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里可以下载喜马拉雅的黄玉峰&李蕾:初中语文课本详解百度网盘分享感谢。
只有对课本了解,成绩才会提高。我们也在学这门课。黄玉峰&李蕾:初中语文课本详解
❷ 《水浒传》该不该进语文课堂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青少年必读书单中的推荐书,一些篇目还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但另一方面,《水浒传》因为本身充斥暴力情节,也一直被语文教育研究者排斥。去年11月,《语文学习》杂志联合上海师大附中等单位共同举办了“经典作品的思辨性阅读”教学研讨会。研讨会前,上海师大学附中特级语文教师余党绪上了一堂《水浒传》思辨阅读课,却在课后引起复旦附中特级教师黄玉峰的质疑。研讨会后,沪上两位语文特级教师分别撰文,讨论起“《水浒传》到底该不该进中学语文课堂,高中生到底应该不应该读《水浒传》,怎样读?”等问题。
❸ 如何有效引导高中生课外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广大中小学生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应该说,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好方法。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有一段名言: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少数语文较好的学生,你要问它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看课外书。多读课外书可以提高语文能力,这是所有人特别是语文能力较好的人的共同体会。吕叔湘先生还说过,他的语文能力,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确实是如此,学生能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他们的语文理解、运用能力就非常强,语文功在课外,我们身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正确引导学生选择、阅读课外书。 一、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要学好语文,必须在课外下功夫,仅靠课堂和一两本语文课本更是不够的。有人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应该有多大。"这话一点不假,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远离了生活,远离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也就远离了语文本身。那种把学生看课外书视为洪水猛兽的观念,与真正的语文教学南辕北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学不好真正语文的。读课外书,学生能从中汲取精神养料,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可我们的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没有多少人安排时间去阅读,也没有兴趣去读,还有些人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但这种局面,我们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不爱读课外书,我们应想为什么他们不喜欢去读? 我认为首先应改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看法。我们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人认为读课外书,是在占用学习的时间,读课外书不如多做题,读课外书会影响学习,他们不清楚其作用。我们应引导他们改变此观念。我们要给学生讲读课外书的益处,告诉他们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读一部好书,就好像与一个高尚的人在谈话。我们要给学生讲作家的成功故事,让他们感悟到许许多多的作家之所以走上创作之路,是因为他们少年时代就爱上读课外书,多读课外书。我们要举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实例,让他们切身认识光抓住课本的、课内的,难提高语文的成绩,而课外阅读能有效提高语文的能力。我想当学生能认识读课外书的重要性时,他们也就会有意识去读课外书了。 其次是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读物感兴趣,他们就能主动地去阅读。我们要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给学生,我认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要依据学生实际的阅读情况,进行推荐,不可盲目地奉信读课外书,就要读名著,能读名著是好,毕竟名著是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它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它有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可我们很多学生的语文功底薄弱,他们觉得名著很深奥,他们读不懂名著,读不懂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怎能硬让他们啃大部头呢?岂不是吓跑了他们?在培养学生爱好阅读课外书的初期阶段,推荐时文更适合高中生的心理,也更容易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因为时文也许比不上名著的思想深刻、写作手法高深,但有时代气息,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文字较容易理解,学生能顺利阅读。欲速则不达,我想培养阶段必须由浅入深,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有计划有目的引导、推荐,高中三年,我们的学生一定读了不少课外书,一定受益匪浅,一定能走上阅读的正轨,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 二、让学生会课外阅读 特级教师黄玉峰说: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一半。我们要培养学生爱读课外书,还要教会他们选择阅读课外书,掌握阅读的方法,懂得品赏作品。 目前的文化市场混乱无章,我们都看到书店里摆的书,虽冠名为文学作品,可品位极低,色情的、血腥的、恐怖的等塞满了书架,低俗口袋书也不少。书犹药也,善读可医愚,同样,书犹药也,误读可致愚,如果我们不正确引导学生阅读, 我们的学生就会常读坏书,我们当语文老师的,总能看到我们的学生经常埋头苦读不良的书籍。我们有责任教会我们的学生阅读有质量的课外书。 我们要推荐含金量较高的课外书给学生,让好书陪伴着我们的学生。钱理群先生认为:要给学生美好的光明的东西,使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进而感受人的精神的美,追求美好的理想,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在生命的起始阶段,赋予他们的生命以最基本的底色。在他们长大以后,真正面对社会与人生时,就能以从小奠定的内在生命中强大的光明面,来抗拒外在与内在的黑暗。因此帮助学生选择好书阅读,是在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我们要推荐大作家的名篇,推荐富有哲理性的文章,推荐知识丰富的作品,推荐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诗词,推荐情感真挚的美文,推荐贴近生活的时文,推荐雅俗共赏的趣文等等。总之教师不能盲目地推荐,要精心挑选,选择好且适合的书籍给学生。 我们要让学生会课外阅读,我们为师者必须成为表率,做一位爱书的人,一位会读书的人。我们应该读一些高层次、高品位的书,提高我们的思想文化品位。其身正,不令则从,我们的学生会因受我们的影响,成为会读书的人。我们推荐给学生的课外书,我们都要先自己读过,我们不可不负责任的随便推荐,我们要做到与学生共同阅读,互相交流,及时指导。如定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推荐全班都会同读一本书,然后一起来交流。我经常推荐学生阅读课文涉及的作品,课内延伸课外,学生容易理解作品,吸收作品的精髓。每两周安排一节课进行作品交流,师生互动,讨论作品的人物、情节、写法、思想等,从而落实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检查,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让学生有课外书阅读 普通中学的学校图书馆大多纯属摆设,图书资料严重短缺,藏书量不多,很多是教师教学参考资料,没有太多的好的文学作品提供给学生,学生因而也没兴趣去图书馆。高中学生时间分配紧张,很难常上书店购买课外书,还有一些学生家庭经济较困难,课外书价位不低,购买课外书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这样我们的推荐是等于没有,学生无法读到我们推荐的作品。而实际中我们许多教师就只是在课堂上布置学生读,却不考虑学生能否有机会读。我们应为我们的学生创造课外书阅读的条件,为他们提供课外书。 我认为办班级图书角,能较好地解决学生课外阅读困难的问题。在我所教学的班级,我指定两名学生当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出借、登记、归还等服务工作。图书的来源一部分是学生共同出少量的钱购买来的书,一部分是我将自己的书拿到班里供学生阅读,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把他们的书从家里搬来互相交换阅读。班级图书角为学生创造了课外阅读的条件,既方便了学生,他们可以随时阅读课外书,又不发愁没好书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的课外书,语文素养自然会提高。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视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切实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让我们的学生终生受益。
❹ 新语文读本的作者资源
作者中既有全国著名的文学、历史、教育方面的研究专家、学者,也有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语文教育研究专家、资深编辑……部分作者简介如下:
钱理群著名人文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验中,曾为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学生开设鲁迅专题选修课程,引起很大反响。多年来一直关注语文教育问题。
王尚文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功勋教师。浙江省实验语文教材主编。他所倡导的语文学科人文说、语感中心说等作为一家之言,在我国语文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国青年报·冰点》曾发表文章,誉其为“中学语文教改的先行者”。
曹文轩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著有《曹文轩文集》(9卷),《红瓦》《草房子》等多部作品获多种大奖。
方卫平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主任,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
王栋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杂文家(笔名吴非)。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苏教版初中、高中语文课标教材主要编委。
黄玉峰复旦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光明日报》学生课外读物阅读书目推荐专家成员。
商友敬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语文教育专家。
王晓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家。
夏中义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家、思想史研究专家。
郑飞艺浙江省名师、华东师范大学语文课程论方向博士生,有多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
❺ 语文是什么什么是语文
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
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通俗的说,语言就是说话艺术。
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语文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
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汉语文。
(5)黄玉峰老师的语文课扩展阅读:
学科特点:
工具性: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工具性作为语文的基本性质:首先,语文是思维的工具。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语文课实际上就是通过言语来学习语言,也就是通过课文,一些具有汉语典范性的文作品来学习语言的,而不是孤立地去学字、词、句、章、等知识的。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就是指导学生把朦胧的思想变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语言变为有条有理的语言。
其次,语文是交际的工具。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语文是人与人交流和交际的必不可缺的工具。
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速度的提高和广度的扩大,是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使语文的交际功能达到了新的高度。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人获得语言,规范语言的过程。
第三,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具有基础性及工具性。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
因为所有学科的教材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要靠语言文字来传达和表达信息,建立和学生的联系,学生也只有在通过语文知识理解了教材内容后,才有可能将信息进行内化,借助语言在大脑中形成相关的知识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既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学习其他学科必备的工具。
人文性:
“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既要学生实现自我成长,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
于漪老师认为:人文精神的内涵应该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里品质等。具体到语文课程方面,人文性就意味着:
1,应该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并以此来制定语文课程目标和选择整合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2,语文课程应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自身的独特体验受到保护和尊重。
3,教师将在关注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注重人文关怀和语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统一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并能顺利地参与交际活动。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主要体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精神世界的关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高尚的审美意识。
语文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而人文性则是对工具性的升华,它使语文的工具性充满了活力和灵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在一起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教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