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二语文文言文翻译
太祖是宣祖的第二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杜氏。后唐天成二年,在洛阳夹马营出生。他出生时,屋子有红光笼罩,特殊的香味一晚上都没有散去。他皮肤发出金色的光泽,三天都没有变。等他长大了,相貌非常英俊,很有气度,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并非普通人。他学骑马射箭,很容易就学会了,而且比其他人厉害的多。试着去驾驭一匹不易驯服的马,不用鞍,马跑到了城边的斜路上,他的额头碰到了门楣掉了下来,别人都以为他的脑袋肯定要碰碎了,谁知到太祖慢慢的起来之后又去追马,并且又坐了上去,没有伤到他一分一毫。
九月壬申日太祖在京城郊区的一个狩猎打猎,追一只兔子时马受惊他摔倒在地上,因而拔出挂在身上的刀把马杀了.但是过会儿就后悔了,说:我是天下人的君主,把(天下人的)事情看的很轻,把狩猎的失败事看的很重,(失败了)为什么要怪马呢?从那以后在也不打猎了.
卞京的新的宫殿竣工了,太祖在正殿上面朝南坐着,命令下人打开所有的宫殿的门,对旁边的人说:这(打开的门)就像我的心,很少有邪念,而且每个人都能看到(我的心).
(关于)吴越的钱椒王(去留问题),朝野中从宰相往下的官员都请太祖把钱椒王留在京城并把吴越地区完全占领。太祖
不听,而且让钱椒王回到吴越国。等到辞别的那天,太祖取出群臣让钱椒王留在京城的奏章数十轴,密封好给了钱椒王,告诫他途中秘密观看,钱椒王在回国的途中打开看了下,都是群臣让自己留在京城不让回国的奏章。钱椒王从那以后一直感到恐惧,
,等到江南平定以后,于是到处招纳有识之士。南汉国的刘王在他的皇位上,常常把鸩酒来毒死他的老臣子,归顺大宋朝后
跟从太祖到讲武池这个地方,太祖亲自到酒赐给刘王,刘王怀疑有毒,捧起酒杯哭着说:罪臣虽然罪不可赦,然而
陛下如果让罪臣不死的话,罪臣愿意做大宋的平民,(天天)看着大宋的太平盛世,所以不敢喝了这杯酒啊。太祖笑着对他说
:我把我红心放在天下的老百姓中,怎么能害你呢?立即取刘王的酒自己喝掉了,另外斟酒给他喝。
太祖性格孝顺博爱生活节俭,做事任其自然,从不矫揉造作。宫中的帘子的材料一直用着朴素的布;经常穿的衣服,等到褪色再换。魏国长公主打扮用翠绿的羽毛,太祖告诫她不要再用,并有教导他:你从小到大生养尊处优,应当想到珍惜幸福。看见
孟昶的小便夜壶是用珠宝装饰上的,(气愤的)把它敲碎了。说:你用七样珍宝来装饰这个东西,那么你又会用什么容器来装你的
食物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怎么可能不亡国啊?
Ⅱ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有哪些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有《归去来兮辞 》、《陈情表》、《逍遥游》、《项脊轩志》
Ⅲ 高二语文古诗文
人教版高二抄包括必修三和袭必修四
必修三包括以下
蜀道难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
马嵬(其二)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过秦论
师说
必修四包括以下
窦娥冤
望海潮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醉花阴
声声慢
廉颇蔺相如列传
苏武传
张衡传
Ⅳ 高二语文所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距——拒,抵御,抵抗; 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 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 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 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 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 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 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 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 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 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 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 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 使子婴为相 表观点:认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是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 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原因、涉及对象 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 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 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 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 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 4、介词: 凭借、条件 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着、趁机 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为、由于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三)虚词“而” 1、表目的:来,用来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表转折:但,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表修饰:(地,着)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4、表修饰:(地,着) 项王按剑而跽曰 5、表递进: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并列:而且,或不译 劳苦而功高如此 7、表顺承:然后,接下来 拨剑切而啖之
Ⅳ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
人教版语文高二必背文言文、诗词
第三册:
《卫风 氓(节选)》《秦版风 无衣》《邶风 静女》权《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节选)》《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长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山居秋暝》《登高》《蜀相》《石头城》《锦瑟》《书愤》《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 赤壁怀古》《鹊桥仙》《声声慢》《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渔翁》《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李凭箜篌引》《过华清宫》《菩萨蛮》《浪淘沙》《桂枝香 金陵怀古》《江城子》《苏幕遮》《一剪梅》《六国论》《游褒禅山记》
第四册:
《长亭送别(节选)》《陈情表》《赤壁赋》《滕王阁序(节选)》
Ⅵ 语文高二试题文言文是《檀道济》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曰,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①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故无收其尸者。薛彤死后,其子负骨归葬。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之布指算,不爽 爽:差错
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刑:宰杀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 伺:等候
D.道济趋下阶 趋:快走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①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
②事平,以功让道济
③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
④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⑤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
⑥遂请护粮,乃免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刘公(刘牢之)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2)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3)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题目答案:
8.答案:C
解析:C项,伺:探察。
9.答案:D
解说:此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①三人的交往是三人志义相合,此处仅是普通的叙事,与人物计谋无关;②反映人物的谦逊,与计谋无关;③反映人物心思的精巧,与计谋无关。
10.答案:A
解析:“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应在“母亲去世”之前。
11、(9分) (1)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杯盘,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2)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3)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参考译文:
高进之,是沛国人。他的父亲高瓒,有勇力,曾经为友人送葬,送葬返回时,友人妻子被土贼抢掠,高瓒救回了她,杀掉了七个人,但是友人的妻子也刎颈自杀了,于是亡命于江湖。高进之出生十三年后,母亲刘氏去世,高进之安葬完母亲,行走四方,寻找父亲,但都没有找到,就拜见征北将军刘牢之。刘牢之正在举办盛大宴会,高进之入幕席后,推开贵宾占据他的座位,放肆的饮酒进食,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刘牢之向高进之拱手为礼,问他有什么特长,高进之回答说:“善于测算隐秘的事情。”刘牢之就问他军队和粮草方面的事情,高进之伸曲手指算了算,没有一点差错,刘牢之就征召他为行军司马。留了五天,高进之说:“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于是就离开了。高进之和下沛的薛彤是朋友,通过薛彤又结交了檀道济,三个人志义相投,宰杀牲畜约定同生共死。高进之跟从檀道济征讨桓玄,在奔牛塘打败了桓玄的军队,战事平定后,把战功让给了檀道济。等到围攻光固的时候,高进之制作了攻城用的器械,很精巧,事情平定后,被授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人图谋废掉旧君另立新君,招约檀道济参与,檀道济向高进之咨询,高进之说:“您想做霍光呢,还是想做曹操呢?想做霍光,就废掉国君;想做曹操,就不要参与。”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就和高进之商定,不做带头做坏事的人,也不加以阻止。等到谢晦反叛,叛兵很精锐,檀道济为之担忧,高进之就假装用檀道济的书信给谢晦,与他联合,谢晦很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高进之就抄小道进入江陵,散布言论说:“檀道济率领重兵在江中打败了谢晦,斩了他的首级宣示于众。”所以谢晦的同党听了之后瓦解松散,部下闭门不再作战,事情平定后,高进之担任了司空参军。后来,到彦之攻打魏国,知道了高进之的名声,请高进之和自己一起去,高进之对家仆说:“到彦之定会失败,我说的话就会惑乱军队,不说就会遭遇灾难。”就请求护送粮草,才得以幸免。檀道济晚年惧怕祸乱,他的夫人刘氏派婢女询问高进之,高进之说:“道家警戒充盈满溢,(如果充盈满溢)的话,祸乱或许无法避免。但是檀司空现在功名高出当代之上,如果能死得其所,也算不辜负自己。”夫人刘氏哭着告诉檀道济,檀道济心下狐疑,没有多久,就被拘捕,檀道济目光发亮象火炬(愤怒),取下发巾扔在地上说:“坏了你自己的万里长城!”薛彤说:“身经百战,死亡不是意外的事情了。”高进之托起胡须笑着说:“我家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这是大宋的光荣。”坐在地上接受刑罚,脸色没有任何变化。高进之没有家眷亲属,所以没有人收尸。薛彤死后,他的儿子背负尸骨回家安葬。
Ⅶ 高二语文文言文
1、《诗经》的《卫风.氓》
2、《离骚》
3、《迢迢牵牛星》
《短歌行》
《归园专田居》
4、《梦游天姥吟留别》
5、近体属诗六首
《山居秋瞑》
《登高》
《属相》
《石头城》
《锦瑟》
《书愤》
6、词七首
《虞美人》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鹊桥仙》
《声声慢》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7、《李凭箜篌引》
《过华清宫》
《菩萨蛮》
《桂枝香.金陵怀古》
文言文为课后要求背诵的。
这是高考要求。
参考资料:高二课本
Ⅷ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原文
《归去来兮辞》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4.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滕王阁序》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3、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4、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5、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6、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04年天津、全国卷Ⅳ、05年江西高考考题)8、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逍遥游》1.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5.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6.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7.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8.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9.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陈情表》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4、臣无祖母,无至以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Ⅸ 求解,高二语文文言文
愈启:愈为相抄公官属五年,辱知辱爱。伏念曾无丝毫事为报答效,日夜思虑谋画,以为事大君子当以道,不宜苟且求容悦;故于事未尝敢疑惑,宜行则行,宜止则止,受容受察,不复进谢,自以为如此真得事大君子之道。今虽蒙沙汰为县,固犹在相公治下,未同去离门墙为故吏,为形迹嫌疑,改前所为,以自疏外于
Ⅹ 高二语文文言文
这篇文章出自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我把原文和词语注解给你帖过来了,想要看译文就看链接,所以的古今异议上面都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③,雨泽下注④;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⑤。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 ⑥,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⑦,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⑧。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⑨,亦遂增胜⑩。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11),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12),风移影动,珊珊可爱(13)。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14),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15)。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16),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17)。乳二世(18),先妣抚之甚厚(19)。室西连于中闺(20),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21)。”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22),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23)。”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24)。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25),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26),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27),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28)。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29),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30):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31)。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32)。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33),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34),方扬眉瞬目(35),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埳井之蛙何异(36)?
余既为此《志》(37),后五年,吾妻来归(38)。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39),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其后六年,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40)。
————本文选自《震川先生集》
编辑本段
注释
①本文记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流露出对家庭盛衰的感慨和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怀念。项脊轩,作者的书房。归有光祖父归隆道,曾居住太仓县之项脊泾,故以项脊名轩。志,记事的文或书,同“记”。
②阁子:指小屋。
③渗漉(lù鹿):即渗漏,水从孔隙漏下。
④雨泽下注:雨水如注而下。
⑤顾视:环顾四周。
⑥修葺(qì乞):修补。葺,修补房屋。⑦垣墙周庭:在庭院的四周筑起围墙。
⑧洞然:明亮的样子。
⑨栏楯(shǔn吮):栏杆。楯,栏杆的横木。
⑩增胜:增加美观。
(11)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坐着。冥然,静默的样子。
(12)桂影斑驳:桂树的影子错落成斑。
(13)珊珊:亦作姗姗,女子缓缓行动的样子。
(14)迨:及,到。诸父:几位伯父叔父。异爨(cuàn窜):各自起灶烧火做饭,指分家。
(15)往往而是:指到处都是门墙。
(16)逾疱而宴:穿过厨房去赴宴。庖,厨房。(17)先大母:已故的祖母。
(18)乳二世:喂养过两代人。
(19)先妣:已故的母亲。
(20)中闺:妇女住的内室。
(21)而:同“尔”,你。
(22)门扉:门扇。
(23)板外:门外。
(24)束发:成童。或说八岁,或说十五岁,成童时把头发束于头顶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25)比去:临走。
(26)象笏(hù户):象牙笏板。笏,笏板,亦称手板,古时官僚朝见皇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记事。用玉或象牙制成。
(27)吾祖太常公:归有光祖母的祖父夏昶,永乐进士,官至太常寺卿。宣德:明宣宗朱瞻基年号 (1426-1435)。(28)长号(háo嚎):引声长哭。
(29)扃牖(jiōngyǒu垌友):关着窗户。扃,门窗、箱柜上的插关。这里用作动词。
(30)项脊生:作者自称。
(31)“蜀清”三句:《史记·货殖列传》:“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丹穴,丹砂矿。客之,待以宾客之礼。
(32)陇中:当作“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樊市西。诸葛亮未遇到刘备前,隐居于隆中。(33)方:当,正在。昧昧:不明,指不出名。一隅:一个角落。
(34)区区:渺小的样子。这里是谦词。
(35)扬眉瞬目:神采飞扬,形容得意。
(36)埳(kǎn坎)井之蛙:《庄子·秋水篇》中说:埳井之蛙向东海之鳖夸耀它所处的水坑很宽广。后来比喻孤陋寡闻的人。《荀子·正论》:“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和,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埳井,小水洼。埳,同“坎”。
(37)此《志》:即这篇《项脊轩志》。自此以下是补写。
(38)吾妻:即作者妻魏氏。来归:嫁过来。
(39)归宁:回娘家探亲。
(40)亭亭:高高直立的样子。如盖:形容枝叶繁盛,树冠如盖。盖,伞。[1]
编辑本段
古今异义
单字解释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旧,原来的)
南北为一(一,整体)
室仅方丈(方丈,一丈见方)
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案,桌子)
久不见若影(若,你)
日过午已昏(昏,暗)
或凭几学书(几,书桌;书,写字)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杂,交错)
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
亦遂增胜(胜,佳景,引申为光彩)
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始为篱,已为墙(已,后来、不久)
三五之夜(三五,即十五)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竟,整)
且何谓阁子也(且,那么)
余自束发(束发,表示成童)
一词多义
始
室始洞然(才,连词)
始为篱,已为墙(起初、先,副词)
过
日过午已昏(超过,动词)
大母过余曰(到、来,动词)
置
顾视无可置者(放置,动词)
内外多置小门(设置,动词)
而
余扃牖而居(助词,表修饰,无义)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但,连词)
为
始为篱,已为墙(做,动词)
轩东故尝为厨(作,动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动词)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对,介词)
以
以当南日(用来,动词)
以手阖门(用,介词)
能以足音辨人(凭借、根据,介词)
执此以朝(用如“而”,介词)
谓解释
且何谓阁子也(叫作,动词)
妪每谓余曰(告诉,动词)
一 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名词)
先妣尝一至(常来,副词)
日解释
以当南日(太阳,名词)
不能得日(阳光,名词)
先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以前,名词)
先大母婢也(去世的,形容词)
通假字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当”通“挡”)
而母立于兹(“而”通“尔”)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乳二世(乳,乳养)
客逾庖而宴(宴,用饭)
执此以朝(朝,上朝)
吾家读书久不效(效,取得效果)
垣墙周庭:垣墙,砌墙,
雨泽下注:雨,下雨,名字活用作动词
2.名词用作状语
雨泽下注。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
又北向(北,朝北,行为方向)
东犬西吠(西,朝西,行为方向)
前辟四窗(前,在前方,行为方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自,亲自
3.形容词用作名词
多可喜,亦多可悲(多,许多事)
4.名词使动用法
垣墙周庭周,使围住
句式
1.判断句
用“……也”表示判断。如: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妪,先大母婢也
2.省略句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表示省略了的成分。如: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省主语“余”)
2)()借书满架(省主语“余”)
3)吾儿,()久不见若影(省主语“吾”)
4)使()不上漏(省兼语“之”)
5)明月()半墙(省谓语“照”)
6)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介词“于”)
7)垣墙()周庭(省介词“于”)
3.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下列各句状语(下划线)放在动词、形容词(粗体)之后。翻译时,一般将状语前移。如:
1)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庭院里种兰桂竹木)
2)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在这里居住)
3)室西连于中闺(与中闺相连)
4)鸡栖于厅(在厅里栖息)
5)其制稍异于前(跟以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