学研究的氛围,在教研活动中用“以帮带教”的手段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加强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核心
(1)怎么培训?
说到全员计算机培训,在这里我引用著名教育记者,高效课堂首倡者李炳亭先生在第七届中国名校长峰会上的一段讲话:“让学习发生在学习身上,就是课改。形象地说,如果一个不认识字的老太太想学麻将,需要语文老师补拼音,而且补习繁体字,数学老师教一加一,校长还要开设财会课,请专家讲座麻将技法20讲?如果这样做,一搞就是四年,本科,没学完,老太死了。简单的办法,只需要一个下午,给老太太找三个老头嘛,陪着她打,其实学习原本很简单,简单到让打麻将发生在老太太身上”。这里讲的是高效课堂学习,这个道理也可以应用到高效教师培训上来,创新培训模式。
“首先是让老师想学”,讲三点理由:
①依托“班班通”建设的新奇感并认识“班班通”这一现代教学工具的高效性、实用性,认识互联网的娱乐功能和学习功能,激起老师的学习热情;
②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于2012年8月13日共同发布了新版“24孝”行动标准,其中包含“教父母学会上网”、“每周给父母打电话”……由此看出教师“学会上网”是当前的教育工作的需要,是赡养父母的需要、也是未来年老退休打发余生的需要,同是也说明学习电脑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年龄偏大不能成为不学习电脑的理由。
③教学点上的老师,更应该学习信息技术, “班班通”是借互联网均衡教育资源的形式,通过互联网的学习功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养,提升自己的品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才能活出自己的尊严。
让老师怎样高效学
①在学校教师中营造互学、互帮、互比的学习氛围,开展多形式的校本培训学习交流,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②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骨干教师的作用搞好教师培训,以点带面力求全体教师能认识并掌握这一新型教学工具,是提高培训效率的最佳途径;
③电脑既是学习的目的,更是学习的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针对性地向老师推荐和下载学习材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④电脑培训,是一个需较长时间的学习摸索、练习巩固,形成技能的过程,通过短期培训绝对是不能达到效果。我认为可以通过给受训教师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提供学习资料,给出足够长的自学时间,然后通过考试达标的形式,达到培训目的。利用这种方式,对教学点及其他师资紧张的学校,才有可操作性。
⑤通过展示课、研讨课、送课下乡等形式,让老师们开阔眼界、模仿学习,达到培训目的。
我参加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假期培训都是在气候极端的寒暑假进行,给受训教师带来诸多不便,且假期培训内容都是空洞的说教,无法激起教师的学习兴趣。前面几位作报告的老师在报告中也提到展示课、研讨课、送课下乡等活动是针对教师急需解决的和教师感兴趣的问题而进行,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最有效形式,其效果永远大于假期的教师集中培训。但是过多的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差旅经费又困扰着学校,让学校领导处于两难的境地。所以我建议能否把假期培训的专用资金也灵活处理,拔出一部分给教研室用于平时的教研活动,减少暑期的集中培训。
(2)培训什么?
1、打字
中文打字是学习电脑和使用电脑最基础的技能。不会打字或打字的速度慢了都觉得运用电脑是件痛苦的事,无法满足课堂教学需要。所以培训打字是让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教学的最重要的技能。(磨刀不误砍柴工)
2、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许多老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老师对电脑有恐惧感,主要是因为怕自己或因为技术原因误操作将电脑这一“高科技”产品弄坏。让老师会使用“一键还原”等操作,知道“电脑弄坏了也不要紧”,从而会大大减少其对电脑的惧感,也能真正意义上提高电脑的使用效率。
3、懂得几种安装、卸载软件的方法。
4、学会使用qq。腾讯qq能十分方便的进行文字、语音、视频对话功能,十分方便的传送文件、课件、发送文件功能,更有远程协助功能,这一功能是新接触计算计的人十分有用的一个功能,能让不在身边的“电脑师傅”控制你的电脑,为你安装、卸载或演示操作等。
5、学会使用qq影音等播放软件
我对几款常视频播放软件进行对比使用,qq影音是最适合课堂教学的。①支持的文件格式多,②能十分方便的控制全屏与退出全屏;③能十分方便的控制播放与暂停;④能十分方便的调整音量的大小;⑤还能十分简单的对原来的视频进行截取、合并、配音等;⑥能十分方便的将播放进度调整到任何需要的时间。
6、学会网络搜索和下载
网络是一本巨大的网络群书,有丰富的教学学课件、学习文字和视频,要运用网络的学习资源,就必须学会网络资源的搜索与下载。
7、学会powerpoint课件制作与使用,懂得制作简单课件,懂得如何修改网上下载的课件,懂得让自己的课件在其他机器上准确运行
8、学会word 及学科专业软件。如数学的几何画板、化学的化学金排、物理金排等,能大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
(五)建设资源库,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保障
⑴建设教学资源库,提高教师备课效率。自建与购买并重,有针对性的征集、开发适合教与学的网络资源,是使信息技术有效服务于课堂的有力保障。教师通过该系统丰富的同步资源和拓展资源,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利用ppt等常用教学软件,对备课系统中已经下载的资源进行修改、整合、制作个性化的资源,提高了备课效率,搭建一个校本资源、均衡资源共享平台。
⑵对口支援、联片资源共享,提高教师备课效率。完小对口支援点小、乡镇直学校对口支援薄弱学校。
二、微观上,教师加强学习,提高个人信息素养,
“活用、精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
(1)正确定位“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含义。
“现代信息技术”含义广泛,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运用计算机命制试卷、编写导学案、运用计算机分析和诊断学生成绩及成长状况、运用网络资源教师学习提高个人素养、运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运用网络实现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开放、利用网络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都是“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 的形式。
(2)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越功能,“用好”班班通
①利用多媒体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爱学。
②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模拟功能,突破教材重难点,使学生易学。
多媒体能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模拟,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有趣。那些逻辑思维性强、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想象、难以建立起概念的知识,运用多媒体是比较容易突破的。
③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能扩大教学容量,拓展教材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会学。
④利用多媒体能将声、光、色、形等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持久记忆,使学生乐学。
(3)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用精”班班通。
①误区之一:计算机“代替”教师的“教”。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核心特征应是辅助,“有效教学的精彩靠教师而非机器”,课堂中所有的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未根据学情去设计课件,导致教师不能驾驭课堂,从上课开始时的“欢迎光临”到下课时的“再见”都是课件预设的程序进行,限制了课堂的“生成性”,偏离教学主体,教师成了“播放员”。还有一些教师从导入到讲课,从练习到作业,从复习到评价,都由电脑包揽。教学由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传统的“填鸭式”演变为现代高科技的“填鸭式”。
②误区之二:课件替代传统的板书
课件替代传统的板书,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化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板书的内容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具有与实物不同的直观作用,具有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作用,具有不能用转瞬即逝的课件替代的效果。另外,板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记录课堂突发的现象或结论,这是课件无法替代的功能。
③误区之三:盲目扩大信息量,忽视学生吸收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教师板书、画图时间,增大了一节课的信息容量。但是,稍不注意会过快的更换屏幕内容,就造成学生因滞留时间短,来不及理解和记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④误区之四:课件制作片面追求课堂“热闹”的效果,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弱化了知识点的落实。
有的老师喜欢把课件做得很“花俏”,每一页幻灯片都有不同的背景,作为背景的图片又过于复杂,色彩太浓烈,使得重点内容无法突现。幻灯片之间的过渡过于强调过渡效果,什么百叶窗式、盘式、盒状式、梳理式、插入式等等,这些都容易使学生眼花缭乱,结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个别老师还在每一个过渡中使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如爆炸声、抽气声、针打声、喷气机的声等等、每一个变化都引来学生的惊叹声。过渡追求这种效果的结果,是反而把原来应该突出的重点弱化了,剩下的是图、形、声、色、像的狂轰烂炸,最后反而让学生厌倦了这种“花俏”的表演
总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班班通”工程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标志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能够在我县真正实现。在以唐局长为核心的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高瞻远瞩,激发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激情和学习需求,最终将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开创我县基础教育的新局面。
『柒』 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备课
随着网络的发展,如何让网络教育资源更好的用于教学,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将其整合成适合自己的教学,发挥网络资源的最大作用,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备课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查找、获取大量丰富有效的信息来源,弥补自己原有知识的不足,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经过不断运用和摸索,我觉得在应用网络教育资源时,要做到三备。 一、备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学目标,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实现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有的教师没有好好把握教材,备课只是看看资源中的课件和教学设计,这是远远不够的。那备教材岂不是就看看自己的教材和教师用书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利用网络资源来备课了吗?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师用书,整体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必须的;另外教师用书上的一些建议也是很好的,但除此之外,如果你再到网络上寻求一些专家的、同行的理论和建议,经过对比,挑选出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好方法,将会给你带来不同寻常的收获。在备课时,我们可以在网络中查找、获取大量丰富有效的信息来源,弥补自己原有知识的不足,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我们还可以将网上备课资源的这些资源与课标、教材、学生实际相结合加以修改、完善,变为个人教案,改变我们教学眼界受限、围着自己小圈子做的孤立做法,广开教学思路,转变教学观念,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比如,我们搜索课堂设计、课件,从中借鉴他们的优点,找到适合自己的特点。 二、备学生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时发现网络资源中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的较好,而到了我们的班上,学生对许多问题不能理解或达不到教学目的,还弄得学生一头雾水,这是为什么呀?我们的课完全是按照网上高级教师的示范课设计,怎么感觉收效甚微呢?原因出在自己对学生缺乏分析,忽略了他们的已知。这其实是我们没有充分考虑自已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指的备学生应该是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差别。因为地域不同,城乡不同,学生的素质不同,我们要充分考虑自己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合理的利用资源中的素材,达到最优的效果。因此利用网络资源不是让自己照搬的,必须结合自己的情况择优求取,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方法再加以整合才能出效果。我们应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再加工整合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利用课件时,我们不能照搬一个人的课件,而是筛选出一部分适合自己课的,自己再对其中不如意的地方修改。
『捌』 如何利用网络资源,高效优质备课
随着网络的发展,如何让网络教育资源更好的用于教学,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将其整合成适合自己的教学,发挥网络资源的最大作用,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备课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查找、获取大量丰富有效的信息来源,弥补自己原有知识的不足,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经过不断运用和摸索,我觉得在应用网络教育资源时,要做到三备。一、备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学目标,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实现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有的教师没有好好把握教材,备课只是看看资源中的课件和教学设计,这是远远不够的。那备教材岂不是就看看自己的教材和教师用书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利用网络资源来备课了吗?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师用书,整体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必须的;另外教师用书上的一些建议也是很好的,但除此之外,如果你再到网络上寻求一些专家的、同行的理论和建议,经过对比,挑选出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好方法,将会给你带来不同寻常的收获。在备课时,我们可以在网络中查找、获取大量丰富有效的信息来源,弥补自己原有知识的不足,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我们还可以将网上备课资源的这些资源与课标、教材、学生实际相结合加以修改、完善,变为个人教案,改变我们教学眼界受限、围着自己小圈子做的孤立做法,广开教学思路,转变教学观念,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比如,我们搜索课堂设计、课件,从中借鉴他们的优点,找到适合自己的特点。二、备学生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时发现网络资源中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的较好,而到了我们的班上,学生对许多问题不能理解或达不到教学目的,还弄得学生一头雾水,这是为什么呀?我们的课完全是按照网上高级教师的示范课设计,怎么感觉收效甚微呢?原因出在自己对学生缺乏分析,忽略了他们的已知。这其实是我们没有充分考虑自已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指的备学生应该是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差别。因为地域不同,城乡不同,学生的素质不同,我们要充分考虑自己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合理的利用资源中的素材,达到最优的效果。因此利用网络资源不是让自己照搬的,必须结合自己的情况择优求取,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方法再加以整合才能出效果。我们应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再加工整合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利用课件时,我们不能照搬一个人的课件,而是筛选出一部分适合自己课的,自己再对其中不如意的地方修改。
『玖』 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高效优质地备课
网上共享资源很多
每一课都可以先到网上搜对应的课件 教案
多找几个
分析 整理,根据实际情况,保留适合自己的。
这样 最终形成一个适合你自身的备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