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集体备课应注意些什么
一、精心准备,集体说课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要想讲一节成功的课首先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精心准备,写出自己的教学设计,在组内进行说课,具体说一下设计意图和教学流程,由其他教师进行评价,取长补短。为课堂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探索新知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决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那种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只会把学生的思维区域狭小的天地里,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发展考虑,不是为了教材而教学生,而是为了学生而用好教材。
三、组内集体评课
俗话说的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节课只反映自己的主观的认识,要想有更大的进步还需要大家的帮助,把大家的优点寄予一身。当讲完一节课所有的听课教师进行集体评课,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课中充分的体现了课改理念,“吃透”了教材,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灵活的运用,从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整节课贯穿一个情节,学生有很大的热情,主动的去学习。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漏洞,及时的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
四、及时的进行反思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成长=经验+反思”,当讲完每一节课都要及时的进行反思。同样留心学生的反馈意见,根据学生反应出的问题进行反思;认真听取每一位评课教师的意见,讲完课自己回想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否适应学生,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自己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总结自己的优点,长处,同时从中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及时的进行改正。完善教学,尽量的适应每一位学生。
五、再次实践,完善教学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需要实践——得出结论——在一次的在实践中去验证,在教学中遵循这个原则,学校给我们创造教研环境,为教师的成长铺一条宽阔的道路。反思后,总结经验,完善自己的不足,再一次的整理教学流程,利用其他班级再次进行实践,在工作中并不是一味去教学,还要在教学的同时去搞教研,去不断的学习,这样才会使自己更快的成长,现在的孩子需要一专多能的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用各方面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更好的适应课程改革。
㈡ 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麻烦告诉我
教师如何取得最佳讲课效果呢?首先要备课,而且要备好课。今天我谈一下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究的一个平台,有利于发挥群体的智慧,有效地弥补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更能使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在碰撞交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使课堂教学在更高的层次中进行。
一、我们的集体备课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 初步研究教材,形成有自己思想的第一教案----- 个案。
首先教师自问走进教室前,认真备好课了没有?。的确,上课是一个教师要面对学生群体,在新课程的生命课堂中,我们很难预料学生的思想瞬间会有怎样的变化,一个奇思妙想,一个小小地创造,一个发问,可能给课堂带来一场革命,也可能由于我们自己的备课不充分,革了我们自己的命,这要求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来体现新课堂的生命价值。所以,我们在强调集体备课时,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备好个人的第一教案,来保证集体备课的生命意义。对于个案的形成,要求每一位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所备课的内容的地位和作用,重点,难点和关键,就此设计教学的三维目标,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设计突破关键点的思路;思考是不是设计了切合实际的、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以及创新点、德育点;是不是设计了合理的习题、考点、板书、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对于课本上没有或该要的内容,教师要不要去补充;在哪些环节和思路上我们还存在疑惑和障碍等,带着问题初步形成了融注我们自己教学思想的个案。
(二) 在交流碰撞中形成有群体思想的集体教案----共案。
在有融注思想的个案保障下,集体备课有了生命的根基。在集体备课时,先由主备人说课:即说课标要求、内容特点、学情分析、目标确定、学习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后由组员发表补充意见,全组讨论,集体商定后确定集体教案。主备人说课是教师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说课,组员相互比较,在组内开始有针对性的讨论。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反问主备人,可以以商榷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提出建议和意见。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共享教案----集体教案。
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以敢说不的勇气,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对名师说不,敢于对同事说不,敢于对自己说不。只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对别人的不足提出问题,在思想上真正地交锋碰撞,打破权威崇拜,集体备课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在交锋碰撞中,才能使教师进入研究状态,实现互相切磋、互相启迪、相互提升。如果不交流,不讨论,交流后没有碰撞,碰撞后及时回避,顾面子,没有在思想上真正的交锋,又怎能汲取别人绝妙的创意,领悟他人的教学艺术?又怎能体味教学的无穷的乐趣,实现教学生命的意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
(三)根据集体教案分析确定自己的个案----特色教案。
在集体教案形成后,根据自己面对的学情、教学要求、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对集体教案进行再一次备课修订,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并将其应用教学实践,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所统,有所不统(可以统教学进度、资料、练习、考试,但教案是绝对不能统的);因为每一位教师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个性气质不同,以及他们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又面临不同的教学对象,所以,我们应该承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同时,也要保证教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从自己和学生实际出发,对共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实现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如果教师的教学都成了一个模式,这不仅违背了教学规律,而且与新课程教学理念背道而驰,以集体教案,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这样下去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复制,个性粘贴,失去自我。所以,我们要有肯钻研,能吃苦的态度,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全面的发展,以特色教案作为我们实现教学个性发展的平台。
(四) 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共案的效果修订共案-----高质量教案。
在特色教案的课堂实践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各环节的操作性进行现场验证,对其成败并进行修改、反思,撰写教后感后,同组交流、归纳、整理、订正,作为下一轮的集体备课的参考资料。因为教案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更是作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认识,教学经验的总结的重要资料;是教师反思教学行为、促使教学思想成长的记录,也是教师完善教学理论水平的宝库。
二、我们平时集体备课的要求和落实形式:
(1)各位老师根据教学计划,理解课标,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提前备好一周的教学简案,以备集体备课时讨论之用。
(2)集体备课活动做到定时、全员、全程。不缺席、不迟到、不早退、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情,专心致志,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3)集体备课活动注重实效。专人主讲,全组讨论,集体商定。统一进度,落实重难点,研究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商讨讲练的深度,确定例题、作业。同时还可交流上星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弥补的方法。
(4)各位老师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身的简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形成既有组内统一意志,又有个人风格特色的教案。
总之,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应该充分认识集体备课的作用,以便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体备课的模式,还有待于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㈢ 如何做好集体备课
做好集体备课的方法:
首先,每位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明确把握所教学段在课标中的基本要求,熟悉教学内容,为参与集体备课做好准备。
其次,要计划好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放在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上,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三,针对计划,教师阐述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重点讨论,这是能否落实课改理念的关键。必要时可以组织教师观看本学科教师的常态录像课,以使讨论更加深入有效。
第四,做好集体备课笔记。因为集体备课是“团体的产物”,教师只有将“思想碰撞的结晶”带回去,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当然,各校情况不同,面对的学生不同,教师水平不同,我们应更多地从实际情况出发,探讨更为积极有效的集体备课形式。
一、集体备课备什么?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备课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过去,我们通常采用独立备课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彰显教师个人对文本(教材)的独到见解,于是,课堂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壮观。但个人独立备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分追求独到见解,而忽略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渗透与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应知应会”打了折扣。现在采用集体备课形式,目的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我们不能把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备课,我们更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进一个程序化的模式中。为此,我们共同探讨有关集体备课的问题: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怎样备?
1、备教学理念
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教材是我们首先要研究的基础。只有将这些理念烂熟于心,我们在备课中才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2、备教材
教师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
3、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的“备学生”。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人手,往往效果更显著。
4、 备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
5、备教学重、难点
摸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就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而言,班与班之间参差不齐,学生与学生之间参差不齐。在开学这段时间的听课中发现两种不利现象:一是教师为完成教学设计中既定的内容,在学生已掌握知识要点的情况下,仍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该知识要点,学生真正需要教师讲解、加强巩固的地方因时间而耽误,或一带而过,或省略为自学。一是严格区分课时目标,集体备课时,应充分讨论生情、班情,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重、难点,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
6、备学习方式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增加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辅相成。这告诉我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是唯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它应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互为补充。
一些教育专家在各种教学刊物上撰文,指出当前课改中出现的几种误区,其中一误区为学习方式“自主变为自由”,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1、学生学习的“召集人”:学生夸夸其谈,教师无所事事。2、学生交流的“旁听者”:学生漫无边际,教师不置可否。3、学生活动的“捧场者”:学生言行出轨,教师大加赞赏。
集体备课时,我们应探讨教材中哪些知识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应将到什么位置。要预设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该采用什么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千万不能让学生指责教师在课堂上“不作为”。
7、备作业设计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得”和“习得”而来的,无论课内课外应“学得”与“习得”并存。众所周知,作业设计成为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在教师手中。教师应怎样用好这把尺子,是我们集体备课要探讨的。我个人认为,我们应探讨两个问题:
(1)作业的量。不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应严格控制学生作业的数量,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作业。可以因人而异,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立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2)作业的质。这是教师备课讨论的重点。作业的设计应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反馈。作业题型的设计既相对固定,也应有所变化。相对固定是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尽快地认识、熟悉、读懂题目,是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知识水平的补充,作业题型应有变化,以帮助学生学会审题,正确答题。作业内容的设计即考虑基础性,也应兼顾发散性。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因此,作业内容的设计应把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巩固与掌握放在首位。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建立有效的集体备课的运行机制,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探索的内容。
二、集体备课缺什么?
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学校遇到了非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受到各界关注,校本教研应运而生。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这一使命就是借助教师的群体智慧解决新课程理念科学合理地落实到课堂中的问题。
现在一些集体备课活动,还是不尽人意。为此作了如下工作:
1、访谈。(访谈对象中有校长、教研组长、教研员、教导主任。)
(1)你怎么看集体备课?
教师a:教师要干的事情太多。考试、班会、续教、职评剩下的时间寥寥无几,集体备课就是应付差事。
教师b:我看集体备课是增加了老师负担,浪费了宝贵时间。你想,原本老师看看书,在书上写写画画,就可以上课了。现在,还要写详细,还要修改,上课有几个人照教案上课?
教师c:现在网络这么先进。教师有时间上网搜集一些资料,不就行了。集体备课有点多余。……
(2)你参加的集体备课是怎样进行的?
教师a:教师分头写教案,学校安排统一的时间大家聚在一起说教案,说完改,改好上传,然后写反思。
教师b:同轨教师,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集体备课,教师分头来说下一周的教案,利用假期调整使用。
教师c:我们是几所学校共同研讨考点,制定共同的教学框架,然后分头实施。
(3)集体备课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教师a:我刚参加工作两年,集体备课让我很快适应了教学岗位。以前我的教学成绩和同轨教师比差异非常大,现在明显缩小了差距。
教师b:以前我电脑不行,集体备课以后,写好了教案,都是年轻教师帮忙打印,现在进步多了,年轻教师给学校带来了活力。……
教师c:一般吧,没什么明显的影响……
有的教师反映,新教材没有旧教材好用,你们在集体备课上讨论过类似的问题吗?
教师一:没有。讨论有用吗?新教材出了,好不好也得用,是不是?
教师二:我也这样认为。集体备课讨论它不更白耽误工夫吗?
教师三:两套教材,一起看,把旧教材当参考。
2、思考:
(1)集体备课缺乏老师们的主动支持。当集体备课成了一项行政任务,当集体备课成了教师不参加不行的活动,集体备课也就没了民主自由的味道。领导在上,我在下,怎敢不听党的话?教师带着这样的心态参加集体备课,其效果必然事倍功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被公认的先进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的教育理念。教研活动都要服从行政的需要,这一理念的落实之艰难可见一斑。在推进集体备课时,作为管理者有必要认真反省一下,我们倡导的集体备课教师是真心拥护吗?我们怎样做才能赢得教师们的支持?。
(2)教师为什么不支持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一致的声音是:集体备课增加了教师的负担。集体备课缺乏实效。集体备课应当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平台和教师展示自我的才华的舞台。如果我们能认真反思一下,我们进行的集体备课是否贴近教师的急切需要,集体备课研讨的内容是否具有明确的针对性,集体备课要解决的问题是否是教师们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遇到靠自身努力难以解决的真实问题;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基础上果断剔除那些本无研讨必要却要喋喋不休地进行研讨的内容;如果通过我们对集体备课的改进实实在在的增加了备课的含金量,那么我们何愁教师不支持和拥护?没有实用性是教师不支持集体备课的原因之一。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条条大陆通罗马。集体备课首先应当让大家把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困惑开诚布公的亮出来。急于统一意见,领导和专家拍板,让教师产生了这样的思维定势,说也白说,白说不如不说。教师话语权被无形的剥夺是教师不支持集体备课的原因之二。
辩证地看,一些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习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新课程的事实,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当本着宽容的心态,给他们足够的转变时间。有些学校把集体备课强加给教师,既要改革,又要成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追求早动手,无视学校的实际条件。对集体备课认识思考还不成熟,就仓促上马,导致集体备课难以深入,只剩一张皮。管理者在认识集体备课过程中的缺乏对集体备课本质的把握,就强行推行是教师不支持集体备课的原因之三。
(3)面对集体备课,我们应当做什么?
集体备课应当有所创新。集体备课本不是新事物。它产生的背景是教师在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当初,靠优秀教师的引领在当时确实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我们今天实行的集体备课背景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们的教师队伍绝大多数都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教师具有较好的基础。新课程对教师来说是新事物。新课程的推进可借鉴的经验有限。这就需要在推行集体备课是必须有所创新。
集体备课的创新至少应当明确以下指向:如何使集体备课更好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通过教师的群体智慧找到课程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的平稳着陆的途径。人们对集体备课的期望是借助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科推进新课程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因此,集体备课的基础作用应当是破旧立新。即从备课阶段最大限度的剔除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糟粕,从而保证新课程理念的正确落实。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过程中不断纠正自己对新课程认识和实践的偏差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己的成长。如何使集体备课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当集体备课不是为解决课堂教学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时,就缺了在岗的必要。当我们还不能发现在课程改革落实过程中出现了那些依靠统一培训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集体备课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目前很多集体备课活动,内容琐碎、繁杂、求全责备,又是教师教案复杂化的倾向。教师带着这样的教案授课时教学个性受到了相应的限制;还有很多集体备课成了研究应试的平台,成了学校总结工作创新的装饰品,这些集体备课的起点就偏离了集体备课的方向。结果,无疑是苦了老师,毁了学生。
㈣ 如何处理好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的关系
浅析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关系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 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课自然而然成了上课的前提。在实践中,每个人有每个人备课的方式、方法、技巧,但是一些实践性的,无法预见的或个人没有想到的,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在教学中进行研究和探讨,在相互的摩擦中产生更多方式方法,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可见集体备课是一种相互提高的好方式。但现在集体备课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停于独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处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关系,
一、认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集体备课是指备课组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不仅仅是集中讨论,应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依靠某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教材和资源,到修改一定的程度,确实不需要修改,教师必须要知道好在哪里,写出评价意见,这样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集体是铺垫。在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达到统一授课目标的教学要求。可见,集体活动的优点在于集思广益,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并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使每个教师更加准确的把握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使大家在同一年级产生同一教学效果。通过集体备课教师能够尽可能多的想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表现出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是学生独特的阅读经验和感受。
例如《小山羊和小灰兔》一课中 “小山羊”的做法,“有的说等,有的说不等”。学生可能对其中的某一种方法更感兴趣,而且每个学生的理解都不一样,有的学生认为等是一种自然反映,有的认为这是不守信用的表现,有的学生干脆和小灰兔的做法一样等等。回想起来,都有道理,因为他们自己本来就是学生,把心理所想或真实的感受说出来,比老师直接讲述来的更有利于掌握。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应该能跳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备到一些学生可能遇到的情况,那样效果回更好。
㈤ 如何在保证集体备课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展示个体特点和教学风格
现在的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如何让课堂效果更好,那就得从备课做起,而集体备课已然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在教师共同面对、解决新课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集体备课这种途径可以实现以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细节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可以解决个人力量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在日常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现象。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不良现象:
第一是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大家无“备”而来。大家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没有什么中心话题,没有什么真正收获。
第二是集体备课时一人唱“独角戏”,缺乏合作。集体备课时通常中心发言人主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等,备课组其他成员大凡“出工不出力”,这样,集体备课就变成了一个人备课,个体智慧取代了集体智慧,收效自然不会很好。
第三是集体备课只看文本,不看学生,缺乏研究。大家普遍关注的是教材,普遍看重的是语言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法及教师教法。教师用这种教案去上课会遇到很多突发性问题,有时会耽误课堂时间,影响课堂效率和进度。
第四是过分强调统一,照搬照抄集体备课教案。脱离了自己的教情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照搬教案的做法在课堂上收效甚微。
学校领导及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些不良现象不利于我们的教学。我们认真研究了在集体备课的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不断更新观念,形成了新的集体备课指导思想:
1.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于个体备课的基础之上,以学科和年级备课组为单位提前一周备课。个体备课与集体研讨有机结合,大家集中在一起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共同研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困惑,选择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要在充分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每一位成员就同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老教师经验丰富,可以带动新教师;新教师思维活跃,可以促进老教师。新老教师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3.兼顾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情况,形成个性化教学设计。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每个人选择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融入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个性化教案。
在此指导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主要遵循如下步骤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一、确定任务,个体备课
每次集体备课之前,备课组长确定本周集体备课的内容和主讲人,同时要求组内所有成员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备好个人的第一教案,来保证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安排任务时,组长要提醒大家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本模块的地位和作用,考虑教材的内容及特点、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教学的三维目标、整体教学计划、教法和学法、教材内容的重组和整合、教学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板书的设计、练习和作业的设计等。
明确任务之后,每位教师都应认真做好准备。具体说来,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做出整体计划。整体计划应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学法、教材内容的课时分配、教学步骤、实施重点及解决难点的有效措施。在备课的课程中,每位教师都要不时地征询班级中不同水平学生的意见,使备课能始终围绕着学生的思维和知识水平而存在。教师在个体备课的基础上初步形成自己的个体教案。
二、集中研讨,达成共识
1.集体备课时,主讲人主讲所备内容,说课标要求、内容特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的整合、整体教学计划、习题筛选等。
2.其他小组成员展示初备的成果,发表补充意见,对主讲人的备课方案给予肯定或提出异议。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反问主备人,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
3.全组教师全面讨论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形式,教材内容的重组、取舍和整合,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每个教学活动应达到的小目标等;讨论解决教学实施中的共性问题。
4.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共享教案----集体教案。
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做到了“六备”“四统一”、“四明确”。“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作业的设计与辅导、备教法、备学法;“四统一”即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练习测试;“四明确”即明确基本知识点、明确基本能力训练点、明确德育与心理素质培养的结合点、明确知识迁移的基本切合点。
三、研究共案,形成个案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师个性千差万别,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所“统”,有所不“统”; 每一位教师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又面临不同的教学对象,所以,我们在承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同时,也要保证教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基于此理念,我们鼓励每一位教师都从自己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共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实现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具体做法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对集体备课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和研究,修正自己的个体备课教案,寻求最佳的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集众家之长、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教案,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
四、教学实践,验证方案
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化教案开展教学活动,检验集体备课教案及个性化教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授课过程中,组内教师参与听课,以便评课及反思活动的开展。听课教师分别侧重观察授课教师的课堂时间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课堂教学语言以及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等。同时,听课教师要认真填写“教师听课报告单”(包括听课人的“听有所思”、授课人的“优点”、对授课人的“建议”等,见表1)。还没有上课的老师针对听课中出现的各种课堂实际状况重新对自己的备课进行修整,使其更切实可行。在实践中,课堂可能会有许多可变因素,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因此授课后我们就得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课堂上的应变能力进行重新思考,对于学生的表现、自己的教学成败进行理性分析,通过反思、体会、感悟,逐步总结和积累出一套适应现在教学的、能够驾驭现在课堂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本领。
五、组织评定,反思总结
每次听课之后,组长主持评课,听课的教师实事求是地加以点评。授课人虚心接受同事的点评后,写出课后反思,以供自己和他人受益。大家共同将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认真整理出来。这样既可以积累教学经验,使以后的教学实践少走弯路,使有效教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又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六、循环验证,实践推广
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之上,组内教师在以后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中扬长避短,发扬优良的作法,不断改进不完善的地方,不断在教学实践中验证,然后,将好的做法在大范围内推广。
为了保障在实际操作中确实能够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我们把以上原则更为细致地总结为“写、议、改、补、记”五字方案。“写”为集体备课提供了范式;“议”为教师同伴间的互学、互助、对话、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改”为集体讨论理出主线;“补”为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要求,体现教师的因材施教和个性风格;“记”实现每一课进行一反思。这种备课形式体现了“个体一集体一个体”的方式,既有教师集体备课,又有教师的个体备课,有效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中议是五者中的核心,体现了探讨、切磋和不同思想的碰撞。学校确定分管领导直接领导,集体备课的每一步都直接参与,并且不定时地组织课堂达标和个性化课堂展示活动,体现集体备课,更展示个性化课堂。
“写、议、改、补、记”集体备课实现了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主要表现在:集体讨论的针对性更强了,讨论的气氛更热烈了。因为有先写好的教案范式,讨论的中心更集中,大家都有话可说了,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易在讨论中交流;机械简单的教案书写工作量减轻了,教师可以根据集体备课的意见,针对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必要的个性化修订,突出创新。教师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钻研新课标新教材上,为业务学习赢得了时间,钻研精神更强了。要在集体讨论时提出个性化的建议,迫使教师事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钻研新教材,查阅资料,了解和分析学生。教学反思更及时了,每节课后,教师都要对教学效果全面反思,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并撰写教学反思。
不但如此,我们的集体备课还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而各有侧重点。就是这样,我们在课堂效果中看到了提升,这一切源于我们对备课的充分重视。
㈥ 如何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标、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但是,效果却相差甚远。有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有的却越改越惨。不成功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学校教学还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缺少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结果新课程是新课程,但老师还是那些老师,因而方法也还是那些方法。缺少了集体智慧的新课程,终究难以走出新瓶装旧酒的老路。由于目前多数学校的集体备课还仅仅是一个形式,没有具体的要求,没有可操作的方法,没有有效的检查,以致备课组变成学校可有可无的组织,除了听听课,评评课,就是完成学校一些杂事。而新课程缺少了集体备课的支撑,就变成了没有生育能力的美女,看是好看,但生不出自己真正的骨肉来。可怜一些名师如李镇西、于永正、魏书生等都成了个人英雄,除了到处讲些无关痛痒的学,似乎都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倒是洋思、东庐、杜郎口之流成了趋之若鹜的样板,他们可没有什么名师哦,有的是那些被称为三流的师资。难道真的是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了那么大的作用吗?睁大眼睛看看吧,他们的模式其实在李镇西、于永正、魏书生那里早就有了。问题是名师们成就了自我,东庐们成就了集体——学校。这样,我们该看到问题的实质了吧,名师是单兵作战,东庐们是兵团作战。下面我们就来先谈谈兵团作战的意义。
一、集体备课的现实作用
中国古代战争讲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将”的作用影响着战争的进程。西方电影也重视个人英雄主义,一部《007》系列成就了詹姆斯·邦德。但教学毕竟不是打仗和演电影,因为不存在我方和敌方。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它已经由个体对集体单边活动演变为集体对集体、由个体与集体共同实施的一个过程。其中加强集体备课是建设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1、整合教学资源,积累教学经验
萧伯纳有一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交换思想的过程,也是思想碰撞形成共识的过程。每个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都有机会出示自己搜集到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典型案例、课堂设计、课件和教辅资料等,并都可以表明自己对这些资源的理解,再加上各自的经验念,备课组成员可以共同分享资源与个人研究成果。通过针对课标、教材、学情的分析和广泛的交流讨论,互通有无,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然后形成一个较为科学完备的教案。这样就避免了单一备课的偏移和失误,充实了每一位教师的备课资源。不仅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而且,在不断积累和丰富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丰富了各自的教学思想。集体备课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和最有效的问题。集体备课时,对于有关知识,由于集体智慧的交流而得到思想上的认同,这种认同将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集体备课在丰富教学思想的同时,又使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得到丰富和积累。
2、提高教育效率,促进专业发展
集体备课集集体之智慧,有效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的无谓消耗,达到了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面对新课标,走进新课程,集体备课,为教师提供了合作、探讨、实践的途径。通过备课组成员思想碰撞,教学经验的分享,使教师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拓展了教学方法与思路,形成了科学统一的教学设计。老师们取长补短,使老教师得到充电,新教师获得经验。广大教师在集体备课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水平,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长期坚持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转化,老师的教学艺术不断的更新和全程优化。教师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也是老师校本培训的过程。在这里教师有专业知识的探讨,有课堂教学的切磋,有对教学方法讨论,有对训练作业的设计,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这些就构成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离不开集体的智慧,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集体的协作。因此,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培育团队精神 ,一起攻坚克难
学校的团队精神反映了老师个体利益和学校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了学校的高效率运转。集体备课讲究的是相互尊重,团结协作。集体备课可以培养老师的群体意识,备课组通过成员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大家的思想,引导全体组员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意无意之间使团队精神在集体备课中孕育形成和发展。集体备课的成败取决于备课组成员间的合作关系与协作精神如何。人是各种资源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学校的发展必须合理配置人、财、物,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资源配置的核心,团队精神就是将人的智慧、力量、经验等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动,使之产生最大的规模效益。教学过程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得到心理支持,从而产生新的想法;通过相互合作充实自己的想法;通过集体努力减少工作负担。集体的智慧使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双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要真正实现集体备课的效能又还存在着许多现实的问题。
二、集体备课的现实困难
我到过赣州市所有的重点中学,集体备课执行得最好的是南康中学,早在十几年前我就说过他要超过宁都中学,从最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它的升学率基本上位居全市第一。其次是定南中学,所以它后来居上。对于集体备课的好处应该说每一所学校都知道,只要你去走访一下各级各类学校,他们都能拿出各自的集体备课制度或方案。但如果你要进一步刨根问底,问问怎么具体落实的,所得到的答案多数是支支吾吾、羞羞答答的。为什么?极少有人认真关注过,更谈不上深入研究。究其原因
1.领导重视不够。
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有些学校只是捂住钱袋子,对于教学研究则漠然视之。尽管在集体备课方案里还挂了猪头羊脑,但要问他具体内容,他是七窍通了六窍,就是一窍不通。他有足够的理由敷衍:有分管的负责,要处理的事情太多,老师太不听话,自己水平有限等等等等。其实说白了,或者打心眼里就没有把它当回事,或者要投入必要的经费,不舍得,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集体备课就只能生活在纸上,与上级检查人员见见面,或者眼不见为净,任由其自生自灭。
2.老师参与不够
老师对集体备课认识同样模糊不清,因为反正学校视为虚设,老师就更没了热情。于是参加集体备课成为一种负担,一种应付学校检查的敷衍。甚至把这种活动当作空耗光阴,大家谈天说地,巴不得快点到点,好回家烧饭。有些稍微开展得好一点的,也有所谓中心发言人发言,但孤家寡人,听众甚少,你看老师们有的改作业,有的看闲书,有的聊小天,有的侃大山。将中心发言人的辛苦当作耳边风,久而久之,听的不听,讲的也就懒得讲了,集体备课就变成了老师们受苦受难的炼狱。
3.老师心态不一
因为集体备课的前提是个人要毫无保留的拿出自己的宝贝参与二次分配,这就要求参与者要有宽阔的胸襟、大公无私的精神。因为二次分配可能有出入,有的拿出很多,得到却少,有的拿出甚少,得到却很多,甚至有人毫无付出,只是吃进。这样就造成一些人的心理不平衡。于是有人就开始嘀咕,我倾囊相授,别人却留有余地,我岂不吃亏。到头来徒弟打师傅,末位淘汰不就淘了我?而一些年轻教师又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满腹经纶,来此一遭的目的就是要做匹黑马,要是能一脚踩死前辈,岂不唯我独尊?不愿合作。于是人心开始散漫,集体缺少了真心。特别是一些女老师更多的备课组,更容易出现斤斤计较的问题。不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就很难使集体备课有效运行。
4评价机制不适。
现在各校流行的老师评价机制对于集体备课一块主要是检查出勤情况,对于活动内容关注较少,至于备课指导那几乎为零。评价机制的漠视造成老师的冷淡。另外许多学校的教学评价都侧重于对老师个体的评价,极少甚至根本不关注集体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效果,造成老师对集体备课重视不够。如果不培养老师的团队意识,不加强合作共赢的引导,集体备课就落不到实处。
5激励机制缺失
对于集体备课,各校只有方案,缺少实质性的检查与激励。如备课经费的保障、备课成果的奖励等等没有形成制度。集体备课备得好与备得不好一个样。没有对备课组成员提出共同提高的目标,甚至奖励也在备课组内搞评比,造成备课组组员之间关系紧张,形成优秀教师、弱势教师,影响了老师团结。学校要建立一个重视集体进步的教学激励机制。重视备课组之间的评比,淡化备课组内部老师之间的评比,尽量减少内耗。保证集体备课大家既出工,又出力,毫无保留的贡献自己的智慧,共享大家的成果。
三、集体备课的实际操作
学校要有适合老师操作的集体备课计划,使备课组长知道怎样执行,使所有老师知道该做那些事情,使检查部门知道怎样检查。
1.确定备课时间地点。
学校要给予各个备课组每星期的固定集体备课时间,保证时间足够,至少每周一个上午或下午。也可以学习一些发达省市的作法,进行寒暑假集中备课。在这个时间内老师不能做任何与备课相悖的事情,要全身心的参与讨论交流。学校要实行多重考勤,既要保证准时出席,又要保证始终坚持。集体备课地点也要固定。除了要准备必要的桌椅,还应该准备足够的备课资料,有条件的还有准备投影仪和打印机,以便适应新的形势。地点环境要相对独立安静,以免打扰别人或被别人打扰。
2.确定备课内容和备课人员
每学期开学前的学习期间,就要着手进行集体备课的准备。建议由备课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至少利用半天时间学习课标、统揽教材。明确本学期、本年段、本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各章、各节、各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期时间长短、周课时安排,共同讨论学科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计划。学校要预先提供较为详细的校历表,让备课组清楚的计算出一学期的节假日消耗课时数、测试与讲评课时数和确切的上课课时数。然后根据课时数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以课时为单位,确定课题小组和主备人。一般要求三人为一小组,以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带两个年轻老师,三个人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就具体的每一课时先独立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参阅资料、研究教法,形成各具个性的教案交集体讨论。
3.确定集体讨论的程序。
每星期备课组长召集组员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点进行集体备课。先对上周教案执行情况进行集体反思,并将反思意见记录在案,以备下届参考。然后对下周内容进行集体探讨。探讨时,可先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提出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进行叙述性说课,让其他教师特别是另外两位参备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最后达成共识。也可以打好电子稿先在网上交流或者先打印好文字稿并留好空白,以便进行修改.然后,经验丰富的教师就如何围绕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展开教学,教学环节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如何呈现、教师教学方法如何运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等加以说明。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认知、理解和经验,充分讨论、相互切磋,最后确定出预习导入、课堂研讨、知识延伸、课堂练习等内容,再对教学方法、注意问题、课堂把握进行细致的研磨。最终形成最接近课堂的教案。可以是纸质文稿,也可以是电子文档.再对课后练习、单元测试等进行综合评价,突出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典型性,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集体讨论过程中备课组所有成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主动公开自己的教案设计、教学经验、资料信息,以利资源共享。备课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应发挥所长,充分利用自己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发挥指导和带头人作用。
集体讨论过程中经验丰富的教师还要把老师们通过讨论达成的共识,及时填写在集体备课记录表的复备栏目中。对于形成共识的修改,有的可以当场修改,有的可以查看资料后再修改。最后由主备执笔形成统一的教案,印发给老师或学生。
4.临时问题的个别交流。
老师在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形成统一教案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设计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操作性强的完整的个人教案。在个人微调时,难免产生一些临时性的,甚至是个别性的问题,执教老师可以与主备个别交流,在不影响整体的情况下进行个别调整,并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提出讨论。
5.展示范式。
对于某内容的课可以形成基本的模式,让全组老师参考使用,可以有效杜绝课堂垃圾。特别是一些文科性课程,按照基本的流程去做,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集体备课的实际考核
没有考核,集体备课就容易走过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除了加强考勤检查以外,还要就以下内容进行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批评意见和改进意见,对于拒不执行者要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教育。
1.检查教学进度安排。
学校要设计更为规范符合集体备课要求的教学进度安排表。可以由以下子表组成:周内容安排表——明确进度,课时安排表——按流水号确定备课内容与备课人员,月考、单元练习、命题安排表——按单元落实到人。
2.检查集体备课情况记录。
主要包括三个备课人员的详细教案、集体备课记录表、最终确定的教案、上周执行情况反馈表。要以周为单位进行认真检查。对于敷衍了事的备课组和老师要进行批评教育,强化他们的责任心和团结合作精神。
3.检查个人实际教案。
因为有了集体备课,有些懒惰的老师很可能坐享其成,不再进行个人的二次备课,即课前备课,这对教学是极为不利的。因为老师个体差异、学生个体差异必然存在,没有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案。集体备课主要是统一了必须统一的东西,并不排除个人的创造发挥,否则千篇一律的课堂只能死水一潭。所以学校要及时检查老师二次备课情况。另外还要检查老师教学反思情况。绝对不能脚踏西瓜皮,摔倒哪里算哪里。目前,比较成熟的学校已有一种软件,可以根据电脑扫描对老师二次备课情况作出判断。
4.检查课堂教学。
采用对同年级同学科同内容不同老师的对比听课,检查教师使用集体教案的情况和主动二次备课情况。这是上海崇明中学的成功经验。通过对比考察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深入程度和教师的自主程度,检查集体备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这样,有没有集体备课一听便知。
5.检查课后作业、单元测试批改讲评情况。
采取抽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是学校对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要有专门的机构由专门的人进行专业检查,把检查情况列入教师考评。对于不合格的老师要有必要的措施,强行入轨。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行为。要在集体备课中安排相应的时间对课后作业、单元测试、月考试卷批改讲评情况进行专门的讨论研究,按周设计一些补偿练习,消除学生知识漏洞。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老师备课时应自己先做一遍。理化生教师在上实验课前,应事先亲自操作,并协同实验教师检查实验器材和药品的准备情况,确保实验成功。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增进了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了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了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了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了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可以说,加强集体备课时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