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六上语文资源与评价答案

六上语文资源与评价答案

发布时间:2021-01-06 19:02:30

❶ 谁有五四学制六年级上的语文资源与评价练习册答案急急急~~~快的加悬赏值!!!

.0.......

❷ 六年级上 英语资源与评价答案

希望你自己努力,不要靠这些东西哦。其实我也不知道“资源与评价答案数学,语文,和英语六年级上”,我读六年级上,我就自己努力。加油哦!

❸ 资源与评价语文答案 六年级下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1.A 2.A 3.A 4.D 5.B 6.D 7.C 8.C 9.D 10.B 11.C 12.A 13.A 14.D

18.隋文帝改为隋炀帝;杨坚改为杨广;看琼花改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19.(1)大运河开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三点:中心洛阳、 北达涿郡 、南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提示有三种答案:①等于1(一条大运河,作用影响统一起来);②等于N (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促进沿岸地区乃至中国持续发展);③等于0(少数同学认为,运河开凿导致隋朝灭亡)。

(4)①此题属开放性试题,答:“是”或“不是”都可以,前提必须理由充分;清初历史学家谈迁说:隋炀帝动用那么多的民工开凿大运河,罪孽深重,但假如没有大运河,南北运输靠什么呢?他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高丽(今朝鲜)的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地方割据起兵,隋朝迅速灭亡。②提示:总的说来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这两位诗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一定道理。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人民自此受益,是不能一概否定的,诗人李敬方的诗就代表了这种观点,认为运河有利有害,利害相参。皮日休的诗进一步发展了这种观点,认为隋炀帝如果不建造龙舟,游览江南,那么他的功绩就可以与治水的大禹媲美。把开凿大运河提到禹治洪水的高度来评价,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皮日休的观点比较客观公正。大运河的开凿确实也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它更多的是造福当时的人民,甚至直到今天,仍在发挥它的作用。③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运漕,仰此一渠。”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作用是: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5)隋唐时期,国家的政治中心在长安、洛阳,关中虽然号称沃野,但地狭人众,所产不足,必须依靠东南诸州(郡)的赋税。所以隋唐时期,为了便于由东往西将江淮粮食、物资运到洛阳、长安,或将其运往北方,统治阶级将运河的中心设在洛阳。

从元、明、清三朝都建都北京,王朝的政治中心移到北京后,南方地区的粮食物资需要北运到京城,所以今日大运河呈南北走向,而不是再绕道长安、洛阳了。

20.(1)有开凿的有关信息,尤其是大运河受到污染的信息。大运河算是我国历史上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但是由于过去我们没有很好地治理运河,运河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2)略

21. (1)

秦朝 隋朝

统治时间 15年 37年

统一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自西晋以来的长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全国。

政治制度 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郡县制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伟大工程 长城 灵渠 大运河

灭亡原因 法律严酷 兵役徭役繁重

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统治残暴 滥用民力

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对后世影响 汉承秦制

汉接受秦亡教训,休养生息 唐承隋制

唐朝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2)隋朝和秦朝共同点:

①结束了多年的分裂局面。各为汉、唐之盛世奠下基础。

②始皇创秦制,文帝创隋制,均为其后历代所遵循。

③都有一项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

④秦、隋君主均大兴土木和穷兵黩武,造成徭役、兵役繁重,引发农民起义。

⑤存在时间都很短。秦朝:15年 隋朝:37年。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D 2.A 3.C 4.A 5.B 6.A 7.A 8.D 9.D 10. C 11. A

12错误。589年。

错误。李渊。

错误。隋朝

13.

(1)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廉政爱民,政治清明。

(2)贞观之治。

(3)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以人为镜,传为佳话。原因是贞观后期,太宗逐渐意骄志满,不悦人谏,言行不一。

(4)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虽然到贞观后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做法,但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片面,要看主流,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

14.贞观之治。

认识: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产生了积极作用,是“贞观之治”(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之一。 突出特点:开明。

15.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削弱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B 2A 3A 4B 5D 6C 7C 8D 9C 10C 11D 12A 13D 14B

15.唐太宗—唐玄宗;宦官—酷吏;《贞观姓氏录》—《姓氏录》;农民—庶族地主;创立—发展;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宦官—漕运;天宝—“开元”

16.①杜甫,唐朝 ②唐玄宗统治时期 ③反映了开元盛世时经济繁荣发展情况

17.评价: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主政以后,通过发展科举制度,大量吸收新兴地主进入政治舞台,从而打击了豪门世族;她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鼓励举荐,擢拔了一大批能干的文臣武将,如姚崇、狄仁杰、魏元忠、裴行俭、刘仁轨、李昭德、王及善等,史称“累朝得多士之用”;她还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摇役和整顿田制,使国力增强,同时加强边防,改善与边境各族的关系,发展了“贞观之治”。总之,武则天的所作所为有益于社会进步,功高德大。

武则天从地位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权的皇后,最终废唐改周,自立为帝,建立了武周政权。武则天培植自己的亲信,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铲除异己。

18.前者是唐以前使用的笨重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后者是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江东犁),在设计上趋向合理与完善,既有翻土用的犁壁,又可调整犁铧,控制入土深浅,而且轻巧灵活,回转省力。

青瓷:象玉象冰、白瓷:象银象雪、唐三彩:黄,绿,蓝,赭等为基本色,在班驳灿烂的釉面衬托下极富动感,使之造型优美,光彩夺目。从色彩、造型及工艺等方面表述,不必求全。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C 2B 3C 4B 5A 6C 7A 8A 9B 10D 11D 12C 13A 14B 15A

16.(1)科举制度 隋炀帝。

(2)积极作用: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3)中国古代考试制度与英国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4)学习李白等人的诗句,模仿并自我创新,努力在诗赋上多下功夫。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赋艺术得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得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5)今天的考试制度,基本上贯彻了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拔制度。建议(此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7.(1)意思是: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2)科举考试

形成: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并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表现: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为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政提供了机会;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影响: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实行科举制,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官吏,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较自由的报考方式,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体现了开放性和流动性特征;科举制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新局面的出现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

(3)略

(4)坐船经大运河至洛阳转长安;练习写诗赋,了解社会生活,如人们生活的疾苦、存在的问题等做写策论的素材。

(5)明经考试中的“帖经”,是封建统治者用儒家学说统治、禁锢人们思想的表现。这种试题题型,有利于强化记忆,但不利于读书人发挥自己的见解。它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

(6)略

18.(1)从面料、设计风格、头饰、色彩等方面表述,不求全;

(2)言之有理即可。

(3)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唐人街生活情况,基本事实清楚即可。第5课 “和同为一家”

1A 2B 3B 4A 5D 6D 7A 8C 9A 10D 11A 12B 13A 14C 15D 16D 17C 18A 19C 20D

21.答:(1)唐太宗;“天可汗”(2)自古以来都只重视汉族,看不起少数民族,我都一样爱护他们。(3)表达了唐太宗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22.(1)唐太宗时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

(2)吐蕃民族③吐蕃民族向汉族人民学习,从农业、手工业和生活习俗等。

23.(1)材料一是通婚,密切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汉藏两族的联系。材料二采取战争的手段,造成边疆危机,破坏了两族的关系,不利于国家的统一。(2)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24.(1)纪念当年文成公主教当地藏族人民耕作与纺织的事迹。

(2)其余根据文成公主入藏带去的物品作合理的设想。

(3)主观开放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答案一: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交往。答案二:从文成公主个人的得失去思考等,也行。

(4)讲演搞:公元641年,二十四岁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动身到吐蕃去。唐朝廷为公主备了一份十分丰富的嫁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当然是少不了的,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吐蕃没有的谷物、果品、蔬菜的种子,药材,蚕种。她还带了大批的医药、种树、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的书籍。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1D 2A 3D 4C 5A 6A 7D 8C 9B 10C 11A 12C 13B 14D 15C 16D 17A 18D

19. (1)玄奘。

(2)西游天竺取经,写了《大唐西域记》。

(3)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20.(1)填出玄武门、宫城、东市、西市、大雁塔;

(2)市、坊、朱雀街;

(3)作为国际性大都市,体现了长安城规整建筑布局,左右对称,体现了皇权的威严,表现皇帝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

(4)特点是:布局严整。规划整齐。中轴对称、规模宏大、坊、市分离,宫城,皇城、外郭城分割清楚、宫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充分体现了封建统治秩序的等级森严和唐朝帝国的强盛。

21.(1)朝鲜、印度,日本。

(2)A——日本,B——天竺

(3)新罗是朝鲜,天竺今印度半岛。

(4)困难:路途遥远,天寒地冻,寒风惨烈,毒蛇猛兽,不谙风俗,沙暴天气。精神:真诚学习,勇于探索真理,不顾安危,受尽艰难而不退,寻求真理,攀登学术高峰,建正法幢,作狮子吼,热爱祖国,在文化上做出贡献,译业彪炳,诲人不倦。

22.(1)阿倍仲麻吕.到中国留学。

(2)长安。

(3)因诗会友,成为非常密切的朋友,王维等人.

(4)他们将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惯等带回日本,推动了日本的政治改革,促进了日本社会生产,生活和文化的发展、大大密切了中日间的文化交流。

23.(1)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有13次之多;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唐玄宗时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友谊做出了贡献。

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5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次改革是仿效隋唐制度进行的。日本的都城建设规模完全仿效长安。日本文字是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的。此外日本人文化(诗歌艺术、书法艺术等)生活习惯(饮食、茶道等)、节日风俗也受到唐朝的影响。

(2)提示:勤俭节约、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先进的科学技术、企业管理方法,良好的文明礼貌素养等。

(3)提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努力使中国成为先进的现代化强国。

24.(1)因为鉴真塑像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同时也因为鉴真为中日友好关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事迹: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评价:他是最有影响的赴日使者和高僧。

25.(1)原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唐政府对外采取了开放的政策;唐朝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城市;对外交通、贸易发达。

(2)影响:①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如唐朝商业的繁盛,城市的繁荣,对外贸易的发展,朝鲜、波斯、大食的许多物品输入我国。天竺的熬糖技术传入我国。②促进了我国的文化繁荣:如高丽乐,天竺的佛经、石窟艺术、佛塔寺院建筑样式,大食的伊斯兰教、习俗等对我国的文化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1D 2B 3B 4D 5B 6A 7A 8D 9C 10A 11D 12C 13A 14A 15D

16.(1)文字的出现,书籍的增多,印章和拓碑技术的出现。

(2)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17.(1)善谈战国诸子的学说;献身医学,不入仕途;对北周、隋和唐前期的历史有亲身经历;认为天的自然变化和人身体的变化有规律;认为治病和治国有相同之处;认为治病是至德之举。

(2)评价:孙思邈是医德高尚的、为祖国医学做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家,同时又是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北周、隋、唐历史的见证人。

(3)火药 炼丹术 丹经 硝石 硫磺 木炭 唐朝末年

18.(1)图三是赵州桥图片。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大拱桥,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欧洲同类桥的出现早了1000年。

(2)优点:设计科学,跨度很大,桥面平缓,便于交通,造型也很美观;

(3)图一北京颐和园玉带桥:造型优美,观赏性强;桥洞高,底下过船方便;但坡太陡,行人费劲。

图二江苏苏州宝带桥:多拱桥,跨度大;桥面平缓,利于车马人行走;但桥孔小,桥下船只通行不便。

图四云南丽江黑龙潭桥:多拱桥,坡度较小,桥上行走方便。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19.结合印章和拓印刻石技术等来谈;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1D 2B 3A 4D 5C 6D 7C 8C 9C 10C 11D 12C 13A 14D 15A 16D

17.我们似乎看到一个不屈服于恶势力、具有崇高气节的诗人的形象;似乎远观到浩渺无际的长江远远地流向水天交接的地方,同时也感受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绵绵不绝的情思;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一泻千里的黄河奔腾咆哮之声;我们似乎可以瞥见那飞泻喷涌的庐山瀑布的壮景。从诗歌风格来讲,李白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18.(1)敦煌莫高窟佛教石窟里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窟内保存大量佛经、文书等也极为珍贵,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2)根据家乡的具体情况简单介绍。

19. E C D A B

20.

21.(1)李白神采飞扬;杜甫,满面忧愁。

(2)李白生于盛唐之时,唐的繁荣恢弘的气度影响着他,所以他的诗以浪漫的手法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的居多。杜甫,生于唐由盛转衰之时,见过唐的盛世,又眼看唐的衰落,因而万般忧愁.所以他的诗描绘了唐由盛转衰这样一个复杂动荡的时代,反映人民疾苦的多。

第9课 “贵姓何来”

1B 2D 3B 4A

第一组:

(1)姬、姜、姒、姚、妫、嬴;

(2)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

(3)例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4)裴、陆、阎、郝、欧阳;

(5)邱、门、乡、闾、里、野、官;

(6)李姓、朱姓、常氏、帅氏;

(7)戴、召;

(8)林姓、皇甫、高、刁、公、施;

(9)伯或孟、仲、叔、季;

(10)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籍、谏、库、仓、军、厨;

(11)巫、卜、陶、匠、屠、优;

(12)元氏、祝、关、钮;

(13)沐姓、牢姓。

(14)司马等;马、牛等;伍、陆、万等;黄、蓝等

(15)赵宋、吴越国王、国王钱俶的正妃、南唐国王李氏。

(16)王、李、张

第二组:

(1)母系氏族制度,姜、姚、姬等

(2)以国名为姓,韩、吴、卫、郑等

(3)拓拔、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

(4)拓拔——元,丘穆陵——穆,那拉氏——那等

(5)复姓:司马 司徒 上官

(6)优质优生,防止近亲结婚等

(7)按当时政治地位高低排列的;按人口多少排列的。

(8)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完成。

(9)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完成。

第三组:学生据题回答即可。

第四组:从中华同族的凝聚力、爱国统一战线、内外经济交流等多角度谈均可,不求全。

❹ 语文资源与评价六年级下册p141人教版答案

复年仍立志钻研晦涩难懂的易经,制是兼济天下的使命感让孔子拖着疲惫的身体周游列国。
责任,让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永远熠熠闪光。责任,让孔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而不辞劳苦。
敌人围困万千重,郑国危在旦夕,虽有一身本领,辩才天下无敌,但是从没有得到国君重用的烛之武,被国君紧急召见,“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一句就说明了郑国对待他的不公正。烛之武没有计较这一点,虽然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但是烛之武还是“夜缒而出”,勇入秦营,是责任使他知难而上、义无反顾
责任,让烛之武不计前嫌;责任,让烛之武深入虎穴;责任,让烛之武面对强敌从容不迫,不卑不亢,用英勇和机智战胜了敌人。
绽放着娇媚的缨粟中潜藏着罪恶的

❺ 资源与评价语文六年级上册答案

抄答案是不好的,养成不好的习惯的,抄的越最越什么都不会了,所以就不要抄答案了

❻ 语文资源与评价六年级下册p141人教版答案

生命的责任抄让松柏挺立在破袭败岩石,让青山高耸在阴湿田野,让飞瀑舞动在悬崖绝壁。
历史的责任让人学会忍耐与承受,历史的责任让人变得坚强而无私。

永远的烛之武
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命、孤身出城;强秦帐内,烛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玑。终于,谈笑间,干戈化为玉帛。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操,烛之武义无反顾独闯秦营的英雄气概,虽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夺目的光华!
命运对烛之武并不公允,几十载的饱受冷落,大半生

❼ 人教版资源与评价语文六年级下的答案

我有~你要哪课的?告诉我~我有,我也不能都给你复制下来啊~

❽ 语文六年级上资源与评价答案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高年段阅读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主题单元,放大空间,突出重点,关注衔接。"下面我想就这四个特点,分别介绍一下:
一、采用主题单元组合教材

所谓主题单元,就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3~4篇课文成为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习作" "练习"内容也尽量予以配合,凸显这个主题。如六年级上册的七个单元分别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其中第二单元围绕人间真情这个主题,通过三篇课文,多角度、立体地歌颂了人情美、人性美。《负荆请罪》写的是"将相和"的故事:蔺相如为国受辱忍让,廉颇为国、为友登门谢罪。《船长》塑造了船长在客轮被撞毁的危机时刻,指挥若定,视死如归,为旅客置生死于度外,为职守"与阵地共存亡"的崇高形象!《爱之链》是写下岗的乔依,在路上主动帮助老太太修车,并谢绝了报酬;老太太开车到了一个路边的小饭店吃饭,又暗暗资助孕妇的故事。三篇课文分别歌颂了爱国、爱岗、爱社会的伟大精神,展现了课文主人公们为祖国、为他人献出真爱,向人间撒播真情的崇高精神境界。而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安排学生"回家做一件事,想一想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然后向他们示爱,记下整个过程;单元练习的"诵读与感悟",要求学生领悟汪国真《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这就较好地把阅读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结合了起来,活化了各项训练,增强了训练效果。六年级下册的七个单元也分别是围绕"壮丽山川、正义必胜、诗文精粹、探索与发现、感悟人生、咏物抒情、师恩难忘"等主题组织编排的。

为了整合教材资源,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等综合能力,这两册的课文还比较集中地凸显一个主题。如六年级下册24篇课文,其中60%以上的课文表达了"关注自然,研究自然,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主题:《长江之歌》揭示了长江刚柔并济的特点,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山谷中的谜底》介绍了雪松坚韧的特点,揭示出人的生存和发展要能屈能伸,以曲求伸;《螳螂捕蝉》通过有趣的"生物链现象",昭示人们要全面看问题;《最大的麦穗》通过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到麦地里捡最大麦穗的故事,把麦地的"浩渺",麦穗的"繁杂",与生活的复杂多变现象联系起来,揭示了理想与实现的关系;而《孔子游春》说水的"四德",于谦《石灰吟》对石灰坚贞品德的歌颂,王冕《墨梅》对墨梅淡泊名利的赞美,都使人领悟到做人的标准。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告诉学生自然与社会,人与万物不但有着天然的联系,而且相依相生,"和而不同"。这样编排,大大地提升了文本的教育资源,给阅读这套大餐提了"味",增了"色"。《黄帝内经》云:"智者察同,愚者求异;智者有余,愚者不足。"教师要善于引导,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联系和发现,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让人智慧的学习。

二、放大语文学习的空间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别重视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六年级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个特点:

一是安排了阅读指导文章--《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读书要有选择》,交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尽快学会阅读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二是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栏目,向学生推荐名著,六上是《鲁滨逊漂流记》,六下是《西游记》。

三是单元练习采取活化训练的思路,注意了语文课内和课外学习的结合,开辟了“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等。“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进一步拓宽了阅读,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四是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系列--'学和做'”。每一册安排一个“学和做”,而这个“学和做”就是一个实验、探究的小专题,是集阅读、写作等语文能力训练于一体语文实践活动。六上安排的“读报和剪报”,六下安排的"我的成长册"。

三、突出了重点学习习惯项目的培养

教材每册的开篇仍然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习习惯项目,虽然安排在教材之首,却是贯穿于该册语文学习之中的重点训练项目。因此这些项目在该教材里也反复体现。如六年级上册安排的"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两个重点项目,后面的课文《学与问》就呼应了"不懂就问"这个项目,在阅读、习作及其单元练习中也都反复凸现了"勤于搜集资料"的训练。而六年级下册的两个重点项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不但通过课文《读书要有选择》和"我读书我快乐""学和做"等重点训练栏目有所体现,而且在阅读课后练习、习作和单元练习中也反复安排了训练。

四、关注与初中学习的衔接

第三学段特别是六年级两册教材,在结构形式和选文的难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靠拢。比如名家、名篇的课文比重明显增大;主题单元的编排结构,就是与初中阶段主题单元的教材编排和教学理念一脉相承的;文学常识(作家卡片、名著便览)、课外阅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栏目的开设等,都有利于小学阅读教学和初中阅读学习的衔接,有助于小学阅读教学向初中阅读学习的过渡。

按照教材的编写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我想对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目标要求,强化目标意识

作为教学,制定目标当属第一位的。因此,要想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标准》,明确其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特别是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标准》关于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共提出了十项。我们通过学习研究,认为如下四个项目是最能凸显高年级段阅读课堂教学的特点。

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联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的要求,我认为第三学段的默读要求,绝不仅限于速度的要求,还应该有这几方面的内涵:首先对默读速度的量化要求是一个保底的要求。也就是说,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最基本的默读速度应该是(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否则,就是欠账,不合格。其次,在提高速度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浏览,并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不断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其知识积累。再次,提高默读速度,也暗示了提高默读能力的要求,诸如理解、辨析、概括、探究、体验、评价等。

谈到默读,不能不涉及阅读课的境界问题。当前,老师们在阅读课中所追求的"书声朗朗" "议论纷纷"的境界是好的,也是应该要的。但是,阅读课上如果都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而无鸦雀无声,恐怕是值得质疑的,特别是高年级的阅读课。首先,课堂教学结构要张弛有度,动静搭配,学生如果40分钟都处于高度的"亢奋"状态,不但不利于深入思考,而且也会产生更多的弊端。其次,朗读的质量,往往取决于理解、领悟的深度,而让孩子带着高质量、大容量的问题默读,思维的强度、深度和广度都会得到增强,学生在这种状态下沉下心来去默读,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再次,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特别是综合阅读能力的形成,绝不是单纯的朗读训练所能完成的,相反,可能更多的要依靠默读训练。因此,我认为,第三学段阅读课堂教学的读书训练应该是朗读、默读并重。也就是说,默读训练比重的增加,是小学高年级与低、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区别的明显标志之一。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其褒、贬色彩也多是约定俗成的。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这类词语并不太困难。但是,更多的中性词在语境中有时可褒、可贬,甚至有些褒义或贬义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的感情色彩却相反了。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工程,而辨析、体会关键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则是阅读教学的较高要求。因为这是把文本的内容与语言学习融为一体的更为综合的训练。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词句训练,也只有上升到这个高度,学生才会更深切地领悟到语文学习的特有魅力,才会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如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是一篇一读就懂的叙事性课文,教学时老师如果引领学生只是在故事情节上纠缠不休,不但严重地抑制了学生探究、赏析等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也会大大地挫伤学生阅读的兴趣。而如果引导学生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军人表现的词语;接着再辨析比较其感情色彩,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见下表);然后通过表情朗读、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等,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领悟课文的写法,内化课文的语言。分类我军敌军

语言描写 大声喝问 严词拒绝 气势汹汹 "搜查"

偷袭行动 悄悄……进发 偷偷……摸来

战斗情景 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 恼羞成怒 "哇哇"吼叫 疯狂扑来

失败表现 众寡悬殊 暂时退守 人仰马翻 哭爹喊娘 抱头鼠窜 狼狈而逃

文章不是无情物。叙事性课文如此,说明性文章也是如此。如六年级上册《麋鹿》第一段:"天色微明……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语言形象、生动,在读者面前展现一幅优美而神秘的画面,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而课文的最后一段,把麋鹿比作流落海外的游子归来,"在祖国的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标准》的这项要求,包含如下三层意思:一是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结构顺序;二是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表达效果;三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这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目标进行训练,才能收到最佳效果。阅读教学,如果不引领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那么就很难体会文章的深层思想感情;而对文章深层内涵的探究和领悟,又会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写作方法的领悟。这项要求,明确地规定了高年级阅读教学,既要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写的什么",还要引领学生领悟课文是"怎么写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标准》要求的"揣摩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着眼点是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领学生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服务的。与传统的从知识点的角度所进行的写作方法教学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那么,如何把这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目标进行训练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要强化篇章意识,注重整体联系。即是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内容与写法、表象与内涵的联系等。如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第一节交代这是一株"平常"的柳树,第二节又交代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既给学生造成了阅读的心理冲突,又直抒胸臆地表达了作者对这株柳树"望而生畏"之情。而三、四两节,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青海高原的苍凉。直到第五节才具体地描述了这株柳树的"巍然""强大"。而六、七两节通过"猜测和想象",追忆了这株柳树在青海高原艰苦卓绝的生长过程,不但与三、四两节照应了起来,而且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第八节通过对生长在优越的环境中而又"名贯古今"家乡柳树的介绍,进一步反衬出这株柳树的"神奇"。最后一节以议论结束,高度赞扬了这株柳树顽强的"毅力和韧劲",托物誉人,手法昭然。课文采用了顺叙、插叙、描写、议论、抒情、联想以及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既把这一株平常而又神奇的柳树鲜活地伫立于读者面前,又深刻地揭示了生命力的顽强和伟大。为了较好地发掘教材的这些资源,建议老师们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先找出描写这株柳树的部分——平常、神奇、巍然、强大。接着再读书思考其他内容与这株柳树的关系——渲染环境艰苦,凸显了这株柳树生长艰难;对比强烈,说明这株柳树与家乡柳树生长环境反差巨大。最后通览全文,想想这样写的作用——凸显了这株柳树的"神奇";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扬之情;揭示了中心,借物誉人。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这是要求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而不是传统的文体教学。需要说明的是,《标准》要求学生学会阅读的这三类课文,是对文体的宽泛界定。所谓叙事性作品,并非传统所界定的典型的记叙文;所谓说明性文章,也不是传统教材所选定的典型性说明文。因此,我认为,我们在这方面的教学研究,决不是立足于如何传授文体知识的教学,而是着眼于不同文体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教学的立足点是如何把文体知识的教学渗透在读写训练之中,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反思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有"三个一样"的问题。一是三个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是一样的--不管哪个学段,都是引领学生感悟课文写的什么,而不引领学生领悟文章是怎么写的;都是组织学生朗读、评析、讨论,默读和探究性的训练很少或者没有。二是1、2两个课时教学目标、方法一样--特别是公开课,听课的老师"猜"不出执教者上的是第几课时。三是不同文体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一样--甚至诗歌和说明性课文也没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是制约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我们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的改革,只有在解决这"三个一样"上下功夫,才能有所突破。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把《标准》这四个方面的要求作为高年级的阅读课堂教学的重点,意在彰显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的特点。也就是说,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只有突出了这四个重点,才能凸显高年级与中、低年级阅读课堂教学的区别点,才能保证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充分发挥主题单元的协同作用,强化整合效率

落实教材主题单元的编写理念,首先,应该从抓好"单元备课"入手。

因为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同一个主题来设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应有一个整体的观念,要认真研究单元主题的组合、各部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发挥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协同作用等,把单元模块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进行通盘的规划和设计,在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仔细选择单元整合的切入口,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搜集信息、合作学习、自我评价等能力,同时还使学生得以启迪智慧、提升认识、丰富精神、陶冶性情。例如六下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咏物抒情"。课文虽然都是写物,但是都饱含深情地赞扬了描写对象的内在美、品质美--广玉兰的高雅纯洁,生生不息;夹竹桃的融洽、坚韧;石灰的铮铮铁骨;墨梅的淡泊名利。这种借物喻人、咏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可以作为训练的主题,把本单元的四篇诗文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联系阅读,领悟写法,并与《练习6》"语文与生活"栏目学习结合起来,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搜集信息,迁移练笔等。

其次,进行主题单元教学实验,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主题单元的编排理念,并不排斥对讲读课文的逐篇施教。只是逐篇施教时要注意单元的整体联系,发挥"整体效应"。

第二,不要丢弃文本,无限放飞。许多单元主题教学的课例,比较注重于课外的拓展,冷落了文本,教学重点变成搜集、展示课外资料。我认为这是单元主题教学的一个误区。实施单元主题教学不是淡化教材,而是更好的优化教材;不是以削弱文本资源为代价去获取更多的学习信息,而是以适当的"外部"信息,来深化对文本的学习,提升文本的价值取向。

二、导学生学会阅读不同文体的课文,强化文体意识

为了与初中的衔接,六年级的阅读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不同文体的课文,实现向初中阅读学习的平稳过渡。怎样抓好不同文体的教学呢?通过学习《标准》的要求,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1、叙事性课文教学的个性要求

记叙文是最常见、用途最广泛的文体,它包含一切具有记载、叙述意味的文章,如小说、散文、戏剧、通讯、童话、寓言、历史故事等。而入选教材的叙事性课文,则多是经过编者精选的文质兼美的记叙文。根据叙事性课文的特点,建议在阅读教学中突出以下个性要求:

(1)具体感受人或事物的形象。叙事性课文不但具有具体感人的故事,而且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像"感人,以"情"感人。因此,学生的阅读学习必须把文本的形象丰满、鲜活起来,才能入境动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刻骨铭心的感受。而文本的形象丰满和鲜活,主要是通过对文本事件的还原和创造,人物形象的复原和丰富,以及对文本事件和人物活动背景的感悟和体验等。作为即将进入初中学习的六年级学生阅读,在借助书面语言感悟形象、体会感情的过程中,还要通过文本的形象进入意象,读出"言外之意",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深入领悟文本的内涵。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是一则寓言故事:吴王不顾大臣们反对,固执地要攻打楚国,他的少年侍卫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说服了吴王。如何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深刻地揭示出文本的内涵呢?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你们能理解"有意思"的内涵吗?

生:故事本身有意思:蝉→螳螂→黄雀→少年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师:是的。这个故事很有趣,少年为什么不说是有趣的事呢?

学生通过读书,很快找出了"有意思"的寓意:少年给吴王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巧妙地劝说吴王,暗含着你攻打楚国,就像蝉、螳螂、黄雀一样,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没有顾及到身后隐伏的祸患。

师:请同学们读9.11节课文,看一看,这两段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再次融入了课文。一分钟后,争先恐后地说:语言有意思;都是"--却--"的句式;"却"字反复用了4次…….

师:从"却"字的反复使用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注意前后联系着读。

学生通过读书很快"悟"出了答案:强调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其他的后果的可怕;第四个"却"字,就是暗示攻打楚国后果的可怕;加强了语气,促使吴王尽快清醒……

师:同学们领悟得非常深刻。再读全文,想想少年选择劝说吴王的时间和地点有什么高明之处?

生读书思考后,发表了如下见解:这个故事只有在公园里才显得真实;早晨,少年的衣裳被露水打湿了,才能引起吴王注意;吴王在公园里散步,心情好,容易接受意见……

(2)让学生了解记叙文表达方式,初步感知记叙文文体知识。叙事性课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这里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不同表达效果,而不是孤立地教授其抽象的知识。比如六年级上册《轮椅上的霍金》,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霍金不幸的命运和伟大的成就:课文第三节霍金外貌的描写令人悲悯,第四节霍金科学成就的介绍令人震撼,两相对照,令人崇敬。第二部分介绍了霍金的工作和生活:办公室门口的告示牌、室内的布置和他与研究生们的交流等细节描写,揭示了霍金生活的平常和人格的伟大。第三部分介绍了一次学术报告会后,女记者采访霍金的情景:场面的描写扣人心弦,霍金的神态和语言描写使人心情激荡!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注重引领学生读书领悟课文不同表达方式的不同效果,不但会被这位"科学巨匠"的传奇人生、人格力量所感染和折服,而且还会在吸收霍金精神力量的同时也摄取到语文的营养。

(3)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选好教学的切入口。叙事性课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小学高年级的叙事性课文,结构大都比较复杂,都有一条甚至多条线索--故事的发展过程;时间的延伸;人物感情的变化;在全文中时隐时现的一个物件,一个表情、动作,一句子等。清理文章线索是与揣摩文章表达顺序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课文中的过渡、照应、总起、总结等关键性的词、句、段,理清课文的脉络。如《轮椅上的霍金》,每一部分第一小节的叙述或议论的语句,就是课文的明线,而对霍金三次笑容的描写则是揭示人物精神的暗线。线索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关系、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等就清晰了,这是读懂文章的基础工程。

因为小学高年级的叙事性课文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在引领学生把握了课文表达顺序和线索以后,还要选好切入口,以引领学生直奔重点或中心,对课文进行深层地感悟和探究。那么,如何选择阅读探究的切入口呢?除了《螳螂捕蝉》和《卢沟桥烽火》品味语言,体会、推敲词句的内涵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循事件。如六年级上册《生命的林子》,是写玄奘为了"出人头地",想离开法门名寺到小寺中发展,经过方丈的点拨,又留在法门寺修炼的故事。情节比较曲折,内涵也很深刻。但是如果抓住"去"和"留"的内在原因去比较、探究,学生就会很好地领悟其内涵。

二是抓中心。如《轮椅上的霍金》第八小节第一句话:"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不但深刻地揭示了霍金的人格魅力,而且高度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教师如果引导学生抓住这个中心句阅读,就会辐射到全篇:通过第一部分领略霍金"物理天才"的风采,通过第二、三两部分领略霍金"生命强者"魅力。

三是扣课题。如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的一位失去左腿的老教师上课、活动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刘老师高尚的师德和乐观向上精神风貌。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课题入手,现引导学生阅读刘老师放风筝的内容,再联系课文思考课文其它部分与课题的关系,学生就可能一步一步发掘出课文的内涵:刘老师放飞的不仅仅是他糊制的风筝,更多的是蕴含在课文内容之中的"知识的风筝"--他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情感的风筝"--他的表现使"我们"酸涩、激动、甜蜜、幸福……"艺术的风筝"--他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生命的风筝"--他生命的强壮,精神的丰富和乐观。

阅读教学切入口的选择,绝不仅仅只有这些,最关键的还应该是根据教材和学情而定。从上面的课例可以看出,教学切入口选得好,就是给学生阅读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就可能使学生的阅读从"山穷水尽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

3、诗歌教学的个性要求

诗歌是抒写心灵的艺术,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它是最富有灵气与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诗歌之美,不仅源于它所表达的内容,也表现在它所呈现出的形式上。针对诗歌的特点,建议老师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诗歌教学:

(1)创设情境,展开联想与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灵感。诗歌语言凝练、内容简约、意境深远等特点,标志着诗歌的留白多,想象空间大。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的情感与生活体验介入到读诗当中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融入文本,用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对话,读出自己的创造,读出自己的个性。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六上),是长期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作。全诗突出一个"狂"字,表达了他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教学时,教师如果扣住"狂"字,引导学生读书想象,就会把"却看""漫卷""放歌""纵酒"的"狂"态真切地展现出来,也能把"青春""作伴"极速"还乡"的"狂"想情景呈现出来。特别是尾联写"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教师如果引导学生推敲"穿""下""向"等动词的表达效果,不但可以想象出作者"人未走,心已到故乡"的心情,而且也可能想象出作者行走、辗转于还乡途中的不同状态,以激发出学生的灵性。

(2)"感动"是诗歌教学的关键。列宁说过:"缺失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诗歌是用情感写出来的。教师要想运用诗歌打动学生,自己先得被诗歌所感动。教师是发自肺腑、热情洋溢的解读,还是流于形式、苍白无力的说教,这必然对学生的读诗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投身其中,忘情其中,用自己的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体验诗的情感,使学生"感动"起来。从而达到作者、教者和学生人人相通,心心相印,情情相激,为整个课堂营造出一个浓浓的情感场。参考资料: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资源与评价答案

❾ 大庆教育网资源与评价答案

一 圆
1 圆的认识(一)
1.对称轴,无数 2.圆心,位置,半径,大小,直径,半径 3.C 4.5
5.4 6.都相等 7.C 8.无数,以A为圆心2.5cm为半径的圆上
9.(1)5,10;(2)a,2a 10.4 11.宽是4cm 12.略
聚沙成塔

2 圆的认识(二)
1.(1)半径,r,无数,相等;(2)直径,d,无数,相等 2.2, 3.(1)14;(2)8;(3)2a 4.10 5.2.5 6.(1)对;(2)错;(3)对;(4)错; 7.(1)4.4cm,2.2cm;(2)1.5cm,1cm;(3)4.5cm,2.25 cm;(4)4cm,4cm,2cm 8.略 9.8,4 10.轴对称,对称轴 11.2,4,1,1,1,无数,3 12.长24cm,宽9cm
3 圆的周长
1.(1)7 ;(2)4 ;(3)500,1000 2.(10 +20)米 3.6厘米 4.周长
5.10,20 6.3,6 7.0.71×3.14=2.2294(米)≈2.2(米) 8.(8+4π)cm
9.C1=4×4+4 =16+4 (cm);C2=4×4+4 ×4× =16+4 (cm);C3=4×4+2 ×4=16+8 (cm) 第三个图的阴影部分周长最长 10.(15.7×4) 3.14=20cm
11.设直径为x米,则4×3.14x+1.72=8,解得x=0.5,答:略
12.6 +2×6+4=6 +16(cm) 13. ×2 ×5= (cm)
聚沙成塔:红、黑蚂蚁一起到达终点.
4 圆的面积
1.长方形,半径或周长一半,周长一半或半径, r2 2.半径4米,周长8 米,面积16 平方米 3.半径1.5,面积7.065
4.
半径(米) 0.4 10 20 5
直径(米) 0.8 20 40 10
周长(米) 2.512 62.8 125.6 31.4
面积(平方米) 0.5024 314 1256 78.5
5.(1)错;(2)对;(3)错;(4)错 6.9 平方米
7.半径为2.5分米;面积为6.25 平方分米;剩余面积为(60-6.25 )平方分米
8.增加13 平方米 9.B 10.A 11.6个圆的阴影部分面积相等,都为(4- )cm2 12.设半圆半径为r,则2r+ r=15.42,解得r=3(分米),所以面积:3.14×9× =3.14×4.5=14.13(平方米) 13.(1)(2500+625 )平方米;(2)230×(2500+625 )=575000+143750 (元) 14.面积:4 2平方分米 15.半径为300米,面积:282600平方米
聚沙成塔:A.32.8cm;B.( π)cm2
单元综合评价
一、填空
1.周长,直径 2.9 3.2a 4.4 ,4 5.3,1.5,7.065
6.原来的 ,原来的 7.4, 8.347cm,7850cm2 9.8+4
10.相同
二、选择
11.D 12.C 13.D 14.B 15.B
三、解答
16.(1) , ;(2) , 17.需10 cm,面积25 cm2 18.周长为31.4米,可栽20棵 19.361.728米
20.设半径为r米,2×3.14×r×20+9.2=72,解得r=0.5(米),答:略
二 百分数的应用
1 百分数的应用(一)
1.
成数 三成三 六成 二成五 八成五
分数

小数 0.33 0.6 0.25 0.85
百分数 33% 60% 25% 85%
2.今年增产量,去年 3.降价,原 4. ,30%, ,45% 5.60,166.7,40,66.7 6.25,20 7.33.3 8.25 9.16
10.(36-27)÷36=25% 11.(35765-32200)÷32200≈11.1%
12.3000×(1-30%-45%)=750
13.40×8=320(km),320÷(40+10)=6.4(h),(8-6.4)÷8=20%
14.飘香水果店:28÷10=2.8元;发发水果店:48÷15=3.2元,∵2.8<3.2,∴飘香水果店更便宜,∴便宜:(3.2-2.8)÷3.2=12.5%
聚沙成塔:[(1+20%)(1+20%)-1]÷1=44%
2 百分数的应用(二)
1.A 2.B 3.B 4.A 5.B 6.B 7.A
8.C 9.C 10.(1)乙,18;(2)丙,5,16 11.94×25%=23.5
12.6×(1+25%)=7.5(t) 13.180(1-95%)=9(棵)
14.500×95%×95%=451.25(元)
15.(1)小王:60÷6×120×90%=1080(元);大刘:60÷4×85×80%=1020(元),∴选大刘.
(2)时间优先,两人同时运6次运完,总运费为1230元.
聚沙成塔:32(瓶)
3 百分数的应用(三)
1.x=90,x = ,x = ,x =250,x = ,x =2.5,x =8,x =200,x =500,x=320
2. 4000千米 3. 13.44元 4. V10:1500元,T408:900元 5. 6400米
6. 1.2元 7. 420页 8. 20千米 9. 70元
聚沙成塔:儿子:2000个;母亲:1000个;女儿:500个
4 百分数的应用(四)
1.利息,本金,3.9 2.本金,利息,利息,本金 3.5.40,3,5.40
4.5769.5 5.7.5 6.C 7.A 8.C
9.200+200×4.68%×2×(1-5%)≈217.8元 10.500×5.85%×5×0.5%≈7.3元
11.6×12=72万元 12. 甲:10802.1;乙:10889.2;乙取回的本息多
聚沙成塔:2.25%:300,0.98%:250
单元综合评价
一、填空
1.13,65 2.20,约等于16.7 3.80%,25% 4.300,8,
5.97.5% 6.420人 7.72 8.5769.5元 9.10 10.94%
11.25% 12.0.32吨 13.约等于55.6%,125% 14.1
二、选择题
15.C 16.B 17.D 18.B 19.A 20.B 21.C 22.A 23.A 24.B
25.下午场,24.5元 26.600米 27.123千米
28.上半年:66千克,暑假后:59.4千克,所以轻了 29.10千米
三 图形的变换
1 图形的变换
1.3 2.15°,180° 3.旋转 4.C 5.略
6.解答:(如图,答案不唯一)
(1)将图案中心点记作O,将图形A绕点O顺时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B,接着将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C,再将图形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b的“十字”图案.
(2)将图形A向下平移两格,将图形B向左平移两格,将图形C向上平移两格,再将图形D向右平移两格,得到图c.

6题图 7题图
7.解答:(如图,答案不唯一)
8.

(1)将图形A向右平移4格得到图形B.
(2)将图形B沿垂直方向向上翻转(即轴对称变换)得到图形C.
9.如图:(答案不唯一,语言叙述略)

(1) (2) (3) (4)能;方法略.
10.如图

10题图 聚沙成塔:图
2 图案设计与数学欣赏
1.如图:

1题图 2题图 3题图
2.如图 3.如图 4.如图 5.答案不唯一,如图仅供参考.

4题图 5题图
6.略 7.略 8.略 9.略
聚沙成塔:(1) cm2;(2)(16π-32)cm2
3 数学与体育(比赛场次)
1.15,5 2.28 3.(1)10(2)4 4.4,2,1,15
5.(1)AB,AC,AD,BC,BD,CD
(2)含同学A的方案有3种,含同学B,C,D的方案也有3种
6.8种 7.(1)30场;(2)15场
8.(1)6,30场;(2)15场;(3)如下图;(4)3;(5)66场,22

9.2盘 10.10种车票价格,20种车票
聚沙成塔:4分钟
4 数学与体育(起跑线)
1.(1)50,25;(2)50 2.6.28米 3.(1)94.2;(2)99.224;(3)5.024;(4)200.2米 4.(1)15 ;(2)16.2 ;(3) 5.(1)43.2米;(2)3.768米;(3)15.072;(4)一样 6.400米,1200米
5 数学与体育(营养配餐)
1.2% 2.2 3.140 4.9.9,12,15
5.小民
食物名称 蛋白质含量 脂肪含量 碳水化合物含量
鸡蛋 14.8 11.6 1.3
蔬菜 2.6 0.4 2
豆腐 11.2 5.45 3.175
米饭 6.7 0.7 77.9
总计 35.3 18.15 84.375
小刚
食物名称 蛋白质含量 脂肪含量 碳水化合物含量
鸡蛋 7.4 5.8 0.65
牛肉 20.1 10.2 0.1
豆腐 22.4 10.9 6.35
米饭 6.7 0.7 77.9
总计 56.6 27.6 85
6.(1)2袋;(2)蛋白质10.89克,脂肪9.498克,碳水化合物38.74克,不符合
7.(1)略
(2)
食品名称 蛋白质含量 脂肪含量 碳水化合物含量
150克鸡蛋 22.2 17.4 1.95
210克鱼 36.96 1.68 0.42
180克牛肉 36.18 18.36 0.18
360克豆腐 161.28 78.48 45.72
900克蔬菜 23.4 3.6 18
440克米饭 29.48 3.08 342.76
四 比的认识
1 生活中的比
1.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小华 小丽 小芳 小英
小丽 小芳 小英 小华
2:5 3:10 1:5 1:2
2.
种类 总价 数量 单价
苹果 10元 5斤 2元
桃子 12元 4斤 3元
梨 12元 3斤 4元

苹果最便宜
3.5:1 4.2:3=2÷3 5.1:11 6.3,5,0.8,0.4 7.不对,单位不统一 8.(1) ;(2) ;(3)2:3;(4)3:2 9.男20人,女24人 10.
2 比的化简
1.(1)1:18;(2)4:1;(3)3:1;(4)20:9;(5)98:27 2.5:1 3.
4.1:2 5. ,81 6.①14:9;②15:13 7.112500台 8.5:12
9.8 10.3456平方米 11.a:b:c=9:6:4
3 比的应用
1. , 2. , 3.16,20 4.D 5.C 6.160克,200克,240克 7.甲:60个,乙:40个 8.9厘米,12厘米,15厘米
9.40千克 10.甲:27棵,乙:35棵,丙:28棵
聚沙成塔: 千克
单元综合评价
1. , 2.15 3.前项,后项,比值 4.3.5 5.7:8,7:15,8:15
6.4:3, ,3:4, 7.1:3,1:3,1:9 8.9,4,12,54
9.24:1,24,速度 10.24:1,96 11.D 12.B 13.C
14.A 15.B 16. , , , , , 17.鸭18只,鹅12只
18.一班110棵,二班90棵,三班100棵 19.250只 20.1350平方米
21.黄瓜126平方米,茄子84平方米
五 统计
1 复式条形统计图
1.B 2.D 3.复式;62.5;287.5 4.(1)两班爱吃某类食物的人数;(2)鱼虾类;(3) ; ;(4)25;(5)略 5.(1)第一,第二,第二,第一;(2) , ;(3)620,9.7 6.略 7.(1)略;(2)略;(3)50.8%;(4)6.8%
8.图略

黄瓜 西红柿 合计
一分场 1500 2000 3500
二分场 2200 1800 4000
三分场 2600 3000 5600
总 计 6300 6800 13100
(2)①三分场,三分场;②7.9%;③19040元;④1.8千克
9.(1)、(2)如下图;(3)25%

10.六年三班同学水果喜好情况统计表
西瓜 香蕉 橘子 梨 葡萄
男 13 5 l 2 5
女 8 3 2 4 8
六年三班水果喜好情况统计图

(1)略;(2)略;(3)一样多;(4)全班有26名男生,25名女生;(5)略
聚沙成塔:(略)
2 复式折线统计图
1.C 2.B 3.D 4.(1)12,8元;(2)三,6元;(3)3元;(4)2,6元,7、8,1元. 5.(1)7,10;(2)10 6.(1)略;(2)500件;(3)100% 7.略 8.图略(1)12,5;(2)5,2(3)略 9.(1)20万套;(2)20%;(3)80% 10.(1)甲;(2)乙,少33.3%;(3)略;(4)略
聚沙成塔:(略)
3 生活中的数(数据世界)
1.略 2.2.6亿 3.1.25万顶,1250万米2 4.略 5.260万个 6.略 7.略
4 生活中的数(数字的用处)
1.2006,7,26,女 2.61122 3.略 4.六位数字地址码,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这个人是男性,11月8日出生 5.略
6.第一位数字是年级号码,第二到第三位是班级号码,第四位到第五位是在班级里的学号,最后一位是1为男性,2为女性
聚沙成塔:5位 第一位数字是楼号,第二到第三位是楼层号码,第四位到第五位是房间号码;40520
5 生活中的数(正负数一)
1.+80m,-50m,0 2.向北走200m 3.-500元 4. 比海平面低600m的高度 5.-5% 6.-21°,顺时针旋转15°,顺时针旋转7° 7.沿逆时针方向转5圈 8.向南运动2m,向运动3m,0m 9.比标准多0.5kg,比标准少0.5kg 10.+12分,-7分 11.B 12.B 13.D 14.B
15.B 16.D 17.A 18.(1)如果用正数表示零上的温度,那么零上10℃就表示为+10℃,零下5℃就表示为-5℃,它们的分界点是0℃;(2)如果用正数表示高出海平面的高度,那么高出海平面100m就表示+100m,低于海平面200m就表示为-200m,它们的分界点是海平面,用0表示;(3)如果用正数表示收入的钱数,那么收入8元就表示为+8元,支出6元就表示为-6元,它们的分界点是不收入也不支出,用0表示.
19.(1)第4、6、9袋不合格;(2)质量最多的是第7、8、袋,实际质量为454+4=458(克);(3)质量最少的是第6、9袋,实际质量为454-4=449
20.超过80分的合计为2+6+15+9+3=35(分),不足80分的合计为5+4+8+5+1=23(分),超出的部分比利时不足的部分多35-23=12(分),这次考试的平均分为80+12÷10=81.2(分).
6 生活中的数(正负数二)
1.80,-30,50 2.100,21,-100 3. 小明0分,小刚0分 4.11℃
5.(1)2厘米,-1厘米,5厘米,-2厘米,-3厘米;(2)略 6.(1)160厘米,6厘米;(2)-2厘米,0厘米,2厘米,0厘米,3厘米,0厘米,-3厘米;6厘米
7.(1)星期四高压最高;星期二高压最低;(2)升了;(3)略 8.(1)上午9:00;(2)不合适
六 观察物体

阅读全文

与六上语文资源与评价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