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式教学模式就是课堂上关注学习的主体,引导学习者主动参与课堂回活动,通过自主探究答,合作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类学习活动,避免教师一言堂,让学生在做中学。
② 备课和上课的关系
备课是教学中的第一环节,讲课与备课的关系犹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让课堂精彩就要做好备课工作。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小池”,那么备课便是“源头活水”。可是课堂上却经常不如备课中所料,课堂上并没有完全展现我们所准备的内容,那我们就应当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课要备,经验要采纳,但教师要真正上好一堂课,绝不是靠写教案写出来的,也不是经验堆积出来的。真正的好课是在教师与学生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在临机应变中生成的,这就叫临讲备课,是备课的重要一环,或者说最后一环。临讲备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讲授效果的好坏。这就要求教师有深厚的功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要用一生备一节课。教师教学能力的积淀会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积淀,做一名精益求精的教师,应在生活中多积累,多观察,多思考,用全部的精力、经验、心血、时间来备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
但是精心备课并不是将上课时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备到,老师过度的预设很可能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生成。备课,要有粗有细,粗在老师如何教,细在学生怎样学;粗在方法,细在情趣;粗在预设,细在生成。从备课到上课,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创建开放的课堂 ——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的内省思维,这才是真正的教学改革。
③ 现场备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吗
“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也不是按部就班,连说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都预设好,甚至将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时,过度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有效的预设应促进课堂上的有效生成。有位老师在教学《长城》一课时,做了这样一个预设:他出示课件,向学生饶有兴趣地介绍长城的结构。后来评课时有人问他为什么做这样的预设,他支吾地答道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城的构造。像这样的预设就属于无效预设或低效预设,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如果我们让学生在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的长城的各部分,如:城墙外沿、垛子、??t望口、射口、城台等,并在图上注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长城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情感思维的形成,这样才是有效预设。
④ 谈谈如何处理好课堂预设(即备课)和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关系
新课程呼唤提升课堂教学的境界,更渴望教学成为艺术。而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最能彰显课堂教学境界和教学艺术。教学因精心预设而精彩,教学因精彩生成而出彩。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预设使教学走向有序,生成使教学充满灵气。只有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课堂才能鲜活,教学才有活力。弹性预设,动态生成。离开了预设,生成也就无法谈起;没有了生成,预设亦即变成教条。
一、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的课堂1、从教学层来看,体现“四个超越”:
超越模式(摆脱束缚,冲破程式)超越教材(整合资源,融入智慧)
超越课堂(关注生成,启迪创造)超越教师(尊重主体,情感相通)。2、以课堂形态看,体看“三气”:
大气(平台多彩,立体鲜活)人气(人文情感,情境魅力)
灵气(放飞想象,个性张扬)。3、从教学特点看,体现“四有”:
问题有“悬念”思维有“碰撞”
感悟有“挑战”探究有“惊喜”4、从教学风格看,体现“四味”: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令人回味
何谓精心预设?精心预设就是教者课前要通盘考虑。宏观的包括学情分析(认知特点)、教材使用、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材料准备、教学流程等。微观的包括开课导入、课堂提问、环节过渡、结课照应、媒体运用、教学节奏、板书设计等。课堂是许多思想的聚会,定会有许多思想的碰撞、交织,它是几十个个性的课堂,什么事都可以发生。课堂神秘重重、魅力重重、困惑也重重。因此,充分预设才能出好课。预设即备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它不是对课堂情景和教学行为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描述大体的轮廓,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空间。它是预案,是一部未润色的文稿,是一部未划上句号的手稿,它是课前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它始终充满悬念。现在有的老师为何教学没有生成性,主要是一味按教案进行,结果使课变成了“教案剧”。有的预设成了“摆设”。因此,备课预设要“三备”,即:备人、备形、备神。
何谓精彩生成?课堂没有预约的精彩。精彩出自教学细节,细节是一种资源。捕捉一个细节就能生成一个精彩的环节,忽略一个细节,就可能毁灭一个精彩的课堂。生成是一种教学。课堂生成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生成追求的是本真本色。精彩生成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碰撞、共鸣激起和创生的浪花,课堂呈现的是原生态的事实和景观。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然而,不少老师简单的、机械的解读了“生成”,从而将“预设”完全摒弃。在“放羊式”的课堂里,远离文本、任意生成的局面有之,旁逸斜出、无所谓争辩的局面有之,陷于一点。纠缠不清的局面有之。漫无边际的生发挤占了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或许学生活跃了,课堂热闹了,但是表面的浮华终究掩盖了实质的苍白。动态生成的课堂,给我们一线老师带来新的挑战。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面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生成要“三点”即生成点、精彩点、创新点。生成在求异思维中产生,精彩在真实真切中产生,创新在挑战碰撞中产生。
——关于精心预设
首先教学情境的预设。叶澜教授指出:“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老师要努力创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老师的凝聚力、亲和力、创造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学前对教学情景的预设,在教学时对课堂气氛的渲染。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小故事、动听的乐曲、幽默风趣的过渡语言……都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民主、宽松、融洽、自由、坦然、愉悦,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介入学习过程,自主思考、探索,敞开心扉,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以缩小学生对教材和课堂各方面的心理距离。如《照镜子》的情境导入以舞蹈房一整面墙的镜子,特有的环境给学生特别的信息。也可以《小猪照镜子》故事导入。
其次是教学活动的预设。好课在于它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平台,而且是构建和生成知识的过程。基本特点:
科学(认知特点,学科个性及学科特征)
艺术(课型设计、教学流程、媒体运用)
实惠(有效学习、探究技能和思维能力)
第三是对课堂中“可能生成”进行预设。布卢姆曾说过:“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我们课前的“主观预设”当然无法预料到课堂的全部,但这并不否认“主观预设”的作用。教师的预设感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使生成更具有方向感,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
——关于精彩生成
生成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的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精彩生成要有空间和舞台,要有教学智慧和艺术引领。
一是注重“三性”:
课堂提问的开放性
教材使用的创造性
教学流程的不饱和性
二是坚持“三给”:给问题---放飞想象,引导生成给挫折---整合资源,挑战生成给赏识---放弃预设,创造生成
第一.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与教学智慧的修炼提升。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折射的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智慧。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放大,学生有些颇具个性化的学习情况是老师难以预料的。因此在实际预设过程中,教师要想多角度预想、多层次考虑学情,就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孟子说:“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具备宽厚扎实的知识储备,教师才能轻松地驾驭教材和引导学生。
第二.预设与生成不能偏离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本质和价值取向是有效教学。教师在预设教案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紧密围绕目标设计过程,预设应以更好地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价值追求。为学生的发展而预设与生成。预设要凸显教学目标,生成要彰显教学目标。
第三.生成要着眼有效教学。生成的目标植根于预设的教学目标,生成的目的是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只有让“生成”走向“有效”,只有将“生成”与“有效”的和谐结合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立体的真实的课堂状态。生成教学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与课堂生活质量,教师要善于捕捉动态生成的有价值的资源,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流程。如果一味追求生成目标,会使教学走向“无目的”的误区和尴尬;如果漫无目的的制造生成,看似发展了学生,实质是误导了学生,看似生成了精彩,实质是败笔所在。
第四.合理把握生成与预设的度。要预设,而不能拘泥于预设。预设使教学走向有序,生成使教学充满灵气。只有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有的课没有及时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有的课迟迟达不到事先的预设,反而在一些无价值的问题上纠缠。我们知道,如果所有的知识都靠生成的话,既不利于系统掌握数学知识,也因主客观条件限制而不易实现。因此教师在考虑“预设”和“生成”时,必须掌握好其中的度。有些知识是不需要在课堂中探究并生成的。教师预设是否有效,是要看学生是否在单位时间里得到了最佳的发展;教与学投入的精力与产生的效果之比高不高。在预设时是用接受式还是创造式,这都需要教师的合理把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并加以整合,取长补短,以此提高教学的效益,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⑤ 预设与备课,教案有何区别与联系
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但是,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过度的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包办、强制和干预.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但是,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原有教案的展开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完全按照预设进行教学,课堂必然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从学生发展角度来说,既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即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⑥ 如何用有效备课构建高效课堂
杭锦旗中学 高建忠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显的尤其重要,高效课堂的基础是“有效备课”,而“有效备课”是相对无效备课或低效备课而言的。什么是无效或低效备课?是指老师在没有认真研究教材、研究课标、掌握学生学情的情况下,照抄照搬,缺乏思考,没有创新的备课,表现形式有:“现抄现卖式”备课,备课缺乏计划性,课前看看教科书,翻翻参考书,设计一下教学过程,编写一个简单的教案,敷衍了事,以应付学校的检查考核,备课内容与具体教学实际严重脱节。“重复昨天故事式”备课,就是一些相对年长的教师,认为对所教的内容已经教过或者还不止一遍,不去备课而是使用过去的旧教案,“穿新鞋走旧路”,有的甚至仅凭经验与感性认识上课,课堂上缺乏有效控制,教学随意性大。什么是有效备课?有效备课是相对以上无效或低效备课而言的,是指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研究课标,备学生、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吸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力争达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如何实施有效备课?就我校的实际,我们提出教研组活动要围绕“三个一”展开,即备课小组每周备一节精品课、教研组每周上一堂优质课和研讨一节典型课。结合校本教研活动,我谈几点看法,供老师们参考:一、自主备课是前提自主备课就是教师独立完成的备课,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自备课应该是备精品课,要达到“三个层次”上的要求。首先是基础层次,即第一次备课就是教师拿到教材后,凭着自己的认知水平,凭着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分析和挖掘进行备课。其次是发展层次,即第二次备课,就是查阅参考资料、教学参考书后,对自己的备课进行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真正读懂编者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把握本学科知识体系,掌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在反思的基础上,再进行修改备课。再次为创新层次,即第三次备课,就是通过课堂上教学的实践认识和亲身体验,总结上课中的成败得失,再反思总结,实现跳出教材教教材,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备精品课、设计精品教案,是教师通过教材,对课标、对自己、对学生的分析,再经过深思、反思后的创造性劳动,对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成长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二、合作备课是关键合作备课即集体备课。将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备课小组,一是便于分组讨论互相学习,二是有利于相互检查自主备课情况。这环节要求首先是独立自主备课,然后交流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来明确备课内容在本册、本章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突破关键点的思路,统一设计合理的习题、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合作备课有很大好处,能集中多人的智慧和经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也能促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但集体备课组织起来有难度,费时费力,时间一长易流于形式,难长期坚持。为此我们必须要明确做法,要“授之以渔”。(1)选定课例,每一周每一个教研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选定一个典型课例。(2)确定主备人,要求主备人进行精心自主备课。(3)研讨,由主备人先说课(说课标要求,内容特点,学情分析,目标确定,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资源),全组教师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鼓励人人提出问题和见解,在思想上真正的交锋碰撞,就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最后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最佳的教学方案。(4)执教,小组选定一位教师执教,可以不是主备人,推荐轮渡执教方法。(5)再研讨,在小组教师全体听课的基础上再研讨,总结得与失,成与败,进一步互相切磋、互相启迪、互相提升,让教师真正掌握教材处理方法,教学过程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创新等,以便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三、反思备课能提升反思备课即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应贯穿于备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前所述自主备课中就有两次反思,第一次备课的反思就是第二次备课的基础,课堂教学后的反思结果就是第三次备课。教师要经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操作性进行现场验证,对其成败进行归纳、整理、反思,撰写“备后感”和“教后感”,通过反思、体会、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一套适应学生实际,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本领。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再认识,教学经验的再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能促进自己教学思想、教学特色的生成。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有效备课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备课不能流于形式,应“不拘一格”,要张扬个性、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有效”核心的统领下,发挥集体智慧,强化备课环节,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了解情况,沟通思想,真正落实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构建有效、高效课堂,不断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