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1年石家庄市质检质量检测一语文试卷,谁有啊
大联考网
⑵ 2009石家庄市质检二数学英语化学生物详细答案,物理和语文发选择题就可以。谢谢。
答案要28号考完才会有啊,这又不是高考不用这样吧。还有不是考理宗吗
⑶ 2010年石家庄市第40中学模拟考试(二)语文及答案
2010年石家庄市42中学初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第一部分 (1—6题 23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⑵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⑶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⑷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⑸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⑹后来啊∕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余光中《乡愁》)
2.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陶冶(yě) 阔绰(chuò) 忖度(dù) 一蹴而就(cù)
B.畸形(qí) 褒贬(bǎo) 执拗(niù) 海市蜃楼(shèn)
C.绮丽(qǐ) 吝啬(sè) 两栖(xī) 舐犊情深(shì)
D.蜷缩(quán) 绵亘(gèn) 泥淖(nào) 戛然而止(jiá)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束缚 皎洁 豁然开朗 流连忘返 B.嫉妒 携手 相题并论 因地制谊
C.憧景 蹒跚 津津有味 谈笑风声 D.劳碌 狼籍 拈轻怕重 见义思迁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看着只有三、四百米高的小山,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气登上去?
B.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是我平时最喜爱看的一个节目,它的主持人张宏民、罗京、李瑞英……等是我最崇拜的。
C.船大;这孩子又听话,不乱跑;我们有好几个人,又是识水性的。
D.“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5.下列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4分)
(1不仅毒品和赌博泛滥会导致大量刑事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会污染环境文明,阻碍社会健康发展。 修改意见:
(2)河北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走的是一条靠城市化带动农村、靠产业化提升农业。
修改意见:
6.综合性学习 (7分)
2010年5月1日世博会正式开幕至今,炎炎烈日没能阻挡参观者的热情,每天涌入的人群排起壮观的队伍。排队,也成了世博园一道别样的风景。世博园为让游客打发等待的时间,精心布置美景:墙上的玻璃柱,透明的水母翩然;脚下玻璃覆盖的水池中,红色金鱼游弋;脚边降温喷雾中,还不时有沾衣不湿的水雾缭绕。
(1)上海世博创造了参展国家最多的记录,请给下列几个展馆按照音序查字法排序。(填序号即可)(2分)
①保加利亚馆 ②缅甸馆 ③美国馆 ④波兰馆
(2)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对材料中表述的现象的看法。(2分)
(3)如你是志愿者,请对个别没有排队的游客说一段得体的话,提醒大家注意文明。(30字以内)(3分)
30
第二部分(7-25题 47分)
一、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3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共划两处)(1分)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 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句 “争”“啄”两个词的表达作用。(2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3题。(13分)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甲】【乙】两文均出自《 》一书。(1分)
10.根据你对文章相应加方框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①生死攸关 生 ②不能自已 已
③延年益寿 益 ④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译文:
12.概括【甲】文第①段的主要内容。(2 分)
答:
13.【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请你以选文为例加以具体赏析。(2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6题。(9分)
大蒜脑壳
(1)小满前后,种在地里的大蒜长出了圆溜溜的脑壳,正是成熟的时候,可以收获了。扯出来的大蒜脑壳剪掉枯黄的茎叶和下面洁白的根须,十个一把用稻草捆紧,就能上市销售了。
(2)大蒜脑壳有红皮和白皮两种,蒜瓣有大有小。还没晒干的大蒜脑壳买回来后,剥去蒜皮,洗净切碎,撒上盐,上面放点辣子粉、鸡精、花椒粉,再拿沸油一淋,拌匀后就是一碗开胃的蒜泥。
(3)剥几斤大蒜瓣瓣,在水里过干净后,放少许盐,再用瓶子装好,放入糖、白酒、醋,以淹过大蒜瓣瓣为宜。盖紧盖子后贮藏,等一两个月后再开盖品尝,就没有酒味了,就连盐味也被糖和醋取代,这种糖醋大蒜则是盛夏时节的一道好菜,不仅开胃,而且肠胃不好的人吃了后就不会胃痛和拉肚子了。
(4)去掉外皮的大蒜脑壳丢进酸水坛子,泡到夏天,捞起来后下馒头下稀饭格外有味,泡好的大蒜脑壳酸酸的、香香的,等馒头和稀饭吃完,酸大蒜脑壳也吃完了。
(5)大蒜瓣瓣还可以腌进糟辣子里。腌透的大蒜瓣瓣被糟辣子水染得绯红,一捞起来就香味弥漫,放进嘴里咀嚼又嫩又脆,又辣又香。没有食欲的人吃了后就有食欲,不想吃饭的人吃了后就想吃饭,总觉得没有过足瘾。
(6)夏天没有大蒜苗也不要紧,大蒜瓣瓣切丝与肉丝炒、切片与肉片炒,炒出来的肉丝、肉片同样蒜香四溢。大蒜瓣瓣还是鸡丁和肉丁的配菜,倒进火锅里越煮越香,几乎浸透到主菜的鸡丁和肉丁里,就是离开餐桌,走到户外,也会闻到大蒜的清香。
(7)吃片片鱼要放大蒜瓣切细粒,吃酸菜鱼要放大蒜瓣瓣,一是可以去掉鱼的腥味,二是可以增加鱼的香味。细细品味,放了大蒜的鱼更鲜、更嫩、更香,香香的鱼汤也会被喝完。
(8)烧一把嫩辣子,去灰后与大蒜瓣瓣在擂钵里擂成浆,再放入盐、花椒粉、味精,一直擂成辣子蒜浆后,倒在碗里,那就更好吃了。这种香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添加其他的香料。像这种自己加工的酸辣浆,才是地地道道的农家菜。
(9)过端午时,在粽子煮熟时放二三十个大蒜煮熟,在端午的早晨吃粽子时必须要吃几个大蒜头。只是老年人一直传承下来的饮食风俗,是每个父母不会忘记的事情,他们会督促儿女们吃了后才放下心来。父母说,大蒜是消毒的,吃了后能把积淀在肚子里的细菌杀死。过端午时,父母还要擂一钵雄黄大蒜。那是过端午的晚餐必备的佳肴。父母说雄黄也是杀菌的,吃了后就会把寄生在肚子里的寄生虫排掉,同时还可以防止毒蛇的进攻。没吃完的雄黄大蒜,父母会用瓶子装好,倒进白酒,如果碰到哪个肚子痛或者沾了草毒,就可以用雄黄大蒜进行治疗。
(10)其实,大蒜脑壳不仅是佐料,也是蔬菜。种大蒜的人多,吃大蒜的人也多,经常吃一点大蒜脑壳做的菜肴,对人体确实有一定的好处。以前吃鱼是不放大蒜的,现在吃鱼放的大蒜很多,像吃鱼一样,大蒜也被进餐的人吃了,这种大蒜脑壳所做的配菜越吃越香了。
(11)吃了大蒜后,出的气有种较浓的味道,只要嚼点茶叶,再漱一次口,味道就淡了,不易被人闻到。就算被人闻到也是没有关系的,对于大蒜的喜爱是没有人非议的。大家都吃过大蒜,大家都爱吃大蒜,大蒜已经被大家蔬菜化了。
14.概括选文第3——11段的写作思路(3分)
先写大蒜 ,然后写大蒜 ,最后写大蒜
15.第(10)段中划线的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3分)
答:
16.选文第(8)段加方框词“更”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20题。(9分)
杂谈民族自信力(节选)
(1)曾经有一则小幽默,赞扬中国古人的聪明。中国古代书籍竖向排列,因此当后人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便会点头,而西方书籍由于是横排,后人读的时候则多半不知不觉摇头否定。那么,我们的民族自信力究竟如何呢?
(2)崇古非今,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句几千年来一直为“有识之士”们感叹的口头禅更是经久不衰。而“子曰诗云”则更是才学见识的最好明证,从大文豪到穷秀才,对历史典故的研究无一不是竭尽全力,不厌其繁。《红楼梦》中宝钗便因为宝玉写了“绿玉”而没有使用前人用过的“绿蜡”而嘲笑不已,孔已己更是为自己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而得意非凡。如果你能够言不离孔孟,文堆砌典故,那你便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历史上更不知有多少满腹经纶(前人治世之方)、怀才不遇的“高人”为不得志而郁郁终生。
(3)多少年来,我们一直生活在历史的重压和阴影之下。
(4)然而晚清以来,中国那深厚的历史底蕴终于无法抵挡外族强悍的枪炮文明。由此,从“五四”对孔老夫子的批判开始,中国的主流社会第一次如此长久地撇开历史去寻求新的出路。然而不幸的是,中国人,如此众多的中国人,在丢开历史的同时,也丢掉了自己的民族自信力。从近代对“洋大人”的卑躬屈膝到今天小老百姓的崇洋媚外,又有多少中国人从心眼里认同“洋人”高己一等的观念。有一位到中国工作的白人先生每当和他的华人老板新到一个地方都要迫不及待地向大家介绍“这是我的老板”,否则大部分人将不理他的老板而围着他转。
(5)好在国人已经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了,我们需要树立自己的民族自信力和民族自豪感。这是值得欣慰的,然而,为了获得我们的自信和自尊,我们又背起了我们的历史书,所不同的是,这次除了先人的“光荣业绩”之外,又多了近代的屈辱,以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
(6)内心禁不住疑惑,难道我们祖先的那点“智慧”真的有那么多光环?
(7)难道我们真的天真地希望凭借那些厚厚的历史书去获得世界的尊重和敬仰?
(8)难道我们只有摊开那沉重的历史,中华民族才可以拥有面对世界的自信?
(9)不,真正的自信绝非由此而来。
17.文章开头引用小幽默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18.作者认为中国人缺乏民族自信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答:
19.选文(6)(7)(8)段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具体作用是
(3分)
20.文章结尾说“不,真正的自信绝非由此而来。”真正的自信由何而来呢?结合选文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1~25题。(13分)
泪光中的食指 赵丽萍
(1)初一那年,他染上了一个恶习:偷窃。当同学将这件事情报告老师后,他的行为开始变本加厉了。无奈之下,老师在家长会上公布了这样的事实。所有的家长都将目光投向了坐在最后排的他和他母亲。
(2)晚上回到家中,母亲二话不说,拿起皮鞭,让他跪下。他的确跪下了,可他为自己辩解:老师只是一面之词,我根本没偷!母亲一皮鞭狠狠摔下去,歇斯底里地吼道:不许狡辩,给我老老实实跪到天亮!
(3)深夜,母亲坐在一边的椅子上陪着他继续跪。一个小时过去,两个小时过去,三个小时过去……直到六个小时过去了,他终于忍不住挪了挪双腿,乞求母亲:“妈,我疼。”母亲盯着他的腿,裤子磨破了洞,膝盖磨破了皮,地上沾满了星星点点的血迹。他把两手垫在了膝盖下,又一次乞求两眼发直的母亲:“妈,你真让我跪到天亮吗?我是你的独生儿子啊,你已经失去了我爸爸,你舍不得再失去自己的亲生骨肉,你一定心疼我的,对不对?”话音刚落,两眼发直的母亲,突然站起身来,一把拉开他垫在腿下的双手,厉声吼道:“跪!坚决给我跪到天亮!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去偷!”“我没偷!”他大声喊,“我只不过借别人东西用了一下而已。我是你的儿子,你为什么这么狠心让自己的儿子跪到天亮呢?你到底是不是我的亲生妈妈?”说完,他一个起身冲进了房间,他的母亲追过去,而他,却“啪”的一声反锁了房门。
(4)母亲哭了。跪在他的房门外哭了起来。十二年来,母亲在父亲去世的时刻哭过一次。那是六年前,他的父亲因为偷盗抢劫而被判处死刑。在送行的那一天,母亲牵着他稚嫩的小手,追着警车一边跑一边喊父亲的名字。他清楚地记得,父亲临死之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对母亲说的:“教育好儿子,教他走正道,拜托你了!”那一刻,母亲哭得昏天黑地。
(5)而这一回,他又听到了母亲同样绝望的哭声,心如针扎。可一想到膝盖上的伤痕,他又用被子严严实实蒙住了自己的耳朵。而他并不知道,房门外的母亲,此时在经受着怎样的痛苦与折磨?
(6)母亲失望极了。她缓缓站起身来,仔细端详了一番他的房门,仿佛端详自己的儿子一般。然后,缓缓走进厨房,拿出一把菜刀,闭着眼睛,狠狠对着自己的右手砍了下去。只听见“啊”的一声,母亲右手的食指被完完全全砍了下来。等他拉开房门赶出来的时候,母亲已经昏迷在地上。
(7)从那以后,他后悔不已。他悔恨自己不该做可恶的“第三只手”,悔恨自己不该和母亲狡辩,悔恨自己没给母亲争光,悔恨自己那天为什么不跪到天亮……十指连心啊,母亲被砍掉的那一根食指,其实是一刀砍在自己的心尖上啊。“第三只手”的痛苦,只有做母亲的人才会不求回报地为自己扛。母亲不忍看见自己的儿子断掉手指,因此,她剁掉了自己的手指,让儿子吸取血的教训。想着想着,他开始痛哭流涕,他发誓从此要让母亲骄傲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8)于是,他抛开一切杂念,发奋苦读。五年前,他顺利从武汉大学新闻系毕业。如今在美国读博的他,经常给我发来邮件。当我问及他毕业后是否回国时,他的字里行间满是对母亲的思念和恩情:“回,肯定会回!你知道吗?是我的母亲彻底改变了我的一生,我一定要回来好好孝敬她!”
21.第(3)段中“一个小时过去,两个小时过去,三个小时过去……直到六个小时过去了”这样写啰嗦吗?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答:
22. 面对恶习不改的儿子,母亲用了哪些方法让儿子痛改前非,发奋读书的?(3分)
答:
23. 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分)
说完,他一个起身冲进了房间。他的母亲追过去,而他,却“啪”的一声反锁了房门。
答:
24.你更欣赏文章中哪一个人物?请说明理由。(3分)
答:
25.文章中的母亲为了让儿子改掉“第三只手”的恶习,能不能不砍掉自己的手指呢?请你帮“母亲”出出主意,再介绍一种好方法。(2分)
答:
第三部分 作文(26题 5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梦想是人生的指南针,梦想是成功的试金石,梦想是生活的必需品,梦想是一种信念,梦想是一种自我生命的延伸。有了梦想,就有了为圆梦百折不挠的追求;有了梦想,就有了为圆梦奋斗百倍的坚强;有了梦想,就有了为圆梦耐得住寂寞的美丽。
带着梦想上路吧,或许,你能创造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奇迹。
请以“梦圆时刻”或“我有一个梦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选;②文体自定;③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第一部分:
1.略2.D 3.A 4.C 5.⑴将“毒品和赌博泛滥”放在“不仅”的前边。⑵在句末加“的道路”。6. ⑴(2分)①④③②(2)(2分)例如,排队是文明的表现;或:世博园的精心安排体现了一种服务思想。意思对即可。(3)朋友,感谢大家的光临(1分)等待也是美丽的;排队的时光请欣赏世博的美景。(或者在这个文明古国里请留下你文明的足迹。)(只要能表达出文明等待之意即可)(2分)
第二部分:
一、7.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8.运用拟人手法。用了“争”和“啄”两个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勾画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二、文言文
9.(1分)孟子 10.(4分) ①生存 ②停止,放弃③增加,增长④这个、这样、这种11.(4分)①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②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12. (2分)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或: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只要答出“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即可) 13.(2分)①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②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③善用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举例略)(有例子,有分析,符合三点中的任何一点即可。)
三、说明文
14. 作为作料的吃法 是一种蔬菜 去除大蒜气味的方法 15.举例子、作比较 举例子:具体、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大蒜脑壳是蔬菜,吃大蒜的人多,给人具体明确的印象; 作比较:把以前和现在吃鱼的不同方法作比较,突出、强调了大蒜脑壳是蔬菜,吃大蒜的人多,增强说明效果。16.不能去掉。 “更”字,表程度。不仅说明了作者对蒜辣酱的喜爱程度胜过其他大蒜类菜肴,而且说明了当地人饮食口味重,特别喜欢辣、麻等,去掉就不足以表达这层意思了。“更”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四、议论文
17.(2分)引出“民族自信力”的论题;有趣味性,吸引读者。18.(2分)一是崇古非今;二是崇洋媚外 19.排比、反问(1分) 使文章结构形式具有匀称美,增添文章的气势美,语气强烈,无可辩驳。(2分) 20.答案示例:我认为,真正的自信既来源于崇古,更来源于美今,我们要付出努力,多动脑筋,把今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自信不仅来源于崇洋,更来源于学洋、超洋,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那么,全世界的人都会来学习我们,崇拜我们,如此,何愁没有自信?
五、记叙文
21.不重复,突出了儿子跪的时间之长。(2分)22.鞭打 罚跪 断食指(3分)
23.“冲”是速度快的意思,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行为不理解、气愤的思想感情。(3分)24.(3分)答案示例1:母亲:爱子正直 善良 富有牺牲精神 认真 负责
答案示例2:儿子 痛改前非、学有所成;感恩母亲、报答孝敬母亲(只能回答改变后的儿子)
25.略。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参观监狱,让犯人用自己的亲身说教去教育;用传统文化教育;做义工,慢慢感化,最后改掉坏毛病。
⑷ 石家庄一中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
2011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参考答案:1.C(A.致→制 B.博→搏专 D.协→胁)2.B(A.“从根本上”与属“正本”的“本”重复。C.望文生义,“实至名归”应改为“名副其实”。
⑸ 请问:石家庄二中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的题型为何望具体答复.多谢.
就一篇作文,我考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